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01第1章声现象
W考点清单破
帐-01户—么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i.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1)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我们可以通过“转换法”将声源的微小振动放大。
(3)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已经发出的声音还会继续向周围传搔。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声音靠介质传播,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
(2)真空不能传声;真空中的声速为。。
(3)实验并不能直接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而是在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推理,即“理想实验法”。
3.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一般不同,通常vBI>V/>丫气。空气中的声速约为340m/s。
(1)通常,坚硬的固体传声快,而且传声效果比气体好。疏松多孔的材料,往往传声效果较差,隔音效果
较好。
(2)不同频率的声音,在同种介质中,其传播速度相同。
4.声音在介质中是以疏密相间的波的形式传播的―声波。
(1)声波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水波、绳波、弹簧波等来类比声波,这就是“类比法”。
(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从而形成回声。
(3)回声测距的公式:s^-vt,因为声音从声源发出,传播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用时为人
2
5.声音不但可以传播信息,还可以传播能量。
二、声音的特性
1.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叫作响度。通常可以改变用力的大小来改变响度。
(1)响度的大小与声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通常用“大”“小”来描述响度;有时“高”“低”也被用来描述响度,如高声喧哗、低声细语。
2.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叫作音调。音调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1)物体振动的次数与时间之比叫作频率。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如:1分钟振动600次,频率就是
10Hz«
(2)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实验,用到了“控制变量法”,控制其他因素相同,每次只改
变一个因素。
3.通常人说话的声音女声频率比男声也。钢琴调音是通过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改变音调。同一根琴弦,振
动部分长度短音调高;吹奏乐器靠空气柱振动发声,空气柱短音调高。
4.区分不同乐器或者不同的人发出的声音,是靠音色。音色与声源的材料、结构等有关。
5.响度、音调和音色可以描述声音的特性,通常称为更:音的
三要素。通过波形图判断响度:起伏大的响度大;判厂M断音
调:波形密的音调高;区分音色看形状。
三、噪声及其控制
1.悦耳动听的,以及我们需要的声音叫乐音。刺耳难听的,以及我们不需要的声音叫噪声。噪声的来源:
工业噪声、交通噪声、生活噪声。
2.噪声的危害:“隐形杀手”,影响工作、学习和休息,严重时会危害健康。
3.物理学中用声强级来描述声音的强弱,单位是分贝(dB)。
(1)人耳刚能听见的声音是0分贝。
(2)高于50分贝会影响休息,高于70分贝会影响工作学习,高于90分贝会影响健康。
4.噪声的控制:在声源处、声音传播途中和声音接收处采取措施控制噪声。
(1)如消声器、禁止鸣笛、禁止大声喧哗、公众场合关闭手机铃声等等都属于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2)植树造林、高速公路高铁的隔音板、会场剧院的吸音板等属于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3)高速列车控制噪声的措施:一是车头设计成流线型,整体密封;二是减小车体质量,连接处用弹簧和
胶垫缓冲;三是采用无缝钢轨。
四、人耳听不见的声音
1.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叫作可听声波,它的频率范围通常为20~20000Hz。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作超
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作次声波。
2.超声波的特点: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声能集中。
3.次声波的特点: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较慢,且不易被障碍物遮挡,因而可以传播得很远。
实验突破
实验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实验器材:音叉、小锤、铁架台、水、细线、乒乓球。
2.实验步骤:
(1)将音叉固定在铁架台上。
(2)用小锤敲击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情况。
(3)将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音叉旁,用小锤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的运动情况。
(4)将音叉放入水中,用小锤敲击音叉,观察水面的振动情况。
3.实验现象
(1)用小锤敲击音叉时,可以看到音叉在振动。
(2)将乒乓球用细线悬挂在音叉旁,用小锤敲击音叉时,可以看到乒乓球被弹开。
(3)将音叉放入水中,用小锤敲击音叉时,可以看到水面出现波纹。
4.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也停止。声音可以在空气和
水中传播。
实验二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1.实验目的: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2.实验材料:钢尺
3.实验步骤
(1)将钢尺的一端固定在桌子上,另一端悬空。
(2)用手指轻轻拨动钢尺,使其振动发声。
(3)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再次观察钢尺振动的频率和发出声音的音调的
变化。
4.实验现象
(1)当拨动钢尺的力度增大时,钢尺振动的频率也会增大,发出的声音音调会升高。
(2)当拨动钢尺的力度减小时,钢尺振动的频率也会减小,发出的声音音调会降低。
5.实验结论:音调和频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通过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可以
