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题型训练(39题14大类型)
一思支发型忸购
【题型1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1
【题型2凸透镜的会聚作用】...................................................................2
【题型3凹透镜的发散作用】...................................................................4
【题型4透镜的光路图】.......................................................................5
【题型5生活中的透镜】.......................................................................7
【题型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8
【题型7物距、像距、焦距与成像性质的关系】.................................................12
【题型8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动态应用】..........................................................13
【题型9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其他应用】..........................................................14
【题型10眼睛及其视物原理】.................................................................17
【题型11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19
【题型12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20
【题型13显微镜】...........................................................................22
【题型14望远镜】...........................................................................24
■考JL强型荆秣
【题型1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1.(2024•苏州模拟)关于透镜的主光轴和光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主光轴就是通过透镜中心的直线
B.光心就是透镜的几何中心,它位于主光轴上
C.凸透镜有主光轴,凹透镜没有主光轴
D.凸透镜有光心,凹透镜没有光心
【答案】B
【分析】凸透镜、凹透镜都有主光轴、光心,主光轴是垂直通过透镜中心的直线,光心
在主光轴上,通过该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解答】解:A.主光轴是垂直通过透镜中心的直线,故A错误;
B.光心在主光轴上,通过该点的光传播方向不变,透镜的光心就是透镜的中心,故B
正确;
CD.凸透镜、凹透镜都有主光轴、光心,故CD错误。
故选:Bo
2.(2024秋•宣城期末)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最亮的光斑,
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明认为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为了检验小明的推断
是否正确,可将下方的纸张慢慢稍微远离凸透镜,若观察到纸上呈现的光斑先变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则其推断是正确的。
【答案】变小。
【分析】(D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
的焦点,折射光线到达焦点后继续沿直线传播;
(2)焦点和光心之间的距离是焦距。
【解答】解: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平行光平行于主光轴,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
的光斑时,这个并非最小的光斑,可能在会聚成焦点之前,也可能在会聚焦点之后;如
果并非最小的光斑在会聚成焦点之前,则凸透镜的焦距大于L;如果并非最小的光斑在
会聚焦点之后,则凸透镜的焦距小于L,所以小明的推断不合理。为了检验小明的推断
是否正确,可将下方的纸张慢慢稍微远离凸透镜,若观察到纸上呈现的光斑先变小,则
其推断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变小。
【题型2凸透镜的会聚作用】
3.(2024秋•招远市期末)有媒体报道:在烈日下洗车,水滴所产生的效果会使车身局部产
生高温现象,时间长了车漆便失去光泽,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
A.水滴相当于平面镜,能使光发生折射而让车漆失去光泽
B.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
C.水滴相当于凹透镜,能使光聚在车身的局部而产生高温
D.水滴相当于凸透镜,能使光发散从而车身局部产生高温
【答案】B
【分析】水滴的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的,所以可以看做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
的作用。
【解答】解:在阳光下的水滴好比一个小的凸透镜,把太阳光进行了会聚,同时也会聚
了太阳光的能量,使得局部高温,从而伤害汽车的外表。
故选:Bo
4.(2024•西陵区校级模拟)我国出土的文物“水晶饼”为中部鼓起的透明圆饼,古籍记载
“正午向日,以艾承之,即火燃”。“水晶饼”利用太阳光生火,这是光的折射现象,
“水晶饼”对光有会聚作用。
【答案】折射;会聚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为凸透镜;凸透镜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对光线有会聚作
用。
【解答】解:“水晶饼”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凸透镜使太阳光发生折射,对光
线有会聚作用。
故答案为:折射;会聚。
5.(2024秋•大庆期末)如图所示,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填
“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
况,人们利用光的反射(填“反射”或“折射”)规律,在公路急拐弯B处装上凸
面镜(填“平面镜”、“凸面镜”或“凹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烈日下,汽车玻
璃窗上的小水珠应尽快擦干,这是由于小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选填“凸透镜”
或“凹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可能使车内某
处温度升高而导致火灾。
【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在凸面镜上发生光的反射,可以扩大视野,可以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3)水滴的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的,所以可以看做是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
作用,据此解答。
