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沪科版高二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文艺复兴把神从人民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把造物主从天文学中驱逐出去,17世纪的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而19世纪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的是A.达尔文B.法拉第C.居里夫人D.爱因斯坦2、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共产主义3、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历史事件可能是()A.维新变法运动B.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新文化运动4、钱穆曾评价:“行省制度,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而增加地方与中央之隔阂;而待一旦中央政权削弱,各行省转易成为反抗中央,分区割据之凭藉。”他强调这种制度()A.使地方权力不再受中央的节制B.有利于维护地方治安稳定C.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D.易于形成地方割据的局面5、表中的日文写法主要仿自中国某种书法字体。唐代擅长这一书体的书法家是()
。平假名あいうえおかきくけこA.王羲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怀素6、马丁•路德主张每个基督教徒都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主张在当时的效果是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使君主和罗马教皇实现了权力上平等7、“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为此,西欧掀起了()A.文艺复兴运动B.宗教改革运动C.启蒙运动D.工人运动8、邓小平在谈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时提出:“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再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下列活动与这一思想吻合的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夏曾佑指出:“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之动机;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儒术哪些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专制需要()
①仁义恭俭②“君权神授”③“天人感应”④“三纲五常”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10、为了维护民主;雅典人每年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此项活动使用一种特殊的“选票”(如图),如果某人得票超过6000,就将会被放逐。下面对陶片放逐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其运作程序体现出民主精神,是保护民主政治的武器B.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C.难免会出现个人操纵的痕迹D.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贵族,维护了公民的利益11、某西方学者认为,19世纪提出的“两个假说都带有革命性,它们猛烈冲击着关于人类和人生的传统看法,使人不得不重新考虑许多以前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这里提到的“两个假说”分别是指()A.进化论B.相对论C.社会契约论D.马克思主义12、文艺来源于生活,文艺是对生活的再现,但文艺又高于生活。特定的环境会产生与之相应的文艺形式,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理性王国”破灭--浪漫主义文学出现B.经济大危机蔓延--现实主义美术兴盛C.工业革命成就与弊端并存--新古典主义泛起D.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革命现实主义文学应运而生13、“两弹一星”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和地位,中国做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是基于()A.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B.打破美国对中国的外交孤立C.提高国防现代化水平的需要D.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14、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成就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D.中苏关系开始正常化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是中国外交的重大成果。中美两国一致认为“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改善关系的基本前提,这一前提最终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______(判断对错)16、【题文】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指“天人感应”理论。17、【题文】儒家思想虽然长期以来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束缚着人们的思想,但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它还是发挥过积极的作用。()18、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______(判断对错)19、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是中国外交的重大成果。中美两国一致认为“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改善关系的基本前提,这一前提最终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__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连线题(共2题,共12分)20、【题文】连线题(8分)
李贽理在气中。
黄宗羲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男女平等。
