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管理及管理思想演进_第1页
第一章 管理及管理思想演进_第2页
第一章 管理及管理思想演进_第3页
第一章 管理及管理思想演进_第4页
第一章 管理及管理思想演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管理学基础主讲郭琰、毛杰【问题的提出】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首要原因:是由于改进组织的管理方式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

第二个原因:掌握管理的基本知识,理解管理过程是有效开展活动的基础。忠告:不要指望仅从一门管理课程中就能学会怎样做管理者。目的:树立正确的管理观念树立正确观念的重要性重行为,轻观念,导致的结果常常是一错再错。观念指导行为效果决定校正教材与参考书目《管理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周三多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管理学》(工商管理经典译丛)〖美〗StephenP.Robbins著

黄卫伟等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PrenticeHall出版公司《管理学原著选读》毛藴诗编,东北财大出版社《管理学》谭力文徐珊李燕萍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实用管理学——知识、技能、案例与实训》杨明刚主编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西方管理思想史》郭咸纲著经济管理出版社《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孙耀君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课程基本框架第一章管理及管理思想演进第二章设置目标与制定计划第三章问题分析与决策制定第四章组织与组织文化第五章人力资源规划与管理第六章员工激励与高效领导第七章过程控制与结果评价第八章有效沟通与团队建设第九章战略控制与战略管理第十章管理创新第一章管理及管理思想演进学习目的第一节管理概述第二节管理者及其素质要求第三节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演进第四节管理理论新发展思考题典型案例分析第一章管理及管理思想演进学习目的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1.定义管理2.区分效率与效果3.明确管理的特征、性质4.认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5.确定管理者扮演的角色6.了解管理学的特点与研究内容第一节管理概述一管理的概念二管理的特征三管理的二重性(自然与社会属性)

学科属性(科学性与艺术性)

一管理的概念

吃饭应酬开会讨论分配任务指导工作找人谈话签字把关…………协调与外界之间的关系协调工作中的问题协调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协调活动与目标之间的关系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协调资源与活动之间的关系………………管理活动的表现形式:

一管理的概念请你判断:以下何为管理活动?

a.部队中班长与战士谈心;

b.企业的主审计师对财务部门进行检查;

c.钢琴家制订自己的练习计划;

d.医院的外科主任主持会诊。存在管理的两个必要条件──必须是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包括生产的、行政的等活动)──有一致认可的、自觉的目标。(一)管理的起源、重要性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人的欲望投入资源无限的有限的矛盾协调(一)管理的起源、重要性日本:技术与管理──“两大车轮”美国:“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我国:科技、管理与教育──三大支柱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系统管理

1961-1969火箭零部件560万;飞船零部件300万,科技人员400万;200多家公司,120所大学,耗资300多亿。(二)管理大师如是说1.科学管理之父──泰勒(FrederickW.Taylor)

Managementistheartofknowingwhatyouwanttodoandthenseeingthatitisdoneinthebestandcheapestway.

强调:管理的目的2.现代经营管理之父──法约尔(HenriFayol)

Tomanageistoforecastandtoplan,toorganize,tocommand,tocoordinateandtocontrol.

强调:管理的过程(或职能)3.行为科学家们的看法:

Managementistheaccomplishmentofresultsthroughtheeffortsofotherpeople.

强调:人及指导的重要性。4.著名管理学家、曾获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赫伯特.A.西蒙(HerbertA.Simon)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强调:决策在管理中的作用。5.美国管理学者罗宾斯(Robbins)认为: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的更有效的过程。强调:指挥和协调的重要作用。6.南京大学周三多教授认为:

管理是社会组织,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以人为中心进行的协调活动。强调:以人为中心协调的重要作用(三)管理的定义

1.本课程中管理的概念

管理(Management)──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实现既定目标的社会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特征

1.过程性:过程──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2.有效性:

国外:

效率(Efficiency)──是使组织资源的利用成本达到最小化。

(手段)(低浪费)

