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相交线与平行线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2.2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学习目标1.掌握内错角、同旁内角的位置关系。2.掌握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重点】3.灵活运用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证明直线平行。【难点】4.会用尺规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2.2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新课导入李老师有一块小画板(如图),他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但是现在无法用同位角的数量关系直接判断直线是否平行,那怎样才能判断上、下边缘是否平行呢?李老师在两个边缘之间画了一条线段AB,他身边只有一个量角器,通过测量某些角的大小,他就能知道这个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2.2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新知探究知识点
认识内错角、同旁内角1观察∠1与∠2的位置关系:探究1:分解出简单图形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内错角吗?
∠3与∠42.2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新知探究观察∠1与∠3的位置关系:探究2:分解出简单图形你还能找出其他的同旁内角吗?
∠2与∠42.2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新知探究例1如图,直线
DE截
AB,AC,构成8个角,指出其中所有的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解:同位角有:∠1与∠8,∠2与∠5,∠3与∠6,∠4与∠7;内错角有:∠1与∠6,∠4与∠5;同旁内角有:∠1与∠5,∠4与∠6。典型例题EDCBA876543212.2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新知探究归纳总结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位置特征2.2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新知探究如图,试找出图中与∠2是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角。针对练习解:∠2与∠8是内错角,∠2与∠7,∠9是同旁内角。2.2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新知探究知识点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
内错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如图,∠1和∠2互为内错角,由∠1=∠2,能推得a∥b吗?思考·交流解:因为
1=3(对顶角相等),
3=2(已知),
所以
1=2。
所以
a∥b(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a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2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解:BC与AE是平行的。因为∠BCA与∠EAC是内错角,而且又相等。AC与DE是平行的。因为∠BCA与∠CDE是同位角,而且又相等。新知探究典型例题例2
如图,三个相同的三角尺拼接成一个图形,请找出图中的一组平行线,并说明你的理由。2.2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
如图1,图2,点C是∠AOB上一点,利用尺规过点C作CN//O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1的原理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以点E为圆心,以MD的长为半径作弧,得到弧FG
C.图2的原理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以点C为圆心,以OM的长为半径作弧,得到弧NEC针对练习新知探究2.2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新知探究知识点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思考·交流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图,
1和2互为同旁内角,如果
1+2=180°,能判定
a∥b吗?解:能。理由如下:因为
1+2=180°(已知),1+3=180°(邻补角的性质),所以
2=3
(同角的补角相等)。所以
a∥b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ba12.2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课堂小结同位角abc1243∠1=∠2内错角∠3=∠2∠2+∠4=180°同旁内角平行线的判定:2.2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课堂训练1.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和∠4不是同位角 B.∠2和∠4是同位角C.∠2和∠4是内错角 D.∠3和∠4是同旁内角D2.2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课堂训练2.如图,可以确定AB∥CE的条件是()A.∠2=∠BB.∠1=∠AC.∠3=∠BD.∠3=∠AC123AEBCD2.2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课堂训练3.一学员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B.第一次向左拐30°,第二次向右拐30°C.第一次向右拐50°,第二次向右拐130°D.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B2.2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课堂训练(3)从∠
=∠2,可以推出AD∥BC,理由是
;(4)从∠5=∠
,可以推出AB∥CD,理由是
。4.如图。(1)从∠1=∠4,可以推出
∥
,理由
是
;(2)从∠ABC
+∠
=180°,可以推出AB∥CD,理由是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D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A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2.2第2课时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判定两直线平行课堂训练5.如图,∠1=∠2,能判断AB∥DF吗?为什么?若不能判断AB∥DF,你认为还需要再添加的一个条件是什么呢?写出这个条件,并说明你的理由。
解:不能判断,不满足三种平行线判定方法中的任意一种。需要添加∠CBD=∠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PAS 61980-5:2024 EN Electric vehicle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WPT) systems - Part 5: Interoperability and safety of dynamic wireless power transfer (D-WPT) for electric
- 保函担保的合同
- 新能源储能系统研发合作项目投资合同
- 产品运输服务合作合同
- 微信在线签署合同
- 货物运输合同与货物运输合同
- 绿化苗木购销合同书
- 电子产品工程安装合同
- 动物疫病防控技术服务合同
- 建筑安装工程合同书
- 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含答案)
- ××管业分销市场操作方案
- 《ISO 41001-2018 设施管理- 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专业解读与应用指导材料之15:“7支持-7.6 组织知识”(雷泽佳编制-2024)
- 2024年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人员(主体结构工程)考试近5年真题集锦(频考类试题)带答案
- 《向量共线定理》同步课件
- 小学数学学习经验交流课件
- 2024年第二批政府专职消防员招录报名表
- 注塑模具基础知识
- 2024年单招考试题
- 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可打印】
- 苏教版小学语文上册教学研究论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