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南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1页
安徽省阜南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2页
安徽省阜南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3页
安徽省阜南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4页
安徽省阜南某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年级上册12月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阜南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第二次质量检

测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班级:考号:

一、单选题

1.距今约4600~3700年的白羊村遗址,位于云南金沙江流域中游地区。经考古发掘,

在白羊村遗址发现了房屋、墓葬、灰坑等遗迹,还发掘出大量稻、粟和黍等植物遗

存。这表明,白羊村遗址时期,该地区()A.开始从事农业生产B.具备国

家初始状态

C.栽培作物定居生活D.出现早期文明曙光

2.下图所示为出土于春秋晚期的牺尊,牛首的形象相当写实,双目炯炯有神,在牛鼻

子上设有一个套环。该文物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耕牛可能被用于农业生产

B.家庭手工业十分发达

C.礼乐制度在贵族中很盛行

D.铁器得到普遍的使用

3.秦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其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掌皇家

财政、宗正负责皇家事务”。这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实质是()A.官员众多,职

责明确B.决策严谨,提升效率

C.选贤任能,唯才是用D.化国为家,皇权至上

4.汉景帝在政治上的传统评价是“清静恭俭”,“清”是为政少事;“静”是安定百姓;“恭”是

善待臣民;“俭”是节俭汰用。这可以用来说明,汉景帝的执政理念是()

A.外儒内法B.黄老学说C.为政以德D.敬天保民

5.下表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朝人口统计表(单位:万人)。据此可推知该时期()

朝代宋齐陈北魏北周北齐

人口数量60040025018508001600

A.南北经济趋于平衡B.北方经济走向衰落

C.南方社会长期动荡D.北方更具统一优势

6.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

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

B.政府力图保障农民的生产时间

C.政府对农民的赋税剥削日益沉重

D.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束缚逐渐减弱

7.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

儒道思想,渐趋本土化。儒学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这些现象

反映了该时期()A.佛教盛行适应了现实需要

B.儒佛道的“三教合归儒”

C.中外思想文化交流的盛况

D.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

8.宋初之政着眼于“防弊”,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常常以大量财

物留使、留州的弊端而设的机构是()

A.中书门下B.枢密院C.知州D.诸路转运司

9.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

义。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0.清朝统治者非常重视子孙后代的教育,皇子们6岁起就需到上书房学习,每天学

习时间长达13小时,一年共休息七天。学习课程涉及满汉蒙三种文字,以及射箭、骑

马等技能,且还会受到皇帝的严格考核。这种现象()A.适应了国家体制变化的需要

B.保证了最高统治者必备素质

C.提高了清朝的文化教育水平

D.确定了稳定的权力传承方式

11.明代很多熟读儒经而从事商业活动的人,秉持“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

的信条。尽心于实践“圣人之学”。与这种社会行为最契合的思想观念是()A.“百姓

日用即道”B.“心外无物”

C.“存天理,灭人欲”D.“工商皆本”

12.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

幅度地下降20.1%。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

年的水平。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

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13.下图是1894年建平金矿公司发行的股票,该公司由北洋大臣李鸿章批准开办。据

¥4•

女q

-r

-c

丹JJ.

此推断,该公司()一A.属于洋务

企业B.旨在实现自强

C.固守传统经营D.实行公私合营

14.1899年,《万国公报》称:广学会翻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中东战纪本末》《时

事新论》《列国变通兴盛记》等,“初印时,人鲜顾问,往往随处分赠,继而渐有乐购

者,近三年来,几于四海风行”。这一现象表明()A.“师夷之长技”成为时代潮流

B.民众普遍认同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思想

C.“戊戌政变”促进了新学传播

D.有识之士借鉴异邦兴衰探索救亡道路

15.下图为1912年和1920年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态势。出现该态势的原因是()

①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颁布奖励实业办法。

②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③中华民国的建立,扫除了政治上的一些束缚和障碍。

④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6.1915年,农商部选派商界名流17人组成实业考察团,赴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

博览会现场,以及美国各地进行考察研究。考察团成员都写出了详细的调查研究报

告,以供国人研究改良发展国货。由此可见,中国实业界赴美考察活动()A.展示出

积极进取的风貌

B.推动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C.扫除了民族工业发展的障碍

D.开拓了中国商品的海外市场

二、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何以异于昔人海图之书?目:彼皆以中士人谭(谈)西洋,此则以西洋人谭(谈)

西洋也。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海国图志》写一则简要的书评。(要求:联系背景和内

容,评论准确,表述成文。)

三、材料题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

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也已定型。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