效果(Effectiveness)(目标的体现)──是使组织活动实现预定的目的和目标。

(结果)(高成就)

国内:效益=效率目标(切斯特•巴纳德)

效率和效果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当一个组织实现了组织的目标,我们就说是有效果的。有效果的组织完全可能出现效率低下的情形;反之,高效率的组织也可能是无效果的。结论:作为一个组织,管理追求效率和效果!追求效益!衡量管理好坏的标准有效的管理效率:投入产出比效果:目标达成度条件:资源有限目的:满足需求以比较经济的方法正确地做事做有助于目标实现的事做正确的事有效的管理:正确地做正确的事怎么做做什么3.管理的核心──协调以人为中心的资源

*人的基本特征──

(1)人具有思维创造性

(2)能力的差异性(可改造性、稳定性)管理名言:“没有无用的人,只有不会用人的管理者。”“庸才也是被放错地方的人才。”“即使是垃圾,也是一堆未被利用的财富。”

(3)人的思想与行为随环境变化的随机性(运用权变思想进行管理)

(4)人的活动的群体性(个人激励与集体激励的关系)

任何社会生产都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下进行的;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既是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同时又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因此,对生产过程进行的管理也就存在着二重性:一种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社会属性。三、管理的二重性

(一)自然属性

是管理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而体现出的性质。由共同劳动的性质所产生,是合理组织生产力的一般职能。(二)社会属性

是管理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而体现出的性质。由生产关系的性质和社会制度所决定,是维护和完善生产关系的特殊职能。(三)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对比四、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一)管理是艺术的观点所谓艺术,就是用高度的形象来反映现实。艺术──技艺(技巧、才能)证据:1.管理凭直感、创造力和经验。

(管理是灰色的)

2.管理是技巧的运用,没有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的准则。(1+1=2?)

3.管理是一种意识,对人本身的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二)管理是科学的观点科学的实质:揭示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科学──本质、规律证据:1.现代管理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

2.管理有一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原则。(统一指挥原则)

3.管理知识可以通过书本学习、传授。

4.可以用计算机、数理等方法进行研究。(管理是铁的管理)

5.管理是理性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规律:原理-原则-方法)(三)管理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管理既是铁的,又是灰色的!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表现在:

1.科学──强调理性、技术(客观上)艺术──技巧、灵活(主观上)

2.理论上──科学实际应用上──艺术

第二节管理者及其素质要求一管理者的分类及职责二管理者的能力结构(一)管理者的基本能力结构(二)卡特兹关于管理者的三种技能三管理者的角色(一)德鲁克的管理者角色(二)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一、

管理者的分类与职责

(Responsibilitiesofmanagers)(一)管理者

1、组织(Organization)的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为一定目标而进行协作活动的集体。

特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共同的、明确的目标

2、组织成员

的两种类型

管理者是指组织中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员。

操作者(Operators)是这样的组织成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其他人工作的职责。

管理者(Managers)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他们处于操作者之上的组织层次中。作为一个管理者,一定要有下级。3、“管理者”的定义(二)

管理者的分类与职责(Responsibilitiesofmanagers)

(Topmanagers)(Middlemanagers)(First-linemanagers)

operators操作者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高层管理者(topmanagers)

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并侧重于负责制定组织的大政方针,沟通组织与外界的交往联系等。

──中层管理者(middlemanagers)

贯彻执行高层管理者所制定的重大决策,并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者的工作。桥梁作用

──基层管理者(first-linemanagers)

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任务的完成。(一)管理者应具备的基本能力结构1.法约尔:技术能力、商业能力、财务能力、管理能力、安全能力、会计能力。

结论:不管哪一种职能,下属人员的主要能力是需要具有某种职能特点的能力(在工业职能里是技术能力,在商业职能里是商业能力,在财务职能里是财务能力,等等),而高级人员的主要能力是管理能力。二、

