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新起点选择性必修1历史上册月考试卷302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俄罗斯有学者也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B.“冷战”思维仍然主导者当前国际关系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D.没有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2、宋代在州县之上设置分权独立的路级行政机构,在其下设立漕、宪、仓、帅四司,建立起诸司并立、互不统属的运行机制,同时也设立通判加强对州县政府的监管,规范地方官员的选任。这些做法A.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客观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C.促使君主权力更加集中D.破坏了地方的制衡机制3、在洪武十四年全国推行赋役“黄册”之前;明朝政府曾在部分地区试行“小黄册”之法。以下为现代学者发现的明代“小黄册”记载的部分内容。此文物。

①可作为研究明代户籍管理制度的重要史料。

②记录了人丁户口;田产数量、赋税征派等。

③印证了明朝继承前代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

④反映了保甲制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的稳定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4、明代早期,巡抚、总督本是中央临时派遣到地方的监察官员;明中期后,相继出现了总督某某等地军务兼理粮饷、巡抚某某等府州县兼管河道的官名。这表明明代A.中央集权得到空前加强B.地方监察体系更加完备C.地方军政管理走向低效D.地方机构权力趋向集中5、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6、1979年7月,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相关决议和法律,规定县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以上举措A.确立多党合作、民主协商制度B.完善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C.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7、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迫切要求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为此全国人大常委会A.决定废除国家领导干部的终身制B.取代了党管理干部的人事制度C.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D.决定建立中国特色的人事制度8、1917年,列宁提出:“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随故的和平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入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别国领士的行为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这一言说()A.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B.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C.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9、马丁·路德认为:政府必须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负责,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也要归世俗政府管理。这一观点A.否定了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控制B.有利于加强世俗君主的权力C.使德意志建立起统一的国家D.得到欧洲贵族的普遍支持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研究隋唐以前中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机制的沿袭与变革情况:。朝代。

特点。

地方。

沿革情况。

秦。

传承开创。

郡县制。

秦朝建立后;全面推行郡县制,形成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汉。

汉承秦制。

西汉初年:

(1)_________(制度名称);

东汉:州;郡、县。

汉初(2)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基础上,汉武帝颁布(3)“_____”,_______。

东汉时“州”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成为郡以上的一级政区。

隋。

承前启后。

州;县。

隋废郡;由州直辖县。

唐。

发展完善。

道;州、县。

州的行政权力萎缩;

监察区“道”(4)________________。

11、中国古代的国家政治治理。

国家治理体系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其中治理国家的政治制度体系是共中的一个重耍组成部分。(1)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A.削弱地方权力与加强中央集权的地方官制。

B.选择标准的演变与不断制度化的趋势。

C.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

D.由官员兼任到设立专门机构的演变趋势。

E;“家国一体”政治特点的先秦政治制度。

(2)若就提纲中的“二”展开论述;可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12、(一)官员的选拔。制度时期内容世官制西周至。

春秋官位世袭的制度,____世代垄断高官荐举功劳制春秋。

战国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____授予官职“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秦朝向官吏学习____而为官察举制汉代含义察举指先____而后____形成汉武帝时期形成汉武帝时期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九品中正制魏晋。

南北朝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13、民族交融往往通过战争;和亲、改革与管理、经济交往等方式实现。按照这种分类;与下列事件对应,填写在答题纸上(填写序号和文字)。

