2025年浙教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浙教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浙教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浙教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浙教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必修2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玉米的A基因控制叶绿素合成,若无A基因或者无光照,则无法合成叶绿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型为AA的个体均能合成叶绿素B.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在光下均能合成叶绿素C.在缺镁的土壤中,A基因控制的叶绿素合成量不受影响D.合成叶绿素是A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2、某种野生型水稻体内B基因突变成b基因,导致编码的多肽链第31位色氨酸替换为亮氨酸,表现为矮化的突变体水稻。用赤霉素处理这种突变体的幼苗,株高恢复正常。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B基因与b基因中的嘌呤和嘧啶的比值不同B.B基因突变成b基因,并不影响其基因组成的完整性C.B基因突变成b基因,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D.突变体水稻经赤霉素处理后产生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3、已知小麦抗病对感病为显性,无芒对有芒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用纯合的抗病无芒与感病有芒杂交,F1自交,播种所有的F2,假定所有的F2植珠都能成活,在F2植株开花前,拔掉所有的有芒植株,并对剩余植株套袋。假定剩余的每株F2收获的种子数量相等,且F3的表现型符合遗传定律。从理论上讲F3中表现感病植株的比例为A.1/8B.3/8C.1/16D.3/164、HIV的GP120蛋白能特异性结合T淋巴细胞表面的CD4受体,病毒外膜可与细胞膜融合并以核衣壳的形式进入细胞,但HIV的RNA在人体细胞内不能直接作为合成蛋白质的模板,下图表示HIV在T淋巴细胞内的增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过程③④形成的mRNA和病毒RNA中碱基排列顺序相同B.过程①所需的酶由T细胞基因选择性表达C.与过程⑤相比,过程③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D.组成HIV病毒外膜的化合物成分主要是蛋白质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主要流行于非洲疟疾猖狂的地区,此地区具有一个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突变基因的个体(杂合子)并不表现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症状,但对疟疾具有较强的抵抗力。下列关于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说法正确的是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是突变产生的所以不表达B.推算该遗传病后代再发风险率需要确定其遗传方式C.该病为基因突变所致,只能通过基因诊断来检测D.该致病基因为有害基因,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6、番茄的单式花序和复式花序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a基因决定。番茄花的颜色黄色和白色是一对相对性状,由B、b基因决定。将纯合的单式花序黄色花植株与复式花序白色花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1均为单式花序黄色花。将F1分别做母本和父本,进行测交,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和数量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番茄的单式花序和黄色花为显性性状B.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F1自交后代中复式花序白色花植株占1/16D.F1产生的基因型为ab的花粉可能有2/3不育7、据央视报道,最近有一群来自江苏大丰的麋鹿在湖北洞庭湖安家落户(两地区麋鹿为同一物种)至此国内的麋鹿三大种群(还有北京南海子的麋鹿)齐聚洞庭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京南海子的麋鹿、江苏大丰的麋鹿到达湖北后,通过变异来适应新的生存环境B.外来麋鹿种群迁入湖北洞庭湖之前,三大麋鹿种群之间存在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C.判断若干年后湖北洞庭湖麋种群是否进化的依据是统计基因型频率有无改变D.麋鹿三大种群齐聚洞庭湖,扩大了原住麋鹿种群的基因库,提升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8、狒狒种群中存在等级,经个体间的战斗较量之后,体格最强壮、最凶猛的雄狒狒成为“首领”,它在选择食物、与雌性交配中都处于优先地位。“首领”也负责指挥整个种群,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种群。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狒狒种群通过种间竞争建立了等级制度B.狒狒种群内个体的分工合作需要信息交流C.“首领”优先享有配偶有利于优良基因的传递D.战斗较量对战败个体不利,对种群的延续有利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下图为某红绿色盲家族系谱图,相关基因用XB、Xb表示。人的MN血型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基因型有3种:LMLM(M型)、LNLN(N型)、LMLN(MN型)。已知I-1;I-3为M型;I-2、I-4为N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Ⅱ-3的基因型可能为LMLNXBXBB.Ⅱ-4的血型可能为M型或MN型C.Ⅱ-2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概率为1/2D.Ⅲ-1携带的Xb可能来自于I-310、图1是人类某遗传病的家系系谱,致病基因用A或a表示分别提取家系中Ⅰ1、Ⅰ2和Ⅱ1的DNA,经过酶切、电泳等步骤,结果如图2(正常基因显示一个条带,患病基因显示为另一种条带)。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病属于伴X隐性遗传病B.条带2代表基因aC.Ⅱ2的基因型是XAXa或XAXAD.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的男性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11、联会复合体(SC)是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梯状结构。如果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早期抑制DNA合成或蛋白质合成,则SC不能形成,并将导致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受阻,也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研究发现,用RNA酶处理可使SC结构破坏。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晚期,联会复合体解体消失。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SC可能与基因重组有关B.SC的组成成分有蛋白质、DNRNAC.SC在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时发挥重要作用D.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合成某些DNA12、图是生物体内有关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翻译等过程图解,其中1、2、3分别代表相关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真核细胞中,图中1、2过程涉及的场所是相同的B.图中3过程表示翻译,且方向为由左向右C.图中4个核糖体参与同一条肽链的合成,从而加快了翻译速度D.不同的tRNA可能转运相同的氨基酸13、在其他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在试管中加入物质X和物质Z,可得到相应产物Y。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若X是DNA,Y是RNA,则Z是逆转录病毒B.若X是DNA,Y是mRNA,则Z是脱氧核苷酸C.若X是RNA,Y是DNA,则Z是RNA复制酶D.若X是mRNA,Y是核糖体上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则Z是氨基酸14、下图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B.在有丝分裂后期,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C.朱红眼基因cn与暗栗色眼基因cl为一对等位基因D.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15、如图所示为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c细胞中都有1对同源染色体,c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B.a、b、c细胞中都有2条染色体,且都有姐妹染色单体C.c细胞1个四分体包含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是由一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D.b细胞中有四条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16、已知某二倍体雌雄异株植物,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花色由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仅A能控制花瓣中白色物质转化成有色物质,仅雌性植株中存在不育的无花植株;宽叶与窄叶由等位基因(B、b)控制。将宽叶粉红花雌株与宽叶白花雄株进行杂交实验,F1表现型及数目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雌株宽叶粉红花148窄叶粉红花49宽叶无花152窄叶无花50雄株宽叶红花151宽叶白花149窄叶红花51窄叶白花48

