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9/14/wKhkGWelgpOAWgVpAAIJ_IVaeYg750.jpg)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9/14/wKhkGWelgpOAWgVpAAIJ_IVaeYg7502.jpg)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9/14/wKhkGWelgpOAWgVpAAIJ_IVaeYg7503.jpg)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9/14/wKhkGWelgpOAWgVpAAIJ_IVaeYg7504.jpg)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5/39/14/wKhkGWelgpOAWgVpAAIJ_IVaeYg75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2文言文阅读
01《岳阳楼记》
(2024•四川内江•中考真题)阅读下列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才啬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
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萩,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
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至若春和量明,波澜不惊(日光)B.宠辱偕忘,胆酒临风(持、执)
C.频然乎其间者(精神不振的样子)D.而不知太守之年其乐也(以.…为乐)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以物喜以钱覆其口B.山间之四时也能以径寸之木
C.行者休于树皆以美于徐公D.醉能同基乐欲穷基林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两文都写到自然物的变化,但目的不同。甲文以阴晴变化之景,衬托作者的悲喜之情;乙文以朝暮
变化之景,衬托太守的山水之乐。
B.两文都抒发心系百姓的情怀,但各有侧重。甲文重在抒写忧国忧民、先忧后乐的深沉忧患;乙文重
在抒写与民同游、与民同乐的和谐喜乐。
C.两文都呈现清晰严谨的结构,但布局不同。甲文由景及情,由情说理,文理缜密;乙文以"乐"为主线,
串起山水乐、宴游乐、乐其乐等,浑然一体。
D.两文都运用工整的句式写景,但各有特色。甲文中部分四字句对仗工整,音韵铿锵,境界宏阔;乙
文中部分骈偶句中联入"而"字,声律起伏,摇曳生姿。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2024•四川遂宁,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杨最,字殿之,射洪人。正德十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督逋①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尚
书李嚏遂②劾之,有诏复往。最乃极陈岁灾民困状,请缓其徵③。
历郎中,治水淮、扬。值世宗即位,上言:"氾光湖④西南高,东北下。运舟行湖中三十余里。而东北
提岸不逾三尺,雨雷风厉,辄冲决,阴阻运舟,监城、兴化、通、泰良田悉遭其害。宜如往年白圭修筑高
邮康济湖,专敕大县的修内河培I日最为外摩可亘车无患,是为上策......”出为宁波知府。请罢浙东贡市,诏悉
以银充,民以为便。累迁贵州按察使,入为太仆卿。
(选自《明史•列传•卷九十七》,有删节)
【注】①逋(bu):拖欠,这里指收取拖欠税收。②李金遂(sui)、白圭:人名。③徵(zh©ng):同"征〃,
征收。④氾光湖(宿n),湖名。
5.用斜线"/"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专敕大臣加修内河培旧堤为外障可百年无患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O
A.不以物喜民以为便
B.极陈岁灾民困状杂然而前医者
C.是为上策策之不以其道
D.良田香遭其害香如外人
7.翻译下列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督逋山西,悯其民贫,不俟奏报辄返。
8.甲乙两文都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请结合内容具体分析。
(2024・四川泸州•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
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
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
乎?
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橘倾楫摧,薄
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
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
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
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①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
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目:“童子何用知之?”轼旦此木人也耶
则丕蒙如若亦人耳何为甚丕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日:“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
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目:
“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②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日:“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
三年,过许①,始识公之仲②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
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久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③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
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
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节选自苏轼《范文正公文集叙》)
【注】①许:地名,指许郡。②仲:排行第二,古时兄弟多以伯、仲、叔、季排行。③叙:即序。作者
祖父名序,故苏轼终生讳用"序"字。
9.下列对乙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B.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C.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D.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增其旧制制:规模
B.春和屈明景:日光
C.先生奇轼言奇:惊奇
D.以为平生之偎恨:遗憾
11.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开头交代作记缘由,接着写岳阳楼大观及览物心情,之后写洞庭湖的阴晴景象及两种人生境界,
最后点明文章主旨。
B.乙文既为作序,又缅怀范仲淹,表达了自己从听到范公大名到写序间四十七年的仰慕之情,但并未
对其文集作正面评述。
C.甲文略写楼,详写湖,突出写景,重在抒情言志,扩大了文章的境界,构思巧妙,超越了记写山水
楼台文章的一般写法。
D.甲乙两文的语言各有特色,甲文多使用四字句,具有整齐流畅的特点;乙文以朴实的语言主要介绍
了范仲淹的生平事迹。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2)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
(2024•青海•中考真题)中国古典诗文中不乏体现忧国忧民的作品。为了锤炼思想,获得情感的激励,班级
开展了"见贤思齐,修身心”古诗文阅读活动,请你阅读以下三段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
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
冻死亦足!
