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教版必修一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E/30/wKhkGWeivnGAOXPpAAHPpGZ2oLo013.jpg)
![2025年湘教版必修一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E/30/wKhkGWeivnGAOXPpAAHPpGZ2oLo0132.jpg)
![2025年湘教版必修一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E/30/wKhkGWeivnGAOXPpAAHPpGZ2oLo0133.jpg)
![2025年湘教版必修一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E/30/wKhkGWeivnGAOXPpAAHPpGZ2oLo0134.jpg)
![2025年湘教版必修一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E/30/wKhkGWeivnGAOXPpAAHPpGZ2oLo013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教版必修一语文上册阶段测试试卷18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摄:夹,迫近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俟:等待C.异乎三子者之撰撰:撰写,编写D.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蜀山兀,阿房出出:建成B.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走:趋向C.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朝:朝廷D.一肌一容,尽态极妍妍:美丽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终必不蒙见察或见恕也B.廊腰缦回缦立远视C.族秦者秦也谁得而族灭也D.举先王之政函谷举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少无适俗韵(韵律)羁鸟恋旧林(约束)B.契阔谈䜩(同“宴”,宴席,宴会)方宅十余亩(方形)C.一去三十年(离开)枉用相存(问候、探望)D.对酒当歌(应当)何时可掇(拾取,摘取)5、下列加点字的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①董之以严刑(督查)②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物体)B.③总此十思,弘兹九德(光大)④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坚固)C.⑤何必劳神苦思(使劳累)⑥役聪明之耳目(聪慧)D.⑦故今具道所以(详细地)⑧辟邪说,难壬人(排斥)6、下面对《红烛》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一落笔便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人欣羡的红烛中去,自我与红烛有着一种若即若离的关系,这一离一即,便奠定了全诗的基本情感方式及文化品格。B.②③两节诗人用反问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一个思考觉悟的过程。前后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表明了诗人的觉悟,也有力地表现了“红烛精神”的可贵。C.“烧吧!烧吧!/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表现了诗人的历史使命感:以自己的生命火焰照亮世人,让他们觉醒,使他们感奋,从而积极行动起来,去捣毁人间地狱,求得自身的解放。D.诗的最后一句,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在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中陡然扬起的昂奋之情。7、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庙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B.宫、商、角、徵、羽,古人认为这五声分别代表君、臣、民、事、物,五声不乱,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C.陛辞,临行前向皇帝告别。陛,特指皇帝宫殿的台阶。陛下,指宫殿的台阶下,后用于对帝王的尊称。D.定省,即昏定晨省,本指晚间为父母安定床衽,早晨起来省问父母安否。后泛指探望问候亲长。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近年来到德国的中国游客不断增加,马克思故居门前的留言簿上的中文留言内容也越来越丰富,累计最少已有一万多条。B.首届“世界马克思主义大会”将在北京举办,大会致力于促使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展开高端对话与交流。C.马克思生于今德国特里尔城,曾多次被各国政府驱逐出境,被迫移居伦敦,但他的墓地占地之大,墓碑之高,可以堪称豪华。D.恩格斯铜像展现了一位沉思中的中年恩格斯,高大而沉稳,带有东方人儒雅谦逊的气质。9、下列对《反对党八股(节选)》这篇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是议论文的典范。B.本文采用在批判错误中充分阐述正面主张的说理方法。C.文章论证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D.“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一句中“瘦”指生动活泼,切实有力。评卷人得分二、句子默写(共9题,共18分)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顺风而呼;____________,而闻者彰。(荀子《劝学》)
(3)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6)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______________,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7)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于时,学于余。(韩愈《师说》)
(8)______________,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11、(题文)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____,筋骨之强,____;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夫以秦王之威,____,辱其群臣。____;独畏廉将军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客喜而笑,____。肴核既尽,____。(苏轼《赤壁赋》)
(4)____,封狼居胥,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5)昨夜雨疏风急骤,____。____,却道海棠依旧。(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12、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
①_______________;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②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登高》)
③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羽扇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
⑤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赤壁赋》)
⑥_______________;失向来之烟霞。(《梦游天姥吟留别》)
⑦师者,所以_______________。(《师说》)
⑧曹操在《短歌行》中用《诗经·子衿》中原写姑娘思念情人的句子,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短歌行》)13、名句名篇默写。
