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练习)考点过关练考点01透镜与透镜对光的作用1.一个透明均匀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都是凸透镜 B.①③对光具有会聚作用C.②③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D.只有①对光具有会聚作用2.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A.a B.b、d C.c D.a、b、c、d3.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________使荧光物质发光;在森林里游客如果随地丢弃装水的透明饮料瓶,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这是因为饮料瓶相当于_______镜,它能使太阳光_________。4.如图所示,根据光路图,在方框内填上正确的透镜符号。5.(2023·枣庄)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传。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我国古代就把冰块制成透镜,利用透镜对光的__________作用将物体点燃,如图所示。此类透镜应用非常广泛,用它制作的眼镜片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__眼;照相机的镜头也相当于这类透镜,用照相机拍照时,胶片上形成__________(填像的性质)。考点02利用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作图1.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激光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移动激光或凸透镜后,光路依然正确的是()。 B.C. D.2.画出图中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3.根据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完成图中光路图。4.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5.(2023·深圳)画出两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6.作出如图所示中的折射光线。7.如图所示,请分别画出AB的入射光线和CO的折射光线。考点03生活中的透镜1.(2023·菏泽)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观察到的一种成像情景,下列器械的工作原理与该成像方式相同的是()。A.照相机 B.投影仪 C.潜望镜 D.放大镜2.(2023·常德)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B.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当投影仪的镜头靠近投影片时,投影仪成的像将变大3.(2023·株洲)如图,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下列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图是()。A. B.C. D.4.(2023·连云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A.照机机 B.潜望镜 C.幻灯机 D.放大镜5.(2023·贵州)人们将传统的汽车后视镜换成了电子摄像头(如图甲所示),摄像头将车辆周围的路况成像在车内的显示屏上(如图乙所示),司机通过显示屏即可了解车辆周围的情况。下列关于这种新技术描述正确的是()。A.摄像头是凸透镜制成的 B.摄像头利用光的反射成像C.显示屏可以面向任意方向安装 D.摄像头成的是缩小的虚像6.如图所示,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人们进入超市、车站等公共场所要用手机扫行程码。手机扫描行程码相当于用手机镜头给行程码拍照,像会呈在手机影像传感器上(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机上扫码的镜头其实是凹透镜;B.手机远离行程码时影像传感器上像变大;C.扫描时行程码应在手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D.手机影像传感器上成正立、缩小的虚像7.(2023·包头)物理课上,同学们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物体,透过凸透镜不能看到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C.倒立放大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8.小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调整器材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上,图中在屏上成清晰实像的场景的实际应用是(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保持蜡烛和光屏在10cm处和55cm处不动,要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移到cm刻度处。考点04实像和虚像1.(2023·益阳)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现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替代透镜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A.缩小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C.倒立的虚像 D.正立的实像2.(2023·南通)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腾空而起,它在地面摄像机中所成的像是()。A.实像,像变大 B.实像,像变小 C.虚像,像变大 D.虚像,像变小3.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得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4.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等大;B.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射入人眼;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5.(2023·陕西A)如图,是某地投放使用的智能无人驾驶小巴车,它可以通过车上的摄像机和激光雷达识别道路状况。小巴车上的摄像机识别道路上的行人时,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行人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缩小的________像。当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站牌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考点0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5cm B.10cm C.15cm D.20cm3.(2023·广元)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好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将蜡烛移至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呈现在光屏上清晰的像的特点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4.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换为透镜乙后,需将蜡烛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A.透镜甲的焦距等于20cm; B.透镜乙的焦距大于10cm;C.蜡烛移动的距离s一定大于10cm; D.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6.小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然后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当光屏移动到65cm刻度线处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的是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考点06凸透镜成像动态变化1.(2023·扬州)如图1,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 B.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C.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 D.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2.(多选)如图甲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25cm刻度处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60-70cm的刻度范围内移动;B.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大于70cmn的刻度范围内移动;C.在光屏上所成烛焰的像应该是图乙中的(d)图;D.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3.(多选)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影仪应用了图中凸透镜的成像特点;B.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到某位置,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C.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D.若将凸透镜换成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光屏向左移动4.(多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此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蜡烛远离凸透镜后,移动光屏再次找到清晰的像,此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比原来的大;C.蜡烛燃烧逐渐变短的过程中,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下移动;D.蜡烛和光屏不动,凸透镜向左移动,光屏上还能再次成清晰的像5.