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绝密★考试结束前宁波市2024学年期末九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第一学期(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虚实相生的美学思想不仅体现在艺术和哲学层面,而且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也有充分体现。“虚实之美”在园林设计中具体表现为虚景与实景、物境与心境。景物为“实”,画景为“虚”。空间界面的营造在园林建筑艺术中具有重要作用,有了窗内外就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通过窗框望去,即一幅画。颐和园乐寿堂四边均有窗,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如同一幅画,即使是同一扇窗,因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色也不尽相同,画景便更加丰富。即景为“实”,望景为“虚”。传统园林通过创造距离和间隔的空间设计,创造出时近时远,可望而不可即的观赏体验,一方面,通过曲折路径的精细化设计,叠加建筑、墙垣、游廊等分隔元素,实现对空间的折叠,增加了空间体验的层次和距离感;另一方面,园林中门窗的框廓、亭台的栏杆、围墙的花窗等,通过对景物的距离化、间隔化创造美景。真景为“实”,镜景为“虚”。中国古典园林中常采用“镜借”的手法:对着窗户挂一面大镜,将窗外的景致照入镜中。苏州怡园的面壁亭处境逼仄,乃悬一大镜,将对面假山和螺髻亭收入镜内,扩大了境界。水面作为天然的“镜”,俯借天光云影,将无边天色纳入园中,实现视觉的无限延展,水岸上的亭台草木,也与水中虚影相映成趣。园林中运用玻璃、镜子、水面等的虚影来创造虚无的幻境,与真实景物相映,丰富了园林的空间层次和美感。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在形式上具有虚实之美,然而此种虚实为实体上的虚实,寄托于园林物境的心境是更深一层次的“虚”之意境。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双重居住”的特性,除作为身体的居所,中国的古代文人和思想家将园林视作“灵魂的栖居之所”,将个人心灵、精神之主观与自然景物之客观相结合,“化景物为情思”,将精神之虚与景物之实融合,形成更高层次的虚实之美,以宇宙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为象征,使心灵具象化、肉身化,其为“艺术境界”。“艺术境界”可谓映射了人类精神的高格调,中国古典园林追求大自然质朴的“真”和精神灵魂潮然的“神”之间的共通。简而言之,园林的“意境”是“心”与“物”的结晶。材料二:(摘编自王南珏、董烨程《以美学思想解读中国古典园林的虚实之境》)材料二:(摘编自王南珏、董烨程《以美学思想解读中国古典园林的虚实之境》)浙江沿海地区佛寺园林通过理水呈现了水景的“形态美,色调美,光线美”等诸多特点。水流的潺潺而动也与佛教教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故将水赋予“宗教意义”也是其理水特色之一。佛寺园林的理水是对自然界中各种形态水加以主观营造而形成的虚实相生的艺术。在中国传统的造园理念中“借景”是重要的景观营造手法,借景在无形中可以扩展园林边际,丰富园林景色,浙江沿海地区佛寺园林在营造水景时,多采用巧借方式,将水景“借进”园林内。借海景典型如普陀山岛上的潮音洞。潮音洞依海而建,结合了自然水景和宗教意境。潮音洞纵深险峻,洞内怪石嶙峋。此地海岸曲折萦回,洞的底部通海,在海水涨潮时,海浪涌进洞内,与石头相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撞,会发出雷鸣般的声音。这种“潮音”就像无数僧侣在洞内讲法,与“佛音”相通,故称其为潮音洞。潮音洞以匠心独运的构思和设计,将海景借入佛寺园林中,使其不仅可赏,也具有了宗教涵义,于无形中布施教义,传达着佛门智慧。浙江沿海地区佛寺园林理水擅长用“隔”的方式营造水景,将大的整体水面分成局部水面,并用筑堤、修桥、理亭、建闸、置石、用树木花草掩映等方法辅以营造。