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一)机械运动实验探究题
2025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1.在如图所示的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车从斜面的A处由静止开始下滑,
分别测出小车到达8处和C处的时间,即可测出小车在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实验中要使斜面的倾斜角度较小一些,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便于测量_________(填“时
间“或‘路程");
(2)实验中测得小车经过A8段时间为以B=2S,则AB段小车的平均速度m/s;
(3)在测量小车到达8处的时间时,如果小车过了8处才停止计时,则测得小车在段
的平均速度会偏(填“大”或“小”);
(4)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B处由静止释放,测出
小车到达C处的时间,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他的做法是
(填“正确”或“不正确”)的。
2.如图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实验时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滑下。
(1)以挡片为参照物,下滑的小车是—的。
(2)该实验的原理是(填公式),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的目的是增加小
车运动的(选填“距离”或“时间”),减小测量误差。
⑶小车通过AC段的路程=cm,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m/s(结果保留
两位小数)。
(4)如图中符合小车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是.
(5)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3.在“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用刻度尺测量同一木块的长度,分别
如图(a)、(b)所示。
(a)(b)
(1)所用刻度尺的量程cm;
(2)从刻度尺的放置而言,同学的测量方法不正确;(选填“甲”或“乙”)
(3)测得木块的长度为cm。
4.小俊看到小朋友们在滑梯上开心地玩耍,如图1。他想“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
他设计了如图2所示的实验,小车从斜面A处由静止下滑并计时,到达8、C两处时手机所
(2)测量平均速度的误差主要来源于时间的测量,为了能较方便、准确测量出小车运动的
时间,实验装置中安装了。木块在装置中的作用是与长木板构造斜面,调节木块
的时机是在__________(选填“小车下滑之前”、“小车下滑之后”或“小车下滑过程中");
⑶小车在AC段的平均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在段的平均
速度;
(4)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所测段的平均速度会(选填
“偏大”、“偏小”或“不变”);
试卷第2页,共8页
(5)小俊进一步实验测得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前半程平均速度为匕,后半程平均速度为匕,
则小车全程平均速度v平=(用字母匕和匕表示)。
5.如图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滑下,分别测出小车
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
(2)要完成实验,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金属片挡板和;
(3)若实验中测得tAB=L6s,tAc=2.5s,则AC段的平均速度VAC=m/s,AB,BC、AC
段的平均速度分别为VAB、VBC、VAC,则它们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
的平均速度VAC偏(选填“大”或“小”);
(5)斜面应保持较小的坡度,这是为了方便测量_______;
(6)可以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中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6.某小组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
由静止下滑,停表从A点开始计时,到达8、C两处时的停表显示如图所示,其中8处停表
的放大图如图内所示,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请将实验步骤填写完整:
①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较(选填“大”或“小”)的斜面;
②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固定在斜面底端,用测出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i,用停表测
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力,并将口、。记录在表格中;
③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固定,仿照步骤②③,再次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S2及所用的时
间0并将S2、/2记录在表格中;
④根据公式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叼和小车通过斜面
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并将V/、也记入表格;
(2)实验数据记录表格:(请根据图中示数将表格数据填写完整。)
路程s/m时间t/s平均速度M(m*s-1)
全程0.840.2
前半程0.4——
(3)根据上方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求得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VBC=m/s;(结果保留两
