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牛津译林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牛津译林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牛津译林版必修3历史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19世纪初期的文学艺术以一个时代缩影的形式展现了浪漫乐章与心灵激荡、理想与现实的碰撞。诗人有云:“让语言的喇叭通过我的嘴唇把昏睡的大地唤醒吧”!这种浪漫主义的文艺思潮那时普遍流行于()。A.欧洲B.亚洲C.北美洲D.拉丁美洲2、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经济文化压抑抹杀人性3、近代有学者指出“孝”与“忠”有连带关系,在家以事亲为孝,在朝以事君为忠,“孝之义不立,则忠之说无所附;家庭之专制既解,君主之压迫亦散。儒教不革命,中国即无新思想、新学术、新国民。”此观点意在A.明确“孝”“忠”的逻辑关系B.倡导运用暴力革命进行变革C.抨击君主专制,推翻清王朝D.阐明改造中国伦理的必要性4、西方某文学作品一经问世,引起了“一场真正的社会大爆炸”,作品的各个章节都引起了社会的“跷足”注视,及无休无止的“议论、推崇、非难和争吵,仿佛事情关涉到每个人最切身的问题”。与这部作品风格相似的是A.B.C.D.5、孟子在论述治国策略时曾说:“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这体现了中华文化内涵中的A.崇德尚贤B.家国情怀C.民本思想D.天人合一6、苹果在《圣经》中被称为禁果,在西方语境中有神圣之果、智慧之果、争端之果等寓意。宗教改革袖马丁路德有句名言: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这一名言A.意在重建基督教信仰体系B.表达对改革充满信心和希望C.是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D.是浪漫主义在宗教领域的体现7、已有人痘接种预防天花方法的出现。明代隆庆年间,安徽宁国府太平县已有人痘接种中心。到了清代,在康熙帝的提倡推广下,人痘接种术传到欧洲,英国的医生琴纳将之改造成接种牛痘术,催生了现代免疫学。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的人痘接种术能有效治疗天花B.明清时期中国用人痘接种术消灭了天花C.牛痘术的出现标志着现代免疫学的诞生D.中西医之间的交流推动了医疗技术发展8、19世纪末,英国的义务教育受到国家的广泛资助:20世纪初,英国提出的养老金法和国民健康保险以及失业保险所需要的资金完全或部分来自政府税收。由此可知,英国A.政府全面干预经济B.贫富差距逐步缩小C.发挥政府公共职能D.福利国家日渐完备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9、美国文学家海明威是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10、大唐盛世,国力强大,对周边地区产生了文化的辐射力,形成了以中国本土为地理中心、以中国文化为轴心的__________;宋元时期,中国的技术发明______和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11、将下列表格填写完整。

。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氾胜之书》

原著失传。

贾思勰。

元朝。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2、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对牛顿经典力学的否定,与量子理论一起构成现代物理学的基础。A.正确B.错误13、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A.正确B.错误14、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A.正确B.错误15、史实: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

推论: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A.正确B.错误16、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4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疫灾次数年内分布对照表。

。季节。

春。

夏。

秋。

冬。

月份。

一。

二。

三。

不详。

四。

五。

六。

不详。

七。

八。

九。

不详。

十。

十一。

十二。

不详。

西汉。

2

2

2

1

1

1

东汉。

4

3

1

1

1

1

1

1

2

注:汉代采用阴历。

汉代各州疫灾次数统计表。

司隶。

兖州。

豫州。

荆州。

冀州。

徐州。

扬州。

并州。

凉州。

益州。

交州。

总计。

10

1

1

4

1

2

7

1

1

3

2

注:司隶州治所为洛阳县;辖境相当于今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西南部及陕西渭河平原;青州、幽州无疫灾记载。

材料二公元125年冬天;洛阳暴发了大疫,朝廷在十二月的诏书中说是因为“阴阳不和”导致“疫疠为灾。”第二年即公元126年正月甲寅诏中又说:“奸慝缘间,人庶怨讟,上干和气,疫疠为灾。”“冬十月丁亥,司徒朱倀以疾疫罢”,企图以此达到消弭疫灾的目的。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袁祖亮主编《中国灾害通史秦汉卷》根据材料概括汉代疫灾分布的时空特点,并对汉代疫灾应对思想进行合理阐释。18、中国近代民族主义。

材料一20世纪初;列强在蒙古;西藏、新疆地区策划分裂活动,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开始出现。中华民国成立后,“五族共和”成为传诵一时的口号。1924年,孙中山在演讲中第一次使用了“民族复兴”一词,并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九一八事变后,“民族复兴”成为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社会思潮。1935年国民政府设立民族扫墓节,1937年国共合祭黄帝陵。

