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4单元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第14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师用书岳麓版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14课从中日甲午斗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程标准素养解读1.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2.概述中国军民抗拒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1.将中日甲午斗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斗争置于其次次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下,相识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时空观念)2.运用唯物史观,并结合所学分析说明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破坏性和建设性。(唯物史观)3.以相关史料为依据分析说明《马关条约》与《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史料实证)4.甲午战后的民族危机唤起了下层人民民族意识的觉醒,也把刚刚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推上了政治舞台;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在思想和行动上,始终把灭洋放在第一位,具有爱国主义性质。(家国情怀)一、甲午斗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1.缘由(1)根本缘由: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侵略扩张的野心膨胀,渐渐形成对外扩张政策。(2)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爆发,日本借机派兵入朝。2.过程(1)爆发:1894年7月,日军在丰岛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2)决战:1894年9月,中日海军在黄海绽开决战。3.结果: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1)条约内容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通商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设厂允许日本在华设厂(2)在列强干涉下,日本将辽东半岛交还给中国,但从中国获得了3000万两白银的“赎辽费”。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为获得高额利润,用过剩资本向其他国家投资或贷款。列强在19世纪70年头以前就起先了早期的资本输出。19世纪晚期后,西方侵华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主要形式有投资设厂、修筑铁路等,使中国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4.影响(1)客观方面①范围:列强侵略势力深化到中国腹地。②经济:严峻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巨额斗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③政治:极大地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2)主观方面①为了挽救统治危机,清王朝起先进行军事改革。②中国的学问界和各阶层民众也以不同形式绽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二、中国人民的抗拒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1.义和团运动(1)缘由①根本缘由:民族危机加深。②干脆缘由:外国教会势力猖獗。(2)性质:农夫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3)斗争①兴起:19世纪末,在反洋教斗争的推动下,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兴起。②口号: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势力快速遍及京津地区。③活动:阻击八国联军进犯北京;进攻北京东交民巷使馆和西什库教堂。(4)结果:慈禧太后发布“剿匪谕旨”,义和团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5)意义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②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傲慢安排。③肯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对“扶清灭洋”口号的评价(1)具有爱国性质,反映出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冲突已经成为社会主要冲突,反映出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者。(2)带有很大的局限性。“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的支持,却简单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带有笼统排外的色调。2.八国联军侵华(1)缘由:维护在华侵略利益,借口“救援驻华使馆,助中国剿匪”。(2)经过: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率领下从天津进犯北京。(3)结果: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①赔偿各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②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爱护。③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④惩办“首祸诸臣”等。(4)影响①巨额赔款加深了中国人民的苦难,税收也被列强限制。②使馆区成为列强侵华的大本营。中日甲午斗争1.中日甲午斗争的背景史料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①我国之所惩处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卿等速起。——宗方小太郎《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甲午斗争》[解读]①日本意图挑拨满汉之间(民族)的冲突;分化减轻反日的力气。[思索]依据史料,指出宗方小太郎的意图。提示:意图:挑拨满汉之间(民族)的冲突;分化减轻反日的力气;为发动甲午斗争找寻借口。2.中日甲午斗争失败的缘由史料“甲午一役,威海水陆之防,既毁于日本……”“东三省海防,奉天尤重。自日占旅、大,辽东半岛②藩篱尽撤”。——《清史稿》[解读]②指海防尽失,京津门户洞开。[思索]依据史料分析“甲午一役”对中国主权造成的严峻破坏,并指出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缘由。提示:破坏:威海卫军港遭日本毁坏,旅顺、大连被日本占据,渤海、黄海海防尽失,京畿门户洞开。缘由:清朝封建专制统治腐败。3.中日甲午斗争的影响史料下面漫画呈现了“大清”那不堪一击、任人宰割的景象。③围着大饼的是手中握有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地对着“大饼”下刀,生怕落于人后,大饼的主子则只有振臂疾呼,望饼兴叹。[解读]③漫画中的“大饼”代表中国,而围着大饼的是手持匕首的列强,反映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现象。[思索]此漫画反映了《马关条约》给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提示:影响:中日甲午斗争严峻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中日甲午斗争的深远影响(1)对中国而言,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中华民族的危机愈加深重,国内掀起救亡运动高潮。(2)对日本而言,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加速了它向帝国主义的过渡,对外扩张更加疯狂。(3)对远东而言,远东的政治格局发生变更,日本国际地位快速上升,中国国际地位大幅度下降,同时列强对远东的争夺更趋激烈。八国联军侵华斗争与《辛丑条约》1.《辛丑条约》史料漫画中的那个人得意地说:“嘿嘿,①你们的地盘,我做主。”[解读]①处内容及漫画形象地反映出清政府已变成外国侵略者随意摆布的工具。[思索]漫画一般采纳夸张、比方、象征等手法,讽刺、指责或歌颂某些人和事。《辛丑条约》中哪一条内容最能体现史料中漫画的主旨?提示:恒久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与反帝性质的组织。2.