位小数)
(4)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选填“匀速”或“加速”)直线运动。
7.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填“较大”或“较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_______的误
差;
(3)实验中,对于如何获取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以,下列方法最好的是(填序号);
A.小车从8点由静止释放,测出B到C所用的时间打与路程S3,计算得到V3
B.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经过8点开始计时,到达C点后测得时间3再测量路程s,
计算得到V3
C.不测量,利用已有数据求得=S3=S/-S2,再计算得到0
(4)实验中全程S/的平均速度即,上半程S2的平均速度V2,下半程S3的平均速度V3,三次速
度的大小排序是;
(5)若选用的刻度尺是用受温度变化影响较明显的金属材料做成,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
小车的路程时,其算出速度的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试卷第4页,共8页
8.物理学中把物体在单位时同内通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计算公式为:速度=||普,即丫=工
时间t
如密度,这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叫比值定义法,如:把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叫加
速度(注:速度的变化量用A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Av=w-现;加速度用字母。表示,
(1)若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增加量相等),开始运动的速度为
vo=2m/s,经过U5s后它的速度变为v=6m/s,则该物体在5秒内的速度变化量Av=
m/s,则该物体的加速度大小。=m/s2,第10秒末物体的速度也=m/s。
(2)由加速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加速度公式。=(用vo、w、f表示)。
(3)匀速直线运动的Vr图像如图甲所示,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以速度v匀速直线运动
的物体,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W,其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速度由V。到w,运动时间为t时通过的路程s,用印、ha写出s的表达式$=。
9.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明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该实验原理是;
(2)小车从A点由静止滑下至C点的路程是cm,用时5s,平均速度是
m/s;
(3)小明还想尝试用符号表示小车的平均速度,图甲中,他测得AC、的距离分别是门、
S2,小车从A点由静止滑下到达2点和C点的时间分别是小t2。请用给出的符号表示小车
在BC段的平均速度VBC=。如果小车过了8点才停止计时,测得的段的平均
速度VAB会偏(填“大”或“小”
(4)实验中小聪同学按照图乙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并正确测量出小车由A点静止滑下到
达8点和C点的时间,他能正确测量_________段(填标号
10.如图是小明做物理实验时使用的一些工具。
(1)图甲测定橡皮的长度,其读数是cm,正确的视线方向是(A或B);
(2)图乙是用停表测量校运动会上男子3000m比赛成绩,从开始时到此刻经历的时间
是______
11.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方块
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8点是AC的
(1)实验中使用的斜面应适当调整坡度,使得坡度(选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
便于测量_______;
(2)该次实验中,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m/s;
(3)在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攻,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下半段路程的
速度为V3,则V7、V3、V2的大小关系是(由大到小)。
12.如图所示是小林设计的“测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利用这个装置可测小车在斜面上做变
速运动的平均速度。这个实验的原理公式是,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和—。如图所示,若停表每格为1S,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m/s,
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大于/等于/小于)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
速度。
试卷第6页,共8页
l()cm
13.在用斜面和小车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时,将带刻度的木板做成斜面,小林
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车沿斜面下滑的运动过程,频闪照相机每隔0.5s拍一张照片。照片
记录小车在不同时刻的位置如图A所示:
(1)本实验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
(2)小车从A运动到歹的路程是cm,时间是s,平均速度是m/s;
(3)小组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实验时斜面的倾斜度不宜太大,你认为这样做的理由是;
(4)由所拍照片可得,在小车下滑的过程中,其路程与时间的比值____;(选填“不变”、“变