——摘编自黄兴涛《重塑中华: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研究》材料二晚清以来民族主义在中国社会的勃兴以经济层面表现较为明显。“商战”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一个直接体现;强调“外国所需于中国者,自行贩运;中国所需于外国者,自行制造”。“须减内地出口货税,以畅其源;加外来出口税,以遏其流”,使“中国之富可期”。重商主义者提倡政府设“商部”,定“商律”,轻“厘税”,给“凭单”(专利证书),以期获得政府对实业的支持。利权观念是晚清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的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

——摘编自袁为鹏《从利权观念的变迁看晚清经济民族主义》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中华民族观念变迁的历史背景与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经济价值。评卷人得分五、论述题(共2题,共6分)19、《兴国调查》

1930年10月,毛泽东在江西新余县罗坊镇找了来自兴国县刚入伍的农民开了一星期的座谈会,写成《兴国调查》。调查近4万字。下面是其目录及简介: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为《兴国调查》撰写一份简介。(要求:多角度提取信息,分析全面,解释合理,不少于150字)20、阅读下图;完成问题。

提取图中文物保护单位有关“红色足迹”的空间分布信息并加以阐释。(要求:表述成文,阐释充分,思路清晰,逻辑严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详解】

浪漫主义文学起源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30年代达到顶峰,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紧密结合社会变革,一方面歌颂民主自由,另一方面则抒发理想和现实的强烈反差,以英法两国成就最高,故选择A项;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2、B【分析】试题分析:题目强调的是中国辛亥革命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特点。近代民族危机严重;中国启蒙思想的主要特点是把个人价值与民族独立解放相结合,故答案为B。AC项不是辛亥革命时期个人解放和国家独立结合在一起的原因;D项与民族独立运动也无直接关系。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中国启蒙思想的特点3、D【分析】【详解】

A选项,材料中虽然涉及到了“孝”和”忠”之间的关系,但是这不是材料中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儒教不革命,中国即无新思想、新学术、新国民”及儒学革命传播新思想,故错误;B选项,虽然材料涉及儒学革命,但是对于革命的手段并未提及暴力,依据史实则很有可能为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故错误;C选项,材料中无推翻清政府的信息,主要是对于儒学的抨击,故错误;D选项符合题干主旨改变儒学为代表的传统伦理道德,推崇新思想,故正确。4、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作品的各个章节都引起了社会的‘跷足’注视”“议论、推崇、非难和争吵,仿佛事情关涉到每个人最切身的问题”并结合所学可知,该作品风格是描写社会现实的现实主义风格,而《拾穗者》便是法国巴比松派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最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品之一,故B项正确;A项是德拉克罗瓦的《自由引导人们》,属于浪漫主义风格,排除;C项是梵高的印象主义画作《向日葵》,排除;D项是《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立体主义画家帕勃洛·鲁伊斯·毕加索于20世纪30年创作的一幅巨型油画,排除。故选B项。5、C【分析】【详解】

据材料“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以民为本的观点,C项正确;墨家主张崇德尚贤,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家国情怀,排除B项;天人合一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D【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浪漫主义文学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制度,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的“即使世界明天就要毁灭,我今天仍然要种下一棵小苹果树”即体现了路德的反封建思想,是浪漫主义在宗教领域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建基督教信仰体系,也没有体现宗教改革,故AB项错误。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应是“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故C项排除。7、D【分析】【详解】

据题意可知,中国的人痘接种技术传播到欧洲被改造成接种牛痘术,催生了现代免疫学,由此可知中西医之间的交流推动了医疗技术的发展,D项正确;“有效治疗”的说法无从体现,排除A项;“消灭了天花”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B项;牛痘术催生了现代免疫学,而非标志着现代免疫学的诞生,排除C项。故选D项。8、C【分析】【分析】

【详解】

题干信息反映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政府在义务教育、社会保障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体现的是政府公共职能的发挥,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可知,此时资本主义国家尚未全面干预经济,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不符合史实,错误;福利国家日渐完备是在20世纪六十至七十年代初期,排除D项。二、填空题(共3题,共6分)9、略

【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文学家海明威的作品是《老人与海》。【解析】《老人与海》10、略

【分析】【分析】

【详解】

第一问是考查唐朝时期强大的国力,所以在文化上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强大的文化圈,第二问是考查的宋科技发明的外传,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转型,属于基础知识考查,难度不大。【解析】①.东亚文化圈(或汉文化圈;或儒家文化圈)②.活字印刷(或指南针)11、略

