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教学目标1.唯物史观:了解三国至隋唐文化的内容,分析三国至隋唐文化旺盛的社会历史客观基础,由文化到社会存在,由表及里形成对社会存在确定社会意识的唯物史观的相识。2.时空观念:在特定的时间、空间背景下思索隋唐文化旺盛的缘由,留意到文化发展、旺盛须要-定的时间进程。3.史料实证:观赏这一时期的书法、绘画、壁画图片,感受其艺术魅力,总结其艺术特征。4.历史说明:通过对材料进行分层、概括,初步驾驭阅读史料阅读的方法。通过材料的阅读,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对材料的历史名词进行说明。本课结束后,对隋唐旺盛的文化形成自己的历史说明。5.家国情怀:学习对三国至隋唐的思想、科技、文艺等方面的成就,相识到文化的旺盛离不开中华文化的自我更新与对异质文化进行包涵性,这也是中华文化强大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树立文化自信。教学重难点重点:汉到隋唐时期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难点:多角度相识三国到隋唐时期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科技的变更特征课前打算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请同学们视察上面两幅图片,左图是河南洛阳的白马寺,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右图是三教合一图,反映了儒、佛、道三教合一。大家思索一下,汉唐时期儒学、道教与佛教是如何发展的?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成就还有哪些?让我们从三国穿越到隋唐,感受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新课讲授】【师】同学们阅读课本,探究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概况。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1.儒学(1)汉代:汉武帝时期,儒学正统地位确立后。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2)魏晋南北朝:起先汲取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3)隋朝: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见以汲取佛教、道教的理论。(4)唐代:儒学复兴运动①缘由: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挑战。②时间:唐朝中期。③内容: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2.道教(1)兴起:东汉末,是中国本土宗教。(2)发展①魏晋南北朝:在民间广为传播,主见“贵儒”和“尊道”。②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奉老子为祖先,道教最受尊崇。3.佛教(1)传入:汉代传入。发展①魏晋南北朝时期:汲取佛、道的思想,渐趋中国本土化。②武则天时期:在社会上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禅宗修行比较简便,易于传播对后世影响最大。(3)曲折:反佛斗争①缘由:佛教盛行,广修寺庙,影响到政府的财政收入。②概况:南朝的范缜是反佛最杰出的代表;北魏、北周及唐朝等统治者为加强统治,几度灭佛。③结果:佛教文化遭遇损失,但并未从根本上遏制佛教的发展。【师】同学们思索,魏晋时期和隋唐时期佛教、道教盛行的缘由。(1)魏晋时期①当时王朝更迭频繁,兵戈不息,人们纷纷寻求精神上的寄予。②统治者的提倡支持。他们利用宗教麻痹人民,维护统治。(2)隋唐时期①隋唐时期国家统一,经济发达,文化沟通频繁。②统治者实行了开明的宗教政策,儒、释、道均得到大发展。③佛教的世俗化进程加快。④印刷术、造纸术的应用大大推动了佛、道的传播。二、文学艺术【师】展示李白和杜甫的图片,引导学生学习魏晋南北朝到唐朝这一时期的诗歌成就。诗歌(1)魏晋南北朝①概况:文学艺术成就突出,文学形式风格迥异。②主要文学形式A.建安文学:以曹操父子为代表,诗歌、辞赋和散文均有发展,是社会由分裂趋向统一的产物,以高扬政治志向、哀叹人生苦短为主要内容。B.田园诗:憧憬农村生活,内容清爽自然,风格朴实恬淡。代表作有东晋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C.南朝骈文:骈文在形式上讲究对偶,因其多偶句似两马并行而称为骈文。在声律上追求平仄协作、音韵谐和。讲究文采华美,讲究用典等。代表作有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D.南北朝民歌a.南方:缠绵宛转,多描写爱情,如《采桑度》等。b.北方:慷慨激扬,有恋歌,也有牧歌、战歌,如《敕勒歌》《木兰辞》等。(2)唐朝①概况:唐朝是中国文学发展的又一高峰,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②代表诗人盛唐时期李白:宏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唐朝由盛转衰时期杜甫:宏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师】分别请同学们观赏颜真卿的《多宝塔感应碑》、柳公权的《金刚经碑》和怀素的《自叙帖》,感受书法的独特美。2.书法(1)东汉:书法在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2)魏晋南北朝时期①概况: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从好用转为审美。②代表作:东晋王羲之博采众长,诸体兼精,世称“书圣”。《姨母帖》属行楷书体,但书法中还留有隶书遗意,《兰亭集序》更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3)隋唐时期①概况:此时的书法艺术,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②代表,颜真卿气概雄浑的颜体和柳公权骨力遒劲的柳体最为出名。【师】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绘画,成就斐然,上图是顾恺之的代表作《洛神赋图》。3.绘画(1)东晋:起先出现知名的专职画家,以顾恺之为代表。他提出“以形写神”所画人物活灵活现。代表作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2)隋唐时期①概况: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宗教画生活气息深厚,人物画留意表现人的形态,山水花鸟也成为绘画主题。唐朝吴道子精于佛道、人物,长于壁画创作,被称为“画圣”代表作有《送子天王图》。②特点:受外来文化影响显著;山水画突出;绘画艺术走向自觉。雕塑魏晋至隋唐时期,因佛教广泛传播而修造的石窟如山西大同云冈石窗、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等,都是著名世界的艺术宝库。三、科技【师】同学们视察图片,细致阅读课本,学习魏晋至唐时期的科技成就,并完成下面表格。