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浙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C/27/wKhkGWehnk2ADl6bAAFS--3wzHg320.jpg)
![2025年浙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C/27/wKhkGWehnk2ADl6bAAFS--3wzHg3202.jpg)
![2025年浙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C/27/wKhkGWehnk2ADl6bAAFS--3wzHg3203.jpg)
![2025年浙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C/27/wKhkGWehnk2ADl6bAAFS--3wzHg3204.jpg)
![2025年浙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M00/1C/27/wKhkGWehnk2ADl6bAAFS--3wzHg32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浙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班上有同学患水痘时;老师和家长会及时把患者送到医院进行治疗.这主要是传染病预防措施中的()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人群。
D.控制病原体。
2、【题文】面包膨大和松软,主要是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下列哪种微生物发挥的作用()A.酵母菌B.大肠杆菌C.醋酸杆菌D.青霉菌3、自然界中,虎、豹等大型肉食动物的数量远远少于其他动物,原因可解释为()A.个体大,不易找到栖息场所B.繁殖能力比小型动物低C.个体大,食量大,食物不充足D.营养级别高,可利用能量少4、锦州海鲜很有名,下列哪组海鲜都属于软体动物()A.鲳鱼牡蛎B.章鱼扇贝C.鱿鱼螃蟹D.鲍鱼海蜇5、有同学在运动时不小心发生了骨折,你认为医生在给他做手术时,需要特别保护的是()A.软骨层B.骨质C.骨膜D.骨松质内的红骨髓6、艾滋病、肝炎、禽流感都是由病毒引起的,以下对病毒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B.一些病毒能使人、动物致病C.细胞微小,结构简单D.能够利用病毒来研制疫苗7、小明是个男孩,下列关于他的x、Y染色体来源说法正确的是A.小明的Y染色体来源于祖辈中的爷爷B.小明的X染色体可能来源于祖辈中的奶奶C.小明的Y染色体来源于祖辈中的外公D.小明的x染色体一定来源于祖辈中的外婆8、小明用尖锐的器具掏耳朵,不小心戳穿耳朵的某个结构,导致耳聋。该结构最可能是()A.鼓膜B.咽鼓管C.半规管D.耳蜗9、科学家利用转基因技术;对下列哪种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生产出了大量的胰岛素()
A.大肠杆菌B.结核杆菌C.链球菌D.葡萄球菌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下列关于两栖动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蝌蚪不仅用鳃呼吸,还有肺呼吸,因此被称为两栖动物B.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差异,但他们的生活习性完全相同C.蝌蚪和成蛙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方面有显著不同,这种发育称为变态发育D.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11、朱熹笔下的“高蝉多远韵,茂树有余音”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优美的群蝉大合唱的旋律,有如身临其境一般.下列有关“蝉”的说法正确的是()A.“金蝉脱壳”脱掉的是蝉的外骨骼B.蝉的身体和附肢都分节C.蝉、蜘蛛、蝎子都属于昆虫D.蝉有三对足,三对翅12、如图表示的是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图中能形成食物链的是()A.①→④→①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3、蝗虫适于陆地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有()
A.用气管呼吸。
B.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C.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
D.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14、【题文】下列疾病中属于遗传病的是()A.蛔虫病B.流行性感冒C.色盲D.先天性智力障碍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如图为一个池塘的生态系统;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向池塘中投放一些大黑鱼(肉食性),则池塘中植食性小鱼的数量将会____,写出这条食物链____.
(2)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能力,但这种能力是____.
(3)为维持这一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够做些什么?____.16、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某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方案.他们的共同点是:相同的玻璃瓶子两只,分为甲乙两组,分别加入等量的温开水,每组按照各自的方案(方案一;方案二)加入不同的物质后,将相同的气球套在瓶口.放于温暖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观察.
方案一;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只加入与甲组等量的蔗糖,不加干酵母.
方案二;甲组瓶内加入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乙组瓶内只加入与甲组等量的干酵母,不加蔗糖.
(1);预期甲乙两组的实验现象:
方案一、____.
方案二、____.
(2)、你认为哪个方案更合理?____.