(1)《短歌行》中化用《诗经》典故,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2)《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屈原《离骚》一文中“______,_______”两句,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了深深的同情。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爱好追求;诗人自己唯独喜欢修身养性。
(2)《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追叙婚后生活,认为错不在己,于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谴责男子没有准则;反复无常,感情不专。
(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琵琶女运用丰富多变的技法演奏当时名曲的情形。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淇则有岸,_________。总角之宴,_______。
(2)长太息以掩涕兮,___________。
(3)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
(4)__________,枉用相存。__________,心念旧恩。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任选四小题作答)
(1)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____________;亦已焉哉。(诗经《氓》)
(2)_____________,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3)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实甫《西厢记》)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5)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6)《雨霖铃》中描绘恋人分别时动作、神态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颇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美。1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蜀相》)
②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③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杜甫《登岳阳楼》)
⑤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食野之苹。(曹操《短歌行》)
(2)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
(3)___________________;雄飞雌从绕林间。(李白《蜀道难》)
(4)__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5)___________________;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6)其间旦暮闻何物?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7)__________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8)___________________;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9)___________________;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荀子·劝学》)
(10)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11)__________________,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评卷人得分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2分)1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____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____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____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删改)【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贾谊初入仕途,展现非凡才能。他受到廷尉推荐而入仕,当时年仅二十余岁,却让诸生自觉不如,不久得到文帝越级提拔,一年之间就当上太中大夫。B.贾谊热心政事,遭到权要忌恨。他认为汉朝建立二十余年,政通人和,应当全盘改变秦朝法令,因此触及权贵利益,受到诋毁,文帝后来也疏远了他。C.贾谊答复询问,重新得到重用。文帝询问鬼神之事,对贾谊的回答很满意,于是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比不上贾谊。D.贾谊劝止封侯,文帝未予采纳。文帝封淮南厉王四个儿子为侯,贾谊认为祸患将自此兴起;数年之后,梁怀王堕马死,贾谊觉得未能尽责,悲泣而死。【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
(2)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评卷人得分四、古代诗歌阅读(共2题,共18分)20、【难点】“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是如何表现荷的神韵的?21、比较《外孙文九伏中入村晒麦》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两诗在内容上的差别。《外孙文九伏中入村晒麦》春田不雨忧无麦,入困得半犹足食。伏中一晒不可缓,早田苍耳犹难得。人言春旱夏当潦,入伏未保天日好。老农经事言不虚,防风防雨如防盗。外孙读书旧有功,五言七字传祖风。旋投诗笔到田舍,知我老来谗且情。秋田正急车难起,汗滴肩赦愧邻里。磨声细转雪花飞,举家百口磨牙齿。食前方丈我所有,燕饼十字或有诸。孙归何用慰勤苦,烹鸡亦有黑葫芦。评卷人得分五、选择+简答(共1题,共6分)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2018年4月18日在京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各种媒介(包括书报刊和数字出版物)的综合阅读率为80.3%,较2016年的79.9%有所提升;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3.0%,较2016年上升了4.8个百分点。成年国民各媒介综合阅读率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保持增长势头。
调查还发现;有声阅读成为国民阅读新的增长点。2017年,我国成年国民的听书率为22.8%,较2016年的17.0%提高了5.8个百分点;0—17周岁未成年人的听书率也有所增长。具体来看,未成年人群体中,14—17周岁青少年的听书率最高,9—13周岁少年儿童和0—8周岁儿童的听书率相差不大。同时,听书的方式也很多样。我国成年国民中,选择通过移动有声应用软件平台听书的人最多,选择通过广播和微信语音推送听书的也占一定比例。
(1)用一句话归纳上述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30个字。
(2)针对上述消息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写一段评述性文字。不超过80个字。评卷人得分六、写作题(共1题,共3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在很长时间里,我们沐浴在家人对我们的浓浓的爱意中,我们没有能够去了解我们的家人,去观察我们的家人。在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忽视了那时刻包围在我们周围的家人之爱。你有过吗?