八国联军侵华的影响史料从干脆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斗争赔款……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醒悟地相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需向世界看齐。②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今起先近代化进程。——新华网[解读]②表明要辩证地看待西方侵略对中国的影响。[思索]史料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提示:干脆影响: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间接影响:进一步惊醒了国人,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八国联军侵华斗争的影响(1)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限制,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3)充分暴露了清王朝“洋人的朝廷”的本质,客观上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4)进一步惊醒了国人,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中国起先参与全球化。1.中日甲午斗争是列强侵华转折点的表现(1)此前主要是老牌的殖民国家,其中以英国为主;此后增加了日、德等新兴帝国主义国家。(2)此前在侵华过程中列强以勾结为主,如其次次鸦片斗争;此后以争夺为主,如三国干涉还辽、日俄斗争等。(3)此前是为打开中国门户,进行商品输出;此后要求瓜分中国,进行资本输出。(4)此前列强侵华主要是通过斗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同等条约,攫取特权,并在镇压人民起义的基础上相互勾结;此后列强对清王朝从勾结到政治瓜分,最终到“以华治华”。(5)此前列强的侵略初步打开中国国门,使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社会;此后列强侵略加剧,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2.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鸦片斗争后,英国等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同等条约,中国起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其次次鸦片斗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其次批不同等条约,中国丢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中日甲午斗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发展到以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4)八国联军侵华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中日甲午斗争是日本主动对外扩张,蓄谋侵略的结果。《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2.19世纪末为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农夫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3.八国联军侵华斗争和《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1.中日甲午斗争时期,《申报》载:“以堂堂中国,土地之广,军饷之充,人民之众,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过之奚啻十倍。……相持既久,兵馈俱穷,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军民抗战士气昂扬B.舆论存在轻视日本心态C.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D.民间主见应与日本议和B[材料反映的是《申报》的观点,不能反映出中国军民抗战的士气,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申报》认为中国肯定会战胜日本,反映了舆论轻视日本的现象,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半殖民地程度加深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日本求和,而不是与日本议和,故D项错误。]2.19世纪90年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与19世纪40—60年头签订的条约相比,最显著的不同点是增加了()A.割地的面积 B.列强办厂的特权C.开放的口岸 D.赔款的数额B[在1895年的《马关条约》中,日本取得了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的特权,这是以往不同等条约中所没有的,而A、C、D三项早在《南京条约》中就已经出现。]3.甲午中日斗争后《中外日报》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表明甲午中日斗争()A.宣告了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破产B.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C.增加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D.促使学问分子起先关切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C[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斗争的影响。A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故解除;材料不能反映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加深,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直截了当地讲救亡”可知甲午中日斗争增加了中国人的民族危机意识,故C项正确;鸦片斗争后,列强的侵略导致民族危机的日益加深,学问分子渐渐起先关切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而不是起先于甲午中日斗争,故D项错误。]4.八国联军侵华斗争不同于其次次鸦片斗争的是()A.威逼到清政府的统治中心B.遭到中国军民的英勇反抗C.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为干脆目的D.试图武力实现侵略目标C[八国联军侵华斗争以镇压义和团运动为干脆目的,其次次鸦片斗争的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故选C项。]5.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损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需立时弹压惩办。”依据以上条约的条文,你推断应属于()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C[条约内容体现了朝廷恒久禁止国人成立或参与反帝组织,并对参与反帝活动的事务进行惩办,符合《辛丑条约》内容,C项符合题意。]6.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关于甲午斗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日清斗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行避开的决战。”日本统治朝鲜对美、英、俄等国都有利。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平安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依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当然韩国国内对此有赞成、反对两种看法,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反抗。日清斗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立刻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借用他国领土的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摘编自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之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原稿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就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不少于两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