理由是____.
(3)、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____.
如何证明?____.
17、如图表示人的双眼皮的遗传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的双眼皮性状由____基因控制,单眼皮性状由____基因控制.
(2)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这一对性状,我们将它们称为____性状.
(3)他们的后代单眼皮的几率为____.
(4)在这四种基因组成中;第二种和第三种完全一样吗?
____.
(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的性状是通过____传给后代的.
18、请仔细识别如图中的各类植物;分析判定:
(1)图A代表的植物属于____植物,图B代表的植物属于____植物.图C代表的植物属于____植物.
(2)通过比较可知,结构最简单的是图____,用种子繁殖的是图____.
(3)图C常通过____进行繁殖.图C植物长得比较高大的原因是其根、茎、叶里都有____组织和机械组织.19、滑翔是飞行动物一种省力的运动方式,而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____.20、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和。21、“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是须臾不止的。图示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请据图作。
答:
(1)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通过____作用固定在植物体内,同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通过____作用被分解释放出来。
(2)从图中不难看出,野兔生活的草原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占的比例维持在一个相对的____状态下。但近年来,野味搬上了人们的餐桌,开始大量捕杀野兔,长此以往会导致牧草的变化是____。由此可以得出: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____中起着重要作用。
(3)图中[4]的营养方式是____,因此可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____、____,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可作为____参与自然界的____循环。22、在北极冻原生态系统中;植物主要有地衣和苔藓,动物主要有狼;驯鹿、北极狐、北极熊、雷鸟、雪兔等,请回答.
(1)苔藓植物通过____进行繁殖.
(2)雷鸟飞行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雷鸟身体结构与氧气及时供应有关的特点是____和____.
(3)雷鸟具有季节性换羽毛的行为,从行为的获得看,这____行为.
(4)地衣是真菌和____共生在一起形成的.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3分)23、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食,这是红雀的先天性行为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2题,共14分)24、某同学把观察鲫鱼的一些现象记录如下:
(1)鲫鱼的体形是梭形;这有利于______.
(2)鲫鱼摸起来感觉很滑;不容易被抓住,这是因为鲫鱼体表有______,这有利于______.
(3)鲫鱼的口和鳃盖不停地开合;这是鲫鱼在______.
(4)鲫鱼的鳃呈鲜红色,这是因为鳃丝里有大量的______,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而离开水时,鳃丝会粘合在一起,鳃丝在水中展开的意义是______,这有利于______.25、图中所示的是巴斯德著名的“鹅颈瓶”实验示意图.A瓶;B瓶内都装有肉汤;甲图表示A瓶煮沸,B瓶不作处理.一段时间后,其中一瓶仍然保鲜,另一瓶变质;接着,将保鲜那瓶的瓶颈打断(如乙图),数日后,瓶中肉汤也变质.请回答:
(1)甲图中肉汤仍保鲜的是______瓶;而将其瓶颈打断后,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______进入瓶内.
(2)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______.
(3)乙图中控制该变量的方法是将瓶颈打断;而甲图中控制变量的方法则是______.