大”或“变小”)
(5)实验时,有时候也使用机械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如图B所示的机械停表,其示
数是s;
(6)小林利用机械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启动机械停表,则测得
的A到尸的平均速度VAF会0(选填“不变”、“偏大”或“偏小”)
14.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
甲乙丙
(1)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就去大小不等的扇形,做成图乙所示的A、B两个锥
角不等的纸锥,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将两个锥角不同的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应
该选择(填“乙”或“丙”)所示位置开始释放,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来比较
纸锥下落的快慢。
(2)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
光一次,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判断此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不变/先变大后不变/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
A、B两位置间纸锥的速度为m/so
图1图2
(3)对于图2中的这段运动过程,甲、乙、丙三个纸锥的速度之比是o
15.在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实验原理是;实验中,可以用测量
小车运动的路程s,用测量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r,依据公式就可以计算出
小车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实验过程如下:
①将木板的一端垫起,搭建一个斜面,使它保持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
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
②用秒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的时间力。根据测得的S/和力,利用公式,算
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③将金属片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从斜面端滑至金属片的路程S2及所用的时间0算出小
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④小车在斜面下半段运动的路程为S3=2-S2,运动时间/3=左-2,小车通过下半段路程的
平均速度巧=o
试卷第8页,共8页
参考答案:
1.时间0.2小不正确
【详解】(1)[1]为了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长一些,便于准确的测量时间,应使小车缓
慢运动,因此应减小斜面的倾斜角度。
(2)[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由图可知,以小车左端为基准,小车从A点到
2点的路程为
=80.0cm-40.0cm=40.0cm=0.4m
测得时间为以B=2S,由v=£可得,AB段小车的平均速度为
t
vAB=^=—=0.2m/s
tAB2s
(3)[3]如果小球过了B处才停止计时,计时会晚一些,测量的时间会偏大,根据速度公式
s
v=—
t
可知,在路程不变时,时间偏大,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4)⑷从B处由静止释放到达C点,所测时间不是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时间;小车从A到
C的过程中通过B点时的速度不为0;小车通过AC段的时间与AB段的时间之差才是下半
程8C段的时间,因此该做法不正确。
2.⑴运动
(2)v=-时间
(3)90.00.18
⑷B
⑸大
【详解】(1)从图片看,小车和挡片之间的相对位置在不断缩小,故以挡片为参照物,下滑
的小车是运动的。
(2)口]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是测量出路程和时间,通过速度公式计算速度,所以实验原
理是v=J
t
⑵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些,这样做能是小车下坡比较慢,所测量的时间较长,相应的
计时误差会减小。
(3)山⑵从图片看=90.0皿,经历时间为5s,根据公式平均速度为
答案第1页,共9页
__s_0.900m
v—■AC—=0.18m/s
t5s
(4)从图中计算出上半路程为比=50.()0加合0.500m,时间为3s,故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S,0.500m八…/
v,=」=------«0.17m/s
%3s
从图中计算出下半路程为S2=40.0c相合0.400m,时间为2s,故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20.400m
v,=-=----------=0.20m/s
t22s
可以看出来随着下滑,速度在逐渐增加,故AC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5)实验时,如果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所测得的时间会变小,根据丫=士,则所测
t
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3.0~10乙3.80
【详解】(1)[1]由图可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完整,最大刻度是10cm,所以该刻度尺的量
程是0〜10cm。
(2)[2]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乙同学的测量方
法不正确。
(3)[3]图(a)中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即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物体左侧与“0”刻度线对齐,右侧与3.8cm刻度线对齐,所以
