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议用时:60分钟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选择题(每题3分,共20题,满分60分)1.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公元前3世纪晚期秦朝建立B.民国二十六年全面抗战开始C.康熙五十年时康熙皇帝50岁D.1898年是干支纪年的戊戌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康熙五十年属于年号纪年法,即康熙当皇帝的第50年,而不是康熙皇帝50岁,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表述正确,排除。所以答案为C。学科&网考点:文化常识·纪年法·年号纪年法2.康熙“昔秦兴土石之工,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漠北蒙古),使之防备朔方(沙俄),较长城更为坚固。”以下能体现上述材料观点的有()①组织雅克萨之战②崇尚儒家文化、恢复科举③尊重喇嘛教④多伦会盟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答案】D【解析】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帝王·康熙帝及其边疆政策3.以下为康熙时期地方增丁统计表,其中1676年福建莆田未做统计的原因可能是()年代福建莆田直隶宝坻湖北川汗康熙十五年(1676)192丁0丁康熙二十五年(1686)88丁22丁24丁康熙三十年(1691)58丁10丁14丁A.三藩之乱B.准噶尔叛乱C.郑氏割据D.大兴文字狱【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结合所学知识,对历史事物给予正确认知,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图表信息“福建莆田”、“康熙十五年(1676)”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判断选项,可知:BC两项所述的历史事件,均不符合清初时期相关史实,包括时间与地理位置;D项明显不属于康熙时期的,而且与题干要求不相吻合。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初的社会状况·三藩之乱4.“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反映了唐太宗()A.民贵君轻的思想B.农业为本的思想C.君治为本的思想D.强调“存百姓”思想【答案】D【解析】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帝王·唐太宗及其主张5.唐太宗晚年曾自我评价:“济育苍生,其益多;平定寰宇,其功大;益多损少,人不怨。”唐太宗的主要功绩有()①重用人才,善于纳谏②文德治国,完善科举③不夺农时,轻徭薄赋④崇尚佛教,敕封活佛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①②③均是属于唐太宗的主要功绩的,“崇尚佛教,敕封活佛”的是武则天而不是唐太宗,所以本题完全可以使用排除法,排除④的选项,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A。学科&网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唐太宗的主要功绩6.据史料记载,秦始皇共有五次大规模巡游,路程超过2万公里,远远高于《尚书》记载的“天子五载一巡守”的古制。巡游最重要的目的是()A.宣扬国威,安定天下B.平定叛乱,安定一方C.奢侈享乐,玩物丧志D.金戈铁马,王道霸业【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秦始皇巡游的目的7.清康熙年间(1661年—1722年)中外发生的大事有①郑成功收复台湾②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③北美独立战争开始④英国确定君主立宪制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的识记。结合所学郑成功收复台湾为1661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为1689年北美独立战争开始于1775年英国确定君主立宪制的标志为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故选A考点:中外历史对比点评:本题有一定新意。中外重大历史事件相关基本常识要熟记。8.《清史稿》记载:“亲政之时,春秋方富,抱大有为之志,欲张挞伐,以湔(洗)国耻。已而师徒挠败,割地输平,遂引新进小臣,锐志更张,为发奋自强之计。”此处评价的这位皇帝是A.康熙帝B.乾隆帝C.光绪帝D.宣统帝【答案】C【解析】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洋务运动;历史上重大改革·近代改革·戊戌变法9.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对待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太宗对匈奴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被西北各族尊称为“天可汗”B.康熙帝平定蒙古准噶尔部叛乱、崇尚儒家文化C.孙中山的民族主义,初期以反对满清统治为重心,后主张五族共和D.新中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唐太宗时期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突厥,而不是匈奴,故A项表述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故A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BCD项表述符合史实,故排除。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唐太宗10.康熙第一次南巡到曲阜时,曾向孔庙行三跪九叩之礼,亲书“万世师表”。这说明①康熙善于学习②康熙尊重汉族文化传统③“尊孔”利于清朝统治④康熙注意加强民族团结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曲阜孔庙实际上是儒家文化的象征,而儒家文化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康熙帝的行为体现了对汉族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可以争取汉族官僚地主的支持,有利于加强统治;这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尤其是满汉之间的团结都有积极意义。康熙帝的行为主要是政治行为,并不体现是否“善于学习”的问题。故应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康熙帝的主要政绩11.《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在于A.缓和了边界地区的紧张形势
B.中俄之间可以合法通商C.中方收回了尼布楚等地的主权
D.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是中国领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尼布楚条约》签订的重要意义的理解。依据所学可知,在中国作出合理让步的基础上,中俄两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是一个平等的条约,规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是中国领土。所以应选D。学科&网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康熙帝的主要政绩12.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收复台湾和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深远影响是A.维护国家统一
B.确保社会安定C.打击外敌入侵
D.体现皇帝权威【答案】A【解析】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康熙帝的主要政绩13.当老师为学生归纳康熙继位面临的形势时,不应列出A.鏊拜专横跋扈,结党聚敛
B.沙俄侵入黑龙江地区C.郑成功收复台湾,坚持抗清
D.三藩叛乱祸及中原【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三藩叛乱发生在康熙帝时期,平定叛乱是康熙帝维护统一的重要措施之一,而不是其即位的背景。故应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康熙帝的主要政绩14.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包括
