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带解析_第1页
专题0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带解析_第2页
专题0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带解析_第3页
专题0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带解析_第4页
专题0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带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2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自然界中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源:物理学中把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3.保存声音: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如:早期的机械唱片,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磁带,声源的振动通过话筒转化成电信号通过录音磁头记录在磁带上,放音磁头将记录在磁带上的声音信息转化成电信号,通过扬声器还原声音。要点诠释: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是不能说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在继续向外传播并存在。二.声音的传播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三.声速回声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m/s,读作米每秒。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平常我们讲的声速,指的就是此值。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2)温度,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便形成回声。回声是声音的反射。要点诠释:1、在空气中,一般温度每升高1℃声速大约增加0.6m/s。15℃的空气的声速为340m/s,实际生活中,我们说的亚音速飞机、超音速飞机,就是指速度达不到340m/s和速度超过340m/s的飞机。2、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发生以下情况:一部分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声波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甚至穿过障碍物,如隔墙能听到相邻房间里的声音。不同障碍物对声波的吸收和反射能力不同。通常情况下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音的能力强。如:北京天坛的回音壁的光滑圆形墙壁能使声波发生多次反射;松软多孔的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如音乐厅的蜂窝状天花板就是为了吸收声音。3、人耳能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大于17m。四.人耳的构造人耳的构造与作用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耳垂,作用:接受声波,传递与感觉声音的振动。中耳:包括鼓膜、听小骨,作用:传播声音。内耳:包括耳蜗、三条半规管,作用:感受声音信息;重要的平衡器。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发声体发出声音→介质传声→耳朵听声。其中任何一个阶段被阻断,都将听不到声音。人耳听觉障碍如果是传导障碍,一般可用骨传导来帮助听到声音。如果是神经性耳聋,不易治愈。五.骨传声骨传导: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物理学中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觉的人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声音。骨传导的原理是固体可以传声。【热考题型】题型一声音的产生典例1.(2021·广东·河源广大附中巴伐利亚学校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在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声音的振动时间延迟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被多次反射形成回声【答案】C【解析】发声的音叉振动较弱,不易观察,但可以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多次被弹起,这样就可以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变式1-1.(2021·江西·上高中学八年级月考)振动可以发声,某款智能手机的振动模式,是因为其内部有个微型电动机会带动转轴上的叶片振动,如图所示,能实现振动功能的叶片可能是()A. B. C. D.【答案】B【解析】ACD选项的叶片都是对称分布,转动时不会有振动,而B选项的叶片分布不对称,转动时会有明显的振动,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1-2.(2019·河南郏县·八年级期中)小丽等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丽同学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____;通过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______;(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作用?______;这种思维方法叫做______(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类比法);(3)若实验过程中小丽同学加大敲击音叉的力度:①听到和看到的现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听到:______;看到:______;②根据实验现象的变化,你又可以总结出什么结论?______。【答案】乒乓球多次被弹开物体发声时在振动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转换法听到音叉发声的响度变大看到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变大声音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解析】(1)[1][2]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小球会被多次弹起一定的角度,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3][4]物体的振动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3)[5][6]加大敲击音叉时,乒乓球弹起的越高,音叉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7]实验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是: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变式1-3.(2021·湖北·宜昌市第三中学八年级期中)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______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___。(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___________可以传声。