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沪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动物在水中;陆地上和空中的主要运动方式分别是()

A.行走奔跑飞行。

B.游泳行走飞行。

C.游泳爬行滑翔。

D.爬行跳跃飞行。

2、DDT是一种不易分解、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有机杀虫剂.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丁4种生物之间存在食物关系,经检测这4种生物及海水中DDT含量的情况如下表,那么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名称海水甲乙丙丁DDT含量0.00040.00570.5268A.海水→丁→乙→丙→甲B.甲→丙→乙→丁C.海水→甲→丙→乙→丁D.甲→乙→丙→丁3、生物呼吸作用最主要的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A.二氧化碳B.能量C.糖类D.蛋白质4、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第一次使用的目镜为5×,物镜为10×;第二次使用的目镜为10×,物镜为45×。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A.视野亮,细胞数目多B.视野暗,细胞数目少C.视野暗,细胞数目多D.视野亮,细胞数目少5、【题文】既可做绿肥又可做饲料的蕨类植物是()A.贯众B.海带C.水绵D.满江红6、【题文】分娩的结果是A.形成胚泡B.形成胚胎C.发育成胎儿D.诞生新生儿7、【题文】某陆地使用农药DDT,而远在南极洲的动物身上也发现了该农药,这种现象说明了:A.DDT的挥发性很强B.南极动物去过施药地球C.人类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具有全球性D.考察队将DDT带到南极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多选)正在生长发育的青少年;每日不可缺少的是含()丰富的食物.

A.蛋白质。

B.维生素。

C.钙;磷。

D.糖类。

9、吸气时,用手按住胸部两侧,你可以感觉到肋骨在____运动,胸廓扩大.()A.向上B.向下C.向外D.向内10、如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把绿色的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他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为蓝,曝光部分变蓝,本实验说明()

A.光合作用需要光B.光合作用需要CO2C.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E.光合作用制造淀粉E.光合作用制造淀粉11、你认为下列哪两个条件下的食物最容易发霉()A.低温B.潮湿C.干燥D.常温12、【题文】泌尿系统的卫生保健不包括A.适时适量饮水B.膀胱过度膨胀时再排尿C.防止尿道感染D.及时治疗扁桃体炎、咽炎等疾病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3、水螅的身体由内外两层细胞____和____构成.中央所围成的空腔叫____,它与口相通.14、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和分布的各种因素叫做_________,它可分为__________因素和_________因素两类。生物学研究方法有观察、调查、分类、实验等方法。其中,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_______,而英国科学家珍妮在研究黑猩猩时发现黑猩猩能用草根从白蚁窝中钩出白蚁,珍妮的这种研究方法是________。15、取两个罐头瓶;贴上甲;乙标签.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冷却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放入5条蚯蚓,观察两瓶中蚯蚓的生活状况.

(1)你看到哪一瓶中的蚯蚓逐渐不蠕动了?

(2)本实验中的变量是____.

(3)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哪一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4)在本实验中为什么要设置乙瓶?16、【题文】研究、观察生物一定要使用显微镜。()17、【题文】右图是草原生态系统示意图;请回答:

(1)从图中可以看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主要是____关系;这就形成了食物链,食。

物链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食物网。

(2)此图中共有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

物链可表示为____。

(3)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鹰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____,兔的数量会____。

(4)人们为了保护牧草而大量捕杀老鼠,这项举措给这个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____。18、【题文】请结合自己的身体,说明一下人体的结构层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1题,共9分)19、在播种时,一般尽量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因为这样的种子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4题,共28分)20、【题文】如图所示是某个同学做“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式中;他将10只鼠妇放入此装置的中间位置,静止2分钟后,每隔开1分钟记录阴暗处和光亮处鼠妇的数目,共统计了10次,结果记录如下表。(时间:min)

(1)你是在什么地方采集到的鼠妇?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一组同学的实验记录:

。环境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明亮处鼠妇数量(只)

10

7

4

1

1

0

0

0

0

0

阴暗处鼠妇数量(只)

0

3

6

9

9

10

10

10

10

10

通过分析上述数据;你得到了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这个实验中要用10只鼠妇做实验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所控制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中;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的平均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你们是怎样处理鼠妇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题文】某中学“爱科学”实验小组;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以下四种处理:

。试管。

加入的物质(各2mL)

水温(℃)

时间min

试剂。

实验现象。

1号。

淀粉+唾液。

0

10

碘液。

2号。

淀粉+唾液。

80

10

碘液。

3号。

淀粉+唾液。

37

10

碘液。

4号。

淀粉+清水。

37

10

碘液。

请利用你所学的知识;解答下列问题:

(1)在表格中填写现象。

(2)①与②实验说明____

____。

(3)3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了____

(4)设置4号试管的目的是____22、【题文】分析实验:(共8分)

(1)以上实验是观察____对____的消化作用。

(2)经过上述实验过程,D组2号试管中浆糊颜色____,原因是____

____;1号试管中浆糊颜色____,原因是____

____。

(3)如果将C组烧杯中的水换为5℃,再重复D组实验,这两个试管中浆糊的颜色____,原因是____。23、【题文】观察下面“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操作环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你在此实验中的操作过程,将图中操作环节正确排序____。

