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4温度、物态变化考点1温度1.(2023·湖南常德)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2.(2023·北京)小强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在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这就做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小强将简易温度计分别放入温度不同的水中,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则图所反映的是放入温度较低的水中的情况。
考点2熔化和凝固3.(2023·吉林)放在饮料中的冰块会越来越小,这个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汽化 B.熔化 C.液化 D.凝华4.(2023·广西)“滴水成冰”描述的是下列物态变化中的()A.凝华 B.升华 C.熔化 D.凝固5.(2023·北京)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A.10℃ B.30℃ C.50℃ D.60℃6.(2023·湖北恩施)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固态C.在第12min时不吸热不放热 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7.(2023·湖南长沙)环卫工人往结冰的桥面撒盐加快冰的熔化,激发了小明探究盐水凝固点的兴趣。他把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当杯内的盐水中出现冰块时测量它们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每支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从实验现象可知,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
8.(2023·吉林)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既可以使海波受热,又可以使海波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海波是,第时海波处于(填物质的状态)。考点3汽化和液化9.(2023·湖南长沙)古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竹叶上出现露珠是()A.熔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汽化现象10.(2023·黑龙江龙东)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壶口“白气” B.
浓雾消散C.
冰雕变小 D.
冰雪消融11.(2023·黑龙江牡丹江)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
正在消融的冰花 B.
草叶上的露珠C.
铁丝网上的霜 D.
洁白的雾凇12.(2023·湖南益阳)夏天的清晨绿叶上形成露珠是(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一过程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3.(2023·湖南邵阳)邵阳古楼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钦定为贡茶,古楼绿茶茶香四溢,余味悠长。绿茶制作的主要工序有杀青、揉捻、干燥,在干燥这一工序中,除去茶叶中的水分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用开水泡茶时,茶水变绿得更快,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有关。14.(2023·广西)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如图所示,说明水沸腾时,温度,沸点是℃。
15.(2023·黑龙江牡丹江)生活中常将牛奶放在热水中(即“水浴法”)加热,如图甲所示。小明想知道牛奶的沸点,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还需要添加的测量工具是;小明用酒精灯给牛奶加热,当温度接近90℃,每隔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温度/℃(2)牛奶沸腾时,内部涌出大量气泡,在表面堆积,不易破裂,需不断搅拌气泡;可见,牛奶的沸腾也是一种剧烈的现象;同时奶香四溢,这属于现象;(3)实验表明,牛奶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表明牛奶沸腾需要热量;(4)小明发现牛奶的沸点与水的沸点接近,但极容易溢出(俗称“潽(pū)锅”),用“水浴法”加热牛奶的好处是(写出一条)。16.(2023·吉林)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2)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沸腾时吸热,保持不变。17.(2023·辽宁本溪)小利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他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纸板的作用是。(2)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为℃,继续加热,烧杯内的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3)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水(填“已经”或“还没”)沸腾。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气泡在水面破裂时,将内能转化为能。(4)这样加热几分钟后,得到如图丙所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分析图像可知:①水在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升高;在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②周围环境大气压(填“高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18.(2023·内蒙古包头)同学们利用纸杯、蜡烛、火柴、铁丝等器材把水烧开,如图所示。
(1)纸杯不会被点燃的原因是:开水的温度纸的着火点;(2)烧水过程中通过观察来判断水是否烧开;(3)要想知道水烧开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4)为了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烧开,可采用的办法有(写出一种即可)。考点4升华和凝华19.(2023·辽宁本溪)小明帮妈妈从冰箱中取出一块结满霜的冻肉,在肉上撒了一些盐,肉很快就“解冻”了,同时观察到盛肉的碗上出现了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肉表面结霜是凝固现象 B.冻肉熔化需要吸收热量C.撒盐可以提高冰的熔点 D.水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20.(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A.
湿手被吹干 B.
冰袋中的冰变成水C.
樟脑丸消失 D.