杭州灵隐寺的冷泉便是典型案例。冷泉自西向东呈带状在寺前蜿蜒流淌。古代匠人依照地势,在冷泉流经灵隐寺南门前的位置修建了一座小型堤坝,以“隔”的方式将溪水略微阻挡,丰富了冷泉的水景层次。冷泉通过上游筑堤,正好在灵隐寺门前蓄积成一个长方形水潭,其水清冽似碧,流动清缓,凸显了冷泉的静。佛教受中国传统文化渲染,与儒道相合,也崇尚“宁静以致远”,静是佛教修行的要素之一,平静的水面为佛寺园林增添了静谧氛围。除此之外,以整段冷泉水系来看,其水流湍动在不同的水段,将“动态”与“静态”相交的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古人称赞冷泉的时候,笑谈西湖的秀丽风光在灵隐寺,而灵隐寺的风光则在冷泉。可见浙江沿海地区佛寺园林在理水中讲究“动态”与“静态”结合,互相映衬呈景。浙江沿海地区佛寺园林擅用掩映手法理池。在浙江沿海地区基本所有佛寺园林都修有放生池。放生池为佛寺园林增添了一份临水之美,同时还附带着宗教意义,体现了佛教慈悲为怀的理念,也为香客祈福、做善事提供了一种途径。“掩”指的是通过利用叠山置石、植树置林、筑堤置桥等手段半遮掩水体及水岸线,造成水体迷离缥缈,有幽深隐邃的特点。“映”为映照之意,指的是不将水体完全遮蔽,而是留出充足空间,利用阳光反射原理,使得水体可以倒映景观,如倒映照壁、亭、廊、桥、堤以及佛塔等宗教建筑,目的是扩大空间,使得园林更具观赏性。宁波阿育王寺放生池是理池的典型案例。放生池四周用石栏围住,除天王殿一侧,还种满了林立的古树,树荫遮蔽,有一种清幽深邃感。在天晴时,一泓碧水“倒映”着天王殿和佛塔,无形中增添了园林视觉上的“体积”。(摘编自赵山《浙江沿海地区佛寺园林艺术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国古典园林具有“双重居住”的特性,一重为身体的居所,一重为心灵精神的居所。B.园林的“意境”是实景与虚境、形象与象征的结合,内蕴自然的“真”与精神灵魂的“神”。C.园林造景中的“借”与“掩”的手法,可扩展园林空间,丰富园林景色,使其更具观赏性。D.依照地势,利用筑堤、修桥、理亭、建闸、置石等方法丰富水景层次,此理水方式为“隔”。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园林主人借景造“情”,“情”为园林主人寄托于客观园景的主观生命,园林中的色相、秩序、节奏是其内心境界的具象化。B.“借景”是重要的造景手法,以匠心独运的构思与设计对自然进行组织改造,使得景物空间得以扩展且具有虚实之美。C.佛寺园林受佛教文化渲染,具有宗教意境,水流的潺动或水面的平静,只与佛教教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D.冷泉动静结合,互相映衬,呈现多层次水景,将美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故而被古人称赞为是灵隐寺风光之所在。3.下列各项中,与材料一“虚实之美”无关的一项是(3分)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B.“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王维)C.“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范仲淹)D.“钟鼎山林都是梦,人间宠辱休惊。”(辛弃疾)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4.结合材料,概括园林艺术的造景特点。(4分)5.中国哲学家、美学大师宗白华认为艺术意境的最高创作层次是“格”,即艺术映射了人格的高尚格调。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佛寺园林的“格”的体现。(6分)5.中国哲学家、美学大师宗白华认为艺术意境的最高创作层次是“格”,即艺术映射了人格的高尚格调。请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佛寺园林的“格”的体现。(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实行的悲哀丰子恺寒假中,诸儿齐集缘缘堂,任情游戏,笑语喧阗。堂前好像每日做喜庆事。有一儿玩得疲倦,欹藤床少息,随手翻检床边柱上日历,愀然改容叫道:“寒假只有一星期了!