改变钢尺发出的声音的音调。
实验三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1.实验目的:探究声音的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2.实验材料:音叉、小锤、乒乓球、铁架台、系有细线的乒乓球
3.实验步骤
(1)将系有细线的乒乓球轻触正在发声的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2)用小锤敲击音叉,使音叉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再次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4.实验现象
(1)当音叉发出较小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较小。
(2)当音叉发出较大响度的声音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较大。
5.实验结论: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即时练习
【练习1](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下面是摘录了小明对八年级物理上册内容的一些归纳整
理内容,其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B.自然界的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监测次声波可以预报地震D.月亮是光源
【答案】D
【详解】A.光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真空中的光速为3.0xl08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所以空气中的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自然界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自然现象会产生次声波,所以监测次声波可以预报地震,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月亮本身是不能发光的,我们能看到月亮是因为月亮反射的太阳光到达我们的眼睛,所以月亮
不是光源,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练习2](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末)在校园文化节的联欢会上,师生合唱的歌曲《喜欢你》
宛转悠扬,引得现场一片欢呼雀跃……演唱者手中的话筒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速
【答案】B
【详解】演唱者手中的话筒可以将声音送到扬声器,主要是为了把声音放大,改变声音的响度,故
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练习3](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如图,是2022年元宵晚会我国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
间站用古筝弹奏《茉莉花》,为全国人民送上太空音乐祝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琴弦的长短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能听到王亚平弹奏的乐曲声说明真空能够传声
C.用同样的力拨动琴弦,粗弦比细弦发声的响度大
D.拨动同一琴弦的力越大,发声的音调越高
【答案】A
【详解】A.琴弦的长短不同,振动快慢不同,发声的振动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A正确;
B.我们能听到王亚平弹奏的乐曲,这是因为在中国空间站里面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是不能够
传声的,故B错误;
C.琴弦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与琴弦的粗细无关,故C错误;
D.拨动琴弦的力越大,琴弦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声的响度越大,故D错误。
故选Ao
【练习4】(2024•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如图所示是超声波辅助倒车的场景,当汽车距离障碍物较近
时,会发出“嘀嘀嘀”的警报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叩商嘀嘀”的警报声就是超声波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D.警报声对正在倒车的驾驶员来说是噪声
【答案】C
【详解】A.人类听不到超声波,故“嘀嘀嘀”的警报声不是超声波,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超声波是由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
C.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C正确;
D.警报声对正在倒车的驾驶员来说是需要听到的声音,不是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练习5】(2024•江苏常州.一模)制作短视频时,利用AI配音可以大大提高视频的质量和吸引力,
让观众沉浸其中。只要作者输入文本,AI配音就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某个明星的声音生成音频,这其实
是模仿该明星声音的()
A.音色B.音调C.频率D.响度
【答案】A
【详解】不同的人发出声音主要是音色不同,所以AI模仿的是明星的音色,听众是根据音色的不
同来判断AI所模仿的明星。
故选Ao
【练习6】(2024江苏连云港•一模)琵琶被称为“弹拨乐器之王”,下列对琵琶演奏中涉及的声学知
识描述不正确的是()
A.琴声是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
B.琵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C.琴声的响度越大,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快
D.琴声引起了听众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C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琴声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琵琶发出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传播速度与响度无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变,故C错误,符合题意;