物体的长度为3.80cm。
4.刻度尺v=-金属片小车下滑之前大于偏大
t
2V1V2
匕+匕
【详解】(1)口]⑵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原理是v=-;由实验原理可知,要完成
t
该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和电子表。
(2)[3][4]在斜面的某一位置放置金属片,听到小车撞击金属片的声音便于准确定位、计时;
该实验需要让小车从静止开始运动,因此将木板在小车下滑之前一端垫高,就可以让小车自
主地由静止变为运动,使斜面上的小车获得动力。
(3)[5]由图3可知,小车通过全程所用时间为lmin55s,通过前半程所用时间为lminl3s,
前半程所用时间超过全程所用时间的一半,则小车在A8段的平均速度小于在AC段的平均
速度。
(4)[6]如果不小心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测得的时间偏小,在路程一定时,则所测
答案第2页,共9页
AB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大。
s
(5)[7]设A3、3C段路程为s,则总路程为2s。前半程所用时间4=一,后半程所用时间
V1
(2=—,则全程平均速度
岭
_3总_2s_2V[V2
N平一———
%±+±匕+%
匕V2
5.v=-停表0.32vBCvACvAB大时间变
t
速
【详解】(1)口]平均速度为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与这段时间的比值,实验时测出小车运
动的路时间,再算出它的速度,所以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为v=£。
t
(2)[2]根据公式可知,实验要测得小车运行的距离和时间,距离可以根据刻度尺读取,时
间需要计时工具停表进行测量。
(3)[3]AC段的路程为
SAC=80cm=0.8m
运行时间为tAc=2.5s,AC段的平均速度为
sAC0.8m
v.r==------=0.32m/s
52.5s
[4][5][6]BC段的路程为
SBC=40cm=0.4m
运行时间为
tBC=tAC-tAB=2.5s-l.6s=0.9s5C段的平均速度为
s0.4m八“,
联=n%r=而段的路程为
SAB=40cm=0.4m
运行时间为tAB=1.6s,A5段的平均速度为
sAR0.4m_2/
vAR==-------=0.25m/s
兀L6s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
VBC>VAC>VAB
(4)[7]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则计时会缩短,导致计算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5)[8]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小车下滑速度会较慢,则小车通过指定点时可以进行准确计
答案第3页,共9页
时。
(6)[9]小车下滑时,速度不断变大,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6.小v=-2.50.160.27加速
t
【详解】(1)①口]将长木板的一端用木块垫起。形成一个坡度较小的斜面,使小车运动的
时间长一些,方便计时和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④⑵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所以根据公式v=f及测量数据,分别计算出小车通过斜
t
面全程的平均速度叼和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o
(2)[3]由图中秒表分针指向0,秒针表盘的分度值为0.1s,所以上半段路程的时间为t48=2.5s。
[4]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3)[5]表格中的数据可以求得小车后半程的路程为
sBC=0.8m-0.4m=0.4m
时间为
/C=4s-2.5s=1.5s
小车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
sBC0.4m
VBC«0.27m/s
tBC1.5s
(4)⑹因为"C>vAB,即小车在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后半程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在
斜面上做加速运动。
7.(l)v=-
t
(2)较小时间
(3)C
(4)匕>匕>v2
(5)偏大
【详解】(1)该实验是通过测量小车经过的路程和时间来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的,故实验原
理为丫=£。
t
(2)口]⑵坡度较小,小车运行的速度慢,在坡上停留的时间长,方便计时,即可以减小测
量时间的误差。
答案第4页,共9页
(3)A.小车从经过8点时速度不为零,所以测量下半程的速度时不能将小车从B点由静
止释放,故A不符合题意;
B.小车经过6点的时间很难测量,误差较大,故B不符合题意;
C.前半程小车由静止开始释放,所以可先测量出前半程的路程和时间以及全程的路程和时
间,再计算得出下半程的速度,故c符合题意。
故选Co
(4)小车在斜面上做加速运动,所以下半程的速度大于上半程的速度,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于下半程的速度且大于上半程的速度,即匕>匕>马。
(5)在严冬季节,刻度尺由于热胀冷缩导致分度值变小,所以测得的路程偏大,而时间测
量准确,由V=-可知,测得的速度偏大。
8.40.810”二^vot+^at2
t2
【详解】解:(1)[1]物体在5s内的速度变化量
Av=vrvo=6m/s-2m/s=4m/s
⑵物体的加速度大小
Av4m/s
a=——=------=0.8m/s2
Az5s
[3]第10秒末物体的速度
V2=vo+«^=2m/s+0.8m/s2x10s=1Om/s
(2)[4]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知,加速度的定义公式
(3)[5]图乙中阴影部分由一个长方形和一个三角形组成,如下图所示:
长方形面积s尸v”,三角形的面积
旷,*%)3)
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即
答案第5页,共9页
12
s—v0t+—at
sS\~S2,
9.v=-80.00.16-~~-小BC
