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616-2019 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通则_第1页
DB11-T 1616-2019 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通则_第2页
DB11-T 1616-2019 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通则_第3页
DB11-T 1616-2019 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通则_第4页
DB11-T 1616-2019 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通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040.01

B04

备案号:63595-2019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616—2019

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通则

Generalguidelineofgreenhousegasemissionsaccountingfor

agriculturalproducts

2019-03-27发布2019-07-01实施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11/T1616—2019

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通则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产品生产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的核算原则和流程、功能单位、核算边界、分配、数

据收集、排放量核算、核算报告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的制订和修订工作,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可参

考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044—2008环境管理生命周期评价要求与指南

GB/T32150—2015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农产品agriculturalproducts

指来源于农业生产活动中获取的植物和动物等初级农产品及其它产品,不包括经过加工的各类产

品。

3.2

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greenhousegasemissionofagriculturalproducts

在特定时段内农产品生产释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总量(以质量单位计算),包括二氧化碳(CO2)、

甲烷(CH4)和氧化亚氮(N2O)三种温室气体,总量以二氧化碳当量计。

3.3

农产品系统productsystem

具有一种或多种特定功能,并能模拟农产品部分生命周期的单元过程的集合。

3.4

功能单位functionalunit

对农产品系统性能进行量化的基准单位。

1

DB11/T1616—2019

3.5

分配allocation

将农产品系统中的输入和输出划分到该产品系统及相关一个或更多的其他产品系统中。

3.6

活动数据activitydata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导致温室气体排放的输入与输出量表征值。

注:如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牲畜的年饲养量、饲料和肥料用量等。

3.7

排放因子emissionfactor

表征某种温室气体在单位活动数据下的排放量。

3.8

系统边界systemboundary

农产品生产和管理活动的范围。

3.9

部分生命周期partiallifecycle

从原料进入农产品生产区到所生产产品离开生产区的阶段,不包括原料生产和农产品使用、报废处

置阶段。

3.10

燃料燃烧排放fuelcombustionemission

农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汽油、柴油、燃煤、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

3.11

过程排放processemission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由动物肠道发酵、粪便管理、种植施肥和废弃物处置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以及

土壤有机碳库储量的变化。

3.12

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emissionfrompurchasedelectricity

农产品生产过程中购入电力所对应的区域电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

3.13

外供电力和热力的扣除reducingemissionsfromexportedelectricityandheat

外供的电力和热力所对应的区域电力和热力生产环节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14

外供沼气的扣除reducingemissionfromexportedbiogas

外供并利用的沼气所对应的二氧化碳当量值。

2

DB11/T1616—2019

3.15

二氧化碳当量carbondioxideequivalent(CO2e)

在辐射强度上与某种温室气体质量相当的二氧化碳的量。

[GB/T32150—2015,定义3.16]

3.16

输入input

进入一个单元过程的产品、物质和能量。

3.17

输出output

离开一个单元过程的产品、物质或能量。

3.18

共生产品co-product

同一单元过程或产品系统中产出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

[GB/T24044—2008,定义3.10]

3.19

开环openloop

开环是指农产品生产废弃物不返回到原生产流程,而是经过其它的工艺进行处理或处置。

注:如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外销。

3.20

闭环closedloop

闭环是指农产品生产废弃物经收集、处理后,重新返回原生产流程,用于生产新产品。

注:如畜禽粪便生产有机肥用于养殖场种植体系。

3.21

土壤有机碳库soilorganiccarbonpools

30cm厚度耕层土壤中的有机碳储量。

3.22

全球变暖潜势globalwarmingpotential(GWP)

将单位质量的某种温室气体在给定时间段内辐射强度的影响与等量二氧化碳辐射强度影响相关联

的系数。

[GB/T32150—2015,定义3.15]

注:如无特别说明,本标准中CH4和N2O的增温潜势值采用IPCC公布的最新值。历次IPCC评估报告中CH4和N2O的全

球变暖潜势推荐参考值,参见0附录A。

4核算原则和流程

3

DB11/T1616—2019

4.1核算原则

核算宜遵循如下原则:

a)相关性:应选择适合核算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的数据源和方法;

b)完整性:应包括相关的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和存储;

c)一致性:应能够对有关农产品温室气体信息进行有意义的比较;

d)准确性:应减少偏见和不确定性;

e)透明性:应发布适用的农产品温室气体信息,使目标用户能够在合理的置信度内做出决策。

4.2核算流程

核算流程如下:

a)确定核算目的,宜明确:

1)核算意图;

2)核算理由;

3)核算结果提供对象;

4)是否向公众发布。

b)确定功能单位和核算边界;

c)确定分配要求与方法;

d)核算各类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具体包括:

1)识别排放源;

2)选择核算方法;

3)选择与收集活动数据和排放因子;

4)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

e)撰写报告。

5功能单位

功能单位应与核算的目的和范围保持一致。

6核算边界

6.1系统边界

6.1.1农产品温室气体气体排放核算宜采用部分生命周期核算方法。

6.1.2农产品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包括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外供电

力和热力的扣除、外供沼气的扣除,并以功能单位计量农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

6.1.3燃料消耗量、购入电力应包括被核算农产品生产过程所消耗的能源量,不宜包括用于其他活动

过程的能源消耗。

6.1.4沼气、电力和热力外供第三方利用,对应的温室气体减排量从农产品生产过程发生的二氧化碳

当量中扣除。

6.1.5生物质燃料燃烧产生的CO2,应单独核算并在报告中给予说明,但不计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6.1.6应根据农产品生产工艺过程确定实际核算温室气体种类。

4

DB11/T1616—2019

6.2时间边界

6.2.1温室气体排放量随生产过程不同阶段发生变化,收集数据的时间长度应至少覆盖一个完整的生

产过程。

6.2.2对连续进行生产的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宜持续一年。

6.2.3若农产品生产有特定时间要求(如:季节性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核算需包含与该产品生产有

关的特定时期。

7分配

7.1分配原则

7.1.1应尽量避免分配,对生产一种农产品的系统,不需要进行分配。

7.1.2对生产两种或多种产品时,可根据需要进行分配:

a)宜根据明确规定的程序将输入和输出分配到不同的产品中;

b)一个单元过程分配的输入和输出的总和应与其分配前的输入和输出相等。

7.2分配方法

7.2.1物理分配

宜根据产品与共生产品间输入和输出的本质物理关系分配产品和共生产品的输入和输出。

7.2.2经济性分配

可根据离开共同过程的每种产品的市场价值分配产品和共生产品的输入和输出。

7.2.3其他关系

可根据除物理或经济关系外的其他合理关系分配产品和共生产品的输入和输出。

7.3分配要求

7.3.1应确定和其他产品系统共享的过程,宜优先采用潜在物理关系进行分配。当物理关系无法建立

或无法单独作为分配基础时,宜采用其他关系进行分配。

7.3.2对同时包括共生产品和废物两种成分的输出,只对共生产品进行分配,在系统边界内未被利用

的废物不参与分配。

7.3.3对系统中相似的输入和输出,应采用同样的分配。

7.3.4对包含再使用和再生利用过程的产品,其分配还应考虑:

a)物质固有属性的变化;

b)对于在初始和后续的产品系统之间的回收利用过程,应按照7.2.1~7.2.3的规定,界定其核算

边界;

c)闭环农产品系统和再生利用材料的固有特性不发生变化的开环产品系统,不对材料进行分配;

d)材料被再生利用输入到其他产品系统,且其固有特性发生改变的开环产品系统,对材料进行分

配。

8数据收集

5

DB11/T1616—2019

8.1数据质量

8.1.1数据特性

数据应具有如下特性:

a)技术代表性:数据应反映生产中实际使用的技术的程度;

b)地区代表性:数据应反映系统边界内生产活动发生的实际地理位置的程度,例如核算对象所在

区域、经纬度;

c)时间代表性:数据应反映实际生产时间或使用年限的程度;

a)完整性:数据宜包括生产中与温室气体排放相关的所有过程,且各过程尽可能获取完整数据,

并在最大程度上代表实际生产情况;

b)可靠性:用于获取数据的数据源、数据收集方法和核算程序的可依赖程度。

8.1.2数据选择

数据选择应遵循如下的优先原则:

a)优先考虑数据的年份和收集数据的最短时间期限,以及针对具体被核算产品的时间数据;

b)优先考虑收集所在地理区域,以及针对具有地理特性的产品的具体数据;

c)优先考虑数据是否针对具体某项技术或一套混合技术,以及针对产品的具体技术数据;

d)优先考虑对核算结果有显著影响的过程,并收集该过程的原始数据;

e)优先收集具有减排潜力且减排可由产品生产执行或影响的过程。

8.2活动数据

宜根据所选定核算方法的要求选择和收集温室气体活动数据,选择和收集数据的优先级顺序见表1。

表1活动数据收集优先级

数据类型描述优先级

原始数据直接计量、监测获得的数据高

通过原始数据折算获得的数据,如:根据年度购买量及库存量的变化确定的数据;根据财务

二次数据中

数据折算的数据;或者来自于权威文献的数据等。

替代数据来自相似过程或活动的数据。低

8.3排放因子

在获取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时,其数据来源应明确,数据应有公信力、适用性和时效性,获取优先级