A.控制花色的基因(a)符合基因分离定律B.控制花色的基因(a)位于常染色体上C.F1中窄叶无花植株的基因型是bbXaXaD.若取F1中宽叶雌株与宽叶白花雄株相互授粉,则F2可育植株中纯种宽叶红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4/2717、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可能的后果是()A.没有蛋白质产物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8、DNA的复制概念:是以_____为模板合成_____的过程。19、DNA能够储存足够量的遗传信息,遗传信息蕴藏在____之中,构成了DNA分子的_____,而碱基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_____。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是_____多样性和特异性的物质基础。20、DNA的复制条件:_____。21、摩尔根的推论:白眼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而____染色体上不含白眼基因的等位基因。22、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的____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23、一个种群中__________个体所含有的___________基因,叫作这个种群的基因库。24、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生活的13种地雀的祖先属于________物种,它们是通过__________逐渐形成的。分布到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可能会出现不同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而一个种群的________和__________对另一种群的___________没有影响。因此,不同种群的____________就会发生不同的变化。25、原文填空:

(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但有__________________;位于细胞内特定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

(2)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_______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__________________的控制中心。

(4)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____________。

(5)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___________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6)恩格尔曼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惊奇的发现好氧细菌聚集在_________区域。

(7)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__________________;后期: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_____________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8)细胞衰老特征之一: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_________;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

(9)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桶子中的两种彩球分别代表____________;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10)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26、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组成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是______________。

(2)DNA分子的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碱基之间的这种配对关系叫做______________原则。

(3)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4题,共28分)27、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______)A.正确B.错误28、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遗传病(______)A.正确B.错误29、若一女性患者的父亲和儿子都患病,则一定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B.错误30、人工诱变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______)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五、非选择题(共3题,共30分)31、下图为某二倍体高等雄性动物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处于____________________期,产生的子细胞为______________。

(2)该细胞中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

(3)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最多的时期为______________

(4)该动物精巢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A、B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a、a′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它们是在____________期形成的。