t,2—4
【详解】(1)[1]该实验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先测量小车运动的路程与时间,通过算
出小车的平均速度,工作原理是丫=£。
t
(2)[2]由图得,小车从A点由静止滑下至C点的路程是80.0cm。
[3]小车从A点由静止滑下至C点的平均速度是
80crn
vAC=£AC=0-=i6cm/s=0.16m/s
'AC5s
(3)[4]小车通过BC段的路程为
SBC=S1~S2
时间为
tBC=t2~tl
则8C段的平均速度
[5]在误差范围内,A8段路程测量准确,如果让小车过了8点才停止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
量结果偏大,测得的段的平均速度VAB会偏小。
(4)[6]按照图乙测量小车的运动路程可知,到达8点的时间。内小车运动的路程应该等于
sz-L车,到达C点的时间介内小车运动的路程应该等于s/I至;段运动的路程为
Sl-LES2-Lq=Sl-S2
因此BC段的路程是准确的,所以BC段的时间b〃是准确的。
10.(1)2.50B
(2)5min37.5s
【详解】(1)[1]如图甲,橡皮的左端与LOOcm刻度线对齐,右端与3.50cm对齐,故橡皮
的长度为
£=3.50cm—1.00cm=2.50cm
⑵刻度尺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故正确的视线方向是B。
(2)秒表的中间小表盘上,每个小格代表0.5min,指针指在“5”和“6”之间,偏向“6”一侧,
小表盘的读数为5min;在秒表的大表盘上,Is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每个小格代表0.1s,
因为小表盘偏向“6”一侧,所以大表盘指针的读数为37.5s,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
答案第6页,共9页
11.(1)较小时间
(2)0.3
(3)v3>Vj>v2
【详解】(1)口北2]实验中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应使斜面的坡度减小。
(2)下半段路程的时间为
/=10:35:05-10:35:03=2s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
s6°xl°~m=0.3m/s
v=—
2s
(3)由图可知,小车全程所用的时间为
=10:35:05—10:35:00=5s
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M120xl0-2m„...
%二'=----------=0.24m/s
%5s
小车上半段所用的时间为
t2=10:35:03-10:35:00=3s
上半段的平均速度为
“60x10一2m
v2=d=-------------=0.2m/s
t23s
因此速度关系为
匕>匕>%
12.v=-亥!I度尺秒表0.12m/s小于
t
【详解】[1]要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需要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物体运动这段路程所用
的时间,通过V=士来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所以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V=9
tt
[2][3]由于该实验的实验原理是v=士,实验必须测量的物理量是路程s和时间3故需要用到
t
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
[4]由图可知,小车通过全程秒表指针转了5格,则时间为5s,全程的路程为60cm。则小车
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答案第7页,共9页
s0.6m八,
V=—-------=0.12m/s
5s
⑸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和通过下班路程相等.由图可知,前半程S2=0.3m,t2=3s,根据吠
可知,前半程的平均速度
匕=.驷=。*
t23s
后半程S3=0.3m
t3=t-t2=5s-3s=2s
根据v=£可知,后半程的平均速度
t
*0.3m
v.=—=------=0.15m/s
t32s
所以小车通过上半路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路程的平均速度。
s
13.v=-4.50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档案管理员的职业身份认同试题及答案
- 2024食品安全员考试知识体系试题及答案
-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 春天的故事1教学实录 浙教版
- 2024年统计师考试必考知识点与试题及答案
- 提升技能的2024年咖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4年珠宝鉴定师考试突破方法及试题答案
- 宝石的市场流通方式试题及答案
- 常考知识点 税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八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第4课时教学实录 (新版)人教新目标版
- 2024年多媒体设计师考试分析研讨试题及答案
- 2024反诈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三份)
- 新版SEW MOVIDRIVE MDX61B调试步骤(variable setpoint)VER.4.4
- 20061228 福建省“十一五”数字福建专项规划(2006-2010)
- 阳光食品APP培训考核题库(含答案)食品生产企业端
- (正式版)FZ∕T 64111-2024 卫生巾(护垫)用非织造布
- 电机与拖动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DL-T-302.2-2011火力发电厂设备维修分析技术导则第2部分:风险维修分析
- 2024年重庆市中考数学试卷真题B卷(含答案逐题解析)
- 疗愈环境与疗愈建筑研究的发展与应用初探
- 2024浙江台州天台县公安局警务辅助人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DZ∕T 0275.2-2015 岩矿鉴定技术规范 第2部分:岩石薄片制样(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