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三年级起点高三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下列人体各部分体液关系正确的是(箭头表示物质交换方向)()A.B.C.D.2、下列各组物质中,元素组成种类相同的是()A.胆固醇、脂肪酸、脂肪酶B.淀粉、油脂、糖元C.氨基酸、核苷酸、丙酮酸D.性激素、生长激素、胰岛素3、名贵花卉进行离体培养时不应采用该株的()A.茎尖B.子房壁C.花粉粒D.叶片4、下图是细胞核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是()

A.③与高尔基体的形成有关B.②仅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是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C.①属于双层膜,外层可与内质网膜相连D.④是DNRN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5、如图为小鼠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和部分染色体上基因的变化.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结肠癌的发生是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B.小鼠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变有关的基因C.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D.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6、下列有关动植物细胞的比较不正确的是()A.动物细胞间没有胞间连丝,植物没有专门分泌激素的器官B.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C.动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都必须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D.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7、现有甲、乙两个烟草品种(2n=48),其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两品种在光照强度大于800Lx时,都不能生长,这是由于它们中的一对隐性纯合基因(aa或bb)作用的结果.

取甲;乙两品种的花粉分别培养成植株;将它们的叶肉细胞制成原生质体,并将两者相混,使之融合,诱导产生细胞团.然后,放到大于800Lx光照下培养,结果有的细胞团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发育成植株.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促融剂是____.

(2)两种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

(3)在大于800Lx光照下培养,有____种细胞团不能分化;能分化的细胞团是由____的原生质体融合来的(这里只考虑两个原生质体的相互融合).由该细胞团分化发育成的植株,其染色体条数是____,基因型是____.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在大于800Lx光照下,能生长的植株中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8、测定透明密闭玻璃罩内某植物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或O2消耗量(相对值)随温度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推测,该植物的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____(填“高”或“低”).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____℃.

(2)该植物光反应的产物中,被暗反应利用的物质是____.在供给该植物H218O较长时间后,叶肉细胞内能够检测出含18O的物质有____(写出两种).

(3)图中A点时该植物的叶肉细胞中氧气的扩散去处是____.D点时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9、胚胎工程是一项综合性的动物繁育技术;可在畜牧业和制药业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下图是通过胚胎工程培育试管牛的过程.

(1)从良种母牛获得卵母细胞有两个途径:一是从屠宰场中获取;二是采用____的方法从母牛体内直接获取.获取卵母细胞前可以对良种母牛注射____;进行处理.

(2)从良种母牛采集的卵母细胞,都需要进行体外培养,其目的是____;从良种公牛采集的精子需____后才能进行受精作用,该过程常采用____法和____法.

(3)在受精作用的过程中,精子头部会释放相关酶溶解放射冠细胞之间的物质,这叫做____反应.

(4)阻止多精子入卵的两道屏障是____和____.

(5)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____.

(6)早期胚胎的发育过程一般经过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等几个阶段.囊胚时期的细胞开始有了分化,其中____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____发育成胎盘和胎膜.10、低温和高温会导致植物细胞的伤害;为了探究高温和低温对小麦的伤害,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原理:当植物组织受到不良条件;如高温;低温等的影响时,常能伤害植物细胞的结构而使膜的通透性增大,结果细胞内容物会有不同程度的外渗,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温度及各种杂质都会影响测量结果),膜的通透性变化愈大,表示受伤愈重,抗逆性愈弱.

(2)实验材料:小麦幼苗30株。

(3)仪器与药品:电导仪;冰水、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等。

(4)分析变量:

实验自变量是:____.因变量是:____.

(5)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小麦幼苗30株,去除残留胚乳,用____对小麦幼苗反复冲洗三次;

第二步:取三只小烧杯;分别加入20mL蒸馏水,编号为1;2、3号;

第三步:每10株置于1;2、3号小烧杯中;

第四步:____;

第五步:40分钟后取出;并去除小烧杯中的幼苗;

第六步:____.

(6)实验分析:

①实验的第一步的目的是____.

②空气中的CO2会溶解于蒸馏水中,从而给实验带来误差.为了校正这种因素带来的误差,请利用现有材料对实验进行补充____.11、如图中;甲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及DNA数量变化的曲线图,乙图是细胞分裂图象.