假期作业还未动手呢!”游戏的热度忽然为之降低。另一儿接着说:“我看还是未放假时快乐,一放假就觉得不过如此,现在反觉得比未放时不快了。”这话引起了许多人的同情。我虽不是学生,并不参预他们的假期游戏,但也是这话的同情者之一人,我觉得在人的心理上预想往往比实行快乐。西人有“胜利的悲哀”之说。我想模仿他们,说“实行的悲哀”。由预想进于实行,由希望变为成功,原是人生事业展进的正道。①但在人心的深处,奇妙地存在着这种悲哀。现在就从学生生活着想,先举星期日为例。凡做过学生的人,谁都能首肯,星期六比星期日更快乐。星期六的快乐的原因,原是为了有星期日在后头;但是星期日的快乐的滋味,却不在其本身,而集中于星期六。星期六午膳后,课业未了,全校已充满着一种弛缓的空气。有的人预先作归家的准备;有的人趁早作出游的计划。更有性急的人,已把包裹洋伞整理在一起,预备退课后一拿就走了!最后一课毕,退出教室的时候,欢乐的空气更加浓重了。有的唱着歌出来,有的笑谈着出来,年幼的跳舞着出来。星期六晚上,学校中的空气达到了弛缓的极度。这晚上不必自修,也不被严格地监督。学生可以三三五五,各行其游息之乐。②出校夜游一会也不妨,买些茶点回到寝室里吃也不妨,迟一点儿睡觉也不妨。这一黄昏,可说是星期日的快乐的最终了。过了这最终,弛缓的空气便开始紧张起来。因为到了星期日早晨,昨天所盼望的佳期已实际地达到,人心中已开始生出那种“实行的悲哀”来了。这一天,或者天气不好,或者人事不巧,昨日所预定的游约没有畅快地遂行,于是感到一番失望。即使天气好,人事巧,到了兴尽归校的时候,也不免尝到一种接近于“乐尽哀来”的滋味。明日的课业渐渐地挂上了心头,先生的脸孔隐约地出现在脑际,一朵无形的黑云,压迫在各人的头上了。而在游乐之后重新开始修业,犹似重新挑起曾经放下的担子来走路,起初觉得分量格外重些。于是不免懊恨起来,觉得还是没有这星期日好,原来星期日之乐是决不在星期日的。其次,毕业也是“实行的悲哀”之一例。学生入学,当然是希望毕业的。照事理而论,毕业应是学生最快乐的时候,但人的心情却不然:毕业的快乐,常在于未毕业之时;一毕业,快乐便消失,有时反而来了悲哀,只有将毕业而未毕业的时候,学生才能真正地,浓烈地尝到毕业的快乐的滋味。修业期只有几个月了,在校中是最高级的学生了,在先生眼中是出山的了,在同学面前是老前辈了。这真是学生生活中最光荣的时期。加之毕业后的新世界的希望,“云路”“鹏程”等词所暗示的幸福,隐约地出现在脑际,无限地展开在预想中。这时候的学生,个个是前程远大的新青年,个个是有作有为的好国民。不但在学生生活中,恐怕在人生中,这也是最光荣的时期了。然而果真毕了业怎样呢?告辞良师,握别益友,离去母校,先受了一番感伤且不去说它。出校之后,有的升学未遂,有的就职无着;即使升了学,就了职,这些新世界中自有种种困难与苦痛,往往与未毕业时所预想者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全然不符。在这时候,他们常常要羡慕过去,回想在校时何等自由,何等幸福,巴不得永远做未毕业的学生了,原来毕业之乐是决不在毕业上的。③进一步看,爱的欢乐也是如此,男子欲娶未娶,女子欲嫁未嫁的时候,其所感受的欢喜最为纯粹而十全。到了实行娶嫁之后,前此之乐往往消减,有时反而来了不幸。富贵之乐也是如此。欲富而刻苦积金,欲贵而努力钻营的时候,是其人生活兴味最浓的时期。到了既富既贵之后,若其人的人性未曾完全丧尽,有时会感懊丧,觉得富贵不如贫贱乐了。人事万端,无从一一细说。④忽忆从前游西湖时的一件小事,可以旁证一切。前年早秋,有一个风清日丽的下午,我与两位友人从湖滨泛舟,向白堤方面荡漾而进。俯仰顾盼,水天如镜,风景如画,为之心旷神怡。行近白堤,远远望见平湖秋月突出湖中,几与湖水相平。旁边围着玲珑的栏杆,上面覆着参差的杨柳。杨柳在日光中映成金色,清风摇摆它们的垂条,时时拂着树下游人的头。游人三三两两,分列在树下的茶桌旁,有相对言笑者,有凭栏共眺者,有翘首遐观者,意甚自得。我们从船中望去,觉得这些人尽是画中人,这地方正是仙源。我们原定绕湖兜一圈子的,但看见了这般光景,大家眼热起来,痴心欲身入这仙源中去做画中人了。就命舟人靠平湖秋月停泊,登岸选择座位。以前翘首遐观的那个人就跟过来,垂手侍立在侧,叩问“先生,红的?绿的?”我们命他泡三杯绿茶。其人受命而去。不久茶来,一只苍蝇浮死在茶杯中,先给我们一个不快。邻座相对言笑的人大谈麻雀经,又给我们一种啰唣。凭栏共眺的一男一女鬼鬼祟祟,又使我们感到肉麻。最后金色的垂柳上落下几个毛虫来,就把我们赶走。匆匆下船回湖滨,连绕湖兜圈子的兴趣也消失了。在归舟中相与谈论,大家认为风景只宜远看,不宜身入其中。