顺序见表2。

表2排放因子获取优先级

数据类型描述优先

实测值或测算值通过对农产品生产过程的直接测量等方法得到的排放因子或相关参数值。高

中国国家和地方机构发布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指南和标准中提供的针对北京、华北、或

中国区域的排放因子缺省值,优先级别按照北京、华北和中国区域逐级降低。

缺省值

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或具有行业公信力的学术期刊上发表的温室气体缺省排放

因子。

6

DB11/T1616—2019

9排放量核算

9.1一般要求

核算方法可采用排放因子法、实测法和模型法,应根据所选定的核算方法对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

进行计算。核算方法应按照核算结果的数据准确度要求、数据可获得性、排放源可识别程度确定优先选

择顺序。核算结果应采用每功能单位的二氧化碳当量表示。

9.2排放源识别

应根据核算边界,按表3对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类温室气体源进行识别。

表3温室气体源与温室气体种类示意表

排放源举例

核算边界温室气体源类型

排放源温室气体种类

生产过程中用到的用能设备CO2

燃料燃烧排放固定燃烧源、移动燃烧源

用于发电和供热的设备CO2

化肥氮、有机肥(堆肥、沼肥、

生产过程排放源N2O

绿肥、商品有机肥等)氮

种植秸秆还田N2O

废弃物处置过程排放源

a

过程排放秸秆焚烧CH4、N2O、CO2

b

土壤有机碳库农田土壤CO2(固碳/释放碳)

生产过程排放源肠道CH4

养殖

废弃物处置过程排放源粪便N2O、CH4

购入电力产生的排放播种设备、收割设备、混合搅拌

由农产品系统外部购入的电力CO2

设备、暖气等用电设备

外供电力和热力的扣由农产品系统所产生的废弃物

自产电力和热力CO2

除转化形成的电力和热力

外供沼气并利用的扣由农产品系统所产生的废弃物

自产沼气CH4

除转化形成的沼气

a对秸秆焚烧排放,只报告排放量,不计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b土壤固定碳量,以“-”计;土壤释放碳量,以“+”计。

9.3核算方法

9.3.1单位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

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应以产品每功能单位排放的二氧化碳当量进行表征,即以农产品系统的功能

单位总量(总产量或总产值)除该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其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9.3.2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计算

农产品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应根据所选定的核算方法进行计算,包括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养

殖和种植生产排放、废弃物处置排放、土壤有机碳库变化)和购入电力的排放之和,并扣除外供的热力、

电力和沼气的相应扣除量。所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均应折算为二氧化碳当量(CO2e)。

7

DB11/T1616—2019

9.3.3温室气体排放量计算

燃料燃烧排放、养殖和种植生产排放、废弃物处置排放和购入电力的排放,宜采用排放因子法计算,

温室气体排放量为活动水平与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及全球变暖潜势的乘积,见公式(1)。

E=AD↔↔EFGWP

GHG………….(1)

式中:

EGHG——温室气体排放量,单位为每功能单位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量;

AD——温室气体活动数据;

EF——基于部分生命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单位与活动数据的单位相匹配;

GWP——全球变暖潜势。

注:在计算燃料燃烧排放CO2时,排放因子也可为含碳量、低位发热值、碳氧化率及CO2折算系数(44/12)的乘积。

9.3.4土壤有机碳库变化计算

土壤有机碳库变化计算可采用估测法或实测法,宜选取持续采用土壤有机质提升耕作管理措施3年

及以上的农田进行核算。

9.3.5扣除量计算

9.3.5.1外供沼气

外供沼气的扣减量计算方法见公式(2)。

R=Q↔PUR↔6.7↔GWP……………...(2)

C−CH4CH44-outCH

式中:

R——外供沼气的扣除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

C−CH4

Q——外供沼气量,单位为万标立方米(104Nm3);

CH4-out

PUR——沼气中甲烷气体的含量,%;

CH4

43

6.7——CH4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单位为吨每万标立方米(t/10Nm);

GWP——甲烷的全球变暖潜势。

9.3.5.2外供电力

外供电力扣除量计算方法见公式(3)。

EElec−−out=↔ADElecoutEFElec…………(3)

式中:

EElec-out——外供电力的扣除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

ADElec-out——外供的电力量,单位为兆瓦时(MWh);

EFElec——电力生产排放因子,单位为吨二氧化碳每兆瓦时(tCO2/MWh)。

9.3.5.3外供热力

外供热力的扣除量计算方法见公式(4)。

EHeat−−out=↔ADHeatoutEFHeat…………(4)

8

DB11/T1616—20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