(6)图中A与B彼此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期,a与a′彼此分离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期。

(7)若该细胞仅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B未分开,则其形成的正常和异常精子的比例为________;若仅是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a、a′未能分开,则其形成的正常和异常精子的比例为________。32、玉米的高秆和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a)和B(b)这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当A和B都不存在时为高秆,其余为矮秆。

(1)一株纯合高秆玉米和一株纯合矮秆玉米杂交,F1表现为___________,若F1自交后代高秆:矮秆为1:3;则亲本矮秆玉米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对一株矮秆玉米测交;其后代高秆:矮秆为1:3,则该玉米自交后代中高秆:矮秆为________,这些后代矮秆植株中有占________的个体自交后代仍全为矮秆。

(3)玉米抗病(D)和感病(d)是一对相对性状,若一株AaBbDd的玉米自交;若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则说明这三对基因都是独立遗传的。

(4)假设决定玉米抗寒与不抗寒的基因在叶绿体DNA上;用抗寒感病与不抗寒抗病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抗病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纯合的抗寒抗病个体最早出现在_____________代。

(5)自然界中偶尔会出现单倍体玉米,一般不育,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其恢复可育性,常用______________处理,其作用原理是_______________。33、某二倍体植物茎的高矮有高茎、中等高茎、矮茎三种情况,由基因A和a控制,a基因能表达某种物质抑制赤霉素合成,基因型中有一个a表现为中等高茎,有两个及以上a表现为矮茎。该植物花色有白色、红色、紫色三种,其色素合成途径如下图,其中B基因的存在能够抑制b基因的表达:

(1)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除上图情况外还能通过___________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只考虑花色相关基因,选取某纯合白花和纯合紫花植株杂交,F1花色表现为___________,F1自交,若F2代表现型有两种,则亲代白花基因型为___________;若F2代表现型有三种;其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

(3)某纯合紫花高茎植株与纯合红花矮茎植株杂交,F1中出现了矮茎植株;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三种情况:①该植株A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②外界环境影响导致性状发生了改变;③该植株可能是Aaa的三体,为了确定该植株形成的原因,使该植株与亲代纯合红花矮茎植株杂交:

若F2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可能时基因突变引起;

若F2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可能是外界环境影响引起;

若F2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该植株可能是Aaa的三体。评卷人得分六、实验题(共2题,共16分)34、控制果蝇直毛和非直毛的等位基因R、r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长翅、残翅的等位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直毛长翅果蝇与一只非直毛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非直毛残翅果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___,F1雌蝇中隐性纯合子出现的概率为_____。

(2)亲本中直毛长翅果蝇的性别:_______(填“雄性”“雌性”或“不能确定”),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请利用F1果蝇为实验材料;验证果蝇的直毛基因对非直毛基为显性。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测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35、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有两重性;随着NaCl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1)DNA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DNA溶解度不同;DNA在_____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大,而在_________mol/LNaCl溶液中溶解度最小。

(2)DNA不溶于酒精;但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却可以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________,可以推测溶于酒精中的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DNA遇二苯胺呈___________的特性,将该物质作为鉴定DNA的试剂。其实验过程要点是向放有DNA的试管中加入4mL的二苯胺试剂混合均匀后,将试管置于________5min,待试管________,观察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这个实验也说明DNA耐____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分析】

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玉米的A基因控制叶绿素合成,若无A基因或者无光照,则无法合成叶绿素,因此可以合成叶绿素个体的基因型为AA;Aa,不能合成叶绿素的个体的基因型为aa,且在没有光照的情况下,三种基因型都不能合成叶绿素。

【详解】

基因型为AA的个体在无光照的情况下不能合成叶绿素;A错误;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有AA;Aa、aa,其中aa在光下不能合成叶绿素,B错误;镁是合成叶绿素的重要元素,因此在缺镁的土壤中,A基因控制的叶绿素合成量会受影响,C错误;根据题干信息”若无A基因或者无光照,则无法合成叶绿素“可知,合成叶绿素是A基因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干信息确定不同的表现型对应的基因型,明确表现型除了受基因型控制,还受环境影响。2、B【分析】【分析】