请据图回答问题:

(1)甲图中的曲线abcd表示____的数量变化.

(2)甲图中的AB段相当于乙图的____时期(写编号),其主要变化是____.

(3)甲图曲线abcd中的bc段加倍的原因是____,相当于乙图中的____时期(写编号).

(4)若要辨认该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观察的最佳时期是乙图中的____时期(写编号).

(5)乙图中的⑥中,通过____(结构)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它的构建除了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还主要需要____(细胞器)的参与.12、如图表示果蝇的几种性染色体异常性别;育性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白眼雌果蝇(XbXbY)与红眼雄果蝇(XBY)杂交,子代中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

(2)用黑身白眼雌果蝇(aaXbXb)与灰身红眼雄果蝇(AAXBY)杂交,F1雌果蝇表现为灰身红眼,雄果蝇表现为灰身白眼.则F2中红眼基因的基因频率为____(用分数表示),从F2灰身红眼雌果蝇和灰身白眼雄果蝇中各随机选取一只杂交,子代中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____(用分数表示).

(3)若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且红眼(B)对白眼(b)为显性.研究发现,眼色基因可能会因染色体片段缺失而丢失(记为X0);若果蝇两条性染色体上都无眼色基因,则其无法存活.在一次用纯合红眼雌果蝇(XBXB)与白眼雄果蝇(XbY)杂交的实验中;子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

①欲用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不考虑染色体数目变异);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的主要思路:

让这只白眼雌果蝇与____杂交;观察后代果蝇的表现型情况.

②若子代果蝇出现红眼雄果蝇,则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____;

若子代果蝇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1:1,则是____导致的;

若子代果蝇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2:1,则是____导致的.

③按照假说一演绎法的研究思想,接下来研究人员应____.13、(2012秋•亭湖区校级月考)为了研究酶的有关特性,取两支洁净的试管并编号为A、B,各注入2mL体积分数3%的H2O2溶液;再向A管滴入2滴3.5%FeCl3溶掖;向B管滴入2滴质量分数20%的肝脏研磨液(含有过氧化氢酶);堵住管口,轻轻振荡;用点燃但无火焰的卫生香检验;观察并记录结果.

(1)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索____

(2)如果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从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

(3)过氧化氢酶也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O2能使溶于水的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了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

参照上图所给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____.

②设计2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

③如果2号试管未产生颜色反应,则出现橙红色沉淀的是第____号试管.

④3号试管和4号试管的结果差异说明酶要发挥催化作用与____相关.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4、人体所有细胞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____(判断对错).15、蚕丝形成过程一定有水产生____.(判断对错)16、真核细胞核被膜在有丝分裂前期开始解体,形成在整个过程都可见到的小泡T.正确F.错误17、溶酶体中的水解酶属于胞内酶,因此在游离核糖体中合成18、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淋巴.____(判断对错)19、罗伯特胡克第一次观察到了活细胞并为之命名.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计算题(共2题,共20分)20、如图为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

(1)此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它含有____个-NH2.

(2)该化合物由____种氨基酸构成,造成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图中R基____不同(标号).

(3)图中含有肽键____个,可表示肽键的是____;

(4)形成该化合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叫做____,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

(5)组成这类化合物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21、如图为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请据图回答:

(1)此化合物的名称是____,它含有____个-NH2.

(2)该化合物由____种氨基酸构成,造成氨基酸种类不同的原因是图中R基____不同(标号).

(3)图中含有肽键____个,可表示肽键的是____;

(4)形成该化合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叫做____,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

(5)组成这类化合物的基本单位的结构通式是____.评卷人得分五、连线题(共2题,共16分)22、【题文】连线:(6分)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核植物生殖器官。

神经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

肌肉组织上皮组织。

果实种子能够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

呼吸道内表面与生物的遗传有关23、【题文】

A动物细胞具有的结构a叶绿体。

b细胞膜。

c细胞核。

d液泡。

e细胞质。

B植物细胞具有的结构f细胞壁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A【分析】【分析】本题是对内环境的组成和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内环境与细胞内液之间的关系及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的综合性考查.【解析】【解答】解:组织液与组织细胞;血浆与组织液可以实现物质的双向交换;组织液中的水分和部分物质可以进入淋巴,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最后在上下腔静脉汇流如血浆.