现在回想,世事都同风景一样。世事之乐不在于实行而在于希望,犹似风景之美不在其中而在其外。身入其中,不但美即消失,还要生受苍蝇、毛虫、啰唣与肉麻的不快。世间苦的根本就在于此。(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及艺术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起笔叙写寒假中孩子们的一个发现:假期不如未放假时快乐。开篇实已入题,揭明了全篇题旨。B.作者选取“星期日”“毕业”两个典型事例展开论述,紧扣“预想往往比实行快乐”的主旨,思路周严,笔触细密,很好地奠定了立论的基石。C.对比是本文突出的表现手法,全篇处处以预想的快乐和实行的悲哀相对照,强化苦乐本身的矛盾对立,增强了论述的双向互证力度。D.作者补充从前游西湖的小事,对小事的描写细腻生动,有声有色,动静相参,体现了文字之美。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的“但”含蓄表达了作者对于由预想到实行、由希望变成功的人生正道的质疑与否定,生出几分淡淡的悲哀之感。B.句子②连用三个“不妨”,句式整齐,节奏欢快,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学生们在星期六晚上的喜悦、自由的情状。C.句子③中“进一步看”使论述在广度和深度上得以拓展,从学校生活跨入社会生活,由学生之“乐”推向人生之“乐”。D.句子④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了风景只适合远观,不适合身入其中,更是旁证了世事的快乐在于预想时的欢喜与期待。8.有人认为最后两段应该合并为一段。你是否认同?请说明理由。(4分)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第4页共8页
9.有人评价丰子恺散文“淡淡的家常文字背后深伏着暖意和脱俗的大境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渭知兵,好奇计,宗宪擒徐海,诱王直,皆预其谋。藉宗宪势,颇横。及宗宪下狱,渭惧祸,遂发狂,引巨锥刺耳,深数寸。已,又击杀继妻,论死系狱,里人张元忭力救得免。乃游金陵,抵宣、辽,纵观诸边厄塞,善李成梁诸子。入京师,主元忭。元忭导以礼法,渭不能从,久之怒而去。后元忭卒,白衣往吊,抚棺恸哭,不告姓名去。(节选自《明史·徐渭传》)材料二: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事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①。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麹蘖①,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雷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袁宏道《徐文长传》,有删改)材料三:山阴徐渭者,少知慕古文词,及长益力。既而有慕于道,往从长沙公究王氏宗,谓:“道类禅。”又去叩于禅。久之,人稍许之。然文与道,终两无得也。贱而懒且直,故惮贵交似傲,与众处不浼袒裼似玩,人多病之。然傲与玩,亦终两不得其情也。今齿垂四十五矣,藉于学宫者二十有六,食于二十人中者十有三年,举于乡者八而不一售,人且争笑之,而己不为动。为人,度于义无所关时,辄疏纵,不为儒缚;一涉义所否,干耻诟,介秽廉,虽断头不可夺。故其死也,亲莫制,友莫解焉。尤不善治生,死之日无以葬,独余书数千卷,浮磬二,研、剑、图画数,其所著诗文若干篇而已。剑、画先托市于乡人某,遗命促之,以资葬,著稿先为友人某持去。(徐渭《自为墓志铭》,有删改)【注】①不偶:不得志,指屡试不中,偶,际遇。②掬(qū)蘖:亦作曲蘖,即酒母,酿酒的发酵物,后常用来代指酒。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虽其体格A时有卑者B然匠心C独出D有王者气E非彼巾帼F而事人者G所敢望也。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第5页共8页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善,与⋯⋯交好,与《赤壁赋》“正襟危坐”的“正”用法相同。