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苏科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苏科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苏科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苏科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苏科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苏科版八年级科学下册月考试卷758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小明准备在前后门安装两只声音不同的电铃,希望能从铃声分辨出是前门来人还是后门来人,设计的电路图正确的是()A.B.C.D.2、下列食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的是()A.20g水中溶有0.2g食盐B.101g食盐水中溶有1g食盐C.100g水中溶有1g食盐D.99g水中溶有1g食盐3、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4、三氧化二铬(Cr2O3)可用作油漆颜料,Cr2O3中Cr的化合价是()A.﹣3B.﹣2C.+2D.+35、在许多实验中,闭合开关前常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调到阻值极大端,这样做能起到保护电路的作用.其原因是闭合开关后()A.通过电路的电流最小B.变阻器两端电压最小C.变阻器电阻发热最大D.电源两端的电压最小6、下列四幅图中小磁针北极指向正确的是()A.B.C.D.7、如图所示的电路,已知R1=R2=R3;若使通电螺线管的磁性最强的情况是()

A.合上S1,断开S2B.合上S2,断开S1C.S1和S2都断开D.S1和S2都合上8、泡菜具有独特的风味;适合制作泡菜的食盐水浓度是4%。在配制4%的食盐水时,会导致溶液浓度偏小的是()

①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许洒出;

②量水的体积时;俯视量筒;

③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

④用4g食盐和100g水配制溶液.A.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如图1所示;A;B、C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____.

(2)t1℃时,将30gB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析出的晶体含有A和C

B.t2℃时,将A、B、C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C.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冷却它们的热饱和溶液实现。

D.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只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三种玻璃仪器。

(4)如图2所示,向放有镁片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锥开瓶中C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请解释原因____.10、如图为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P点的意义是____.

(2)t2℃时,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____,将其升高到t3℃时,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为____.

(3)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

(4)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

11、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____元素.

(2)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填“得”或“失”)电子.

(3)由C元素和D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12、如图所示为国产油电混合动力汽车.给汽车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____(选填“用电器”或“电源”);汽车各转向灯能独立工作,因此转向灯是____联的;干毛巾刚擦完车玻璃,很容易吸附灰尘,这是因为带电体能____.13、同学们想制作“叶脉书签”送给老师.欲配制3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____克氢氧化钠,称量时应把氢氧化钠放在____,若搅拌时不小心将氢氧化钠溶液迸溅到手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____溶液.14、氯仿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它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水和氯气三种物质。经测定,10.1g氯仿可与11.2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8g二氧化碳和5.4g水,同时生成____氯气。由以上数据计算后推知,氯仿是由____共____种元素组成。15、甲、乙、丙、丁是镜头焦距不同的四架相机,它们所用的底片规格是相同的。分别用它们在同一地点拍摄同一景物。我们可以判定,在图4中,照片____是用相机甲拍摄的,照片____是用乙拍摄的,照片____是用丙拍摄的,照片____是用丁拍摄的。甲乙丙丁。

(焦距不同的照相机)

(用不同相机拍摄的不同照片)16、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____传到____引起鼓膜振动。鼓膜的振动通过____传到____,刺激____内的____,而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____,传到____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7、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18、农民给植物松土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的呼吸作用。19、把萌发的种子放在保温瓶中几小时后,保温瓶中的温度较原来降低了20、柳树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柳树从水中吸收氧气,把氧气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21、蔬菜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可以增加产量。22、为了充分利用阳光,每块土地种植的农作物越多越好。评卷人得分四、作图题(共3题,共30分)23、如下图所示,重为10N的物体A静止在物体B上,请用力的图示法在图中画出它对物体B的压力F。24、左图说明是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之一;请用笔划线代表导线将右图中的电路元件正确的连入电路。

25、闭合开关S后,电磁铁A和永磁体B间的磁场分布如图,请标出永磁体B的,S极和画出通电螺线管的绕线方法。评卷人得分五、解答题(共3题,共15分)26、小雨连接了如图电路;请在方框内画出它的电路图.

27、实验室有一根外形与条形磁铁一样的金属棒,为判断其是否就是条形磁铁,请写出两种方法。28、小调查:超导体如果应用于实际,会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好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分析】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分析;即两个电铃并联,各支路有开关控制。

【解答】A;该电路为并联电路;并且各支路有开关控制,互不影响,所以通过铃声可以辨别,故A选项正确;

B;因为有一个开关控制干路;所以支路开关无法独立控制门铃,故B选项错误;

C;该电路为串联电路;当两个门同时按门铃时,电铃才会工作,所以C选项错误;

D;两个开关都控制干路;无法独立工作,所以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A2、D【分析】【解答】由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可以知道;

A、所得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99%.所以A选项不正确;

B、所得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所以B选项不正确;

C、所得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所以C选项不正确;

D、所得食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所以D选项正确;

所以选:D.

【分析】本题考查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解题时,注意溶剂和溶液的区别,3、B【分析】【解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

A.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中子数,故A错误.