故选:A.2、B【分析】【分析】本题是考查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的元素组成的题目,糖类的元素组成是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C、H、O、N等,不同类的脂质的元素组成不同,脂肪和固醇的元素组成是C、H、O,磷脂的元素组成是C、H、O、N、P,核酸的元素组成是C、H、O、N、P.【解析】【解答】解:A;脂肪酶的本质的蛋白质;元素组成是C、H、O、N,胆固醇和脂肪酸无N,A错误;

B;淀粉、油脂、糖原属于糖类;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B正确;

C;氨基酸的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是C、H、O、N,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元素组成是C、H、O、N、P,丙酮酸是糖酵解的产物,元素组成是C、H、O,三者元素组成不同,C错误;

D;性激素属于固醇;元素组成是C、H、O,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属于蛋白质类激素,其元素组成是C、H、O,N等,三者元素组成不同,D错误.

故选:B.3、C【分析】【解析】【答案】C4、C【分析】略【解析】【答案】C5、C【分析】【分析】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细胞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细胞表面发生改变,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癌细胞易于扩散转移.【解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结肠癌的发生时多个基因突变累积的结果,A正确;

B;小鼠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即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正确;

C;图示中与结肠癌有关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为非等位基因,C错误;

D;与正常细胞相比;癌细胞的表面发生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D正确.

故选:C.6、C【分析】动物细胞间没有胞间连丝,植物没有专门分泌激素的器官,液泡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中,中心体见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细胞中,动植物细胞间信息交流依赖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和细胞内受体,植物细胞在细胞膜的外面还有一层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没有,所以C选项错误。【解析】【答案】C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7、聚乙二醇(PEG)再生出新的细胞壁2甲乙两品种的花粉(aB和Ab)48AaBb【分析】【分析】植物体细胞杂交时,先要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细胞壁,得到原生质体;再用化学方法(聚乙二醇)或物理方法(电激、离心和振动)来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若只考虑两个原生质体的融合,诱导融合产生细胞团(只考虑两个原生质体的融合)有三种基因型,即aaBB、AAbb和AaBb.【解析】【解答】解:(1)在细胞融合技术中;常用的促融剂是聚乙二醇(PEG).

(2)两种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3)放到大于800lx光照下培养,结果有的细胞团不能分化,有的能分化发育成植株.该细胞团叫作愈伤组织.在大于800勒克斯光照下培养,凡基因型中含有aa或bb的细胞团都不能分化.能分化的细胞团一定同时含有A、B基因.即由甲乙两品种的花粉(aB和Ab)的原生质体融合来的,该细胞团分化发育成的植株,其染色体条数是48,基因型为AaBb,该植株自交后代中,在大于800Lx光照下,能生长的植株基因型为A_B_,占子代的,其中纯合子为AABB,占,杂合子占,故在大于800Lx光照下,能生长的植株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故答案为:

(1)聚乙二醇(PEG)

(2)再生出新的细胞壁。

(3)2甲乙两品种的花粉(aB和Ab)48AaBb8、高20ATP、[H](或“NADPH”)O2、CO2部分扩散到线粒体,部分扩散出细胞大于【分析】【分析】分析图解可知: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某植物在单位时间内CO2的吸收量或O2消耗量.其中O2消耗量可以表示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从空气中吸收的CO2量表示净光合速率.

因此图中A点时,从空气中吸收的CO2量为0,表示此时该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刚好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超过A点时,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此时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来源有:线粒体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从空气中吸收的二氧化碳.【解析】【解答】解:(1)图中的实线表示植物的净光合速率;虚线表示呼吸速率,高于20℃后实线不再上升,而虚线继续升高,表明该植物的光合酶对温度的敏感度比呼吸酶对温度的敏感度高,温室栽培该植物,为获得最大经济效益,应控制的最低温度为20℃.

(2)光合作用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ATP、NADPH.供给该植物H218O较长时间后,通过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18O转移到O2中;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18O转移到CO2中.

(3)A点时,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而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大于其呼吸作用,因此光合作用产生的O2部分扩散到线粒体;部分扩散出细胞;B;D点均在横轴的上方,净光合速率均大于0,植物光合作用实际制造的有机物大于细胞呼吸消耗的有机物.