B.“羁人之寒起”与《劝学》“登高之博见也”的“之”用法相同。C.稍,逐渐,与《登泰山记》中“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的“稍”意思不同。D.乡,指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乡试。中试者称“举人”。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长颇有才略,然而多次科举失利,有失路无门之悲,因遭际困顿,狂疾益甚,曾经用锥子刺入自己的耳朵。B.徐渭未能得志,于是纵情山水,游历齐鲁燕赵等地,饱览塞外大漠,一切令人惊讶的情状,他都一一化入诗中。C.袁宏道认为徐文长的诗形象生动,构思巧妙,表现了他的豪情壮志和怀才不遇的悲痛,其是仅次于韩愈、曾巩之类的大家。D.徐渭下功夫学习古代文词,后又学习王阳明的理学,认为理学与禅学相类似,又去学习禅学,自认为对文学和理学都没学到家。1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剑、画先托市于乡人某,遗命促之,以资葬,著稿先为友人某持去。(2)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4.“无之而不奇”是袁宏道对徐渭的评价,请简要概括材料中的徐渭之“奇”,并以三则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印证。(5分)徐渭之“奇”相关内容①②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和文潜舟中所题①黄庭坚云横疑有路,天远欲无门。信矣江山美,怀哉谴逐魂。长波空淮记②,佳句洗眵③昏。谁奈离愁得,村醪或可尊。【注】①本诗作于崇宁元年(1102年)九月,黄庭坚在武昌等待朝廷官职调动的命令。文潜:张耒,时被贬官,在黄州。②淮(wǎng)记:往事记忆。扬雄《反离骚》:“因江潭而㴤记兮,钦吊楚之湘累。”湘累,指屈原。③眵(chī):眼屎。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第6页共8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景,“横”“远”二字体现景之寥廓深远,“有”“无”二字对比鲜明,别有意蕴,奠定情感基调。B.颔联二句为倒装句式,在诗歌中采用散文句式,将语气词“矣”“哉”置入句中,将感情直接呈于纸上。C.颈联用典,由不断流逝的江水展开回忆与联想,拓展了时间与空间,且呼应前句“谴逐魂”,情感更为沉郁。D.尾联由实转虚,从现实之景进一步引至忆念,直抒离愁,何以承受此愁,诗人欲斟上一杯乡村薄酒,借以消愁。16.此诗为怀人之作,且情感多重,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登山时的所见所闻,以夸张的手法侧面写出天姥山之高。(2)《涉江采芙蓉》中,“,”这两句诗,通过对写的手法,表达了思妇对游子的思念之情。(3)《登泰山记》中太阳升上来的时候,“,”,此景色彩艳丽,气势磅礴,有人因之联想到东面的海。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在部分年轻人的社交领域,一股新趋势正在悄然兴起—————“零糖社交”。“零糖社交”指的是一种不过分亲密甜腻的人际交往模式,在社交互动中保持自我独立性,与他人拉开并维持适当的距离,情绪价值的满足不过多依赖于外界。“零糖社交”为何受到年轻人的青睐?首先,这是节约“社交体力”的客观需要。现代社会不同于乡土社会的A,①快速的地域流动和高强度的社会生活让很多年轻人倍感压力,②这导致他们线下“社交体力”严重流失,③不愿意在发展建立人际关系时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④所以“零糖社交”实际上让社交变得轻松简单,⑤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时间,⑥节约了精力成本,⑦从而让有限的“社交体力”发挥最大效用。其次,(甲).朋友圈凑齐九张图、实时关注点赞人数、针对不同分组定制不同内容……“精装朋友圈”的行为让一些人的“毛坯人生”被社交平台关注、放大,催生出与他人攀比、对他人评价过分敏感等“社交焦虑”的症状。