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外研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0/0A/wKhkGWehlKeAdtdRAAHNyOb4C_8571.jpg)
![2025年外研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0/0A/wKhkGWehlKeAdtdRAAHNyOb4C_85712.jpg)
![2025年外研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0/0A/wKhkGWehlKeAdtdRAAHNyOb4C_85713.jpg)
![2025年外研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0/0A/wKhkGWehlKeAdtdRAAHNyOb4C_85714.jpg)
![2025年外研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3/30/0A/wKhkGWehlKeAdtdRAAHNyOb4C_857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外研版八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在下面语段中,依次填入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当下已经进入了“超速发展时代”,读书却仍需要优哉游哉的慢节奏及慢情调。只有在“慢”中,与生俱来的机智情趣才能和书香琴韵达成自然衔接,读书应该完成的“体验”“思考”“质疑”“沉淀”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在。A.虽然因为就B.虽然因为才C.即使所以才D.即使所以就2、选出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人类所生存的地球,不过是浩瀚宇宙中的____B.由于有关部门监管不力,大量的垃圾食品厂____般地冒出来了C.李明在书摊中意外发现一本渴望已久的《简•爱》,真是____啊!D.由于作者当过多年的中学教师,他描写的学校生活____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天到了,湖边的柳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妖娆轻舞,惹得湖水也荡起了层层涟漪.B.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遵循共商、共享、共建原则,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C.中国历来不乏出色的工匠,如游刃有余的庖丁,刻木成鸟的鲁班他们不仅是工艺纯熟的技者,还是明法通道的智者.D.2016年4月4日,曹文轩问鼎世界儿童文学最高荣誉--国际安徒生奖.这标志着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向世界,也是中国文学多年发展指日可待的结果.4、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⑴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____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⑵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_____在额头上。⑶看吧,狂风紧紧____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⑷神把我从天穹_____向人间,于是大自然拿我去把千山万壑装点。A.抱撒挟推B.挟堆抱撒C.抱堆挟撒D.挟撒抱推5、下面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A.交警部门对“酒驾”“醉驾”“毒驾”等行为实行零容忍,这让群众拍手称快。B.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心无旁骛,便是敬业。C.小李是位很大方的同学,我们第一次见面,他就肆无忌惮地跟我谈心。D.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而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以上两段文字出自____写的《核舟记》,该文的体裁是____,核舟雕刻的是____的故事。8、《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四句诗分别写了四个场景,请依次写出这四个场景:____,____,____,____。
9、《静默草原》作者____,____族。1958年生。内蒙古赤峰市人。中国作协会员。我国著名的蒙古族作家、儿童作家。从1981年开始发表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等均多次获奖,近年以散文创作为主,著有《掌心化雪》、《惟一的橘子惟一的灯》等散文集13部,被评为辽宁省优秀青年作家,曾获人民文学散文奖、文汇报笔会奖、中国新闻奖金奖。10、补充完整下列词语。
①形容具有独到的见解或独特的眼光。____
②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常指文艺方面。____1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鸭们十分乖巧。也正是在夜mù______下的大水上,它们才忽然觉得自己已成了无家的piāo______游者了。它们将主人的船团团围住,唯恐自己与这只唯一的使它们感到还有____(A、依靠B、依托)的小船分开。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____(A、担心B、操心)的样子。____知道一老一小都还在船上;才又将头重新插回翅膀里。
(1)看拼音写汉字。
夜mù______piāo______游。
(2)从文中①②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只填序号。
①处______②处______
(3)文中画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原句:有时;它们会看一眼船上的主人,将头从翅膀里拔出。
修改句:______。评卷人得分三、诗歌鉴赏(共6题,共12分)12、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1)这一诗段的叙事中心是什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简要加以说明。
(2)诗中的定语多用数量词;其作用是什么?
(3)“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这句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4)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______。13、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
(1)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具体情境怎样?(用原文活回答)
(2)诗人由己及人的感情推去,靠哪句完成的?诗人的人生理想是什么?14、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这两句诗。
(2)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15、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诗中“当年万里觅封侯”说明作者年青时候的愿望是______
A.为国家建功立业B.获得侯的爵位C.获取高官厚禄。
(2)诗中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的诗句是:______。
(3)从诗中“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以看出这首词是陆游哪个时期的作品______
A.少年时期B.青年时期C.中年时期D.晚年时期。
(4)词中表示回忆当年军旅生活的句子是______。
(5)“尘暗旧貂裘”一句表明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
(6)说说你对于“胡未灭;鬓先秋”的理解?
