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2.1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课时作业5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鸦片斗争在英国常常称英中斗争或通商斗争,对于英国的这种说法(C)A.因为这场斗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而进行B.称英中斗争比较精确地反映了这场斗争的性质C.站在侵略者的角度为侵略斗争论护D.对现象和本质的相识比较清晰2.据统计,19世纪40年头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肯定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削减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削减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缘由是(A)A.《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B.广东人民抵制洋货C.鸦片斗争后中外贸易缩减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解析:材料所涉及的时间是40年头下半期,即鸦片斗争以后,《南京条约》的签订,开放了一系列通商口岸,分散了对外贸易,从而使广州的经济地位下降,故A项正确;B项不是主要缘由,故错误;鸦片斗争后中外贸易增加,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3.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稳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列强获得这一权益是在(A)A.《南京条约》附件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4.同治年间,章京周家楣回奏总理衙门:“其中外办罪,生死出入,不得其平,拟请定约时将中外命案定一公例,凡系交涉之案彼此照办,以得其平,于条约内载明遵守。”导致“中外办罪……不得其平”的缘由是(D)A.沿海通商口岸的开放B.中国关税不能自主C.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D.列强攫取了领事裁判权5.《南京条约》第十一条规定:议定英国住中国之总管大员,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申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行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若两国商贾上达官宪,不在议内,仍用禀明字样为着。该条款反映出(B)A.英国尚未扭转官方交往劣势B.中国传统华夷观念有所变更C.中英条约签订以同等为前提D.清廷完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6.下表反映了晚清有籍可查的驻外公使、领事等外交人才籍贯分布状况。省籍广东广西四川山东江西河北福建湖南江苏浙江贵州八旗湖北台湾安徽人数501123111828234162116此表可用于说明晚清(D)A.地方政治派系林立B.满洲贵族势力逐步被减弱C.中体西用思想盛行D.沿海与内陆开放程度有差异解析:晚清时期的外交进入近代化,外交人才须要外交学问和开放思想,表格数据干脆体现了晚清外交人才主要来自于东南部沿海省份,这些地区对外开放较早,与外部世界联系较多,民众思想比较开放。同时,广阔内陆地区对外开放较晚,比较封闭,外交人才缺乏。7.在近代某中外条约中,清政府应允对方“将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该不同等条约是(C)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从条约内容可推断日本取得了在中国通商口岸的开设工厂的权利,而这项特权是日本在《马关条约》中获得的。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不符合题意。8.甲午中日斗争是日本实现“大陆政策”的重要环节。由于日本自身力气严峻不足,加之困难的国际环境,日本选择“替代方案”没有灭亡中国,却达到了侵华的目标。“替代方案”是指(B)A.取消清王朝与朝鲜的宗藩关系B.割地赔款奠定了侵华基础C.与西方列强共同掀起瓜分狂潮D.建立傀儡政府掠夺资源9.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四大类别:惩处性、预防性、赔偿性、改善性四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B)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D.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10.以下条约规定,按时间先后出现最迟的是(C)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借居大清沿海之……上海等五处港口B.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C.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D.凡系大英国人,无论本国、属国军民等,今在中国所管辖各地方被禁者,大清大皇帝准即释放11.1900年的八国联军侵华斗争被外国史学界称之为:像一次组织纪律不强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的行动。这里的“维和”是指(A)A.疯狂镇压义和团运动 B.打击京津改良派势力C.向清朝政府勒索赔款 D.推翻清朝政府的统治12.1899年,美国向各国提出有关中国的“门户开放”照会,主要内容是:各国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运至各势力范围口岸的各国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税率,由中国政府征收。这一政策(A)A.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B.保障了美国对华侵略取得优势地位C.必定得到列强比较广泛的赞同支持D.扩大了美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解析:从材料中的“运至各势力范围口岸的各国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税率,由中国政府征收”来看,“门户开放”政策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肯定,解除;列强中也有反对这一政策的,解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解除。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面对斗争带来的惨烈后果,既需反思斗争,更需重新相识斗争带来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鸦片斗争后)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渐渐相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渐渐被战胜者变更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同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材料二:日本除了把台湾夺到手之外,还拿到了中国2.3亿两的赔款。这等于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等于中国3年的财政收入。日本要是拿这笔款发展经济,用于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用于改善国民的生活,那就很可观了。但是它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倒戈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袁伟时《甲午斗争:没有赢家的结局》材料三: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行避开的。从干脆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斗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但是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占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故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醒悟地相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需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今起先现代化进程。——新华网(1)依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斗争后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更。(6分)(2)袁伟时认为甲午斗争的结局是“没有赢家”,结合材料二和所学学问说明理由。(12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学问,谈谈对“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今起先现代化进程”这一观点的理解。(8分)答案:(1)相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对西方的看法从鄙视到同等对待再到尊崇。(2)对中国而言: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使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对日本而言:斗争的成功进一步刺激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促使它进一步扩军备战,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斗争,最终导致日本战败倒戈。(3)一方面该斗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另一方面,斗争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解析:(1)依据材料“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渐渐相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得出相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依据材料“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渐渐被战胜者变更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得出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依据材料“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得出对西方的看法从鄙视到同等对待再到尊崇。(2)结合所学学问,分析甲午中日斗争对中国的影响。再结合材料二信息“日本……用来扩军,85%的赔款都用于扩军和相关的项目,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只有一部分拿来建了一家钢铁厂。这就导致了日后侵略别国反过来被迫无条件倒戈的灾难性后果,同样输得很惨”,分析甲午中日斗争对日本的影响。(3)本小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运用辩证的观点和一分为二的观点进行分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指的是该斗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也让中国从今起先现代化进程”指的是斗争进一步惊醒了中国人;推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今以来,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借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8月29日)材料二: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中日《马关条约》(1895年4月17日)材料三: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由诸国分应主办……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虞……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损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需立时弹压惩办。——《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1)比较材料一、二反映的条约内容的异同。(10分)(2)《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