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用代入写作法,令读者身临其境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3F/0B/wKhkGWejB2aAPvoKAADFKldi1ws992.jpg)
![中考作文指导:用代入写作法,令读者身临其境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3F/0B/wKhkGWejB2aAPvoKAADFKldi1ws9922.jpg)
![中考作文指导:用代入写作法,令读者身临其境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3F/0B/wKhkGWejB2aAPvoKAADFKldi1ws9923.jpg)
![中考作文指导:用代入写作法,令读者身临其境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3F/0B/wKhkGWejB2aAPvoKAADFKldi1ws9924.jpg)
![中考作文指导:用代入写作法,令读者身临其境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3F/0B/wKhkGWejB2aAPvoKAADFKldi1ws992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代入”写作法,令读者身临其境
“情动人心,莫先于情。”
所谓代入感,便是让读者在字里行间的遨游中,仿若亲身经历文中的一切,无论是喜悦、愤怒、哀伤、快乐,还是惊险刺激的冒险探秘,都能真切感知,仿佛自己就是故事的主角,一举一动牵系着情节的走向。知识点“我”的视角,开启故事之门
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徐徐展开故事,恰似为读者递上一把直通作者内心世界的钥匙,让他们能最直观地感受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你”的呼唤,拉近心灵距离
运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读者,营造出一种面对面促膝长谈的温馨氛围,瞬间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亲近感。
“你漫步在那悠长的雨巷,雨丝轻轻洒落,打湿了你的肩头。街边的油纸伞店散发着古朴的气息,你停下脚步,望着那把绘着丁香花的油纸伞,往昔的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精雕细节,勾勒鲜活画面
细致入微的描写如同神奇画笔,能勾勒出栩栩如生的场景,引领读者身临其境。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故乡》情感共鸣,触动心灵琴弦
巧妙触动读者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情感琴弦,引发强烈共鸣。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巧设悬念,勾起探索欲望
精心设置悬念,宛如在读者心间种下一颗好奇的种子,激发他们迫切想知道后续发展的欲望。
《驿路梨花》开篇:“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设置冲突,推动情节波澜
冲突是故事的灵魂所在,它能让读者为故事中的人物命运担忧,从而更深入地投入其中。
《我的叔叔于勒》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巨大转变,在于勒穷困潦倒时的嫌弃与当以为于勒发财时的热切期盼,这种冲突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人性的复杂,也不自觉地为人物的命运揪心,代入自己的情感,思考人性的善恶。精心塑造,鲜活角色登场
用心塑造鲜明独特的角色,让读者能在角色身上找到认同感或产生情感投射。
《孔乙己》里的孔乙己,他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满口之乎者也,穷困潦倒却又自命清高,善良却又迂腐。这样的角色极具代表性,容易让读者联想到身边形形色色的人,甚至是自己,从而更深入地走进故事。巧用对话,展现鲜活个性
生动的对话如同人物的灵魂出口,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人物性格,使故事更加真实可感。
《曹刿论战》中,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渲染氛围,沉浸独特情境
通过细腻的环境描写营造出特定的氛围,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感染读者。
《故乡》中:“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制造紧迫,扣紧读者心弦
让读者真切感受到时间的紧迫压力或危险的步步逼近,增强代入感。
《最后一课》中:“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精妙比喻,点亮抽象世界
将抽象的事物巧妙具象化,如同为读者点亮一盏理解的明灯。
《春》中:“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灵动拟人,赋予万物生命
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和动作,让描写更加生动活泼。
《紫藤萝瀑布》里:“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磅礴排比,增强气势节奏
运用排比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磅礴气势,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敬业与乐业》中:“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贫吗?不是。失意吗?不是。老吗?死吗?都不是。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苦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回忆倒叙,揭开神秘面纱
借助回忆或倒叙的手法,如同缓缓揭开故事神秘的面纱,勾起读者的好奇心和情感共鸣。
《背影》中:“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明确目标,引领读者期待
为人物设定明确的目标,读者会不由自主地为其实现目标而加油鼓劲。
《邓稼先》中,邓稼先立志为中国的核武器事业做出贡献,他隐姓埋名,在艰苦的环境中默默付出,历经无数次试验。读者会关注他的努力过程,为他遇到的困难揪心,也为他取得的成就而欢呼,从而更深入地投入到故事中。多感描写,丰富感知体验
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个角度进行描写,全方位丰富读者的感知。
