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之《乡土中国》重要知识点问答_第1页
2025年高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之《乡土中国》重要知识点问答_第2页
2025年高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之《乡土中国》重要知识点问答_第3页
2025年高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之《乡土中国》重要知识点问答_第4页
2025年高考语文名著阅读复习之《乡土中国》重要知识点问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名著阅读专题复习之

《乡土中国》重要知识点问答

1、《乡土本色》中作者把中国社会基层定义为乡土性的,“乡土性”体现在哪里?

这些特点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特点:

⑴以农耕为主,"土"具有崇高地位

(2)不流动性。定居,村村之间孤立和隔膜。

(3)熟人社会、礼俗社会。乡村生活富于“地方性”,聚村而居,终老

是乡,所以,乡土杜会是个熟人之间的社会,这才有了“从心所欲不逾

矩”的自由。

(4)淳朴、信用。

联系: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与海洋文明、游牧文明不同,中华文明是农

耕文明,土地是赖以生存的基础,是神圣的,人们在思想上安土重迁。因此

人口不具有流动性,世代定居,这又导致了村落间对外交流有限,相对封

闭孤立。由于环境封闭,人口有限,因此人们彼此期悉,构成了熟人社会。

在熟人社会,由熟悉而得到被此信任,构成了乡土社会品格的淳朴'信用。

2、作者眼中,乡下人的“土气”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乡下人的谋生方式-----种地,与土地紧密联系;

(2)农业区占据着中国绝大地区;即使远离农业区,人们也往往懂得如何种

地;

(3)土地对乡下人意识上的束缚;“土地”是最近于人性的神,最信奉的是土

地神;"土"是消除水土不服,在外思家的良药;

(4)扎根土中,粘在土上,流动甚微,"土气”因为不流动而产生。孤立和

隔阂;熟悉;礼俗社会而非法理社会。

3、作者为什么认为乡下人不识字并不能判断他们的“愚”?

①乡土社会的人生活在熟人环境中,他们可以面对面地用语言交流。

②乡下人生活中用文字的机会少,所以不识字也不太会影响他们相互间

的交流。

③文字在乡下不太重要,乡下人识字的机会不多,不能说他们没有识字

的能力。

所以不能因乡下人不识字而判断他们的“愚二

4、一二三章之间有何逻辑关系?

第1章:乡土社会的本色是土气,形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熟悉的社会模

式。

第2章:乡土社会是熟悉的面对面社群,从空间格局上看不需要文字。

第3章:乡土社会是面对面社会、安定社会,从时间格局上看不需要文字。

前三章之间的关联:乡土社会士气的本色决定了它不需要文字的文化特

点,第2,3章分别从空间'时间角度论述了文字对乡土社会的作用极其

有限;是对第1章内容的有力补充和论证。第1章与第2,3章构成总分

关系、因果关系。

5、结合《乡土中国》,就“差序格局”“团体格局”作简要解释。

差序格局:是指一种以自己为中心,并像波纹一样向外推出的,和自己发

生亲属、地缘等社会关系的那种有亲疏、远近之别的,并能够伸放收缩

的中国社会结构的格局。

团体格局:是指一种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界限分明的团体,并在团体中讲

究人人平等和宪法观念(即团体不能抹杀个人)的西洋社会结构的格局。

6、西洋社会团体格局与中国传统社会差格局的区别是什么?

①西洋社会是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中国传统社会是由自己为中

心形成一个个的群体(圈子)

②西洋社会中团体的界限分明;中国传统社会中群体界限模糊不清。

③西洋社会团体成员地位较为平等;中国传统社会群体成员是有等差次

序的。

7、为什么中国乡土社会呈现差序格局特点?

因为中国的乡土社会里没有现代国家观念,没有宪法'法律等,有的只

是界限模糊不清的“天下”,国只是皇帝之家,不过是从他自己这个中

心推出的社会势力的一个圈而已;所以每个人都是如此,都有一个以自己

为中心的网络,也都处于另外网络上的某一层,而不属于某一个界限分

明的团体,所以中国乡土社会呈现差序格局的特点。

8、差序格局和团体格局中道德体系各有什么特点?

