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题分类一物态变化
1、(2004年青海)我们常吃的月饼是在烤箱里“烤”的,但根据南宋《武林旧事》记载,最早的月
饼出自笼屉,青海就保留着用蒸笼“蒸”月饼的传统习俗。“蒸”月饼时,关于笼屉上方冒出的“白
气”,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A.“白气”是水蒸气,是液化现象B.“白气”是小水滴,是液化现象
C.“白气”是水蒸气,是汽化现象D.“白气”是小水滴,是汽化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用蒸笼蒸月饼时产生的“白
气”是锅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上升过程中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2、(2024年山东)水是生命之源,节约用水是公民的基本素养。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冰雪消融——熔化,需要吸热
B.夏天洒水降温一汽化,需要放热
C.秋天细雨绵绵---液化,需要吸热
D.冬天大雪纷飞一凝华,需要吸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成液态水熔化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吸热,故A正确;
B.洒水能降温,因为水在蒸发时,吸收热量,故B错误;
C.雨是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到冷液化而成的,液化需要放热,故C错误;
D,雪是水蒸气上升时,遇到极冷凝华而成的,凝华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Ao
3、.(2024年湖南长沙)“玉阶生白露”“人迹板桥霜”,关于水蒸气遇冷形成露和霜的说法正确
的是()
A.露的形成是汽化B.露的形成需要吸热
C.霜的形成是升华D.霜的形成需要放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的过程,对外放热,故AB错误;
CD.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态的冰晶,对外放热,故D正确,C错误。
故选D。
4、(2024年广东广州)广州春季“回南天”到来时,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如
图是在“出水”玻璃上写的字。这些“水”是由于水蒸气()
A.遇热汽化吸热形成的B.遇热汽化放热形成的
C.遇冷液化放热形成的D.遇冷液化吸热形成的
【答案】C
【解析】
【详解】广州春季“回南天”到来时,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都容易“出水”,原因是广州地处我国
的南方,春季南风吹来温暖的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这些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黑板、
墙壁和玻璃就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课室的黑板、墙壁和玻璃上造成的,液化需要放出热量,故c
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2024年广东)《淮南子•俶真训》记载:“今夫冶工之铸器,金踊跃于炉中”。金属在炉中从
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是()
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
【答案】C
【解析】
【详解】我们要明确题目中描述的物理现象:“金属在炉中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属于熔化”。
A.汽化:这是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液化:这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故B不符合题意。
C.熔化:这是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故C符合题意。
D.凝固:这是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2024年四川内江)如图是冬天屋檐下的冰锥,关于冰锥中的冰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固C.汽化D.液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冰锥的形成是水从液体变成固态的过程,属于凝固现象,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7、(2024年江苏无锡)如图所示,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碘颗粒,碘的熔点约为H4℃。打
开电吹风热风挡对玻璃泡加热,温度约为60℃,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
气,停止加热,冷却后玻璃泡内又出现碘颗粒。关于这个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热时,碘颗粒熔化B.冷却时,碘蒸气凝固
C.加热时,碘颗粒升华D.冷却时,碘蒸气液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加热时,观察到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说明固态的碘颗粒升华成碘蒸气;停止
加热,冷却后玻璃泡内又出现碘颗粒,说明碘蒸气遇冷凝华成碘蒸气,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8、(2024年吉林)雾淞的形成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固C.熔化D.凝华
【答案】D
【解析】
【详解】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故ABC不符合题意,D
符合题意
故选D。
9、(2024年内蒙古赤峰)下列关于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雨的形成是汽化B.雪的形成是凝固
C.雾的形成是液化D.霜的形成是升华
【答案】C
【解析】
【详解】A.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
B.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B错误;
C.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故C正确;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10、(2024广西)以勺为笔,用糖作墨,糖汁成画。如图所示,糖汁冷却成糖画的过程中,发生的
物态变化是()
A.沸腾B.凝固C.熔化D.升华
【答案】B
【解析】
【详解】糖汁冷却成糖画的过程中,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
故选B。
11、(黑龙江龙东)下列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夏天晾衣服
»I
【答案】B
【解析】