的粮仓。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使许多原本用

以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在浙江湖州,每亩桑田出售桑叶

可获利5两白银,比种植水稻栗高出一到两倍。当地部分养蚕人自己不种桑树,依靠

购买桑叶养蚕。嘉定县因种植棉花,“不产米,仰食四方”。当时商业很发达,商人

拥有雄厚的资本。例如,在江苏盛泽市镇的徽州商人“藏锚(白银)有至百万者”,

而资本二三十万两白银的,只能算是中等规模的商人。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趋势出

现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领域出现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

1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人民逐渐觉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

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

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

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

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

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三

下表为《新青年》重大事件表。

时间《新青年》重大事件

1915年9

上海创刊,每期发行1000份;作者主要是陈独秀

1916年9

《青年杂志》更名《新青年》出版

1917年初编辑部迁往北京,北京大学教员和学生轮流主编

1918年使用白话文和新标点,每期发行量达到15000多份;《庶民的胜利》发表

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作者是来自全国其他地方活跃的知识分子

1919年

和青年

1923年成为中共中央纯理论机关季刊

1926年7

终刊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甲午一役”唤起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的

主要爱国活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作出了哪些规定?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青年》宣传内容的阶段性变化,并分析

该变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遗址中发现的房屋表明人们在此定居,同时大量稻、粟和黍的植物遗存显示当

时人们已经在进行农作物栽培。C选项与考古发现相符,故选C项;具备国家初始状态

的标志是阶级和国家强制机关的出现,房屋和农业生产只能证明当时人们已经定居并

从事农业生产活动,排除B项;虽然发现了植物遗存,但“开始”这一表述过于绝对,无

法确定这是该地区首次进行农业生产,排除A项;文明通常指的是一种高度发展的社会

文化状态,标志是阶级、国家、文字等的产生。题目中的考古发现主要集中在居住和

农业生产方面,并未提及文明的这些要素,排除D项。

2.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中“春秋晚期”和“在牛鼻子上设有一个套环”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的

牛可能已被驯服,并用于农业生产,故选A项;材料信息与家庭手工业、礼乐制度无

关,故排除B、C两项;材料反映的是牛耕,与铁器使用无关,故排除D项。

3.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九卿既是国家行政机构,同时还负责皇室事务,例如少府掌皇家

财政、宗正负责皇家事务,实际上是皇家的内侍机构,这体现了化国为家,目的就是

突出皇权至上,故选D项;材料讨论的是秦朝的中央官制,并未提及官员数量,排除A

项;材料涉及九卿的具体职能,并未讨论中央决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选官制度方

面的内容,排除C项。

4.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汉景帝“清静恭俭”的执政做法就是无为而治的黄老学说的体

现,B项正确;外儒内法表面上是用儒家治国,实际上是用法家思想统治,是一种儒法

结合的执政理念,这一理念是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排除A项;C、D两项均与材料信息

不符,排除。

5.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根据表格数据,北方的北魏、北周和

北齐的人口数量分别为1850万、800万和1600万,这比南方的宋、齐和陈(分别为

600万、400万、250万)的人口数量要多得多。人口数量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

之一,通常人口多的地区具备更强的资源调动和军事实力,因此北方的这些朝代在人

口上的显著优势表明它们在统一方面更具优势。因此可以推知该时期北方更具统一优

势,D项正确;

材料是南北朝人口统计,没有涉及经济对比,排除A项;

材料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口对比,没有提及北方经济如何,排除B项;

材料无法得出南方社会动荡的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

6.答案:D

解析: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是唐朝的两税法,两税法的实施主要影响之一是国家

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束缚,D项正确;两税法反映了古代赋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

以财产为主演变,但并未完全取消人丁税,排除A项;政府力图保障农民的生产时间主

要是租庸调制呈现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税制改革,没有体现C项内容,排

除C项。故选:D。

7.答案:D

解析:材料信息为: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佛教、儒学之间的借鉴及发展,反映了当

时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D项正确。A项仅涉及佛教,且不能体现材料主旨信

息、,错误。隋朝时期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

材料未涉及中外交流的盛况,C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据材料“为解决唐末五代以来节度使把持地方财政”结合所学可知,宋代为了加

强中央集权,设置诸路转运司强化对地方财政的控制,故选D项;中书门下是处理行政

事务的机构,并不是处理地方财政问题的机构,排除A项;枢密院是军事机构,排除B

项;知州是地方机构州的行政长官,排除C项。

9.答案:D

解析:材料中两段故事具有明显的世俗化特征.寄托了平民百姓的情感.其在宋朝流

传,主要是因为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兴起.这些故事正好符合市民阶层的价值取

向.故选D项。

10.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清朝是一个多民族

统一的封建王朝,面临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等问题。皇子们接受满汉蒙三

种文字以及射箭、骑马等多方面的教育,有助于他们更好地治理国家,应对各种挑

战,适应清朝作为大一统国家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体制要求,A项正确;保证

了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所述现象仅针对皇室,无法达到提升清朝文化教

育水平的结果,排除C项;材料信息未体现该现象所达到的效果,逻辑错误,排除D

项。故选A项。

11.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虽终日作买卖,不害其为圣

为贤”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自己为了利益去行商,但是有自己的原

则,即利己又利人,不害己害人,这样能做到就是圣贤有道德的人。百姓日用即道是

中国明代思想家王艮提出的哲学命题,王艮主张从日常生活中寻求真理,要求统治者

把满足群众穿衣吃饭作为第一需要,把“百姓”和“圣人”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读经和