(4)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是否要经过重复多次才能得出科学的结论?______
(5)鹅颈瓶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为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______
A.巴氏消毒法B.腌制法。
C.脱水法D.冷藏法.评卷人得分六、其他(共3题,共18分)26、【题文】在五个相同的瓶子中分别装入等量的下表所示的相应物质;并搅拌均匀,在瓶口处套上一个挤瘪的气球。把五个瓶子同时放在一个不通风的环境中,放置一段时间。
。装置。
物质。
温度。
现象。
①
水+白砂糖+酵母菌。
22-30℃
有气泡产生;气球胀大了。
②
水+白砂糖。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③
水+酵母菌。
22-3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④
水+白砂糖+酵母菌。
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⑤
水+白砂糖+酵母菌。
100℃
没有气泡产生;气球是瘪的。
(1)试管①有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
(2)在上述实验中;①和②是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的作用;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
(3)如果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可以选择两支试管为一组。
(4)除此之外;请你再从表中选出一组对照实验,你选取此两组作为对照实验,准备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瓶口闻到了酒味;证明酵母菌可以把白砂糖中的葡萄糖转化为____。
(6)你如何鉴定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27、【题文】(10分)为了验证酵母菌的发酵作用;李娜同学做了如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定量的干酵母和蔗糖放入右图中的瓶内;并加入一些温开水,摇匀。
②将一只未充气的小气球套在瓶口上(如图)。
③将瓶子放在教室内的窗台上(或温暖的地方);每天观察瓶中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瓶中的液体会有什么现象发生?____
(2)套在瓶口上的小气球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____
(3)要将瓶中的水、酵母菌、蔗糖充分摇匀的原因是:____
(4)为什么要将瓶子放在温暖的地方?____
(5)上述实验在日常生活中有何应用?试举例说明。____。28、【题文】(6分)在探究“鱼鳍在游泳中的作用”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的实验设计如下:在甲;乙、丙三个玻璃缸中,分别注入三分之二容积的水。取三条活鲫鱼,分别放入三个鱼缸中,其中甲、乙玻璃缸中的鱼捆住不同的鳍,请预测实验结果并回答:
(1)甲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甲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2)乙图中的鱼捆住了____鳍。观察乙缸中的鱼,你将会看到的现象是____。
(3)丙图中的鱼起____作用。
(4)你们认为在捆绑鱼鳍时应注意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生物体之间传播的疾病.它具备传染性和流行性等特点,传染病要想在人群中流行起来,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所谓传染源是指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隔离传染病病人的主要目的控制传染源.题目中,患水痘的同学属于传染源,老师送他到医院治疗,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控制传染源.
故选:A
【解析】【答案】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据此答题.
2、A【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做馒头或面包时;经常要用到酵母菌,酵母菌经过发酵可以分解面粉中的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遇热膨胀而形成小孔,使得馒头或面包暄软多孔.
故选:A.
考点: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菁【解析】【答案】A3、D【分析】解:能量沿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逐级递减;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自然界中,狮;虎、豹等大型肉食动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级别高,可利用能量少,因此其数量少,所以狮、虎、豹等大型肉食动物的数量远远少于其他动物,原因可解释为营养级别高,可利用能量少.
故选:D
(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一般只有10%-20%的能量能够流入下一个营养级.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解析】【答案】D4、B【分析】解:A;鲳鱼属于鱼类.A错误;
B;章鱼和扇贝的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属于软体动物.B正确;
C;螃蟹属于节肢动物;C错误;
D;海蜇属于腔肠动物.D错误.
故选:B.
软体动物的特征:身体柔软;身体外面包着外套膜,一般具有贝壳,有的贝壳退化.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明确软体动物的特征.【解析】B5、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骨的结构和功能。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骨膜的结构和功能。【解答】骨的基本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组成。其中骨膜是紧密贴附在骨表面的一层致密结蹄组织膜;骨膜内含有神经和血管分布,起营养骨质的作用,神经还有感觉的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可以产生新的骨质,与骨的长粗和骨的愈合有关,因此发生了骨折,需要特别保护的是骨膜。故C符合题意。
故选C。【解析】C6、C【分析】【分析】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生存,就会变成结晶体。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病毒的结构、营养方式以及与人类的关系。【解答】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里,A正确;
B.一些病毒能使人;动物致病如埃博拉病毒;B正确;
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病毒不是细胞微小,而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C不正确;
D.能够利用病毒来研制疫苗如麻疹疫苗;D正确。
故选C。【解析】C7、A【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人的性别决定。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性别遗传过程。【解答】人的性别遗传过程如图:
.