(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将听到铃声越来越小,并由此推理可知:___________。【答案】乒乓球被弹开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如砂粒)空气真空不能传声【解析】(1)[1][2]如图①,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这样做是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该现象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2)[3]为了明显地看到桌子的振动,在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放一些轻小物体(如砂粒),把桌子的振动转化为纸屑或砂粒的振动,即把桌子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4]如图③,当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所以说明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发生了振动,而我们并没有直接敲响左边的音叉,说明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给左边的音叉的,所以空气能传声。(4)[5]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用抽气机将瓶内的空气抽出,在抽气机向外抽气的过程中,能传播声音的空气越来越少,所以铃声会逐渐减弱;如果把瓶中的空气完全抽出来,瓶内就成了真空,没有了将声音传出瓶外的介质,所以我们不能听到铃声,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题型二声音的传播典例2.(2021·河南郏县·八年级期中)古诗《小儿垂钓》中有人“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1)这个钓鱼的小儿面对路人的询问,只是招招手却默不作声,这是因为知道声音不仅在空气中传播,还能在______传播;(2)小儿招招手会产生空气振动,鱼儿听不见的原因是:______。【答案】水中招手会产生波动,但由于频率很低,所以不在鱼的听觉范围内【解析】[1]因为人的声音先经空气传播到水中,然后再经水传播而被鱼听到,所以空气和水都可以传声。[2]招手会产生波动,但由于频率很低,所以不在鱼的听觉范围内,因此鱼不会被吓跑。变式2-1.(2021·河南省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在探究固体能否传声时,小华先坐在桌边(耳朵不往桌子上贴)听小明手指轻划桌面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________振动发出的。小明减轻划桌子的力度,直到小华听不见声音,然后保持小明划桌子的力度,小华耳朵与发声处的距离不变,小华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又听到了声音,如图所示,分析以上实验现象,小华得出结论:________。【答案】桌子/桌面固体能够传声且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解析】[1]小华先坐在桌边(耳朵不往桌子上贴)听小明手指轻划桌面的声音,听到的声音是桌子振动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递到小华的耳朵。[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效果不同,固体传声效果最好,故应该用手轻划桌面,使坐在桌子左侧的小华在空气中不能听到划桌子声,而将耳朵贴近桌面时,声音通过桌面传入耳朵,证明桌子能够传声,且传声效果比空气好。变式2-2.(2021·广西桂林·八年级期中)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要靠介质传播,______不能传声;平常我们听到声音是通过______传到我们耳朵里。【答案】真空空气【解析】[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声的;[2]传播声音的介质分为固体、液体、气体,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的。变式2-3.(2021·广东·珠海市拱北中学八年级期中)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不振动的物体也能发声C.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快【答案】A【解析】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B.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不振动的物体不能发声,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快,故D错误。故选A。题型三声速的计算典例3.(2021·江苏·泗洪如皋一中实验学校八年级月考)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______m/s,小李面对悬崖大喊一声,经1.4秒后听到经悬崖反射回来的声音,求小李到悬崖的距离s=______米。【答案】340238【解析】[1]声音在温度不同的空气中速度不同,在15℃的空气中速度为340m/s,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就指的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2]小李到悬崖的距离s==238m变式3-1.(2021·福建浦城·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科学家们为了探测某处海底的深度,在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用声呐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6s接收到来自大海底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信号。求:(1)该处的海深为多少?(已知海水中声速是1500m/s)(2)能否利用声呐技术来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什么?【答案】(1)4500m;(2)不能;因为月面附近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解析】解:(1)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由可得,该处的海深s=vt=3s×1500m/s=4500m(2)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月球附近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不能利用声呐技术来测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答:(1)该处的海深为4500m;(2)不能;因为月面附近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变式3-2.(2021·安徽·六安市汇文中学八年级期中)超音速飞机的飞行速度常用马赫数表示,马赫数指的是声速的倍数(声速提声音在15℃时的传播速度)。某超音速飞机飞行的马赫数为2.5,那么它的飞行速度是多少m/s?若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1700km,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多少时间?【答案】850m/s,2000s【解析】解:飞机的飞行速度为广州到北京的距离为所以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的时间为答:它的飞行速度是;这架飞机从广州飞到北京需要2000s。变式3-3.