D.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琴声引起了听众的共鸣,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正确,不符
合题意。
故选C。
【练习7】(2024•江苏南京•模拟预测)如图所示的监测器测得同一声源发出的甲、乙两种声音的特
性记录于表,则()
声源监测器
声音声音强弱的等级/dB频率/Hz
甲701100
乙110700
A.乙音调较高
B.甲响度较大
C.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动幅度较大
D.声源在发乙声音时每秒内振动次数较少
【答案】D
【详解】A.声音的音调由振动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有表中信息可知,甲的音调高,故
A不符合题意;
BC.声音的强弱用响度表示,其大小用单位分贝表示,分贝值越大表示声音的响度越大,振动幅度
越大,由表可知,声音甲的分贝值小于声音乙的分贝值,故甲声音的响度较小,即声源在发甲声音时振
动幅度较小,故BC不符合题意;
D.由表中信息可知,甲声音的频率高于乙声音的频率,所以甲声音的音调较高,每秒振动的次数
多;乙声音的音调较低,每秒振动的次数少,振动得慢,故D符合题意。
故选Do
【练习8】(2024.江苏常州.一模)青少年特别是男生在变声期,由于喉部声带的生长发育,声音会
由清亮的童音逐渐发生变化,出现低沉、沙哑等现象,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该过程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声
音的()
A.音色、响度B.音色、音调C.响度、音调D.音色、响度、音调
【答案】B
【详解】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故喉部声带的生长发育会使音色发生变化,同时声音由
清亮变为低沉、沙哑是声音的音调发生了变化,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o
【练习9】(2024.江苏常州.一模)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号”
成为全球最大的静音科考船,该船配有先进的声呐探测系统和静音螺旋桨,其静音螺旋桨低噪音控制指
标达全球最高级别: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船发出的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B.该船发出的噪声属于次声波
C.声呐探测是通过发射超声波工作的
D.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答案】C
【详解】A.噪声也是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A错误;
B.声呐又叫超声雷达,该船声呐发出的是超声波,故B错误;
C.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利用的是超声波,故C正确;
D.该船的静音螺旋桨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练习10](23-24八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关于图所示的有关声现象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正
确的是()
*一!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B.通过观察乒乓球是否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起,可以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
C.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可以推断真空中不能传声
D.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听声音的变化情况,可以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答案】C
【详解】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鼓面,纸屑跳动的幅度不同,即鼓皮振动的幅度不同,且听到鼓
声的大小不同,说明响度跟振幅有关,故A错误;
B.乒乓球被正在发声的音叉弹起,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实验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条
件,故B错误;
C.空气可以传声,空气越稀薄,空气传声能力越差;逐渐抽取玻璃罩中的空气,听到铃声逐渐变
小,可以推知,玻璃罩内没有空气时,就不能听到铃声了,此实验可以推断真空不能传声,故C正确;
D.质量大,体积大的物体难振动,频率低,音调低。用力吹一根细管,并将它不断剪短,细管内
空气柱的质量变小,体积变小,容易振动,频率高,音调高,此实验可以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
错误。
故选C。
【练习11](23-24八年级上•江苏常州•期末)如图所示,将四种声音先后逐一输入同一示波器,分
别得到这四种声音的波形,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两种声音是()
甲乙丙丁
A.甲和乙B.甲和丙C.乙和丁D.丙和丁
【答案】D
【详解】ABCD.如图可知,甲、丙、丁的振动幅度相同,所以,丙、丁响度相同;乙、丙、丁的
频率相同,则乙、丙、丁的音调相同,所以,丙和丁的音调相同,所以,音调和响度都相同的两种声音
是丙、丁,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练习12](2023•江苏连云港•中考真题)我们能辨别出熟悉同学的声音,从物理学角度讲,这主要
是因为他们声音的()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频率不同D.音色不同
【答案】D
【详解】音色是发声体的声音品质,由发声体本身的特征决定,我们能辨别出熟悉同学的声音,这
主要是因为他们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练习13](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末)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图所示,噪
声监测设备显示周围环境的噪声强弱等级为,甲图表示了在处中控制噪声,乙图表示了在
中减弱噪声。
噪声检测
53dB
市环保局
【答案】53dB声源传播过程
【详解】口]据图所示的设备上指示的数字为53dB,该装置是用来监测噪声强弱的仪器。
⑵⑶甲图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乙图高速路边隔音墙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练习14](23-24八年级上.江苏常州•期末)如图所示,“曾侯乙编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
完整的编钟。这套编钟共有65件,材料、结构相同,大小不同,这可以丰富编钟的o轻敲或重
