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人口增长模式课后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_第1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人口增长模式课后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_第2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人口增长模式课后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_第3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人口增长模式课后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_第4页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人口增长模式课后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人口增长模式[基础过关]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下图为某国1960~2060年诞生率与死亡率的改变及预料图。读图,回答1~2题。1.该国可能在(D)A.1960年净增人口最多B.1980年人口增速最快C.2010年老龄人口最多D.2035年人口总量最大解析:读图可知实线表示诞生率,虚线表示死亡率;该国在2035年前后诞生率与死亡率相等,自然增长率为0,再往后人口出现负增长,因此该国在这一年中人口总量达到最大值。2.该国目前人口增长的特点为(C)A.高诞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B.高诞生率,较低的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C.低诞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D.高诞生率,低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解析:目前该国人口诞生率、死亡率都很低,人口自然增长率也低。读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3~5题。3.与当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类型是(C)A.①B.②C.③D.④解析:我国已进入“低—低—低”模式,但并未达到负增长阶段,故与③相符。4.图中四类国家对应的主要分布地区,正确的是(D)A.①——北美洲 B.②——大洋洲C.③——非洲 D.④——欧洲解析:对应关系为:①——“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②——“高—低—高”模式——发展中国家(非洲);③——“低—低—低”模式——发达国家(北美洲)以及我国;④——“低—低—低”模式(人口负增长)——发达国家(欧洲)。5.下列关于④类国家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A.人口老龄化严峻,社会保障压力大B.青壮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C.人口素养低,教化压力大D.大城市人口集中,城乡差异大解析: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为人口老龄化严峻,社会保障压力大,故选A。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71亿人,比10年前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人数约增加了7600万人,其中各年龄段百分比构成改变如表所示。据此回答6~7题。我国(不包括港澳台)人口年龄构成(单位:%)年龄段构成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第五次22.8966.7810.33第六次16.6070.1413.266.上述资料表明(D)A.近10年来我国人口年均增长率约为5.7%B.0~14岁人口数量最少,但数量改变最大C.15~59岁人口数量最多,但数量改变最少D.60岁以上人口数量改变小于0~14岁改变解析:依据题干及表格信息,近10年我国(不包括港澳台)人口数量总体增加了5.7%,而不是年均增长率。人口数量最多的是15~59岁,最少的是60岁及以上;改变量最多的是15~59岁,最少的是60岁及以上。7.符合我国近期国情的是(D)A.接受教化的人口数量确定在削减B.劳动力价格因劳动力增加而下降C.老年人口比重低,赡养老人压力小D.我国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解析:依据表格信息,虽然0~14岁人口数量在削减,但是劳动人口数量在增加,随着就业培训等教化活动开展,受教化的人口数量不确定会削减,甚至会增加;随着我国近些年经济的发展,劳动力价格在上涨;我国老年人口比重虽然最低,但是已达到人口老龄化标准,而我国面临未富先老局面,赡养老人的压力很大。8.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主要缘由是(B)A.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提高B.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和生活水平提高C.平均寿命延长和人口自然增长率上升D.环境质量改善和人口素养提高解析: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的缘由,一方面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另一方面是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寿命延长。二、非选择题(共10分)9.读部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对人口死亡率与诞生率的影响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图中哪个国家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该国主要的人口问题是什么?解决措施有哪些?(2)结合图示分析经济发展对人口增长的影响。(3)图中唯一死亡率高于诞生率的国家是哪个?说明其主要缘由。答案:(1)尼日尔。诞生率高,人口增长快。措施:实行安排生育。(2)经济发展水平特殊是生产力水平对人口增长具有确定性作用。发达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人口增长缓慢;而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生产力水平低,手工劳动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多,导致高诞生率。(3)德国。经济发达,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水平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高,年轻人的生育意愿不高,诞生率较低,所以人口死亡率较诞生率高。解析:第(1)题,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诞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第(2)题,生产力水平对人口增长有确定性作用。第(3)题,发达国家老年人口比重大,诞生率很低,故死亡率较高。[实力提升]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读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回答1~2题。1.假如图中甲、乙、丙、丁表示同一地区不同历史阶段的人口增长过程,依据人口增长的一般规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B)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丙—丁—乙—甲D.乙—丙—甲—丁解析:判读坐标图可知,甲的人口增长模式为低诞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低—低—低”模式,乙、丙的人口增长模式为高诞生率、低死亡率、较高自然增长率的“高—低—高”模式,丁的人口增长模式为高诞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高—高—低”模式,再考虑乙、丙诞生率的差异,可得出正确排序应为丁—丙—乙—甲。2.若该图中甲、乙、丙、丁表示不同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则最有可能表示我国的是(A)A.甲B.乙C.丙D.丁解析:我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低诞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低—低—低”模式,故最可能表示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是甲。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统计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发展阶段的人口特点。读图完成3~4题。3.该国人口增长过程是(D)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C.①④②③ D.③①②④解析:比较四个阶段的人口特点可知,阶段③呈现出高诞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阶段④呈现出低诞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特点,故阶段③属于“高—高—低”模式,阶段④属于“低—低—低”模式。4.在发展阶段②,该国(C)A.劳动力起先短缺 B.老龄化问题加剧C.抚养比低 D.就业压力小解析:由上题可知,阶段②具有“高—低—高”模式的人口增长特点,即高诞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则该阶段该国劳动力多,就业压力大,老龄化问题不严峻,少年儿童和老年人口占比少,抚养比低。依据联合国的传统标准,一个地区60岁及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越高,人口老龄化程度越高。读下图,完成5~7题。5.在t1~t3阶段,人口老龄化城乡差异主要是因为(D)A.城市生育水平低 B.城市人口寿命长C.农村死亡水平高 D.农村劳动力迁出解析:在t1~t3阶段,人口老龄化程度农村高于城市,城市生育水平低、城市人口寿命长的结果应当是人口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农村死亡水平高与老龄化关系不亲密;农村劳动力迁出在确定程度上提高了农村老龄化水平。6.若某国正处在t3~t4阶段,则该国(A)A.劳动力严峻缺乏 B.人口自然增长率高C.劳动力就业不足 D.人均预期寿命较短解析:t3~t4阶段,城市和乡村老龄化程度均较高,故劳动力严峻短缺。7.不能有效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的措施是(B)A.延长退休年龄 B.限制老年人口数量C.接受外来移民 D.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析:延长退休年龄、接受外来移民、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均可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而老年人口数量是不行能随意限制的。二、非选择题(共22分)8.下图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1)从经济发展水平看,A国属于发达国家,B国属于发展中国家。A国家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B国家属于传统型。(2)从人口的年龄构成看,A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严峻;B国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少年儿童比重过大。(3)分析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的人口增长及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完成下表内容。(4)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实行的人口政策是:A国:激励生育,接纳移民;B国:实行安排生育,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解析:第(1)题,A国65岁及以上所占的比重接近20%,人口老龄化严峻,应属于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B国0~14岁所占比重接近40%,为高诞生率;65岁及以上所占的比重较低,为低死亡率,人口增长模式为“高—低—高”模式,属于传统型,应为发展中国家。第(2)题,由上题分析可知A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B国人口构成中0~14岁所占比重大,即所面临问题是少年儿童比重过大。第(3)题,A国人口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