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选修四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浙教版选修四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浙教版选修四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浙教版选修四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浙教版选修四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选修四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54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范文澜《中国通史》载“秦始皇焚民间藏书,坑孟派儒生,只许士人学秦朝的法律制度,以吏为师。皇宫中却藏有大量图书,朝廷上仍有博士官和儒生(如张苍、叔孙通、伏胜等)或传经或议论政事。”作者认为秦始皇A.焚书坑儒只是针对儒家B.采取多种措施维护统治C.依旧借助儒家治理国家D.积极推行法制,依法治国2、托马斯.杰斐逊在谈到华盛顿时说:“一个伟人的节制和美德,可能使这场革命免于像其他众多的革命那样,使盼望建立的自由被扼杀而告终。”这主要是赞美华盛顿A.创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B.放弃大陆军总司令C.拒当国王且主持制定宪法D.废除黑人奴隶制3、1665-1666年英国发生鼠疫,牛顿回到乡下。在乡下的这两年被认为是牛顿科学生涯的黄金岁月。这一时期,牛顿A.证明日光即白光,由七色光组成B.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提出光的微粒说C.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解释潮汐现象D.制作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考察行星运动4、(俄)普希金在《皇村回忆》中写道,拿破仑是“一个靠诡计和鲁莽上台的皇帝”,他上台的第一件事情便是“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人间的灾星出现了”。对此评价,理解正确的是A.普希金对拿破仑发动战争的行为深恶痛绝B.肯定拿破仑传播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C.普希金作为诗人对拿破仑的评价不具有史学价值D.历史上对拿破仑的评价已成定论,此评价不可信5、1835年,马克思在其中学毕业论文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谋幸福而劳动的职业,那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自私的、有限的乐趣,尽管我们的事业是默默的,但她将永恒地存在并发挥作用。这反映出当时A.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巨大影响B.工人运动已形成科学理论C.资本主义的弊端已充分暴露D.马克思已经具有崇高理想6、马克思对亚里士多德作过高度的评价;说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结合下图,下面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应邀到①处成为亚历山大的老师B.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在希腊南方毗邻的城邦②处C.公元前335年,亚里士多德到③处创立了著名的阿卡德米学园D.公元前323年,为防止雅典的报复,亚里士多德悄悄离开④处7、亚里士多德被誉为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下列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表述正确的是A.出生于雅典的医学世家B.创办雅典阿卡德米学园C.在逻辑学课程中提出“中庸之道"D.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8、柏拉图和孔子是古代西方与东方的两大思想家;关于他们的评价正确的有。

①两者的思想对后世的东西方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②他们的思想都存在理想主义的色彩。

③两人的思想都涉及到政治学和社会学。

④两人都主张教育平等的思想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9、有学者指出:“罗马法的发展基本上不是按立法程序制定的,也不是君主个人独裁意志的结果,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这说明罗马法在形成过程中具有A.随意性和实用性B.开放性和灵活性C.巩固统治缓和矛盾D.维系帝国影响深远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3题,共6分)10、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都是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A.正确B.错误11、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是二十世纪初期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的主要代表。A.正确B.错误12、“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马克思的观点。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13、(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古文家。钱漾益的家乡常熟地区文化发达,是明清时期的学术中心之一。他认为明代史著虽多但是质量比较高的史著并不多见,其原因就在于注重文采,记事不实。他提出了自己修国史的目标,即修订国史,记录那些“开国之功”、“抗节之贤”、“理学之贤”,借修史来纯正社会风气,恢复儒家之纲纪。此后,钱谦益通过购买、抄写、赠与等方式获得了大量档案、图书、典籍、碑刻史料,引用了《皇明本纪》、《天演玉碟》、《龙风事迹》等二十余种史料与官修《实录》、《元史》相辨证,澄清了元未来元璋起义的许多相关重要史实。在《太祖实录辨证》中,钱谦益引用了《滁阳王庙碑》、《中山王神道碑》等开国功臣的碑记史料进行研究。此外,他还利用元末陈基的诗作《舟中望虞山》,并鲒合史料考辩出元末张士德被擒于常熟湖桥,“而非《实录》所记之昆陵”,纠正以往的一些记载错误。他的这些努力时明束清初的史学学术发展影响很大。

