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下列生理现象的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分娩→受精→怀孕B.怀孕→受精→分娩C.受精→分娩→怀孕D.受精→怀孕→分娩2、为什么肚子饿了会咕咕叫?人饥饿的时候,胃部肌肉挤压内部的水和空气就会发出咕咕叫的声音.这无疑是最明确的需要进食的信号.以下关于胃部的说法,正确的是()A.胃是位于腹腔的最大的消化器官B.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脂肪进行初步消化C.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储存食物,并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D.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氨基酸、脂肪酸3、在消化道内,淀粉和蛋白质被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A.口腔和胃B.口腔和小肠C.胃和口腔D.小肠和口腔4、鼻腔能使吸入的空气变得湿润、清洁和温暖,与此功能无关的结构是()A.鼻黏膜能分泌黏液B.鼻黏膜内有嗅觉细胞C.鼻腔内有鼻毛D.鼻黏膜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5、我国美丽富饶的南海诸岛,有许多是由珊瑚虫分泌物堆积而构成的珊瑚礁.珊瑚虫显著特征是()A.身体呈辐射对称、有口无肛门B.身体呈两侧对称、有口无肛门C.身体呈圆柱形、有口无肛门D.身体呈圆筒形、身体分节6、下列不属于捕食的是()A.斑马食草B.狮子吃掉羚羊C.蚊虫叮人D.猫捉老鼠7、小林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菠菜叶的徒手切片,当转动细准焦螺旋时,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楚,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这可能是由于()。A.反光镜未调节好B.标本切得厚薄不均C.细准焦螺旋未调好D.显微镜物镜损坏8、聪明的你能够由小长大,其根本原因是A.细胞分裂B.细胞生长C.细胞分裂和生长D.细胞的分化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____.它长5~6米,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的____,其表面有许多____状的突起,这就大大增加了它的____10、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____,消费者是____,细菌和真菌是____。11、进入青春期后,男孩会出现____,女孩会来____.____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12、杂交水稻之父是____,____和____是科学探究最基本的方法.13、动物细胞分裂的过程是____先一分为二,随后____分成两份,最后缢裂为两个细胞.14、如图所示是皮肤结构示意图。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在皮肤结构中有很多的基本组织。

(1)表皮位于皮肤的外表;细胞排列紧密。表皮起到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它是由______组织构成的。而在植物的基本组织中,具有保护功能的组织是______组织。

(2)当皮肤流血的时候,说明已经伤到______层。15、角膜的调节作用可以使物像准确的落在视网膜上.____.16、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____,细胞通过____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由____分解有机物并释放能量,供细胞生命活动利用,生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都来自植物的____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7、进行显微镜观察时,为了看得更清楚,可以把一只眼闭上。()18、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网,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这有利于血液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19、植物体中,储藏营养物质的器官就是营养器官,用来繁殖的器官就是繁殖器官.______.(判断对错)20、草履虫通过表膜呼吸.______(判断对错)21、人体内能分泌胆汁的腺体是肝脏。评卷人得分四、解答题(共4题,共12分)22、下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c代表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完成c过程的主要器官是。(2)a、b代表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中的两种主要气体,a是指;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的变化是。(3)吸入的a气体要依次穿过才能进入血液,将来运输到组织细胞处被个用。23、把食物中的各种成分(A~F)与它对人体的作用连接起来.。A、脂肪a、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B、糖类b、备用的能源物质C、水c、参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人体的需要量很少D、维生素d、组成细胞的主要物质,同时具有运输功能E、蛋白质e、组成人体骨骼等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如钙,铁F、无机盐f、构成人体细胞的主要物质,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原料

24、(1);观察鸡小肠的结构;用肉眼观察小肠横切的内侧面可见有很多______,将小肠纵向剖开,放入装有清水的培养皿中,在放大镜下可以看到小肠表面有一层______状突起,这些突起就是______.

(2);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中;实验组的材料为“淀粉液+唾液”,对照组的材料为______,加入碘液后,对照组试管变成了蓝色,说明试管中存在______,实验组试管不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不存在______,实验组中的______已被分解为______.

25、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请据图回答:

(1)用来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很小的结构是[______]______.

(3)接近玻片标本的镜头是[______]______.

(4)光线经过反光镜反射后进入镜筒;我们能通过。

目镜观察到物象.光线经过显微镜的。

[5]______;[6]______、[4]______、[2]______、[1]______这几个部件.

(5)物像的放大倍数=______乘以______.