【解答】解:当汽车在AB路段行驶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
为了看到BC路段的情况,并扩大视野,人们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在公路急拐弯B处装
上凸面镜,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在阳光下的水滴相当于一个小的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的作用,阳光经过小水珠
后会聚到一点,使该点位置上的物体温度升高可能伤害汽车的外表,甚至导致火灾。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反射;凸面镜;凸透镜;会聚。
【题型3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6.(2021秋•兴庆区期末)如图所示,一玻璃砖内有一凸形气泡,一束平行光垂直射向玻璃
砖的侧面,通过玻璃砖后,光线将会()
A.仍然平行B.会聚C.发散D.无法确定
【答案】C
【分析】要判断光线通过玻璃砖后会怎样,关键是要看玻璃砖属于什么透镜.图中,玻
璃成是被气泡分成了两部分,这两部分都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解答】解:如果同学们不对图片进行分析,很容易选B,这是错误的,因为凸形气泡
不是玻璃元件,故它不是凸透镜.这是一块玻璃砖被气泡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都是中
间薄,边缘厚,是凹透镜.因此对照过去的平行光有发散作用,所以C是正确的.
故选:C.
7.(2024秋•越秀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一束光经过一个透镜后会聚于主光轴上的A点,
取掉透镜后,光会聚于B点,则该透镜的种类以及对光线起的作用分别是()
A.凸透镜会聚B.凹透镜会聚
C.凸透镜发散D.凹透镜发散
【答案】D
【分析】根据题目中放透镜与不放透镜的会聚点位置的变化确定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然后再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得到此题的答案。
【解答】解:放上透镜的会聚点A要比不放透镜的会聚点B更要远离透镜,由此可知,
该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该透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故选:D。
8.(2024•苏州模拟)透镜的作用:凸透镜有会聚光线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
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答案】会聚;会聚透镜;发散;发散透镜。
【分析】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能使光路变窄,凸透镜又称会聚透镜。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能使光路变窄。凹透镜又称发散透镜。
【解答】解:中间厚、边缘薄的镜片叫做凸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凸透镜
又叫做会聚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镜片叫做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因此凹透镜又叫做发散透
镜。
故答案为:会聚;会聚透镜;发散;发散透镜。
【题型4透镜的光路图】
9.(2024•阿荣旗校级一模)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
是()
【答案】D
【分析】首先要仔细观察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
学特点来作出选择。
【解答】解:从四个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A、B、C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
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D,入射光线经凸透镜后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为凸透镜。
故选:D。
10.(2024•邛江区一模)请你将图中的光路图补充完整(保留作图痕迹)。
【答案】见解答图
【分析】在作凹透镜的光路图时,先确定所给的光线的特点再根据凹透镜的光学特点(三
条特殊光线)来作图。
【解答】解: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过凹透镜
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如图所示:
11.(2024•霍林郭勒市模拟)如图所示,凸透镜与水面平行,一侧的焦点恰好在水面上,水
中一束入射光线射向凸透镜的焦点,请画出这束光线发生折射后的光路图。
O: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折射光线、
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靠
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由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斜射进入空气中时,
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2)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解答】解:
(1)光由水中斜射进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由此在法线右侧的空气中画出折射光线;
(2)过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所示:
12.(2024•南沙区一模)(1)光线经过虚线框内的透镜折射后如图所示,请判断虚线框内的
透镜是哪种透镜?凹透镜(选填“凹透镜”“凸透镜”)。
(2)F是凸透镜的焦点,在图中画出光线a、b经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凸透镜
【分析】(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解答】解:(1)由图可知,光线经虚线框内的透镜后变得发散,则虚线框内的透镜为
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2)F是凸透镜的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过凸透镜光
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
故答案为:(1)凹透镜;(2)如图所示。
【题型5生活中的透镜】
13.(2024秋•深口区期末)在办公桌的玻璃板上滴一滴水,通过这滴水可以看到玻璃板下
压着的字变大了,这是由于水滴相当于()
A.凸透镜B.凹面镜C.凸面镜D.凹透镜
【答案】A
【分析】根据透镜中间和边缘的厚薄判断水滴的种类。
【解答】解:透明的玻璃板上的水滴形状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课本上的
字在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选:Ao
14.(2020秋•连云港期末)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
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