管理者的能力结构(二)卡特兹关于管理者的三种技能美国的管理学专家卡特兹(RobertL.Katz)《有效管理者的技能》(1955)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技术技能(TechnicalSkills)——使用技术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Theabilitytoperformaspecializedtaskinvolvingaparticularmethodorprocess.人际技能(HumanSkills)

——在组织目标的实现过程中与人共事的能力。即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Theabilitytolead,motivate,andcommunicateeffectivelywithothers.概念技能(ConceptualSkill)

——一种洞察既定环境复杂程度的能力和减少这种复杂性的能力。Theabilitytorecognizecomplexanddynamicissues,examinethenumerousandconflictingfactorssuchissuesinvolve,andresolvetheproblemsforthebenefitoftheorganizationanditsmembers.(identifyandresolvetheproblems)结论:技术技能对基层管理者特别重要,概念技能对高层管理者非常重要,而人事技能是所有管理者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管理者三种基本技能--卡特兹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技术技能人际技能

概念技能三、管理者的角色(Rolesofmanagers)

(一)德鲁克的管理者角色──

管理一个组织(Managingabusiness)(从管理研究对象的角度)

──

管理管理者(Managingmanager)(从管理者的角度)

──

管理工人和工作(Managingworkers&work)

(从被管理者的角度)(二)明茨伯格的管理者角色理论人际关系方面信息传递方面决策制定方面

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第三节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演进一、传统管理阶段二、科学管理阶段三、行为科学阶段四、现代管理阶段

──西方管理理论的丛林一、传统管理阶段(一)远古时代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二)近代管理思想和代表人物(管理理论的萌芽)(三)传统管理的内容与特点(一)远古时代的管理思想和实践1.作为管理思想记载的第一例:摩西──三点建议,

授权原则与例外原则2.作为管理成功的实践:古埃及──金字塔

(230万块石块,2.5T/块,10万人,20年)3.最早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巴比伦人──汉穆拉比法典4.古希腊、罗马

古希腊──在公元前370年,就有劳动分工罗马──早在公元二世纪时,采用分权的组织形式

5.威尼斯兵工厂的管理实践

流水作业生产,成本会计制度,管理分工6.尼古拉.马基雅维利的管理四原则(1)群众认可──也就是权限接受论:权威(权力)来自群众.(2)内聚力──要使国家(或组织)能够持续存在,就必须有内聚力.(3)领导能力──掌权之后要能维持下去,就必须具备领导能力.(4)求生存意志──就是要“居安思危”.7.我国综合管理方面:

《周礼》-----行政管理制度、责任制度

《孟子》、《孙子》------计划、组织方面的内容预测与决策方面:《孙子兵法》人性论上:性恶论(荀况)和性善论(孟柯),与X、Y理论相似用人方面:任人唯贤、用人要扬长避短等等系统管理方面:“一举三得”方案都江堰、长城

秦始皇时期兵器标准化生产和层级管理制度(二)近代管理思想及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

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简称《国富论》)

1.劳动价值论──国民财富的源泉在于劳动。

2.劳动分工理论

(1)劳动分工──经济效益;

(2)生产合理化──进行合理的分工与协作。3.经济活动产生于私人利益基础之上的共同利益。

经济大饼罗伯特·欧文(RobertOwen,1771-1858)

(人事管理之父,行为学派的先驱)关于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的管理实践。

1.关心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人的因素。

2.鼓励竞赛精神,代替残酷的惩罚。

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Babbage,1792-1870)对工作方法和报酬制度的研究。

1.深化劳动分工协作原理,提出“边际熟练原则”

2.提倡劳资协作,搞好劳资关系(“工资+利润”的报酬制度)

3.鼓励工人提建议,经采纳给予奖励。

4.发明了手摇台式计算机,解决了繁重的计算工作。亨利·普尔(HenryV.Poor,1812-1905)

1.建立有明确职责的管理组织结构。

2.沟通交往的原则。(建立通讯)

3.情报资料的原则。(建立汇报系统)4.反对“把人看作一部机器”,强调引导下属团结互助,注意调动人的积极性。(三)传统管理的内容与特点内容:生产管理、工资管理、成本管理特点:传统的、经验式的