敲同一编钟能发出______(均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不同的声音。
【答案】音调响度
【详解】[1]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编钟共有65件,敲击不同的编钟时,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调是不
同的。
⑵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编钟,编钟振动的幅度不同,产生的响度不同。
【练习15](23-24八年级上•江苏盐城・期末)结合以下声现象,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所示,正在发生的音叉缓慢靠近竖直悬挂的乒乓球,乒乓球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
叉在,该装置还可以探究声音响度与的关系;
(2)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振动发声的
图像如图(a)所示。若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则图像可能为图(6/c);
(3)如图丙所示,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从减弱噪声。
【答案】振动振幅C声源处
【详解】(1)[1]⑵图甲中,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被弹开,说明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通过乒乓球
被弹起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这种实验方法叫做转换法;通过乒乓球被弹起说明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乒乓球弹起的越高,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实验可以说明响度跟振幅的关系。
(2)[3]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振动发声的图像如图Q)
所示。若缩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钢尺,钢尺振动部分变短,频率变大,音调变高,则图像
可能为图c。
(3)[4]图丙是禁止鸣喇叭的标志,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实战演练
1.(23-24八年级上.江苏常州•期末)雷雨天,电闪雷鸣,令人不安。对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我们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
B.我们能分辨雷声和雨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音色不同
C.堵上耳朵听到雷声变小,这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D.我们听到的雷声是超声波
【答案】D
【详解】A.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光的传播速度约为3xl08m/s,打雷时总
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因为在空气中光速大于声速,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分辨雷声和雨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
音色不同,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减弱噪声的方式有三种,分别是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堵上耳朵
听到雷声变小,这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人耳听不到超声波,所以我们听到的雷声不是超声波,故D错误,
符合题意。
故选D。
2.(23-24八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把手指放在喉结附近,比较说话时和不说话时手指的感觉,这个实验
的目的是()
A.探究声音的产生B.探究声音的传播
C.探究声音的速度D.探究声音的特征
【答案】A
【详解】比较说话时与不说话时的喉结情况,是探究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差别,即探究声音的产
生。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3.(23-24八年级上•江苏徐州•期末)次声波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下列事例应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是()
A.胎儿身体状况诊断B.声呐
C.眼镜清洗D.地震监测
【答案】D
【详解】AB.胎儿身体状况诊断、声呐,利用的是超声波传递信息,故AB不符合题意;
C.眼镜清洗,利用的是超声波传递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
D.地震监测,利用的是次声波传递信息,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23-24八年级上•江苏•期末)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的干扰,以下不合适的做法是()
A.上课时关闭门窗B.在教室周围植树
C.学校路段禁止鸣笛D.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答案】D
【详解】A.关闭门窗,可以减小传入教室中的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在教室周围植树,可以阻挡噪声传入教室。故B不符合题意;
C.学校所在路段禁止鸣笛,可以控制噪声的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
D.学生戴上耳罩后,不能听课了。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5.(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下列现象中能利用声音的音色这一特征来解释的是()
A.响鼓重锤B.曲高和寡
C.掩耳盗铃D.闻声识人
【答案】D
【详解】A.响鼓重锤利用响度的影响因素振幅解释,与音色无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曲高和寡指的是音调,与音色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
C.掩耳盗铃指的是控制噪声的途径与音色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D.闻声识人是每一个人的声音都具有特色,指的是音色,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6.(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发声的音叉使乒乓球多次被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