故答案为:

(1)高20

(2)ATP、NADPHO2、CO2

(3)部分扩散到线粒体,部分扩散出细胞大于9、活体采卵促性腺激素使卵母细胞成熟获能培养化学诱导顶体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内细胞团滋养层【分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通过胚胎工程培育“试管牛”的过程,采用了体外受精技术(包括精子的采集和获能、卵母细胞的采集和培养和受精)、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所以图中A表示胚胎移植过程,胚胎移植是胚胎工程实施过程的重要一环,可以充分发挥优良个体的繁殖潜力,大大推动畜牧业的发展.【解析】【解答】解:(1)从良种母牛获得卵母细胞有两个途径:一是从屠宰场中获取;二是从已屠宰母畜的卵巢中采集卵母细胞或直接从活体动物的卵巢中吸取卵母细胞.获取卵母细胞前可以对良种母牛注射促性腺技术;促使其超数排卵.

(2)刚获取的卵母细胞还没有发育成熟;不能与精子受精,需要在人工模拟环境(如温度;营养、pH等)条件下,培养卵母细胞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才成熟;采集的精子要进行获能处理才能完成受精作用,该过程常采用培养法和化学诱导法.

(2)在受精作用的过程中;精子头部会释放相关酶溶解放射冠细胞之间的物质,这叫做顶体反应.

(4)阻止多精子入卵的两道屏障是透明带反应和卵黄膜封闭作用.

(5)判断卵子是否受精的标志是在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一个是第一极体;还有一个是第二极体).

(6)囊胚时期的细胞开始有了分化;其中内细胞团发育成胎儿的各种组织,滋养层发育成胎盘和胎膜.

故答案为:

(1)活体采卵促性腺激素。

(2)使卵母细胞成熟获能培养化学诱导。

(3)顶体。

(4)透明带反应卵黄膜封闭作用。

(5)在卵黄膜和透明带之间的间隙可以观察到两个极体。

(6)内细胞团滋养层10、温度膜的通透性(或外界溶液的电导度)蒸馏水将烧杯1、2、3置于不同的温度中(或将1号小烧杯置于冰水水浴中;2号小烧杯置于室温下;3号小烧杯置于45℃的恒温水浴中使小烧杯中的溶液恢复至室温,用电导仪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防止残留胚乳及幼苗外杂质干扰实验结果设计了不放小麦幼苗的空白对照4号组(放死的小麦幼苗不给分,放小麦幼苗+NaOH等CO2吸收剂不给分),并置于室温中放置一段时间,其他条件相同【分析】【分析】根据明确实验的自变量;根据实验原理明确因变量,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设计实验步骤.

本题是题干实验探究温度对生物膜透性的影响.分析题干信息,明确实验的目的,根据实验目的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通过对实验原理的分析,找出实验的因变量,明确实验过程中的无关变量,对实验步骤的设计应遵循单因子变量的原则和对照原则.【解析】【解答】解:(4)变量分析:由题意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高温和低温对小麦的伤害,因此自变量是温度;分析实验原理知,高温;低温等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透性,细胞内容物会有不同程度的外渗,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因此因变量是细胞膜的透性或外界溶液的电导度;实验用的幼苗的长势、数量、培养条件等都属于无关变量.

(5)实验步骤:

根据实验的目的;自变量和实验材料设计实验步骤;自变量温度梯度应该适当符合实际情况,实验步骤设计的过程中应遵循单因子变量的原则和对照原则,实验步骤如下:

第一步:取小麦幼苗30株;去除残留胚乳,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

第二步:取四只小烧杯;分别加入20mL蒸馏水,编号为1;2、3、4号;

第三步:每10株置于1;2、3号小烧杯中;4号作为空白对照;

第四步:1号小烧杯置于冰水水浴中;2号小烧杯置于室温下;3号小烧杯置于45℃的恒温水浴中;(温度设置适当均给分)

第五步:40分钟后取出;并去除小烧杯中的幼苗,使小烧杯中的溶液恢复至室温;

第六步:用电导仪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6)实验分析:

①实验的第一步中要去除残留胚乳;并用蒸馏水冲洗的目的是防止残留胚乳及幼苗外杂质干扰实验结果.