口中呼出的“白气”21.(2023·湖北鄂州)下列四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樟脑丸“消失” B.水结冰 C.草叶上形成露珠 D.树枝上出现雾凇22.(2023·辽宁丹东)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衣箱里的樟脑丸变小,这是汽化现象B.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过一会儿变湿,这是液化现象C.夏天,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这是升华现象D.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凝固现象23.(2023·内蒙古通辽)下列对物态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从冰箱冷藏室取出的饮料瓶外壁出现水珠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B.新疆吐鲁番地区修建坎儿井可以减慢水的蒸发,蒸发需要放热C.北方冬季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D.衣柜里的樟脑球变小或消失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24.(2023·辽宁抚顺、铁岭)某校传统文化节上,语文老师所出对联的上联是:“雨雾霜雪露,迎阳则消”,物理老师接的下联是:“金银铜铁锡,遇火则熔”。关于其中的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霜的消失是汽化现象 B.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C.雾形成过程需要吸热 D.铜熔化过程需要放热25.(2023·山东潍坊)标准大气压下,液态氮的沸点为,室温下将液态氮置于试管中,会看到试管周围有大量“白气”产生,并且筷子上有霜形成,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B.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C.“白气”的形成需要吸热 D.“白气”是氮气液化形成的26.(2023·湖南常德)为加强消防安全,在学校楼道内必须配备消防设备,其中常见的有干冰灭火器。当发生火灾险情时,我们可打开灭火器阀门对准火源根部灭火。请利用所学物理知识解释干冰能快速灭火的原理(字数不超过100字)。
专题04温度、物态变化考点1温度1.(2023·湖南常德)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答案】37【解析】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液柱位于30℃刻度线以上第7个小格处,则其示数为37℃。2.(2023·北京)小强在小瓶里装满带颜色的水,在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玻璃管,使橡皮塞塞住瓶口,这就做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小强将简易温度计分别放入温度不同的水中,观察到细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乙、丙所示,则图所反映的是放入温度较低的水中的情况。
【答案】丙【解析】小强自制的简易温度计是利用小瓶内水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工作的。当将此温度计放入温度较低的水中时,小瓶中的水因受冷而收缩,细管中的水柱下降,则细管中的液面比甲低,故图丙是放入温度较低的水中的情况。考点2熔化和凝固3.(2023·吉林)放在饮料中的冰块会越来越小,这个现象中包含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汽化 B.熔化 C.液化 D.凝华【答案】B【解析】放在饮料中的冰块会越来越小,固体的冰变成液体的水,是熔化。故选B。4.(2023·广西)“滴水成冰”描述的是下列物态变化中的()A.凝华 B.升华 C.熔化 D.凝固【答案】D【解析】“滴水成冰”意思是由于温度较低,下落的水滴放热变成了冰,从液态变成固态,这个过程叫凝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5.(2023·北京)将某种金属制成的勺放入15℃的水中,金属勺没有熔化;将该金属勺放入45℃的水中,发现金属勺逐渐熔化。该金属的熔点可能是()A.10℃ B.30℃ C.50℃ D.60℃【答案】B【解析】金属属于晶体,其温度达到熔点并且继续吸热时,金属就会熔化。根据题目表述此金属的熔点在15℃到45℃之间,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6.(2023·湖北恩施)如图所示,是某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图是某晶体的熔化图像 B.该物质在第4min时是固态C.在第12min时不吸热不放热 D.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答案】D【解析】A.由图可知,随着时间的增长,温度降低,从第8min到第18min温度不变,是晶体的凝固图像,故A错误;B.第8min到第18min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在第4min时是液态,故B错误;C.第12min是该物质的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C错误;D.从第8min到第18min温度保持80℃,该物质的凝固点为80℃,故D正确。故选D。7.(2023·湖南长沙)环卫工人往结冰的桥面撒盐加快冰的熔化,激发了小明探究盐水凝固点的兴趣。他把两杯浓度不同的盐水放入冰箱冷冻室里,当杯内的盐水中出现冰块时测量它们的温度,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每支温度计的单位都是摄氏度),图乙中温度计的示数为℃,从实验现象可知,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
【答案】-5低【解析】[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且温度在零刻度以下,因此甲中温度计读数为-2℃,乙中温度计读数为-5℃。[2]由甲乙两图的实验现象,浓度较高的盐水在更低的温度下还未凝固,证明盐水的浓度越高,其凝固点越低。8.(2023·吉林)图甲是“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到水中加热,而不用酒精灯直接给试管加热,这样做既可以使海波受热,又可以使海波的温度上升较慢,便于记录数据。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海波是,第时海波处于(填物质的状态)。【答案】均匀晶体液态【解析】[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可以时海波受热比较均匀,并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2]由图乙可知,海波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海波为晶体。[3]由图乙可知,第9min海波已经熔化结束,处于液态。考点3汽化和液化9.(2023·湖南长沙)古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中,竹叶上出现露珠是()A.熔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凝华现象 D.汽化现象【答案】B【解析】竹叶上出现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是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2023·黑龙江龙东)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现象的是()A.
