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期)_第1页
专题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期)_第2页
专题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期)_第3页
专题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期)_第4页
专题19 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第2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9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82科技文化成就1.(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2023年5月22日,在湖南长沙稻作公园内,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石像揭幕仪式。石像纪念的人,为解决人类温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2.(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对这一国家战略作出重大贡献的是()A.邓稼先 B.屠呦呦 C.袁隆平 D.焦裕禄3.(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我国第一艘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的载人飞船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4.(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信息时代知识炸,足不出户知天下。QQ微信和扫码,衣食住行智能化。”推动现代社会出现上述变化的关键性技术是(

)A.航天技术 B.生物技术 C.合成材料技术 D.计算机网络技术5.(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他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钱学森6.(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五市)“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有(

)①屠呦呦

②邓稼先

③钱学森

④袁隆平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7.(2023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他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下图中的(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钱学森 D.屠呦呦8.(2023年吉林省)邓稼先的一生是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默默奉献的一生,他所从事的研究(

)A.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C.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D.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9.(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这样一位院士,“他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为梦想执着追求,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践行‘奋斗终生’的诺言……”。这位院士是(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钱三强10.(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开启。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是(

)A.邓稼先 B.钱学森 C.杨利伟 D.翟志刚11.(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节选)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民族进步之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三

整体而言,计划经济时期的技术引进,以自主研发为主体、以快速实现技术追赶并建立完整工业体系为目标。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选择的是一条植根于独立自主的技术进步路线,在一些高精尖技术领域进行了艰难的研发和攻关。——摘编自王丹莉《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历史检视》(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技术发展的特点。举出20世纪六七十年中国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的一例非凡成就。材料四

随着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美国开始了对华科技企业的种种打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随着我国科技强国的加快建设,美国正不断调整对华科技政策。中美科技的竞争仍在继续,智慧应对是我们的不二选择。——摘编自陈淑梅《中美科技竞争的态势与前景》(4)根据材料四,中国如何应对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12.(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20世纪60年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了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御疟疾的青蒿素。——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评选标准:1950年至1976年,受表彰的先进对象来自工、农、教、文、卫、体等各条战线,如“铁人”王进喜等。1977年至1988年,“先进”即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袁隆平等知识分子和科研工作者成为劳动模范队伍中的新成员。1989年至今,将“对社会有突出贡献”作为劳模评选的重要条件,并且在评价指标中增加了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要素。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等均可参加全国劳模评选。——整理自《人民日报》刊登的《劳模评选制度如何形成》(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回答2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劳模评选”标准有何共同点?(回答2点)(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考点83社会生活的变迁1.(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下面这组图片可以用于研究(

) 口耳相传 邮驿通信 有线电话 互联网A.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 B.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C.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2.(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如图反映的是1984年山东胶县某乡妇女正在围观上海发廊的画报。据统计,此前几年,该乡进入发廊烫发的女性不过3人,但仅1984年一年,就有万人烫发。这体现了(

)A.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B.人们个性解放的要求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D.全面对外开放的影响3.(2023年河南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部分经济数据对比表国内生产总值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1953-1980年1981-1985年2.6%8.75%1980年1985年年均增长率4588亿元9099亿元10.6%——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乡社会呈现新的气象。不少人开始告别“铁饭碗”,纷纷“下海”;每年春节前后的务工人员返乡和入城高峰,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人口流动的独特景观;喇叭裤、红裙子、文化衫、牛仔裤等风靡一时;社会上出现“读书热”和“外语热”,欣赏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日益成为大众热衷的文化生活方式。——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据材料一,概括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城乡社会呈现了哪些方面的新气象。(3)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的联系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4.(2023年福建省)学校开展“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项目式学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史料实证——着装变化】材料一

