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统编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与专项练习 《兰亭集序》_第1页
2025年统编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与专项练习 《兰亭集序》_第2页
2025年统编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与专项练习 《兰亭集序》_第3页
2025年统编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与专项练习 《兰亭集序》_第4页
2025年统编版高中语文课内古诗文知识点与专项练习 《兰亭集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兰亭集序》知识点汇总+专项练习

一'知识点汇总

1、课文详解

兰亭集序〔魏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

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

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

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

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

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

痂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

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

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

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漂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

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

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

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

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

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

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

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

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

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

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

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3、课下注释:

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

安,孙绰等41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会:集会0

会稽(kudiji):郡名,今浙江绍兴。

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修禊(xi)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

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毕至:全到。毕,全,都。

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咸:都。

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流觞(shdng)曲(qu)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

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是日也:这一天。

惠风:和风。

和畅:缓和。

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所以:用来。

骋:使...........奔驰。

极:穷尽。

信:实在。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

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

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趣(QU)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趋”。万殊,千差万别。

静躁:安静与躁动。

暂:短暂,一时。

快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向:过去,以前。

陈迹:旧迹。

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期:至,及。

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临文嗟(jig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喻:明白。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

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

诞的话。彭,彭祖,古代传说中的长寿之人。殛,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残,都是庄

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4,文言知识

通假字

(1)趣舍万殊(“趣”通“趋”,意为“往,取”)

(2)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意为“面对面”)

古今异义

①是日也(是:古义:指代词“这”,今义:判断动词,是)

②茂林修竹(修:古义:长,今义:指修建,处理)

③或取诸怀抱(古:胸怀抱负。今:抱在怀里)

④信可乐也(信:古义:指实在,今义:指书信)

⑤向之所欢(向:古义:指过去,今义:指方向)

⑥列坐其次(次:古义:指旁边,水边,今义:指次序或质量差)

⑦及其所之(及:古义:指等到,今义:表并列关系连词,和)

⑧曾不知老之将至(曾:古义:指竟然今义:指曾经)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斯文:古义:这次集会的诗文,今义:文雅)

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一觞一咏(觞:喝酒)

(2)映带左右(带:环绕)

2,动词作名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眼睛,耳朵)

3,动词的使动

(1)引以为流觞曲水(流:使……流)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兴:使……兴,使……产生)

4,形容词作名词

⑴群贤毕至(贤:有才有德的人,贤士)

⑵少长咸集(少长:少者,年轻的人)

⑶无丝竹管弦之盛(盛:热闹的场面)

5,形容词的意动

(1)齐彭殛为妄作(齐:把……看作相等,相同看待)

(2)当其欣于所遇(欣:以……为欣,对……感到高兴)

6,数词的意动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一:把……看作一样)

7,副词作动词

足以极视听之娱(极:尽情享受)

一词多义

⑴所之既倦(动词,意为“往,到达”)

(2)以之兴怀(代词,指“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⑶夫人之相与(取消句子独立性)

⑷极视听之娱(结构助词,的)

⑸向之所欣(音节助词,不译)

⑴茂林修竹(意为“高”)

⑵况修短随化(长,修短指寿命长短)

⑶乃重修岳阳楼(意为“修建”)

⑷修守战之具(意为“整治治办)

⑴虽趣舍万殊(虽然,连词)

⑵虽世殊事异(即使,连词)

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意为“在,介词”)

⑵欣于所遇(意为“对,介词”)

⑶终期于尽(意为“至!J,介词”)

⑴引以为流觞曲水(意为“把,介词”)

⑵亦足以畅叙幽情(意为“用来,介词”)

⑶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意为“因,介词”)

⑴若合一契(一起)

⑵其致一也(一样)

⑶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看作一样)

⑷一觞一咏(有的,表示分指,一边一边)

⑸悟言一室之内(数词,一)

5,赏析:

这篇序言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风格。且其造语玲珑剔透,琅琅上口。是古

代骄文的精品。《兰亭集序》在骈文的几个方面都有所长。在句法上,对仗整齐,句意排比,如“群贤毕至,

少长咸集”,“仰观宇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两两相对,音韵和谐,无斧凿之痕,语言清新,朴素自然。属于议论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简沽,富有表现力,在用

典上也只用“齐彭荡”和“修楔事”这样浅显易储的典故,这样朴素的行文与东晋对代雕章琢句,华而不实

的文风形成鲜明对照。

二,专项练习

《兰亭集序》题目

题号二三总分

评分

阅卷人一,单选题

得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癸丑Ckui)会稽(kuai)修禊(XI)旦日(si)

B.峻畛(lin)激温(tuan)流觞(shdng)骋怀(cheng)

C.娱乐(yu)会喳(wu)形骸(hai)国殛(shang)

D.虚诞(xian)ft畅(hGn)玄理(xian)清冽(lie)

2.下列各项与例句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A.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D.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3.下列各句中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会议。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毕:完毕。

C.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或者,也许。

D.向之所欣向:从前。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映带:映照围绕,指景物互相衬托。

B.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相互结交。

C.虽无丝竹管弦之盛管弦:竹管琴弦。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永和九年正值癸丑。

5.下列各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此地/有/崇山峻岭

C.不知/老之将至

D.足以/极视听之娱

6.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③虽无丝竹管弦之盛④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⑤俯察品类之盛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⑦或取诸怀抱⑧放浪形骸之外

⑨亦将有感于斯文⑩情随事迁,感慨系之

A.①③⑤⑦⑧/②④⑥⑨⑩

B.①③④⑧⑩/②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⑩/②⑥⑦⑧⑨

D.①②⑦⑨⑩/③④⑤⑥⑧

阅卷人二,填空题

得分

7.课文《兰亭集序》中,作者写江南三月浓艳之物又不见其妖冶,用“”绘竹,只言其而

弃其_—,用“__来写水的——而弃其—写山不见山,“竹”与“水”

给山以无限生机,耐人寻味。

8.解释下列划线实词的含义。

①暮春:____________②群贤毕至:____________③相与:____________

④映带左右:____________⑤兴怀:____________⑥喻之于怀:____________

⑦修短随化:⑧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阅卷人三,文言文阅读

得分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

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

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

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

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荡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

有感于斯文。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兰亭集序》)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其次:它的旁边,指曲水之旁

B.俯察品类之盛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相与:互相赠与

D.或取诸怀抱怀抱:胸怀抱负

(2)下面全都属于作者感到“信可乐也”原因的一项是()

①暮春之初,修禊事也②群贤毕至,少长咸集③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④无丝竹管弦之盛⑤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写兰亭聚会,畅叙幽情。描绘兰亭周围的山水美景,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从而有了“一

觞一咏”的作诗情形。

B.第二段情景交融,以景托情。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先用美景烘托,由此说到“俯”“仰”之所见,再归结

为“游目骋怀”之“乐”,顺理成章。

C.第三段兴感抒情,发挥议论。先说躁者“悟言一室之内”,静者“放浪形骸之外”,接着指出不管怎样不

同,人总要死,从而提出“死生亦大”的观点。

D.文章借题发挥,立意高远。从一次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一死生”“齐彭殛”的

“虚诞”“妄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殛为妄作。

10.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练习

(甲)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

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

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荡为妄作。后

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

于斯文。

-王羲之《兰亭集序》

(乙)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①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鳗称。尤善隶书,为古今

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性好鹅。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

送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羲之书为世所重,每自称:“我书比钟繇②,当抗行,比张芝

③草,犹当雁行也。”

时骡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

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侯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

以为恨。

一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注】①从子:侄子。②钟繇:三国时期著名书法家,是楷书的创始人。③张芝:东汉书法家,擅长草书。