一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移动光屏,使光屏上重新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光屏上得到的第一次成像是清晰放大的像B.第二次光屏上得到的像比第一次大C.换上凸透镜乙,光屏向左移动得到清晰的像D.换上凸透镜乙,光屏向右移动得到清晰的像6.(多选)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此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将蜡烛移到处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移动;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D.用不透明的纸板将凸透镜下半部分遮住,光屏上的像会变成一半考点07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2023·泰州)小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实验序号物距/cm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cm①50.0缩小倒立12.5②30.0缩小倒立15.0③20.0等大倒立20.0④15.0放大倒立30.0⑤12.5放大倒立50.0⑥9.0光屏上没有像⑦7.0光屏上没有像(1)组装并调整器材,使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2)小华按照实验方案完成各操作步骤,将观测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表中信息可得:①当物距______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的大小逐渐______。(3)在第⑥、⑦两次实验中小华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于是她认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不能成像。”这个结论并不严谨,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她应该增加的一步操作是:取下光屏,______;(4)将一个镜片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的镜片属于______透镜,用来矫正______的视力缺陷。2.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时,使___________在同一水平高度。(2)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等大清晰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2)实验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缩小清晰的烛焰像,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45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小明观察像的方法是_______。3.小军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前为了使像能够呈现在光屏的中央,他应该通过调节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上。(2)如图甲所示,某次实验时光屏上承接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3)图甲中,在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小军同学把蜡烛移到了15cm刻度线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再次变清晰,可将光屏适当(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或者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戴上一片合适的(选填“近视镜片”或“远视镜片”)。(4)小赵同学用另一个凸透镜进行实验,他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乙所示位置,在透镜右侧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清晰的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选填序号)。A.15cm B.25cm C.35cm(5)此凸透镜作为照相机镜头,当照完一个人的半身照,然后照全身照,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应(变大/变小/不变),照相机的镜头应(伸出/缩回)。4.(2023·本溪、辽阳、葫芦岛)小宋进入实验室准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恰好看到窗户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此时凸透镜和光屏分别在光具座的50cm、61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1)图甲光屏上窗户的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_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如果实验室只有焦距为“10cm”和“20cm”两种规格的凸透镜,根据他观察到的现象,可知光具座上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20cm刻度线处,凸透镜、光屏保持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不变,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可以适当的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3)在(2)的基础上,把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模糊了,可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适当位置放一个度数合适的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使光屏上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考点08眼睛的构造及视物原理1.(2023·长春)在人的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A.平面镜 B.玻璃砖 C.凸透镜 D.凹透镜2.(2023·贵州)正常人眼通过调节晶状体厚薄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可能导致对晶状体厚薄的调节能力减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晶状体变薄时,对光有发散作用; B.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强;C.若晶状体太薄,容易形成远视眼; D.若晶状体太厚,可用凹透镜矫正3.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4.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C.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考点09近视眼、远视眼及矫正1.如图,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周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他再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周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A.周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B.周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C.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D.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2.(2023·广西)为矫正远视眼,佩戴的眼镜片是()。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3.小明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______的清晰的______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他可将光屏______凸透镜。4.(2023·遂宁)疫情防控期间,为了控制外来人员出入小区,遂宁很多小区装备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其中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4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则摄像机镜头的焦距应小于______(m),该镜头与______眼镜属同一类透镜。5.(2023·内江)如图是近视眼矫正的示意图,请大致画出图中两条平行光线经过晶状体后的折射光线。真题实战练1.(2023·黄冈、孝感)如图是超市安装的一种刷脸自助储物柜。某顾客站在屏幕前50cm处,按下“存”按钮,屏幕上方的摄像头启动,出现人脸缩小的像,柜门打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该摄像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该摄像头的焦距可能是0.20m D.该摄像头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2.(2023·荆州)2023年5月11日,我国发射的天舟六号货运飞船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成功交会对接,如图所示。空间站组合体上的摄像机完整记录了交会对接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通过摄像机的镜头始终沿直线传播;B.摄像机所成的像是实像;C.摄像机的工作原理与投影仪的工作原理相同;D.天舟六号靠近空间站组合体时,摄像机成的像逐渐变小3.(2023·日照)某兴趣小组开展“创新服务生活,科技改变未来”的科技创新活动,模拟制作一款“智能”行驶玩具车。该玩具车利用车载传感器(摄像头、雷达)采集生成道路特征数据,完成“自动”驾驶。作为传感器之一的摄像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摄像头的镜头是凹透镜;B.遇障碍物时,要想生成更大的像,镜头应该向前伸;C.摄像头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D.