【文本二】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文本三】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天历二年,关中大旱,饥民相食,特拜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既闻命,即
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未尝家居,止宿公署,
终日无少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关中之人,哀之如失父母。
(节选自《元史》,有删改)
13.读文本•明节奏:
下面的句子该如何划分朗读节奏呢?请用"/"标记出来。(划两处)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4.理文意•析字义:
为了更好地读懂文本,同学们就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展开了讨论,请你结合以上诗文,将下表补充完整。
文言语句方法及示例释义
未尝家居课内迁移法:予善求古仁人之心尝:_____
止宿公署语境推测法:“未尝家居,止宿公署”联系上下文推断止:_____
或异二者之为成语借鉴法:大有作为为:_____
卒年六十查阅词典法:①兵②完毕③最终④死亡⑤同"猝"卒:_____(此空填序号)
15.品手法,明内涵:
《岳阳楼记》中“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是的文言句式,意思是,含蓄的表达了作者愿与“古
仁人”一样,具有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文本三中"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一句意思是,表现
了张养浩的济世情怀。
16.悟精神•促成长:
请你从以上三段文本的相关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文本阐述他的"忧国忧民"思想。
(2024,湖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嗟(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
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时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范文正公微①时,尝诣灵祠求祷,日:"他时得位相②乎?”不许,复祷之日:"不然,愿为良医。”
亦不许。既而叹日:"夫不能利③泽生民,非大丈夫平生之志。”
他日,有人谓公曰:“大丈夫之走于相工理则当态,良医之技,君何愿焉?无乃④失于卑耶?"公曰:"嗟
乎,岂为是(B)!古人有云:'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能及⑤小大生民者,固惟
相为然,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⑥之心者莫如良医。果能为良医(C),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民
之厄,中以保身长年。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医,则未之有也。”
(选自吴曾《能改斋漫录》。根据命题需要,原文有删节)
注释:①〔微)贫贱。②(位相)做宰相。③〔利)谋求利益。④〔无乃)莫非,恐怕,表揣测。⑤[及)
(恩惠)至IJ。⑥(物)人,众人。
17.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1)夫不能利浮生民查阅词典(①沼泽,湖泽。②雨露。③加恩惠于人。)
(2)学诣灵祠求祷课内迁移(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3)无乃失于隼耶课内迁移(先帝不以臣卑鄙)
(4)下以救贫民之厄语境推断(联系上下句)
18.请将"也""夫""哉"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
A.()B.()C.()
19.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申处)。
既不可得矣夫能行救人利物之心者莫如良医
20.请翻译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大丈夫之志于相,理则当然。
21.甲文中说“进亦忧,退亦忧",这里的"进"与"退"分别指什么?乙文中也谈到了范仲淹的"进""退"选择,
又分别指什么?
(2024•四川达州•中考真题)【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珊,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
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城,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也,影布石上。怡然不动,隼勺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
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卷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本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用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年,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物喜,不以己悲,居四掌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2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日光下澈澈:穿透
B.俄冬远逝俶尔:忽然
C.沙鸥翔集集:聚集
D.居痈掌之高庙堂:朝廷
23.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回的一项是()
A.乃记之而去何陋之有
B.以其境过清不以物喜
C.不可知基源基真无马邪
D.隶丽从者学则不思则罔
2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B.潭西南而望,斗折蛇形,明灭可见。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译文:我经常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有时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呢?
D.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25.下列对文本赏析与理解有送的一项是()
A.文体一致。"记"是古代一种散文题材,可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传记。"记”可以用来记事描写,
也可以用来抒情议论。
B.用词精妙。【甲】"翕忽"刻画出了小鱼灵巧轻捷、轻快自由地游动的特点。【乙】"春和景明”写出
了春风和煦,日光明亮。
C.写景有特色。【甲】采用了移步换景与定点观察相结合的方法。【乙】写景多用四字句,富有文采
和诗意,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
D.情感各异。【甲】情景交融,景色虽然优美宁静,但作者难以排遣忧愁,一直沉浸在被贬的凄凉心
境中。【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襟。
26.(2023•辽宁盘锦•统考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不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0
(选自《岳阳楼记》)
【乙】
景公问晏子曰:"忠臣之行何如?”