当于一个()
甲乙
A.平板玻璃B.凸面镜C.凸透镜D.凹面镜
【答案】C
【分析】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由凸透镜
成像的规律知,当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到
二倍焦距之间时,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得到倒立、缩小的
实像。
【解答】解:玻璃杯中有水的这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黑白卡片
是左右颠倒的,成倒立的实像。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o
15.(2021秋•云岩区期末)同学们常用手机进行“自拍”。“自拍”时,手机的镜头相当于
一个凸透镜。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
黑板上发生漫(选填“漫”或“镜面”)反射的缘故。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一是: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主要应用在照相机;
(2)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
体。
【解答】解:(1)手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通过它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漫反射,光
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故答案为:凸;漫。
【题型6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6.(2024•南阳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
24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16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透镜的焦距可能等于10cm
B.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C.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在中间移动凸透镜,光屏上还能得到倒立、等大的实
像
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光屏上的像也会降低
【答案】A
【分析】(1)(2)凸透镜成像时,得到的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蜡烛放在距凸透镜24cm
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的16cm处得到一个清晰的实像,且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
实像,由此求得焦距的范围;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
【解答】解:AB、蜡烛距离凸透镜24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16cm处光屏上得到一个
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此时物体的位置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
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24cm>2f;2f>16cm>f,解得:8cm<f<12cm,所以凸透
镜的焦距可能为10cm,故B错误、A正确;
C、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只在中间移动凸透镜,光屏
上还能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变短,根据经过光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的像会
升高,故D错误。
故选:Ao
17.(2024•吉安模拟)(多选)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源、凸透镜和光屏在光
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光源,
.............................................1.....Q..............................
切OcmlO20304050‘60708090100限
A.此时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B.若保持光源和透镜位置不动,在凸透镜前面放一个适当的凹透镜,将光屏在光具座上
向右移动,光屏上又会出现清晰的实像
C.若只向左移动凸透镜,不改变光源和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D.实验中使用LED制成的“F”形光源比使用点燃的蜡烛成像稳定,且便于探究像与物
的大小关系
【答案】BCD
【分析】(1)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
用此原理制成的;
(2)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4)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烛焰的形状会受风的影响,并且烛焰和像的大小关系不容易
确定。
【解答】解:A、如图所示,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物距大于像距,根据凸透镜成
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故A错误;
B、若保持光源和透镜位置不动,在凸透镜前面放一个适当的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具有
发散作用,会推迟光线会聚成像,所以将光屏在光具座上向右移动,光屏上又会出现清
晰的实像,故B正确;
C、若向左移动凸透镜,当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根据在光的折射
中,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能再次出现清晰的像,故C正确;
D、“F”形光源与烛焰相比,不受风的影响,成像更稳定,且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
系,故D正确。
故选:BCDo
18.(2024春•兴平市期中)学过光的知识后,我们知道光路是可逆(选填“可逆”或
“不可逆”)的。在一次小组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组内同学发现,当物体与光屏之间的
距离为30cm,且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8cm时,光屏上成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
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动,当凸透镜向物体方向(选填“物体方向”或“光屏方向”)
移动到某位置时,光屏上又成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有位同学在主光轴上标出如图
的A、B、C、D、E五个点,在这五个点中,物体放在A、B、C点可成倒立的像,
放在D、E点光屏上不能成像(如有多点符合条件,请全选出来,少选、错选均不
得分)。
A
A一BTCDE0F..