【详解】A.消融的冰花,是固态的冰熔化成液态的水,属于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草叶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
C.洁白的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夏天晾衣服,衣服上的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2024年山东滨州)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农耕文明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对下列节
B.图乙“霜降”节气,“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C.图丙“大雪”节气,“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图丁“雨水”节气,“雨”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A.图甲“寒露”节气,“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错误;
B.图乙“霜降”节气,“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化形成的小冰晶,故B正确;
C.图丙“大雪”节气,“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化形成的小冰晶,故C错误;
D.图丁“雨水”节气,“雨”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故选B。
13、(2024年甘肃临夏州)大自然是神奇而多彩的。下列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冰清玉洁的雾淞,是热空气凝华放热形成的
B.虚无缥缈的雾,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形成的
C.白如凝雪的冰雹,是水凝固吸热形成的
D.晶莹剔透的露水,是液态水汽化吸热形成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冰清玉洁的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该过程需要放热,故A错
误;
B.虚无缥缈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该过程放热,故B正确;
C.白如凝雪的冰雹,是由水遇冷凝固形成的冰晶,该过程放热,故C错误;
D.晶莹剔透的露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该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14、(2024年黑龙江齐齐哈尔)“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那水呢,不
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上面的文字节选于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关
于文中所涉及的一些现象,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雪”的形成是液化现象B.“结冰”是凝固现象
C.“热气”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冰”是非晶体,没有熔点
【答案】B
【解析】
【详解】A.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A错误;
B.水结成冰,由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B正确;
C.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错误;
D.冰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D错误。
故选B。
15、(2024年天津)天津盘山有“上盘雪花飘,中盘雾雨渺,下盘夕阳照”的天然奇观,其中“雾”
的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凝固B.升华C.汽化D.液化
【答案】D
【解析】
【详解】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
故选D。
16、(2024年陕西A)中国古代青铜器铸造技术十分发达,其中制作模具时常用到“失蜡法”,具
体做法是,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模具
便做好了。该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升华C.熔化D.凝固
【答案】C
【解析】
【详解】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熔化。根据题意知,用固态蜂蜡雕刻成铸件模型,再将耐火
泥料敷在其表面,加热后蜂蜡变成液体流失,该过程中蜂蜡发生的物态变化是熔化。故ABD不符合
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7、(2024年湖北)如图是我国的传统民俗表演“打铁花”。表演者击打高温液态铁,液态铁在四
散飞溅的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最后变成固态铁。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升华B.凝华C.熔化D.凝固
【答案】D
【解析】
【详解】表演者击打高温液态铁,液态铁在四散飞溅的过程中发出耀眼的光芒,最后变成固态铁,
液态变成固态,这是凝固现象,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8、(202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用水壶将水烧开时,在壶盖内表面发生的主
要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B.汽化C.升华D.凝华
【答案】A
【解析】
【详解】烧开水的壶盖内会有水滴,是液化现象,水遇热变为水蒸气,但壶盖温度较低又由水蒸气
液化变为小液滴。
故选Ao
19、(2024年安徽)我国古代科技著作《天工开物》里记载了铸造“万钧钟”和“鼎”的方法,先
后用泥土制作“模骨”,“干燥之后以牛油、黄蜡附其上数寸”,在油蜡上刻上各种图案(如图),
然后在油蜡的外面用泥土制成外壳。干燥之后,“外施火力炙化其中油蜡”,油蜡流出形成空腔,在
空腔中倒入铜液,待铜液冷却后,“钟鼎成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炙化其中油蜡”是升华过程B.“炙化其中油蜡”是液化过程
C.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固过程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凝华过程
【答案】C
【解析】
【详解】AB.“炙化其中油蜡”是固态的油蜡变成液态的蜡水,因此是熔化的过程,故AB错误;
CD.铜液冷却成钟鼎是液态的铜液变成固态的铜,因此是凝固的过程,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0、(2024年四川眉山)水的物态变化使自然界有了雨、露、雾、霜和雪等千姿百态的奇观。下列
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解释正确的是()