对目:"不掩君卓,谏乎前,不华①乎外。选贤进能,不行乎内。称②身就位,计能定禄。睹贤不居其上
受禄不过其量不权③居④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不掩贤以隐长,不刻下⑤以谀上。君在不事太子,国危不交
诸侯。顺则进,否则退,不与君行邪也。”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华:通"哗",这里指宣扬。②称(chGng):衡量。③权:这里是计较的意思。④居:职位。
⑤刻下:对下苛刻。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然则何时而不耶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十二章》)
B.不以物喜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C.不掩君过人恒过,然后能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不私乎内臣之妻私臣(《邹忌讽齐王纳谏》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君在不事太子,国危不交诸侯。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睹贤不居其上受禄不过其量不权居以为行不称位以为忠
(4)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各题。
①【乙】文"顺则进"中的“进"指"","否则退"中的"退"指"(请用【甲】文中相关
原文回答)
②【乙】文中的“忠臣”具有哪些品格?(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27.(2023•辽宁营口•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考古仁人之心,自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①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乂②,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
兼济天下也,孜孜政政®,死而后口。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④不得黔⑤。彼二圣一贤⑥者,
岂不知自安佚⑦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不欲以补其不足
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
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⑧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闻人穷也恶得以自暇
逸乎哉?
(节选自韩愈《争臣论》②)
【注释】④闵:同"悯",忧虑。②乂(yi):治理。③孜孜(zi)陶讫(ku):勤谨不已的样子。④
突:烟囱。⑤黔:黑。⑥二圣:指夏禹和孔子。一贤:指墨翟。⑦佚:安乐,安逸。⑧阳子:即阳城,
任谏官五年。⑨《争臣论》:争,读zh©ng,后作"谆"。争臣,是指向君主直言进谏的大臣。韩愈写此文对
阳子进行讽喻。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或异二者之为()
③死而后引)④雄欲以补其不足者也()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②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速乎哉
(4)乙文中说"自古圣人、贤士”“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甲文中哪两句话阐述了同
样的思想?(用文中原句回答)
(5)甲文中范仲淹认为"古仁人”与课文中的“迁客骚人"在情感上有什么不同?乙文中韩愈为什么认为阳子
不贤?
28.(2023•辽宁沈阳•统考中考真题)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乙】
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
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①,至是始芳。抵青龙潭,潭水深碧,
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②,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
(节逸自《徐霞客游记》,有改动)
【注释】①稽雪:这里是积置,②磊落:众多而错杂的样子。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一茅号涧边也则无敌国外患者(《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B.为松谷庵旧基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C.循溪东西行山勺六七里(《醉翁亭记》)
D.至星始芳斯星陋室(《陋室铭》)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
②抵青龙潭,潭水深碧,更会两溪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
(4)请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甲】文用"衔远山,吞长江"写尽洞庭湖的大观胜览,用"A—,B—"极写水波壮阔。【乙】文用"C"
和"D"写出青龙潭水势特点。(ABCD请用原文回答)
29.(2023•甘肃兰州・统考中考真题)班级开展范仲淹形象探究活动。请你根据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最知延州,担起西北边疆
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材料二】
岳阳楼记[注】(节选)
范仲淹
①嗟夫!子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③是进亦忧,退亦忧。④然则何时而乐耶?⑤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
乐而乐”乎!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注】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以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身份,提出了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
不容,遂外放,先后任邠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岳阳楼记》作于他任邓州知州时。
【材料三】
邠州建学记(节选)
范仲淹
庆历甲申岁,予参贰国政①,亲奉圣谋,诏天下建郡县之学,俾②岁贡群士,一由此出。
明年春,予得为邵城守。暑事③之三日,谒夫子庙,通守太常王懵土稷告予日:“奉诏建学,其材出
于诸生备矣。今夫子庙除甚,群士无所安。”国议改卜④于府之东南隅。地为高明,遂以建学,并其庙迁焉。
明年夏,厥功⑤告毕
增其庙度,重师礼也;广其学宫,优生员也。谈经于堂,藏书于库,长廊四回,室从而周,总一百四
十楹,广厦高轩,处之显明,士人洋洋,其来如归。且日:“吾党居后稷、公刘之区,被二帝三王之风,
其吾君之大赐,吾道之盛节欤!敢不拳拳服膺⑥,以树其德业。”
【注】①贰国政:指范仲淹任枢密副使和参知政事二职。②俾:使。③署事:到衙门上任。④改卜:另
行选择。⑤厥功:指建学堂工程。⑥服膺:牢记在心中。
(1)"长烟落日孤城闭"一句中的"孤城"即指词人镇守的延州。根据这首词的内容,你认为延州傍晚时分的
景象是怎样的?请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2)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的字词。
文言词句方法解释
查阅词典法:①返回②归还③归附,归
吾谁与归_________(填序号)
属④结局,归宿
通守太常王雄士稷告予课内迁移法: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
今夫子庙嶙甚联想词语法:心胸狭嶙
—
广厦高轩,处之.明
结合语境法:前文有“地为高明,遂以建学"—
(3)如果将材料二划分为两个层次,下列划分恰当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4)请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广其学宫,优生员也。
(5)宋代沈作吉吉评价范仲淹"文正公真一世英杰"。结合上面三则材料内容,概括范仲淹被赞为"一世英杰"
的原因。
30.(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①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
枢密副使②。王举正③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目:
"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④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命为陕西宣抚使,未行,复除⑤参知政事。会王伦寇
淮南,州县官有不能守者,朝廷欲按诛之。仲淹目:"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守令皆得不
诛。
(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羌:中国古代西部游牧民族泛称。下文"元昊",为党项族,西夏开国皇帝。②枢密副使:官职名。
③王举正:北宋人,时任参知政事。同句"举正”亦指此人。④固:坚持,执意。⑤除:拜官授职。
(1)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平时讳言武备寇至而专责守臣死事可乎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②微斯人微:
③逐改参知政事遂:④命为陕西宣抚使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
(4)请简要概括【乙】文写了范仲淹的哪些事?
(5)请结合【甲】【乙】两文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语的内涵。
31.(2023,四川广安•统考中考真题)
【甲】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
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
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节选)
【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②。南合沅湘®,北合汉沔④,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
波流浸灌⑤,与海相若。清河⑥张君梦得谪居齐安⑦,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
日"快哉”。
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篷户瓮牖⑨无所不快;
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
照之以明月,此皆强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微睹其为快也哉!
元丰六年十一月朔日,赵郡苏辙记。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节选)
【注】①江:长江。②肆大:形容水流壮阔。③沅湘:沅江、湘江。④汉沔:汉江、沔江。⑤浸灌:水
势浩大。⑥清河:张君(张怀民)的家乡。⑦齐安:黄州。⑧会计:是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
务。⑨篷户瓮牖:篷户,用篷草编门;瓮牖,用破瓮做窗。⑩乌:哪里。
(1)用"/"为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①百废易兴_____________
②星进亦忧,退亦忧
③以览观江流之胜
④今张君不以遹为患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属予作文以记之投以骨
B.揖西山之白云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C.基流奔放肆大基正色邪
D.或异二者之为乌睹其为快也哉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
(5)【甲】【乙】两文都综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融叙事、写景、议论、抒情于一体,都体现出了古人
的人生态度。但两文"乐”的内涵不同,【甲】文之"乐"是,【乙】文之"乐"是。
32.(2022•四川巴中•统考中考真题)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才啬倾楫摧,薄暮
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君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
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
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岳阳楼记》)
【乙】
广汉张侯敬夫守荆州,常病①其学门之外即阻高墉,处凿口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搂观以表其上。敬夫一日
与客往而登焉,则大江重湖,萦纾渺弥;而西陵诸山,空漠啥②霭,皆隐见出没于云空烟水之外。敬夫于是
顾而叹目:“此亦曲江公③所谓江陵郡城南楼者邪?昔公去相而守于此,其平居暇日,登临赋咏,盖皆脩然
④有出尘之想。至其伤时感事,则其心未尝一日不在于朝廷,而汲汲然⑤惟恐其道之终不行也。悲夫!"乃
书其匾曰"曲江之楼",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选自《江陵府曲江楼记》,有删改)
【注释】①病:担心,忧虑。②畸(an):日光昏暗。③曲江公:张九龄,唐玄宗开元年间任宰相,后
被李林甫诬陷,贬为荆州刺史,曾作《登郡城南楼记》。④脩然:自在超脱的样子。⑤汲汲然:急切的样
子。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B.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C.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D.乃凿门/通道以临白河/且为楼/观以表其上
(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至若春和季明正是江南好风量
B.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C.基半居暇日,登临赋咏安陵君基许募人
D.则其心未尝:日不在于朝廷上下天光,:碧万顷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②而以书来属予记之。
(4)分析甲乙两文写景的作用及表达的情感。
33.(2022,湖南岳阳•统考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甲】
嗟夫!予尝本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丕必物喜,丕必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瑾④枕路,是时范文正②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为术③甚备,吴人喜竞渡好
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日:“饥
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④吏舍,日役千夫。监司奏劾:杭州不恤
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号?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
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⑤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莫此为大。是岁西浙唯杭
州晏然,—氐不流徒,留文氐叁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著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
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殍殛:饿死的人。②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③术:方法,手段。④敖仓:敖,地名,秦
时以敖地为仓,故称敖仓。⑤仰食于公私:依赖官府和民间所提供的工作机会生活。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②加以宴游及兴造一
(2)请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一处)
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
(4)根据对甲段的理解,你认为乙段中的范仲淹符合甲段中“古仁人"的标准吗?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
分析。
34.(2022•山东东营・统考中考真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岳阳楼记》
【乙】
①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何糟啜嘲①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
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
②夫所为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
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
也哉?……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
③余自钱塘移守胶西②,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③;背湖山之观,而
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④,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
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
洁其庭宇...为苟全⑤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④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几⑥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
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⑦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
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
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渝脱粟而食之⑧,日:“乐哉游乎!”