(2)图②操作的目的是____。

(3)图⑦操作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其中,遮光部分是____组(填“对照”或“实验”)。

(4)图④中滴加的液体为____,一段时间后,叶片中见光部分呈现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合成了____。评卷人得分六、综合题(共1题,共9分)24、(3分)下面两幅曲线图表示一个人在两种状态下的呼吸情况,请据图回答问题:(1)左图曲线所反映的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都比右图所反映的还要____。(2)左图可能反映的状态是____________,右图可能反映的状态是____。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7题,共14分)1、B【分析】

游泳是生活在水中的动物运动的主要方式.如:虾;海龟等靠附肢划水而运动.蛙和鸭等动物靠后肢的摆动和蹼的张缩在水中运动.鱼类靠发达的尾部和尾鳍的摆动而运动;尾鳍还确定运动方向,胸鳍、腹鳍和背鳍有维持身体平衡等作用.当然其他水生的运动方式还有:水母靠伞部的漂浮或靠伞部的缩伸而倒退运动.乌贼靠漏斗喷水和腕的摆动推动身体而倒退运动.草履虫靠纤毛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生活在陆地的动物动物因种类不同;生存环境各异,其运动方式也大相径庭,动物运动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奔跑;跳跃、行走、爬行、蠕动等方式.

生活在空中的动物的运动方式主要是鼓翼飞行:依靠快速;有力地扇动空气而获得上升和前进的动力;如大多数鸟类.其他动物在空中的运动方式如昆虫:通过振翅飞行,如蜻蜓、蜜蜂、蝴蝶等.

故选B

【解析】【答案】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有所不同,表现出对其生活环境的适应,动物通过运动可以主动出击去获取食物,可以逃避敌害和迁移到适宜的栖息场所,还可以完成求偶和交配等.这些都有利于动物的存活,有利于生殖和繁衍种族.根据不同环境中的动物运动的方式进行分析回答.

2、B【分析】【解答】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逐级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生物体内DDT含量由少到多依次是甲0.005;丙0.52、乙7、丁68,海水是非生物部分不构成食物链,因此,甲、乙、丙、丁4种生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甲→丙→乙→丁”.

故选:B.

【分析】(1)有害物质可以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其浓度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而逐步增加,这种现象叫生物富集.(2)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3、B【分析】解:呼吸是指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呼吸的全过程如图所示:当外界空气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后,将细胞内的有机物分解释放能量,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即有机物(储存能量)+氧(通过线粒体)→二氧化碳+水+能量;因此人体呼吸的意义是吸入氧气,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释放出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的需要.

故选:B.

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呼吸作用是在细胞的线粒体里进行的,细胞的生命活动也需要能量.【解析】【答案】B4、B【分析】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放大的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视野暗,观察范围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减小,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的数目增多,视野亮,观察范围大。第一次物像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5×10=50,第二次物像放大倍数=10×45=400。因此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增加,视野范围小,视野暗,视野中细胞的体积变大,细胞的数目减少。解此题的关键是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故选B。【解析】B5、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海带;水绵等属于藻类植物;贯众、满江红等属于蕨类植物,其中贯众可以做药用,满江红可以做肥料和饲料,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的用途都十分广泛,选D。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解题需要了解藻类植物和蕨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解析】【答案】D6、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生殖细胞包括睾丸产生的精子和卵巢产生的卵细胞;含精子的精液进入阴道后,精子缓慢地通过子宫,在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有一个精子进入卵细胞,与卵细胞相融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不断进行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当胚胎成功着床后,胚胎继续发育,胚胎发育到第8周末,其外貌开始像人,从此称作胎儿,母体怀孕40周(280天)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成为分娩,分娩时,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以及脐带都从母体的阴道排出,分娩的结束标志着新生儿的诞生。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胚胎发育过程。

点评:此题为基础题,较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胚胎发育过程。【解析】【答案】D7、C【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环境中一些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化学农药等);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不断积累的过程,因为这些有害物质具有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特点,会在生物体内积累而不易排出,所以随着营养级的升高而不断积累,危害最大的是这一食物链的最高级消费者.物质循环是周而复始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说明DDT通过食物链的传递,已加入全球性的物质循环当中,可见,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解析】【答案】C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8、AC【分析】

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人体的生长发育;组织的修复和更新等都离不开蛋白质.此外,蛋白质还能被分解,为人体的生理活动提供能量.无机盐中含有的钙磷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重要成分,青少年正是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期,要摄取足量的蛋白质和钙质,并做到合理膳食.可见A、C符合题意.

故选:A;C

【解析】【答案】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9、AC【分析】解:呼吸运动是指人体胸廓有节律的扩大和缩小的运动;包括吸气过程和呼气过程,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的过成.呼气时相反.因此深呼气时,肋骨下降,胸廓缩小.

故选:AC

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呼吸运动的基本意义是实现了肺的通气,即肺内气体与外界气体进行交换.

