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师用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师用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师用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师用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7单元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教师用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1课19世纪中叶的俄国学习目标重点难点1.了解俄国农奴制发展的概况、俄国新思潮的代表人物与主见、克里米亚斗争的影响。2.理解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的束缚。3.驾驭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社会背景。1.重点:分析俄国农奴制的弊端,相识改革的必要性。2.难点:十二月党人与学问分子争辩的实质及其异同。一、俄国的农奴制与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改革的根本缘由)1.俄国的农奴制(1)发展历程①形成:15世纪末16世纪初,农奴制起先形成。②确立:17世纪中期,俄国的农奴制正式确立。③强化:18世纪以后,包括彼得一世在内的历代沙皇实行措施强化农奴制。④危机:19世纪上半期,农夫骚动越来越多。(2)主要内容①地主占有土地和农奴,公开出售农奴,甚至用农奴作贷款抵押。②农奴被迫为领主无偿劳动后才耕种自己的份地,担当很重的赋税。③农奴受到严格管理,还要为沙皇政府服兵役。2.步履维艰的俄国工业发展(1)表现①棉纺织业中出现了机器工厂。②俄国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个部门明显落后于英法等国,交通运输业也差得很远。(2)缘由:农奴制使俄国缺乏工业革命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工业投资和国内市场。(3)后果:废除农奴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对农奴制的辩证相识(1)农奴制曾经适应了俄国社会发展的须要,为俄国国家的统一和对外扩张供应了坚实的经济基础。(2)农奴制对俄国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农奴遭遇严峻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商品经济发展缓慢。农奴被紧紧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其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欧。农奴制的实行,加强了贵族地主的势力,增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障碍。二、新思潮的涌动(改革的社会基础)1.“十二月党人起义”(1)缘由:19世纪初,俄国一些青年军官对俄国农奴制和封建专制特别不满。(2)目的:试图推翻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3)结果:起义失败,但影响很大。2.学问分子的争辩(1)时间:19世纪四五十年头。(2)焦点:国家现状和将来发展。(3)派别及主见①守旧派:主见自上而下通过地主和农夫之间的自愿协调进行平缓的变革。②改革派:必需解放农夫,由农夫向地主赎取份地。③激进派:要求无条件地赐予农夫自由和土地。[课中思索]阅读教材P92“学思之窗”,思索:他为什么这样评论农奴制,你对农奴制有什么看法?【提示】因为俄国学问分子已经相识到农奴制是一种腐朽、落后的制度,已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成为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障碍,必定会被历史淘汰。只有废除农奴制,尽快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俄国才有出路。三、克里米亚斗争(改革的干脆缘由)1.缘由:俄国为扩大在地中海和西亚等地的势力,攫取更多的土地及转移国内冲突。2.经过(1)1853年,俄国侵入奥斯曼帝国,侵扰了英国和法国在奥斯曼帝国的利益。(2)英、法同奥斯曼帝国签订了同盟条约,派兵参战。(3)英、法联军与俄军在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绽开激战。3.结果:1855年秋,俄军战败。1856年,双方签订和约。4.影响(1)俄国的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冲突进一步激化。(2)俄军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激化了阶级冲突。(3)迫使亚历山大二世走上了一条自上而下的改革道路。克里米亚斗争中俄国战败的根本缘由克里米亚斗争是一场局部的国际性斗争,斗争对俄国而言战败是必定的,其根本缘由是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难以抗衡英、法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斗争的结果反过来又推动了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行。农奴制严峻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史料一]19世纪上半期的俄国报纸上,曾经有出售家奴与阉马的广告。有饲养猪犬和吹笛唱歌等专长的农奴竟与马匹同列。——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1)依据史料一说说农奴的境况。造成这一现象的缘由是什么?【答案提示】境况: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地位犹如牲畜;农奴主可以买卖农奴。缘由:农奴制的存在。[问题剖析]史料一反映了19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状况。虽然依据句号可以分为两层,但两层的含义是一样的,都与农奴的境况有关。关键信息“出售家奴与阉马”“农奴竟与马匹同列”表明白农奴境况。缘由联系俄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农奴制进行分析。[史料二]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对比表项目俄国英国比例生铁产量26万吨385万吨1∶15铁路里程1500俄里15000俄里1∶10(2)依据史料二,分析农奴制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答案提示】严峻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使俄国工业化进程远远落后于英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问题剖析]19世纪中叶英国已经完成了工业革命,在代表经济发展水平的“生铁产量”“铁路里程”方面,俄国明显落后,可据此回答农奴制对俄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9世纪中叶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1)劳动力: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造成俄国工场手工业缺少自由劳动力。