A.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D,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答案】C
【解析】
【详解】AC.雾和露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A错误,C正确;
B.霜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故B错误;
D.冰的形成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属于凝固现象,故D错误。
故选C。
21、(2024年河北)下图中的四幅图,反映的物态变化不属于凝华的是()
B.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冰锥的形成是液态的水遇冷,由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是凝固过程,故A符合题意;
BCD.冰花、雾淞和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由气态的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的冰,是凝华过程,故
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2、(2024年河北)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在月球背面成功着陆,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其
自备的降温装置能通过冰的升华达到降温目的。冰升华的过程中,水分子的()
A.间隔增大B,质量增大C.种类改变D.数目改变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冰升华过程中,从固态变为气态,其分子间隔增大,故A符合题意;
B.冰升华后,水分子的质量不变,故B不符合题意;
CD.升华过程是物理变化,升华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发生变化,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o
23、(2024年重庆A卷)如图所示,是同学们拍摄的“中国年・中国味”活动情境,对涉及的物理知
识解释正确的是()
ABCD
A.墨迹未干的春联墨香四溢,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B.停止加热砂锅煲继续沸腾,说明汽化不需吸热
C.汤圆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吸热液化形成的
D.激昂欢快的迎新鼓声是敲鼓时鼓面振动产生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A.墨迹未干的春联墨香四溢,是墨香分子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即扩散现象,不
能说明分子间有引力,故A错误;
B.停止加热砂锅煲继续沸腾,是因为砂锅煲的余温高于水的沸点,水继续吸热沸腾,故B错误;
C.汤圆上方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是放热过程,故C错误;
D.敲鼓时,听到的声音由鼓的振动产生的,激昂欢快的迎新鼓声是敲鼓时鼓面振动产生的,故D
正确。
故选D。
24、(2024年四川宜宾)下列现象中属于蒸发是()
A.窗玻璃上出现冰花B.铁块变成铁水
C.从冰箱拿出的葡萄“冒汗”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消失”
【答案】D
【解析】
【详解】A.窗玻璃上出现冰花是室内温度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
意;
B.铁块变成铁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故B不符合题意;
C.从冰箱拿出的葡萄“冒汗”是因为葡萄附近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故C不符合题意;
D.擦在皮肤上的酒精“消失”,是液态的酒精直接变为气态,属于蒸发,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5、(2024年四川南充)用飞机向云层撒干冰进行人工降雨,出现下列物态变化,其中放热的是()
A.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B.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为小水珠
C.小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部分汽化为水蒸气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
【答案】D
【解析】
【详解】A.干冰迅速升华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熔化为小水珠,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小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部分汽化为水蒸气,是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C不符合题意;
D.云层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6、(2024年四川广安)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悟生活之理。对下列诗句所蕴含的热现象分析
正确的是()
A.“北国风光,千里小封,万里雪飘”,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会放热,温度降低
B.“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雪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C.“一夜新霞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青青园中葵,朝窿待日晞”,露的形成需要吸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水凝固成冰的过程会放热,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
B.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建筑物或植被表面,故C正确;
D.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附着在植被表面,此过程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27、(2024年四川达州)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在各种物态变化中
不停地循环,让四季多姿多彩。下列说法里误的是()
A.温暖的春天,万物复苏、冰雪消融,这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
B.炎热的夏天,莲花湖的水在阳光下变成水蒸气,这是汽化现象,需要吸热
C.凉爽的秋天,路边的草或树叶上结有晶莹的露珠,这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