从性别遗传图解看出;男孩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父本,X染色体一定来自母本;女孩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父本,也可能来自母本。
A.小明的Y染色体来源于祖辈中的爷爷;故A符合题意;
B.小明的X染色体来自母亲;因此小明的X染色体不可能来源于祖辈中的奶奶,而是可能来自祖辈中的外公或外婆,故B不符合题意;
C.小明的Y染色体来自父亲;因此小明的Y染色体不可能来源于祖辈中的外公,故C不符合题意;
D.小明的X染色体可能来自祖辈中的外公或外婆而不是一定来源于祖辈中的外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解析】A8、A【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耳的结构和功能。解答时可以从鼓膜的位置和作用方面来切入。【解答】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它们分别有收集声波和传送声波的作用。中耳由鼓膜、鼓室和听小骨组成;内耳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人的听觉形成过程是:外界传来的声音通过外耳中的耳廓收集,进入外耳道后便会撞击中耳中的鼓膜,使其产生振动,这也带动听小骨振动,听小骨将声音放大传入内耳中的耳蜗,耳蜗含有听觉感受器,能把信息沿听神经传到大脑,于是听觉就形成了。因此,某人用尖锐的器具掏挖“耳屎”,这个过程只会在外耳道,外耳道与中耳的交界处是鼓膜,不小心戳穿鼓膜,导致声音不能引起鼓膜的震动或震动减弱,致使听力下降导致耳聋。故A符合题意。故选A。【解析】A9、A【分析】【解答】基因工程制备胰岛素既使用限制性内切酶从人的DNA中提取胰岛素基因;再使用细胞工程,从大肠杆菌的细胞质中提取质粒,通过基因重组的方法将取出的目的基因与质粒,形成一个能表达出胰岛素的DNA质粒.然后将质粒送回大肠杆菌,在大肠杆菌内,质粒通过表达转录与翻译后,便产生出胰岛素蛋白质,通过大肠杆菌的大量繁衍,便可大量生产出胰岛素。
故选:A
【分析】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变异遗传性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期望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10、CD【分析】试题分析:A、蝌蚪只能用鳃呼吸,不能用肺呼吸,故A说法错误;B、蝌蚪与成蛙在形态结构上有显著差异,如蝌蚪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而青蛙身体分头、躯干、四肢;蝌蚪有尾无四肢,青蛙有四肢无尾;蝌蚪的鳃和侧线消失,青蛙的眼睛大而突出,口腔宽阔。但它们的生活习性完全不同,蝌蚪生活在水里,用鳃呼吸,青蛙水陆两栖,用肺呼吸,故B说法错误;C、蝌蚪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蛙既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成体和幼体相差很大,属于变态发育;D、两栖动物的生殖是雌性将卵细胞排在水中,雄性将精子产在卵块上,受精卵在水中发育,幼体也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经过幼体发育成成体后,成体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营水陆两栖生活,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故符合题意。故选:CD考点:此题考查的是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解析】【答案】CD11、AB【分析】解:蝉的身体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胸部着生有两对翅;三对足,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
A;蝉的体表有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幼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金蝉脱壳”脱掉的是蝉的外骨骼,A正确;
B;蝉属于节肢动物;因此身体和附肢分节,B正确;
C;蝉属于昆虫;蜘蛛和蝎子属于蛛形纲,C错误;
D;蝉的胸部着生有两对翅、三对足;故D错误;
故选:AB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一般着生有两对翅、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可以保护、支撑身体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有的昆虫有蜕皮现象如蝗虫,有的昆虫如蜜蜂没有蜕皮现象.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昆虫的特征.【解析】【答案】AB12、ABCD【分析】解: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箭头指向消费者.因此图中能形成食物链的是:①植物→②食草昆虫→③食虫鸟.④是分解者细菌真菌不能构成食物链.
故选:C.
此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食物链的正确表示方法;据此答题.
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二点,一个是明确食物链的概念: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这种吃与被吃的关系;另一个是知道食物链的正确写法.【解析】ABCD13、ABC【分析】
蝗虫是通过气管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气门是气体进出的一个门户,适于陆地生活;蝗虫还有两对翅,前翅革质;狭长,有保护作用,后翅柔软宽大,适于飞行;体表有外骨骼,具有保护和支持以及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的作用,这是节肢动物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有一对复眼,对昆虫的取食、生长、繁殖等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复杂的生活环境,其视觉还不能算是发达,因此选项A、B、C符合题意;
故选:A;B、C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蝗虫的形态结构;生理和发育特点;陆生动物一般具有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结构,以便适应陆地环境,据此答题。
14、C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遗传病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疾病;如色盲;皮肤白化、先天性愚型和血友病等.蛔虫病和流行性感冒属于传染病。
考点:考查的是人类主要的遗传病【解析】【答案】CD三、填空题(共8题,共16分)15、减少水草→植食性小鱼→大黑鱼自我调节有限度的按照生态规律办事,不破坏动植物【分析】【解答】(1)对于大黑鱼和小鱼的关系可以用食物链表示:水绵;浮萍和水草→虾→小鱼→大黑鱼.从这条食物链可以看出;大黑鱼是以小鱼为食的,所以当向池塘内投放一些大黑鱼时,池塘内的小鱼会因为大黑鱼的捕食而数量减少.