(6)在光线条件比较差的实验室内使用显微镜时;应该______

A.调大光圈;用平面反光镜B.调大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C.调小光圈;用平面反光镜D.调小光圈,用凹面反光镜。

(7)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要是______.

评卷人得分五、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4分)26、将实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中各实验步骤的实验目的连线。

。天竺葵暗处理A防止危险叶片放入酒精中B形成对照实验加入碘液C将叶片中有机物耗尽酒精隔水加热D验证有无淀粉产生部分遮光处理E溶解叶绿素27、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四种处理:

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

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将3支试管都放入适宜的恒温水浴中加热10分钟再滴加碘液。

试问:

(1)本实验中最适宜的温度是______;可形成______组对照组。

(2)1号试管和2号试管做对照,变量是______,由此可得出结论:在适宜的温度下,______可促进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D【分析】解: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

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

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并于怀孕后8周左右发育成胎儿,胎儿已具备人的形态;胎儿生活在子宫内半透明的羊水中,通过胎盘;脐带与母体进行物质交换;怀孕到40周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即分娩.因此,它们发生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受精、怀孕、分娩.

故选:D

人类受精的过程及胚胎发育过程如图: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人类胚胎发育的过程.【解析】【答案】D2、C【分析】解:A;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是消化道中最膨大的部分,不过消化道中最大消化器官是小肠。A错误;

B;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B错误;

C;在消化道内;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所以胃的功能有两个: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C正确;

D;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多肽(蛋白质的初步分解产物)、蛋白质、脂肪;D错误。

故选:C。

在消化道内;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左右的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所以胃的功能有两个: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胃的功能可结合着胃的结构特点理解掌握,难度较小.【解析】C3、A【分析】解:淀粉的消化从口腔开始;口腔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部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当淀粉和麦芽糖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中的胰液和肠液中含有消化糖类的酶,因此,淀粉等糖类物质在小肠内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

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

故选:A.

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糖类、脂肪等大分子的营养物质是不溶于水的;必须在消化道内变成小分子的能溶于水的物质后,才能被消化道壁吸收;在消化道内将食物分解成可以吸收的营养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蛋白质、糖类、脂肪在消化道内的起始消化部位不同.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是学习和考试的重点.【解析】A4、B【分析】解:呼吸道还具有温暖;清洁和湿润进入体内空气的作用:鼻腔黏膜内的丰富的毛细血管能预热吸入的冷空气;鼻毛和鼻腔内的黏液能阻挡和粘住吸入的灰尘和细菌;鼻腔内的黏液还能杀灭一些细菌并能湿润吸入的空气.嗅细胞与人的嗅觉有关.

故选:B.

呼吸系统由肺和呼吸道组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作支架,这可以保证呼吸道内的气流通畅.此外,鼻腔前部的鼻毛、鼻腔表面的黏液和气管内壁上的纤毛和黏液,也在保证气流通畅方面有一定的功能.

此题考查了鼻腔对吸入空气的作用.【解析】B5、A【分析】解: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它们的身体呈辐射对称,结构简单,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从口排出,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

故选:A

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在水中,体壁由内胚层;外胚层和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

回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腔肠动物的特征.【解析】A6、C【分析】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斑马食草、狮子吃掉羚羊、猫捉老鼠均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生存;属于捕食关系;蚊虫叮人,靠吸收人体血液获取营养物质,对人造成伤害,因此不属于捕食关系。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生物之间的关系包括: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种内关系又分为种内互助和种内竞争;种间关系又有①共生;②寄生、③捕食、④种间竞争几种方式;解答即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熟记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解析】C7、B【分析】试题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时,观察材料的处理。材料薄而透明,厚薄均匀。观察叶片横切面的临时切片时,有一部分细胞看得清晰,说明显微镜完好并且已经调好,而另一部分细胞较模糊与显微镜无关,可能是切片厚薄不均透光不一致,较厚的透光少成像不清晰。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解析】【答案】B8、C【分析】【解析】试题分析:细胞分裂指的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的结果是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的结果是细胞的体积增大,生物体由小长大的原因是细胞分裂和生长的结果。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解析】【答案】C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小肠;皱襞;绒毛;内表面积.【分析】【解答】解: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是小肠;这是因为小肠很长,长约5~6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绒毛状的突起,叫做小肠绒毛,这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故答案为:小肠;皱襞;绒毛;内表面积.