D.寒冷的冬天,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变成雪花,这是凝华现象,需要放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冰雪消融是固态冰变为液态水的过程,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正确,不符合题
后;
B.水在阳光下变成水蒸气,是液态水变为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汽化吸热,故B正确,
不符合题意;
C.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液化放热,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变成雪花,是气态水蒸气直接变为固态冰晶的过程,属于凝华现象,凝华
放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8、(2024年成都)小李同学在爸爸指导下,走进厨房进行劳动实践,他发现厨房里涉及到很多物
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冷冻室取出的排骨表面有“白霜”,“白霜”是固态
B.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
C.排骨汤煮沸后冒出大量的“白气”,“白气”是液态
D.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是因为汤能够不断吸热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因为排骨在冷冻室的低温环境下,其表面温度极低。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这样低温的
排骨表面时,会发生凝华现象,即由气态直接转变为固态,形成我们看到的“白霜”。故A正确,
不符合题意;
B.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需要吸收热量;因此在排骨的“解冻”过程中,排骨
中的冰吸热熔化成水,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白气”是由于煮沸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遇到较冷的空气后迅速冷却并凝结成的小水滴,因此“白
气”是液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排骨汤含有大量的水,水的比热容比较大,与等条件的其他物质相比,当放出相同的热量时,水
的温度变化小,故排骨汤盛出后不容易凉,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9、(2024年成都)图是某小组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
A.实验中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秒表
B.该实验操作简单,不需要注意安全
C.有“白气”冒出,说明水已经沸腾
D.水沸腾后即可熄灭酒精灯,停止加热
【答案】A
【解析】
【详解】A.因为探究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需要记录不同时刻的温度,所以需要用到秒表来
记录时间。故A正确;
B.在加热过程中,水可能会因为沸腾而溅出,造成烫伤;因此需要注意安全,故B错误;
C.白气是小水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沸腾前后都可以观察到白气冒出,故C错误;
D.水沸腾后,由于水沸腾需要不断吸收热量,为了继续探究水沸腾时的特点,不能熄灭酒精灯,停
止加热,故D错误。
故选Ao
30、(2024山东临沂)霜、雾、露、雪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现象,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答案】B
【解析】
【详解】A.霜的形成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凝华现象,凝华放热,故A错误;
B.雾的形成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B正确;
C.露的形成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错误;
D.雪的形成是由气态变为固态的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31、(2024山东临沂)2023年冬,凭借冰雪资源火爆出圈的哈尔滨吸引了众多的南方“小土豆”前
来游玩,千姿百态的雾淞成为“小土豆”们必看的绝世美景.下列自然现象,与雾淞形成时的物态变
化相同的是()
A......叶尖露珠
心显杷加
枝头白霜
【答案】C
【解析】
【详解】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
A.叶尖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A不符合题意;
B.山间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
C.枝头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符合题意;
D.房檐冰挂是水遇冷凝固形成的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2、(2024江苏盐城)据《天工开物》记载,可从朱砂矿石中提炼水银(液态汞)。如图所示,给
密闭锅内的砂矿石加热,就会在倒扣的锅壁上布满水银。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
A.凝固B.凝华C.液化D.汽化
【答案】C
【解析】
【详解】砂矿石被加热时,其中的汞元素可能会以气态的形式释放出来。这是因为加热使得汞元素
获得了足够的能量,从固态或液态转变为气态。随后,这些气态的汞遇到温度较低的倒扣锅壁时,
会失去能量并转变为液态,即发生液化现象。这是因为锅壁的温度低于汞的沸点,使得气态汞无法
维持其气态状态,从而转变为液态。因此,在倒扣锅壁上形成水银的物态变化是液化,故ABD不符
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33、(2024江苏连云港)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花香满园B.尘土飞扬C.雪花飘飘D.落叶纷纷
【答案】A
【解析】
【详解】A.花香满园,是芳香烧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故A正确;
B.尘土飞扬是固体小颗粒的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B错误;
C.雪花飘飘是雪花在运动,属于机械运动,故C错误;
D.落叶纷纷是树叶在运动,是机械运动,故D错误。
故选Ao
34、(2024江苏连云港)晾晒的湿衣服在逐渐变干的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熔化B.汽化C.升华D.凝华
【答案】B
【解析】
【详解】晾晒的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上的水变成了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B符合题意,ACD不
符合题意。
故选B。
35、(2024江苏连云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下面四幅图中,操作正确的是()
AB.