①征伐匈奴②设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

④文成公主进藏⑤建立榷场⑥设宣政院。

。民族交融的方式事件战争

和亲

改革与管理

经济交往

14、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秦汉时期田赋秦朝“收泰半之赋”;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的税率,汉景帝改为三十税一人头税秦朝的主要有口赋。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________税秦朝的主要有口赋。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________税徭役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秦汉徭役有更卒、正卒、戍卒三种隋唐时期隋朝主要向民众征收租调役唐朝实行________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唐朝实行________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780年,唐朝政府改行________,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宋朝征收两税,但________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宋朝除了征收代役金外,还经常再派发各种徭役王安石推行________王安石推行________元朝基本上沿袭唐朝的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元朝在税粮外又有“科差”明朝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________”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________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________清朝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________”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5、魏晋时期开始实行租庸调制。A.正确B.错误16、《战争与和平法》标志国际法诞生;()A.正确B.错误17、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最高统治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A.正确B.错误18、地理环境并非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A.正确B.错误19、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是具有独立主权的实体。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0分)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礼记》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后汉书·百官志注》材料三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晋书·段灼传》材料四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3)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21、明清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城市商业发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而至明清;城市商业更是成熟,如北京明朝时,城内店铺林立,有三百六十行,还出现了许多专业性的批发市场,如米市;猪市,羊市、花市、煤市、缸瓦市等等。清朝时,北京商业更是超过明朝,庙市由22处增加为36处。除了北京之外,当时全国有“四大名镇”——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这几个地方,商贾辐辏,交易兴旺。

——徐康宁等《文明与繁荣中外城市经济发展环境比较研究》材料二雍正帝接受了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废土司为府;州、县。1731年,这项工作初步完成。改流的实行,清军驻防地扩大,雍正为加强对新设府县的控制,增添营汛(戍防军队)。在改流地区,废除原来土司的征收制度,与内地一样,实行按田亩征税的原则,但征收多少,又根据当地的情况来确定,一般少于内地。很多土民有了土地,大有重见天日的感觉。

——杜诗瑀《清世宗雍正传》材料三古城的审美特征是由古城墙所代表的。平遥城墙气势磅礴;结构巧妙,雄伟壮观,是我国现存最为完整的四座古城墙之一。城墙东;西、北墙为方直,南墙随中都河蜿蜒而筑。古城民宅(店铺)较多,鉴于国家财力和现状可能,平遥提出400余处典型民宅(店铺)作重点保护。日昇昌票号位于平遥古城西大街38号,如今已改为中国票号博物馆,共设有20余个展厅,可以看出中国民族银行业的轨迹。

——王景慧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明清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指出雍正时期改土归流的举措,结合所学,分析改土归流产生的积极作用。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请选择阐释:①说明平遥古城墙的“结构”,并指出平遥古城的学术研究价值;②指出票号的性质,概述日昇昌票号的整体布局特点。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希腊语中,中国人叫“Seres(赛里斯)”,并由此派生出了拉丁词“Seric”";意为丝绸。作家普林尼(Pliny)反对那些与他同时代的时髦的人的奢华嗜好,他曾抱怨大量的中国丝绸进入了罗马。中国的纺织品沿所谓的丝绸之路传入西方至少是在公元前1200年。因为直到大约公元200年,仍然只有中国人知道怎样加工蚕丝。晚至7世纪,旅行家们包括僧侣还带着丝绸卷轴,在医疗紧急的情况下作为货币使用。

——摘自(英)彼得.活森著,姜倩、南宫梅芳、韩同春等译:《人类思想史:浪漫灵魂(从以賽亚到朱熹)》材料二1993年;(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在接受美国《时代周刊》采访时,曾直言:“我为何那么关注中国?首先,中国必须不会像前苏联那样分裂,因为这将为亚洲带来灾难性的后果亚国家已做好准备,以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年代,并且在未来20年发展成发达国家。如果中国瓦解,将搅乱这种发展步伐。如果中国和我们一起增长,它将使我们每年的增长率加快0.5%至1%。”

——《短史记》2015-03-23第319期《李光耀外交棋盘上的“中国”》材料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1)据材料一概括西方对丝绸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世纪时期世界上智力最发达科学最先进的国家。

(2)根据材料三指出新加坡“国父"李光耀关注中国的理由。归纳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的目的。

(3)结合如图和所学知识回答,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是什么?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相比较,从文明演进的角度归纳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在建立方式、区域范围、内部机制三方面的特点。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1题,共5分)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