王夫之工商皆本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灭亡,此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贞观政要》材料二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贞观政要》材料三贞观二十三年,蜀人苦造船之役。州县督迫严急,鬻子女不能供,谷价踊贵,剑外骚然。——《资治通鉴》请完成:(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是否有关系?为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这表明了什么问题?(3)材料三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贞观之治有何认识?评卷人得分五、材料解析题(共1题,共8分)22、材料三反映当时中国思想界兴起了什么运动?材料中的德、赛两先生实际上指什么?这场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有何影响?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8题,共16分)1、A【分析】试题分析: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指出:生物是进化而来的,由低级向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现存的物种有共同的原始起源,不同物种变异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进化论重创了封建神说创世说,把造物主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考点:近代科学技术·生物学的发展·进化论【解析】【答案】A2、C【分析】【分析】孙中山指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为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一劳永逸之计”,把社会革命和政治革命相结合,即民生主义。故选C。
【点评】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3、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判断能力。注意提取题干部分的四个小标题:“动荡了”是指辛亥革命以后至1919年以前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化;“传播了”是指五四运动的思想条件;“愤怒了”是指中国人民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强烈反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故选C。4、D【分析】钱穆认为行省制度下;“在平时足以障碍地方政事之推进”,说明地方受中央节制存在不利,而不是地方不受中央节制,故排除A项;
材料中认为;一旦中央政权削弱,易导致各行省分裂割据,从而对地方治安稳定不利,故B项错误,D项正确;
全面理解材料;可见行省制度不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结合,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注意材料中的含义,说明行省制度存在在两方面的不足。一是对地方控制太多,不利于地方的发展,二是一旦控制削弱,则易导致地方割据。据此对照选项进行判断。
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主要对于行省制的评价。对于行省制,注意掌握行省制的主要作用和影响为主。
知识积累:
元朝设置中书省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在各地分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逐渐成为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掌管辖内军政要务。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共设十一个行省,因征东行省设置不久即废除,实际十个行省,加上中书省直辖今河北山东山西外,还有中央宣政院管理少数民族及宗教职务,兼管西藏地区。行省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被明清所延用。【解析】D5、D【分析】材料中的日本文字;在字体上看,笔画简约,并且有钩连;
A;王羲之是楷书的代表人物;楷书的特点是形体严整,故此项错误;
B;颜真卿是楷书的代表人物;楷书的特点是形体严整,故此项错误;
C;柳公权是楷书的代表人物;楷书的特点是形体严整,故此项错误;
D;怀素擅长的是草书;草书的特点是钩连不断、笔画简约;
故选:D。
本题以日文的考查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汉字字体代表人物的掌握。
在汉字知识的考查中,要加大对汉字字体特点以及代表人物的掌握。【解析】D6、B【分析】【分析】题干体现了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主张;反对盲目听从教皇和教会的说教。A不对,宗教改革没有否定宗教信仰;C不对,宗教改革旨在反对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没有动摇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D不对,材料中无从体现。故本题选B。
【点评】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基本含义:反对天主教会的宗教特权(精神禁锢和腐败),提出人的个性解放,使人从罗马天主教会(罗马教廷)的宗教枷锁中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7、C【分析】“要触犯当时的社会制度;就必须从制度上剥去那一层神圣外衣.”联系启蒙运动直接批判封建制度,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理论准备,故C正确;
AB冲击了教会势力;但没有把矛头直接指向封建制度本身,故AB错误;
从思想上抨击资本主义制度的应是社会主义理论;故D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启蒙运动对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影响:启蒙运动所宣传的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和法制的思想;推动了资产阶级的革命和改革,成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国之本;这个运动还直接影响了一些欧洲的封建专制君主如普鲁士的腓特烈二世、奥地利特蕾西亚女皇和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他们都借助“开明专制”来维护自己的统治.
从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影响来看,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解析】【答案】C8、C【分析】依据题干“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再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结合所学可知,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是这一思想,故C项正确.
AB两项是毛泽东时期的成就;不符合“邓小平”,应排除.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属于中国的内政问题;不是国与国的关系,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需要掌握中美关系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结合中美关系的影响对“主要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再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该互相尊重,平等相待”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考查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解析】【答案】C二、多选题(共6题,共12分)9、A|C【分析】由材料所说“非有契于仁义恭俭;实视儒术为最便于专制之教耳”可知“仁义恭俭”不属于“专制需要”,故①排除;
②“君权神授”是为了神化皇权;维护皇权专制的,故②符合;
③“天人感应”是用来约束君主的;故排除③;
④“三纲五常”强调君主的核心统治地位;有利于维护专制,故④符合.
故选C.