卜2fy2f।
【答案】可逆;物体方向;A、B、C;D、Eo
【分析】(1)在光的传播中,光路是可逆的;
(2)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分析;
(3)根据一倍焦距分虚实。
【解答】解:在光的传播中,光路是可逆的;
当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为30cm,且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8cm时,光屏上成清晰、
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动,当凸透镜向物体方向移动到某位置时,
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且像距大于物距,根据在光的折射中,
光路是可逆的,可知,光屏上又成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距大于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故在这五个点中,物体放在A、B、C点可成倒立的
像;
当物距等于焦距时,不成像,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的虚像,故放在D、E点光屏上
不能成像。
故答案为:可逆;物体方向;A、B、C;D、E。
19.(2024秋•惠东县期末)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
经凸透镜后会聚在光屏上一点,如图甲所示。
(1)由图甲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调整器材高度时,应使蜡烛的火焰中心、透镜的中心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3)当把蜡烛放在乙图位置时,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成缩小、缩小的实像,生
活中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4)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当蜡烛向右(靠近透镜)移动一段距离后,要在光屏上再
次成清晰的像,需
将光屏向右(选填“左”或“右”)移动,此时观察到的像将变大(选填“变
大”或“变小”)。
(5)随着蜡烛燃烧变短,此时光屏上的像将会发生移动,如果想让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
央,可将光屏适
当向上(选填“上”或“下”)移动。
【答案】(1)10.0;(2)同一高度;(3)缩小;照相机;(4)右;变大;(5)上。
【分析】(1)图中测量凸透镜焦距的方法:平行光聚焦法,亮点为焦点,焦点到光心的
距离为就焦距。由此可以确定其焦距是多少;
(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
在同一高度;
(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之一: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
用此原理制成的。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减小;
(5)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判断光屏的移动情况。
【解答】解:(1)由图甲知,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60.0cm-50.0cm=10.0cm,所以凸
透镜的焦距为10.0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
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0cm处时,即u=50cm-20cm=30cm>2f时,由凸透镜成像
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或投影仪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蜡烛向右(靠近焦点)移动一段距离后,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应将光屏
向右移动才能接到清晰的像,即光屏远离凸透镜;
(5)由于蜡烛的燃烧,烛焰的高度逐渐降低,根据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要使像继续
成在光屏中央,可以使;蜡烛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光屏向上移动。
故答案为:(1)10.0;(2)同一高度;(3)缩小;照相机;(4)右;变大;(5)上。
【题型7物距、像距、焦距与成像性质的关系】
20.(2024•高台县开学)将蜡烛放在凸透镜前25cm处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则该透镜
的焦距可能是()
A.10cmB.15cmC.20cmD.25cm
【答案】A
【分析】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5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
则u>2f,即:25cm>2f,f<12.5cm,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o
21.(2024秋•芜湖期末)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依次放在a、b、c、d、e点处,其中蜡
烛放在点处得到的实像离凸透镜最近,放在点处在光屏上看到的像最大。
2FFF
edcba
【答案】e;b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像距2f>v>f;
②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此时像距v=2f;
③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v>2f;
④u=f,不成像;
⑤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距v>u。
【解答】解:由图可知:a点在一倍焦距之内,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f,可知成正立
放大的虚像,所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
be点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f<u<2f,可知成倒立放大的
实像,此时v>2f;
de点在二倍焦距以外,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u>2f,可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2f
>V>fo
根据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的规律知,蜡烛放在e处得到的实像离
凸透镜最近,放在b处得到的实像最大。
故答案为:e;bo
【题型8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动态应用】
22.(2024•思明区校级模拟)小华到森林公园游玩时,发现一只漂亮的蝴蝶。他先用照相机
拍摄了一张蝴蝶站立在花朵上的照片,如图甲;后又拍摄了一张蝴蝶更大的照片,如图
乙,他的做法是将照相机()
甲乙
A.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答案】A