差序格局:

①在差序格局中,道德体系的出发点是作为社会关系网络中心的自己。

然后从己向外推以构成一根根私人联系,每根绳子被一种道德要素维持

着。

②在此格局中,并没有一个像团体格局中超乎私人关系的道德观念。"仁"

的观念只是逻辑上的总合,是一切私人关系道德要素的共相,并不清晰。

③差序格局的道德体系中,没有不分差序的兼爰观念,也不容易找到

个人对团体的道德要素,"忠"也不是。总之,找不到一个笼统性的道德

观念,所有的道德标准不能超脱于差序的人伦而存在。

④差序格局中的道德都因所施的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

缩,普遍的标准并不发生作用。标准会因对象和"自己”的关系而不同。

团体格局:

①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超

于个人,控制各个人行为,如同神对于信徒的关系。

②团体格局中的道德体系不能离开宗教观念,宗教虔诚和信赖不但是道

德观念的来源,而且是支持行为规范的力量,是团体的象征。

③在团体格局中,亲子间个别人和私人的联系被否定,团体的代表一一

神必须是无私的。以确保每个人人格的平等,每个分子和团体的关系是

相等的。

④在执行团体的意志时,需要有代理者,如政府。代理者要保障个人权

利,不侵害人民权利,要防止滥用权力,要在公道和爰护的范围内行使

权力,否则就失去了代理的资格。

9、阅读本章内容,完成西方团体格局与中国差序格局之下的道德观念的对比表格。

团体格局差序格局

形式-根根私人联系

构成的网络

起源游牧经济、部

落形态

道德基础团体与个人

的关系团体超于

个人

道从己推出,没有笼

德体罩性的道德观念(连

系“仁”也不是),不同

的路线有不同的道德

要素,没有清楚的个人

对团体的要素,缺乏团

体道德标准

普遍标准无,根据对象与自

己的关系确定标准

①有架子(国家、团体)再有个人联系

②乡土社会、自食其力

③个人为中心,克己复礼,以修身为本

④与宗教相关:每个个体在神面前平等;神对每个个人公道;人对人相

互尊重权利,团队必须保障个人的权利。

⑤有,个人-一团体关系相同。

10、试简述人类学中家庭概念和氏族概念的不同,并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中国传统家

庭称之为“小家族”。

家庭指亲子所构成的生育社群。亲子指它的结构,生育指它的功能。氏

族指根据单系亲属原则所组成的社群。

因为我们的家在结构上是一个氏族。但是和我们所谓的族也不完全相同,

我们所谓的族是由许多家所组成,是一个社群的社群。所以需要提出“小

家族”这个名词。小家族和大家族在结构原则上是相同的,不相同是在

数量'在大小上。

11'作者认为,中国人一般不流露两性间的感情,是因为把生育之外的许多功能拉入

家庭社群所引起的结果,对此,你怎么看?

同意作者观点。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结构原则上是一贯的、单系

的差序格局。与西洋家庭相比,中国的家除生育功能外,还具备政治、

经济、宗教等功能。在生育、政治、经济、宗教等功能上具有绵续性,

主轴在父子之间、婆媳之间,夫妇是配轴,这两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

斥了普通的感情。所以,中国人一般不流露两性间的感情。

12、为什么说乡土社会是阿波罗式的,而现代社会是浮士德式的?

⑴因为乡土社会是靠亲密和长期的共同生活来配合各个人的相互行为,

社会的联系是长成的,是熟习的;社会关系是生下来就决定的;男女间

的关系必须有一种安排,就是"男女有别";家族是以同性为主、异性为

辅的单系组合;乡土社会高度稳定。

(2)在现代社会里,浮士德是感情的象征,是把感情的激动,不断的变,

作为生命的主脉。恋爰不是一种生育的手段,而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

的摸索;恋爰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

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

13、为什么传统社会强调男女有别?男女有别这一原则产生了哪些社会现象?

为维持秩序。感情激动会改变原有的社会关系,不利于乡土社会的稳定,

不利于作为长期绵续性事业社群的乡土社会家庭发展;而感情淡漠能稳

定社会关系,所以乡土社会的感情定向是偏向同性交往,遏止异性交往。

产生的社会现象:①家族代替了家庭,家族是以同性为主,异性为辅的

单系组合。②同性原则大于异性原则。男女有别的界限,使中国传统的

感情定向偏向于同性方向去发展。③同性恋'自我恋。

14、说说礼治秩序与乡土社会其他特征之间的关系

乡土社会,世代定居,人员流动小,人员相对稳定,加之看重家族存续,

人际关系遵照差序格局进行安排,因此要想维持社会秩序平稳有序,就

必须考虑到每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差序格局所扩散开去的波浪彼此相撞时,

如何避免激起过大的震荡与浪花,这就需要借助礼治这一广受认可的行

为规范,从而消解掉人与人、家与家、家族与家族、村落与村落之间的

矛盾,让社会秩序得以维系。

15、根据原文内容,请分条概括乡土社会“礼治”的特点

(1)"礼治"就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

(2)"礼治"是利用教育把外在的规则内化成习惯,注重修身,注重克己;

(3)"礼治"实行"连坐"制,来惩罚那些不知礼的败类及相关的责任人。

16、简要分析“差序格局“"礼治秩序”"无讼现象”三者的内在联系。

“差序格局”是中国乡土社会的外在结构特点;"礼制秩序"则是中国乡土

社会的内在治理模式。二者均因''乡土本色”而产生,是并列关系。

“无讼现象"是"礼制秩序”治理下的社会必然会出现的社会现象,这两者

是因果关系。

17、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结构中,为什么实际呈现出的是”无为政治”的社会治理状态?