改革开放前,受经济等条件制约,人们的穿着需求主要集中在坚实、保暖、耐磨、耐脏上,民众服装的主要色调是蓝、黑、灰色。——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民众着装的特点。材料二——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等(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后我国民众着装的新趋势。【历史解释——奥运佳绩】材料三1995年,我国开始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后来,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来保护和支持社会体育的发展。——摘编自高等教育出版社《体育史》(3)根据材料三,概括1988-2008年我国在夏季奥运会上所获金牌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专题19现代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考点82科技文化成就1.(2023年山东省济南市)2023年5月22日,在湖南长沙稻作公园内,举行了一场隆重的石像揭幕仪式。石像纪念的人,为解决人类温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

)A.钱学森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答案】C【详解】由题干“石像纪念的人,为解决人类温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并结合所学可知,他是袁隆平。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C项正确;钱学森和邓稼先为我国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作出重要贡献,排除AB项;屠呦呦发现了能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排除D项。故选C项。2.(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2022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保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对这一国家战略作出重大贡献的是()A.邓稼先 B.屠呦呦 C.袁隆平 D.焦裕禄【答案】C【详解】根据材料“障粮食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C项正确;邓稼先是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排除A项;屠呦呦发明了对抗疟疾的青蒿素,排除B项;“党的好干部”焦裕禄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英雄人物,排除D项。故选C项。3.(2023年山东省东营市)我国第一艘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的载人飞船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神舟七号【答案】C【详解】根据“我国第一艘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的载人飞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03年10月,“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成为我国进入太空的第一人,C项正确;东方红一号是人造地球卫星,排除A项;神舟一号是无人飞船,排除B项;神州七号是在神舟五号之后发射,排除D项。故选C项。4.(2023年湖南省株洲市)“信息时代知识炸,足不出户知天下。QQ微信和扫码,衣食住行智能化。”推动现代社会出现上述变化的关键性技术是(

)A.航天技术 B.生物技术 C.合成材料技术 D.计算机网络技术【答案】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互联网发展迅速,普及率越来越高。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题干中,“信息时代知识炸,足不出户知天下。QQ微信和扫码,衣食住行智能化”,这些变化的关键性技术是计算机网络技术,D项正确;航天技术、生物技术、合成材料技术都与题干“QQ微信和扫码,衣食住行智能化”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5.(2023年辽宁省营口市)他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是(

)A.袁隆平 B.邓稼先 C.屠呦呦 D.钱学森【答案】A【详解】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袁隆平是我国著名农学家,他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问题作出了重要贡献,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A项正确;邓稼先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为“两弹一星”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排除B项;屠呦呦是我国著名医学家,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得诺贝尔奖,排除C项;钱学森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排除D项。故选A项。6.(2023年辽宁省抚顺市、本溪市、铁岭市、辽阳市、葫芦岛市五市)“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此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有(

)①屠呦呦

②邓稼先

③钱学森

④袁隆平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B【详解】根据题干“‘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立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②③正确,B项正确;①屠呦呦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与题干信息不符;④袁隆平在20世纪70年代,经过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与题干信息不符,ACD项中含有①或者④,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7.(2023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他是国际知名的火箭专家,于1955年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参与组织领导了中国运载火箭、导弹、卫星的研制和试验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下图中的(

)A.焦裕禄 B.王进喜 C.钱学森 D.屠呦呦【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钱学森在美国学习工作期间,始终心系祖国,密切关注国内局势变化,归国后参与“两弹一星”研发工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C项正确;焦裕禄被称作“党的好干部”,排除A项;王进喜被称为“铁人”,排除B项;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排除D项。故选C项。8.(2023年吉林省)邓稼先的一生是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默默奉献的一生,他所从事的研究(

)A.打破了有核大国的核垄断 B.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C.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D.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答案】A【详解】结合所学知识,邓稼先参与研究“两弹一星”,先后自主研发第一颗原子弹、氢弹,打破了当时由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A项正确;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排除B项;屠呦呦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排除C项;神舟一号发射成功,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排除D项。故选A项。9.(2023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有这样一位院士,“他有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他为梦想执着追求,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以实际行动践行‘奋斗终生’的诺言……”。这位院士是(