(7)“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再现了词人当年______。
(8)这首词的题目是《诉衷情》,你认为作者所要诉的“衷情”是什么?16、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1)“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这一联诗句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你运用自己的积累,再写出一联表达同样思想感情的诗,并比较它们的异同。
(2)下列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人物及此行的目的。
B.颔联写景;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时所见到的壮阔景象。
C.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江上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进了作者此时此刻新鲜;欣喜的感受体验。
D.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想之情。17、阅读下面一首古诗词;完成各题。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商女不知亡国恨”中的“商女”是什么意思?
(2)“烟笼寒水月笼沙”作为诗的首句;在这里有什么表达作用?
(3)诗人常以“典”入诗,引用过去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有出处的词语、佳句,来表达诗人的某种愿望或情感,或意境的内涵与深度,即称“用典”。请选出下列诗句中没有用典的一项______
A.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B.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
D.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评卷人得分四、翻译(共4题,共16分)18、翻译下列句子。(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译文:____(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译文:____(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译文:____20、参照课文《治水必躬亲》注释,翻译下列句子。(1)、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2)、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21、翻译下面的句子(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5)、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B【分析】试题分析:要求学生牢记常用关联词语的搭配及关联词语之间的关系。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解析】【答案】B2、A【分析】A.使用正确;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符合语境.
B.使用有误;雨后春笋:指春天下雨后,竹笋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比喻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褒义词,这里语境是贬义.
C.使用有误;妙手偶得: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不符合语境.
D.使用有误;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符合语境.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成语的正确使用;要从成语的意思;感情色彩、修饰对象、使用范围等角度考虑,同时结合语境从词语与语境的语意关系、搭配关系等方面筛选.
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解析】A3、D【分析】A;使用恰当;
B;使用恰当;
C;使用恰当;
D;指日可待;指为期不远,不久就可以实现.句中已经实现,不合语境.
答案:D
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再是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到、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此题作答,可结合具体语境的理解辨析.【解析】D4、B【分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辨析,难度较大。做此类试题,首先要弄清词语本身的含义,其次要结合语境进行分析。“抱”的意思是用手臂围住;“撒”的意思是放开、散播,散布,散落;“挟”的意思是用胳膊夹着;“推”的意思是手抵物体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移动;“堆”的意思是累积在一起的东西。结合语境,发现“推”的与所有句子的意思都不符,所以去掉A和D。根据词义,第二个选项中“像泡沫一样”只能用“堆”。故选B。【解析】B5、C【分析】A.拍手称快: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B.心无旁骛: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C.肆无忌惮:指恣意妄行;毫无顾忌。是贬义词,来写王老师对同学,属褒贬不当,是错误的;
D.正襟危坐: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合乎句意,是正确的;
故选:C。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成语的使用是考查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一个重要题型。解答此类题,需要正确的理解成语的意思,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还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运用是否恰当。要做好该类题,平时的积累是离不开的。在出题时尤其是词义正确,而感情色彩不合乎题意的更应该注意。【解析】C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6、wānyánliànyàndǒusǒu【分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擞”不能读成“shù”。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7、魏学洢说明文“大苏泛赤壁”【分析】【分析】识记作者;体裁、主要内容。
【点评】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基本知识的识记。8、黑云翻滚大雨倾盆风吹云散水天相接【分析】【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并能用语言加以概括。
【点评】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9、鲍尔吉·原野蒙古【分析】【分析】背诵默写一定的文学常识。
【点评】主要考查对文学常识等考点的掌握。10、独具只眼别具匠心【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要根据词在文章当中的语境含义来填空。
【点评】将词语拆分,根据词中不同的文字辨析词语意义的细微差别,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11、略
【分析】(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一个字应写作“幕”;第二个字应写作“漂”.
(2)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词语.作答时;需明确待选词语的异同,然后根据具体的语境分析选择即可.根据第一处的语境可知,此处应填依托.故选B.根据第二处的语境可知,此处应填操心,故选B.
(3)本题考查修改病句.细读画线句可知;此句语序不当,应是先把头拔出来,后看一眼主人.修改语序即可.