——摘编自王博《明末清初史学思想的衍变:以钱谦益、顾炎武、黄宗羲为例》(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钱谦益修史思想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钱谦益史学思想的特点,并说明其史学思想的意义。14、材料卢作孚(1893-1952年),重庆人。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26年创办民生轮船公司,开始了他的航运之路。1927年8月,卢作孚聘请丹麦工程师勘测设计修建北川铁路,1935年3月全线通车,成为四川的第一条铁路。1930年;卢作孚创办北碚私立兼善中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诠释了“兼善天下,兼善教育”的办学理念,立校训“舍得干,读兼善”传承至今。同年10月,三峡染织工厂由峡防局工务段改组成立,卢作孚任董事长,是四川第一个机械织布厂。

1935年;美国捷江公司和一个英国轮船公司在竞争中垮台,11只大轮船为民生公司收购。日本的轮船公司由盈转亏,悄悄退出川江航运,川江航运逐渐被民生公司统一。1938年秋,武汉失守,卢作孚集中全部船只,不顾日机狂轰滥炸,经过40天的奋战,终于在宜昌失陷前,把大量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抢运到了四川。

1950年;滞留香港的卢作孚回国参加政协会议,并把民生公司滞留在海外的船舶基本开回大陆。

——摘编自张守广《卢作孚年谱》(1)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兴办实业和教育的背景。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卢作孚对中国近代化所做的贡献。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21年;当俄国诗人普希金得知拿破仑去世后,写下了一首长诗《拿破仑》:

赞扬吧!他给俄罗斯的人民;指出了崇高的命运;

在幽暗的流放里;他死了,却把永远的自由遗给世人。

——摘编自李宏图、郑春生、何品《拿破仑帝国·前言》材料二无论是1802年的《亚眠条约》;还是1807年的《提尔西特和约》,都基本承认了法国业已夺取的领土和享有的优势。但拿破仑欲壑难填,他不仅要牢牢地占有“自然疆界”,还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他不满足于做法国的第一执政,而要做与中世纪查理大帝相媲美的“皇帝”。他不断打击和削弱奥地利和普鲁士,在德意志的土地上建立了一个受法国控制的莱茵联盟。他不断收紧“大陆政策”的绳索,不仅激起了伊比利亚半岛人民的起义,也使得沙皇亚历山大与之分道扬镳。当他在俄罗斯铩羽而归;帝国已分崩离析之际,他仍拒绝梅特涅的条件。所有这一切,不仅将更多的国家推向了法国的对立面,也最终加速了拿破仑帝国的灭亡。