【分析】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物距与像距、像的大小关系分析。物体经凸透镜成实像
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据图能看出,甲图的像较小,即此时的像距较小,故物距较大;所以在拍
摄照片甲时,相机镜头到景物的距离大;乙图的像大,故其像距大,物距小,故在拍摄
乙图时,镜头到物体的距离变小,但是照相机到底片的距离即像距变大,即相机适当靠
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故A正确。
故选:Ao
23.(2024•广东一模)如图为照相机拍照的原理图。在照相机胶片上物体所成的像是
业选填“缩小”或“放大”)的实像;彩色的像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为了使成的像变大,应将镜头靠近(选填“靠近”或“远离”)物体。
物体的像
【答案】缩小;绿;靠近
【分析】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凸透镜成实像时,物
近像远像变大。
【解答】解:照相机成像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在胶片上物体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
的实像;
彩色的像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为了使成的像变大,应增大像距,减小物距,故应将镜头靠近物体。
故答案为:缩小;绿;靠近。
【题型9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其他应用】
24.(2024•蚌山区模拟)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推断这个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答案】C
【分析】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确定其焦距的范围。
【解答】解:此时物距为50cm-20cm=30cm,此时u>2f,即30cm>2f----------------
-①
像距v=70cm-50cm=20cm,止匕时2f>v>f,即2f>20cm>f--------------------②
综合①②得10cm<f〈l5cm,故C符合题意;
故选:Co
25.(2024•叶县模拟)“洛阳牡丹甲天下”,小明用照相机拍摄了同一朵“二乔”(洛阳著名
的牡丹品种之一)的两张照片,如图甲、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
A.小明的照相机与投影仪在使用时利用的成像规律相同
B.小明使用的照相机镜头与近视镜的镜片为同一种透镜
C.在拍摄乙图时,牡丹花的像较大,可能是虚像
D.照相机焦距一定,拍摄乙图照片时,照相机离”二乔”牡丹较近
【答案】D
【分析】要解决此题,首先知道照相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
近视眼镜是凹透镜;
凸透镜成实像时的动态变化规律是: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解答】解:A.小明的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而投影仪在使用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成像规律不同,故A错误;
B.小明使用的照相机镜头是凸透镜,而近视镜的镜片为凹透镜,故B错误;
CD.在拍摄乙图时,牡丹花的像较大,照相机焦距一定,拍摄乙图照片时,根据物近像
远像变大,照相机靠近了牡丹,使得成的实像变大,即照相机离“二乔”牡丹较近,故
D正确。
故选:D。
26.(2024春•潮阳区校级期末)身高为170cm的小明站在竖直的平面镜前1.5m处时,当他
以0.1m/s的速度缓慢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像的高度将等于(填“大于”、“小
于"或"等于")170cm。小明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
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放大的清晰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乙间放置了一个远视
眼镜片,光屏上烛焰的清晰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
像,他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选填“靠近”或“远离”)
【答案】等于;放大;靠近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①所成的像是虚像;②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③像
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与平面镜垂直;④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远视眼镜是凸透镜,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
【解答】解: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所以当他靠近平面镜时,他在镜中像的高度
将不变。
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18cm处,此时物距2f>u>f,成倒立、放
大的实像。
将远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会比原来提前会聚成像,所以
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故答案为:等于;放大;靠近。
27.(2024•黄埔区一模)如图所示,光线a、b、c来自物体PQ,其中光线a、b平行于主光
轴,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与主光轴相交,光线c经过透镜的光心0。
凸透镜
(2)此时物体PQ经过凸透镜所成的像相对于物是放大(填“缩小”、“放大”或
“等大”)的。
【答案】(1)见解析图;(2)放大。
【分析】(1)光线c经凸透镜的光心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
过凸透镜后经过焦点,据此画出光线b经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2)凸透镜成像规律之一:当2f>u>f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解答】解:(1)光线a平行于主光轴,则光线a经过凸透镜后与主光轴的交点为凸透
镜的焦点;
过凸透镜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据此画出光线c经光心后的光线;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经过焦点,据此画出光线b经过凸透镜后的光
路图,如图所示:
凸透镜
(2)由图知,焦距f=10.0cm,物距u=30.cm-14.0cm=16.0cm,则2f>u>f,由凸透
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即物体PQ经凸透镜成的像相对于物是放大、
倒立的。
故答案为:(1)见上图;(2)放大。
28.(2024秋•盘山县期末)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应用