答案:
(1)(2分)幕漂。
(2)(2分)①B②B
(3)(2分)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
第一题考查字音字形.第二题考查根据语境选择合适词语.第三题考查修改病句.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解析】幕;漂;幕;漂;B;B;有时,它们会将头从翅膀里拔出,看一眼船上的主人三、诗歌鉴赏(共6题,共12分)12、略
【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概括情感的分析.这一节诗主要写大堰河的凄苦身世和死后的凄凉;其中2-3行是对大堰河一生凄苦生活的概括,4-6行是写大堰河死后的凄凉,通过对大堰河凄惨一生和死后的悲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同情,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恨.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中关键词语及其作用的分析.“四十几年”的备受的“凌侮”与死后“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微不足道的一点陪葬品形成了对比;有突出强调的作用.更加突出了她生前的苦难和死后的凄凉.
(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含义的理解.“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这句话扩展了诗歌的主题;表明大堰河只是受苦受难妇女的代表.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修辞手法的分析能力.“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这几句诗歌属于排比,强调大堰河生前的苦难和死后的凄凉.“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重复了两次,属于反复,表明大堰河的悲惨.
答案:
(1)写大堰河的凄苦身世和死后的凄凉;抒发了诗人对大堰河的同情,对社会不公平的愤恨.
(2)更加突出了她生前的苦难和死后的凄凉.
(3)扩展了诗歌的主题;表明大堰河只是受苦受难妇女的代表.
(4)排比和反复。
本题考查学生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3年1月14日写的一首诗歌.全诗分为四部分.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如何鉴赏现代诗歌:一要知人论世.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二要把握形象.诗是通过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阅读、鉴赏诗歌就要通过认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这种形象,感受诗中的意境,从而体会诗人的情感.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诗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或悲哀无一不浸透在诗的字里行间.只有很好地体会诗人在诗中的感情和基调,才能准确理解诗歌的主旨.四要品味语言.诗人十分重视锤炼语言,使诗歌表现出形象、凝练,富有色彩、节奏和动态,且以最恰当的字句生动而圆满地表达所要表现的思想感情.【解析】排比和反复13、略
【分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甫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抑扬顿挫”的风格.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能力.要求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品味语言,把握表现手法和体会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结合诗歌的内容,联系作者的人生经历和社会背景,完成即可.【解析】(1)本题是对诗歌景物描写的考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这几句诗所表现的场景是: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
(2)本题是对诗人思想情感的考查.“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风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答案: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译文: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是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所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14、略
【分析】
本道题考查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鉴赏诗歌时要注意作者、题目、注解.要做到知人论世以察诗情;题目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提高分析评价能力.要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基础知识,记住一些术语.弄清与诗歌鉴赏有关的名词术语,以便鉴赏时恰当选用.【解析】(1)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鉴赏分析能力.诗人以“风飘絮”比喻国势如同风中柳絮一般十分危急;以“雨打萍”来自喻自己家破人亡的凄凉状态.浮萍本就是孤苦无依的象征,而诗人又在“萍”字上加入“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风飘絮”和“雨打萍”这两者在一起写出了国破家亡的凄凉境遇,比喻祖国大好山河的破碎和自己一生像浮萍漂浮不定.这两句诗里,诗人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
(2)本小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方式和内容的理解.诗歌抒情手法有两种;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作者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答案:
(1)这两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山河破碎比作风飘絮,身世浮沉比作雨打萍,诗人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生动地表现了国破家亡的凄凉境遇.
(2)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
译文: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15、略
【分析】(1)本题是对诗句理解的考查.“觅封候”用班超投笔从戎;立功异域“以取封候”的典故;写自己报效祖国,收拾旧河山的壮志.故选A.
(2)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关河梦断何处?尘间旧貂裘.”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
(3)本题考查古诗的时代背景.由“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几句可知看这首词是陆游晚年时期的作品.故选D
(4)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一句回忆当年军旅生活.
(5)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尘暗旧貂裘”中一个“暗”写出了岁月的流逝;人事的消磨化作灰尘堆积的暗淡画面;可以看出作者内心的失落.
(6)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胡未灭,鬓先秋“的意思是:敌人尚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体现出诗人的一种沉痛;抑郁、无奈、悲愤及满腔的爱国热情.
(7)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的理解.“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意思是: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表现了词人为国杀敌的远大抱负,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勇风姿.
(8)本题考查题目的理解.这首词是作者陆游晚年时期的作品.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化,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恢复中原;收复失地.陆游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要求恢复中原的愿望,他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本词充分表现了陆游要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满腔热忱,也即是陆游所要诉说的“衷情”.
答案:
(1)A
(2)关河梦断何处?尘间旧貂裘.