壶口“白气” B.
浓雾消散C.
冰雕变小 D.
冰雪消融【答案】A【解析】A.壶口“白气”是壶中水汽化形成的水蒸气又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符合题意;B.浓雾消散是小水珠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C.冰雕变小是冰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是升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冰雪消融是冰雪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11.(2023·黑龙江牡丹江)下列现象属于液化的是()A.
正在消融的冰花 B.
草叶上的露珠C.
铁丝网上的霜 D.
洁白的雾凇【答案】B【解析】A.冰消融,冰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凝华成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2023·湖南益阳)夏天的清晨绿叶上形成露珠是(填一种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这一过程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答案】液化放出【解析】[1][2]露珠是液态的,是空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在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13.(2023·湖南邵阳)邵阳古楼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钦定为贡茶,古楼绿茶茶香四溢,余味悠长。绿茶制作的主要工序有杀青、揉捻、干燥,在干燥这一工序中,除去茶叶中的水分过程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用开水泡茶时,茶水变绿得更快,说明分子的热运动与有关。【答案】汽化温度【解析】[1]在干燥这一工序中,茶叶中的液态的水要蒸发成气态的水蒸气,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2]用开水泡茶时,由于水的温度较高,分子运动就会比较剧烈,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现象就越快越明显。这说明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14.(2023·广西)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如图所示,说明水沸腾时,温度,沸点是℃。
【答案】不变99【解析】[1]由图可知,水中产生大量气泡,气泡越往上越大,说明水正在沸腾,温度计示数保持不变,说明水沸腾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温度计读数为99℃,即水的沸点是99℃。15.(2023·黑龙江牡丹江)生活中常将牛奶放在热水中(即“水浴法”)加热,如图甲所示。小明想知道牛奶的沸点,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实验中还需要添加的测量工具是;小明用酒精灯给牛奶加热,当温度接近90℃,每隔记录一次温度,数据如表所示;时间/min温度/℃(2)牛奶沸腾时,内部涌出大量气泡,在表面堆积,不易破裂,需不断搅拌气泡;可见,牛奶的沸腾也是一种剧烈的现象;同时奶香四溢,这属于现象;(3)实验表明,牛奶在沸腾过程中,温度,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表明牛奶沸腾需要热量;(4)小明发现牛奶的沸点与水的沸点接近,但极容易溢出(俗称“潽(pū)锅”),用“水浴法”加热牛奶的好处是(写出一条)。【答案】秒表汽化扩散保持不变吸收方便安全(或省时,受热均匀,保持营养等合理即可)【解析】(1)[1]实验中要测量时间,实验室用秒表测量时间,故还需要秒表。(2)[2][3][4]汽化有两种表现形式:蒸发和沸腾,其中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奶香四溢,是牛奶分子做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扩散到空气中闻到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3)[4][5]沸腾的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由表格可知,牛奶加热到2.5min以后温度保持不变,故牛奶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并且沸腾过程中要用酒精灯持续加热,说明牛奶沸腾时要吸收热量。(4)[6]用“水浴法”加热牛奶的优点是方便安全,不会“潽锅”,因为牛奶达到沸点后不能从外界吸收热量,故不会沸腾,出现“潽锅”。另外水浴法加热,牛奶受热均匀,能有效锁住牛奶营养。16.(2023·吉林)如图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2)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沸腾时吸热,保持不变。【答案】92温度【解析】(1)[1]如图所示,温度计分度值为1℃,示数为92℃。(2)[2]实验过程中发现水沸腾时,需要持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并且一直保持不变。17.(2023·辽宁本溪)小利在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1)他组装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其中纸板的作用是。(2)加热一段时间后,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温度为℃,继续加热,烧杯内的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不断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3)上述实验现象说明了水(填“已经”或“还没”)沸腾。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气泡在水面破裂时,将内能转化为能。(4)这样加热几分钟后,得到如图丙所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分析图像可知:①水在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升高;在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②周围环境大气压(填“高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答案】减小热量散失61已经机械保持不变低于【解析】(1)[1]纸板作用是主要是减少热量的损失,加快水的沸腾,同时还可以固定温度计。(2)[2]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C,所以此时的温度为61℃。(3)[3]当水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涌现,接连不断地上升,并迅速地由小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说明水已经沸腾。[4]气泡在水面破裂时,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4)①[5]如图丙,水沸腾前的图线为一条斜向上的线段,所以水的温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升高;水沸腾时,图线变为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这就说明水的温度不再随着时间的改变而改变,即水在沸腾前,不断吸热,温度升高;在沸腾时,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②[6]液体的沸点与水表面的大气压有关,大气压越大,沸点越高。在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C,此时水的沸点低于100°C,说明此时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18.(2023·内蒙古包头)同学们利用纸杯、蜡烛、火柴、铁丝等器材把水烧开,如图所示。