打开你尘封已久的记忆,翻开你成长的历程,请回忆触动心灵的所见或所闻,叙述一件事,捕捉、突出动情点,抓住细节描写,可兼用抒情句、议论句来表达情感。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与大家一起分享你体验、感悟到的家人的爱。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加点词语的理解,有误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
C项;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整句译文:和他们三人(子路;冉有、公西华)陈述的才能不同。
故选C。
【点睛】
文言实词推断一定要结合语境理解选项句的含义;将所给的义项代入句子,看是否合乎语境。通常可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推断:
(1)常识识记法。文言实词的推断还要求考生必须掌握必要的古代文化常识;如“乞骸骨”(告老还乡);“下车”(官员刚到任)、“春秋”(年龄)、“结发”(男子成年)等。
(2)联想迁移。近几年文言文考查都坚持“课外材料课内考”这一原则;即考查的语段和内容是学生陌生的,但知识点却是课内的,可从学过的文言篇目或熟知的成语典故中找到相关依据。
(3)通假代入法。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不妨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
(4)利用字形推。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抓住字的形旁推测字义就是一种正确的理解途径。
(5)互文对举。几个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其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关系。
(6)语法推断法。用语法分析法分析实词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2、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除了注意平时积累之外,还要注意答题的方法与技巧,此类试题的答题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时要注意“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句(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C项;有误。“朝”,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
“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意思是:在白天唱歌,在晚上弹琴的,是秦王朝宫里的人。
故选C。3、C【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见:表被动/用在动词前;表示施动者对自己怎么样,翻译成“我”。
B.缦:萦绕/久;长时间(站立)。
C.族:名词作动词;灭族/名词作动词,灭族。
D.举:施行/攻占;这里指被攻占。
故选C。4、C【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确定义项。因为四个选项只有一个不对,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进行排除。
A项;少无适俗韵,意思是“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韵:本性;气质。
B项;方宅十余亩,意思是“宅子四周十几亩地围绕着十几亩地”。方:四周围绕。
D项;对酒当歌,意思是“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当,对着。
故选C。5、D【分析】【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②物:人。句意:得志以后就放纵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
B.④固;使稳固。句意:我听说,要想使树木生长得茂盛,必须使它的根部稳固。
C.⑥聪明:灵敏明亮;指耳聪目明。句意:役使自己灵敏的耳;明亮的眼睛。
故选D。6、B【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一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错误的地方一般有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
B项;“反问的手法”有误,诗人用了设问的手法,自问自答。
故选B。7、A【分析】【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A项;“庙号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错误。庙号是我国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的评判性称号”是指谥号。
故选A。8、B【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A项,不合逻辑,“最少已有一万多条”矛盾,可改为“最少已有一万条”。C项,成分赘余,“堪称”有“可以”的意思,应把句中的“可以”去掉。D项,成分残缺,在“中年恩格斯”后面加“的形象”。故选B。9、D【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项;“瘦”指不够生动活泼,不够切实有力。
故选D。二、句子默写(共9题,共18分)10、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砺”“利”“跬步”“骐骥”“不”【解析】金就砺则利声非加疾也故不积跬步骐骥一跃或不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余嘉其能行古道11、略
【分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根据上下文默写的题目;要答好名句默写题,平时就要注意积累。只有弄懂意思才有利于记住句子和记准字形,尤其是那些容易被写错的字,要加倍注意。本题的重点字如埃;廷、叱、驽、酌、籍、嘉、顾、帘等。
【名师点睛】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考生在复习备考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复习时,应针对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特点,结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从提示人生哲理、反映生活真谛、描摹人物情貌、呈现事物真相等角度备考。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1)蚓无爪牙之利上食埃土(2)而相如廷叱之相如虽驽(3)洗盏更酌杯盘狼籍(4)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5)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12、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寥廓”“常作客”“栗”“巅”“樯橹”“嫠”“惟”“受”“衿”。【解析】①.怅寥廓②.万里悲秋常作客③.栗深林兮惊层巅④.樯橹灰飞烟灭⑤.泣孤舟之嫠妇⑥.惟觉时之枕席⑦.传道受业解惑也⑧.