(2021·上海·上外附中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火车在笔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在从山崖驶向大桥的过程中,当火车头距离桥头150m处鸣笛,鸣笛5s后火车头到达桥头,此时车头的司机听到来自山崖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按330m/s计算)(1)计算火车的速度;(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答案】(1)30m/s;(2)775m【解析】解:(1)火车的速度为(2)声音传播的距离为s声=v声t=340m/s×5s=1700m则司机鸣笛时火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答:(1)火车的速度为30m/s;(2)鸣笛时,火车车头到山崖的距离为775m。题型四人耳的构造及听声原理典例4.(2021·天津市北仓第二中学八年级月考)有关人的耳廓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没有耳廓很难看,所以主要作用是美观B.耳廓是为人遮风挡雨的C.耳廓主要防止杂物进入耳道中D.耳廓主要是收集外界声波,使人听声音更加清楚【答案】D【解析】在耳朵构造中,耳廓是位于头部两侧,前凹后凸,起收集声波的作用.变式4-1.(2020·江西科技学院附属中学八年级期中)对于人失去听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只要失去听觉,就不能感知声音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答案】A【解析】AB.如果因为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可以通过骨传导来感知声音,故A错误,符合题意,B正确,不符合题意;C.对于因传导障碍而失去听觉的人,只要设法将外界产生的振动传给听觉神经,就可以感知声音,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声音可以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变式4-2.(2021·湖南·长沙市长郡双语实验中学九年级开学考试)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 B.只要有障碍物,人耳就一定能听到回声C.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答案】D【解析】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B.只有回声比原声晚0.1秒,人耳才能区分出来,故B错误;C.振动频率低于20Hz和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耳是听不到的,故C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故D正确。故选D。变式4-3.(双选题)(2021·全国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听小骨损坏不会引起耳聋 B.鼓膜损坏会引起耳聋C.听觉神经损坏不会引起耳聋 D.由于双耳效应,人可以准确判断发声体的具体位置【答案】BD【解析】解答:ABC.声音会引起耳朵鼓膜的振动,此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它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所以人最后会听到声音.其基本顺序是:声音−−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大脑,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都会引起耳聋的发生.故A.C说法错误,B说法正确;D.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故D说法正确.故选BD.【点睛】①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耳听到声音是经过鼓膜、听小骨、听觉神经,最后传到大脑才听到声音.②人有两只耳朵,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间也就不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强弱也会发生变化,我们的双耳就能根据这些不同来确定声音发出的方位.随堂练习一、填空题1.(2021·陕西汉滨·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用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实验中使用乒乓球是用到了______的实验方法。【答案】转换法【解析】音叉振动,发出声音。我们通过观察乒乓球的振动而得知音叉的振动情况,这种研究方法叫转换法。2.(2021·吉林双辽·八年级期中)上课时,老师说话的声音是声带__产生的,通过__传播到同学们的耳中的。【答案】振动空气【解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物理课堂上老师说话的声音是由于声带振动产生的。[2]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同学们的耳朵的。3.(2021·山东夏津·八年级期中)啄木鸟是一种益鸟,它在啄击树干时会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如图所示),这种声音是由于______的振动产生的,并通过______传播出去。【答案】树干空气【解析】[1]啄木鸟啄击树干时发出有节奏的声音,声音是由鸟嘴撞击树干,使树干振动产生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出去的。4.(2021·甘肃临洮·八年级期中)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玉兔二号”探月器成功撞月。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原因是________。【答案】真空不能传声【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也就是没有声音传播的介质,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这是一次无声的撞击。5.(2021·广西·三美学校八年级期中)某锣鼓队正在表演,锣鼓声是由于锣鼓的_______产生的,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________传入人的耳朵的。【答案】振动空气【解析】[1]振动产生声音,故锣鼓声是由于锣鼓的振动产生的。[2]锣鼓声与人之间的介质是空气,故我们听到的锣鼓声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6.(2021·重庆市綦江区赶水中学八年级期中)小歆同学乘坐的汽艇遥对一座高崖,他对山崖大喊一声,5s听到回声(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若汽艇静泊在水面上他离高崖______m;若汽艇以10m/s的速度正对山崖驶去,他喊时离山崖_________m。【答案】850875【解析】[1]因为声音传播到高崖的时间为听到回声的时间的一半,所以汽艇到高崖的距离s=vt=340m/s×2.5s=850m[2]5s内汽艇行驶的路程s1=v1t=10m/s×5s=50m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s2=v2t=340m/s×5s=1700m小歆同学喊时汽艇离山崖的距离为二、单选题7.(2020·湖北·宜昌市夷陵区实验中学八年级期中)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体在真空中无法发声B.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C.振动停止后,物体停止发声D.物体振动,一定发声【答案】A【解析】A.物体在真空也可以振动,可以发声,但不能传播,故A错误,符合题意;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所以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够发声,但人耳不一定能听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8.