成像时障碍物位于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内4.(2023·河北)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蜡烛、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光屏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呈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规律成像的;B.将蜡烛放置在35cm刻度处,仅向右移动光屏,能得到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C.若飞来一只小虫落在凸透镜上,遮住凸透镜的部分区域,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不再完整;D.蜡烛、凸透镜、光屏位置不动,用焦距8cm凸透镜替换该透镜,光屏上不再成清晰的像5.(2023·湘潭)光刻技术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用紫外光照射镂空掩膜,调整镂空掩膜、缩图透镜的位置,恰好能在硅片上成极小的清晰的像,从而实现集成电路的“光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缩图透镜相当于凸透镜,凸透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B.镂空掩膜位于缩图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内;C.镂空掩膜的像是倒立缩小的;D.硅片相当于光屏6.(2023·阿坝州)关于近视和远视的成因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 B.乙为近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C.甲为远视眼、可佩戴凸透镜矫正 D.乙为远视眼,可佩戴凹透镜矫正7.(2023·甘孜州)如图所示,患近视的同学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前,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人应该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物体,或者佩戴一个由合适的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8.(2023·怀化)智能手机扫码功能可快速获取信息,手机摄像头相当于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二维码通过摄像头在手机中所成的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图乙,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光屏上可观察到倒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生活中的应用是______(选填“投影仪”或“照相机”)。9.(2023·随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1)此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___cm;(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放置在42cm刻度线处,生活中的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蜡烛从30cm处移动到10cm刻度线处,光屏应向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10.(2023·南充)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请画出该光经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折射光路。11.(2023·滨州)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前,应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_;(2)如图所示,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等大”成“缩小”)清晰的实像,这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工作原理;(3)若凸透镜位置不变,调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______(选填“仍能”或“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这说明光发生折射时,光路是______的;(4)若保持图中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只把光屏向右适当调节,光屏上烛焰的像逐渐变得模糊,这与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形成原因相同。重难创新练1.(2023·郴州)如图所示,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凸透镜的位置保持不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当蜡烛放在图中A区域时,光屏应放在图中D区域才可能呈现清晰的像;B.蜡烛从图中位置逐渐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小;C.若无论怎么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找不到像,则蜡烛可能放在图中B区域;D.若光屏上要得到一个放大的像,则蜡烛应该放在图中C区域2.(2023·哈尔滨)在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实验中,小明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对比两图可以得到结论:光从空气射入凸透镜时,______;(2)小明利用此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器材继续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记录部分数据如下。实验序号物距u/cm像距v/cm像的性质160.012.0倒立缩小实像235.014.0倒立缩小实像330.015.0倒立缩小实像420.020.0倒立等大实像512.550.0小明根据表中数据发现:①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像距和物距的大小关系是______;②当像距等于物距时,成像的性质是______;③小明进一步猜想,当物距为12.5cm时.成像的性质是______;④观察前三组数据,小明发现同一物体都成缩小的像,那么随着像距的增加,像会变大吗?为了探究这个问题,原表格中还需要增加的项目是______。3.(2023·广州)如图,凸透镜的光心在0cm处,物体MN上M发出的光线b经过光心,M发出的光线c经过凸透镜后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①画出b经过光心后的光线;___________②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cm;MN经凸透镜成的像相对于MN是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等大”)、___________(选填“正立”“倒立”)的像。4.(2023·武汉)用F为焦点,探究焦距为f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在实验中;(1)发光物体和凸透镜的位置如图所示,图中光屏未画出,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在图中______(填数字序号)区域,像的箭头方向是竖直向______的,像的大小比发光物体要______;(2)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右侧,发光物体放在A处,发现无论怎样调整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都无法得到发光物体的像。撤去光屏,从凸透镜右侧向凸透镜看去,观察到发光物体的像,此像到凸透镜的距离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发光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5.(1)图中的区域Ⅰ和区域Ⅲ是同种均匀介质A,区域Ⅱ是另一种均匀介质B,图中所示两介质界面S1、S2互相平行,一束单色光从区域Ⅰ介质A穿过界面S1从点O1进入区域Ⅱ的介质B中。①介质A和介质B中,一种是空气,另一种是有机玻璃,则介质______是空气(选填“A”或“B”);②画出光线经过界面S2从点O2进入区域Ⅲ的折射光路图______;(2)用“”表示凸透镜,光线a、b是从某光源上的同一点S发出来的两条光线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F是凸透镜的焦点,如图所示。①请画出光线a、b的入射光线和点s______;②光源通过凸透镜后成______的像(选填对应的字母)。A.倒立B.正立C.缩小D.放大E.等大F.实G.虚6.(2023·无锡)小红拿到一块玻璃透镜,仔细观察这块透镜,发现一面有螺纹,一面是光滑,她对此透镜进行了探究。(1)她把该透镜靠近书上的“实验”二字,观察到如图甲所示的现象,由此可以判定该透镜是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2)小红查阅资料后了解到,用如图乙所示的三棱镜组合可以描述该透镜对光的作用,请在图乙中画出平行光入射两个三棱镜后出射光线的大致方向_________;(3)为探究该透镜的成像规律,小红将“F”光源、透镜、光屏放置在光具座上,调整好后,固定透镜位置,使“F”光源从距离透镜较远处逐次靠近透镜,每次都调节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使“F”光源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将结果记录在下表中,则该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______。当“F”光源位于如图丙所示位置时,光屏应适当向____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实验序号物距像距像的性质13015倒立、缩小的像22020倒立、等大的像31530倒立、放大的像(4)在了解了该透镜的成像规律后,小红用长方形不透明纸盒、平面镜、该透镜设计制作了一个投影仪,其剖面图如图丁所示,平面镜与底面夹角为,平面镜的中心位于透镜的主光轴上,盒上方开一方形孔,将“F”光源按照图示方式朝下平放在方形孔上、中心与平面镜中心在一条竖直线上,若盒子高度h为,为保证在正对透镜前方的屏幕上能看到一个放大的投影,则盒子长度l的范围为_________,屏幕上所成的图像形状是_____________。(选填“”、“”或“”)