“零糖社交”通过减少对社交网络的依赖,适当“社交斋戒”,让人们缓解焦虑,以有更多时间专注于个人内心世界与生活质量,以真诚和平等为基础建立人际关系,而非在线上维持虚假的“社交繁荣”.最后,这是个体意识觉醒的表现。传统的社交强调群体意识,(乙)。他们希望通过社交活动促进个人成长,而非受限于过度情感依附。从“为他人”到“为自我”,“零糖社交”强调的是建立在自我认知基础上的真实交往,让社交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在社交方式多元化的今天,每个人的社交偏好都B,有人偏爱浓烈,有人钟情淡泊;有人喜欢向外探寻,有人青睐向内求索。“零糖”或许并不能满足所有人的“甜度”需求,但它的出现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第7页共8页
确实为我们探索社交生活方式带来了诸多启示。“零糖社交”摒弃了那些繁琐的虚伪与做作,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C,鼓励我们在维持个人独立性的基础上,去构建一种真挚且长久的人际关系,实现自我与他人的和谐共存。18.画波浪线的“社交焦虑”“社交斋戒”这两处使用引号是否必要,并说明理由。(4分)19.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A:B:C:20.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教员们见面时总夸赞教授们的孩子们,我对这些恭维自然是私心窃喜。穷教授别的已经全被剥夺,但是我们还有别种人所望尘莫及的遗传。B.调解时,一乡的长老对老刘说:“邻里有纠纷矛盾这很正常,但乡里乡亲的,把我们老刘家的高尚风格拿出来,化干戈为玉帛。”C.这是法治社会,我们可以坐下来谈谈,求同存异,总会找到符合双方利益的契合点。D.也许,在街头,我们可以高度礼貌和互敬,但曾经的传统熟人社会的那份相互关注、关心和关爱的情感,却鲜少存在。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4分)22.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序号:修改:序号:修改: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在我们的生活中,闲暇常常被理解为懒惰和无所事事,而英国哲学家伯兰特·罗素给出一个反思性观点:很多社会的进步,恰恰是闲暇时创造的。闲暇是创造力的催化剂,它让我们有机会沉淀思考,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保持生命的从容。对于“闲暇”,你有怎样的思考和体验?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语文试题第8页共8页宁波市2024学年宁波市2024学年期末九校联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一学期1.C(C项张冠李戴,应为“借”与“映”的手法)2.C(C项绝对化,“佛教受中国传统文化渲染,与儒、道相合”,水之表现,不仅仅与佛教教义相关。)3.D(A项为虚景之“画景”,B项为虚景之“镜景”,C项为物境与心境相融合,D项是议论说理,与材料一虚景与实景、物境与心境的“虚实之美”无关。)4.(1)虚实相生,兼有虚实之美。(2)通过借景,营造天然之趣。(3)擅长采用“隔”的方式。(4)讲究“动态”与“静态”结合,互相映衬呈景。(5)采用“掩”“映”手法,增加幽趣和扩大园林空间。(评分建议:共4分,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答出任意4点得全分)5.①佛寺园林所营造的美好意境,是将心灵精神与自然景物结合,映射了人类精神的高格调。②佛寺园林环境静谧,水景层次丰富,浸润着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宁静以致远”。③佛寺园林结合自然景观和宗教意境,布施教义,体现慈悲为怀,传达佛门智慧。(评分建议:共6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6.A(A项开篇虽已入题,但题旨隐藏在对“现象”的描画中,引而未发。)