在自然经济和专制统治环境下;不具备产生诸如自由;平等、权利、义务等近代民法观念的条件。

清末。

1902年清廷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仿德;日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随着王朝终结,未及颁行。

民国。

北洋政府以大清民律草案为蓝本;完成民国民律草案。因时局多变,未能完成立法程序。1930年国民政府在此前民律基础上修订的《中华民国民法》颁布实施。废除了中国传统法律中的旧名词,西方禁止刑讯;独立审判的原则及审判公开制度、陪审及辩护制度等也逐渐进入中国法律体系。

20世纪五。

六十年代。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两次启动《民法典》起草工作,但因政治运动等被迫中断。初成的两部草案与苏联民法典一脉相承,如“财产流转”便将继承制度排除在外,但加入了预算;税收等计划经济方面的内容。

20世纪七。

八十年代。

1979年第三次启动民法典编纂。但立法机关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各种民事关系尚未定型,制定完整的法典条件还不具备,故决定先分步制定民事单行本。

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身份平等、权利神圣等私法理念也备受推崇。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逐步加快。

2020年5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施行;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摘编自何勤华《西方法学史纲》、梁慧星《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1题,共2分)24、“思考点”,为什么抗日根据地与革命根据地采用了不同的政权模式?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D【分析】【分析】

【详解】

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认为上合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和西方的一个形式”“新华约”这说明他们思想仍然被冷战思维束缚,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的特点是“结伴而不结盟”,与之前的“华约”结盟有本质区别,故D项正确;材料中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华约”,说明他们并未认识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的政治格局,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某些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观点众还具有“冷战”思维,不能说明冷战思维仍然主导者当前的国际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对于上海合作组织的认识,并不能直接反映当前的国际局势,故C项错误。2、C【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信息是,宋代通过设置各种机构和官员加强对地方监管,这使地方权力进一步分散,从而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C正确;四司分立,互不隶属会造成各司之间相互推诿,导致地方行政混乱,故排除A项;地方权力的过度分散,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四司和通判的设置,进一步完善了地方政府权力的制衡机制,故排除D项。3、A【分析】【分析】

【详解】

由材料可知,何增寿一家的“小黄册”记载了人丁户口的具体数量和成丁状况、田产数量、赋税征派等内容,是研究明代户籍管理制度的一手史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显示何增寿一家是普通的农民户籍,没有体现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③与题意不符;材料内容显示何增寿曾经担任过甲首,说明明朝在地方推行里甲制,没有体现出保甲制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作用,④与题意不符。因为①②符合题意,所以A项正确;③与④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4、D【分析】【详解】

巡抚、总督由临时派遣转变为地方一级专管军事行政事务的机关,凌驾于原有的三司之上,体现了地方机构权力趋向集中的趋势,D正确;A中的“空前加强”表述绝对,排除;总督巡抚不是监察官员,排除B;总督、巡抚将地方权力集中起来,相比于之前的三司制度,提高了行政效率,排除C。5、C【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的确立,伯里克利改革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进入黄金时期,因此三次改革都在不断健全民主政治,C正确;古希腊雅典的妇女是没有参政权的,A排除;B适合罗马法的发展,排除;城邦的政权仅对成年男性公民开放,D排除。故选C。6、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县和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将原来人大代表选举中采用的等额选举改为差额选举。”可以看出,我国的制度在不断的完善,故B项正确;材料与多党合作无关,排除A;C项是1954年;D项是要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7、C【分析】【分析】

【详解】

19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实行,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说明是在1992年以后,废除国家领导干部的终身制是80年代,故A错误;新中国成立至现在都坚持贯彻党管干部的人事制度,故B项错误;是否有特色不是刻意为之,排除D项。8、D【分析】【详解】

依据材料“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随故的和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十月革命后工农苏维埃政府颁布《和平法令》的内容,是使国际关系和国际法发生革命变革的苏维埃政权的第一个国家文件,D项正确;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才逐渐瓦解,排除A项;《和平法令》并没有改变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排除B项;近代以来民族主义的兴起,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近代化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9、B【分析】【分析】