——摘编自唐晋《大国崛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入侵对俄国社会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帝国灭亡的原因。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冈国朝太郎(1872-1936年)是日本现代法学家,是大陆法系的倡导者。1906年受聘于清政府参与“法理派”代表沈家本主持的《大清新刑律》修订エ作。法律修订期间,张之洞等“礼教派”主张把“无夫奸”、“故杀子孙”等罪写入新刑律。冈田朝太郎曾就此进行逐一反驳。他说:“夫寻子常和奸行为,不过违反道德已耳。其害未及于社会也。”对于“故杀子孙”罪(原文为:“故杀子孙处四等以下有期徒刑,若违反教令,依法决罚,通致死者不为罪。”),他说曰:““故”字若释为“故意杀死”,则对总则相关条文形成文。”二曰:““依法处罚”意义不明。因为处罚专属于国家主权,虽尊亲属对子孙,亦不能有此种权力。”三曰:““近致死”字样,不是以明故意与非故意之分。”两派经过长期斗争,该法律于1910年12月颁布。——摘编自何勤华《二十世纪百位法律家》等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冈田朝太郎的刑律观。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网田朝太郎参与修定大清刑律的历史背景。17、材料王猛,字景略,汉族,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昌乐)人,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王猛出身贫寒,博学好问,善于谋略和用兵。他深得符坚赏识,仕致前秦宰相。他不畏权贵、抑制豪强,严惩不法的氏族贵族,整肃吏治,加强了中央集权,他规定各级官吏要如实推举人才,推荐得人者受赏,推荐不当者受罚,故虽是宗室外戚,如无实际才干就不能做官。他提倡儒学,兴办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前秦建元六年,他统兵消灭前燕,为统一北方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很重视农业生产,劝课农桑,开放山泽,兴修水利,改进耕作。由于采取了以上一系列的措施,前秦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建元十一年(375王猛去世,谧号“武”。他辅佐符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为“功盖诸葛第一人”。王猛,字景略,汉族,北海郡剧县(今山东昌乐)人,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王猛出身贫寒,博学好问,善于谋略和用兵。他深得符坚赏识,仕致前秦宰相。他不畏权贵、抑制豪强,严惩不法的氏族贵族,整肃吏治,加强了中央集权,他规定各级官吏要如实推举人才,推荐得人者受赏,推荐不当者受罚,故虽是宗室外戚,如无实际才干就不能做官。他提倡儒学,兴办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前秦建元六年,他统兵消灭前燕,为统一北方作出了重大贡献。他还很重视农业生产,劝课农桑,开放山泽,兴修水利,改进耕作。由于采取了以上一系列的措施,前秦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有所发展。建元十一年(375王猛去世,谧号“武”。他辅佐符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为“功盖诸葛第一人”。——月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王猛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王猛取得功绩的原因。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1题,共9分)18、黎塞留。

依据上表材料,从社会转型角度,结合所学,对黎塞留推行的措施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5题,共30分)19、(历史——选修5: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东南膏腴田园及所产渔盐;最为财赋之薮(聚集),可资中国之润。数年以来,沿边江;浙、闽、粤,多设水陆官兵,布置钱粮,动费倍增,皆为残孽未靖之故。如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诚一时之劳,万世之逸也。

——[清]施琅《靖海纪事》材料二自古帝王政治;得一土则守一土,安可以既得之封疆而复割弃。况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粤四省之左护,东南之藩篱。此地若弃,沿海诸省,断难晏然无虑。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

——《明清史料丁编》材料三兹地方初定;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守,至数年后,闽粤之人倍至,荒林田畴复垦。樵苏采捕,载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

——[清]施琅《靖海纪事》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及其作用。20、“我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这样我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这是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试卷上写下的话。谈谈你读后的感想。21、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22、(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杨度(1874~1931年),早年师从大儒王闿运学习“帝王之学”(辅佐“非常之人”,成“帝”成“王”,建非常之功勋)。甲午战争后,杨度的思想逐渐趋于维新,两度留学日本,逐渐确立了君主立宪思想,1907年回国,开设宪法讲座,为王公大臣讲授法律常识,参与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辛亥革命后,袁世凯当选民国大总统,1915年,杨度呈送《君宪救国论》,提出“中国如不废共和,立君主,则强国无望,富国无望,终归于亡国而已故以专制之权,行立宪之业”,深得袁世凯赞许,与严复等在北京发起筹安会,推动帝制。1916年,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杨度君主立宪的政治理想破灭,心灰意冷,一心向佛。晚年逐渐倾向革命,先是追随孙中山,为广州革命政府提供秘密情报,后积极营救李大钊,并于1929年秋,在白色恐怖最严重时期成为中共特别党员,除了提供情报,还以卖字画等方式筹集资金,捐助革命事业。——摘编自黄昊《杨度研究述评》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杨度富有传奇彩色的主要人生经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杨度一生的主要政治活动。23、实现社会和谐;是人类的美好愿望和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是“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民主法制;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是“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回答下列问题:

(1)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在当时有何进步意义?