基因突变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详解】

A、B基因与b基因都是双链DNA;嘌呤与嘧啶数目均相同,故二者的嘌呤和嘧啶的比值均为1,A错误;

B、B基因突变成b基因;基因的数目不变,并不影响其基因组成的完整性,B正确;

C、B基因突变成b基因;表现型发生改变,自然选择才发生作用,C错误;

D;突变体水稻经赤霉素处理后产生的变异是不可以遗传的;D错误。

故选B。3、B【分析】【详解】

设抗病基因为A,感病为a,无芒为B,则有芒为b。依题意,亲本为AABB和aabb,F1为AaBb,F2有4种表现型,9种基因型,拔掉所有有芒植株即bb后,剩下的植株中两对性状对应的基因型及比例分别为AA:Aa:aa=1:2:1,BB:Bb=1:2,剩下的植株套袋,即让其自交,则理论上F3中感病植株即aa为1/2×1/4(Aa自交所得)+1/4(aa自交所得)=3/8。

综上所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4、C【分析】【分析】

1;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当细胞开始合成某种蛋白质时,编码这个蛋白质的一段DNA双链将解开,双链的碱基得以暴露,细胞中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与供转录用的DNA的一条链的碱基互补配对,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依次连接,形成一个mRNA分子。

2;mRNA合成以后;就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详解】

A;过程③④形成的mRNA和病毒RNA中碱基排列顺序不一定相同;因为两者的模板可能不同,A错误;

B;①过程所需的逆转录酶是由HIV病毒带入T细胞的;且之后合成的逆转录酶不是T细胞的基因表达形成的,而是由HIV的遗传物质控制合成的,B错误;

C;过程⑤为翻译过程;存在的碱基配对方式有A-U、U-A、G-C、C-G,过程③为转录,存在的碱基配对方式有A-U、T-A、G-C、C-G,因此过程③特有的碱基配对方式是T—A,C正确;

D;分析组成病毒外膜的化合物成分应该和细胞膜相似;因为病毒外膜来源于细胞膜,所以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质,D错误。

故选C。5、B【分析】【分析】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2;人类遗传病包括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遗传遗传病;其中单基因遗传病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是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色盲、白化病等;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发病率,则应在群体中抽样调查,选取的样本要足够的多,且要随机取样;若调查的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则应以患者家庭为单位进行调查,然后画出系谱图,再判断遗传方式。

【详解】

镰刀型贫血症基因是基因突变产生的;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A错误;估算后代遗传病的再发风险率需要确定遗传病遗传方式,才能正确分析后代发病率,B正确;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可以通过镜检其红细胞的形态来诊断,C错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基因突变有利也有害,其有害性是相对的,基因突变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条件,能适应环境的突变就是有利突变,不能适应环境的突变就是有害突变,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D错误。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和基因突变的特征,要求考生识记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及相关实例,能正确区分镰刀型细胞贫血症产生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进而准确判断各选项,选出正确的答案,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6、C【分析】【分析】

由纯合的单式花序黄色花植株与复式花序白色花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1均为单式花序黄色花知,番茄的单式花序和黄色花为显性性状。根据F1分别做母本和父本,进行测交,所得后代的表现型和数量得出,没有性别差异,故两对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由于F1做父本时式花序白色花植株少,而F1做母本后代四种比例为1:1:1:1,合子无致死现象,所以F1做父本时式花序白色花植株少的原因是F1的花粉ab部分致死或不育所致。

【详解】

A、由于纯合的单式花序黄色花植株与复式花序白色花植株进行杂交,所得F1均为单式花序黄色花;所以番茄的单式花序和黄色花为显性性状,A正确;

B、F1做母本后代四种比例为1:1:1:1所以这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正确;

C、由于F1的花粉ab有2/3致死,F1产生的雌配子种类及比例1/4AB、1/4Ab、1/4aB、1/4ab,雄配子种类及比例3/10AB、3/10Ab、3/10aB、1/10ab,F1自交后代中复式花序白色花植株aabb占1/40;C错误;

D、F1做母本后代四种比例为1:1:1:1,合子无致死现象,F1做父本时式花序白色花植株减少2/3,原因是F1的花粉ab有2/3致死或不育;D正确。

故选C。7、D【分析】【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详解】

A;北京南海子的麋鹿和江苏大丰的麋鹿本来就有各种变异;有利的变异能够适应环境被选择保存,A错误;