(2021·贵州·施秉县第三中学八年级期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说话发声是靠空气振动产生的B.水中的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C.固体传声一般比气体慢D.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音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34m【答案】B【解析】A.人说话时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人水中的游鱼会被岸上的脚步声吓跑,说明液体也能传声,故B正确;C.固体传声一般比气体快,故C错误;D.人耳能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能区分自己讲话的回声和原声,人与障碍物的距离不得小于故D错误。故选B。9.(2020·安徽·安庆市第四中学八年级期中)关于声速与回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其次为液体,在空气中传播得最慢B.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C.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总是为340m/sD.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发生反射,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如果回声与原声进入人耳时间间隔小于0.1s,则人不能将两者区分开,此时回声加强了原声【答案】C【解析】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影响声音速度的因素主要有介质的种类、温度和状态。所以声速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B正确,B不符合题意;C.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温度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才是340m/s。故C错误,C符合题意;D.要想分辨出原声和回声,两个声音到达人耳时间差要大于等于0.1s,但这样人们会先后听到两个声音,回声就会干扰原声;到达人耳时间间隔小于0.1s,回声就和原声混在一起,无法分辨出来,以为是一个声音,从而加强了原声。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2021·湖南·长沙市开福区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中)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在传声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B.百米比赛时,计时员应听到发令枪响声时开始计时C.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D.在教室里讲话时听不到回声是因为教室里没有回声【答案】A【解析】A.声在传声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声波,故A正确;B.百米比赛时,计时员应看到发令枪冒烟时开始计时,否则就少记了声音传播100m所用的时间,故B错误;C.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故C错误;D.在教室里讲话时听不到回声是因为人距离墙壁太近,使得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故D错误。故选A。11.(2021·江苏兴化·八年级期中)1994年,苏梅克﹣列维彗星裂成二十多块碎片并撞向木星,产生了相当于几十倍于核武器级别的大爆炸,但是身处于地球的人们却没有听到一丝的声响,这可能是因为()A.彗星的碎片太小,质量很小B.爆炸时产生的声音很弱,人们听不见C.爆炸发出的是次声波D.太空可以近似地认为是真空环境,所以声音不能传播【答案】D【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是不能传声的,而太空中是真空环境,所以声音无法传到地球上,人们听不到爆炸声。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12.(2021·江苏兴化·八年级期中)如图所示,手放在喉咙处,持续不断地说话,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此事实可以说明()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B.固体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差C.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D.声音不能通过真空传播【答案】A【解析】A.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这一事实,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A符合题意;B.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最慢,故固体的传声性能比空气好,故B不符合题意;C.手放在喉咙处,持续不断地说话,听到声音的同时能感受到声带的振动,该过程不能说明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故C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是不能传播声音的,但题干中的事实不能证明真空不能传声,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3.(2021·上海市进才中学北校八年级期中)甲的耳朵贴在铁轨上,在相距近一百米的铁轨的另一端,乙用铁锤敲一下铁轨,则甲将听到()A.一次敲击声,是由铁轨和空气同时传来的B.两次敲击声,第一次是铁轨传来的,第二次是空气传来的C.两次敲击声,第一次是空气传来的,第二次是铁轨传来的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B【解析】敲一下铁轨发出的声音,可在铁轨和空气中向外传播,所以听到了两次响声;由于声音在铁轨中传播的速度比在空气中快,所以第一次是声音通过铁轨传来的,第二次是声音通过空气传来的。故选B。三、实验题14.(2021·吉林双辽·八年级期中)小丽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系在细线上的乒乓球靠近音叉。(1)当小丽用锤敲击音叉的时候,既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又能观察到__。(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的作用是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选填“等效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答案】乒乓球被弹开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转换法【解析】(1)[1]通过实验发现,用小锤敲击音叉的时候,音叉发出声音的同时,乒乓球会被弹开,这是因为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这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2][3]物体的振动微小,有时用眼睛无法直接看到,可以通过乒乓球是否被弹起判断物体是否在振动;通过看得见的被弹起的高度来判断看不进的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这种思维方法叫做转换法。15.(2021·河南·获嘉县同盟学校八年级期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