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7课第2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7课第2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7课第2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7课第2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7课第2框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课时分层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4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正确相识中华传统文化(建议用时:40分钟)学问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1.殷周影响,春战雏形;秦划时代,汉儒至尊;隋唐全盛,宋明持续,明清衰落,再创辉煌。中华文化的历程说明白()A.中华文化走在世界前列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C.中华文化具有封闭性D.中华文化博大精深B[中华文化自殷周始,隋唐全盛,明清衰落,今日再续辉煌,其历程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B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没有体现走在世界前列,也没有体现博大精深的特征,A、D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具有包涵性,其发展过程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涵的,C错误。]2.法家是战国时期提倡以法制为核心思想的重要学派。他们提出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思想,对现代法治建设依旧有着深远的影响。这表明中华文化()①源远流长②博大精深③极具当代价值④极具包涵性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B[法家提出的富国强兵、以法治国思想,折射出中华文化博大精深,②入选;法家对现代法治建设依旧有着深远的影响,说明中华文化极具当代价值,③入选。]3.布鞋,在我国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起先穿屦或履,当时男女鞋饰没有明显的差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传统的手工、绣花布鞋深受中国百姓宠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鞋厂的开办使布鞋进入鼎盛时期。这表明()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②中华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各民族文化的沟通、碰撞、交锋③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④文化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记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C[布鞋,在我国有着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即从先秦时期始终持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这充分证明白我们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①入选。实践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布鞋不断发展,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③入选;题干未体现各民族文化的沟通、碰撞、交锋,②不选;文明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记,④不选。]4.西部民族文化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很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气勃勃,其中最为典型的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这种“本土化”现象()①说明白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涵性②是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同化③说明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锋碰撞中发展起来的④表明中华文化的创新性不断增加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这种“本土化”现象说明白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涵性,也表明中华文化是在与世界各国文明的交锋碰撞中发展起来的,①③符合题意;②说法错误,错在“同化”;题干体现中华文化的包涵性,不是创新性不断增加,解除④。]5.在湖潮乡各村寨,总能发觉既有汉族也有苗族、布依族等少数民族杂居在一起的状况,形成独特的民族文化交融特色。往往在同一个村寨既有当地特有的少数民族风俗,还保留了几百年前从中原地区带来的生活习惯。几百年来,各族人民和谐共处,团结一心,在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湖潮乡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这说明()①中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②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涵性③各民族文化呈现着中华文化的丰富色调④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A[几百年来,各族人民和谐共处,团结一心,在历史文化和生活习俗相互融合的过程中,渐渐形成了湖潮乡独特的民族文化历史。这说明中华文化具有特有的包涵性,中华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①②符合题意。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调,③说法错误。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是共性与特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④说法错误。]6.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精神追求。这印证了()①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②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③文化的传承依靠于传统建筑的爱护④中华文化始终走在世界前列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A[从题干中“独特之处”可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①入选;从题干中“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可知园林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②入选;③在题干中并未体现;中华文化发展的历程具有曲折性,④不选。]学问点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历史文化特殊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这启示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是()A.要摒弃,因为传统文化是包袱,严峻束缚人的思想和行为B.要继承,因为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C.对传统文化要“心存敬畏”,发扬和光大D.对传统文化要“辩证分析”,批判地继承D[题干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看法和做法应当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因此D符合题意。A、B、C解除。]8.2024年“两会”期间,传统功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焦作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衣显就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推广普及太极拳开展太极拳“六进”的建议》。其意义在于()A.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B.更好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C.维护传统文化显明的民族性D.发挥传统文化在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中的精神纽带作用B[推广普及太极拳,有利于更好发挥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B符合题意;A、C与材料没有干脆关系;太极拳文化的纽带作用不明显,解除D。]9.漫画《任重道远》启示我们,要对中华文化充溢自信。这种底气源于()①中华文化是我们今日的一笔财宝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③中华文化比其他民族文化更优越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当代价值A.②④B.③④C.①③D.①②A[传统文化既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珍贵的财宝,①不选;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入选;③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等的。]10.现在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而民本思想发端于商周交替之时的“敬德保民”思想。从“敬德保民”到“以人民为中心”,可以看到中华优秀文化()①薪火相传,一脉相承②是最优秀的文化③始终走在世界前列④在今日仍有巨大影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B[从商周交替之时的“敬德保民”到现在我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可以看到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在今日仍有巨大影响,①④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都是同等的,②错误。中华文化很长时间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并非始终走在世界前列,③错误。]11.食用野味的陋俗并不简洁地是一个医学、环保问题,更是一个文化问题。只有重新唤醒那些合宜的野生动物观,重建当代人与野生动物的文化关联,运用文化手段疏导新兴野味文化,方能从根本上改善、引导当代人的野物观、自然观。这说明()①传统文化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②传统文化具有显明的民族性③对于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④要坚持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古为今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D[“重新唤醒那些合宜的野生动物观……疏导新兴野味文化”,体现了③④;传统文化中精华与糟粕并存,解除①;②与题干无关。]12.因阙上刻有铭文书画,古人出行、拜谒、歌舞等场景都能刻画于阙,生活场景“跃然石上”。汉阙不仅有石制“汉书”之称,还被誉为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由此可见()①汉阙是一种凝固的艺术,镌刻着时代的痕迹②汉阙是呈现中国传统文化成就的重要标记③传统建筑对今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④中国古代建筑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B[汉阙不仅有石制“汉书”之称,还被誉为我国古代建筑的“活化石”。由此可见,汉阙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凝固的艺术,镌刻着时代的痕迹,对今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具有深刻影响,①③符合题意。传统建筑是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记,汉阙属于传统建筑的一种形式,并不能等同于传统建筑,②说法错误。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火炬,④说法错误。]13.从孔子的“不患寡而患不均”、老子的“损有余而补不足”、太平天国的“无处不匀称”和康有为的《大同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人民公社、“大锅饭”,都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中“平均”的文化基因。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阶级社会,极端贫困的人们企盼平均共享财宝,企盼有尊严的生活,这种思想对摧毁和瓦解封建制度具有肯定的推动作用,今日对我们正确处理公允与效率的关系仍有启示和警示意义。结合材料,运用哲学与文化的学问,说明我们应当怎样正确对待传统思想。[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对肯定平均主义思想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对追求社会公允的观念要接着保持和发扬。对传统公允思想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给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可运用所学哲学与文化的学问,从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待传统思想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答案]①对待传统思想,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肯定平均主义思想要自觉加以改造或剔除,对追求社会公允的观念要接着保持和发扬。②对待传统思想,要革故鼎新,推陈出新。对传统公允思想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给予其新的时代内涵。14.科技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当代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古代中国在很多领域的科学技术独创方面领先于世界,可以归功于科技创新。中国古代以来,以朱熹、王阳明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的“格物致知”“知行合一”观点,“开物成务”“立器为利”的改造自然的思想,重视自得创新、敬重学术规范意识的产生,形成了古代中国科技创新的文化动力。当代中国科技创新应当吸取古代阅历教训,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益于当代中国科技创新的价值观和方法论。(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学问,说明科技创新要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中国科技创新的优秀传统思想。(2)在绚烂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蕴含创新思想的古诗词,如“满眼朝气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请再举两例。[解析]本题以科技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背景材料,考查继承优秀传统思想的重要性。第(1)问可结合材料,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角度分析科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