(2)一段时间后;该池塘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又会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限度的.
(3)为维持这一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够做些什么?按照生态规律办事,不破坏动植物。
故答案为:(1)减少;水草→植食性小鱼→大黑鱼;
(2)自我调节;有限度的;
(3)按照生态规律办事;不破坏动植物.
【分析】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和水等.非生物部分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物质和能量,在此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水绵、浮萍、水草.16、略
【分析】
(1);方案一、甲中酵母菌进行发酵;分解蔗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能使气球鼓起来;乙中只加了蔗糖,没有加干酵母,因此不能分解蔗糖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气球无变化.方案二、甲中加入了干酵母和蔗糖,酵母菌进行发酵,分解蔗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气体,能使气球鼓起来;乙中只加了干酵母,没有加蔗糖,因此酵母菌无蔗糖可分解,所以无二氧化碳产生,气球无变化.
(2);方案一更合理.因为此实验是验证酵母菌的发酵现象的;因此变量应该是酵母菌,而不是蔗糖.方案一的变量是酵母菌,方案二的变量是蔗糖.
(3);由(1)可知;酵母菌发酵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可以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果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证明是二氧化碳气体.
故答案为:(1);甲中的气球鼓起来;乙中的气球无变化;甲中的气球鼓起来,乙中的气球无变化.
(2);方案一;因为此实验是验证酵母菌的发酵现象的;因此变量应该是酵母菌,方案一的变量是酵母菌,方案二的变量是蔗糖.
(3);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能使石灰水变浑浊.
【解析】【答案】此题是关于酵母菌发酵现象的探究实验题;分析作答.
17、略
【分析】
由于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由于基因有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所以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
(1)显性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AA或Aa;隐性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为:aa.所以由图解可以看出,人的双眼皮是显性性状,是由显性基因A控制的;单眼皮是隐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
(2)相对性状指的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人的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人的眼睑的形状不同,是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因此人的单双眼皮属于相对性状.
(3)从图解中可以看出他们的后代单眼皮的几率为25%或1/4.
(4)在这四种基因组成中;第二种Aa和第三种Aa,基因组成完全一样,都是由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组成,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双眼皮.
(5)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基因随着染色体传递给后代,并控制着后代的性状表现.正是由于基因在亲代和后代之间的遗传,才使得生物的特征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也是每种生物的固有特征能够代代相传的根本原因.
故答案为:
(1)显性;隐性。
(2)相对性状。
(3)25%
(4)完全一样。
(5)基因。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的是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基因包括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18、略
【分析】
图A是海带;属于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用孢子繁殖后代;图B是葫芦藓,属于苔藓植物,无根,只有假根,有了茎、叶的分化,体内无输导组织,植株矮小;图C是肾蕨,属于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且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株生长利用,机械组织能支撑地上部分,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用孢子繁殖后代;图D是玉米,属于种子植物中的被子植物,具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大器官,是最高等的植物类群.
故答案为:(1);藻类;苔藓;蕨类。
(2);A;D
(3);孢子;输导。
【解析】【答案】生物圈的绿色植物多种多样;主要分成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种子植物包括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据此答题.
19、略
【分析】
尽管各种鸟的飞行姿势千差万别;但就飞行形式而论,大致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类型.鸟类飞行时基本是鼓翼;滑翔和翱翔三种方式交替使用,因翼的结构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不同种类常以某一两种方式为主.一般小型鸟类以鼓翼和滑翔为主,大型鸟类多具有较好的翱翔能力.