C.D.
【答案】C
【解析】
【详解】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6、(2024湖南)2024年初,几场寒流来袭,让湖南人在家门口也能看到北方常见的冰挂(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冰挂熔化时,需要吸热
B.冰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C.冰是非晶体,有固定的熔点
D.一定质量的水结冰时,体积变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A.冰挂熔化时,由固态变为液态,需要吸热,故A正确;
B.固态的冰是液态的水凝固形成的,故B错误;
C.冰是晶体,有固定的熔点,故C错误;
D.一定质量的水结冰时,密度减小,体积变大,故D错误。
故选Ao
37、(2024福建)木雕是工匠智慧和艺术修为价值体现,锯木、刨料、风干、雕刻、开樟、组装、
打磨、油漆,每一环节都讲究科学的工艺流程。如图,木头风干时,成垛交叠,留有空隙,可以加快
木头中水分的(填物态变化)。切割木头时工人要带上降噪耳塞,这是在_____处减弱噪声。
【答案】①.汽化②.人耳
【解析】
【详解】[1]木头风干时,成垛交叠,留有空隙,可以增加液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加快木头中
水分的汽化。
切割木头时工人要带上降噪耳塞,这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防止噪声进入人耳。
38、(2024甘肃白银)夏天,打开电冰箱门时,常会看到冰箱门附近有一股“白气”,打开热水瓶
时也会看见这种现象。“白气”都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滴,前者是
的水蒸气形成的(选填“冰箱内”或“冰箱外”)。
【答案】①.液化②.冰箱外
【解析】
【详解】口]“白气”是小水滴,是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小水滴形成的,所以是液化现象。
⑵“白气”是冰箱门附近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冰箱中的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形成的,所以“白
气”是冰箱外的水蒸气形成的。
39、(2024福建)探究液体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特点,实验装置如图甲。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
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烧杯中,用相同的酒精灯同时加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如图乙;
>
i水[,盐;水
时间/min
甲
(1)实验中除了图甲的器材,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
(2)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水的沸点是℃。推断当时实
验室的气压_____一个标准大气压;
(3)对比图乙中两条图线可知,选用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答案】①•秒表②.保持不变③.98④.小于⑤.盐水
【解析】
【详解】(1)口]取质量相等的水和盐水需要测量工具是天平,实验中需记录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所
以要用秒表记录时间,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实验需要的另一个测量仪器是秒表。
(2)[2]⑶该实验用加热的时间表示吸收热量。分析图乙中水的图线可知:水在沸腾过程中,继续加
热,温度为98℃保持不变,故水的沸点是98℃。
[4]气压越低,水的沸点越低。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此时水的沸点98℃小于100℃,
故推断当时实验室的气压小于一个标准大气压。
(3)[5]分析图乙中图线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在同样加热的情况下,盐水的沸点高于水的,且升
温较快,故选用盐水煮蛋可以更快地将蛋煮熟。
40、(2024江苏连云港)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当水沸腾时,观察到烧杯内产生大量气泡并
不断上升,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将(选填“逐渐变小”“逐渐变大”或“不变”)。沸腾
时继续吸热,水的温度o实验中,有三组同学选用同样规格的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却
不同,同学猜想可能是温度计本身的差异引起的。为了验证同学的猜想,你的操作方法是。