1.管理指导思想:人是惰性的。

2.管理方式:家长式。

3.管理依据:凭个人的经验和感觉,缺乏统一的操作规程和严格的管理制度。

4.工人的培养方式:师傅带徒弟式。

5.工资制:简单划一的计时或计件工资制。二、科学管理阶段(一)泰勒的科学管理论(二)法约尔的古典组织管理理论(三)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一)泰勒的科学管理论

1.科学管理产生的历史与管理背景

历史背景

机械力取代人力经济迅速发展企业大兼并阶级矛盾激化管理背景

组织管理(放任管理)管理思想管理效果(工人怠工,效率低下神仙都不能使他多干些)2.泰勒生平简介费雷德里克·温斯洛·

泰勒(FrederickWinslowTaylor,1856-1915)

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代表作)

《计件工资制》(1895)

《车间管理》(1903)

《在美国国会上的证词》(1912)3.科学管理的四项试验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提高劳动生产率①工时研究试验

T={(a+b+c+……)(1+p)}

式中,T──为完成某一项作业所需的时间;

a,b,c,……──为完成某一项作业各个环节所需的时间;

p──必要的准备工作、停留、耽搁等占总时间的百分率。

主要的管理思想:

(1)

一等工人

(2)动作要合理

(3)培训工人

(4)作业条件、工具的标准化

②搬运生铁块试验

试验目的:寻求“任务管理原理”

试验前搬运队的管理情况:放任管理;普遍怠工提升主要靠人际关系。

试验内容:

(1)

挑选“一等工人”

(2)对工人的劳动进行认真的工时研究

(3)训练搬运工

泰勒格言:“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做一等工人的地方。”

12.5英吨──47.5英吨1.25美元/日──1.85美元/日

试验结论:“

任务管理原理”(1)

高标准定额原理

(2)工作条件标准化原理

(3)奖励工资制原理(差别计件工资制)

(4)承担损失计算原理③铁锹试验

(1)

铲工工时研究

(2)动作研究

(3)工具研究

(4)配套的管理措施

(5)试验效果

④金属切削试验

26年,3万次,80万吨,15万美元,100多项专利,高速钢。4.科学管理论的要点(Scientificmanagement)①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②以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经验管理方法。③提倡开展一场心理革命(精神革命)。④科学地选择和培训工人,以发挥其最大能力。⑤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⑥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⑦实行职能工长制。⑧提出了管理的例外原则。

大面包主义工人工人科学管理企业主企业主5.对科学管理理论(泰勒制)的评价列宁评价:

科学管理论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剥削最巧妙的残酷手段,另一方面是一系列的最丰富的科学成就。泰勒的主要贡献:

以工厂内部的生产管理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中心,重点放在工作方法、工作条件和工作定额的标准化和科学化上。四个第一:

第一个将科学原理和方法用来解决管理问题;第一个将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对于车间一级的管理,第一个开展系统的时间和动作研究;首次提出对工人要进行科学地挑选与培训。泰勒制的缺陷:

1.局限于低层次、车间

2.视人为“机械人”、“经济人”

3.几项失败:心理革命差别计件工资制职能工长制6.泰勒的追随者亨利·甘特(HenryL.Gantt,1861-1919)主要贡献:1.甘特图。

2.计件奖励工资制(日工资+奖金)。

3.金钱不是激励工人士气的唯一因素。吉尔布雷斯夫妇费兰克·吉尔布雷斯(FrankB.Gilbreth,1868-1924)莉莲·吉尔布雷斯(LillianM.Gilbreth,1878-1972)

主要贡献:时间与动作研究、劳动简化费兰克──关心效率莉莲──关心工作中人的因素(二)法约尔的古典组织管理论

1.法约尔生平简介亨利·

法约尔(HenriFayol,1841-1925)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

富香博采矿公司,19岁──25岁──45岁──77岁

工作分公司经理总经理退休2.法约尔的主要管理思想①法约尔关于管理的概念(职能观)

