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中图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A.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B.大禹建立夏朝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D.原始农耕的出现2、2015年3月,北京发现了千年古墓群,其中东汉晚期的墓室形制具有“胡人”(少数民族)的丧葬文化因素。对此正确的解读是()A.胡汉墓葬文化相似纯属巧合B.胡汉墓葬文化本来就相似C.胡汉之间民族融合相互学习D.胡汉之间相互歧视与排斥3、【题文】下列与秦始皇有关的是:

①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②地方设郡县制。

③统一货币;度量衡。

④设立太学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4、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引发了巨大的()A.经济变革B.文化变革C.政治变革D.社会变革5、下列有关郑和下西洋的叙述,不确切的是()A.郑和下西洋出现在明朝前期的国力强盛时期B.郑和先后航海6次,经历十几个国家和地区C.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D.郑和航海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6、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兵等诸子百家对急剧的社会变化提出不同看法,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的儒家学者是()A.孟子B.墨子C.老子D.韩非子7、我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说法,请问它的出现与谁有直接关系()A.禹B.刘邦C.秦王嬴政D.唐太宗李世民8、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A.鉴真B.玄奘C.崔致远D.阿倍仲麻吕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9、假如你生活在汉朝,你应该到长安的县学接受国家的高等教育。错误:订正:10、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半坡原始居民向我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11、夏商西周社会以________________关系区分尊卑等级。西周时,周王以下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享有特权的贵族。12、我国远古时,有______造人的传说,古老的神话传说中还有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的故事,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称是____________。创造文字的是______,编制乐谱的是______,教人养蚕缫丝的是______。13、(填空题:将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

维新派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的刊物是《____》。辛亥革命的机关刊物《____》。14、东汉的建立:刘秀是东汉的创立者。公元______年,刘秀称皇帝,仍以“汉”为国号,后定都______,历史上称为______,也称后汉。刘秀即______。15、夏商西周社会以____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西周时,周王以下的____、____、____是享有各种特权的贵族。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6、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17、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使西汉王朝走向衰落。。A.正确B.错误18、秦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______(判断对错)19、约公元前2070年,完成了从部落联盟首领向奴隶制国家的国王转变的统治者是禹。()20、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我国原始社会结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3题,共12分)21、阅读下列材料: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请回答:

(1)材料中提到的“三国”指哪三国?

(2)材料中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哪一著名的战役有关?

(3)材料中“周郎”指的是谁?

(4)试评述“樯橹灰飞烟灭”的原因。(写出两点即可)22、阅读下列材料:

“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

(1)江南地区出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原因是什么?(至少说出3点)

(2)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从江南经济开发的过程中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23、隋朝、唐朝和宋朝是文化兴盛的朝代,这一时期中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运河开掘于春秋时期,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大运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儿女,积淀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成为华夏民族强盛不衰的灵魂。中国文化中心由北往南迁移,大致上也是沿着运河的西北——东南方向前进的。明清以来,繁忙的大运河更是将富庶的江南与帝国心脏紧密相连,带动了沿河城市的整体兴盛,其文史意义早已超脱桨声灯影的本体。——摘编自《大运河漕运的兴衰》(1)隋朝大运河的南北起止点分别是哪里?2014年6月,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原因。材料二: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0多首。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作者中既有帝王将相,也有贩夫走卒还有外国人。——改编自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2)依材料二看,唐诗内容有何特点?“诗之盛者莫过于唐”,请问唐诗的兴盛与当时哪一制度有关?材料三:长安是整个丝绸商贸之路的起点。正是有了丝绸之路的沟通,长安拥有了海纳百川般雍容丰厚的文化,留下了众多丝路通商的痕迹。经过几百年的西域通商,到唐朝时,长安成为世人瞩目的国际名城,全世界的人们都向往着这个神奇的城市,唐朝也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3)“唐朝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结合所学知识,请举一例史实加以印证。材料四:美国学者李约瑟说:“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4)宋代在造船、航海领域中都居于领先地位,请列举一例与之相关的科学技术成果。“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代,已呈巅峰状态”。结合所学知识请简要说说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5)综上所述,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国梦”文化上的繁荣兴盛,我国政府需要怎么做?评卷人得分五、识图题(共1题,共10分)24、文物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观察下列文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⑴文物1是哪个朝代高度发达文明的代表?该文物的发现有何历史价值?