B;江苏大丰的麋鹿和湖北本地的麋鹿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

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

D;三大麋鹿基因库各有差异;相互齐聚湖北洞庭湖,扩大了原住麋鹿种群的基因库,提升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D正确。

故选D。8、A【分析】本题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理解种群的概念,知道生态系统内信息传递的类型和作用,理解生存斗争与生物进化间的关系。

根据题意可知,狒狒种群通过种内斗争建立了等级制度,A错误;狒狒种群内个体的分工合作需要信息交流,B正确;“首领”优先享有配偶有利于优良基因的传递,C正确;战斗较量对战败个体不利,对种群的延续有利,说明生存斗争有利于种群的进化,D正确。二、多选题(共9题,共18分)9、A:C10、B: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甲可知,亲本不患病,子代有患病的个体,可知该病是隐性遗传病;分析图乙可知,Ⅰ2和Ⅱ1具有共同的致病基因,Ⅰ1无致病基因;因此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

【详解】

A;分局分析可知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A正确;

B、Ⅱ1患病含有条带1;说明条带1为基因a,则条带2代表基因A,B错误;

C、由于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Ⅰ1、Ⅰ2正常,Ⅱ1患病,因此Ⅰ1、Ⅰ2的基因型分别是XAY和XAXa,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XAXa或XAXA;C正确;

D、Ⅱ2的基因型可能是1/2XAXa或1/2XAXA,如果Ⅱ2与一个正常的男性婚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4×1/2=1/8,D错误。

故选BD。11、A:B:D【分析】【分析】

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成熟生殖细胞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在减数分裂前,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连续分裂两次。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减数分裂包括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然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单体的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成为染色体,均分到子细胞中。

【详解】

A;联会复合体是同源染色体之间联会形成的;若SC不能形成,则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即SC与基因重组有关,A正确;

B;由题意可知;若抑制DNA合成或蛋白质合成,SC不能形成,说明其中含有DNA、蛋白质;SC可被RNA酶破坏,说明其中含有RNA,B正确;

C;由题意可知;SC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有关,与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无关,C错误;

D;分析题干可知;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的早期抑制DNA合成,则SC不能形成,说明SC形成于此时期,且合成了某些DNA,D正确。

故选ABD。

【点睛】12、A:B:D【分析】【分析】

整个过程为基因的表达;1过程为DNA的复制,2过程为转录,3过程为翻译。

【详解】

A;在真核细胞中;图中1过程表示DNA分子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图中2过程表示DNA的转录,发生在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中,A正确;

B;图中3过程合成的产物是多肽;可以确定3过程表示翻译,多肽从左到右长度依次增加,所以翻译的方向是由左向右,B正确;

C;图中4个核糖体同时进行4条肽链的合成;从而提高了翻译的效率,C错误;

D;根据密码子的简并性可推知;不同的tRNA可能转运相同的氨基酸,D正确。

故选ABD。13、A:B:C【分析】【分析】

中心法则:

(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

(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3)后来中心法则又补充了遗传信息从RNA流向RNA以及从RNA流向DNA两条途径。

【详解】

A;若X是DNA;Y是RNA,则试管中进行的是转录过程,Z是RNA聚合酶或核糖核苷酸,A错误;

B;若X是DNA;Y是mRNA,则试管中进行的是转录过程,Z是RNA聚合酶或构成RNA的基本单位核糖核苷酸,B错误;

C;若X是RNA;Y是DNA,则试管中进行的是逆转录过程,Z是逆转录酶或脱氧核苷酸,C错误;

D;若X是mRNA;Y是核糖体上合成的大分子(蛋白质),则试管中进行的是翻译过程,Z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氨基酸,D正确。

故选ABC。14、A:B:D【分析】【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一只果蝇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两条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两条染色体上含有的4个基因为非等位基因,结合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分析答题。

【详解】

A;有丝分裂中期;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A正确;

B;有丝分裂后期;每一极都含有图示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故基因cn、cl、v、w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正确;

C;等位基因是指位于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图中基因cn、w分别在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为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C错误;

D;图示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为非同源染色体;可以出现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同一极,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基因cn、cl、v、w可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D正确。