经营:技术、商业、财务、安全、会计、管理

管理: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②法约尔法则(能级对应)

──管理人员的能力与其管理层次相对应。③管理的十四项原则

(1)

分工(2)权力和责任

(3)纪律(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报酬(8)集权与分权

(9)(10)秩序

(11)公平(12)人员保持稳定

(13)首创精神(14)集体精神等级链

等级链④跳板原理

──授权同级下属在一定的范围内可自行协商解决问题。(三)韦伯的理想行政组织体系

(Bureaucraticorganization)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理论”的特点:

1.明确的分工;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3.人员的任用;正式的选拔4.遵守共同的法规和纪律;5.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工作与职位的关系经济人假设古典管理理论效率最大化目标个体效率科学管理泰勒社会组织效率科层制韦伯企业组织效率组织管理法约尔古典管理理论演进图三、行为科学阶段(一)人际关系学说1.霍桑试验2.人际关系学说的要点3.对人际关系学说的评价(二)行为科学学说1.概述2.X、Y理论和超Y理论(一)人际关系学说

解决问题: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人际关系学说

重视人的行为理论基础:管理的效果一定要通过被管理者的行为才能体现出来。行为科学学说

研究人的行为规律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目标。1.霍桑试验(HawthorneExperiment)中心问题──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乔治·埃尔顿·梅奥(GeorgeEltonMayo,1880-1949)

代表作:《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1935)①照明试验

劳动生产率=f(作业条件)

试验小组控制小组照明度变化

照明度不变结论:照明度的变化不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唯一因素。

②继电器装配试验室试验

注意点:从科学管理──人的心理效应

工作条件:

(1)

实行个人刺激工资制或集体刺激工资制

(2)改变休息方式、延长休息时间

(3)缩短工作日、工作周

(4)休息期间供应茶点、汤或咖啡等。

结论:

监督方式的变更可改善人际关系,使工人工作态度改善,士气提高,产量提高。③访谈活动

访谈中发现:

(1)工人关注:诉苦(物质、心理)

(2)感觉与事实的分离

结论:

每个工人工作成绩,都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人的士气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决定因素。④绕线室试验

试验中问题:

(1)

集体限产

(2)工人能力的发挥程度:部分发挥

(3)存在“小集体”、有“领袖”人物

结论:

非正式组织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人际关系学说的要点①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社会人──是指以人类的社会需要为动机,作为集体一员而行动的对人的假设。②提高工人的满足度,即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关键。

人群关系

士气工作被上级、同伴──────劳动生产率和社会承认③企业中除了正式组织以外,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它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对比3.对人际关系学说的评价从管理思想史上:

实现了管理中心的转变

效率───人(激起对人的因素的兴趣)从管理实践上:

从绝对控制──对人的行为的研究(人的心理满足度,调动积极性)局限性:

过分强调人的作用,视其它因素无足轻重。1.概述

人的行为过程:需求──动机──行为

行为科学:

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研究人类行为的产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预测、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二)行为科学学说行为科学研究内容:

(1)有关个体行为理论(人的需求、动机、

激励理论;企业中人性理论)

(2)有关群体行为理论(团体动力、信息交流、团体与成员相互关系)

(3)有关组织和领导行为理论(领导理论、组织变革与发展理论)

X理论

①厌恶劳动②不愿负责任③绝对控制Y理论

①喜欢劳动②自我实现的需求得到满足③愿意承担责任④创造力、想象力⑤能力仅只得到部分利用⑥自我管理、控制2.X、Y理论与超Y理论依据X理论,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方式(1)关心提高劳动生产率

主要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监督(2)发号施令,让员工服从

让人适应工作和组织的要求,而不考虑在情感和道义上给人以尊重(3)强调严密的组织和制定具体的规范(4)应以金钱和报酬来收买员工的效力和服从“胡萝卜+大棒”一方面是靠金钱的收买和刺激,一方面是严密的控制,监督和惩罚迫使其为组织目标努力依据Y理论,管理人员的职责和管理方式(1)管理职能的重点