B.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故B正确.

C.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核外电子数,故C错误.

D.决定元素的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是最外层电子数,故D错误。

【分析】根据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4、D【分析】【解答】解:氧元素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价.

故选:D.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三氧化二铬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5、A【分析】【解答】解:A;滑动变阻器的连入电路时;滑片滑到最大阻值处,电阻最大,电源电压不变,电流最小,故A正确;

B;根据串联电路分压特点可知;电阻越大分的电压越大,故变阻器两端电压达到最大,故B错误;

C;根据焦耳定律可知;通电时间和电阻一定时,电流越小产生的热量越小,故C错误;

D;电源两端电压不变;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在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滑片处于最大阻值处,电源电压不变,电流中的电流最小,起到保护作用6、C【分析】【分析】考查右手螺旋定则以及磁体周围的磁感线分布特点。

【解答】根据右手螺旋法则(安培定则),A项中螺线管左端为N极,小磁针左端为N极,A选项错误;B项螺线管左端为N极,小磁针右端为N极,B选项错误;D项中螺线管左端为N极,小磁针右端为N极,D选项错误、C正确。7、D【分析】【分析】通电螺线管磁性的强弱与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有关;线圈匝数相同,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电路中总电阻越小时,通过螺线管的电流越大.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电流的大小和线圈的匝数.电流越大;线圈匝数越多,电磁铁的磁性越强.

【解答】解:S1和S2都合上时;两条电路并联,总电阻最小,电路中电流越大,通电螺线管产生的磁性越强.

故选D.8、B【分析】【分析】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公式来解题;溶质氯化钠质量偏小或溶剂水的体积偏大,是导致配制氯化钠溶液时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即溶液中NaCl质量分数小于4%的原因.

【解答】①称量好的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许洒出导致溶解氯化钠质量偏小,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②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大于所量水的实际体积,使量取水的体积偏小,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大;

③溶解食盐的烧杯内壁是潮湿的;水的体积因此而偏大,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④用4g食盐和100g水配制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100%=3.8%,所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偏小.

故选:B.

二、填空题(共8题,共16分)9、C不饱和BC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温度升高,C的溶解度减小【分析】【解答】(1)据图可以看出,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C;故填:C;

(2)t1℃时;B的溶解度是40g,将30gB物质投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温度不变,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故填:不饱和;

(3)A.t2℃时,将A和C的混合溶液(两者均已达到饱和),降温至t1℃;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C无晶体析出,错误;

B.由于在t2℃时,三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A>B>C,则其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A>B>C,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将温到t1℃时;由于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它的溶液中就会有晶体析出,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就会减小,但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发生变化,但由图不难看出三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为B>A>C,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正确;

C.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从混有少量B的A物质中提取较纯净的A,可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实现,正确;

D.t1℃时;欲用A的饱和溶液配制10%的A溶液,需要烧杯;量筒、胶头滴管、玻璃棒四种玻璃仪器,错误;

故填:BC;

(4)向放有镁片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后;锥开瓶中C中的饱和溶液变浑浊,原因在于镁与盐酸反应放出了热量,温度升高,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填: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导致温度升高,C的溶解度减小.

【分析】(1)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2)根据t1℃时B的溶解度解答;

(3)根据A;B和C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解答;

(4)根据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解答.10、t2℃时,甲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都是50g(只答二者溶解度相等不得分)75g3:8丙>乙>甲(或丙乙甲)乙>丙>甲(或乙丙甲)【分析】【解答】解:(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P点的意义是,t2℃时,甲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都是50g;故答案为:t2℃时;甲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都是50g(只答二者溶解度相等不得分);

(2)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因此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25g+50g=75g;将其升高到t3℃时;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水没有变化,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30g:80g=3:8,故答案为:75g;3:8;

(3)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因为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故答案为:丙>乙>甲(或丙乙甲);

(4)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因为乙析出固体最少,丙没有晶体析出,甲析出固体最多,故答案为:乙>丙>甲(或乙丙甲).

【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和溶解度曲线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而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P点的意义是:t2℃时,甲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都是50g;t2℃时,甲的溶解度是50g,因此向30g甲物质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25g+50g=75g;将其升高到t3℃时,剩余的固体全部溶解,水没有变化,因此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比=30g:80g=3:8;t4℃时,把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丙>乙>甲,因为在该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将t4℃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因为乙析出固体最少,丙没有晶体析出,甲析出固体最多.11、三种得MgCl2【分析】【解答】(1)元素种类是由原子内的质子数决定的;质子数相同,就属于同种元素,因此AC是同种元素,因此四种粒子共表示三种元素;故填:三种;

(2)最外层电子数≥4的易得到电子;D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容易得到一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故填:得;

(3)由题目中的粒子结构示意图,C元素是镁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2容易失去2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的化合价是+2,D元素是氯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容易得1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形成的化合价是﹣1,故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故填:MgCl2.

