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防治法_第1页
环境污染防治法_第2页
环境污染防治法_第3页
环境污染防治法_第4页
环境污染防治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环境污染防治法

第一节环境污染防治法概述一、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概述〔一〕环境污染环境污染是指人类在其各种活动中,向环境排入了物质和能量而导致环境质量和构成物质性质发生变异,危害生态平衡、人类生存和开展的状态。

〔二〕公害

一般认为,公害就是环境污染。我国现行?环境保护法?在“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一章第24条中列举了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在生产建设或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三〕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特征1.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伴随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所产生的;2.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是以环境质量的改变和自然生态的破坏为媒介影响和危害人类与自然生态系统。3.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都是损害的结果。〔四〕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分类1.在环境科学上,将导致环境污染的物质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一次污染物是指由污染源直接与环境接触,进入环境而导致的污染,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并未改变。二次污染物是指进入环境的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污染物。在一定条件下和范围内,二次污染物比一次污染物的污染要更具有破坏性,危害程度也更大。2.根据污染物介入环境的要素不同,可以分为大气污染、水质污染,海洋环境污染、土壤污染。3.根据污染物的形态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电磁波辐射污染等.二、环境污染防治法的概念和特征1.环境污染防治法的概念所谓环境污染防治法,是指国家为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对产生或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原因活动〔包括各种对环境不利的人为活动〕实施行政控制,以到达保护生活环境、进而保护人体健康和财产平安的目的而制定的同类法律的总称。2.环境污染防治法的特征〔1〕环境污染防治法是针对某一环境要素的污染防治所进行的综合立法,其内容涉及到对该环境要素的全面保护。〔2〕环境污染防治法与环境要素保护法之间应是互相协调与互相配合的关系,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对环境要素的保护作出规定,但它们各有侧重,两者不可偏废。〔3〕环境污染防治法是环境法的一个子系统,它是由某一环境要素保护的专门单行法规及其相关法规构成的系统性标准的统一体,并非仅指某一具体的单行法。第二节 大气污染防治法一、大气污染防治法的概念大气污染,是指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造成大气成分发生改变,而对人类、生物及财产带来不利影响的现象。大气污染是由于污染源排放污染物引起的。污染源有两大局部,一类是自然污染源,另一类是人工污染源。二、大气污染防治立法概况1987年9月5日,我国制定公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1991年5月24日国家环境保护局公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细那么?,自1991年7月1日起施行。三、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二〕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制度1.执行环境污染防治的根本法律制度。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实施征收超标排污收费制度;对造成大气严重污染者实行限期治理;实行大气污染事故报告处理和采取应急措施制度。2.针对大气污染物及其产生设施实行的控制。〔三〕防治燃煤产生的大气污染的规定1.锅炉烟尘排放标准制度。2.集中供热制度。3.燃料改进制度。4.控制区制度。〔四〕防治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的规定1.限制排放制度。2.回收利用和排放处理制度。3.达标排放放射性物质制度。4.禁限排放恶臭物质制度。5.防治机动车船污染大气制度。第三节 水污染防治法三、水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二〕水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原那么1.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相结合原那么。2.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区域统一规划原那么。3.水污染防治与企业布局、改造相结合原那么。〔三〕水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制度1.关于水环境保护标准制度〔1〕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2〕城市污水集中处理制度。〔3〕划定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制度。2.关于防止地表水污染的规定

地表水,是指地球陆地外表的水体,即江河湖泊、池塘水库中的水体,我国关于防止地表水污染的规定主要有以下内容:〔1〕设置排污口的限制制度。〔2〕事故性排放的处置制度。〔3〕禁止排放制度。〔4〕达标排放制度。〔5〕农药和化肥的使用管理制度。3.关于防止地下水污染的规定地下水,是指地表以下的潜水和承压水。关于防止地下水污染,主要有以下规定:〔1〕地面渗漏污染防治制度。〔2〕开发中的污染防止制度。第四节 海洋污染防治法一、海洋污染的概念在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没有直接用海洋污染的概念,而是用了“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表述。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法?规定:“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是指直接或间接地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产生损害生物资源、危害人体健康、阻碍渔业和海上其他合法活动,损害海水使用素质,和减损环境质量等有害影响〞。从人类因素导致的环境污染看,海洋污染物的来源主要有三类:首先是陆地污染源,其次是海上污染源,再次是大气型污染源。二、海洋污染防治立法概况三、海洋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二〕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法律制度1.总量控制制度。2.海洋污染事故应急报告制度。3.海洋功能区划和海洋环境保护规划制度。〔三〕防止海岸工程建设工程对海洋污染〔四〕防止倾倒废弃物对海洋的污染〔五〕防止船舶对海洋的污染装卸油类及有毒有害货物的作业,船岸双方必须遵守平安防污操作规程。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修造厂必须按照有关规定备有足够的用于处理船舶污染物、废弃物的接收设施,并使该设施处于良好状态。装卸油类的港口、码头、装卸站和船舶必须编制溢油污染应急方案,并配备相应的溢油污染应急设备和器材。进行以下活动,应当事先按照有关规定报经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1〕船舶在港区水域内使用燃烧炉;〔2〕船舶在港区水域内进行洗舱、清舱、驱气、排放压载水、残油、含油污水接收、舷外拷铲及油漆等作业;〔3〕船舶、码头、设施使用化学消油剂;〔4〕船舶冲洗沾有污染物、有毒有害物质的甲板;〔5〕船舶进行散装液体污染危害性货物的过驳作业;〔6〕从事船舶水上拆解、打捞、修造和其他水上、水下船舶施工作业。第五节 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一、噪声污染的概念依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第2条的规定,噪声,即环境噪声,是指在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生活环境的声音。噪声污染即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二、噪声污染防治立法概况三、噪声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在行使环境噪声污染监督管理的权限方面,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或机构,有权依据各自的职责对管辖范围内排放环境噪声的单位进行现场检查。?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还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声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监督。2.环境噪声及其污染的监督管理过程。〔三〕工业噪声污染防治