②空气中的CO2会溶解于蒸馏水中;从而给实验带来误差,为了矫正这种误差应设计不放小麦幼苗的空白对照.

故答案应为:

(4)温度膜的通透性(或外界溶液的电导度)

(5)第一步:蒸馏水。

第四步:将烧杯1;2、3置于不同的温度中(或将1号小烧杯置于冰水水浴中;2号小烧杯置于室温下;3号小烧杯置于45℃的恒温水浴中;)

第六步:使小烧杯中的溶液恢复至室温;用电导仪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实验结果.

(6)①防止残留胚乳及幼苗外杂质干扰实验结果。

②设计了不放小麦幼苗的空白对照4号组(放死的小麦幼苗不给分,放小麦幼苗+NaOH等CO2吸收剂不给分),并置于室温中放置一段时间,其他条件相同11、染色体⑤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③④细胞板高尔基体【分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

图甲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一个细胞周期中核内染色体及DNA数量变化曲线图;其中粗线是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细线是DNA含量变化曲线.

乙图中:①细胞处于分裂前期;②细胞处于分裂末期;③细胞处于分裂后期;④细胞处于分裂中期;⑤细胞处于分裂间期;⑥细胞处于分裂末期.

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析】【解答】解:(1)甲图中的曲线abcd,在b点(后期)含量加倍,此时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含量加倍,故甲图中的曲线abcd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2)甲图中的AB段表示DNA复制;相当于乙图的⑤时期,即间期.其主要变化是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3)甲图曲线abcd中的bc段加倍的原因是因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相当于乙图中的③时期,即后期.

(4)由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所以观察和辨认该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的最佳时期是乙图中的④时期.

(5)乙图中的⑥中;通过细胞板(细胞壁的初始形态)将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它的构建除了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还主要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

故答案为:

(1)染色体。

(2)⑤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或染色体复制)

(3)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③

(4)④

(5)细胞板高尔基体12、XBXb、XBXbY红眼雄果蝇不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片段缺失实施实验,验证假设【分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指: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因此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常染色体上的遗传,后代雌雄表现型没有差别;但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遗传,雌雄表现型有差别.【解析】【解答】解:(1)白眼雌果蝇(XbXbY)产生配子的过程中,由于性染色体为三条,其中任意两条配对正常分离,而另一条随机移向一极,产生含两条或一条性染色体的配子,可以是Xb或者Y单独移向一极,配子种类及比例为2Xb:2XbY:1XbXb:1Y,该果蝇与红眼雄果蝇(XBY)杂交,子代红眼果蝇为2XBXb:2XBXbY:1XBXbXb:1XBY,由于XBXbXb不育,XBXbY为可育的雌性,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是XBXb、XBXbY.

(2)aaXbXb与AAXBY杂交,F1的基因型为AaXBXb和AaXbY,F1自由交配得F2,两对性状分开考虑两对基因分开考虑aa×AA→F1Aa;XbXb×XBY→(F1XBXb、XbY),F1雌雄自由交配,Aa×Aa→(AA、2Aa、aa),所以灰身:黑身=3:1;XBXb×XBY→(子代果蝇XBXb、XbXb、XBY、XbY),则F2中红眼基因的基因频率为,F2中灰身红眼与黑身白眼果蝇的比例为3:1;F2中灰身与灰身果蝇(AA、Aa)与(AA、Aa)杂交,后代出现黑身的概率为××=;红眼雌果蝇与白眼雄果蝇(XRXr×XrY)后代出现白眼的概率为,所以子代出现黑身白眼果蝇的概率为×=.

(3)①用子代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对后代表现型及雌雄比例进行分析,可判断子代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

②若子代果蝇中雌性全红眼;雄性中红眼:白眼=1:1,则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不可遗传的变异;

若子代果蝇中雌性全红眼;雄性全白眼且雌:雄=1:1,则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若子代果蝇中雌性全红眼;雄性全白眼且雌:雄=2:1,则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

③按照假说一演绎法的研究思想;接下来研究人员应实施实验,验证假设.

