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湘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湘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湘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湘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湘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湘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下列描述中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①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②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③“苏湖熟,天下足”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2、战国时期由晋国分裂出来的是下列哪三个诸候国()A.燕、赵、魏B.韩、赵、魏C.楚、赵、魏D.韩、赵、卫3、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A.暴政B.开凿运河C.隋炀帝众叛亲离D.隋末农民起义4、下列史实与科举制度演进有关,正确的顺序是()①创武举、殿试②开设进士科③采取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②①D.③①②5、下列哪一个国家的物产品居唐朝进口首位()A.天竺B.日本C.新罗D.阿拉伯6、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A.八王之乱B.七国之乱C.牧野之战D.国人暴动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禹死后,______继承父位,从而______制代替了禅让制。8、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秦国。______(判断对错)

改正:______。9、【题文】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____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____,加以管理。10、秦始皇修筑的长城西起________,东至________,全长一万余里。11、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______

(2)宋代城市内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______

(3)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的是______。12、宋朝瓦子里最吸引的地方是市场。

辨别改错______。13、北京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人类。

判断______;改正:______。14、党的十五大把______理论确立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5、山西大同的龙门石窟和河南洛阳的云冈石窟是北朝时期著名的两大石窟。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6、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T正确F错误17、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东周。18、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19、都江堰是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的。20、长安城布局整齐有规划,市是商业区,坊是居民区。宋代市坊制度被打破,城市商业贸易更加繁荣。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辨析题(共2题,共8分)21、小红要写一篇有关“蔡侯纸”的历史小论文。她可以查阅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

错误:________

理由:________22、西晋分裂为东魏、西魏,后又分别为北齐、北周取代,统称北朝。评卷人得分五、识图题(共3题,共9分)23、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区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答题卡(卷)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三国时期魏国的都城:洛阳B.吴国卫温率领船队达到的地方:夷洲24、仔细观察下面,回答以下问题:

(1)图片展示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什么通道?它的出发点和最远到达的地点分别是哪?(2)为这条通道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之后西汉设置了什么机构来管理此地?(3)这条通道的开通有何重要的意义?(4)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由此说一说自古至今,中外交流方面有什么启示?25、观察下列三幅图片回答问题。(1)图1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参加哪次国际会议?他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什么观点;从而“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2)哪一外交成就;让图2中的乔冠华开怀大笑?中国取得这一外交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图3中“历史性的”握手所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对两国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什么?评卷人得分六、连线题(共4题,共32分)26、27、维护国家统一和加强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永恒不变的追求,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请把和下列历史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用线连起来,共6分)雍正帝抗击倭寇戚继光收复台湾郑成功设驻藏大臣康熙帝设伊犁将军顺治帝册封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乾隆帝册封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28、(1)(2)29、连线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题,共12分)1、C【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史实。四则史料中,②西汉时(江南)地广人稀,人们没有积蓄,大多很贫困反映西汉时期江南地区非常落后的景象,④“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了唐朝“开元盛世”的景象。只有①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和③“苏湖熟,天下足”反映了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已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故答案选C。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答案】C2、B【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秦燕赵魏韩,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B符合题意。考点:本题考查战国七雄。【解析】【答案】B3、A【分析】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隋炀帝对内大兴土木,对外三征高丽,繁重的无休止的兵役和徭役,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大量的劳动力用于非生产上,导致劳动力空前缺乏,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其结果必然引发农民起义。

故选:A。

本题考查隋朝的灭亡;知道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本题考查隋朝的灭亡,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A4、C【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科举制度的演进。隋文帝采取分科考试方法选拔官员;武则天创武举、殿试;唐玄宗开设进士科。【解析】【答案】C5、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与新罗的关系,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罗强盛以后,派遣使节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所以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解析】C6、A【分析】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材料中“司马氏骨肉相残”是指八王之乱。由于第二代皇帝晋惠帝智力低下,无力治理国家,为争夺皇位,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八王之乱。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316年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八王之乱的史实。【解析】A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7、略

【分析】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而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故答案为:启;世袭制.

本题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本题考查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从而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解析】启;世袭制8、×秦国改为秦朝【分析】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秦朝.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故答案为:×;改正:秦国改为秦朝.

本题以判断改错的形式考查秦朝的统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朝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解析】×秦国改为秦朝9、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唐宋时期的史实。唐朝时,日本派出大批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唐朝文化;宋朝时,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置市舶司加以管理。【解析】【答案】遣唐使市舶司10、略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长城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根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的统一,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击匈奴,打败匈奴后,为防止其再次南下,派人修筑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全长一万余里,是我国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解析】临洮;辽东。11、略

【分析】(1)宋代重视海外贸易;宋朝政府设市舶司,来管理海外贸易.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

(3)敦煌莫高窟开凿于隋唐时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故答案为:

(1)市舶司.

(2)瓦子.

(3)敦煌莫高窟.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史实;知道宋朝政府设市舶司,来管理海外贸易,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敦煌莫高窟开凿于隋唐时期,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的重要史实,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解析】市舶司;瓦子;敦煌莫高窟12、略

【分析】北宋都城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演杂剧的、耍杂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眼花缭乱.故勾栏是瓦子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故答案为:

×;把市场改为勾栏.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知道勾栏是瓦子中最吸引人的地方.

本题考查宋代的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把市场改为勾栏13、略

【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不是北京人.