故选ABD。15、B:C:D【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a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但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细胞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正在联会,发生了交叉互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详解】

A、a、b;c细胞中都有1对同源染色体;c细胞中有1个四分体,A正确;

B、a、b、c细胞中都有2条染色体,b和c有姐妹染色单体;a没有姐妹染色单体,B错误;

C;c细胞1个四分体包含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是由两条染色体经复制后形成的两条染色体,C错误;

D、b细胞中有四条染色单体;四条染色单体并非都是姐妹染色单体,4个DNA,D错误。

故选BCD。16、A:C:D【分析】【分析】

由于粉红花和白花杂交,所得子代花色在雌雄中表现不一致,故控制花色的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且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故亲本的基因型为雌性粉红花(XAXa),雄性白花(XaY);亲本宽叶植株杂交,子代有窄叶出现,且子代无雌雄差异,故控制宽叶与窄叶的基因(B、b)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宽叶为显性,窄叶为隐性。

【详解】

A;控制花色的基因(A、a)符合基因分离定律;A正确;

B;控制花色的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B错误;

C、由分析中亲本的基因型可知,F1中窄叶无花植株的基因型是bbXaXa;C正确;

D、若取F1中宽叶雌株(B_XAXa)与宽叶白花雄株(B_XaY)相互授粉,则F2中有1/4不可育,纯种宽叶红花植株(BBXAY)植株的比例为1/4×(2/3×2/3×1/4+1/3)=1/9;故可育植株中纯种宽叶红花植株所占的比例为1/9/(1-1/4)=4/27,D正确。

故选ACD。17、B:C:D【分析】【分析】

【详解】

A;由于是在基因中部缺失了一个核苷酸对;不可能没有蛋白质产物,A错误;

B;基因中部缺失了一个核苷酸对后;转录出的mRNA在翻译为蛋白质时,有可能遇到终止密码子而终止,B正确;

C;D、在缺失位置后;转录出的mRNA在翻译为蛋白质时,有可能减少或增加氨基酸或者序列发生变化,C、D正确。

故选BCD。

【点睛】三、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8、略

【解析】①.亲代DNA②.子代DNA19、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4种碱基排列顺序多样性特异性生物体2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模板、原料、酶、能量21、X:Y【分析】【分析】

【详解】

略22、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略【解析】不同物种生物与无机环境23、略

【解析】①.全部②.全部24、略

【解析】①.同一②.地理隔离③.突变④.基因重组⑤.突变⑥.基因重组⑦.基因频率⑧.基因频率25、略

【分析】【分析】

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本质区别是原核细胞内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而DNA在这两类细胞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不同。

生物大分子包括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基酸,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

好氧菌是必须在有氧环境下生活的细菌;恩格尔曼的实验利用好氧菌的亲氧特性,证明了光合作用放氧部位是叶绿体,之后又利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发现了水绵的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一个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详解】

(1)原核细胞具有与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1个环状的DNA分子,位于细胞内特定的区域,这个区域叫作拟核。

(2)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个单体连接成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正是由于碳原子在组成生物大分子中的重要作用,科学家才说“没有碳就没有生命”。

(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4)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5)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因此可根据澄清石灰水浑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产生情况。

(6)恩格尔曼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临时装片;惊奇的发现好氧细菌聚集在蓝紫光和红光区域,说明水绵的叶绿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7)有丝分裂的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后期:每个着丝点分裂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8)细胞衰老的特征:细胞内水分减少;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新陈代谢速率减慢;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的色素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9)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两个小桶分别代表雌;雄生殖器官,桶子中的两种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组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

(10)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因为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被纺锤丝牵引着分别移向两极,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结束细胞一分为二后,子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减半。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课本内各种概念、实验和生命活动过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然后按要求依据课本原文进行填空。【解析】1个环状DNA分子碳链代谢和遗传活化能溴麝香草酚蓝水蓝紫光和红光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姐妹染色单体增大雌、雄生殖器官雌、雄配子减数第一次分裂26、略

【分析】【详解】

(1)DNA是由脱氧核苷酸聚合而成;组成DNA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脱氧核苷酸。