创造一种能使人发挥潜力的工作环境;管理人员起辅助作用(2)激励方式

给员工以更具挑战性的工作,承担更多的责任,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3)管理制度

更多的自主权,实行自我控制,参与管理和决策,共同分享权力超Y理论

(美国:洛尔施和莫尔斯)

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1)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并不断发生变化。(2)人在同一时间的需要和动机形成复杂的动机模式。(3)人随条件变化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4)人在不同单位和不同部门工作,会产生不同的需要。(5)没有适合于任何组织、时间和个人的统一的管理方式。

埃德加·沙因的复杂人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泰勒制人际关系学说Y理论超Y理论X理论权变理论

怎样因中国人的特性来管理

怎样因中国人的特性来管理一、中国人对管理的态度

态度之一:你不能管我。

地方认为政府管得太多;基层认为中层管得太多;中层又认为高层管得太多。可见,基本的观念就是:“拜托了,少管一点”,你不能管他。你管他,他会气死你。

态度之二:你不能不理我

你不理我,我就没有面子。你为什么不理我?你应该理我才对。二、中国人充分的自主精神

中国人过分自作主张

中国人善于参与,不参与就没有面子。因此,我们要把这种自主精神利用在管理上。即:成功带给我快乐,失败会使我难过。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整体感:荣辱与共。

按照中国的民族性,参与管理的意愿相当好,可是做法不太一样。中国人很想参与,但是又不敢参与,这点要突破,要让他们很自然的参与。要让所有员工都感受到:老板很重视他,公司的事情都会让他参与,他就有一种荣辱与共的感觉。

中国是一个相当感性的民族,除了理性以外,还要充分重视他感性的部分。

三、安人之道

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一个人先把自己管好,然后使跟你在一起的人都感到很安,你的管理就上轨道了。建议管理不要太严,太严部属不安;也不要太松,太松你自己不安。

不安有五种情况,就要用五种方法,使其不安变为安。

1、不会做的时候。技能不足、技术不佳、过程不明了、标准不确定。方法是教他。

2、会做而不做时。待遇低、工作多、同仁相处不愉快,方法是知他。

3、会做、肯做而不敢做时。怕做错了骂他。方法是原谅他。

4、会做、肯做、敢做而不多做时。怕越过自己的份内,方法是信他。

5、做错了事时。怕背后对他不利,方法是用他。四、现代管理阶段

──西方管理理论的丛林(一)管理过程学派(二)社会系统学派(三)决策理论学派(四)系统管理学派(五)管理科学学派(六)权变理论学派(七)经验学派(案例学派)(一)管理过程学派鼻祖:法约尔,当代代表人物:孔茨。该学派的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二)社会系统学派代表人物:切斯特·巴纳德

代表作:《经理的职能》--管理学界的经典文献系统论是其理论基础。该学派的观点是:1.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核心。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组织要素

信息沟通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协作意愿强度取决于主观上对“牺牲”和“诱因”的比较

管理者的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3.权限接受论权力大小的确定:取决于权力发出后被接受的程度,即不是上级授予,而来自下级接受的程度。

权限接受圈(三)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赫伯特·西蒙

代表作:《管理决策新科学》

理论基础:社会系统论、行为科学、系统论该学派的观点是:把决策作为管理的中心,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即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且人人都要做决策。决策基于满意准则,而非最优原则(因为有限理性)。

满意决策──是指选择一个最低的必须实现的决策目标,在此目标之上和理想的决策目标之间选择可行的决策目标,以此目标进行的决策。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组织就是作为决策的个人组成的系统”(四)系统管理学派代表人物:卡斯特、罗森茨维克和约翰逊理论基础:系统论、控制论该学派的观点是:组织是由人们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并且共同工作着的要素所构成的系统。系统的运行效果由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效果决定。强调应用系统的观点,全面考察与分析研究企业和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管理过程等,以便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目标。

