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人版高三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1页
2025年粤人版高三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2页
2025年粤人版高三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3页
2025年粤人版高三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4页
2025年粤人版高三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人版高三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660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地球上的生命最早出现在()A.海洋中B.陆地上C.大气中D.岩石中2、【题文】海洋等温线图中AB处有一洋流经过;则该洋流是:

A.北半球暖流B.北半球寒流C.南半球暖流D.南半球寒流3、【题文】读经纬网图;回答下题。

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A.S1=0.5S2B.S1=S2C.S1=1.5S2D.S1=2S24、下表是我国某省三个不同年份GDP总值、三大产业比重构成表。读表可知,自1990年以来,该省()

A.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下降B.始终以第二产业为主导C.第三产业产值先升后降D.环境承载力下降5、从①地到②地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经度地带性B.纬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6、新疆的煤炭资源丰富且集中;呈现“北富南贫”格局。如图为新疆煤炭外运市场示意图(箭头代表煤炭运向)。据此完成下列9-11题。

新疆优质煤源相对不足,下列为保持稳定供给西南地区煤炭需求的措施合理的是()A.发展集装箱运煤,减少运输损耗B.实施疆内“北煤南运”,推行置换输出政策C.国家出台政策,促进两地合作D.积极发展燃气电力,节省优质煤炭资源7、从北京到新疆,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这体现了()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8、关于太阳黑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黑子是太阳表面的高温区域B.黑子的大小和多少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C.黑子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D.黑子的活动周年为21年9、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区B.工业区C.住宅区D.文教区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2013秋•余姚市校级月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所示的半球是____半球.

(2)这一天是____月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在____上,北半球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

(3)A地的地方时是____点钟,昼长达____小时;C地是____点钟,昼长达____小时;D地此时的太阳高度角____,正午太阳高度角____.

(4)A地位于B地的____方向,C地位于B地的____方向.11、地域文化会对城市空间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____.(判断对错)12、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天体名称:A____,D____.

(2)2011年5月4日《文汇报》报道,又有4颗小行星以中国科学家姓名命名,这几颗小行星所在的小行星带位于太阳系的____

A.金星轨道与地球轨道之间。

B.木星轨道与土星轨道之间。

C.地球轨道与火星轨道间。

D.火星轨道与木星轨道之间。

(3)图中的天体系统中包含有地球的是____和____,其中最高级的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____.

(4)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几个自身条件中,取决于地球在太阳系中位置的条件是____.

13、(2013秋•原平市校级期中)读图,P1、P2、P3表示等压线;E处的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天气系统位于____(南、北)半球,反映的是高空还是近地面情况____.

(2)该系统属于____气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看,属于____.

(3)图中的甲锋面为____锋.在图中正确地画出它的符号.

(4)E地目前在____气团控制之下,不久将经历____的天气过程.

(5)如果冷、暖锋面均引起降水,那么A、B、C、D四个区域中,目前以____区域为主.14、地的人口合理容量与该地资源数量及消费水平成正相关.____.(判断对错)15、读图1和图2;完成下列问题.

(1)判断图中所表示的B的节气是____,C节气是____.

(2)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行到左图中____点(填字母)附近时;公转速度相对较快.

(3)图1中,太阳直射点从____点到____点(填字母);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台风灾害最大的季节.

(4)在图2中,当太阳直射点由C→D的移动过程中,淮安区的昼夜长短变化情况是____.16、(2013秋•高台县校级期末)读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所示节气是____.此后,公转速度将变____.

(2)A、D、E三点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是____,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

(3)E点地方时为____时,乙点日出时间是____时.

(4)A点的昼长为____小时,A点的此时太阳高度为____度.

(5)此时全球与E点属于同一天的地区所占的面积____

A.等于B.等于C.小于D.大于.17、(2013秋•建瓯市校级期中)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

(2)图中A、B两处相比,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

(3)图中两条虚线中,常能形成锋面的是____线,形成的是____锋,该锋面过境时,当地将会出现____等天气.

(4)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原因是____.18、如图为世界某年某月的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图中甲地是一片缓和起伏的大草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示季节____;并阐述理由(3个以上).

(2)此时,控制冰岛的大气活动中心名称是____,冰岛的主导风向____.

(3)某月份;干燥东北风与潮湿西南风交汇于甲地.试从气压带风带移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过程.