青青子衿13、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衿”;“寐”、“靡”、“艰”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理解默写型”,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①.青青子衿②.悠悠我心③.夙兴夜寐④.靡有朝矣⑤.长太息以掩涕兮⑥.哀民生之多艰14、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修”;“罔”、“捻”等。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名篇默写”的题型一般有“填充补足型”和“理解默写型”两种。本题属于“理解默写型”,这种题型较之填充补足型,增加了对“名篇名句”内涵的考查,要求考生不仅会背诵原文,而且要对原文的内容有所理解、吸收。要答好这类题,就必须根据题干的提示或要求来填写句子。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①.民生各有所乐兮②.余独好修以为常③.士也罔极④.二三其德⑤.轻拢慢捻抹复挑⑥.初为《霓裳》后《六幺》15、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隰”“泮”“晏”“哀”“暧”“契阔”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名句默写答题技巧:(一)要突破生僻难写字。(二)要注意同音异义词。(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四)要留意具体环境(五)要留心语句顺序(六)要注意语句出处。
【考点定位】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
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解析】①.隰则有泮②.言笑晏晏③.哀民生之多艰④.暧暧远人村⑤.越陌度阡⑥.契阔谈宴16、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骢、疏、惘、芥、焉、噎。【解析】①.信誓旦旦②.反是不思③.梧桐更兼细雨④.怎一个愁字了得⑤.柳丝长玉骢难系⑥.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⑦.此情可待成追忆⑧.只是当时已惘然⑨.则芥为之舟⑩.置杯焉则胶⑪.执手相看泪眼⑫.竟无语凝噎17、略
【分析】【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名句名篇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必考点。在学习中;不仅要熟记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言警句,还要熟记课外中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名言警句,要注意收集古典诗歌;古典散文中的名句和成语、近现代史上仁人志士及爱国名人的名诗名句。易出错的字有:襟、渔、郎、楫、坼、材。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解析】①.出师未捷身先死②.长使英雄泪满襟③.五月渔郎相忆否④.小楫轻舟⑤.梦入芙蓉浦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⑦.吴楚东南坼⑧.乾坤日夜浮⑨.天生我材必有用⑩.千金散尽还复来18、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属直接默写常见名篇名句,学生只需定位填写即可,但一定要注意难写字、同音字、形近字的写法,不可写错,错写、漏写、多写,该空均不能得分,比如“螯”“驽”等,再比如“啸”不能写成“萧”,“驽”不能写成“弩”,“螯”不能写成“鳌”,还要注意句子的顺序,不可前后颠倒。【解析】①.呦呦鹿鸣②.池鱼思故渊③.但见悲鸟号古木④.风急天高猿啸哀⑤.间关莺语花底滑⑥.杜鹃啼血猿哀鸣
⑦.庄生晓梦迷蝴蝶⑧.驽马十驾⑨.蟹六跪而二螯⑩.师不必贤于弟子⑪.位卑则足羞三、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2分)19、略
【分析】【小题1】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正确理解相关语句;在语意把握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标志,如作主语;宾语的名词、代词,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句间连词以及并列、排比结构等。并且能通过选项的比对,排除错项,选定正确项。划线句子的大意是: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句中,“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这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吴廷尉”“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吴廷尉”意思为“姓吴的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排除B项。分析可知,C项断句正确。故选C。
【小题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A项的解说错误,“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农家”不是影响最深远的,故选A。
【小题3】此题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印证。此类题要求考生在全面理解文言的基础上,找到选项在文中的信息区域仔细比对。选项设错,包括信息错位(具体事件在时间、地点、人物、原因、方式的错误)、翻译错误、无中生有等多种情况。C项,“重新得到重用”原文没有提及,只是“征见”,“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表示自己也比不上贾谊”,然后才“任命他为自己钟爱的小儿子梁怀王的太傅”,故选C。
【小题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明确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本题还要注意以下关键词和特殊句式的翻译:(1)短,诋毁;擅权,揽权;纷乱,使变得混乱。“乃短贾生曰”是省略句,承前省,主语应是“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2)数,屡次;言,说,指出;或,有的;削,削弱。“非古之制”是省略句,省略的主语应是“这种状况”。
【点睛】
参考译文:
贾生的名叫谊;是洛阳人。十八岁的时候,便以能赋诗作文而在全郡有名气。吴廷尉当时是河南郡郡守,听说贾谊是个了不起的人才,就把他罗致到自己门下,对他很赏识。孝文皇帝即位不久,了解到河南郡的吴郡守治理政事;安抚百姓在全国最有成绩,过去又因与李斯是同乡而常向李斯学习,就把他征召到朝廷担任廷尉。吴廷尉便向皇帝推荐贾谊,说他很年轻,颇为通晓诸子百家的学说。于是,文帝便把贾谊召到朝廷任命为博士。
当时贾谊才二十岁出头;在朝臣中是最年轻的。每当皇帝诏令臣下商议政事,各位老先生往往无言答对,而贾谊却总是答得很完满,人人都感到贾谊所讲的,正是自己所要说的。于是,大家都认为自己的才能赶不上贾谊。文帝也很喜欢他,一年之内,就把他从博士破格提拔为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汉兴到文帝经过二十多年,天下已经安定,朝野和睦,应当更定历法,改变所崇尚的颜色,订正法令制度,统一官名,大兴礼乐,便详细草拟了各项仪礼和办法,建议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说,重新确定官名,全部变更秦朝的法度。文帝刚刚即位,谦恭谨慎,一时还顾不上这些事。但一些律令的更定,以及在京城的诸侯回到封国,都是贾谊出的主意。因此,皇帝和大臣商议,打算把贾谊提拨到公卿大臣的位置。绛侯周勃;颖阴侯灌婴、东阳侯张相如、御史大夫冯敬等人都嫉妒贾谊,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因此,皇帝从此也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建议,并派他去作了长沙王吴差的太傅。