【答案】①.逐渐变大②.不变③.将该三支温度计放入同一杯沸水中进行观察
【解析】
【详解】口]⑵水沸腾时各处的水温相同,水中形成大量的气泡,在上升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减小,
所以气泡会不断变大,升到水面处破裂;沸腾时继续吸热,但水的温度不变。
[3]为了验证同学的猜想,将该三支温度计,同时测量同一杯水的温度,若三支温度计示数相同,即
可说明不是温度计本身的差异引起的。
41、(2024江苏扬州)冬季雨雪严重时,温度极低的雨水在高铁电网上迅速结冰,发生的物态变化
是,此过程热,对铁路道岔通电融雪除冰利用了电流的效应。
【答案】①.凝固②•放③.热
【解析】
【详解】[1]⑵冬季雨雪严重时,温度极低的雨水在高铁电网上迅速结冰,物质由液态的水变成固态
的冰,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凝固时向外放热。
网对铁路道岔通电融雪除冰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将电能转化为内能,使铁道温度升高,雪冰从中
吸热熔化。
42、(2024江苏扬州)如图所示,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小组发现水沸腾时温度计示数
高于100℃,于是对此进行探究。
(1)小华猜想:可能是实验室中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导致的。她应该选用(填测量
工具)进行测量验证;
(2)小丽猜想:可能是因为盖了硬纸板,增大了水面上方气压,提高了水的o要验证猜
想,应___________,进行实验验证;
(3)小明猜想: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导致的。要验证猜想,请简述做法:;
(4)小芳猜想:可能是由于水蒸气温度高于100℃导致的。她的猜想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答案】①.气压计②.沸点③.去掉硬纸板,重新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④.换一
支温度计测量⑤.见解析
【解析】
【详解】(1)口]小华猜想:可能是实验室中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导致的。因此可以用气压计测
量实验室的大气压的大小。
(2)⑵⑶水的沸点随着大气压的增大而增大,小丽猜想:可能是因为盖了硬纸板,增大了水面上方
气压,从而提高了水的沸点,要想验证小丽的猜想,可以去掉硬纸板,重新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
看是否高于100℃o
(3)[4]小明猜想:可能是温度计不准确导致的。因此可以再换一支温度计测量水沸腾时的温度,比
较两支温度计的示数。
(4)[5]小芳猜想:可能是由于水蒸气温度高于100℃导致的。该猜想不合理,因标准大气压下水的
沸点为100℃,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发生汽化,液态的水变为气态的水蒸气,水蒸气的温度最高
为100℃,不可能更高,故该猜想不合理。
43、(2024江苏苏州)据记载,唐朝时省油灯已在四川地区出现。瓷质灯体如碗状,腹部有中空夹
层,可通过注水孔向夹层装水,碗内有油和灯芯,如图所示。燃灯前,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让______
及时排出。燃灯时,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使灯碗和灯油较低,灯油蒸发速
度,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答案】①.空气②.水③.温度④.减小
【解析】
【详解】口]燃灯前,为了让空气及时排出,向注水孔缓慢注入冷水。
[2][3][4]由于蒸发的影响因素有温度的高度、表面积大小、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温度越低,蒸发越慢。
燃灯时,水吸收燃烧产生的热量后不断蒸发,蒸发吸热,使灯碗和灯油温度较低,灯油蒸发速度减
慢,以达到省油的目的。
44、(2024江苏苏州)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按图甲组装器材,使用大试管可以适当缩短实验时间,也可以更好地观察水沸腾前后
的变化。用酒精灯加热,水温达到88℃时开始读数,每隔Imin记录一次,第3min时温度计示数如
图乙所示,读数为℃;
甲乙丙丁
时
间012345678
/min
水8890929698989898
温
/℃
(2)用表中数据在图丙上作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3)由图可知,水的沸点为℃;
(4)为研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用抽气打气两用气筒、橡皮塞等组装成如图丁所示装置。用气筒
(抽气/打气),观察到水再次沸腾,记录此时的,多次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①.气泡②.94(4).98⑤.抽气⑥.