)A.袁隆平 B.钱学森 C.邓稼先 D.钱三强【答案】A【详解】由材料“‘他为梦想执着追求,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对袁隆平的描述。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试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A项正确;钱学森、邓稼先、钱三强都是研制“两弹一星”的重要科学家,与杂交水稻无关,排除BCD项。故选A项。10.(2023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开启。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是(

)A.邓稼先 B.钱学森 C.杨利伟 D.翟志刚【答案】C【详解】根据题干材料“2003年,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的航天员。”可知,2003年10月15日北京时间9时,杨利伟乘由长征二号F火箭运载的神舟五号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杨利伟是进入太空的中国第一位航天人,C项正确;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排除A项;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排除B项;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排除D项。故选C项。11.(2023年江苏省泰州市节选)科技创新是国家强盛之基、民族进步之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三

整体而言,计划经济时期的技术引进,以自主研发为主体、以快速实现技术追赶并建立完整工业体系为目标。中国在这一时期所选择的是一条植根于独立自主的技术进步路线,在一些高精尖技术领域进行了艰难的研发和攻关。——摘编自王丹莉《新中国技术引进的历史检视》(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技术发展的特点。举出20世纪六七十年中国在“高精尖技术领域”的一例非凡成就。材料四

随着以华为为代表的中国科技企业的崛起,美国开始了对华科技企业的种种打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随着我国科技强国的加快建设,美国正不断调整对华科技政策。中美科技的竞争仍在继续,智慧应对是我们的不二选择。——摘编自陈淑梅《中美科技竞争的态势与前景》(4)根据材料四,中国如何应对中美之间的科技竞争?【答案】(3)特点:以自主研发为主体、以快速实现技术追赶并建立完整工业体系为目标,在一些高精尖技术领域进行了艰难的研发和攻关。成就:“两弹一星”成就(答“原子弹爆炸、成功进行发射导弹核武器试验、氢弹爆炸、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中的任意一例也可);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屠呦呦提取出青蒿素等。(任答一例即可)(4)应对:提高自主研发能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科技强国的建设等。(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详解】(3)特点:根据材料三中的“以自主研发为主体、以快速实现技术追赶并建立完整工业体系为目标”可知,这一时期我国技术发展的特点是实行独立自主的技术进步路线,以自主研发为主体、以快速实现技术追赶并建立完整工业体系为目标;从“在一些高精尖技术领域进行了艰难的研发和攻关”可知,这一时期我国在一些高精尖技术领域进行了艰难的研发和攻关,并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也是我国这一时期技术发展的特点。成就:根据所学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我国在“高精尖技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就,如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件成功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等,这些显著成就被概括为“两弹一星”;除此之外,20世纪70年代,我国著名农业科学家袁隆平袁老培育出了杂交水稻,实现了粮食增产,屠呦呦带领团队提取出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等,这些也是我国当时在“高精尖技术领域”取得的非凡成就,从中任选一项作答即可。(4)应对:本小题为开放性试题,观点正确,言之有理即可。材料二中的“以自主研发为主体”启示我们,我们应该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方兴未艾,随着我国科技强国的加快建设,美国正不断调整对华科技政策”可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科技强国的建设,是应对中美之间科技竞争的有效方式。12.(2023年湖北省荆州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20世纪60年代中国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了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御疟疾的青蒿素。——摘编自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评选标准:1950年至1976年,受表彰的先进对象来自工、农、教、文、卫、体等各条战线,如“铁人”王进喜等。1977年至1988年,“先进”即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袁隆平等知识分子和科研工作者成为劳动模范队伍中的新成员。1989年至今,将“对社会有突出贡献”作为劳模评选的重要条件,并且在评价指标中增加了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要素。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等均可参加全国劳模评选。——整理自《人民日报》刊登的《劳模评选制度如何形成》(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回答2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不同时期“劳模评选”标准有何共同点?(回答2点)(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答案】(1)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科学家们的奉献担当精神;科学家们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坚持团队协作;吸取中国古代传统智慧等。(回答2点,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2)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要求具有引领示范作用;要有敬业奉献精神;劳模涉及领域广泛(或各条战线)等。(回答2点,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3)民族复兴需要全体中国人的智慧和努力;需要紧跟世界科技前沿,不断地自主创新,追求卓越;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坚持和不断深化对内改革;需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需要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回答1点即可,意思相近、言之有理也可)【详解】(1)原因:由材料“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可知,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科学家们的奉献担当精神;科学家们自力更生、克服困难;坚持团队协作;由材料“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经过了数百次实验,终于在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御疟疾的青蒿素。”可知,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吸取中国古代传统智慧等。(2)共同点:由材料“1950年至1976年,受表彰的先进对象来自工、农、教、文、卫、体等各条战线”“1977年至1988年,‘先进’即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1989年至今,将‘对社会有突出贡献’作为劳模评选的重要条件,并且在评价指标中增加了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要素。”可知,不同时期“劳模评选”标准都强调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要求具有引领示范作用;要有敬业奉献精神;劳模涉及领域广泛(或各条战线)等。(3)如何实现: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中国人的智慧和努力;需要紧跟世界科技前沿,不断地自主创新,追求卓越;坚持科教兴国战略;需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需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坚持和不断深化对内改革;需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需要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等。考点83社会生活的变迁1.(202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下面这组图片可以用于研究(