B.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抽出罩内空气,闹铃声减弱,表明真空可以传声
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消除噪声
【答案】A
【详解】A.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故A正确;
B.古筝是琴弦振动发出声音的,手在不同位置按弦,弦振动的快慢会不一样,所以声音的音调就
会发生变化,故B错误;
C.逐渐抽出罩内空气,听到铃声渐小,推理:如果真空罩内没有空气,听不到声音,说明真空不
能够传声,故c错误;
D.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Ao
7.(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下列与声音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述的正确的是()
A.小明爸爸讲话“声如洪钟”是指音调高
B.小女孩声音脆如银铃说明音调高
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绕过墙壁传来
D.“听声知人”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B
【详解】A.“声如洪钟”主要说明声音比较大,即响度大,故A错误;
B.“脆如银铃”说明声音非常清脆,即其音调高,故B正确;
C.“隔墙有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而不是声音能绕过墙壁,故C错误;
D.“听声知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声音的,故D错误。
故选B。
8.(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C.戴耳罩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声呐利用超声波探测鱼群位置
【答案】D
【详解】A.物体振动就会产生声音,而被人耳听到的声音要求是:响度至少为0分贝,频率在
20~20000Hz之间,故A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
C.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被鱼群反射,从而探测出鱼群位置,故D正确。
故选D。
9.(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2023年3月11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携“奋斗者”号潜水器圆满完成国
际首次环大洋洲载人深潜科考航次任务,深海定位离不开声呐系统,声呐系统利用的是()
A.次声波B.超声波C.紫外线D.红外线
【答案】B
【详解】超声波的方向性好,声呐系统是通过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来工作的。故ACD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B。
10.(2024•江苏苏州.一模)从环保角度看,下列情况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A.上课时,学校附近的卡位OK厅播放出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
B.公路上汽车鸣笛声,发动机的排气声
C.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显得十分开心
D.清晨,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伴随着老年人晨练,令人心旷神怡
【答案】D
【详解】A.上课时,学校附近的卡位OK厅播放出十分响亮的优美动听的音乐。虽然音乐本身可
能很动听,但在上课这个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下,它妨碍了学生的学习,因此被视为噪声。故A不符合
题意;
B.公路上汽车鸣笛声,发动机的排气声。这些声音在公路上通常很大,会干扰行人和驾驶员的注
意力,因此被视为噪声。故B不符合题意;
C.看电影时,几名同学在一起旁若无人地高声谈笑,显得十分开心。在电影院这个需要安静观影
的场合,高声谈笑会干扰其他观众的观影体验,因此被视为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清晨,公园里播放着优雅的琴声,伴随着老年人晨练,令人心旷神怡。在这个场景下,琴声不
仅不妨碍人们的正常生活,反而为晨练增添了愉悦的氛围,因此不被视为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1.(2024.江苏无锡.一模)如图所示是一支公元前6000年前的完整骨笛——贾湖骨笛,它是世界上出土年
代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现在还可用以吹奏的乐器。它是由丹顶鹤尺骨制成的,上有七个音孔。演奏时
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主要使它发出声音的()发生变化。
A.响度B.音调C.音色D.速度
【答案】B
【详解】A.响度指声音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故A不符合题意;
B.演奏时用手指控制不同音孔的开闭,改变了骨笛内空气柱的长短,因此空气柱振动频率不同,
所以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符合题意;
C.音色反映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故C不符合题意;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o
12.(2024•江苏徐州•一模)“太空教师”王亚平、叶光富等为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太空科普课,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王亚平和叶光富两名宇航员音色相同
B.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太空中传播速度是3Xl()2m/s
D.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音调高
【答案】B
【详解】A.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人们就是根据音色来区别
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王亚平和叶光富两名宇航员音色不同,故A错误;
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宇航员说话时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太空中是真空状态,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