温度⑦.沸点随气压减小而降低
【解析】
【详解】(1)口]⑵实验中,需要观察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情况,故使用大试管可以适当缩短实验时
间,也可以更好地观察水沸腾前后气泡的变化;由图乙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其示数为94℃。
(2)[3]用表中数据在图丙上描点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下图所示:
(3)[4]由图可知,当水温为98℃后,水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水的沸点为98℃。
(4)⑸⑹⑺用气筒抽气,使水面上方的气压减小,观察到水再次沸腾,记录此时的温度,进行多
次实验后,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可得出结论:沸点随气压的减小而降低。
45、(2024江西)下图是某物质的三种状态的分子微观模型。甲图中的物质状态变成乙图中的物质
状态的过程叫做()
A.凝固B.熔化C.液化D.汽化
【答案】B
【解析】
【详解】分析这三个图可见:甲图分子排列十分紧密,是固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乙图分子排列没有
固定的位置,比较松散,是液体分子的排列模型;丙图分子排列分子极度散乱,间距很大,是气体
分子的排列模型;物质由甲图直接变成乙图的过程是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ACD
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46、(2024山东临沂)2024年5月2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举行了第五个“国际茶日”庆祝活动,中
国展台的工作人员展示了煮茶茶艺。小明想知道煮茶时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于是他使用烧杯、
温度计、酒精灯等器材进行了探究,并每隔2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
一-
-
二°C
-趣
-
二-
--
一-
-
二-
二-
-
--
二-%
二-
-
二-
二-
-
-
-
乙
(1)将少量茶叶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后,小明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一是为了
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二是为了让温度计的玻璃泡;
(2)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水的沸点为℃;烧杯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
是水蒸气(选填“吸热”或“放热”)后形成的;
(3)根据实验数据,小明描绘了如图丙所示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请给小
明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4)分析实验数据,小明并不能得出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为了得出结论,他可以o
【答案】①.浸没在水中,且不接触烧杯壁和底部99③.放热④.提高水的初
温,以缩短加热时间⑤.同时做一组加热水的对比实验,比较茶水和水的沸点
【解析】
【详解】(1)口]将少量茶叶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后,小明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组装图甲所示实验装置,
一是为了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二是为了让温度计的玻璃泡浸没在被测物体中国,且不碰杯壁与
杯底,使测量时温度计的示数较准确。
(2)[2]水沸腾时,由图乙得,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9℃,即水的沸点为99℃。
网烧杯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放热后形成的水珠。
(3)[4]由图得,实验过程中选用的水的初温为20℃,较低,实验时间较长,则可以提高水的初温,
以缩短加热时间。
(4)[5]为了得出茶叶对水的沸点有没有影响,他可以同时做一组加热水的对比实验,比较茶水和水
的沸点,若沸点相同,说明茶叶对沸点没有影响,若沸点不同,说明茶叶对沸点有影响。
47、(2024年重庆B)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在沸腾前后温度变化的特点。
-
-°c
-
-90
F-80
E
t
f
c
E
甲
①在加热过程中,当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时,水温为°C;
②A、B两组同学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完成实验后,画出的图像分别是图乙中的A和B,分析图像可知:
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A组同学所用水的质量更o
【答案】①87②.不变③.小
【解析】
【分析】
【详解】(1)⑴零刻度在温度计的下方,液柱远离零刻度,是零上,每一个大格代表10℃,每一个
小格代表1℃,示数是87℃。
(2)[2]由乙图可知,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98C不变。
网由图乙可知,A组的水先沸腾,所以在所用的器材及环境温度都相同的情况下,A组的水质量较
小。
48、(2024年河南)如图,在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排出空气后把袋口扎紧,放入热
水中,塑料袋鼓起,该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此过程中酒精热量。
【答案】①.汽化②.吸收
【解析】
【详解】口]⑵当把滴入几滴酒精的塑料袋放入热水中时,酒精液体会汽化成酒精气体,体积变大,
故发现塑料袋鼓起,而汽化吸热。
49、(2024年湖北武汉)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得到了
如图乙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实验中要控制好烧杯中的水温。
(1)根据图乙所示的图像中段温度的变化特点可知冰是晶体,在这段时间内,物质处于
O
(2)该同学继续探究加有盐的冰块熔化时温度的变化特点。他将冰块放于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
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出现白霜,这些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填物态
变化名称)形成的。用温度计测量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可以看到混合物的温度0℃。
【答案】①.BC②.固液共存③.凝华④.低于
【解析】
【详解】(1)口]根据图乙所示的图像中BC段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是晶
体。
⑵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3]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迅速降温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4]冰与盐水混合会使冰的熔点降低,低于0℃,水蒸气遇到低于的物体凝华形成小冰晶,则混合
物的温度低于0℃。
50、(2024广西)在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
℃o观察到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说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选填“有”或
“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有
®.