(五)数理(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布莱克特和伯法等人该学派的观点是:将管理作为数学模式或过程加以处理。由于管理全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工作)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因此管理就是用数学模式与程序求得最优解的过程。具体地说,管理就是制定与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即通过对企业生产、采购、人事、财务、库存等职能间相互关系的定量分析,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表示出计划、组织、控制等合乎逻辑的程序,并求出最优解,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1、从系统的观点研究各种功能的关系2、应用多种学科交叉配合的方法3、应用模型化和定量化方法解决问题

(模型要随环境变化而不断修改,以保证最优解。)4、以决策为主要的着眼点,以经济效果标准作为评价管理行为的依据,以计算机作为主要的计算工具。

管理科学学派解决问题的程序:

1、通过观察和分析确定问题

2、建立代表所研究系统的模型

3、从模型中得出解决方案

4、对模型和得出的解决方案进行验证

5、建立对解决方案的控制

6、实施方案(六)权变理论学派

(管理相对论、管理情景论)

代表人物:劳伦斯和洛尔施《组织与环境》1967

钱德勒《战略与结构》1962

理论基础:超Y理论

核心思想: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方案或方法。该学派的观点是:在管理中要根据企业所处的内外条件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普遍适用的“最好的”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即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美国的卢桑斯教授通过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系统概括了权变管理理论。管理变量=F(环境变量)(七)经验(案例)学派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

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该学派的观点是:主张通过分析经验(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他们认为,通过分析、比较和研究不同企业和管理人员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提出了“目标管理法”(Managementbyobjectives简称MBO)(科学管理与行为科学融为一体,以目标为中心)

西方管理思想史小结两个方向:(1)效率──生产、工作为中心,强调正式组织、制度、技术、规范,权威式、等级管理。(2)人──强调民主、参与式管理,重视非正式组织。四大转变:(1)经验──科学(2)目的:效率──效能(效益)

低层次组织单元效率──高层次经营管理效能(3)重心:技术、制度──人本身(4)方法:普遍适用──随机制宜第四节管理理论新发展一波特的竞争战略研究(1980)二沙因的组织文化研究(1985)三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1990)四哈默和钱皮的企业再造理论(1993)一、波特的竞争战略研究迈克尔·

波特(MichaelE.Porter)

主要著作:《品牌间选择、战略及双边市场力量》(1976)《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的竞争优势》(1990)主要贡献:1、“五种竞争力量”——分析产业环境的结构化方法买方、供方、潜在入侵者、替代品、产业竞争者(现有企业间的竞争)2、三种通用战略:总成本领先、差异化、专一化3、价值链:从价值创造的各个环节寻找竞争优势艾德佳·

沙因(

EdgarH.Schein)

主要著作:组织文化和领导(Organizationalcultureandleadership)、组织心理(Organizationa1Psychology)、职业动力学(Careerdynamics)、主要观点:1、文化是一个特定组织在处理外部适应和内部融和问题中所学习到的,由组织自身所发明和创造并且发展起来的一些基本的假定类型。

二、沙因的组织文化研究(1985)

2、文化由三个相互作用的层次组成:(1)物质层:可以观察到的组织结构和组织过程等;(2)支持性价值观:包括战略、目标、质量意识、指导哲学等;(3)基本的潜意识假定:潜意识的、信仰、知觉、思想、感觉等;企业组织经营过程中永远重要的课题:

对组织内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运用新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从根本上进行改变,而非简单的改变战略、组织结构、管理系统。三、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彼得·

圣吉(PeterM.Senge)代表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19901、学习型组织的定义:是指通过培养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种组织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具有高于个人绩效总和的综合绩效。2、学习型组织的特征:

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3)善于不断学习强调“终身学习”

“全员学习”

“全过程学习”

“团体学习”

4)“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结构决策权下移5)自主管理6)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

组织边界的界定,建立在组织要素与外部环境要素互动关系的基础上

7)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8)领导者的新角色

(设计师、仆人和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