D.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大小,奇妙的实验引起同学们高声喝彩,这里的“高”指的是响度大,故
D错误。
故选B。
13.(2024•江苏苏州.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次声波的频率很高,所以人耳听不到
B.声音是由于声源振动产生的
C.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xlC)8m/s
D.超声波碎石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答案】B
【详解】A.次声波频率很低,低于20Hz,所以是人耳听不到的声音,故A错误;
B.声音是由于声源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
C.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
D.超声波碎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14.(2021.江苏南京.一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⑶⑸
甲乙丙
A.图甲中在同一环境下敲击衣架,方式a比方式b听见的声音更清晰
B.图乙中硬卡片先后在木梳齿上快划和慢划,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C.图丙中公路旁的噪声监测仪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中声呐是利用次声波的特点制成的装置
【答案】B
【详解】A.图甲中a方式敲击衣架产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b方式是通过线传入人耳,
而固体传播声音的效果比气体要好,那么b方式听到的声音更清晰,故A错误;
B.图乙中,硬卡片在木梳齿上划动的快慢不同,梳齿振动的快慢不同,产生的声音的音调也不同,
故B正确;
C.图丙中,噪声监测仪只能显示噪声的强弱,不能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图丁中,声呐是利用超声波的特点工作的,故D错误。
故选D。
15.(23-24八年级上.江苏镇江•期中)冬季开暖气的房间很干燥,常需要加湿器加湿。如图,超声波加湿器
是用超声波把水打成水雾喷出,从而增加了房间的湿度,房间内有一干湿泡温度计测量湿度(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湿器产生的超声波的频率低于20Hz
B.水雾是水被超声波液化形成的
C.水雾消失的过程需要吸热
D.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别变大
【答案】C
【详解】A.加湿器产生的超声波的频率高于20000Hz,故A错误;
B.水被打成水雾是将水振碎,变为细小的小水滴,故B错误;
C.水雾消失的过程是汽化现象,汽化需要吸热,故C正确,
D.增加加湿器加湿后,空气的湿度越大,液体蒸发越慢,湿泡温度计的温度降低的越少,因此两
个温度计读数的差别越小,故D错误。
故选C。
16.(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下列关于生活现象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噪声监测仪既可以监测噪声的强弱,又可以防止噪声的产生
B.图乙: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c.图丙: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图丁:航母舰载机引导员戴上耳罩,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答案】D
【详解】A.噪声监测仪只能监测噪声的强弱,不能防止噪声的产生,故A错误;
B.乙图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目的是防止噪声的产生,故B错误;
C.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
D.图丁航母上的起飞引导员佩戴有耳罩头盔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目的是防止噪声入耳,故D
正确。
故选D。
17.(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它不仅文字优美,还蕴含着许多
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中有关声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主要是通过地面传播的
C."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音色辨别的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音调高
【答案】C
【详解】A.“转轴拨弦两三声”中的声音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忽闻岸上踏歌声”中听到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故错误;
C.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根据音色辨别的,故C正确;
D.“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的是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
故选C。
18.(23-24八年级上.江苏扬州.期末)“创建文明城,争做文明人”,在公共场所应尽量避免大声喧哗,这属
于()
A.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C.在人耳处减弱噪声D.减小噪声的传播速度
【答案】A
【详解】防治噪声的途径,从三方面考虑: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在公共场所应
尽量避免大声喧哗,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选Ao
19.(23-24八年级上.江苏泰州.期末)华为AI音箱的人设“小艺”定位是“专业调音的智慧管家”,将“小艺小
艺”作为唤醒词,可轻松开关电灯、调节空调温度等,“小艺”还拥有超多技能,从放音乐、学英语到讲故
事应有尽有。下列有关“小艺”涉及到的声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A.“小艺”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的耳朵
B.人人都能唤醒“小艺”是因为每个人的音色都相同
C.人们听见“小艺”讲故事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
D.“小艺”播放的音乐都属于乐音
【答案】A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小艺”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人们的耳朵,故A正确;