【详解】口]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此时温度计的读数为45℃。
⑵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说明说明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有固定的熔化温度。
51、(2024黑龙江绥化市)如图甲是某兴趣小组同学“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记录的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
甲乙
(1)组装实验装置时,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_________的位置;(选填“烧杯”
或“温度计”)
(2)实验中杯口周围出现大量“白气”,“白气”的形成属于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
(3)关于甲装置中硬纸片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选填字母)
A.减少热损失B.降低杯内气压,使水沸腾更快
C.减少“水雾”的干扰,方便读数D.有助于固定温度计
(4)小组同学进一步分析图象,发现水沸腾时的特点是;
(5)实验结束后撤去酒精灯,水还能继续沸腾一会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o
【答案】①.烧杯②•液化③.B④.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⑤.见解析
【解析】
【详解】(1)口]实验中,要保证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应先调整烧杯的位置,再悬挂温度计,可避
免,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烧杯底。
(2)[2]杯口周围出现的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空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3)[3]甲装置中硬纸片,可固定温度计,能减少热量散失,同时,杯中水面气压在加热过程中会增
大,水的沸点升高。又可避免过多的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到冷的温度计液化成的水雾,干扰计数,故
ACD正确,不符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B。
(4)[4]由图乙知,水的温度达到98摄氏度后,温度保持不变,此时水已经沸腾,而在整个过程中,
酒精灯一直在加热,所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5]石棉网(或陶土网)、铁圈、烧杯底部的温度高于水的沸点,水能继续吸热。
(1)图甲中温度计示数为℃;
(2)加热4分钟后,水开始沸腾,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像,分析图像可得:水沸腾过程中,
吸收热量,温度
(3)通过分析图像中的数据还可以发现,水面上方的大气压_____________标准大气压。
【答案】①.95②.不变③.低于
【解析】
【详解】(D口]由图甲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95℃。
(2)[2]由图乙可知水沸腾后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3)[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大气压越低,液体的沸点越低;由图乙可知水沸腾时
的温度为98C,所以水面上方的大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53、(2024年江苏无锡)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电热水壶中装有适量的水,闭合开关加热。
当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为℃。玻璃片下表面出现小水珠,这是(填物态变
化名称)现象。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沸腾时需要0
【答案】①.98②.液化③.吸热
【解析】
【详解】口]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C,温度计的示数是98℃。
[2]玻璃片下表面出现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网水沸腾过程中需要吸热,停止加热,水不能继续沸腾,这说明沸腾时需要吸热。
54、(2024年吉林长春)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甲乙丙
时间/min0123456
温度/℃929498989898
(1)如图甲所示,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接下来合理的操作是;
(2)调整后进行实验,水温升到92℃时,每隔Imin读取一次温度并记录在表格中,第2min时温
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时水的温度为℃;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学原理人物
- 学校兴趣班培训
- 全麻病人术前准备
- 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与应急处置课件
- 电工电子技术 课件 11.扩音机小信号放大器的制作(方案二)
- 健康皮肤科普与管理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含答案
- 学前班寒假安全须知
- 心理健康教育:做开心的自己
- 农村土地概述课件
- 2025年广东广州人才集团测评中心研发人员招聘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道德经与职业生涯管理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 2025年张掖市甘州区事业单位招考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商业零售空间的光环境设计及其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研究
- 小学数学二年级第二学期口算计算共5130道题
- 国省道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手册
- 内环境稳态-课件
- 国寿长久呵护住院定额给付医疗保险
- 《丰田生产方式》课件
- 通信工程投标专家继续教育题库(附答案)
- 学校三年规划展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