④代述:代行王述职权。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群贤毕至,少长成集咸:都。

B.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列叙:分别记载。

C.我书比钟矫,当抗行抗:抵挡。

D.而羲之甚轻之轻:轻视。

(2)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因寄所托因:随着

B.皙得于己暂:一时

C.感慨系之矣系:附着

D.况修短随化修:美好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B.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辄洒扫而待之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为古今之冠

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面归面羲之甚轻之

(4)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能喻之王怀仲卿闻之,亦自缢壬庭树

B.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C.及其所定既倦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不嫁义郎体,甚往欲何云

(5)下列各句对选段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选段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面对清明澄澈,生机盎然的兰亭美景,作者兴尽悲来,感慨良多,不

由得哀叹自己“不知老之将至”。

B.本选段一开头就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但这并不显得突然,“俯”“仰”

二字在这里用的是它们合义,表示时间过得很快。这包含着人怎样在人群中度过一生这一问题,由此而引发

作者的感慨,可谓自然之极。

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这种人人都有的情怀说明了一个事实: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

是留恋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也就是留恋于有生之乐。

D.“死生亦大矣”,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是作者的基本观点,作为书序,以此

来概括一篇之意,这正是本文作者见解高远之处。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兰亭集序》由“乐”起笔,由“乐”生"痛”,以“悲”作结,对当时颇为流行的“一死生”“齐彭

演”的虚妄思想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表达了王羲之对人生忧患的啃叹。

B.《兰亭集序》不仅是书序,更是一篇立意深远的散文,语言清新疏朗,代表了东晋散文清淡的风貌。

C.王羲之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他性格刚直,而因为他酷爱鹅,性格又有幽雅高洁的一面。

D.骤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再去拜

访,王述对此深为怨恨。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鳏称。尤善隶书,为

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且羲之

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郝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日:“王氏诸

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袒腹食,独若不闻。”鉴目:“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

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

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

之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

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土,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径》,当举群相

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诣门生家,见能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

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

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骡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

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

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长,辩赡赡:丰富

B.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目:眼睛

C.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

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冠:位居第一

(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项是()。

①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②唯一人在东床袒腹食,独若不闻

③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④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

⑤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

⑥止一吊,遂不重诣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④⑤⑥

(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从小有很好的声誉,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

太尉郁鉴相中,成为那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

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

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王羲之喜欢鹅,有个道士养的好鹅,他很喜欢,便替道士抄了一遍《道德经》,换他的鹅。

(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②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③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

答案解析部分

I.【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字音。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

A.癸:gul

B.岭:ling

D.诞:ddn,玄:xudn0

故答案为:C

字音是基础内容,学生平时要多做这些知识的总结。

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虚词的用法。例句与A,C,D三项中的“之”都作助词“的”讲,B项中的“之”

用作代词。

故答案为:B

“之”字是文言文中的重要虚词,学生要牢记“之”字的常见用法和意义,才能准确的推断答案。

3.【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主要考查课内内容,需要理解,识记。

A项“会”,是“集会”的意思

B项“毕”,“都,全”的意思

C项“或”,指有的人。

故答案为:D

实词是文言文的基础,只有积累好基础才能读懂文言文。

4.【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主要考查课内内容,需要理解,识记。C项,“管弦”属于借代的

手法,此处代指音乐。

故答案为:C

实词是文言文的基础,学生平时要多总结这些基础知识,做题时才能轻松自如。

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停顿。需要理解语句的意思断句。A项,“夫人”中的“夫”是句首发语

词,应该与主语“人”分开使用,改为“夫/人之相与”。

故答案为:A

做断句题除了一些技巧外,最重要的是要读懂文言句子,学生平时要多读文言文。

6.【答案】B

【解析】②那个地方。⑤此指自然界的万物。⑥夫,句首发语词,人,人们。⑦胸怀抱负。⑨这次集会的诗

文。其余各句古今同义。

7.【答案】茂林修竹,修,绿,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清,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语段内容补充。结合课本内容填空,需要对课文熟悉,结合前后空内容分析,选择正