B.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每个人的音色不同;人人都能唤醒“小艺”是因
为小艺能识别每个人的音色,故B错误;
C.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听见“小艺”讲故事的声音频率应高于20Hz,低于
20000Hz,故C错误;
D.“小艺”播放的音乐,如果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就属于噪音,故D错误。
故选Ao
20.(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末)微信有“声音锁”功能。如图所示,主人只要对着手机屏幕读出上面显
示的一串数字,微信就能自动解锁登录,但其他人读出这串数字,微信则无法解锁。“声音锁”辨别声音
的主要依据是()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
【答案】C
【详解】不同发声体由于结构、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声音锁就是根据音色来辨别声
音的。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1.(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末)小明将眼镜放入如图所示的清洗机中,按下按钮,一段时间后,眼镜
被清洗干净。这是应用了(
A.超声波B.次声波
【答案】A
【详解】图中是超声波清洗机,利用在液体中气泡破裂所产生的冲击波来达到清洗和冲刷工件内
外表面的作用,可以达到物件全面洁净的效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
题意。
故选A„
22.(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下列四个实验中,用来探究影响声音强弱因素的是()
甲乙丙丁
A.图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尺子,听尺子发声的变化
B.图乙,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C.图丙,改变试管中水量,吹气时听声音的变化
D.图丁,用硬卡片先后在木梳上快速、缓慢划过,听卡片发声的变化
【答案】A
【详解】A.图甲,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尺子,尺子振动的幅度不同,同时可听到尺子发出的声音的
响度不同,故A符合题意;
B.图乙,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能感受到音叉在振动,可以探究声音的产生,故B不符合题意;
C.图丙,改变试管中水量,吹气时听声音的变化,水量不同,可听到声音的音调不同,故C不符
合题意;
D.图丁,用硬卡片先后在木梳上快速、缓慢划过,听卡片发声的变化,划过的快慢不同,可听到
声音的音调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23.(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市场上有一种变声器,可以将男声变成女声,某段声音波形图变化如
图所示,变声前是A段,变声后是B段,则变化后的声音(
A.音调图,响度大B.音调高,响度小C.音调低,响度大D.音调低,响度小
【答案】A
【详解】由图可知,B段的振动频率大于A段,故B段的音调高;B段的振动幅度大于A段,故
B段的响度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24.(23-24八年级上•江苏苏州•期中)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
可听到钢尺振动发出的声音。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发出声音的音调会逐渐
变0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
于。
【答案】低见解析
【详解】[1]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部分体积增大,质量增大,越来越难振动,频率越来
越小,音调越来越低。
[2]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钢尺振动太慢,频率小于20Hz,不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
人耳听不到声音。
25.(23-24八年级上.江苏宿迁•期末)2023年12月31日,甘肃省白银市发生4.9级地震,强烈的地震会造
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地震时产生的地震波主要是(填“超声波”或“次声波”),是由震
源产生的。
【答案】次声波振动
【详解】口][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地震波是由震源振动产生的,地震波主要是次声波,而
不是超声波,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人听不见。
26.(23-24八年级上.江苏无锡・期末)《诗经》有云:“伯氏吹填(xun),仲氏吹蹩(chi)其中的“填”是
我国最古老的闭口吹奏乐器,多用陶土烧制而成,形状如鸡蛋,如图所示。演奏者吹垠的声音主要是由
境内空气柱产生的,通过传播进入到人耳,手指按不同的填孔能改变填所发出声音的。
【答案】振动空气音调
【详解】[1]声音是由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演奏者吹填的声音主要是由坂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音传播的介质,填产生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进入到人耳。
[3]吹填过程中,用手指按住不同的堀孔,改变的是空气柱的振动频率,即声音的音调。
68.(23-24八年级上•江苏南通・期末)如图所示是实现了五个“世界首创”的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
大桥全长约为H.072;主航道桥面上铺有沥青,沥青较软对车辆有(选填“减振”或“强振”)
功能,噪声传到沥青的小孔里被吸收,所以小孔越多,噪声越—o
【答案】km减振小
【详解】“]大桥全长约为11072m,即11.072kmo
[2]主航道桥面上铺有沥青,沥青较软对车辆有减振功能,可以减弱噪声。
[3]噪声传到沥青的小孔里被吸收,所以小孔越多,减弱噪声的效果越好,噪声越小。
27.(2024•江苏常州.二模)雪花落水静悄悄,但科学家发现,雪花落水时产生大量微小气泡,气泡破裂产
生频率在50kHz到200kHz之间的声波,它属于(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其中125kHz的
声波,周期为s;科学监测发现,该声波令鲸鱼异常烦躁,从鲸鱼的角度看,该声波(选
填“是”或“不是‘)噪声。
【答案】超声波8x10-6是
【详解】[1]泡破裂产生频率在50kHz到200kHz之间的声波,它属于超声波。
[2]其中125kHz的声波,周期
11A
T===8X16s
f125xl03Hz°-
[3]科学监测发现,该声波令鲸鱼异常烦躁,从鲸鱼的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