①重用人才②善于纳谏③完善科举制④轻徭薄赋⑤减轻刑罚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基础性的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善于用人,他在位时重用敢于犯颜直谏的魏征,任用房玄龄、杜如晦,人称“房谋杜断”。贞观年间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故①②③④⑤均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唐太宗的主要政绩15.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我们之所以肯定他,最主要是在于他A.确立了封建制度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所实行的统治政策对后世影响大D.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答案】D【解析】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16.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郑氏集团派人到福建(同清廷)议和,请求“照……高丽外国之例,称臣奉贡”。面对郑氏集团的请求,康熙帝采取的举措是A.封土赐爵,接受朝贡B.御驾亲征,攻占台湾C.设台湾府,中央管辖D.订立盟约,划定疆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拒绝了郑氏集团的请求,并派施琅收复台湾,并设台湾府,隶属与福建,故C项正确;A、B、D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康熙帝17.以下关于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的共同点叙述正确的是A.都是一个朝代的第二代皇帝B.都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做出杰出的贡献C.都修建了庞大的历史工程,比如长城、大运河、避暑山庄D.在位时,与周边民族的关系都非常融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是秦朝的第一个皇帝,A项不正确;唐太宗、康熙帝没有修建庞大的历史工程,C项不正确;三位皇帝在位时期,都与周边民族进行过战争,排除D项。故选B。考点:中外历史人物传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秦始皇、唐太宗、康熙帝18.下列有关清政府设立台湾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驱逐了荷兰殖民者B.加强了东南海上防务C.使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进一步加强D.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B、C、D都是台湾府设立的意义;1661-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了台湾,故A项不正确。学科&网考点:中外历史人物传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康熙帝19.学习历史必然会涉及到历史时间,掌握历史纪年方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下列有关历史纪年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王安石开始变法的1069年是公元11世纪中期②康熙五十年是康熙皇帝五十岁那年③中华民族取得抗战胜利是在民国三十四年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是在农历甲午年A.①②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康熙6岁登基,登基哪一年为康熙元年,故第②项的表述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当年应为农历己丑年,故第④项的表述错误;其他两项的表述与史实相符,故本题应选B项。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的时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家•康熙帝;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20.《史记·商君列传》载太史公曰:“商(鞅)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对此评价不正确的是A.从个人品行的视角评价,有失偏颇B.以主观情感评价,忽视对实效考察C.从生平实绩评价,基本上符合史实D.立足于道德评价,有明显的主观性【答案】C【解析】考点:史学理论和史学常识·史料研究·史料评价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22题20分,满分40分)21.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一大学士索额图请诛诸臣之建议撤藩者,上不许,惟驰诏止闽、粤两藩勿撤。……削吴三桂官爵,宣示中外,下其子应熊及家属与狱。……察哈尔、科尔沁诸蒙古各请兵马从征讨伐,诏回牧听调。……西藏达赖喇嘛奏言:“三桂若穷蹙请降,可宥其一死;倘竟鸱张,不若裂土罢兵。”──[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材料二臣源曰:恭读平定三逆方略,而知期战胜与朝庙者数端:一则不蹈汉诛晁错之辙,归咎于首议撤藩之人;二则不重达赖喇嘛裂土罢兵苟且息事之请,力申天讨;三则不宽王贝勒老帅养寇之罪,罚先行于亲贵;四则论录绿旗诸将等,以从古汉人叛乱,至用汉兵剿平,岂有满兵助战?故一时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克让奋于陕……──[清]魏源《圣武记》卷二《康熙勘定三藩记上》(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处理三藩之乱问题上,朝野有哪两种意见?康熙帝的主张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2)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取得胜利的原因。【答案】(1)朝中以索额图为代表主张不撤藩,地方以达赖喇嘛为代表主张割土分裂。康熙帝主张平定,采取了削夺吴三桂的官职,将他的儿子下狱,调兵征讨等措施。(4分)(2)讲究策略,分化三藩联盟;态度坚定,不与吴三桂讲和,坚决镇压;赏罚分明,即使是满族贵族,战争不力也要受到处罚;重用汉人和绿营。【解析】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意见,材料一中“大学士索额图请诛诸臣之建议撤藩者”说明朝中以索额图为代表的官僚主张不撤藩;材料一中“西藏达赖喇嘛奏言:‘三桂若穷蹙请降,可宥其一死;倘竟鸱张,不若裂土罢兵’”说明地方以达赖喇嘛为代表主张割土分裂。第二小问康熙帝的主张及措施,材料一中“上不许,惟驰诏止闽、粤两藩勿撤。……削吴三桂官爵,宣示中外,下其子应熊及家属与狱。……察哈尔、科尔沁诸蒙古各请兵马从征讨伐,诏回牧听调”说明其主张为平定三藩,措施是削夺吴三桂的官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区域销售代理协议
- 高校宿舍食堂管理制度
- 超市熟食规章管理制度
- 车辆管理制度培训会议
- 银行现金收付管理制度
- 银行厅堂大堂管理制度
- 餐饮能耗监测管理制度
- 驾校学时培训管理制度
- 鞋厂下料员工管理制度
- 鞋厂车间电脑管理制度
- JJF 1099-2018表面粗糙度比较样块校准规范
- GB/T 4857.15-2017包装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第15部分:可控水平冲击试验方法
- GB/T 19632-2005殡葬服务、设施、用品分类与代码
- GB/T 14514-2013气动管接头试验方法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PPT(第一部分-未完待续)
- 违章教育习惯性违章培训课件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英语必修第三册全册教学课件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全套课件
- 中班《春天的电话》-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环境水力学》单元自测参考答案
- 提升应急管理能力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