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练习)(解析版)考点过关练考点01透镜与透镜对光的作用1.一个透明均匀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②都是凸透镜 B.①③对光具有会聚作用C.②③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D.只有①对光具有会聚作用【答案】B。【解析】A.由透镜的定义可知,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凸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凹透镜,故由图中可知,①③的中间比边缘厚,是凸透镜;②的中间比边缘薄,是凹透镜,故A错误;BCD.由A中可知,①③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②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故可知B正确,CD错误。故选B。2.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A.a B.b、d C.c D.a、b、c、d【答案】C。【解析】从四个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形可知,a、b、d的折射光线相对于入射光线是发散的,所以都是凹透镜,只有c是凸透镜,且入射光线是从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发出的,折射光线变得会聚了。故选C。3.验钞机能检验人民币的真伪,它的原理是利用了________使荧光物质发光;在森林里游客如果随地丢弃装水的透明饮料瓶,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这是因为饮料瓶相当于_______镜,它能使太阳光_________。【答案】紫外线;凸透;会聚。【解析】[1]紫外线具有荧光效应,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就是利用紫外线的这个性质工作的。[2][3]在森林里游客如果随地丢弃装水的透明饮料瓶,可能会引起森林火灾,这是因为装有水的饮料瓶呈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而且透明,相当于凸透镜;它能使太阳光会聚于其焦点,使焦点的光最集中,温度最高,有可能点燃枯草、枯枝和树叶等易燃物。4.如图所示,根据光路图,在方框内填上正确的透镜符号。【解析】将入射光线进行延长,延长得到的光线与折射光线进行比较,图中的折射光线比起入射光线更加靠近主光轴,所以这个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填凸透镜,如图所示5.(2023·枣庄)用冰取火,似乎不可思议,但这绝非传。据晋代张华的《博物志》记载,我国古代就把冰块制成透镜,利用透镜对光的__________作用将物体点燃,如图所示。此类透镜应用非常广泛,用它制作的眼镜片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__眼;照相机的镜头也相当于这类透镜,用照相机拍照时,胶片上形成__________(填像的性质)。【答案】①会聚;②远视;③倒立缩小的实像。【解析】[1]由于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可以把冰块削成凸透镜形状,把太阳光会聚在焦点上,就可以点燃物体。[2]远处物体通过人眼所成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为远视眼。为了使像成在视网膜上,需要佩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3]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原理是物体在凸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考点02利用透镜三条特殊光线作图1.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激光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移动激光或凸透镜后,光路依然正确的是()。 B.C. D.【答案】D。【解析】A.一束与主光轴平行的激光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则该凸透镜焦距为两个单位长度,且焦距不变;而A中入射光线也平行主光轴但折射光线却过四个单位长度,故A错误;B.根据光折射时光路具有可逆性,B中入射光线过焦点,折射光线应平行主光轴,而B中折射光线过另一侧焦点,故B错误;C.入射光线过圆心,传播方向不改变,而C中折射光线沿主光轴,故C错误;D.入射光线平行主光轴,折射光线过另一侧焦点,故D正确。故选D。2.画出图中入射光线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解析】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规律: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凹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的传播规律: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3.根据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完成图中光路图。【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4.如图所示,请画出入射光线经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过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通过光心的光线折射后方向不改变。如图所示:5.(2023·深圳)画出两条光线经透镜折射后的光路。【解析】由于凸透镜能将平行光会聚到焦点上,所以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过凸透镜折射,经过焦点;经过光心的光,不发生折射,沿原来的传播方向传播,如下图所示:6.作出如图所示中的折射光线。【解析】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故折射光线如下图:7.如图所示,请分别画出AB的入射光线和CO的折射光线。【解析】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由此画出对应的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考点03生活中的透镜1.(2023·菏泽)图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观察到的一种成像情景,下列器械的工作原理与该成像方式相同的是()。A.照相机 B.投影仪 C.潜望镜 D.放大镜【答案】A。【解析】从图可知,所成的像为倒立、缩小的实像。A.照相机的原理: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B.投影仪的原理: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不符合题意;C.潜望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C不符合题意;D.放大镜的原理: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3·常德)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近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B.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当投影仪的镜头靠近投影片时,投影仪成的像将变大【答案】D。【解析】A.近视眼观察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光线延迟会聚,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A错误;B.望远镜中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故B错误;C.手机摄像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工作的,因此,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C错误;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增大像距),同时使镜头靠近投影片(减小物距),故D正确。故选D。3.(2023·株洲)如图,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下列能用来说明其成像原理的图是()。A. B.C. D.【答案】C。【解析】放大镜能使我们看清邮票的细微之处,是利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在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小孔成像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故A不符合题意;B.人从平面镜看到蜡烛,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故B不符合题意;C.蜡烛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之内,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符合题意;D.蜡烛与像分别在凸透镜的两侧,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的是实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4.(2023·连云港)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在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A.照机机 B.潜望镜 C.幻灯机 D.放大镜【答案】C。【解析】当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幻灯机、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当时,无像.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是平行的,没有会聚点;当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图中的物距小于像距且凸透镜成的倒立放大的实像,故是幻灯机的原理;所以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以制成幻灯机;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不符合题意;5.(2023·贵州)人们将传统的汽车后视镜换成了电子摄像头(如图甲所示),摄像头将车辆周围的路况成像在车内的显示屏上(如图乙所示),司机通过显示屏即可了解车辆周围的情况。下列关于这种新技术描述正确的是()。A.摄像头是凸透镜制成的 B.摄像头利用光的反射成像C.显示屏可以面向任意方向安装 D.摄像头成的是缩小的虚像【答案】A。【解析】ABD.摄像头是凸透镜制成的,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利用光的折射成像,故A正确,BD错误;C.显示屏为司机提供车辆周围信息,要朝向司机能看见的方向,故C错误。故选A。