【分析】(1)根据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决定的分析;

(2)根据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和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分析;

(3)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的特点判断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学式.12、用电器并吸引轻小物体【分析】【解答】解:(1)给汽车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消耗电能,所以相当于用电器;

(2)汽车各转向灯能独立工作;互不影响,因此转向灯是并联的;

(3)干毛巾刚擦完车玻璃;很容易吸附灰尘,这是毛由摩擦起电,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故答案为:用电器;并;吸引轻小物体.

【分析】(1)电池供电时是电源;充电时则为用电器;

(2)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相影响;并联电路中各用电器互不影响;

(3)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13、30左盘的烧杯中硼酸【分析】【解答】配制3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300g×10%=30g;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称量时应把氢氧化钠放在左盘的烧杯中;若搅拌时不小心将氢氧化钠溶液迸溅到手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故答案为:30;左盘的烧杯中;硼酸.

【分析】利用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可根据溶液的质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配制溶液所需要的溶质的质量;结合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不小心将氢氧化钠溶液迸溅到手上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解答.14、7.1g碳、氢、氯三【分析】【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求得生存氯气的质量;根据二氧化碳中C的质量分数和二氧化碳的质量;即可算出二氧化碳中含有碳的质量;同理根据水中H的质量分数和水的质量,即可计算出水中含有氢的质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计算出该物质中含有氧的质量,据此判断;计算。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了学生分析问题的思维跨度,强调了学生整合知识的能力。

【解答】解:设生成氯气的质量为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8.8g+5.4g+x=10.1g+11.2g,解得x=7.1g。

先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确定: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氯三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再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的质量相等,来确定氧元素是否含有。

二氧化碳中碳的质量为:8.8g×=2.4g;水中氢的质量为:5.4g×=0.6g;则碳元素;氢元素和氯元素质量之和为2.4g+0.6g+7.1g=10.1g;所以该物质中一定不含有氧元素。

故答案为:7.1g;碳、氢、氯;三15、D|B|A|C【分析】【分析】凸透镜成像时;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掌握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解答】解:如图从甲→丙→丁→乙,像距逐渐减小,像逐渐变小.

所以甲拍摄照片是D;丙拍摄照片是A,丁拍摄照片是C,乙拍摄照片是B.

故答案为:D;B;A;C.16、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内耳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分析】【分析】如图: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耳廓;收集声波;外耳道,将声波传至鼓膜;鼓膜,把声波振动转为机械振动;听小骨,听小骨把鼓膜的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咽鼓管,连通鼓室和鼻咽部;耳蜗,里面有听觉感受器,接受震动刺激产生神经冲动;听神经,将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前庭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位觉(平衡觉)感受器。

【解答】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答案为:外耳道;鼓膜;听小骨;内耳;内耳;耳蜗;听神经;大脑皮层。三、判断题(共6题,共12分)17、A【分析】【解答】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植物细胞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水果存久了,水果进行长时间的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导致重量会减轻。因此水果存久了重量会减轻,是因为呼吸作用消耗大量的有机物。所以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呼吸作用是在细胞内的线粒体上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反应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18、A【分析】【解答】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农民给植物松土,是为了让根部能够得到更多的氧气,促进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时,要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19、B【分析】【解答】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同时一部分能量是以热的形式散失,所以瓶内的温度会升。故此题说法错误。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生物细胞利用氧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在生物体的线粒体中进行的。20、B【分析】【解答】土的重量只减少了很少一部分;说明植物的生活还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但量很少;只浇灌纯净的水5年后,被柳树吸收后大部分(99%)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了光合作用的原料。而柳树苗从空气中吸收的氧气是用来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的,会使重量减轻;而柳树苗能不断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等有机物,积累在柳树的体内,是柳树增重的主要原因。

故答案为:错误。

【分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21、A【分析】【解答】在温室中种植蔬菜;要使蔬菜产量得到提高,就要提高蔬菜的光合作用的效率,而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是二氧化碳,所以,蔬菜大棚内增加二氧化碳的浓度就可以提高光合作用的强度,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多,因此可以增加产量。所以题干的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贮存着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2、B【分析】【解答】合理密植是增加作物产量的重要措施。种植农作物时;如果过稀,使阳光照到地面,造成浪费,会减产;如果过密,植物叶片互相遮挡,不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也会减产。因此种植农作物时应合理密植不是越密越好。

【分析】合理密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栽种作物或树木时密度要适当,行株距要合理。一般以每亩株数(或穴数)表示。株距;行距要多少才算合理,必须根据自然条件、作物的种类、品种特性、以及耕作施肥和其他栽培技术水平而定。

故答案为:错误。四、作图题(共3题,共30分)23、如图:

【分析】【分析】画物体A对物体B的压力;受力物是B,作用点在接触面上,画在接触面的中点,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所以此力的方向向下,由于自由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所以物体B受到压力大小等于物体A的重力,即10N,在图中要描述清这些特点.

【解答】

(1)确定一个标度为5N,如图;(2)确定力的作用点在接触面的中点;〔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