(3)D
(4)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
(5)悲伤;怀念、惆怅之情.
(6)体现出诗人的一种沉痛;抑郁、无奈、悲愤及满腔的爱国热情.
(7)为国杀敌的远大抱负;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勇风姿.
(8)这首词是作者陆游晚年时期的作品.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下;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化,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恢复中原;收复失地.陆游的作品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要求恢复中原的愿望,他的作品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本词充分表现了陆游要报效国家、收复失地的满腔热忱,也即是陆游所要诉说的“衷情”.
译文:
回忆当年奔赴万里外的边疆;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单枪匹马奔赴边境保卫梁州.如今防守边疆要塞的从军生活只能在梦中出现,梦醒后不知它在何处?唯有(自己在军中穿过的)貂皮裘衣,已积满灰尘变得又暗又旧.
匈奴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早已白如秋霜,(只能凭忧国的)眼泪白白地流淌.谁能料我这一生,心始终在前线抗敌,人却老死在沧洲!
此词描写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一段岁月;通过今昔对比,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的坎坷经历和不幸遭遇,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不平之情.上片开头追忆作者昔日戎马疆场的意气风发,接写当年宏愿只能在梦中实现的失望;下片抒写敌人尚未消灭而英雄却已迟暮的感叹.全词格调苍凉悲壮,语言明白晓畅,用典自然,不着痕迹,不加雕饰,如叹如诉,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这是一篇新诗鉴赏阅读,本题考查了理解和概括诗词内容、鉴赏诗歌句子的作用,一般难度较大.需要学生多做中考题,多反思,多总结,才能在自省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解析】A;表明了作者即使在梦里也不忘记国事;D;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为国杀敌的远大抱负,以及他在战场上的英勇风姿16、略
【分析】(1)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情感的理解与分析.根据诗中内容;体会情感.分析不同,要从写作手法,表达方式上分析其不同点.“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表意指故乡水对我的不舍送别,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山水的眷恋;思念.表达同样感情的一联诗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相同点:都是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不同点:《静夜思》直抒胸臆,表达思乡;《渡荆门送别》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含蓄抒发思乡之情.
(2)此题考查句意理解及赏析;解答时明确全诗的每一句话的意思,理解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A;有无;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及此行的目的.没有交代时间、人物.赏析有误.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答案:
(1)思乡之情.表达同样感情的一联诗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相同点:都是表达思念家乡的情感.不同点:《静夜思》直抒胸臆,表达思乡;《渡荆门送别》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含蓄抒发思乡之情.
(2)A
参考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变蓝天,生成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本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解析】A17、略
【分析】(1)本题是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要结合诗句来理解词语的意思.“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两句,“不知”;“犹”两词,表面上是写歌女,是对歌女的埋怨.即:商女:歌女.
(2)本题考查诗歌关键句赏析.诗歌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歌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常见的答题格式:本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或写作方法,写出来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这句诗运用了互文的写法,也就是烟雾和月光既笼罩着江水,也笼罩着沙滩.这一点在特别注意.“笼”字将四种景物融为一体,用得形象准确,描绘了一幅迷蒙、冷寂的画面.寄托了作者的忧愁和伤感.
(3)本题考查理解典故及其表达效果的辨析能力.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用.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A:运用了陈后主谱写淫靡之曲《玉树后庭花》的典故;
B:运用了三国赤壁之战的典故;
C:运用了八百里是指牛;最早是因为商朝武成王黄飞虎的坐骑,五色神牛的名字就叫八百里,因为那头牛十分高大,雄健,据说一天就能跑八百里,所以就叫这个名字.
D: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联网技术在现代物流中的应用与挑战
- 现代城市住宅区的绿色规划与实践
- 现代人如何通过饮食改善肠胃问题
- 国庆节活动方案百米画
- 牙科患者需求与商业价值挖掘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 Unit 6 Earth first预习 新知早知道2说课稿 外研版必修第二册
- 12《示儿》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 《11~20的认识-11~20的认识》(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 第一节 人口分布(2)说课稿 新人教版必修2
- 1学会尊重-《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下册
-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考试卷·创意情境 统编版
- 2024年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各地真题)
- 2024年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
- 经理层年度任期经营业绩考核及薪酬办法
- 2024年高考英语新闻报道阅读理解训练历年真题
- 2024高考物理广东卷押题模拟含解析
- 青少年农业科普馆建设方案
- 新测绘法解读
- 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达标率
- 译林版七年级下册英语单词默写表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简便计算大全600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