【分析】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它有着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10、植物动物分解者【分析】【解答】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不能直接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叫做消费者,细菌;真菌能够把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供生产者重新利用,被称为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分析】此题是基本知识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11、遗精;月经;身高突增【分析】【解答】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遗精是指男孩在睡梦中精液自尿道排出的现象,月经是指进入青春期之后,女子每月一次的子宫内膜脱落引起的出血现象,月经期一般为4到5天.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点,其次是体重增加,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脑的功能也趋于完善,大脑的兴奋性比较强.遗精和月经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故答案为:遗精;月经;身高突增。

【分析】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都迅速发育,并出现了一些羞于启齿的生理现象:男孩出现遗精,女孩出现月经.12、袁隆平观察法实验法【分析】【解答】解: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观察法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观察法和实验法是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故答案为:袁隆平;观察法;实验法.

【分析】(1)袁隆平,1930年9月1日生于北平(今北京),汉族,江西省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现在居住在湖南长沙.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主任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客座教授、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名誉院长、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顾问、世界华人健康饮食协会荣誉主席、湖南省科协副主席和湖南省政协副主席.2006年4月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11年获得马哈蒂尔科学奖;(2)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13、细胞核细胞质【分析】【解答】解: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先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一个细胞核,最后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从中央向内凹陷,将原细胞缢裂为两个细胞;

【分析】细胞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14、上皮保护真皮【分析】解:(1)皮肤是由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和肌肉组织组成的;其中上皮组织具有保护身体、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植物的基本组织中,与之功能类似的组织是保护组织。

(2)因为真皮层含有大量的血管和神经;故当皮肤流血的时候,说明已经伤到真皮层。

故答案为:(1)上皮;保护;(2)真皮。

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两层。表皮包括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具有保护作用。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可以感受外界各种刺激。

根据皮肤及皮肤的组成知识解题。【解析】上皮保护真皮15、略

【分析】

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象,物象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睫状体内有平滑肌,晶状体依靠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平滑肌的收缩和舒张来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角膜是眼睛最前面的透明部分;覆盖虹彩;瞳孔及前房,并为眼睛提供大部分屈光力.加上晶状体的屈光力,光线便可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构成影像.角膜有十分敏感的神经末梢,如有外物接触角膜,眼睑便会不由自主地合上以保护眼睛.所以能调节作用可以使物像准确的落在视网膜上的是晶状体.

故答案为:×

【解析】【答案】此题是一道基础知识题;结合眼球的结构及视觉的形成过程,尤其是角膜和晶状体的作用进行解答.

16、略

【分析】

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质中还有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它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动物细胞不含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细胞壁位于细胞的最外面,主要对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细胞膜紧贴在细胞壁的内面,能控制物质进出,进行物质交换;细胞核一般位于细胞的中央,里面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位于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粘稠物质是细胞质,具有流动性,能加速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叶绿体是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在叶绿体内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场所,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是能量转化器,可将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故答案为:细胞核;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是细胞的结构与其生理功能方面的知识.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7、×【分析】试题分析: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两眼都要同时睁开,我们是习惯用右手写字,所以左眼注视目镜观察物像,右眼睁开看着画图及记录,但有不少同学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喜欢用右眼睁开、左眼闭或左眼睁开、右眼闭,这是不符合实验的观察要求的,这种不良习惯会造成左眼疲劳,同时也不能做到边观察边画图,可见题中的叙述是错误的。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使用,只有平时多操作多思考,才能正确解决此类题目。【解析】【答案】×18、√【分析】【解析】试题分析:肺的功能单位是肺泡,肺泡外缠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佷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适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当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扩散到血液里,血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比肺泡的高,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通过呼气排出体外。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肺的结构特点。【解析】【答案】对19、×【分析】解: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但是储藏营养物质的器官不一定就是营养器官,如番茄;用来繁殖的器官不一定就是繁殖器官.如马铃薯的块茎.

故答案为:×

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根、茎、叶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为生殖器官.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大器官组成的.【解析】×20、√【分析】解:草履虫是单细胞的动物;通过一个细胞可以完成各项生命活动.其结构及功能如图:

可见;草履虫进行呼吸是通过表膜.

故答案为:√

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虽然只由一个细胞构成,但也能完成营养;呼吸、排泄、运动、生殖和调节等生命活动.