7.A(A项作者并未对人生正道进行否定,“但”字只是强调了“实行的悲哀”的奇妙存在。)8.示例一:不认同。需要另起一段,表达方式上前为记叙,后为议论;内容上前后由小及大,由浅至深,层次更加清晰,更利于突出主旨。示例二:认同。文本中的尾段在内容上与游西湖密切相关,结构上呼应上一段“可以旁证一切”,道出游湖所旁证的道理。(评分建议:共4分(1)观点“不认同”1分,表达方式1分,内容2分,意思相近即可。(2)观点“认同”1分,内容上1分,结构上2分,意思相近即可。)9.(1)淡淡的家常文字:选材多为日常生活小事,如学生的星期日与毕业、男女婚恋、西湖小事等;语言风格朴实平淡,真率自然,在闲话语境中,拉近与读者的距离。(2)深伏着暖意:家常笔墨蕴含着对世间人事的热情与关切。如文中能关注到孩子与毕业生的诸多不易,听到他们的心声,体察到他们的苦与乐。(3)脱俗的大境界:以小见大,哲思深远。作者由平常小事,进而对现实和人生思索,揭示了“实行的悲哀”,表达了人世之乐在希望,在预想时心理上的“纯粹而十全”的欢喜,人世之苦则在实行时欢喜消减乃至萌生失望、懊丧等悲哀之感的哲思。(评分建议:共6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10.BDE句意:虽然这些诗作的体裁格律时有不高明之处,但是却匠心独运,有王侯的气魄,不是那种像女子一般侍奉他人的媚俗的诗作敢于企及的。分析:“体格时有卑者”“匠心独出”皆为主谓结构,“有王者气”动宾结构,需要断开。11.C(C项与《登泰山记》中“稍见云中白若樗葙数十立者”的“稍”意思相同,皆为“逐渐”,A项“善”“正”用法皆为形容词作动词,B项“之”用法皆为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考察文化常识,正确)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
12.C(袁宏道认为他是与韩愈、曾巩同一类的大家,“流亚”指同一类的人物)13.(1)剑和画已托付给一位同乡去出售,留下话催他快办,用来作为丧葬费用,写的文稿早些时候已被一位朋友拿走。(“市”,卖,出售,1分;“遗”,留下,1分;被动句,“为”,被,1分;句意通顺1分)(2)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君子不与同列(“看不起”亦可),如今他们的智慧竟然反倒比不上巫医乐师百工这些人,这多么奇怪啊。(“之”,这些,1分;“不齿”,不与同列或看不起,1分;乃,竟然,1分;省略句,乃反不能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1分)。14.①用兵之奇:在军事上有奇妙计策,参与擒住徐海诱捕王直的活动。②文采之奇:1.诗作匠心独出,有王侯气魄。2.文章真知灼见,气势沉着,法度精严,是和韩愈曾巩同一流的作家。③性情之奇:1.不听从张元忭的礼法教导,但张去世,他前往吊唁大哭,不留姓名而离开。2.怕与显贵相交,与人处散衣露体,看似傲慢、玩世不恭。3.与义无关时,疏狂放纵,不受束缚;有违大义时,即使掉脑袋也不改变主意。④遭际之奇:1.胡宗宪被捕后,他装癫发狂,拿巨锥刺耳,后又杀死后妻,被判死罪,关进监狱。2.官场不得志,便饮酒放纵,尽情游览山水。(评分建议:共5分,一点2分,两点3分,答出任意三点5分。每点“奇”之概括1分,内容分析1分,不能照搬原句,需翻译转化,其他意思相近也可酌情给分。)15.D(D项尾联由虚到实,由忆念(往记)转为现实,思考当下如何对付离愁(奈,对付、处置),或许可借酒消愁。)16.(1)对苏轼的怀念与赞美。“信矣江山美,怀哉谴逐魂。”黄庭坚与张耒同为苏门学士,张耒被贬黄州,苏轼亦曾被贬至黄州。“信”,确实,对苏轼“大江东去”、“江山如画”的佳句赞美:“怀哉”,对苏轼的怀念和对其被贬遭遇的沉痛。(2)报国无门的悲愤。“云横疑有路,天远欲无门。”对苏轼、张耒、屈原及自己等志士遭遇贬谪命运而深感悲愤。(3)物是人非或时光逝去、年华老去的伤感。“长波空淮记,佳句洗眵昏。”长江永恒,日夜流淌,而往事成空,友人分离,自己也已年衰眼花的哀伤。(评分建议:共6分,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如写离愁,且有具体分析,得1分)17.