6.如图所示,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人们进入超市、车站等公共场所要用手机扫行程码。手机扫描行程码相当于用手机镜头给行程码拍照,像会呈在手机影像传感器上(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机上扫码的镜头其实是凹透镜;B.手机远离行程码时影像传感器上像变大;C.扫描时行程码应在手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D.手机影像传感器上成正立、缩小的虚像【答案】C。【解析】A、像会呈在手机影像传感器上,可知此时成实像,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凹透镜不能成实像,故A错误;B、当二维码远离摄像头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由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小,故B错误;C、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所以,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故C正确;D、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物体位于二倍焦距之外时,手机影像传感器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C。7.(2023·包头)物理课上,同学们用凸透镜观察周围的物体,透过凸透镜不能看到的像是()。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C.倒立放大的像 D.倒立缩小的像【答案】B。【解析】AB.当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故C不符合题意;D.当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小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调整器材时应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上,图中在屏上成清晰实像的场景的实际应用是(放大镜/投影仪/照相机);保持蜡烛和光屏在10cm处和55cm处不动,要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应将凸透镜移到cm刻度处。【答案】主光轴;投影仪;40。【解析】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高度,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即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这样才能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由图示位置可知,物距u=15cm,像距v=30cm,即u〈v,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保持蜡烛和光屏在10cm处和55cm处不动,要再次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根据光的可逆性,此时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应将凸透镜移到10cm+30cm=40cm刻度处。故答案为:主光轴;投影仪;40。考点04实像和虚像1.(2023·益阳)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现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替代透镜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A.缩小的实像 B.放大的虚像C.倒立的虚像 D.正立的实像【答案】A。【解析】点燃蜡烛,烛焰通过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成缩小的像,说明物距大于二位焦距;现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替代透镜甲,且保持烛焰和透镜的位置不变,物距仍大于二焦距,烛焰通过凸透镜乙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023·南通)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六号飞船腾空而起,它在地面摄像机中所成的像是()。A.实像,像变大 B.实像,像变小 C.虚像,像变大 D.虚像,像变小【答案】B。【解析】摄像机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都成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在腾空而起的过程中,物距变大,根据“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像变小,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得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答案】A。【解析】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所以f=20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50cm处,u=50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4.下列关于实像和虚像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像不可能与物体等大;B.实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C.虚像是人的幻觉,并没有光线射入人眼;D.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答案】D。【解析】A.凸透镜成像中,当物距等于两倍的焦距时,成的是倒立的等大的实像,故A错误;B.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错误;C.虚像是反射光线或者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能够看到物体的像,是物体的像反射光线进入人眼形成的,故C错误;D.虚像是反射光线或者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形成的,不能用光屏承接,故D正确。故选D。5.(2023·陕西A)如图,是某地投放使用的智能无人驾驶小巴车,它可以通过车上的摄像机和激光雷达识别道路状况。小巴车上的摄像机识别道路上的行人时,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行人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缩小的________像。当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站牌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答案】①凸;②实;③变大。【解析】[1][2]小巴车上的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当物距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站牌在感光元件上的像变大。考点05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张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cm到16cm之间C.一定小于8cm D.一定在8cm到10cm之间【答案】D。【解析】由图可知:u=20cm,v=16cm,且u>v.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由解得10cm>f>8cm,正确的选择是D。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物体距离凸透镜20cm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5cm B.10cm C.15cm D.20cm【答案】C。【解析】因为当f<u<2f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f<20cm<2f则10cm<f<20cm四个选项中在10cm到20cm之间的只有15cm;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3.(2023·广元)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位于凸透镜两侧,实验前调整好实验器材。如图所示,将蜡烛移至2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呈现在光屏上清晰的像的特点是()。A.倒立、缩小的实像 B.正立、放大的虚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 D.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答案】A。【解析】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由题可知,此时的物距是25cm,物距大于2倍焦距,移动光屏,就会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此时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的成像特点相同。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4.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换为透镜乙后,需将蜡烛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A.透镜甲的焦距等于20cm; B.透镜乙的焦距大于10cm;C.蜡烛移动的距离s一定大于10cm; D.第二次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的u1=v=2f,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2f甲=20.0cm,则甲的焦距f甲=10.0cm,故A错误;BD、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蜡烛向左移动距离x,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时的物距要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且此时像距:f乙<v<2f乙,即f乙<20.0cm<2f乙,透镜乙的焦距大于10cm,故B正确,D错误;C、由于不知道乙透镜的焦距的大小,所以无法判定物体移动的距离,则光屏移动的距离s可能等于10cm,故C错误。故选:B。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范围为7.5cm<f<15cm;B.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C.