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1走近桂林山水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1走近桂林山水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1走近桂林山水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1走近桂林山水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课时分层作业11走近桂林山水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课时分层作业(十一)(建议用时:45分钟)读图,回答1~3题。1.该景观所示的是()A.桂林山水 B.长江三峡C.三江源自然爱护区 D.九寨沟风光2.该地貌景观的主要成因是()A.流水的搬运作用 B.流水的冲积作用C.风力侵蚀作用 D.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3.图示地貌景观的形成与下列哪种条件关系不大()A.岩石条件 B.生物条件C.土壤条件 D.气候条件1.A2.D3.C[第1题,该景观为广西桂林山水,属于喀斯特地貌。第2题,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流水的溶蚀和淀积作用。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岩石、生物、气候条件关系亲密,与土壤条件关系不大。]4.图中a、b、c三种地貌分别为()A.石幔、石笋、石钟乳 B.石钟乳、石笋、石柱C.石钟乳、石柱、石幔 D.石钟乳、石笋、石幔B[结合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可知,图示为溶洞景观,a悬挂在洞顶呈倒锥状,为石钟乳;b从地面对上生长,类似竹笋,为石笋;c为石钟乳和石笋连在一起形成的,呈柱状,为石柱。]下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①上层洞窟②下层洞窟③石钟乳、石笋④岩石5.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的先后依次是()A.②④① B.③①④C.④②① D.④①③6.该类地貌发育典型的山区()A.风蚀现象显著B.岩石类型是花岗岩C.土层较薄,土壤贫瘠D.地表水丰富,地下水贫乏5.D6.C[第5题,从图中信息“石钟乳、石笋”可知该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可溶性岩石,石钟乳、石笋、石柱等是在溶洞内发育形成的,故应先有溶洞,再有石钟乳,因而本题选D。第6题,喀斯特地貌是流水对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的溶蚀、淀积而形成的,故A、B错误;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地表水渗漏严峻,而地下水较丰富,故D错误;我国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于广西境内和云贵高原地区,这些地区地表坎坷,土层薄且土壤贫瘠,不利于农业生产,故C正确。]中外联合科考队曾考察过闻名的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获得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结合相关学问,回答7~8题。7.大石围天坑是()A.大的陨星坑 B.很深的凹陷盆地C.火山口 D.一种岩溶漏斗8.下列几种地形剖面图中,与大石围天坑有相同地质作用的是()ABCD7.D8.D[第7题,广西乐业地区是石灰岩分布地区,广泛发育着岩溶地貌,所以大石围天坑应是一种岩溶漏斗。第8题,图中的A为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B为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U形谷;C为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V形谷;D为溶蚀作用形成的峰林。]南(宁)昆(明)客运专线是沟通西南与华南的重要铁路通道。据此回答9~10题。9.南(宁)昆(明)客运专线所经过的地区中,最常见的景观可能是()ABCD10.该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是()A.地表坎坷,地基不坚固 B.冻土广布C.流沙掩埋铁路 D.土质疏松,地基不坚固9.B10.A[第9题,南(宁)昆(明)客运专线主要经过云贵高原地区,所经过地区的景观主要是喀斯特景观。第10题,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坎坷,多地下暗河、溶洞,易塌陷,给大型工程的建设带来不利影响。]11.读石灰岩溶洞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2)图中地貌类型称为________________,主要分布在________(岩石)地区,它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____________的水的________和________作用形成的。(3)通过化学方程式:Ca(HCO3)2=CaCO3↓+CO2↑+H2O,简要说明图中①②形成的缘由。[解析]本题以溶洞示意图考查喀斯特地貌形态的推断及喀斯特作用等学问。第(1)题,由①②所在图中的位置和形态加以推断,分别是地下喀斯特地貌中的石钟乳和石笋。第(2)题,要着眼于喀斯特作用的基本条件回答。第(3)题,通过化学方程式可知,含Ca(HCO3)2的水由溶洞洞顶渗出,淀积形成石笋、石钟乳等。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喀斯特地貌形态的精确推断。[答案](1)石钟乳石笋(2)喀斯特地貌石灰岩二氧化碳溶蚀淀积(3)含Ca(HCO3)2的水由溶洞洞顶渗出,由于压力降低或温度上升,CO2逸出,CaCO3沉淀出来,形成石钟乳和石笋。2016年9月25日,12.喀斯特天坑属于()A.流水侵蚀地貌 B.流水沉积地貌C.风力侵蚀地貌 D.冰川侵蚀地貌13.(易错题)下图示意喀斯特天坑形成过程中不同时期的地质状况。喀斯特天坑形成的地质过程依次正确的是()①②③④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C.④③②① D.④①③②12.A13.B[第12题,喀斯特天坑是石灰岩被流水溶蚀形成的,属于流水侵蚀地貌。第13题,先形成小溶洞(②);经流水不断溶蚀,溶洞不断扩大(①);溶洞顶部不断被溶蚀变薄,发生坍塌(④);在降水的不断冲蚀下最终形成天坑(③)。故喀斯特天坑形成依次正确的是②①④③。]读我国某石灰岩地区不同植被下土壤空气中CO2浓度示意图,回答14~15题。14.(易错题)假如水分条件相同,那么图中哪种植被下的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A.无植被耕地 B.人工草坡C.柏树林 D.自然草坡15.限制该地区交通建设的缘由有()A.降水较多,施工困难B.喀斯特地貌广布,地表坎坷C.生态脆弱,破坏后难以复原D.岩石疏松,施工取材困难14.B15.B[第14题,土壤中CO2浓度越高,对岩石的溶蚀实力就越强。读图可知,人工草坡的不同深度,CO2浓度都最高,因此人工草坡的土壤、岩石最易被溶蚀。本题易错选A答案。第15题,石灰岩广布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坎坷,制约了交通建设的发展。]16.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岩溶地貌发育机制的探讨”,实行了以下设想: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岩溶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为论证这一设想,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得如下数据: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年降水量(mm)年平均气温(℃)年溶蚀率(毫米/年)广西中部相对匀称1500~200020~220.12~0.3湖北三峡中等1000~120012~150.06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6~80.02~0.03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岩溶地貌发育有肯定的影响。课题组依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依据以上设想材料,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分别说明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2)说明植被覆盖率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补充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3)为什么在我国北方的深厚石灰岩分布区,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解析]该题主要考查从表格中获得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学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第(1)题,一般状况下年降水量大、年平均气温高时溶蚀率就大。第(2)题,从左图可以看出,植被覆盖率高,岩溶地貌发育程度高,这是因为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丰富的地下水促进了岩溶地貌的发育;同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坡度越大时,水的下渗越少,岩溶地貌发育越差。第(3)题,桂林“山水”的形成是气候、生物、地形、岩石、水文等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北方地区水热条件差、生物量少、土壤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南方低,流水的侵蚀、溶蚀作用都比南方弱,所以没有形成像桂林那样的“山水”。[答案](1)降水量大、分布匀称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