(2)DNA分子的碱基配对有一定规律;A一定与T配对;G一定与C配对,碱基中的这种关系叫做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突变包括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4)种群是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全部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5)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6)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解析】①.脱氧核苷酸②.碱基互补配对③.缺失④.种群⑤.生殖隔离⑥.基因突变四、判断题(共4题,共28分)27、A【分析】【详解】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的;但这种适应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故正确。28、A【分析】【详解】

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1三体综合征是21号染色体多了一条,属于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故正确。29、B【分析】略30、A【分析】【详解】

人工诱变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是创造动植物新品种和微生物新类型的重要方法,它突出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工作的进程。正确。五、非选择题(共3题,共30分)31、略

【分析】【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细胞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A和B;C和D);且同源染色体正在两两配对形成四分体,因此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详解】

(1)由于图示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所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该细胞如果是初级精母细胞,则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

(2)该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8个DNA分子和2对同源染色体。

(3)由于该动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正常情况下为4条;所以在进行有丝分裂时,当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时,染色体数目最多,为8条。

(4)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则其精巢的细胞有的处于有丝分裂,有的进行减数分裂,因此,不同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可能为2或4或8。

(5)图中A;B两条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的关系;a、a′的关系为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形成的。

(6)图中A;B一对同源染色体;其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与a′彼此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7)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B未分开,则其形成的精子全为异常,故的比例为正常和异常精子的比例为0:4;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a、a′未能分开,则其形成的精子一半正常,一半异常,故正常和异常精子的比例为1:1。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解析】减数第一次分裂前(四分体时)次级精母细胞2有丝分裂后期2条或4条或8条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0∶41∶132、略

【分析】【分析】

根据“玉米的高秆和矮秆是一对相对性状,由A(a)和B(b)这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共同控制,当A和B都不存在时为高秆,其余为矮秆”可知,A-B-、aaB-、A-bb均表现矮杆,aabb表现高杆。

【详解】

(1)根据分析可知,纯合高杆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矮杆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二者杂交的后代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故F1表现为矮杆。若F1自交后代高秆(aabb):矮秆为1:3,说明F1中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则亲本矮秆玉米的基因型是AAbb或aaBB。

(2)若对一株矮秆玉米测交,其后代高秆(aabb):矮秆为1:3,说明该株矮杆玉米的基因型为AaBb,则该玉米自交后代中高秆(aabb):矮秆(A-B-、aaB-、A-bb)为1:15,这些后代矮秆植株中只要不同时含有a和b的个体自交后代就不会发生性状分离,这样的基因型有AABb、AaBB、AABB、aaBB、AAbb;共占矮杆植株中的7/15。

(3)三对等位基因若独立遗传,则每对等位基因可分别研究后代表现型种类,所以若三对基因独立遗传,则一株AaBbDd的玉米自交,其后代表现型为2×2=4种,比例为(3:1)×(1:15)=3:1:45:15,所以若一株AaBbDd的玉米自交;若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感病=3:1:45:15时,说明这三对基因都是独立遗传的。

(4)叶绿体中的DNA随卵细胞遗传给后代,属于母系遗传,故要得到抗寒抗病个体,需用表现型为抗寒感病的个体做母本,不抗寒抗病的做父本,两纯合个体杂交的后代为抗病的杂合子,再自交即可出现纯合的抗寒抗病个体,故纯合的抗寒抗病个体最早出现在F2代。

(5)单倍体是由配子直接发育形成的个体;单倍体玉米一般不育的原因是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无法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若要使其恢复可育性,常用秋水仙素处理,其作用原理是秋水仙素作用于正在分裂的细胞时,能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育种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能力和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及识图分析能力。【解析】矮秆AAbb或aaBB1:157/15高秆抗病:高秆感病:矮秆抗病:矮秆感病=3:1:45:15抗寒感病F2没有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中无法联会,不能产生正常配子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33、略

【分析】分析:本题的知识点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植物花色由两对基因控制,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白色的基因型为B___,红色的基因型为bbdd,紫色的基因型为bbD_。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①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②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详解:(1)图示为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细胞代谢;进而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所以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除上图情况外还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纯合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bbDD,F1的基因型为BbDd或BbDD,所以花色表现为白花。F1自交,若F2代表现型有两种,则亲代白花基因型为BBDD;若F2代表现型有三种,则亲代白花基因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