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了解董仲舒的思想形成的背景和主要思想内容,了解汉武帝确立儒学正统地位的措施,理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对我国主流思想产生的影响.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准确解读能力和所学知识面运用能力.重点了解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主张;认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确立的原因和影响.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和仁政;3、大一统;4、发展了“礼”,提出了三纲五常.【解析】【答案】AC10、ABCD【分析】根据所学;克利斯提尼改革中“陶片放逐法”的目的是放逐对民主产生威胁的人,目的是维护民主制度,因此A项说法正确;
根据“陶片放逐法”内容;对于获得票数最多的人实行放逐,体现了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故B正确;
根据所学可知;在使用“陶片放逐法”过程中,有少数政客利用公民情绪进行鼓动宣传,诱导公民不理性的进行投票,导致民主弊端现象,故C正确;
“陶片放逐法”规定每个公民都可以有权通过陶片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和愿望;进一步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扩大公民的民主权利,维护公民的利益,故D正确。
故选:ABCD。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内容;主要考查克利斯提尼改革内容,根据“陶片放逐法”措施的目的和影响进行辨析。
本题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认识,克里斯提尼改革中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个公民都可以有权通过陶片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和愿望,体现了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广泛性;有利于淘汰那些没有维护公民利益的官员,反对有损公民利益的行为,同时可以约束官员的行为,消除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正常民主秩序的维护。“陶片放逐法“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病,这个弊病就是依此法作出的判决,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公民的情绪,而公民的情绪常常因受一些政治家的鼓励波动不定。因此,公民对官员优劣的判断未必都能深思熟虑,用贝壳或陶片投票作出的判决也就未必准确。雅典民主政治后期,党派斗争频繁尖锐,一些政客常常以民主为号召,鼓动民众把“贝壳放逐法“作为打击政敌的武器。“贝壳放逐法“的弊病更加严重地显露出来,越来越失去了维护民主秩序的作用,相反,加剧了无政府主义的泛滥。【解析】ABCD11、AD【分析】A.根据信息“19世纪提出的假说”;可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宣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正确。
B.1859年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宣告达尔文进化论诞生,正确。
C.产生于18世纪;排除。
D.产生于1905年;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AD。
本题考查了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关键在于对近代西方科技和思想的掌握。
本题以19世纪的思想为切入点,考查进化论和马克思主义,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解析】AD12、A|D【分析】A;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政治的黑暗与社会的不平等;使得人们感到法国大革命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远不如启蒙思想家描绘的那样美好,对“理性王国”深感失望,故正确;
B;现实主义美术兴起时间是19世纪中期;人们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与苦闷,而不是经济危机的蔓延,故错误;
C;新古典主义兴起的背景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剧烈动荡,在资产阶级对古代罗马英雄主义精神的追求中,新古典主义诞生了,故错误;
D;革命现实文学的产生与社会主义运动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联系;故正确;
故选AD.
本题以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为考查切入点;考查对文艺与社会背景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各种文学形式兴起的社会背景.【解析】【答案】AD13、A|C【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提高国防现代化水平,中国做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故AC正确.
BD两项说法不符合“两弹一星”的史实;应排除.
故选AC.