⑵据文物2和文物3,指出商鞅变法与秦始皇巩固统一均采取的经济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铜权上文字的字体。

⑶文物4中的“廿六年”指的是公元哪一年?该文物主要反映了哪些史实?评卷人得分六、辨析题(共4题,共40分)25、北宋前期;书生李某从泉州前往杭州探视兄长,他用交子选购了一些地方特产准备作为礼物送给哥哥。

错误:________

理由:________26、汉武帝为了解决诸侯王滋事问题;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分封制”。

错误:________

理由:________27、王玲:唐朝时期,下图人物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错误:________

理由:________28、例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是在桂陵之战后。

错误:在桂陵之战后。

理由: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是在长平之战后。

桂陵之战是孙膑围魏救赵大败魏军的战役。

下图是生活在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子。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B【分析】公元前2070年;大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成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故选B.

本题考查夏朝的建立.

要注意夏商周的更迭.【解析】【答案】B2、C【分析】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材料中东汉晚期的墓室形制具有“胡人”的丧葬文化因素反映的正是北方民族融合的历史.

故选C.

本题以北京发现的千年古墓群为依托;考查的是北方民族融合的知识.

本题以北京发现的千年古墓群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北方民族融合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C3、A【分析】【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设立太学是西周,排除④,答案选A。【解析】【答案】A4、D【分析】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我国至迟在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显著提高.铁器和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各国通过变法改革逐步确立了封建制度,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ABC表述均不全面.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解析】【答案】D5、B【分析】明朝初年;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明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强盛国家.为了扩大明朝的政治影响,宣扬国威,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1405-1433年,郑和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先后七次下西洋,郑和船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船只和航海技术,船上配备航海图和罗盘针,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不是非洲东海岸和地中海沿岸,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远航美洲和印度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故选B.

本题以郑和下西洋为依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郑和下西洋的目的;规模以及意义.

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郑和下西洋到达的地区与意义.【解析】B6、A【分析】略【解析】A7、C【分析】秦统一天下以后;秦王嬴政自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高五帝,王不足以显示自己的权势和地位。因此,他决定兼采“皇”,“帝”之号,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这一称呼成为帝制时代最高统治者的称号,从此天子称为皇帝。

故选:C。

本题以我国自古就有”三皇五帝“的说法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解析】C8、A【分析】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唐朝时期,中日之间的交往频繁,日本曾先后十多次派“遗唐使”到中国学习唐朝的文化及政治制度等。为弘扬佛法,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终达日本,鉴真东渡日本后,不但弘扬了佛法,还把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

故选:A。

本题以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为依托;考查鉴真东渡。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的相关史实。【解析】A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9、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汉武帝的尊儒措施: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兴办太学,建立地方教育系统。考点:汉朝的尊儒措施【解析】【答案】错误:县学订正:太学10、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始的农耕生活。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前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向我展现了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而半坡原始居民的遗址位于距今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它向我们展现了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图景。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中华文明的起源•原始的农耕生活【解析】【答案】错误:半坡订正:河姆渡11、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贵族、平民与奴隶史实的识记。依据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夏商西周的社会与国家,第二子目贵族、平民与奴隶中的内容:“夏商西周社会以血缘亲疏关系区分尊卑等级。西周时,周王以下的诸侯、卿大夫、士是享有各种特权的贵族。”可知,故填血缘亲疏诸侯卿大夫士。考点:贵族、平民与奴隶【解析】【答案】血缘亲疏诸侯卿大夫士12、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意我国远古时,有女娲造人的传说,古老的神话传说中还有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的故事,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称是人文初祖。考点:我国的远古人类。【解析】【答案】女娲,人文初祖,仓颉,伶伦,嫘祖。13、中外纪闻民报【分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康有为和梁启超创办的刊物是《万国公报》,后改名为《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的机关报;辛亥革命前中国同盟会创办的机关刊物是《民报》。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创办的刊物。戊戌变法·公车上书;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辛亥革命·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4、略

【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公元25年,刘秀称帝,在洛阳建立汉政权,历史上称为东汉,也称后汉,刘秀就是光武帝。

故答案为:

25年;洛阳;东汉;光武帝。

本题考查东汉的建立。25年刘秀建立了东汉。

掌握东汉建立的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解析】25年;洛阳;东汉;光武帝15、血缘诸侯卿大夫士【分析】【分析】本题考查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学生应掌握好基础知识。

【点评】考查学生记忆能力。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三家分晋相关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稍后齐国大夫田氏取代原来的国君,建立田氏齐国。"三家分晋"成为了中国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的分界点、战国即由此起始。故:正确。【解析】T17、×【分析】本题考查两汉的史实。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力膨胀。皇帝长大以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反复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杀异己,导致政治腐败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本题是错误的。故选B。【解析】B18、√【分析】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即可作答。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解析】√19、√【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夏朝的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完成了从部落联盟首领向奴隶制国家国王的转变。【解析】【答案】√20、√【分析】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也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我国原始社会结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夏朝建立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可作答。

注意识记夏朝建立的时间及意义。【解析】√四、材料题(共3题,共12分)21、略

【分析】

(1)本题考查三国鼎立.