凸透镜,在照相机中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直接用凸透镜做放大镜时,成
放大、正立的虚像。(填放大、缩小或不变;正或倒;实或虚)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①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②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③U<f,成倒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解答】解:①照相机是利用物距大于凸透镜的二倍焦距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而制成的。
②放大镜是利用物距小于凸透镜的一倍焦距时,物体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而制成的。
故答案为:缩小;侄U;实;放大;正;虚。
【题型10眼睛及其视物原理】
29.(2024秋•莱芜区期末)(多选)关于以下四个实验现象及说明的问题,正确的是()
的成像原理
【答案】ABD
【分析】(1)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根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特点所需要的器材分析;
(4)眼睛的原理是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
A、发生的音叉靠近小球,小球被弹开,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进一步推理可知真空中不能传声,故
B正确;
C、如图实验器材可知:可以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特点,不能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故C错
误;
D、眼睛的成像原理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
焦距;则需要将蜡烛向左移动,同时将光屏向左移动,故D正确。
故选:ABDo
30.(2024•杨浦区三模)如图甲所示,眼球中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晶
状体与视网膜间距是不变的,一般情况下人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小明为了探究人眼
成像原理,制作了一个口径不变的“注水凸透镜”,通过注水或抽水改变凸透镜的厚度,
来模拟眼睛中晶状体的变化。实验装置如图乙(a)所示,在透镜的两侧摆放点燃的蜡烛
和光屏,在光屏中央能看到清晰的像。将蜡烛移至离透镜较近或较远位置时,小明发现
光屏上的像模糊了,他一边注入或抽出水,一边观察光屏上像直到最清晰为止,实验过
程和现象如图乙(b)(c)所示。(U3>U1>U2>V)
视网膜
甲
乙
①分析比较图乙(a)(b)(c)现象中物距与像距的大小关系,可得初步结论:当凸透镜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
②分析比较图乙(a)(b)(c)现象中“注水凸透镜”厚度变化与物距关系,可得初步结
论:凸透镜成清晰实像时,像距相同,物距越大,像越小。
③根据上述信息,试分析人看远处物体和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厚度情况。通过睫状体
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
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答案】①物距大于像距;②物距越大,像越小;③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
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
的倒立实像。
【分析】①根据图乙(a)(b)(c)中像距与物距相同之处和成像性质可得出结论;
②根据图乙(a)(b)(c)现象中“注水凸透镜”厚度变化与物距关系,可得结论;
③人看远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从远处来几乎是平行的,看近处的物体时,入射光线几
乎是从一点发散出来的。所以当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
好会聚在视网膜上;当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变大,近处物体
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否则,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面。
【解答】解:①分析比较图乙(a)(b)(c)现象中物距与像距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
是物距都大于像距,而像的性质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已知(U3>U1>U2>V),则凸透镜成清晰实像时,像距相同,物距越大,像越小。
③根据上述信息,我们看远处物体时,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
晶状体变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落在视网膜上,相当于抽出水;
我们看近处物体时,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近
处物体射来的光线刚好落在视网膜上,相当于注入水,
因此我们看物体是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
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实像。
故答案为:①物距大于像距;②物距越大,像越小;③通过睫状体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
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不同远近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
晰的倒立实像。
【题型11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31.(2024春•储州期末)保护视力,养成正确的读书与写字的好习惯,需要坚持做到“三
个一",即“一尺、一拳、一寸”,其中一尺指书本与眼睛保持一尺左右(30-35厘米)。
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
下图是课本中甲、乙两眼睛的成像示意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B.甲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C.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凸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D.乙是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矫正
【答案】B
【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
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配戴凹透镜
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