(2)古代东西方的先哲孔子和柏拉图对理想社会的标准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孔子和柏拉图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标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B【分析】【详解】

根据“秦始皇焚民间藏书”“只许士人学秦朝的法律制度,以吏为师”“皇宫中却藏有大量图书,朝廷上仍有博士官和儒生(如张苍、叔孙通、伏胜等)或传经或议论政事”可知,秦始皇并非完全废止儒家思想,只用法家一种思想治国,体现秦始皇采取多种措施维护统治,故B正确;根据“只许士人学秦朝的法律制度,以吏为师”可知,焚书坑儒不是只针对儒家,排除A;材料反映秦始皇采取多种措施维护统治,C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不能体现“朝廷上仍有博士官和儒生(如张苍、叔孙通、伏胜等)或传经或议论政事”,排除。2、C【分析】【分析】

【详解】

华盛顿拒绝当国王,并主持制定1787年宪法,受到国人的推崇,故选C。3、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65-1666年间,牛顿证明了日光即白光,由七色光组成,A项正确;1672年牛顿当选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7世纪末提出光的微粒说,B项错误;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是在1687年,C项错误;牛顿制作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考察行星运动是在1668年,D项错误。4、A【分析】【详解】

材料“用凶恶的手举起血腥的宝剑”“马上燃起新战争的可怕烽烟”体现的是普希金对拿破仑对外扩张的批判。A正确;B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普希金的回忆录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CD排除。故选A。5、D【分析】【详解】

材料信息反映出马克思在青年时期就已经树立了为人类社会谋幸福的理想,这种理想显然是崇高的,D项正确;仅从马克思的理想不能推知空想社会主义的影响程度,排除A项;有了“为人类谋幸福”的理想并不代表有了“为人类谋幸福”的科学理论,排除B项;材料没有显示资本主义的弊端已暴露的信息,排除C项。6、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被马其顿国王聘为他儿子亚历山大的老师,因此A正确;公元前384年,亚里士多德出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的小城斯塔吉拉,B错误;阿卡德米学园位于雅典郊外以英雄海加德谟斯命名的体育馆,是柏拉图创办,C错误;公元前323年,为防止雅典的报复,亚里士多德悄悄离开吕克昂学园,D排除。故选A。7、D【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亚里士多德认为理念只能存在于具体的事物之中,不能独立于个别事物而存在。他不否定理念,但否定独立于事物之外还存在着一个理念。因此他肯定客观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故D项正确;亚里士多德出生于色雷斯的斯塔基拉,排除A;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排除B;亚里士多德并不主张“中庸之道",排除C。8、B【分析】柏拉图不注重教育的公平性,排除④,其他三项均是柏拉图和孔子思想的共同点,故B正确。9、B【分析】【详解】

材料“而主要是凭借裁判官的审判实践和法学家的理论活动,在改造和继承旧有的法律规范的基础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体现的是罗马法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罗马法制定的随意性,A选项排除。缓和统治阶级矛盾属于罗马法的目的,C选项排除。维系帝国影响深远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二、判断题(共3题,共6分)10、B【分析】【详解】

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并不都是由孙中山直接领导的。故题目表述错误。11、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的先行者,是推动20世纪初政治变革的先驱,故题干说法正确。12、B【分析】【详解】

“无产阶级革命可以首先在一个落后国家取得胜利”是列宁的观点,故题干表述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10分)13、略

【分析】【详解】

(1)背景:考生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和史家个人角度分析背景;如经济角度,根据材料“钱漾益的家乡常熟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政治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末清初是改朝换代之际,明代统治危机显现,纲纪崩坏;思想文化:根据材料“钱漾益的家乡常熟地区文化发达,是明清时期的学术中心之一”可知家乡学术风气的熏陶;根据材料“明代史著虽多但是质量比较高的史著并不多见,其原因就在于注重文采,记事不实”可知明代修史存在较大缺陷;