(2)本题考查的是赤壁之战.

(3)本题考查周瑜等赤壁之战的相关人物.

(4)本题考查的是赤壁之战的知识点.

本题以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为背景,考查的是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解析】(1)材料中的“三国”指的是魏蜀吴三国.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2)根据材料中“赤壁”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赤壁之战.208年曹操为乘胜消灭孙权和依附荆州势力的刘备;统一全国发动赤壁之战.刘备采用了诸葛亮的建议,联合江东的孙权,孙刘联军用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词中的“周郎”是周瑜.

(4)材料是苏轼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所追忆的是历史上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中,曹军虽然实力强大,但曹操骄傲轻敌,曹军又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水土不服.而孙刘联军虽然实力较弱,但将帅同心,指挥正确,战术灵活,采用火攻,黄盖诈降成功,火烧战船和曹军.所以赤壁之战最终曹军战败,孙刘联军获得了胜利.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魏国;蜀国和吴国.

(2)赤壁之战.

(3)周瑜.

(4)原因:曹军远道奔走,兵士疲惫,军中多是北方人,不服水土,又流行疾病.孙刘联军用火攻,黄盖诈降成功,火烧战船和曹军.22、略

【分析】

(1)本题考查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

(2)本题考查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3)本题考查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运用江南地区发展的原因、表现和影响.【解析】(1)据“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丝锦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这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表现.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出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原因有南方自然条件优越;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工具和技术;南方社会比较安定④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劳动等.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地区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3)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技术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

(1)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②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先进工具和技术.③南方社会比较安定④南北劳动人民的共同劳动.

(2)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3)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需要充足的劳动力;先进的技术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23、略

【分析】(1)本题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知识。结合所学可知,为巩固隋朝统治,加强南北交通,公元605年,隋炀帝征发民工几百万,利用了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开通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北京),南到余杭(杭州),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积淀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成为华夏民族强盛不衰的灵魂,所以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本题考查唐诗的相关知识。由材料二“唐诗内容既涉及政治、经济、宗教,又涉及亲情、友谊、怀古、山水、田园”可知,唐诗题材宽泛,内容丰富。唐玄宗时以诗赋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内容,所以才使得唐诗如此兴盛。所以唐诗的兴盛与当时科举制有关。(3)本题考查唐朝对外交往的事例。唐朝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国度,对外交往的事例有很多,“唐朝从容地汲取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营养滋润”是指向外学习,典型的有玄奘西行,从天竺带回大量佛经。(4)本题考查宋代的造船及航海成就。宋代的海船已采用水密隔舱技术,船上还有指南针;宋朝重文轻武;宋朝经济发达。这些都是宋代在造船、航海领域中都居于领先地位的原因。(5)本题考查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今天我们要实现“中国梦”文化上的繁荣兴盛,就必须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外国先进科学和文化,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解析】(1)余杭、涿郡大运河积淀了底蕴深厚的运河文化,成为华夏民族强盛不衰的灵魂。(2)题材宽泛,内容丰富科举制(3)玄奘西行,从天竺带回大量佛经(4)水密隔舱技术、指南针宋朝重文轻武;宋朝经济发达(5)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对外交流,学习外国先进科学和文化五、识图题(共1题,共10分)24、略

【分析】(1)本题考查甲骨文。根据所学知识,文物1是商朝的甲骨文。目前我国已知最古老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这种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被称为甲骨文。它记载了商朝政治、军事、祭祀和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情况,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商朝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商代。(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秦朝的统一。根据文物2和3内容可知,商鞅变法和秦朝统一共同的经济措施是统一度量衡。秦铜权上文字的字体应该是秦始皇统一的文字小篆。(3)本题考查秦朝的统一。文物4中的“廿六年”指的是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并于公元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创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嬴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皇帝总揽一切大权。【解析】(1)朝代:商朝。历史价值: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或:它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及商朝的历史,便于后人研究商朝历史)。(2)措施:统一度量衡。字体:小篆。(3)时间:公元前221年。史实: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确立了“皇帝”制度(或:中央集权制度)。六、辨析题(共4题,共40分)25、错误:北宋前期;书生李某从泉州前往杭州探视兄长,他用交子选购了一些地方特产。

理由:北宋前期,纸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