(1)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成就代表人物主要成就地位数学三国时期刘徽提出圆周率计算方法—南朝祖冲之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推演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人,精确地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比欧洲早了近1000年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地理学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北魏郦道元《水经注》综合性的地理著作(2)隋唐时期的科技成就①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期。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立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②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书籍。《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准确日期的雕版印刷品。③唐中期的书籍记载了火药的配方。唐末,火药起先用于斗争。④天文学家僧一行,测算出地球子午线长度。⑤唐朝孙思邈完成了医学名著《千金方》,它全面总结了历代和当时的医学成果。⑥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中外文化沟通1.多元文化沟通(1)中印之间的沟通:东晋法显和唐朝玄奘西行前往天竺,研学佛教思想,促使佛教本土化。(2)中日之间的研讨:日本的空海和唐朝的鉴真,促进了中国周边国家的佛教发展。(3)唐都长安成为国际性大都会,聚集了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使节、商人、侨民。(4)日本、新罗两国的文化深受唐朝的影响。它们向唐朝派遣了很多使节以及留学生。(5)西亚商人在广州、泉州等南方港口城市定居。(6)伊斯兰教传人唐朝。2.评价(1)开放的对外政策,大大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沟通,为中国文化增加了多元色调。(2)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作用,促进了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对形成中华文化圈起了重要作用。【师】依据以上所学学问,同学们思索唐朝中外文化沟通常见的缘由。3.唐朝中外文化沟通旺盛的缘由(1)国家统一,政治稳定。(2)国力强盛,经济旺盛,科技文化世界领先。(3)对外交通发达:长安、洛阳是国际性大都市。(4)对外实行开放的政策。(5)使臣、商人、留学生及僧侣在推动中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6)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各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史料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的译经、抄经已达到超越前代的新境地。宗教的发达,必定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明显已不能解决问题。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沟通,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须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须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在社会迫切须要和已具备的物质条件的历史背景之下,雕版印刷在唐代得到应用,并且有了初步的发展。——摘自《中华印刷通史》材料二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独创,曾经变更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柳诒微在《中国文化史》中曾深刻指出:“雕版印刷之术之勃兴,尤于文化有大关系。故自唐室中晚以降,为吾国中世纪变更最大之时期。前此犹多古风,后则别成一种社会。”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变更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张舜徽曾分析道:“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然其影响后世,有利有弊。由于得书甚便,学者多置之不观,苏东坡为《李氏山房藏书记》,即尝慨乎言之。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摘自于翠玲《媒介演化与文化传播的独特景观——中国编辑出版史的相识价值》(1)依据材料一,概括雕版印刷技术在唐代兴起的缘由。(2)依据材料二,指出雕版印刷技术的运用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学问,谈谈你对科技进步的相识。答案:(1)缘由:宗教文化发展的推动;文化传播与沟通的须要;图书复本需求量增加的促进;旧的手抄图书复制技术的落后;纸、墨等物质和技术条件的进步。(2)影响:变更了文化的传播模式;变更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在肯定程度上减弱了人对学问的记诵实力。(3)相识: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进步既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能给人类自身带来消极影响;只有正确地对待科技应用,才能趋利避害。(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解析:(1)据材料“宗教的发达,必定引起对宗教经典的大量需求,只靠抄写明显已不能解决问题”得出宗教文化发展的推动;据材料“无论是经济文化的发展,还是宗教传播和对外文化沟通,都突出地要求供应大量的复本图书”得出文化传播与沟通的须要,图书复本需求量增加的促进;据材料“传统的传抄方法再也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了。人们迫切须要一种新型的、高效率的图书复制技术”得出旧的手抄图书复制技术的落后;据材料“唐代不仅有了对印刷的迫切须要,而且也具备了印刷术应用与发展的纸、墨、石刻、捶拓等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得出纸、墨等物质和技术条件的进步。(2)据材料“古代雕版印刷技术的独创,曾经变更了中国社会的文化传播模式”得出变更了文化的传播模式;据材料“书籍出版数量的增加,变更了文人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得出变更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藏书方式;据材料“自印刷之术日新,致用之途益广,便民垂远,为效甚宏”得出有利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据材料“故印刷愈便,而记诵日衰,似故创物造器者之所不任咎也”得出在肯定程度上减弱了人对学问的记诵实力。(3)相识可以从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既能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但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