1.鼓翼飞行是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靠双翼快速有力地扇击获得较大的升力和冲力;鼓翼飞行此种飞行类型为鸟类中最为常见.
2.滑翔是从高处向前下方的飘行;可以是在鼓翼获得足够的高度和推力后进行,并显示出不同幅度的波浪形飞行路线,同时滑翔也是鸟类着陆前的必要飞行方式;滑翔飞行这是鸟类最简单和最原始的飞行形式.如雉鸡类的飞行,开始时急促振翅,飞到一定高度(约二;三米),就开始向下滑翔.其它如水禽掠过水面,燕子掠空而过等,都是常见的滑翔形式.飞行时双翼上下运动,动作十分巧妙,能用最小的能量达到最大的速度.
3.翱翔是鸟类从气流中获得能量;而不需要肌肉收缩所获得能量的一种飞行方式,分为静态翱翔和动态翱翔两种类型.前者是利用局部地区所产生的热气流或水平气流遇到山;森林等障碍物所产生的气流;后者是海洋鸟类利用海面上随时间和高度不断变化着的水平风速所产生的水平气流.翱翔飞行翱翔是鸟类的一种特殊的飞行方式.主要特征是,以上升的气流为动能,不扇翼却能在空中长时间飘浮.鹰、雕等大型猛禽和海洋上的信天翁、海燕等海鸟的飞行.
故答案为:√
【解析】【答案】此题考查了鸟类空中飞行的特点;结合鸟类的飞行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20、略
【分析】试题分析:人体的免疫有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粘膜,具有保护作用;第二道防线是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有吞噬病菌和防御保护的作用,这两道防线是非特异性免疫,特点是先天具有的,无选择性。第三道防线是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主要是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抗体将病原体清除,达到免疫的作用,特点是后天获得的,具有选择性。考点: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解析】【答案】溶菌酶吞噬细胞21、光合呼吸稳定增多生态平衡异养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分解者物质循环【分析】【解答】(1)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利用光合成有机物和产生氧气的过程.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将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同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使植物体内有机物中的碳又回到大气中.(2)从图中不难看出,野兔生活的草原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所占的数量和比例维持在一个相对的稳定的状态,这就是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有食物链:草→野兔,大量捕杀野兔,捕食者减少,因此草会增多.由此可以得出: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因为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3)图中[4]是细菌;真菌,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营养方式是异养.可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可见,细菌和真菌可作为分解者参与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故答案为:(1)光合;呼吸;(2)稳定;增多;生态平衡;(3)异养;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分解者;物质.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碳氧平衡的关系和分解者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生态平衡、细菌真菌.解答时可以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生态平衡、动物的作用、细菌真菌的作用方面来切入.22、孢子心脏四腔具有气囊先天性藻类【分析】【解答】(1)苔藓植物的生殖方式属于孢子生殖;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没有真正的根,因此无法支持很高的地上部分,虽然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
(2)雷鸟呼吸为双重呼吸;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气囊辅助呼吸.除此还有心脏四腔,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呼吸用肺,运输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和生命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
(3)雷鸟具有季节性换羽的行为受遗传物质的控制;属于先天性行为.
(4)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藻类含有叶绿体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真菌提供有机物,真菌通过分解作用可以产生水;无机盐和二氧化碳,能为藻类提供水、无机盐,这种对双方彼此都有利的生活方式叫共生,当两者分开时,真菌得不到有机物无法生存,而藻类也因得不到足够的水、无机盐生长不良,因此它们都不能独立生活.
故答案为:(1)孢子;
(2)心脏四腔;具有气囊;
(3)先天性;
(4)藻类.
