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选择性必修2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16世纪初,欧洲的马和牛被引进到美洲;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18世纪初,原产自非洲的咖啡传入美洲。据此可知A.美洲在世界物种交换中居主导地位B.人类社会的横向交流取得重大进展C.新航路开辟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D.世界交往的理性化促进了文明进步2、在生活在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的文学作品中,常出现这样的词句:“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当地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利工程,维护灌溉系统B.颁布《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所有权C.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利用对太阳神的崇拜组织人力抗洪救灾3、又到猕猴桃集中采摘时期,如何做好保鲜工作,让桃农发愁。自建冷库成本太高,随意储藏又影响口感,砸了自己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招牌。解决上述问题的措施是A.采摘的机械化B.冷链物流的发展C.家用冷冻设备D.添加食品添加剂4、《黄帝内经》认为人的身、心、行共同构成了生命,三者整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心“德”管,(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据此可知《黄帝内经》A.蕴含了朴素的唯物论思想B.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C.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D.奠定了传统中医临床学的基础5、19世纪,英国食品市场上普遍存在白面包掺明矾、铜染绿蔬菜、用红丹给干酪上色等食物掺假现象并愈演愈烈,引发了社会的强烈不满。这反映了()A.人口膨胀致使食物短缺B.工业革命改变民众的饮食结构C.化学工业取得显著进步D.工业化带来了食物安全的问题6、1881年11月8日,唐胥铁路正式通车,拉开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序幕,有学者总结了铁路建设对于近代中国的重大作用,如下表所示。该学者意在强调近代铁路建设()

A.为洋务运动兴起奠定了基础B.使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C.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适应了近代化的发展潮流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___________者。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加快。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0分)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礼记》中有“禽兽鱼鳖不中杀,不鬻于市”的说法,是指狩猎也应当遵从时节,对于没有按照时节捕杀的猎物,禁止在市场上交易,唐律中还依据封建社会礼治而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之间的犯罪行为进行了特殊规定,对于将有毒食品给尊长食用意欲谋害尊长的,按谋杀罪论处:给卑幼食用致其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论处.宋代规定从事商业活动者必须加入行会并入册登记,以便监督检查,行会对其成员所出售商品的质量、物价等都有监督义务。到封建社会末期,明清两代的行会一直承担着监管食品安全的重要职责。食品安全领域中,法律的规定寥寥无几,而实践中食品安全案件却时有发生,这时候主要是民间法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摘编自董姘《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的启示》(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食品安全监管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食品监管的影响。10、中国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先民创造了辉煌的农业文明。某博物馆拟举办“中国古代农业文明”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

展览一灿烂辉煌的农业成就(1)请你就作物培植;农具改进各列举两项具有代表性的成就充实展览内容。

展览二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2)图一;图二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图三有何内在联系?

展览三历史悠久的中国农业,形成了独特而优良的生产模式。它特别重视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讲究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加强管理;非常注意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古代西欧农业经营粗放,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一般为3—5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6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摘自《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历史卷”(3)据以上材料,请你为展览三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1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开始了艰难的近代化之路,工业近代化和城市近代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江南造船有限责任公司是由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发展演变而来;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清朝兵部侍郎铁良在考察江南制造总局后说:“综计该局开办垂四十年;缔造扩充,规模甚大。惜该厂所有机器新旧羼(chan)杂,大都不甚齐全,其中因年久而损坏者有之,因省费而缺少者有之。所有工匠又皆未经教练,不过仿照洋式以意为之,以致所出之械一经退件拆卸,厚薄宽窄互有参差,彼此不能调换。而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亦无精通制造之学,于制就之枪炮弹药等项,其是否合用,并不详加验视,逐细考察,疵累甚多。以如此钜厂岁糜经费一百四十万金,而各械无一完善者,殊为可惜。至于员司之冗滥,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又复不一而足。

——1904年铁良《查勘江南制造局复奏折》材料二晚清近代城市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外力,即外国资本主义侵华势力;一是内力,即中国社会内部结构变革所产生的推动力。这两种力又各由若干种力组合而成,多种力的综合,相互作用,形成一股合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起步。

——摘编自何一民《中国城市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江南制造总局存在的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二的观点。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8分)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图反映了从下图反映了从18002015年到年间的世界城镇化发展趋势。2018——摘编自联合国《世界城镇化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相关史实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年版)》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8分)13、算一算,1911、1924年的铁路总长(1924年全国铁路总长1。2万千米,其中大部分为外国人修建)分别占今天全国铁路总长的百分之几分析导致这种数据变化的原因。14、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基本做法是什么?其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滯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B【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欧洲、美洲、中国、非洲的物种交流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故B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后使得不同洲际之间的物种实现了多向交流,并没有哪洲在物种交换中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根据题意可知,实现的是物种交流,并未催生出欧洲新的生产方式,故C项错误;题干说明新航路开辟实现了生物上的物种交流,并未涉及理性化,故D项错误。2、A【分析】【分析】

【详解】

由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深受洪水泛滥之害,为了保证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当地统治者所采取的措施是修建水利工程,维护灌溉系统,A项正确;中国古代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B、D两项均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3、B【分析】【分析】