确合适的词语。如本文写“竹”,用的是“茂竹修林”,“水”,用的是“清流急湍”等。

课文填空题是难度比较小的题目,但学生在平时要多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8.【答案】阴历三月,全,相交往,(亭子的)四周,引起心中的感触,明白,寿命长短,听凭造化(自然),固,

本来。一,把……看作一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

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背诵。如“群贤毕至”的“毕”,修饰“至”,理解为全,都等。“修短

随化”的“修”结合“短”分析,应该是长的意思。

文言词语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文言词语做总结积累。

8.【答案】

(1)C

(2)B

(3)C

(4)①(这可以)用来纵展眼力,开畅胸怀,极尽视听的乐趣。②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虚妄荒诞的,

把长寿和短命看作相等是没有根据的。

【解析】

(1)题干是“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

意。文言实词的含意最好根据上下文,代入原文解读。C项,“相与”:“相交往”。

(2)题干是“下面全都属于作者感到‘信可乐也'原因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

能力。①是交代时间,事件,④指当时不具备的条件。二者都不是“信可乐”的原因。排除法,排除①④,所

以选B项。

(3)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概括分析文章内容

的能力。通读全文,将各个选项放回原文查对。C项错在:躁者“悟言一室之内”,静者“放浪形骸之外”。

正确的应为:静者“悟言一室之内”,躁者“放浪形骸之外”。

(4)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

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

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所以”:“用来……的”,“极”:”尽情享受,极尽乐趣”,“骋怀”:”开

畅胸怀,放开胸怀”。第二句关键点:“固”:“本来”,“一”:"把……看作一样",“齐”:"把……

看作相等”。

【附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是癸丑之年,阴历三月初,(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是为了从事修禊祭礼。众多贤

才都汇聚在这里,年长的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高大茂密的竹林。又有清澈湍急

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清流激湍)来作为流觞的曲水,列坐在曲水旁

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以令人抒发内心深处的情意。

这一天,晴明爽朗,春风和暖畅快。向上看,天空广大无边,向下看,地上事物如此繁多,借以纵展眼力,

开畅胸怀,尽情的享受视听的乐趣,实在是快乐呀!

人们彼此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时把自己的志趣抱负,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时就着自

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任何拘束,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取舍爱好各不相同,

安静与躁动不同,(可是)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自足,不觉得老年

即将到来,等到(对于)那些所得到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改变,感慨随着而产生。过去感

到高兴的事,转眼之间成为旧迹,仍然不能不因它引起心中的感触,何况寿命的长短,听凭造化,最终归结于

消亡!古人说:“死生也是一件大事。”怎么能不悲痛呢?

每当看到古人(对死生的大事)发生感慨的原因,(和我所感慨的)像符契那样相合,没有不面对他们的

文章而感叹悲伤的,(却)不能明白于心。因此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

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代的人看现在,也正如同我们今天看过去一样,这真是可悲呀!所以我一个一个

记下当时参加聚会的人,抄录下他们作的诗赋,即使时代变了,世事不同了,但是人们兴发感慨的缘由,人们

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有感慨于这次集会的诗文。

10.【答案】

(1)C

(2)D

(3)C

(4)A

(5)A

(6)D

【解析】

(1)“抗”应为"相当,匹敌”

(2)解答此题,可用代入法,即将各选项解释代入原文语境考查,以辨其正误。题中,D项解释有误,“修”在

这里应解释为“(寿命)长”之意。

(3)A项,所用来,所用做/用来,B项,定语后置的标志/代词,他,C项,动词,是,D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

转折。

(4)题中,A项的“于”都作介词,表处所,相当于“在”。B项的“以”虽都作介词,但前者表原因,相当于

“因为”,后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