【分析】1;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2;鸟类会飞行;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直肠很短,能减轻体重;胸肌发达,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3、地衣是由真菌和藻类两种生物在一起共生形成的.四、判断题(共1题,共3分)23、A【分析】【解答】解:“一只失去雏鸟的美国红雀;总是给鱼池边浮到水面张口求食的金鱼喂食”,这是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因此这是红雀的先天性行为.所以题干的是飞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五、简答题(共2题,共14分)24、(1)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2)黏液减少水中的阻力。
(3)呼吸。
(4)毛细血管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鱼在水中呼吸【分析】【分析】本题考查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明确鱼类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鱼类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
(1)身体呈梭型;中间大两头小,有利于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2)身体表面覆盖鳞片;保护身体;鳞片表面有一层粘液,利于游泳时减小水的阻力。
(3)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水由口进入然后经鳃盖后缘流出,当水流经鳃丝时,水中的溶解氧进入鳃丝的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二者进行气体交换。因此鱼的口总是交替不停地张开和闭合,这是它在呼吸。
(4)鱼的鳃是鲜红的;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并且每一片鳃由既多又细的鳃丝构成。当鳃在水中时,鳃丝展开,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利于鱼在水中呼吸。当鱼离开水时,鳃丝则相互黏结在一起,几片鳃丝相互覆盖,减少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并且容易干燥,这样鱼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就会窒息死亡。
【解析】(1)减少游泳时水的阻力。
(2)黏液减少水中的阻力。
(3)呼吸。
(4)毛细血管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鱼在水中呼吸25、A细菌细菌高温煮沸是A【分析】解:(1)A瓶煮沸;将肉汤内原有的细菌等微生物杀死了,瓶子的“鹅颈”阻挡了空气中的细菌进入,所以肉汤一直保鲜.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瓶内生长繁殖,导致肉汤变质.
(2)甲组中B瓶的变质是因为肉汤中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引起的;乙组中;将瓶颈打断后,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引起腐败变质.所以,甲;乙两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都是细菌的有无.
(3)甲组实验所控制的变量是细菌的有无;通过加热煮沸的方法.乙图中A瓶空气能进入瓶中而细菌会落在弯曲部位,不能进入;B瓶将瓶颈打断,空气中的细菌可以落入肉汤,因此它们控制的变量也是细菌的有无.
(4)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复多次;检验实验结果是否一致;所以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需要要经过多次重复才能得到科学的结论,这个实验证实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5)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因此巴斯德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故答案为:
(1)A;细菌;
(2)细菌;
(3)高温煮沸;
(4)是;
(5)A.
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解答时从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分析,并结合图形解答.
熟记掌握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的实验.【解析】A细菌细菌高温煮沸是A六、其他(共3题,共18分)26、略
【分析】【解析】
考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探究“糖对酵母菌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和酵母菌的营养方式以及酵母菌的生存条件.解答从发酵现象;酵母菌的作用;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等方面切入.
解答:解:(1)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所以有气泡产生.
(2)①和②作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酵母菌,其他条件都相同,因此探究的是酵母菌的作用.酵母菌能将有机物(糖;葡萄糖)分解,产生气体(二氧化碳),以此作出假设.
(3)酵母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腐生).酵母菌在温度适宜时;葡萄糖被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大量能量(蒸馒头、面包的原理).糖是酵母菌的“食物”.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不同的是①有白砂糖,③没有白砂糖,因此可选①③两支试管为一组探究白砂糖是酵母菌所需的营养物质.
(4)①④或①⑤的温度不同;因此可以探究酵母菌的生活(生长;繁殖)需要适宜的温度.
(5)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较少的能量,因此在瓶口闻到了酒味.
(6)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三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工作总结模版(3篇)
- 海水淡化土石运输合同范本
- 北京市装修分期付款合同
- 水果蔬菜冷藏运输保险协议
- 2025年度生态环境安全防护监测协议书
- 淄博停车棚膜结构施工方案
- 幼儿园制式装修合同模板
- 旅游景区装修项目合同样本
- 印刷制品居间协议-@-1
- 履带式衬砌机施工方案
- 《自主神经系统》课件
- 2025集团公司内部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山西地质集团社会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四川省绵阳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思想政治试题(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七年级(上)期末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4-2025学年初中七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综合卷(人教版)含答案
- 体育活动策划与组织课件
- 公司违规违纪连带处罚制度模版(2篇)
- T型引流管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九年级(上)化学寒假作业(九)
- 内业资料承包合同个人与公司的承包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