这部分内容是考试的重点,注意掌握,可结合草履虫的图形来帮助理解和掌握.【解析】√21、√【分析】肝脏能分泌胆汁,用于消化脂肪。【解析】【答案】√四、解答题(共4题,共12分)22、(1)吸收小肠(2)氧气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人体消化和吸收、呼吸和血液循环等有关内容。掌握营养物质被吸收的部位和过程、肺泡与外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及血液成分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解答】据图,图示为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其中图示中c过程表示吸收,a、b表示肺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中的两种主要气体。(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因此;图中c代表淀粉的消化终产物葡萄糖通过消化道壁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这个过程叫做吸收。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这是因为小肠很长,约5~6m,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吸收的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因此,完成c吸收过程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2)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叫做肺的通气,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人体通过呼吸,外界的氧气进入人体,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到体外;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血液在流经肺泡时,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中,这样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据图和分析可知,a、b代表肺泡与外界气体交换过程中的两种主要气体,a是指氧气;在肺循环中,通过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氧气进入肺泡,在这里,肺泡和毛细血管中的血液进行了气体交换,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到肺泡中,氧气从肺泡进入毛细血管里的血液中,这样,原来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气较多的动脉血。因此,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后血液的变化是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3)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数量很多,增加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肺泡与血液内的气体交换。因此,进行气体交换时,吸入的a氧气要依次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才能进入血液,将来运输到组织细胞处被利用。【解析】(1)吸收小肠(2)氧气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3)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23、略

【分析】

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但是人体内的大部分脂肪作为备用能源贮存在皮下等处,属于贮备能源物质.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的重要原料,也是生命活动的调节等的物质基础.维生素属于有机物,但它既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也不参与人体组织的构成,在人体内的含量很少,但它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水既是人体重要的构成成分,也是人体各项生命活动进行的载体,营养物质和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进行;无机盐组成人体骨骼等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如钙,铁.

故答案为:

【解析】【答案】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24、略

【分析】

小肠在消化道内最长;长约6米,它是吸收的主要场所,这与它的结构特点相适应.

(1)小肠壁的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皱襞上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突起叫做小肠绒毛.由于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的存在,使小肠的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可达200平方米以上;小肠绒毛的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这种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所以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2)由于探究的是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唾液里面含有唾液淀粉酶,所以此实验的变量是唾液淀粉酶,对照组的材料是淀粉液+清水.由于淀粉遇碘变蓝,说明对照组内存在淀粉,实验组不变蓝,说明实验组内没有淀粉.因为唾液内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所以遇到碘不变蓝.

故答案为:(1)环行皱襞;绒毛;小肠绒毛。

(2)淀粉液+清水;淀粉;淀粉;淀粉;麦芽糖.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的是小肠的结构和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小肠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

25、略

【分析】

(1)反光镜和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反光镜有凹面镜和平面镜两面,凹面镜聚光,可使视野中光线变强.光圈的大小不等,大光圈通过的光线多,视野亮,光圈越小,视野就越暗.

(2)镜臂上有两种可转动的螺旋;一大一小,能使镜筒上下移动,调节焦距.大的叫粗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上方,可以转动,以使镜筒能上下移动,从而调节焦距,升降镜筒较快,用于低倍镜对焦;小的叫细准焦螺旋,位于镜臂的下方,它的移动范围较粗准焦螺旋小,升降镜筒较慢,可以细调焦距.

(3)物镜是安装在镜筒下端物镜转换器的孔中;一般的显微镜有2~4个物镜镜头,最接近玻片标本.

(4)用显微镜观察物体时;显微镜的目镜;镜筒、物镜、通光孔、光圈必须在同一条直线上.反光镜反射的光线才能依次通过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到达眼睛.

(5)在显微镜的结构中;对物体起放大作用的是目镜与物镜,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而且是放大的物像,物像放大的倍数为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如目镜是5X,物镜是10X,那么看到的物像放大倍数为5×10═50倍,而且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数目最多.

(6)显微镜视野亮度的调节:光线强时;用小光圈;平面镜调节;光线弱时,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如果在光线条件较差实验室里使用显微镜,应该使视野变亮,故用大光圈、凹面镜调节;

(7)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因此显微镜观察的材料一定是薄而透明的.

故答案为:(1)【5】遮光器;【8】反光镜.

(2)【10】细准焦螺旋.

(3)【4】物镜.

(4)光圈;通光孔;物镜;镜筒;目镜.

(5)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6)B.

(7)薄而透明的.

【解析】【答案】此题主要考查的是显微镜的结构和使用的基本技能方面的知识;从放大倍数的计算;装片的移动、对光的操作进行考查.

五、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4分)26、解:实验步骤:

(1)暗处理: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