《社戏》里:“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熟悉场景,引发情感共振
以读者熟悉的场景为背景,让他们能够迅速产生代入感。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对私塾的描写:“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真实故事,打动读者心灵
真实的故事往往蕴含着最真挚的情感,更能打动人心,引发读者的信任和共鸣。
《散步》作者莫怀戚讲述了一家人在田野散步时发生的故事,在选择走大路还是小路的分歧中,展现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种真实生活中的场景和情感,让读者感同身受,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与责任。预埋伏笔,增添阅读惊喜在故事中巧妙埋下伏笔,就像在读者心中种下一颗好奇的种子,等待它在后续阅读中发芽,带来恍然大悟的惊喜。《项链》中,玛蒂尔德向朋友借项链时,朋友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看似平常的情节,却为后文项链是假的这一情节埋下伏笔。当真相揭晓时,读者会惊叹于作者的巧妙构思,阅读的趣味性和代入感大大增强。二十、象征深意,引发深度思考通过象征手法,让简单的事物承载起更深层次的含义,引发读者的深度思考。《白杨礼赞》中,茅盾笔下的白杨树,它不只是一种树,更象征着北方的农民,象征着在民族解放斗争中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读者在阅读时,能从白杨树中感受到这种丰富的内涵,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二十一、制造反差,冲击读者认知
通过强烈的对比和反差,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增强代入感。
《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前穷困潦倒,被岳父胡屠户肆意辱骂,胆小怯懦;中举后却欣喜若狂,甚至发疯,岳父对他的态度也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这种反差让读者深刻感受到科举制度对人的毒害,也对人物的命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而深入探究人物的内心世界。二十二、内心独白,走进人物内心
细腻地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如同为读者打开一扇通往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
《孤独之旅》中:“他望着父亲,眼中露出了一个孩子的胆怯。杜雍和只管撑着船,将鸭子一个劲赶向前方。‘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杜小康哭着说。‘我要回家……’杜小康的一只脚板底,还在一滴一滴地流血,血滴在草上,滴在父亲的脚印里,也滴在跟在他们身后的那群鸭的羽毛上……”二十三、设置挑战,牵动读者心弦给人物设置各种各样的挑战,让读者为其克服困难的过程揪心。《伟大的悲剧》中,斯科特一行在南极探险,他们不仅要面对恶劣的天气,还要克服物资短缺、体力透支等重重困难。每一次他们与死神擦肩而过,读者都会为他们的勇气和毅力所感动,同时也为他们的安危担忧,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中。二十四、幽默点缀,增添阅读乐趣
幽默诙谐的语言能为故事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让读者更自然地投入阅读。《皇帝的新装》中:“‘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下里低声地传播开来。‘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帝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讲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二十五、神秘元素,激发探索热情
巧妙加入神秘元素,如同在故事中点亮一盏神秘的灯,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带上她的眼睛》中,一个小姑娘被困在地心深处,只能通过一副传感眼镜来感受外面的世界。这神秘的设定吸引着读者不断深入故事,探寻小姑娘的命运以及背后的秘密。二十六、成长蜕变,见证生命力量
生动展现人物的成长和变化历程,让读者见证其破茧成蝶的蜕变。
《台阶》中的父亲,他不甘于自家台阶低,历经多年努力,终于建成了高台阶的新屋。在这个过程中,父亲从一个年轻力壮的人逐渐变得衰老,但他的坚韧和对生活的追求始终不变。读者在父亲的成长历程中看到了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努力,从而更深刻地代入其中,感受成长的力量。二十七、悬念连环,紧扣读者目光多个悬念层层递进,形成一条紧密的悬念链,让读者始终保持高度的关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中,从哈利收到神秘的入学通知书开始,就悬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子产品销售销售服务合同
- 环保项目代建合同协议书范文
- 食品加工业投资合同
- 视频制作及发布服务合同
- 二零二四年度一汽乘用车个人租赁融资合同样本9篇
- 二零二四年实木家具开裂索赔及维修购销合同
- 2025年度合伙种植合作农业人才培养与引进合同
- 2025年度海上货物运输合同范本(电子版)
- 二零二四年度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项目员工招聘及选拔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家居瓷砖定制销售合同3篇
- 加油站复工复产方案
-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
- 医药高等数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浙江中医药大学
- 2024年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美版
- GB/T 44823-2024绿色矿山评价通则
- 人教版英语高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 《共情的力量》课件
- 2022年中国电信维护岗位认证动力专业考试题库大全-上(单选、多选题)
- 水平二(四年级第一学期)体育《小足球(18课时)》大单元教学计划
- 医药高等数学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浙江中医药大学
- 城市道路智慧路灯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