) 口耳相传 邮驿通信 有线电话 互联网A.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 B.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增强C.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 D.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类之间的信息交流与互换,从最初的“口耳相传”到“邮驿通信”再到工业革命后的“有线电话”,最后到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的“互联网”,人类的交流与沟通更加的方便和快捷,体现了人类社会生活的变迁,A项正确;题干反映的是人类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化,没有涉及发展中国家力量是否增强,排除B项;题干反映的是人类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化,无法得出“生态环境的日益改善”的结论,排除C项;题干反映的是人类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化,与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2.(2023年广东省深圳市)如图反映的是1984年山东胶县某乡妇女正在围观上海发廊的画报。据统计,此前几年,该乡进入发廊烫发的女性不过3人,但仅1984年一年,就有万人烫发。这体现了(

)A.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B.人们个性解放的要求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D.全面对外开放的影响【答案】D【详解】根据题干材料“此前几年,该乡进入发廊烫发的女性不过3人,但仅1984年一年,就有万人烫发。”可知,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原因是改革开放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解放,D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强调对外开放的影响,未涉及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排除A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对外开放的影响,未体现人们个性解放的要求,排除B项;题干材料主要强调对外开放的影响,未阐释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排除C项。故选D项。3.(2023年河南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部分经济数据对比表国内生产总值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1953-1980年1981-1985年2.6%8.75%1980年1985年年均增长率4588亿元9099亿元10.6%——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材料二

20世纪80年代,中国城乡社会呈现新的气象。不少人开始告别“铁饭碗”,纷纷“下海”;每年春节前后的务工人员返乡和入城高峰,成为当时中国社会人口流动的独特景观;喇叭裤、红裙子、文化衫、牛仔裤等风靡一时;社会上出现“读书热”和“外语热”,欣赏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日益成为大众热衷的文化生活方式。——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据材料一,概括第六个五年计划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城乡社会呈现了哪些方面的新气象。(3)从材料一与材料二内容的联系中,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答案】(1)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增长;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2)就业;人口流动;服饰;文化生活。(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3)经济改变生活。(其他言之有理的答案也可)【详解】(1)根据材料一“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1985)部分经济数据对比表”可知,1980—1985年,国内年均增长率大幅上升;1981—1985年全国居民消费税年均增长率大幅上升,居民消费水平迅速提高。(2)材料二“不少人开始告别‘铁饭碗’,纷纷‘下海’”反映的是就业方面;“每年春节前后的务工人员返乡和入城高峰”反映的是人口流动;“喇叭裤、红裙子、文化衫、牛仔裤等风靡一时”反映的是服饰方面;“喇叭裤、红裙子、文化衫、牛仔裤等风靡一时;社会上出现“读书热”和“外语热”,欣赏电影、电视剧、流行歌曲日益成为大众热衷的文化生活方式”反映的是文化生活。(3)材料一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经济的发展,材料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