【详解】

根据“政府必须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也要归世俗政府管理”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世俗君主不仅掌握世俗权力,而且应该控制教会,这有利于加强世俗君主的权力,故B正确;马丁·路德不反对对上帝的信仰,故A错误;1871年德国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C错误;马丁·路德在德意志的宗教改革不可能得到欧洲贵族的普遍支持,“欧洲贵族的普遍支持”太夸张,排除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政府必须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也要归世俗政府管理”,联系所学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内容分析解答。二、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0、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年在地方推行的制度是郡国并行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最终引发了七国之乱;后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强化了中央集权;唐朝时期州的行政权力萎缩,监察区“道”逐渐演变为行政区,权力扩大。【解析】郡国并行制推行郡国并行制,使中央集权受到威胁“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逐渐演变为行政区,权力扩大。11、略

【分析】【详解】

(1)一;贵族政治指的是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夏商周的制度都具有“家国一体”特点,所以1)应填E;二、根据材料中的皇权加强、地方管理由中央垂直管理等可知,这里强调的是中央集权,所以二出应填C;且2)处应填A;三、标题是选官制度的演变,而中国的选官制度的标准经历了从血缘到德才、门第和才学的演变,且不断制度化,所以1)处应填B;四、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封建社会初期往往由官员兼任,随着历史发展,后来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监察,所以1)处应填D。

(2)根据材料可知,“秦代行政图“,反映的是秦代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有关,故B项正确;“清掣签金瓶”反映的是清朝利用民族政策加强中央集权,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有关,故C项正确;都护府是汉、唐时期中原王朝为监护边境各族而设置的军事机构,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故E项正确;“清民间匾额”反映的是科举制的发展,与君主专制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无关,故A项错误;西周著作反映的是西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历史,当时还未产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故D项错误。【解析】(1)一;1):E;二、C;2):A;三、1):B;四、1):D

(2)B、C、E12、略

【分析】【详解】

①结合所学可知;西周至春秋实行官位世袭的制度,贵族世代垄断高官;

②结合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为荐举功劳制,即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军功大小授予官职;

③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实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的官员选拔制度,即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

④⑤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实行察举制,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

⑥⑦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分常科(岁举)和特科(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⑧⑨结合所学可知;积功劳为官和征辟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

⑩⑪⑫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即在各州;郡设置资品、大中正,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中正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⑬结合所学可知,九品中正制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解析】贵族军功大小律令考察推举常科特科功劳征辟资品大中正中正中央集权13、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征伐匈奴属于战争方式;文成公主进藏属于和亲方式;设河西四郡、孝文帝改革和设宣政院属于改革与管理的方式;建立榷场属于经济交往的方式。【解析】战争:①征伐匈奴;和亲:④文成公主进藏;改革与管理:②设河西四郡③孝文帝改革⑥设宣政院;经济交往:⑤建立榷场。14、略

【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的分口赋;算赋。汉朝还征收财产税。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实行租庸调制,租;调之外的役,用“庸”代替。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780年,唐朝政府改行两税法,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分夏、秋两次征收。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征收两税,但附加税繁杂多变,往往超过正税数倍。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推行募役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初赋税分夏税;秋粮两次征收。正统年间,江南部分税粮折银征收送赴北京,称“金花银”。明朝后期,张居正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康熙帝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解析】财产租庸调两税法附加税募役法金花银一条鞭法摊丁入亩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5、B【分析】【详解】

唐朝开始实行租庸调制,故题目错误。16、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战争与和平法》国际法”可知,《战争与和平法》是荷兰法学家格劳秀斯创作的政治类著作,而国家法诞生的标志是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故题目错误。17、B【分析】【分析】

【详解】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主要表现为分封制和宗法制,在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很大的实权,故最高统治集团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18、A【分析】【详解】