(2)特点:概括材料“借修史来纯正社会风气,恢复儒家之纲纪”可知修史服务于政治统治,注重经世致用;概括材料“钱谦益通过购买、抄写、赠与等方式获得了大量档案、图书、典籍、碑刻史料”可知注重史料的搜集;概括材料“引用了《皇明本纪》、《天演玉碟》、《龙风事迹》等二十余种史料与官修《实录》、《元史》相辨证,澄清了元未来元璋起义的许多相关重要史实”“在《太祖实录辨证》中,钱谦益引用了《滁阳王庙碑》、《中山王神道碑》等开国功臣的碑记史料进行研究”可知关注史料的多元化,强调不同史料的相互印证研究;概括材料“他还利用元末陈基的诗作《舟中望虞山》,并鲒合史料考辩出元末张士德被擒于常熟湖桥,“而非《实录》所记之昆陵”,纠正以往的一些记载错误”可知强调历史的考证及求真。意义:根据钱谦益史学思想的特点可知,推动了史学研究的发展;促进实学思潮的兴起;记录“开国之功”、“抗节之贤”、“理学之贤”可知有利于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概括材料“他的这些努力时明束清初的史学学术发展影响很大”可知对后世历史研究提供借鉴。【解析】(1)背景:家乡学术风气的熏陶;明代修史存在较大缺陷;明代统治危机显现;纲纪崩坏。

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

(2)特点:修史服务于政治统治;注重经世致用;注重史料的搜集;关注史料的多元化,强调不同史料的相互印证研究;强调历史的考证及求真。

意义:推动了史学研究的发展;促进实学思潮的兴起;有利于弘扬良好的社会风气,维护社会稳定;对后世治史(历史研究)提供借鉴。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卢作孚兴办实业和教育大致是20世纪20-30年代;联系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视,可以答为: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政府采取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法币政策的实施);民众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2)由材料“聘请丹麦工程师勘测设计修建北川铁路,1935年3月全线通车,成为四川的第一条铁路”“创办北碚私立兼善中学”“川江航运逐渐被民生公司统一”“武汉失守,卢作孚集中全部船只把大量人员和迁川工厂物资抢运到了四川”“1950年,滞留香港的卢作孚回国参加政协会议,并把民生公司滞留在海外的船舶基本开回大陆。”,可见卢作孚对中国近代化所做的贡献可答为:大力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促进交通近代化;创建中学,发展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创办实业并逐渐壮大,增强了民族企业的竞争力;爱国救亡,支援抗战,为国家保存了抗战的力量,为持久抗战奠定物质基础;参与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做出贡献。【解析】(1)背景: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南京政府采取有利于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法币政策的实施);民众反帝爱国运动的影响(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2)贡献:大力发展近代交通运输,促进交通近代化;创建中学,发展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创办实业并逐渐壮大,增强了民族企业的竞争力;爱国救亡,支援抗战,为国家保存了抗战的力量,为持久抗战奠定物质基础;参与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做出贡献。15、略

【分析】【详解】

(1)积极影响∶根据“赞扬吧!他给俄罗斯的人民;指出了崇高的命运”并结合所学可从打击封建主义;促进思想启蒙与解放等方面概括。

(2)原因;根据“他不断收紧“大陆政策”的绳索,不仅激起了伊比利亚半岛人民的起义,也使得沙皇亚历山大与之分道扬镳。”可得出控制与奴役欧洲其他国家,激起普遍反抗;根据“他不仅要牢牢地占有“自然疆界”,还要建立一个庞大的帝国。”可得出拿破仑个人权力欲望膨胀;根据所学还可以概括得出采取保守的外贸政策,束缚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攻俄罗斯失利,削弱了自身实力;刚愎自用,无力扭转局势;挑起战乱,引发国内民众的不满∶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强大等方面。【解析】(1)积极影响∶打击了俄国的封建主义;传播了革命精神与民主启蒙思想;促进了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2)原因;控制与奴役欧洲其他国家,激起普遍反抗;拿破仑个人权力欲望膨胀;采取保守的外贸政策,束缚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攻俄罗斯失利,削弱了自身实力;刚愎自用,无力扭转局势;挑起战乱,引发国内民众的不满∶欧洲大陆的封建势力强大。16、略

【分析】【分析】

(1)

刑律观:根据“是大陆法系的倡导者”得出他倡导现代大陆法系;根据“夫寻子常和奸行为;不过违反道德已耳。其害未及于社会也”可知他主张法理取代礼教;根据“‘故’字若释为‘故意杀死’,则对总则相关条文形成文。’二曰:‘依法处罚’意义不明”可知他讲求刑律概念;文字的科学化、专业化。