远视眼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
由图知,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
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
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
来矫正。
乙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
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故
B正确、ACD错。
故选:Bo
32.(2024•碑林区校级四模)某同学经常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长时间盯着屏幕,导致视
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如图所示,图乙(选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
意图,近视眼应配戴凹透镜(选填“凸”或“凹”)制成的眼镜来矫正,戴上合适
度数的眼镜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选填“倒立”或“正立”)缩小的实像。
甲乙
【答案】乙;凹;倒立
【分析】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的像成
在视网膜的前方,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原来会聚成像的光线延后会聚到视网膜
上。人的眼睛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解:由乙图知,眼睛看远处的物体,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说明晶状体对光的
折射能力变强,是近视眼的成因,故图中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像推迟会聚在视网膜上,所以近视眼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戴上合适度数的眼镜后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故答案为:乙;凹;倒立。
【题型12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33.(2024秋•泰山区期末)甲、乙两图为眼睛成像情况示意图,下列说法中()
①甲图为近视眼成像情况示意图,应用凹透镜矫正
②甲图为远视眼成像情况示意图,应用凸透镜矫正
③乙图为近视眼成像情况示意图,应用凹透镜矫正
④乙图为远视眼成像情况示意图,应用凸透镜矫正
甲乙
A.只有①③正确B.只有①④正确
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②④正确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分析】(1)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
在视网膜的前方,由此可以确定哪一个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配戴凹透镜
进行矫正。
(2)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
远视眼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
【解答】解:
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前面的视网膜上,就需
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会聚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由
图知,乙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乙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
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
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
矫正,②③正确、①④错误。
故选:Co
34.(2024春•封丘县校级期中)如图所示,表示的是近视(填“近视”或“远视”)
眼的成因原理图,这种眼睛应配戴由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矫正;人上了年纪后,老
花眼患者看近处物体时会不自觉地将头后仰或者把书报拿到更远的地方才能把字看清,
你认为配戴由透镜制作的眼镜可以帮助老年人。
【答案】近视;凹;凸
【分析】(1)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矫正;
(2)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需要配戴凸透镜进行矫
正。
【解答】解:图中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该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
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人上了年纪后,老花眼患者看近处物体时会不自觉地将头后仰或者把书报拿到更远的地
方才能把字看清,是因为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远视眼应该
配戴凸透镜进行矫正,使光线提前会聚。
故答案为:近视;凹;凸。
35.(2024春•韶关期末)根据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在如图中的虚线框内画
出矫正所需的透镜。
【答案】见解答
【分析】(1)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变凸,焦距变长,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
方,应配戴发散透镜矫正;
(2)远视眼看远处物体时,视网膜上能成清晰的像;看近处物体时,由于晶状体太薄或
眼球太短,使像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应戴凸透镜来矫正,使像会聚在视网膜上。
【解答】解:(1)物体的像在视网膜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法制知识竞赛
- 育婴师互动教育方式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第3季度砖体工施工图纸变更责任划分合同模板
- 扫雪铲冰工作总结
- 成都精装房屋出租合同
- 网约车租赁合同
- 2025餐饮连锁店特许经营合同协议书范本
- 苗木买卖合同
- 学习用品公益捐赠合同书
- 二零二四年份二月跨境电力资源权益离婚分割操作指南
- 医院产科培训课件:《正常分娩》
- 个人征信承诺书
- 天翼云高级解决方案架构师认证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王阳明后学研究综述
- 中国女性生理健康白皮书
- 数据析及DPS数据处理系统讲解学习
- 高一语文学法指导(绝对经典)课件
- 废旧综合材料手工(幼儿园)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中班数学:蔬菜宝宝送回家 课件
- 07J902-3 医疗建筑(卫生间、淋浴间、洗池)
- 基于BIM的莆田第25中教学楼项目招标造价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