【详解】

冷链物流的发展促进了生鲜农产品的保存、输送和销售,故选B项;ACD三项均与解决题干现象关系不大,排除。4、B【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医者)身心不合,无以‘扶正祛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内经》强调了中医医德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黄帝内经》代表了中医理论的最高水平,故排除C项;D项是《伤寒杂病论》的影响,故排除。5、D【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19世纪,英国食品市场上普遍存在白面包掺明矾、铜染绿蔬菜、用红丹给干酪上色等食物掺假现象并愈演愈烈”,可以看出工业革命的发展带来了相应食品安全问题,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口膨胀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不是饮食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化学工业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6、D【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总结了铁路建设对于近代中国的重大作用”及表格内容,可以得出该学者意在强调近代铁路建设适应了近代化的发展潮流,D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铁路建设只是进一步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自然经济在1956年才彻底瓦解,排除B项;铁路建设并没能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排除C项。故选D项。二、填空题(共1题,共2分)7、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农业革命的最重要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演变为食物生产者。故填空生产。【解析】生产三、判断题(共1题,共2分)8、B【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取得民族独立,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因此,本题说法错误,一战改为二战。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0分)9、略

【分析】【详解】

(1)特征:根据“指狩猎也应当遵从时节,对于没有按照时节捕杀的猎物,禁止在市场上交易”得出体现了顺天应时;敬天法地的法制观念;根据“唐律中还依据封建社会礼治而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之间的犯罪行为进行了特殊规定”得出在监管规范中体现了“礼”的思想;根据“而实践中食品安全案件却时有发生,这时候主要是民间法在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得出成文法与民间法相结合;且民间法起重要作用,民间组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对于将有毒食品给尊长食用意欲谋害尊长的,按谋杀罪论处:给卑幼食用致其死亡的,按故意杀人罪论处”得出重视严刑峻法而疏于预防。

(2)影响:结合材料信息可从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丰富和完善了古代律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等角度概括。【解析】(1)特征:体现了顺天应时;敬天法地的法制观念;在监管规范中体现了“礼”的思想;成文法与民间法相结合;且民间法起重要作用;民间组织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重视严刑峻法而疏于预防。

(2)影响:有利于打击假冒伪劣食品的生产;丰富和完善了古代律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10、略

【分析】【详解】

(1)作物培植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是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农具改进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在农具改进方面的创制主要有曲辕犁;筒车等。

(2)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战国时期的铁农具”与图二中“废井田,开阡陌”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图三中的耕织图之间的联系为,铁制农具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促成了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3)标题:根据材料中“特别重视在单位面积土地上进行最大限度地投入。讲究轮作、复种、间作套种、加强管理;非常注意水利的兴修和技术的改进,以期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展览三体现的中心问题是“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解析】(1)作物培植方面:我国是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农具改进方面:创制出曲辕犁;筒车。(其他例子;如有代表性,符合史实,均可给分)

(2)铁制农具的使用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出现,促成了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3)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11、略

【分析】【详解】

(1)问题:根据材料“惜该厂所有机器新旧羼(chan)杂;大都不甚齐全”可归纳出设备陈旧,产品质量差;根据材料“所有工匠又皆未经教练,不过仿照洋式以意为之”可归纳出劳动者素质较低;根据材料“局中自总办以至员司人等,亦无精通制造之学,于制就之枪炮弹药等项,其是否合用,并不详加验视”可归纳出管理混乱,玩忽职守;根据材料“工作之宕延,各物购价之浮开,各厂用料之虚耗,种种积弊”可归纳出浪费巨大;存在腐败现象。

(2)观点:本小问相对开放,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这两种力又各由若干种力组合而成,多种力的综合,相互作用,形成一股合力,推动了中国近代城市化的起步”可拟定论点是中国的城市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关于阐释可从内外两个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如外力方面主要体现为列强侵华在通商口岸建设城市及资本输出对城市化的影响等;内力方面主要体现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清政府改革运动的影响及经济结构变动等方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等。【解析】(1)问题:设备陈旧;产品质量差;劳动者素质较低;管理混乱,玩忽职守;浪费巨大;存在腐败现象。

原因:严重依赖西方因而长期缺乏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基础;清政府按照封建衙门式对其进行管理。

(2)观点:中国的城市化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社会结构的变革共同推动)。

论证:外力:列强侵华大批通商口岸发展为近代城市;甲午战争后;列强加大资本输出,一些交通枢纽;矿藏丰富的地区逐渐发展为近代城市。

内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中国近代城市化;清政府的改革如洋务运动、清末“新政”也推动了近代城市化的进程;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导致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五、论述题(共1题,共8分)12、略

【分析】【详解】

示例论题:根据“1800年到2015年间的世界城镇化发展趋势”中的数据及趋势可以看出,19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上在不断提高。阐述:根据所学,从近代以来社会发展的进程、工业革命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角度概括其发展历程。如以英国为例,结合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二战的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等方面概括。最后再总结得出,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城镇化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解析】示例论题:19世纪以来;世界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上在不断提高。

阐述:近代以来;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城镇化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开展,越来越多的人逐渐从乡村走向城镇,在乡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过程中,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以英国为例,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镇人口比例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也在不同程度的加快城镇化进程。但在城镇化过程中,也产生了诸如环境污染;交通堵塞、贫富矛盾、犯罪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各国政府在解决这些问题中不断提高城镇化的质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范围内的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到2019年《世界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百分之五十。时至今日,城镇化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内容包含城镇化的概念、原因、表现等方面并结合材料分析,根据作答酌情给分)

总之,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城镇化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六、简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