(2)市场:农奴遭遇严峻的剥削,生活困苦,无力购买商品,因而国内市场狭小,产品低劣,国际竞争力弱,国际市场也狭小。(3)原料:缺乏足够的原料来源,且成为西欧原料供应地。(4)资金:经济发展水平低,投入工业的资金严峻不足。(5)技术:19世纪中叶,俄国仍旧处在工场手工业阶段,工业生产的各部门和交通运输业明显落后于英法等国。克里米亚斗争对俄国的影响[史料一]项目枪支战舰运输工具运输通道军用物资俄国滑膛枪木帆船牛车马车泥路缺乏英、法来复枪汽船火车铁路足够(1)依据史料一分析克里米亚斗争本质上反映出交战双方存在着一种怎样的差异?为什么说克里米亚斗争是俄国的一场无望的搏斗?【答案提示】差距: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与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之间的差距。缘由:由于农奴制的存在,使俄国在社会制度、经济和军事水同等各方面都是落后的,根本没有获胜的希望。[问题剖析]史料一反映出交战双方存在着巨大的时代差距,这种差距本质上体现为社会制度的不同。其次问事实上是考查俄国在克里米亚斗争中失败的缘由。[史料二]克里米亚斗争的失败,加剧了国内经济社会危机,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加剧了社会冲突,推动了农奴制改革。——《克里米亚斗争史学探讨中的几个问题》(2)依据史料二,指出这场斗争给俄国带来的影响。【答案提示】俄国战败激化了国内的社会冲突,加速了农奴制改革的步伐。[问题剖析]提取关键信息“加剧了……推动了农奴制改革”即可概括这场斗争对俄国社会和改革的影响。克里米亚斗争对俄国的影响(1)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加重了国内的经济危机,农夫起义不断,沙皇的专制统治奄奄一息;为了巩固统治,亚历山大二世不得不进行了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2)俄国加紧了在远东地区的扩张。正如马克思所说,俄国由于在克里米亚斗争中的失败要向英法报仇,当英法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斗争的时候,俄国趁火打劫,从中国割占了大片领土,攫取了许多特权。(3)导致俄国的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失去了欧洲的霸主地位。俄国从1815年组建“神圣同盟”起先,就充当了欧洲的霸主,对各国的革命运动进行干涉,充当欧洲的宪兵。克里米亚斗争的失败使俄国失去了干涉别国内政的可能性,俄国国际地位下降,欧洲霸主地位丢失。克里米亚斗争的性质、实质和影响1.性质:对俄国和英、法双方来说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斗争,对奥斯曼帝国来说则是防卫性质的反侵略斗争,但仍无法变更这次斗争的非正义性。2.实质: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和落后的农奴制度之间的一场较量。3.影响(1)对俄国:英、法加强了在奥斯曼帝国的殖民势力,俄国南下扩张战略严峻受挫,并失去了欧洲霸主地位;推动了俄国的农奴制改革。(2)对奥斯曼帝国:克里米亚斗争结束后,交战双方在巴黎实行和平会议,依据会议和约的有关内容,奥斯曼帝国的独立与领土完整得到欧洲的集体保证,这样使奥斯曼帝国得以持续数十年。(3)对中国:克里米亚斗争使俄国丢失了保持数十年之久的欧洲霸权,俄国南侵的势头被迫停止,后来又把扩张的重点放在相对贫弱的亚洲地区。其次,随着巴尔干问题的短暂解决,英、法把留意力重新投向中国,并在克里米亚斗争结束后不久找寻借口联合发动了对中国的其次次鸦片斗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4)对欧洲格局:克里米亚斗争打破了欧洲国际力气的旧平衡,建立起法国拥有欧洲大陆优势的新格局,这种新的格局基本上保持到1870年。[课堂小结]知识网络答题术语1.农奴制的确立和发展,成为俄国工业发展的最大障碍,这是俄国必需进行改革的内因所在。2.克里米亚斗争的失败彻底暴露了农奴制的落后,也成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催化剂。3.俄国沙皇进行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挽救统治危机。1.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已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主要是因为它()A.不利于加强沙皇专制统治B.败坏了俄国的国际形象C.不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D.不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C[19世纪中期,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不行阻挡的历史潮流。然而,农奴制的存在,严峻地制约和影响了俄国工业革命的发展,造成了俄国的落后。因此C项符合题目要求。]2.在十二月党人被沙皇流放时,他们的妻子毅然接受沙皇提出的苛刻条件,跟随丈夫远赴西伯利亚,这些妻子们因此受到歌颂。导致十二月党人被流放的干脆缘由是()A.对俄国的社会现实不满B.提出向西方学习的要求C.实行起义要求推翻专制D.怜悯俄国农奴们的境况C[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试图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度,结果遭到残酷镇压。此后,他们大多被沙皇政府流放。]3.19世纪中期,以车尔尼雪夫斯基为首的革命民主主义者认为解放俄国农奴的途径是()A.进行改革B.只能革命C.自上而下解放农奴D.发动克里米亚斗争B[车尔尼雪夫斯基是沙皇封建专制主义和农奴制的坚决反对者。他站在革命民主派的立场上,号召农夫群众“拿起斧头”来推翻沙皇统治和腐朽的农奴制度,用革命手段无偿地夺取土地。]4.恩格斯在论述克里米亚斗争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同时也在俄国人民面前给自己丢了丑。前所未有的觉醒时期起先了。”“觉醒”是人们相识到俄国()A.军备落后 B.制度腐朽C.经济凋敝 D.吏治腐败B[克里米亚斗争中俄国的失败证明白沙皇俄国的制度腐朽,而制度腐朽导致了军备落后、经济凋敝、吏治腐败状况的出现,引发了农奴制改革。]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地主对于农夫的穷凶极恶的压榨和奴役,引起农夫不断地骚动。国内各阶级、阶层都行动起来参与或支持农夫的骚动。据统计,1801年至1810年的10年间,农夫骚动83次;1811年至1820年的10年间,农夫骚动124次;1821年到1830年的10年间,农夫骚动则达到了156次;1831年到1840年的10年间,农夫骚动143次,这较上个10年虽有所削减,但并不意味着冲突的缓和,只不过是一种短暂的安静。1841年到1850年的10年间,农夫骚动达到351次,而在接下来的10年间,农夫骚动则超过591次。农夫骚动的增加,意味着社会的动荡担心,严峻威逼着农奴制度的政治、经济基础。材料二俄国“首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