(2)

背景:根据“国朝太郎(1872-1936年)是日本现代法学家”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冈氏具有现代法学家身份;根据“1906年受聘于清政府参与‘法理派’代表沈家本主持的《大清新刑律》修订エ作。法律修订期间,张之洞等‘礼教派’主张把‘无夫奸’;‘故杀子孙’等罪写入新刑律。冈田朝太郎曾就此进行逐一反驳”得出法理派与礼教派的立法斗争;民族危机促使清政府以日为师;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还与晚清的新政立宪运动有关。

【点睛】【解析】(1)刑律观:倡导现代大陆法系;主张法理取代礼教;讲求刑律概念;文字的科学化、专业化。

(2)背景:冈氏的现代法学家身份;法理派与礼教派的立法斗争;民族危机促使清政府以日为师;晚清的新政立宪运动。17、略

【分析】【详解】

(1)历史功绩:由材料“他不畏权贵;抑制豪强如无实际才干就不能做官”可归纳为整肃吏治;选贤任能,加强了中央集权;由材料“他提倡儒学,兴办学校,培养了大批人才”可归纳为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以文化的方式推动民族交融;由材料“前秦建元六年,他统兵消灭前燕,为统一北方作出了重大贡献”可归纳为统兵消灭前燕,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由材料“重视农业生产,劝课农桑,开放山泽,兴修水利,改进耕作”可归纳为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2)原因:由材料“王猛出身贫寒,博学好问,善于谋略和用兵”可知,王猛博学好问,善于谋略和用兵,富有政治智慧;由材料“他深得符坚赏识,仕致前秦宰相”可知,其成功是因为得到荷坚的支持;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从个人品质与历史潮流两方面进行分析。【解析】(1)历史功绩:整肃吏治;选贤任能,加强了中央集权;重视文化教育,提倡儒学,推动民族交融;统兵消灭前燕,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重视农业生产,发展经济。

(2)原因:王猛博学好问,善于谋略和用兵,富有政治智慧;得到荷坚的支持;不畏权贵,采取顺应历史潮流的措施。四、论述题(共1题,共9分)18、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关于本题作答需要从材料所给的简介及黎塞留生活的时代背景进行解读即可。黎塞留不但是伟大的政治家,还是杰出的行政管理者;他当政期间,大力保护文学艺术,创建了法兰西学院,鼓励商业发展,建立了强大的海军,并大大拓展了法国在海外的殖民据点。黎塞留是法国专制制度的奠基者,他也因此而饱受责难;但他的对外政策得到毫无保留的赞赏和同情。他不仅为法兰西的荣耀而战,同时也为欧洲的文明而斗争。【解析】黎塞留是法国专制制度的奠基人。在他当政期间,法国王权专制制度得到完全巩固,为路易十四时代的兴盛打下了基础,同时也是将法国改造成现代国家的伟大改革家。他在任内筹建了法国海军部,因此被誉为“法国海军之父”。黎塞留奉行“国家至上”的理论,被认为是现代实用唯利主义外交的开创者,在西方有“现代外交学之父”之称五、简答题(共5题,共30分)19、略

【分析】(1)本题据材料一“台湾一平地方益广;岁赋可增,民生得宁,边疆永安”;据材料二“若归天朝,使海外诸国,既慑天威,益慕圣德”,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经济、军事角度,从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保证沿海诸省安全等方面分析康熙收复台湾的战略意图。

(2)本题据材料三“蠲(免除)三年徭税差役。分兵驻载”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设置机构、驻军、免除税役等方面概述康熙收复台湾后的治理措施。再据材料三“运米谷蔬菜,出入港澳,均听民便。各宜乐业,人民安生”即可从人口耕地增加、贸易繁荣、社会安定等方面回答其作用。【解析】(1)政治:维护国家统一;威慑海外诸国。

经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军事:保证沿海诸省安全。

(2)措施:设置地方行政机构;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