故答案为:

判断×;改正:把北京人改为元谋人.

本题考查了元谋人.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元谋人的历史地位与生活地区.【解析】×;把北京人改为元谋人14、略

【分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的确立。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通过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邓小平理论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故填:邓小平。【解析】邓小平。15、略

【分析】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北朝时期著名的两大石窟。

故答案为:

×。

本题考查石窟艺术。

知道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莫高窟是我国三大石窟艺术。【解析】×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6、√【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夏朝建立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夏朝即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故本题观点是正确的。综合分析,A符合题意。故选A。【解析】T17、×【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建立。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织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本题是错误的,故选F。【解析】F18、√【分析】【分析】墨子思想可概括为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兼爱、非攻“要求对待别人就像对待自己一样;人与人之间互助互爱;坚决反对以大欺下、以强凌弱的战争。“节用”是指反对奢靡,提倡节俭,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故答案为: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19、√【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本题是正确的,故选T。【解析】T20、√【分析】长安城宏伟富丽;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是繁华的商业区,东市和西市是两大商业区。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宋代的城市规划已经出现失控的苗头;“市坊”制度已经被打破,城市商业贸易更加繁荣。所以题干描述正确。

故答案为:

√。

本题以长安城布局整齐有规划;宋代市坊制度被打破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盛唐的社会气象,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盛唐的社会气象,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有关内容。【解析】√四、辨析题(共2题,共8分)21、错误:可以查阅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

理由:《史记》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蔡侯纸”是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发明的。【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红要写一篇有关“蔡侯纸”的历史小论文。她可以查阅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这个是不正确的;《史记》记载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蔡侯纸”是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发明的。

【点评】本题较为简单,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2、判断:错误;改正:把西晋改为北魏。【分析】【分析】后来北魏分裂;北方先后出现东魏;西魏和北齐、北周四个王朝,北魏和四个王朝统称为北朝,不是西晋。故答案为:判断:错误;改正:把西晋改为北魏。

【点评】本题考查了北朝。五、识图题(共3题,共9分)23、略

【分析】本题考查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赤璧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220年,曹丕废汉献帝在洛阳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建蜀国。222年,孙权称王,建吴国。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魏国位于北方,首都在洛阳,位于河南西部,所以上面的框填A。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船队达到夷洲,也就是当时的台湾,促进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台湾位于东南沿海,所以下面的框填B。【解析】上A,下B24、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的相关内容。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材料一图片展示的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以长安(今西安)为出发点,经河西走廊、出阳关和玉门关,经西域,到中亚、西亚,最远到达欧洲的大秦。(2)本题主要考查了张骞通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立。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的事件是张骞通西域,汉武帝时期,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派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交往。张骞通西域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加强对西域的管辖,这是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3)本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的重大意义。“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沿着这条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汗血马、石榴、葡萄等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丝绸之路是西汉与西域交往和交流的历史见证。丝绸之路也是西汉时期及以后,中国与西亚、欧洲各国的联系之路。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密切了汉族与沿途的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我国西北地区的开发。

(4)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外交流方面的启示。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战略倡议。“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2015年4月,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宣告“一带一路”进入了全面推进阶段.“一带一路”贯穿亚欧非大陆,一头是活跃的东亚经济圈,一头是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间广大腹地国家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由此得出了一个很大的启示:我们中国从古到今,在中外交流方面一定要提倡和平交往方式,这样才能实现共赢。

【解析】(1)丝绸之路长安大秦(古罗马)。(2)张骞通西域;西域都护。(3)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4)提倡和平交往方式。25、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万隆会议的相关内容。结合图一和所学可以得出,是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讲话的情景。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又称万隆会议。中国政府派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率团出席。万隆会议期间,美国利用亚非国家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挑拨各国与中国的关系,周恩来针对一些国家对中国内外政策的误解和非议,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倡议,从而改变了会议的航向,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本题考查我国重返联合国的相关知识。由于美国坚持敌视中国的政策,操纵联合国,使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长期被台湾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也逐步提高,联合国内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呼声日益高涨。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恢复我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时任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在得知此消息后,不禁仰天大笑。(3)本题考查尼克松访华的相关知识。图三是美国总统尼克松与周恩来总理“历史性的握手”。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并与周恩来总理会谈,中美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20多年的对抗状态结束,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4)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得知,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解析】(1)万隆会议;求同存异.

(2)我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综合国力的提高。

(3)尼克松访华;结束了敌对状态,开始走向关系正常化.(4)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六、连线题(共4题,共32分)26、略

【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古代著名战役及相关时间,联系所学知识可以知道,牧野之战发生在公元前1046年,西周灭商;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晋楚两国之间;长平之战发生在秦赵之间的战国时期;巨鹿之战发生在项羽刘邦争霸时期。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春秋战国的纷争;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解析】【答案】27、略

【分析】【解析】试题分析:先看事件根据事件的相关知识来确定是哪位历史人物的贡献,雍正帝设驻藏大臣、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乾隆帝设伊犁将军考点:明清重要历史人物【解析】【答案】28、略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史上的著名战役。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故纸上谈兵出自于长平之战;商朝晚期,纣王暴政。周部族逐渐强大,决定推翻商纣统治,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故临阵倒戈出自于牧野之战;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故围魏救赵出自于桂陵之战;公元前342,魏国进攻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救。次年,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出兵围魏救韩。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