做生意不违背,亦儒亦商,儒商是也,A项正确;心外无物,是出自宋代哲学家陆九渊

的“心即理也”,以及“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基础上提出的,主张心与物同

体,物不能离开心而存在,心也不能离开物存在,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存天理、灭

人欲是宋代著名儒者程景页、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理解为保存心中本具的天理,

消灭人的私有欲望,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封建统治者顽固推行“崇本抑末”的政策,

以农为本,工商为末,保护和发展农业经济,抑制工商业的蓬勃发展,这就阻碍了社

会经济的发展,黄宗羲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工商皆本”的口号,与材料不符,

排除D项。故选A项。

12.答案:D

解析: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中外贸易的中心,但是上海进口货物值不断下降,

这必然会使列强认为并未打开中国市场,因此进口货值的下降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

借口,D项正确;进口货值的下降不等于外国货物不进入中国,因此其不能阻止自然经

济的解体,排除A项;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取代了广州贸易中心的地位,这意味着在

当时的通商口岸中,上海具备更加优越的对外贸易条件,因此上海进口货值的减少并

不能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排除B项;进口货值的下降和传统手工业的恢复二者

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而且外国商品进入中国冲击了传统手工业,排除C项。故选D

项。

13.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内容,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

间信息可知时空是:1894年(中国)。根据创办者是北洋大臣李鸿章,属于洋务派,因

此该企业属于洋务企业,A项正确;建平金矿公司的业务是采掘和炼矿,不是为军事服

务,不属于军事工业,所以目标不是自强,排除B项;该集团采用公司体制,并且发行

股票,采用的是近代经营模式,排除C项;实行公私合营是新中国成立后对资本主义工

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措施,排除D项。故选A项。

14.答案:D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

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9年(中国)。根据材料“初印时,人鲜顾问,往往随处

分赠,继而渐有乐购者,近三年来,几于四海风行”可知,在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时期,

广学会翻译《泰西新史揽要》《中东战纪本末》《时事新论》《列国变通兴盛记》等

异邦兴衰史,且不断获得传播,该现象体现了当时一些有识之士意在探索救亡道路,

应对民族危机,D项正确;“师夷之长技”是林则徐、魏源以及洋务思想,与材料时间不

符,排除A项;民众普遍认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戊戌政

变”废除了维新措施,不利于新学传播,排除C项。故选D项。

1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民族资本主义的史实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

制,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①错误;一战前后,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

经济侵略,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故②正确;1912年民国建立,为民族资本

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政治障碍,故③正确;一战前后,中国境内掀起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的爱国斗争,这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16.答案:A

解析:

17.答案:从本书撰写背景的角度阐述。如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民族危机逐渐加深;西学东渐;有识之士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从本书内

容、主张的角度阐述。如:在《四洲志》基础上系统介绍西方各国地理历史、政治状况

和先进科学技术;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从本书特色及评价的角度阐

述。如:基于西方视角与资料介绍西方,在内容和立场上相对客观;在介绍外国、提出学

习西方上有开创性贡献,引领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潮流;仅在器物角度向西方学

习,根本目的还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

解析:

18.答案:(1)趋势: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

原因: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社会相对安定;统治阶级的重视;南

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2)新变化:高产农作物的传入,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

提高;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商业资本集聚;工商业市镇大量兴

起。

影响:推动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人口增长,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地矛盾;推动手工

业进步,促进了工场等新经营方式的出现;推动商品经济繁荣;推动市民阶层壮大;推动

新的社会思潮出现等。

解析:(1)第一小问趋势,据材料一“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

方”“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可得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第二小问原因,结合

所学,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加上唐朝安史之乱,北方战乱,很多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技

术和劳动力,而南方社会相对安定且自然条件优越,南方统治者也会采取一些轻徭薄

赋鼓励生产的措施,这些都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可得北民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

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社会相对安定;统治阶级的重视;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

(2)第一小问新变化,据材料二“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产量”

可得出,高产农作物的传入,粮食产量增长;据材料二“改种桑树、棉花等经济作物”可

得出,经济作物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