(1)纸杯不会被点燃的原因是:开水的温度纸的着火点;(2)烧水过程中通过观察来判断水是否烧开;(3)要想知道水烧开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4)为了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烧开,可采用的办法有(写出一种即可)。【答案】低于气泡变化温度计减少水的质量(或提高水的初温、给纸杯加盖子等)【解析】(1)[1]水的沸点为100℃,纸的着火点在,纸杯不会被点燃的原因是:开水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2)[2]水烧开前,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大变小;烧开后,气泡上升过程中由小变大,到达水面时破裂开;烧水过程中通过观察气泡的变化来判断水是否烧开。(3)[3]要想知道水烧开时温度的变化情况,还需要补充的器材是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水烧开后温度是否变化。(4)[4]为了节约能源又让水尽快烧开,可采用的办法有: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提高水的初温、给纸杯加盖子等。考点4升华和凝华19.(2023·辽宁本溪)小明帮妈妈从冰箱中取出一块结满霜的冻肉,在肉上撒了一些盐,肉很快就“解冻”了,同时观察到盛肉的碗上出现了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肉表面结霜是凝固现象 B.冻肉熔化需要吸收热量C.撒盐可以提高冰的熔点 D.水珠是水蒸气汽化形成的【答案】B【解析】A.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肉表面结的霜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熔化吸热,所以冻肉熔化需要吸收热量,故B正确;C.在肉上撒了一些盐,肉很快就“解冻”了,说明撒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故C错误;D.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20.(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放热的是()A.
湿手被吹干 B.
冰袋中的冰变成水C.
樟脑丸消失 D.
口中呼出的“白气”【答案】D【解析】A.湿手被吹干,发生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B.冰袋中的冰变成水,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C.樟脑丸消失,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D.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D符合题意。故选D。21.(2023·湖北鄂州)下列四种物态变化中,需要吸热的是()A.樟脑丸“消失” B.水结冰 C.草叶上形成露珠 D.树枝上出现雾凇【答案】A【解析】A.樟脑丸“消失”是固态的樟脑丸升华成气态的气体,需要吸热,故A符合题意;B.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凝固成固态的冰,需要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C.草叶上形成露珠是气态的水蒸气液化成液态的小水滴,需要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D.树枝上出现雾凇是气态的水蒸气凝华成固态的小冰晶,需要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22.(2023·辽宁丹东)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在衣箱里的樟脑丸变小,这是汽化现象B.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过一会儿变湿,这是液化现象C.夏天,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这是升华现象D.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凝固现象【答案】B【解析】A.放在衣箱里的樟脑丸变小,樟脑丸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这是升华现象,故A错误;B.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过一会儿变湿,这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C.夏天,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衣服上的水由液态变成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故C错误;D.冬天,窗玻璃上出现冰花,这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B。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诊科护理查房中毒处理指南
- 天艺教育期末汇报
- 宠物美容培训
- 互动活动运营合同
- 工程设备管理与劳务合同
- 大学物理学 第一卷 经典物理基础 第6版 课件 14 热平衡态的气体分子动理论
- 沟通计划与协议
- 商品质量风险控制合同(2篇)
- 统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我很诚实》说课课件
- 建材零售合同范本
- 《蓝桥杯》科学素养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五上数学简便运算500道及答案
- 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定级评分标准(2023版)
- 小区消防设施维修方案小区的消防设施归谁管
- 海绵材料的降噪数值模拟与优化
- 医疗护理员五级理论知识考核试题
- 中央戏剧学院招聘(实践教学中心)笔试真题2023
- 中国邮政四川分公司社会招聘笔试真题2023
- 户外体育场音视频设计投标方案(技术方案)
- 信息通信网运营管理智能化水平分级技术要求 IP网络
- 项目总投资明细表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