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向左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D.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答案】A。【解析】A.由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物距满足的条件像距满足的条件即,可解得故A正确;B.由图,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故B错误;C.成实像时,物与像移动方向相同,即透镜不动,蜡烛向右移动,光屏应向右移动,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错误;D.现在成倒立缩小实像,根据光路可逆,蜡烛和光屏不动,移动凸透镜到适当位置,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放大的像,故D错误。故选A。6.小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首先将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调整到______,然后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如图所示。移动光屏,当光屏移动到65cm刻度线处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以制成的是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答案】同一高度上;缩小;照相机。【解析】[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上。[2][3]由题可知,物距u=50cm-20cm=30cm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所以u>2f,此时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考点06凸透镜成像动态变化1.(2023·扬州)如图1,在装有水的杯子里,小红将一支铅笔分别紧贴杯壁内、外竖直放置,两次都观察到铅笔放大的像,俯视图如图2、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一直变小; B.图2中铅笔向前移,像先变小后变大;C.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一直变大; D.图3中铅笔向后移,像先变小后变大【答案】A。【解析】AB.圆柱形水杯相当于凸透镜,图2中,铅笔紧贴杯子后面部分的内壁,此时杯子前面部分相当于凸透镜,当铅笔前移时,位于焦点以内的铅笔物距不断减小,所成正立放大的虚像逐渐变小,故A正确,B错误;CD.图3中,铅笔向后移,凸透镜焦距不变,在焦点以内,铅笔的虚像随着物距的增大而变大,移动到焦点以外,随着物距的增大,铅笔所成的实像逐渐变小,即像先变大后变小,故CD错误。故选A。2.(多选)如图甲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当蜡烛在25cm刻度处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60-70cm的刻度范围内移动;B.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光具座的大于70cmn的刻度范围内移动;C.在光屏上所成烛焰的像应该是图乙中的(d)图;D.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答案】AD。【解析】AB.此时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为了找到像的位置,光屏应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光屏应在光具座的(60~70)cm的刻度范围内移动,故A正确,B错误;C.由于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即此时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故此时的像应是图乙中的(b)图,故C错误;D.由于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照相机,故D正确。故选AD。3.(多选)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投影仪应用了图中凸透镜的成像特点;B.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到某位置,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C.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烛焰可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D.若将凸透镜换成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光屏向左移动【答案】BD。【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且光屏上能成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A错误;B、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动,移动凸透镜,物距小于像距时,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保持透镜和光屏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物距变小,焦距不变,像距变大,此时应向右移动光屏,烛焰才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故C错误;D、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相当于增大了物距,减小了像距,故向左移动光屏,一定能得到烛焰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BD。4.(多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此时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B.蜡烛远离凸透镜后,移动光屏再次找到清晰的像,此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比原来的大;C.蜡烛燃烧逐渐变短的过程中,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下移动;D.蜡烛和光屏不动,凸透镜向左移动,光屏上还能再次成清晰的像【答案】BD。【解析】A.由图可知,当,时,此时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蜡烛适当向左移动,物距变大,像距应减小,要重新得到清晰的像,光屏要适当向左移动,而物距变化量大于像距变化量,此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比原来的大,故B正确;C.蜡烛燃烧逐渐变短的过程中,根据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可知,光屏上烛焰的像将向上移动,故C错误;D.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把凸透镜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光屏上的像再次变得清晰,根据光路的可逆性,此时像距和物距大小恰好与原来相反,则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光屏上还能再次成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BD。5.一位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实验,先用焦距为20cm的凸透镜甲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接下来他想改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乙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移动光屏,使光屏上重新得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图中光屏上得到的第一次成像是清晰放大的像B.第二次光屏上得到的像比第一次大C.换上凸透镜乙,光屏向左移动得到清晰的像D.换上凸透镜乙,光屏向右移动得到清晰的像【答案】C。【解析】A.若先用焦距为20cm的透镜甲进行实验,由图知此时u>f,在屏上得到清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BCD.当改用焦距为10cm的透镜乙继续实验,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则相当于增大了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将靠近透镜移动,像变小,故C正确,BD错误。故选C。6.(多选)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已知凸透镜的焦距是,此时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B.将蜡烛移到处时,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移动;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D.用不透明的纸板将凸透镜下半部分遮住,光屏上的像会变成一半【答案】AB。【解析】A.透镜焦距10cm,由图可知,物距为30cm,像距为14cm,物距大于像距,此时光屏上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将蜡烛移到0cm处时,即将物远离透镜,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移动,故B正确;C.只将蜡烛和光屏互换,根据光路可逆,物距为14cm,像距为30cm,物距小于像距,可以在光屏上得到清晰放大的像,故C错误;D.用不透明的纸板将凸透镜下半部分遮住,光屏上的像依然完整,但会变暗,故D错误。故选AB。考点07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2023·泰州)小华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实验序号物距/cm像的大小像的正倒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cm①50.0缩小倒立12.5②30.0缩小倒立15.0③20.0等大倒立20.0④15.0放大倒立30.0⑤12.5放大倒立50.0⑥9.0光屏上没有像⑦7.0光屏上没有像(1)组装并调整器材,使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上;(2)小华按照实验方案完成各操作步骤,将观测到的现象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分析表中信息可得:①当物距______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成实像时,随着物距的减小,像的大小逐渐______。