【分析】【详解】

联系所学可知,《氾胜之书》是西汉氾胜之的著作;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元朝王祯的《农书》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进行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解析】。时期。

农书。

作者。

特点。

西汉。

《氾胜之书》

氾胜之。

原著失传。

北魏。

《齐民要术》

贾思勰。

现存最早的最完整;系统的农学书籍。

元朝。

《王祯农书》

王祯。

对中国南北方的;广义的农业;全面系统地论述,并附有较完备的“农器图谱”

明朝。

《农政全书》

徐光启。

重视备荒;水利等农政;热心推广番薯等高产新作物。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2、B【分析】【详解】

相对论打破了牛顿以来传统的绝对时空观。相对论并非全盘否定牛顿力学,牛顿力学反映的是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客观规律,而狭义相对论反映的是物体高速运动的客观规律,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和发展。故判断为错误。13、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出现了一些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的学者,他们被称为智者学派。故正确。14、A【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工业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即“蒸汽时代”。题意说法正确。15、B【分析】【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电气时代,而非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题干说法错误。16、A【分析】【详解】

根据所学,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故正确。四、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4分)17、略

【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一“汉代疫灾次数年内分布对照表”中的数据可知,东汉的数量明显多于西汉,且西汉集中于夏季,东汉集中于春季,由此可得出,汉代疫灾分布的时空特点是:东汉多于西汉、多集中于春夏季节;根据材料一“汉代各州疫灾次数统计表”及注释可知,处于司隶州辖境的京师周边和南方的荆州、扬州疫灾次数偏多,可得出,汉代疫灾分布的时空特点是:空间分布不均衡。根据材料二“是因为‘阴阳不和’导致‘疫疠为灾’‘奸慝缘间,人庶怨讟,上干和气,疫疠为灾’‘冬十月丁亥,司徒朱倀以疾疫罢’,企图以此达到消弭疫灾的目的”,可知,汉代疫灾应对思想上体现了董仲舒儒学天人感应的思想(或顺天应人的弭灾思想),结合所学知识,从这种思想的形成原因和影响(积极与消极)两方面进行阐释。【解析】时空特点:东汉多于西汉;多集中于春夏季节(或西汉集中于夏季;东汉集中于春季);空间分布不均衡(或北方主要集中于京师周围,南方主要集中于扬州;荆州等地)

阐释:由于汉代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儒家思想影响了汉代社会方方面面,在疫灾应对思想上体现了董仲舒儒学天人感应的思想(或顺天应人的弭灾思想)

这种救灾思想没有建立在科学观念之上,不利于迅速遏止疫灾,使救灾效果大打折扣;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安抚人心、稳定社会秩序、抑制统治者暴政的作用。18、略

【分析】【详解】

(1)背景:根据”20世纪初;列强在蒙古;西藏、新疆地区策划分裂活动,作为“国族”的中华民族观念开始出现。“得出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根据”孙中山在演讲中第一次使用了“民族复兴”一词,并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得出先进分子的倡导与推动;根据”中华民国成立后“得出中华民国的建立;根据所学要得出十月革命的影响。作用:结合材料和所学可从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推动政治民主化;促进反帝斗争发展;推动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等方面概括。

(2)价值:根据”随着晚清利权观念的侧重点由保富争利转向维护国家主权,人们所倡导的“收回利权”的主要方式也逐步由19世纪后半期的发展工商业、与外人商战向20世纪初的对外交涉、收回路权、矿权转变。“可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等方面概括。【解析】(1)背景:列强侵略与民族危机的加深;先进分子的倡导与推动;中华民国的建立;十月革命的影响。

作用:增强民族凝聚力;维护国家统一;推动政治民主化;促进反帝斗争发展;推动思想解放运动发展等。

(2)价值: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促进了近代经济的发展(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抑商”观念(或促进了实业救国思潮的发展)。五、论述题(共2题,共6分)19、略

【分析】【详解】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标准答案。解答本题应该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组织相关答案。本题要求给《兴国调查》撰写一份简介,结合材料和所学内容可从《兴国调查》撰写的目的、内容和意义等方面对其进行简要介绍。如伴随红军和井冈山等成为革命根据地地发展,为更好了解农村基本情况,毛泽东在深入调查农民家庭的基础上写成《兴国调查》。《兴国调查》包括:地主和富农人口少但占有土地比重大;农村开展了打土豪分田地分出封建剥削的土地革命;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和赤卫队等革命武装组织。《兴国调查》通过大量一手资料,进一步认识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作用;完善了党的土地革命路线;为保卫和发展根据地及苏维埃政权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成为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