故答案为:

(1)XBXb、XBXbY

(2)

(3)①红眼雄果蝇。

②不可遗传的变异基因突变染色体片段缺失。

③实施实验,验证假设13、酶的高效性(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对照(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3温度【分析】【分析】本试题的要求是验证马铃薯块茎中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且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探索催化效率,故目的为探究酶高效性.通过分析题目图示可知,图1为检验蒸馏水能否使过氧化氢分解;图2为检验马铃薯块茎提取液能否使焦性没食子酸溶液发生沉淀;图4为检验煮沸的马铃薯块茎提取液能否使过氧化氢分解;结合第三小题题意,可知还缺少“鉴定马铃薯块茎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的实验组.从H2O2溶液、肝脏研磨液等材料分析,可能是H2O2溶液放置时问过长而分解,或肝脏腐败变质,过氧化氢酶失活,导致实验中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为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设置2号实验组,为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以外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设置1号实验组.依据对照原则,不难分析得出,只有3号试管出现橙红色沉淀.【解析】【解答】解:(1)本题是验证马铃薯块茎中是否含有过氧化氢酶;且与无机催化剂相比探索催化效率,故目的为探究酶高效性.

(2)从H2O2溶液、肝脏研磨液等材料分析,可能是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或肝脏腐败变质,过氧化氢酶失活,导致实验中两支试管的现象均不明显.

(3)①3号试管内加入的物质是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

②设计2号试管的目的是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起对照作用.

③依据对照原则;不难分析得出,只有3号试管出现橙红色沉淀.

④3号试管和4号试管的结果差异说明酶要发挥催化作用与温度相关.

故答案为:

(1)酶的高效性(过氧化氢酶和Fe3+催化效率的高低)

(2)H2O2溶液放置时间过长而分解。

(3)①2mL焦性没食子酸溶液,2滴H2O2溶液;2mL马铃薯块茎提取液。

②对照(排除马铃薯块茎提取液中的其他物质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③3

④温度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4、√【分析】【分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1)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2)抑癌基因也称为抗癌基因.正常细胞中存在基因,在被激活情况下它们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作用,但在一定情况下被抑制或丢失后可减弱甚至消除抑癌作用的基因.正常情况下它们对细胞的发育、生长和分化的调节起重要作用.【解析】【解答】解: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正常体细胞内都含有;故人体所有细胞中都有与癌变有关的基因.

故答案为:√.15、√【分析】【分析】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

【解析】【解答】解:蚕丝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而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该过程中有水的产生.

故答案为:

√16、T【分析】略【解析】T17、F【分析】略【解析】F18、×【分析】【分析】人体的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解析】【解答】解: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不是淋巴;故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淋巴这句话错误.

故答案为:×19、×【分析】【分析】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软木薄片时,发现了细胞,故细胞为死细胞,据此作答.【解析】【解答】解: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在力学;光学、天文学等多方面都有重大成就;生物学等方面也有贡献.罗伯特•虎克研制出能够放大140倍的显微镜,并用它来观察软木薄片,看到了软木薄片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房间”组成的,他把这些小房间叫做为细胞,细胞一词即由他命名,至今仍被使用,但他观察的细胞为死细胞.

故答案为:×.四、计算题(共2题,共20分)20、三肽13②③⑤2④脱水缩合36【分析】【分析】1、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即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

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而脱水缩合是指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出一分子水的过程;连接两个相邻氨基酸的化学键是肽键,其结构式是-CO-NH-;氨基酸形成多肽过程中的相关计算:肽键数=脱去水分子数=氨基酸数一肽链数,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R基中含有的氨基或羧基数,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或羧基数=肽链数,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数目×氨基酸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脱去水分子数×18.

3、分析题图:题图是某化合物的结构简图,其中①是氨基,②③⑤是R基,④是肽键,⑥是羧基.【解析】【解答】解:(1)此化合物含有3个R基;两个肽键;是由3个氨基酸形成的三肽,该化合物共有1个氨基(题图中的①).

(2)组成该化合物的3个氨基酸的R基(题图中的②③⑤)各不相同;说明该化合物由3种氨基酸构成.

(3)题图该化合物含有2个肽键(-CO-NH-);题图①~⑥中可表示肽键的是④.

(4)由氨基酸形成该化合物的生物化学反应叫做脱水缩合;该化合物含有2个肽键,说明形成该化合物的过程中脱去2个水分子,在这个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2×18=36.

(5)组成这类化合物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其结构通式是.

故答案为:

(1)三肽1

(2)3②③⑤

(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