(3)在第⑥、⑦两次实验中小华无论怎样移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的像,于是她认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时,物体通过凸透镜不能成像。”这个结论并不严谨,为得出正确的结论,她应该增加的一步操作是:取下光屏,______;(4)将一个镜片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所加的镜片属于______透镜,用来矫正______的视力缺陷。【答案】①主光轴;②大于两倍;③变大;④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能否观察到烛焰的像;⑤凹;⑥.近视眼。【解析】(1)[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为了使像呈现在光屏中央,应该调整烛焰、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①[2]分析实验数据中的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以及成像的性质,可得到的结论是: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3]分析实验数据中的物距和焦距的大小关系以及成像大小情况,可得出物距、像距、成像大小变化规律: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变大,像变大。(3)[4]物距等于焦距时,不能成像;而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像同侧,所以应该增加的一步操作是:取下光屏,从光屏一侧透过透镜看能否观察到烛焰的像。(4)[5][6]将一个镜片放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后,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再次出现清晰的像,相当于像距变大了,说明该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是一个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2.小明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实验时,使___________在同一水平高度。(2)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等大清晰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在(2)实验基础上,想要在光屏上得到缩小清晰的烛焰像,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45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小明观察像的方法是_______。【答案】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10.0;将蜡烛和光屏均向左移动合适的距离;在凸透镜右侧合适位置直接观察。【解析】(1)[1]实验时,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蜡烛烛焰、凸透镜光心、光屏中心应该在同一高度上。(2)[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体在二倍焦距时,物体和像等大,所以此时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3)[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像为倒立缩小实像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之外,所以需要将蜡烛向左移动,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光屏也应该向左移动。(4)[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动,把蜡烛移到45cm处,此时蜡烛在一倍焦距以内,成虚像,光屏上观察不到像,需要在凸透镜右侧合适位置通过透镜直接观察。3.小军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实验前为了使像能够呈现在光屏的中央,他应该通过调节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上。(2)如图甲所示,某次实验时光屏上承接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的实像。生活中的(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规律制成的。(3)图甲中,在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小军同学把蜡烛移到了15cm刻度线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再次变清晰,可将光屏适当(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或者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戴上一片合适的(选填“近视镜片”或“远视镜片”)。(4)小赵同学用另一个凸透镜进行实验,他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乙所示位置,在透镜右侧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清晰的像(光屏未画出),则该透镜的焦距不可能是(选填序号)。A.15cmB.25cmC.35cm(5)此凸透镜作为照相机镜头,当照完一个人的半身照,然后照全身照,照相机与人的距离应(变大/变小/不变),照相机的镜头应(伸出/缩回)。【答案】(1)主光轴;(2)缩小;照相机;(3)远离;远视镜片;(4)A;(5)变大;缩回。【解析】(1)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主光轴上;(2)如图甲所示,某次实验时光屏上承接到了烛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在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3)图甲中,在透镜、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小军同学把蜡烛移到了15cm刻度线处,此时物距减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为了使光屏上的像再次变清晰,可将光屏适当远离凸透镜;若光屏位置不动,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放入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可以使光线提前会聚,远视镜片是凸透镜,故可在蜡烛和凸透镜中间靠近凸透镜的位置戴上一片合适的远视镜片;(4)把蜡烛和凸透镜固定在如图乙所示位置,此时物距为30cm,在透镜右侧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得不到清晰的像:可能是由于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所以此时的焦距大于物距,即大于30cm,所以焦距可能大于30cm,故C有可能;也可能是由于此时物距位于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当靠近焦点位置,此时像距大于二倍焦距,超过光具座的量程,即此时f<30cm<2f,解得15cm<f<30cm,故B有可能;故选:A;(5)此凸透镜作为照相机镜头,当照完一个人的半身照,然后照全身照,此时像要变小,所以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即照相机与人之间距离变大,照相机的镜头应缩回。故答案为:(1)主光轴;(2)缩小;照相机;(3)远离;远视镜片;(4)A;(5)变大;缩回。4.(2023·本溪、辽阳、葫芦岛)小宋进入实验室准备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恰好看到窗户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所成的清晰的像,如图甲所示,此时凸透镜和光屏分别在光具座的50cm、61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1)图甲光屏上窗户的像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_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如果实验室只有焦距为“10cm”和“20cm”两种规格的凸透镜,根据他观察到的现象,可知光具座上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2)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20cm刻度线处,凸透镜、光屏保持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不变,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可以适当的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3)在(2)的基础上,把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模糊了,可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适当位置放一个度数合适的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镜片,使光屏上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答案】①缩小;②照相机;③10;④同一高度;⑤右;⑥远视。【解析】(1)[1][2]根据题意,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像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图甲光屏上窗户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照相机就是应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3]因像距v=61cm-50cm=11cm实验室只有焦距为“10cm”和“20cm”两种规格的凸透镜,根据他观察到的现象为缩小的像,则像距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可知光具座上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2)[4][5]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的20cm刻度线处,凸透镜、光屏保持如图乙所示的位置不变,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因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故可以适当的向右移动光屏,使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3)[6]在(2)的基础上,把蜡烛向右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的像模糊了,此时像在光屏右侧,因远视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可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适当位置放一个度数合适的远视镜片,使光屏上再次呈现烛焰清晰的像。