权力追逐利益,农业的剩余随人口增加而日减,缺乏储蓄的农业经济受

不住有为皇权的工程费用,引发天下大乱,人口减少。皇权为了自身的

维持,确立了无为政治的理想。

18、教化权力是如何一步步发展成“长老统治”的?

文化的基础是统一,文化对于社会的新分子是强制的,在文化稳定的社

会里,年长者握有强制年幼者的教化权力。

19、结合871章的内容分析乡土社会“礼""法""政”的复杂关系,描述乡土社会治理

的整体状况。

从《礼治秩序》可知,乡土社会维持社会秩序主要通过"礼”;

从《无讼》可知,乡土社会追求“无讼",有矛盾不看重诉讼,重视调解,

即使打官司也深受“礼治”观念影响,带有教化性质;

从《无为政治》与《长老统治》可知,在乡土社会中“政治”处于无为状

态,占主导地位的政治力量是与"礼治"相应的"教化权力”。

20、什么是血缘社会?它有什么特点?血缘社会的稳定靠什么来维持?

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规定个人的社会地位

特点:稳定,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

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代谢作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

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一那是职业的血缘继

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

富的血缘继替。

21、在乡土社会中,隔壁邻居本可以在门前交换物品,却都要大老远跑到街集上去交

易,这是为什么?

在这里,大家把原来的关系暂时搁开,一切交易都得当场算清。在门前

是邻居,到了街集上才是“陌生"人。

22、为什么商业是在血缘之外发展的,并从商业中发展出地缘这种社会关系?

商业需要清算,而血缘拒绝清算,商业依赖于陌生人之间的契约,地缘

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结成一个地方社群。

23、根据性质,权力可以分为哪四种?写出着些权力的概念。

四种权力:横暴权力、同意权力、长老权力、时势权力

概念:(1)横暴权力是指在社会冲突中占主导地位的一方对暂时屈服的

一方所拥有的支配'压迫性权力。

(2)同意权力是为了保证分工合作顺利进行的基于社会契约的相互同意

相互监督的权力。

(3)教化权力是在社会继替的过程(相对稳定的文化环境)中,长辈为

文化传承而强制教导晚辈的一种权力。

(4)时势权力是指在社会变迁中,时势权利是社会变革时代特有的产物,

在新旧交替、人们最惶惑无所适从的时候,站出来给人们指路向的“英雄

“人物,因此而发生的一种权力。

24、在乡土社会,为什么很不容易出现时势权力?

乡土社会的结构能答复人们生活的需要,是一个安定的社会,因之它也

是个很少"领袖"和"英雄”的社会。

25、解释"名实分离”的原因

在变迁社会中,文化英雄拥有时势权力。社会是渐变的。在长老权力下,

传统的形式是不准反对的,但是只要表面上承认这形式,内容却可以经

注释而改变,结果不免口是心非,在中国旧式家庭中生长的人都明白家

长的意志怎样在表面的无违下,事实上被扭曲的。虚伪在这种情境中不

仅是无可避免而且是必需的。不能反对而又不切实用的教条或命令只有

加以扭曲,只留一个面子,面子就是表面的无违。“如此。"名""实”的分

离便产生了。

26、人类行为的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乡土社会”各人依着欲望去活动就得了“?

人类的行为过程:欲望-紧张-动作-满足-愉快

因为在乡土社会中个人的欲望常是合于人类生存条件的。

27、什么是欲望?什么是需要?"欲望"和"需要”有什么区别和联系?作者说"从欲望

到需要是社会变迁中一个很重要的里程碑“,为什么?

欲望:人类在取舍之间的根据,是先于行为的

需要:自觉的生存条件

区别:欲望”是不自觉的本能反应“需要”是自觉的有计划的心理反应。

联系:"欲望”恰恰契合着生存的需要。

在乡土社会中,人可以靠欲望去行事;在现代社会中,欲望不能作为人

们行为的指导,于是产生"需要”,因之有了“计划”。

28、从“欲望“到“需要”这一过程是怎样发生的?

在乡土社会中,人们是依靠“欲望”行事的,因为欲望并非生物事实,而

是文化事实。问题不是在要的本身,而是在要什么内容。这内容是由文

化所决定的。在乡土社会中,"欲望”经过文化的陶冶可以作为行为的指

导,结果是印合于生存的条件。但是这种印合并不是自觉的,而是文化

的、人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