自然环境对文明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但不是决定性因素。雅典民主制度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所以该说法正确。19、B【分析】【详解】

特别行政区与民族区域自治区都是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遵循宪法的前提下实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离的部分,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故该说法错误。四、材料分析题(共3题,共30分)20、略

【分析】【详解】

(1)制度:材料“公门有公;卿门有卿”是对以血缘关系为依据的世官制的描述。进步性:根据材料“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可归纳出汉代察举制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2)制度:根据材料“九品访人;唯问中正”可知是九品中正制。弊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弊端主要体现为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3)影响:根据材料“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可归纳出张扬了“学而优则仕”;根据材料“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可归纳出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根据材料“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可归纳出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根据材料“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可归纳出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解析】(1)世官职;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

(2)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

(3)张扬了“学而优则仕”;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21、略

【分析】【详解】

(1)成就:根据材料“明朝时;城内店铺林立,有三百六十行,还出现了许多专业性的批发市场”可归纳出大都会商业的行业类别增多,市场增多;根据材料“清朝时,北京商业更是超过明朝”可归纳出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根据材料“佛山镇;景德镇、汉口镇、朱仙镇,这几个地方,商贾辐辏,交易兴旺”可归纳出市镇经济繁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会馆及商帮、票号出现也是重要发展成就。

(2)措施:根据材料“土司为府;州、县”可归纳出废除土司;改派流官,实行汉族地区同样的行政制度;根据材料“雍正为加强对新设府县的控制,增添营汛(戍防军队)”可归纳出派兵驻扎;根据材料“与内地一样,实行按田亩征税的原则”可归纳出改革赋税制度。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土归流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边疆开发;有利于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了土民的生活。

(3)阐释:关于阐释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平遥古城的结构主要是砖墙;垛口;敌楼;魁星阁;瓮城。其主要历史价值是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居住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关于阐释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票号的性质是私人金融机构。其中日昇昌票号的整体布局特点是坐南朝北;前店后宅;三进院落;呈中轴线左右对称。【解析】(1)大都会商业的行业类别增多;市场增多(这里可以拆分为两点);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市镇经济繁荣;出现会馆及商帮;票号出现。

(2)举措:废除土司;改派流官,实行汉族地区同样的行政制度;派兵驻扎;改革赋税制度。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边疆开发;有利于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了土民的生活。

(3)选择阐释①结构:砖墙;垛口;敌楼;魁星阁;瓮城。价值: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特别是晚清时期的城市建筑、居住形式和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选择阐释②性质:私人金融机构。特点:坐南朝北;前店后宅;三进院落;呈中轴线左右对称。22、略

【分析】【详解】

【小问1】态度:根据材料“作家普林尼(Pliny)反对那些与他同时代的时髦的人的奢华嗜好;他曾抱怨大量的中国丝绸进入了罗马”可知,时髦的西方人非常喜欢丝绸。作家普林尼曾抱怨大量的中国丝绸进入了罗马。根据材料“晚至7世纪,旅行家们包括僧侣还带着丝绸卷轴,在医疗紧急的情况下作为货币使用”可知,旅行家们包括僧倡还带着丝绸卷轴作为货币使用。国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时期,世界上智力最发达科学最先进的国家是中国。

【小问2】理由:根据材料“首先;中国必须不会像前苏联那样分裂,因为这将为亚洲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可知,中国如果像前苏联那样分裂,将为亚洲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或:中国的发展会带来亚洲的发展)根据材料“亚国家已做好准备,以进入一个快速增长的年代,并且在未来20年发展成发达国家如果中国和我们一起增长,它将使我们每年的增长率加快0.5%至1%”可知,中国的发展将给东亚国家一个很好的发展机遇。目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有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小问3】中心:根据结构图配文可知,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中心是美国。特点: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组织,因此建立方式一和平方式(会议协商、建立机构组织等);②从成员国的制度看,区域范围一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