⑤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日“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
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⑨
【注】①it,吃。啜,喝。糟,浊酒。醴,薄酒。②胶西,指密州,今天的诸城市。③蔽采椽之居,蔽
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④比,连续,常常。登,丰收。⑤苟全,大致完备。⑥庶几,表希望或推测。⑦
卢敖,秦时人。遁,隐居。⑧秫,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滴(yue),煮。⑨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
苏轼改任密州太守,勤政厉为,密州政局初定,于是修葺园圃北旧台一新,并作文记之。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厚暮冥冥,虎啸猿啼薄: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
③余自钱塘移守胶西守:
④事望马耳、常山南:
(2)分别概括两文所体现的“忧乐观"并说明其由来。
(3)简要说明两文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35.(2022•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自异二者之为,何哉?不多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乙】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①,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日:“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
.煮韭也;为民上②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
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下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①雪宫:齐宣王玩乐的郊外别墅。②上:统治者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吸异二者之为()②乐民之乐者()
(2)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物喜,不以己悲
A.以刀劈狼首B."伤先帝之明C."我酌油知之D.以其境过清
(3)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语段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B.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C.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D.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
(4)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5)下面对选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甲文"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中的"进"和"退"分别指"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C.甲文主要运用了描写、抒情两种表达方式。
D.乙文孟子与齐宣王展开讨论,体现了孟子“与民同乐”的思想。
(6)【甲】文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是对【乙】文孟子哪一观点的发扬?
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是否还有借鉴意义?请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36.(2022•陕西•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
湖之远则忧其君。足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生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予至扶风之明年,始举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滁种树,以为
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①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乃雨,
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忏③于野。忧
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雨麦:下麦雨。②有年:丰年。③怀(bian):喜乐,欢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星进亦忧,退亦忧()②生天下之忧而忧()
③始洽官舍()④引源种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或异二者之为B.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予至扶风之明年D.以为休息之所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②亭以雨名,志喜也。
(4)两位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忧乐观",有何不同?
参考译文
1.C
2.B
3.A
4.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这是
为什么呢?
【解析】L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C.句意为:醉倒在众人中间的人。颓然:倒下的样子;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介词,因为/介词,用;
B.都是结构助词,译为"的";
C.介词,在/介词,比;
D.代词,指百姓/代词,这;
故选Bo
3.本题考查文言文内容理解。
A."甲文以阴晴变化之景,衬托作者的悲喜之情"表述有误,根据原文"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
无异乎,,可知,甲文中写到的阴晴变化之景,衬托的是迂客强人的悲喜之情,并不是作者的;
故选Ac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重点字词:尝:曾经。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阜新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第4课希腊城邦和亚历山大帝国作业设计新人教版
- 道德讲堂个人思想总结
- 医院实习护士工作总结
- 初三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 应届生实习个人总结
- 审计员工作计划
- 学校学校合作协议书范本
- 企业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乡镇卫生院聘用合同范本
- 2024年内蒙古电力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保洁服务品质履约评估报告
- 火龙罐综合灸疗法
- 红色中国风西安旅游PPT模板
- 英语课堂游戏PPT-英语游戏4个PPT-(切西瓜-打地鼠-开火车-植物大战僵尸)
- 皮内注射技术操作考核评分标准
- 大学物理光学总结-大学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课件
- 个人借条电子版模板
- 物业公司特色服务、日常增值服务项目供参考
- 创新创业实务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工业企业电源快速切换装置设计配置导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