(1)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2)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3)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评分建议: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该句不得分。)18.①“社会焦虑”:没必要,该处没有表示特殊含义(直接引语、强调等),只是客观指出这些症状属于社交焦虑。或有必要,该处用引号表示强调,强调这是社交方面的焦虑。②“社交斋戒”:有必要,该处用引号表示特殊含义,这里的斋戒不是沐浴更衣、戒除嗜欲等行为,而是戒除不必要的社交。(评分建议:社会焦虑,判断“没必要”1分,阐述“该处没有表示特殊含义(直接引语、强调等)”1分或“只是客观指出这些症状属于社交焦虑”等语意解释1分;或判断“有必要”1分,引号的用法1分。“社会斋戒”,判断“有必要”1分,引号的用法1分。仅判断不给分)宁波市九校联考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
19.A.安土重迁B.不尽相同C.返璞归真(评分建议:A填写“安土重迁”才可得分,BC所填意思相近即可)20.D(D项中“我们”与划线句中的“我们”,是泛指我们每个人。A项中“我们”指“教授们”。B项中“我们”是“你们”之意,不包含长老。C项中“我们”指说话时的双方。)21.甲:这是告别(或缓解)社交焦虑的有效方式(评分建议:“告别(或缓解)社交焦虑”1分,句式“这是……”1分)乙:而当代年轻人的社交强调自我实现(或“为自我”)(评分建议:“年轻人”1分,“自我实现”或“为自我”1分)22.③语序不当,“发展建立”改为“建立发展”。④逻辑不当,“所以”去掉,无因果关联或改为“而”“但是”,表转折。(评分建议:共4分。序号正确1分,修改正确1分。仅给出序号不给分。)23.作文【题目解析】闲暇意味着拥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其本质是自由的变体,是自在的心灵状态。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人能主动选择,深度思考,从而解决问题;也能释放心情,满足心理,拥有尊严,从而欢悦而从容。有意义的闲暇非虚无的躺平和娱乐。独立思考、批判精神、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班小雪节气国旗下讲话稿范文(9篇)
- 开学典礼致辞(15篇)
- 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初级会计《经济法基础》模拟试卷335
- RRD硅油填充术后继发高眼压的眼前节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及中医体质类型研究
- 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安全巡查的第三方解决方案
- 【医学课件】加强防范医疗事故(83p)
- 2025版食堂食材采购合同及食品安全培训服务协议3篇
- 养鱼店销售员工作总结
- 酒店厨房管理规范制定
- 2025版行政上诉状补充范文:权威解读与实战演练3篇
- 腰麻课件教学课件
- 石油化工企业环境保护管理制度预案
- 2024年甘肃省高考历史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山东省烟台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 《实践论》(原文)毛泽东
- 抗肿瘤治疗所致恶心呕吐护理
- 第三单元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说课稿)
- 压力钢管制造安装及验收规范
- 2024-2030年中国14-丁二醇(BDO)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重点企业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YYT 0681.11-2014 无菌医疗器械包装试验方法 第11部分:目力检测医用包装密封完整性
- 辽宁省沈阳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