考点08眼睛的构造及视物原理1.(2023·长春)在人的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A.平面镜 B.玻璃砖 C.凸透镜 D.凹透镜【答案】C。【解析】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2.(2023·贵州)正常人眼通过调节晶状体厚薄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如果不注意用眼卫生,可能导致对晶状体厚薄的调节能力减弱。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晶状体变薄时,对光有发散作用; B.晶状体变厚时,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强;C.若晶状体太薄,容易形成远视眼; D.若晶状体太厚,可用凹透镜矫正【答案】BCD。【解析】AC.晶状体变太薄时,对光的会聚能力减弱,容易形成远视眼,但没有发散作用,故A错误,C正确;BD.晶状体变太厚时,对光的会聚能力增强,容易形成近视眼,可以用凹透镜矫正,故BD正确。故选BCD。3.如图所示,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一般不小于10cm),为了使近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晶状体凸度和焦距的变化情况分别是()。A.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短 B.晶状体凸度变大,焦距变长C.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短 D.晶状体凸度变小,焦距变长【答案】A。【解析】当我们看远处物体时,远处物体的光线正好聚焦在视网膜上,当我们从看远处物体改为看近处物体时,物距减小,若晶状体的凸度和焦距不变,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像距会变大,则成像在视网膜之后。为了使近处物体所成的像前移到视网膜上,应将通过晶状体的光线更加会聚,所以晶状体的凸度要变大,使焦距变短。故选A。4.人眼是一个高度精密的光学系统,下列围绕人眼的讨论,错误的是()。A.视网膜相当于光屏;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的像距大于二倍焦距;C.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D.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是倒立的【答案】B。【解析】ACD.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微型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是成像的位置,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视网膜的作用类似于光屏,故ACD正确,不符合题意;B.物体反射的光经晶状体折射在视网膜成像,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的物体到晶状体的距离都是大于2倍焦距,像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故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考点09近视眼、远视眼及矫正1.如图,小华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把周老师的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接着,他再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关于周老师的眼睛和眼镜说法正确的是()。A.周老师是近视眼,戴凹透镜 B.周老师是近视眼,戴凸透镜C.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凹透镜 D.周老师是远视眼,戴凸透镜【答案】A。【解析】将一副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只将光屏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时,又在光屏上观察到蜡烛清晰的像,说明延迟成像了,故放置的是使光线发散的凹透镜,这种眼镜是用来矫正近视眼的。故选:A。2.(2023·广西)为矫正远视眼,佩戴的眼镜片是()。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答案】A。【解析】远视眼的成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是眼球前后距离过长,成像在视网膜后方,需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矫正,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3.小明将一只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f=10cm)前18cm处,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______的清晰的______像,然后他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了一个远视眼镜片,光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了(如图所示),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他可将光屏______凸透镜。【答案】放大;实;靠近。【解析】[1][2]由题意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18cm处,所以可知,物距f<u<2f,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倒立、放大的清晰的实像。[3]将远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而远视眼镜片是凸透镜,所以经过凸透镜的光线会比原来提前会聚成像,即若想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他可将光屏靠近凸透镜。4.(2023·遂宁)疫情防控期间,为了控制外来人员出入小区,遂宁很多小区装备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其中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4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则摄像机镜头的焦距应小于______(m),该镜头与______眼镜属同一类透镜。【答案】①0.2;②远视。【解析】[1]摄像机摄像时应用的原理是物距大于凸透镜二倍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0.4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说明0.4m大于二倍焦距,即凸透镜焦距小于0.2米。[2]因为摄像机的镜头是一个凸透镜,它是与矫正远视眼的眼镜属于同一类透镜。5.(2023·内江)如图是近视眼矫正的示意图,请大致画出图中两条平行光线经过晶状体后的折射光线。【解析】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若不佩戴眼镜,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经过晶状体后会聚于视网膜前方,所以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先对光线进行发散,使远处射来的平行光经过晶状体后正好汇聚于视网膜上,如图所示:真题实战练1.(2023·黄冈、孝感)如图是超市安装的一种刷脸自助储物柜。某顾客站在屏幕前50cm处,按下“存”按钮,屏幕上方的摄像头启动,出现人脸缩小的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EC TS 63346-1-1:2024 EN Low-voltage auxiliary power systems - Part 1-1: Terminology
- 【正版授权】 IEC 62386-105:2024 EN-FR Digital addressable lighting interface - Part 105: 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control gear and control devices - Firmware transfer
- 【正版授权】 ISO/IEC TR 19583-24:2025 E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Concepts and usage of metadata - Part 24: 11179-3:2013 Metamodel in RDF
- 2025-2030年中国锌系常温磷化液市场运营现状与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钒铁行业市场经营状况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江西省安全员B证(项目经理)考试题库
- 2025-2030年中国软体家具市场运行态势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贝复舒行业前景展望及未来投资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蛋品加工市场运营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管道管产业前景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课件-DeepSeek从入门到精通
- 17J008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图示图集
- 药品类体外诊断试剂专项培训课件
- 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维护完整版课件(全)
- 食品经营操作流程图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80首硬笔书法字帖
-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中医护理方案(课堂PPT)
- X52K铣床参数
- 橡胶履带力学分析及优化设计
- CFM56-7发动机滑油系统及其常见故障分析(共41页)
- 双钢板组合剪力墙工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