贾谊已经辞别朝廷前往任所;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长久,又因为是被贬谪而去的,心情抑郁(不愉快)。在渡湘江的时候,作了一首赋,来凭吊屈原。
又过了一年多;贾谊被征召到京城晋见皇帝。正赶上文帝坐在宣室接受神的赐福。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便询问鬼神的本源。贾谊就详细说明了鬼神形成的情形。一直谈到夜半,文帝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向贾谊面前移动。谈完之后,文帝说:“我好久不见贾生了,自以为超过了他,今天看来还是不如他。时间不长,就任贾谊为梁怀王刘揖的太傅。梁怀王是文帝喜爱的小儿子,好读书,所以文帝让贾谊做他的师傅。
文帝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谏阻;认为这样做祸患就会由此产生。贾谊屡次上书,指出诸侯势力过大,有的封地连接数郡,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文帝不听。
几年以后,粱怀王骑马时,从马上跌下摔死了,没有后代。贾谊认为自己这个老师没有当好,很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就死去了。【解析】【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C
【小题4】(1)便在皇帝面前诋毁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轻没有经验,专想揽权,把许多事情都搞乱了。”
(2))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四、古代诗歌阅读(共2题,共18分)20、略
【分析】【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作品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抓住句子所用艺术手法;句式或用词特点;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分析表达效果。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写荷塘景色。大意是:一阵风来,荷叶儿一团团地舞动起来。这像是电影的镜头一样,有时间性的景致。这两句诗不事雕饰,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精神跃然纸上。首先,这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荷叶在清澈水面上是一个一个的圆。这是一种宏观俯瞰的视角。有颜色,有构图。“一一风荷举”,又增添了荷塘景色的动态美。风中的荷叶,像举着一柄柄伞。这句诗妙在简洁而生动。极为传神。“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一个“风”字,把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了出来,而一个“举”字,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几句描写,动景如生,描绘出了荷叶亭亭玉立的姿态美与荷茎的力度美。
【点睛】
理解句子的作用,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首先要注意从本句入手,看清句子在文中的位置,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②要想到是其可能采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者某种表现手法及其对表达的作用。【解析】王国维认为这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人间词话》)。此言不虚。这两句不事雕琢;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精神跃然纸上。
第一;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似得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精髓。
第二,这两句词炼字的功夫了得!“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的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了出来。“举”字更是历来最为人所称道,它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风”是造成左右摇摆的力,“举”则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21、略
【分析】【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的赏析能力。题干要求比较《外孙文九伏中入村晒麦》与《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两诗在内容上的差别。学生作答时要先明确《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的主要内容;《文氏外孙入村收麦》描写的是苏辙晚年闲居颍昌时的日常生活情景。在麦收季节,外孙文骥来村里帮助自己收割麦子,苏辙写此诗记录。从诸孙入村帮自己收麦写起,写出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表现了作者看到农村劳作和收获的快乐。《外孙文九伏中入村晒麦》,前八句写的是诗人对农事的熟悉和关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L-乳酸合作协议书
- 八年级英语下册 Unit 4 单元综合测试卷(人教河南版 2025年春)
- 2022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学》能力测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二手商铺购房合同格式版(2篇)
- 2025年五年级英语下学期工作总结(二篇)
- 2025年个人房屋租赁合同条款范文(2篇)
- 2025年五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例文(5篇)
- 2025年事业单位试用期劳动合同样本(2篇)
- 2025年五年级读书活动总结模版(二篇)
- 2025年个人房买卖合同范文(2篇)
- 2025年1月浙江省高考政治试卷(含答案)
- 教体局校车安全管理培训
- 湖北省十堰市城区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综合物理试题(含答案)
- 导播理论知识培训班课件
- 空气能安装合同
- 电厂检修安全培训课件
- 初二上册的数学试卷
- 四大名绣课件-高一上学期中华传统文化主题班会
- 起重机械生产单位题库质量安全员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1试题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及答辩》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