理解呼吸运动是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胸廓扩大和缩小来完成的.【解析】【答案】AC10、AE【分析】解:叶片曝光部分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变蓝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所以本实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故选:A;E.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以及对照实验的特点.【解析】AE11、BD【分析】解:真菌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常温下温度较高,潮湿环境空气湿度较大,适宜霉菌生长繁殖,食物中含有有机物,因此容易发霉。

故选:BD。

真菌等微生物的生活需要一定的条件;如营养物质;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等。

分清生活中具体实例微生物滋生的原因。【解析】BD12、BD【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健康人每昼夜大约排尿1.5升.人体摄取的水量和排出的水量必须维持在相对的平衡.我们每天应该喝适量的开水;这样不但有利于体内的废物随着尿液及时的排出体外,而且对调节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当然也要注意防止尿道感染。故选:BD

考点:排尿的意义.【解析】【答案】BD三、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3、外胚层内胚层消化腔【分析】【解答】水螅的身体由两层细胞组成;外层是外胚层,内层是内胚层,两层细胞之间有一层没有细胞结构的中胶层,由胚层细胞所围成的空腔叫消化腔.消化腔与口相通,食物由口进入消化腔,在消化腔内消化和吸收;有口无肛门,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然由口排出.

故答案为:外胚层;内胚层;消化腔;

【分析】腔肠动物的特征:结构简单,生活在水中,身体辐射对称,体壁由外胚层和内胚层两层细胞及中间无细胞结构的中胶层构成,体内有消化腔,有口无肛门.如海蜇、海葵、水螅等.14、生态因素非生物生物实验法观察法【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以及科学探究的方法。掌握生态因素的含义和组成以及科学探究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解答】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着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有观察、调查、文献、实验等方法,其中,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实验法,实验的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并实施探究计划,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结果,得出结论,最后表达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观察法是指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英国科学家珍妮在研究黑猩猩的时候发现黑猩猩能用草根从白蚁窝中勾出白蚁,珍妮的这种研究方法就是观察法。【解析】生态因素非生物生物实验法观察法15、略

【分析】

(1);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乙用的是烘干的土壤,容易使蚯蚓体表干燥,氧气无法溶解不能渗透到体壁内,蚯蚓无法呼吸,导致蚯蚓蠕动能力明显减弱,甚至死亡.因此看到乙瓶中的蚯蚓逐渐不蠕动了.

(2)设置对照实验时;要根据所要探究的条件,要设置以探究的条件为惟一变量的对照组.本探究实验中: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冷却的肥沃土壤.甲乙两瓶不同的变量是水分(土壤湿度不同).因此本实验中的变量是水分.

(3)甲瓶中放入湿润的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经烘干冷却的肥沃土壤.甲乙两瓶不同的变量是水分(土壤湿度不同).过一段时间后看到乙瓶中的蚯蚓逐渐不蠕动了,而甲瓶中的蚯蚓正常蠕动.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中的水分影响蚯蚓的生活?

(4)本实验的实验组为乙组;甲组起到对照作用.在本实验中要设置乙瓶的目的是起对照作用.

故答案为:

(1)乙瓶中的蚯蚓逐渐不蠕动了.

(2)水分。

(3)非生物因素中的水分。

(4)对照。

【解析】【答案】本题考查蚯蚓的生活习性和对照实验的要求等.解答时可以从蚯蚓的呼吸过程和对照实验的要求方面来切入.

16、略

【分析】【解析】显微镜是用来观察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或者生物体中的微细结构。【解析】【答案】×17、略

【分析】【解析】食物链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所形成的联系,食物关系也就是吃与被吃的关系,食物链通常是由一种绿色植物开始的,位于第二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位于其他环节的生物大多是肉食性动物;如果大量捕猎狐,鹰与狐没有直接的食物关系,所以一定时间内鹰的数量不变,兔会因为天敌减少数量增加。【解析】【答案】(1)被吃与吃。

(2)5;草――鼠――蛇――鹰。

(3)不变;增多。

(4)破坏生态平衡18、略

【分析】【解析】此题是关于人体的结构层次的填空题;思考作答.

细胞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人体是由细胞分化形成组织,人体的主要组织有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结缔组织、神经组织等,再由这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器官,再由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形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最后由八大系统构成完整的人体.因此人体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

故答案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解析】【答案】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四、判断题(共1题,共9分)19、√【分析】【解析】试题分析: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而尽量选用粒大饱满的种子,这样的种子中含有较多的营养物质,可使种子萌发时有充足的营养,萌发出的幼苗更茁壮。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种子萌发的条件。【解析】【答案】对五、其他(共4题,共28分)20、略

【分析】【解析】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对照组中要探究的条件必须是惟一的变量才行,而该生物小组探究地是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所以变量应该是光.因此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光是惟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

实验结束后应将鼠妇放归到适合它们生存的环境。【解析】【答案】21、略

【分析】【解析】

(1)淀粉与唾液进行了充分的搅拌;并置于适宜温度中,因此该试管中的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滴加碘液后不变蓝。温度不适宜的情况下,淀粉不能被唾液中的淀粉酶分解,所以不变蓝。

(2)温度不适宜的情况下;淀粉不能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

(3)淀粉与唾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