本题考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成就.考查中国做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的原因.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迁移、运用能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中国做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的原因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国际形势的识记.除此之外还需要掌握“两弹一星”的意义.【解析】【答案】AC14、BC【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于1953年;时间不符,排除A。
1972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推动我国建交高潮的到来,故B正确。
1972年;中日关系开始正常化,故C正确。
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恶劣;排除D。
故选:BC。
本题考查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对相关知识的正确掌握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本题考查知识再现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偏低。【解析】BC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5、A【分析】据题干“中美两国一致认为“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改善关系的基本前提;这一前提最终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结合所学可知,承认“一个中国”是中美建交谈判的前提,正是《中美联合公报》中两国一致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才使得中美关系正常化,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中美两国一致认为“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改善关系的基本前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解析】A16、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理”不仅是自然界的普遍法则,也是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制度;封建秩序都是天理的体现,是不可改变的。认为天理是世界的本原,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天人感应”理论是由汉代董仲舒提出。
考点:宋明理学。
点评: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思想,其核心是儒学的产生、发展、成熟和批判继承的历史过程。春秋战国时期,在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百家争鸣”的沃土上萌生了儒家思想。春秋后期,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战国时期,孟子和荀子丰富发展儒家思想,使其成为蔚然大宗;汉代,经过董仲舒的改造儒家思想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神学化、正统化;宋明时期,儒学吸收佛道思想,完成了哲学化和思辨化的过程,从理学到心学,体现出了从客观唯心主义走向主观唯心主义,儒学逐渐完善;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加以批判继承,凸显反封建的民主色彩。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世界文明史占有重要地位,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解析】【答案】B17、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
考点:本题考查儒学地位和作用。
点评:儒学是封建文化的主体;它倡导的三纲五常的道德戒律,束缚了人们的意志和人格,保守;封闭的民族性格,不利于民主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它宣扬的封建礼教和束缚妇女的戒律,负面作用明显;它宣扬的等级制度,愚忠愚孝等更应抛弃。但是儒家思想强调以民为本,反对苛政,主张实行德治,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注重经世致用,服务于当时社会;主张社会的和谐与统一等仍具有积极作用。
对于儒家思想,我们既要继承其精华,如加强个人道德修养、民族气节、注重社会责任感等;又要剔除其中封建糟粕,如君臣等级观念、男女不平等、专制等思想。【解析】【答案】正确18、A【分析】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构筑起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体系,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
故答案为正确。
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明清之际儒家思想的影响。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的影响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析】A19、A【分析】据题干“中美两国一致认为“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改善关系的基本前提;这一前提最终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结合所学可知,承认“一个中国”是中美建交谈判的前提,正是《中美联合公报》中两国一致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才使得中美关系正常化,故题干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中美两国一致认为“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改善关系的基本前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直接得出结论,难度适中。【解析】A四、连线题(共2题,共12分)20、略
【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李贽是明末异端思想家;反正统思想,否定孔子,有力地抨击了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主张男女平等。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有共同的思想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各自最主要的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和三大启蒙思想家的主张。【解析】【答案】
21、略
【分析】(1)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给予历史事物正确认知和准确归因的能力。本问以“贞观之治”作为切入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者有关系。关于第二小问的“原因”,从“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角度,结合相关史实展开,所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2)本问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以及分析认知能力。关于第一小问的“思想”,根据材料二信息“必须先存百姓”即可认知得出。关于第二小问,具有较大难度,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重点注意把握“意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重要性”或者“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角度展开,言之有理即可。(3)正确解答本问,即在于抓住材料三关键信息,诸如“蜀人苦造船之役”“鬻子女不能供,谷价踊贵”等,分析认知得出,把握住“一些地区人民负担不断加重”维度即可。(4)根据题干要求,本问需要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三则材料信息,给予历史事物总体认识的能力。本问属于开放性题型设问,没有标准答案。重点注意围绕“统治者的不同政策对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稳定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角度,结合相关史实展开,所组织答案言之有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海宝山同洲模范学校2025年高三第二学期期中练习(一模)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水族景观规划与设计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2024-2025学年初三下学期教学情况调研(一)化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浙江省安庆市2024-2025学年四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影视文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办公空间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县重点名校2024-2025学年中考语文试题命题比赛模拟试卷(14)含解析
- 汽车配件零售店市场营销策划考核试卷
- 畜牧养殖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考核试卷
- 电子清洗设备考核试卷
- ISO27001:2022信息安全管理手册+全套程序文件+表单
- 劳动节英文介绍节日由来文化风俗劳动名言课件
- 10.2 阿基米德原理 课件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 成人癫痫持续状态护理专家共识2023
- 数字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 《免疫学检验》课程标准(含课程思政)
- 网络安全的前沿技术与趋势
- DB21-T 3135-2019菲律宾蛤仔浅海底播增殖技术规范
- 非车险销售培训课件
- VTE评估及护理预防
- 《往复活塞式压缩机》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