1.达标排放制度。

2.环境噪声排放申报制度。

3.产品质量标准制度。〔四〕建筑施工噪声污染防治

1.达标排放制度。

2.排污申报制度。

3.禁止排放制度。〔五〕交通运输噪声污染防治

1.设备配套制度。

2.公告制度。

3.防护措施制度。〔六〕社会生活噪声污染防治

1.控制商业经营活动噪声污染制度。

2.控制文化娱乐场所噪声污染制度。

3.禁止制度。

4.控制家庭噪声污染制度。第六节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

一、固体废物污染的概念

固体废物,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

固体废物污染,是指因不适当地排放、收集、贮存、运输、利用、处置固体废物而对环境质量造成损害的现象。

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立法概况

我国为防治固体废物污染也制订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工厂平安卫生规程?〔1956年〕、?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假设干规定〔试行草案〕?〔1973年〕、?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1982年〕、?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985年〕、?传染病防治法?〔1989年〕等等。此外,?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以及有关工业企业“三废〞排放标准、排污收费标准、工业企业卫生标准等标准中,也对固体废物的排放控制及其污染防治作出了规定。

1995年10月30日八届人大第十六次常委会上通过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该法于1996年4月1日起施行。〔二〕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制度

1.固体废物转移管理制度。

2.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制度。

3.固体废物污染管理制度。〔三〕防治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的法律规定

我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对城市生活垃圾污染环境的防治作了明确的规定。如该法第35条是关于在指定地点倾倒、堆放城市生活垃圾的规定;第37条是有关城市生活垃圾的及时清运、分类收集和无害化处置的规定;第38条对清洁能源和净菜进城作出了规定;第36、39、40条分别对城市环境卫生的标准要求、配套设施建设以及管理作了规定;此外,第41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及时清运、处置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并采取措施,防止污染环境。〔四〕关于防治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特别规定

危险废物是指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或者根据国家规定的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

关于危险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除适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一般规定外,还需要执行以下特别规定:

1.实行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制。

2.实行危险废物识别标志制。

3.实行危险废物经营许可制。

4.关于危险废物的处置规定。

5.有关危险废物发生污染事故时的强制应急措施和处理规定。第七节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法

一、有毒有害物品污染的概念

有毒有害物质,是指具有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毒害性或腐蚀性的物品。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是指在生产、运输、贮藏、销售和使用危险物品过程中,由于物品的爆炸、燃烧或其在环境中的含量或浓度超过其规定的限值而使环境质量恶化,造成损害人体健康和财产损失的现象。

目前,国家进行监控的有毒有害物质主要是有毒化学危险物品和农药。二、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的立法概况

我国非常重视有毒化学品的平安控制和管理,进入70年代以后,对有毒化学品的管理从只限于平安管理向保护环境方面扩展,并制订了一系列的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环境的法规、规章,以及一些平安标准和环境标准。如?化学危险物品平安管理条例?〔1987年〕、?防止含多氯联笨电力装置及其废物污染环境的规定?〔1991年〕、?关于防治铬化合物生产建设中环境污染的假设干规定?〔1992年〕、?关于停止生产和销售萘丸的通知?〔1993年〕、?化学品首次进口及有毒化学品进出口环境管理规定?〔1994年〕、?监控化学品管理条例?〔1995年〕等等。此外,在?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海洋保护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中,也有有关防治有毒化学品污染环境的规定。三、有毒有害物质污染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

〔一〕有关化学物品的监督管理

1.对生产和使用化学危险物品的规定。

第一,生产许可证制度。

第二,产品质量标准制度。

第三,平安生产制度。

第四,妥善处理制度。第二,对流通的要求。

化学危险物品的流通,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方案分配的化学危险物品,按方案供给;〔2〕方案外正常供需渠道的化学危险物品,按合同供给;〔3〕使用单位临时需要的化学危险物品,需凭该单位县级以上〔含县级〕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注明品种、数量、用途〕采购;〔4〕日常生活需要的且购量不超过500克或500毫升〔有特殊限量的除外〕的零星化学危险物品,可直接向经营企业购置。

〔2〕对生产过程的要求

国家实行农药生产许可制度。生产有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农药的,应当取得农药生产许可证;生产尚未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但已有企业标准的农药的,应取得农药生产批准文件。

购进农药,应当将农药产品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核对无误,并进行质量检验。

农药经营单位销售农药,必须保证质量,农药产品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产品质量合格证应当核对无误。

超过产品质量保证期限的农药产品,经省级农药检定机构检验,符合标准的,可以在规定期限内销售;但是,必须注明“过期农药〞字样,并附具使用方法和用量。使用农药应当遵守农药防毒规程,正确配药、施药,做好废弃物处理和平安防护工作,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和农药中毒事故。使用农药应当遵守国家有关农药平安、合理使用的规定,按照规定的药量、用药次数、用药方法和平安间隔期施药,防止污染农副产品。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防治卫生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