评卷人得分三、单项填空(共9题,共18分)19、2009年7月22日我国出现了500年一遇的日全食过程最长的奇观。此次日食在黎明之后从印度拉开帷幕,随后推进到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缅甸,进入中国后,自西向东经过西藏南部、四川中部、湖北南部、河南南部、安徽南部、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省市,基本贯穿整个长江流域。回答:1.出现日全食时,日地月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A.日地月位于一条直线上且地球处于月球和太阳之间B.日地月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C.日地月位于一条直线上且太阳处于月球和地球之间D.日地月成直角且太阳处于角的顶点2.日食自西向东移动的原因是A.地球自转速度大于月球公转速度B.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地球自转速度C.地球公转速度大于月球公转速度D.太阳视运动速度大于月球公转速度20、下图是“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读图完成:1.下列说法与上图所反映的能源消费构成变化一致的是A.大约在19世纪80年代进入煤炭时代B.从1890始,煤炭的比重不断下降C.世界能源利用多样化时代结束于1950年D.图中的五类能源均由太阳能转化而来2.能源消费构成变化的原因是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B.各类能源蕴藏量的变化C.消费方式的变化D.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21、读下图,回答:1.制约②地农业发展不利自然因素主要有A.人均耕地面积少B.农业投入少C.土壤贫瘠D.水旱灾害频发2.四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中,某一地区的农业生产特点与其它三地不同的是A.①地以畜牧业为主,其它三地以种植业为主B.②地农产品以自给为主,其它三地农产品供应国际市场C.③地农业机械以大型为主,其它三地以中小型为主D.④地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最优,其它三地的水旱灾害较频繁3.下列关于③地农业区位因素的不正确叙述是A.夏季日照时间长.雨热同期B.工业基础好C.光照充足,热量条件好D.土壤肥力高22、全球变暖是令全球注目的一件地理环境变化的大事。回答:1.下列事件或现象与此有关的是A.马尔代夫总统率内阁海底开会B.近百年来亚热带地区平均每10年降水减少了0.3%左右C.各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D.浙江省沿海加大海堤的建设力度2.下列做法对解决全球变暖没有帮助的是A.建立碳交易市场B.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C.提倡使用小排量家庭汽车D.改进煤炭的利用方式,大力发展煤制油技术23、读我国四大地区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1.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入量最大的是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2.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动量最小的是: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3.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B.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C.环境状况的变化D.交通条件的改善24、2009年11月中旬的强冷空气活动使我国东部不少地区遭遇了大雪和冰冻。有些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杭州由于天然气供应减少,还出现了为保障生活用气,不少工厂停工让气的现象。回答:1.有关天然气的正确说法A.后煤炭时期的主要能源B.属可再生能源C.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然气的消费比重不断攀升D.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不断增加2.关于此次强冷空气活动及影响的正确说法是A.强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由于气温下降和水汽量增加,形成了大雪和冰冻天气B.强冷空气影响使气温急剧下降,居民用气量大增使不少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C.强冷空气影响使陆路交通受阻,造成杭州市天然气供应紧张D.寒潮是促使此次强冷空气南下的主要原因25、读下表,回答:。世界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城市人口(亿)城市化水平(%)19507.3429.24.4753.82.8717.0196010.3134.25.7160.54.6022.2197013.7137.16.9866.66.7325.4198017.6439.67.9870.29.6629.2199022.3442.68.7772.513.5733.6200028.5446.69.5074.419.0439.32010(预测)36.2351.810.1176.026.1246.21.上表说明A.1950年—1980年,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均缓慢B.1980—2000年,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趋慢C.1950—2000年,世界城市人口均超过农村人口D.1950—2000年,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均超过发达国家2.上表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增长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趋缓B.发达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C.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过剩更明显D.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更高3.不少城市由于人口和家庭小汽车猛增,导致交通拥堵。下面关于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看法,正确的是A.在城市中心建环行道路,并大量建设停车场;B.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络并加强交通管理,同时大力发展公共交通C.限制家庭小汽车的增长,设立无车日,倡导步行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减少车流量D.将生活区和工业区布局在一起,减少上下班市民流动量26、读我国四大地区人口流动示意图,回答:1.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入量最大的是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2.四大地区中人口流动量最小的是: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西部地区D.东北地区3.促进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B.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C.环境状况的变化D.交通条件的改善27、2009年11月中旬的强冷空气活动使我国东部不少地区遭遇了大雪和冰冻。有些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杭州由于天然气供应减少,还出现了为保障生活用气,不少工厂停工让气的现象。回答:1.有关天然气的正确说法A.后煤炭时期的主要能源B.属可再生能源C.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然气的消费比重不断攀升D.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天然气的消费量不断增加2.关于此次强冷空气活动及影响的正确说法是A.强冷空气南下过程中由于气温下降和水汽量增加,形成了大雪和冰冻天气B.强冷空气影响使气温急剧下降,居民用气量大增使不少城市天然气供应紧张C.强冷空气影响使陆路交通受阻,造成杭州市天然气供应紧张D.寒潮是促使此次强冷空气南下的主要原因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3题,共24分)28、气压带、风带的产生是由于高低纬度之间冷热不均和地球的自转.____(判断对错)29、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3时56分4秒,即一个太阳日____(判断对错)30、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快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4题,共24分)31、【B自然灾害】

2012年1月11日上午;云南省镇雄县果珠乡高坡村赵家沟村民小组发生特大山体滑坡灾害,总计约21万立方米的滑坡体从陡坡上倾泻而下,将赵家沟14户民房损毁掩埋,造成46人死亡2人受伤.

简述我国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频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32、(2016•山西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路雪害的发生涉及到自然积雪、风吹雪积雪两种危害方式,特别是在植被稀疏与退化的草原牧区,风吹雪导致的吹蚀、传输和沉积作用使得新雪或自然积雪重新分配,积雪厚度和雪害等级发生重大变化,甚至造成公路雪阻,危及交通安全与灾区救援.如图示意内蒙古自治区公路雪害区划(分为无雪害区、轻度雪害区、中度雪害区、重度雪害区).分析图中重度雪害区形成的自然原因,并简述该区域防治公路雪害的措施.33、2012年2月3日《感动中国2011十大人物》评选揭晓;阿里木在现场提出十年内办一所“留守儿童”学校的目标.目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成为全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据此回答:

(1)“留守儿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中国民工流出;主要流往何地?为什么?

(3)人口流动对流出地有什么影响?

(4)近年来,很多农民工返回家乡,你觉得应如何吸收这些劳动力?34、近年来;沿海地区城市遭受严重洪灾的现象时有发生.

读图,分析M市易出现重度涝灾的自然原因.评卷人得分六、探究题(共1题,共8分)35、近年来,“油菜花节”成为全国各地乡村旅游的主要内容。面对扎堆的油菜花节,不少游客已经发出审美疲劳的感慨,而举办油菜花节的各个景区,也并没有得到预期的经济收益。下表为我国部分油菜花观赏地及其花期资料。分析“油菜花节”旅游活动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9题,共18分)1、A【分析】【分析】海洋是孕育地球上早期生命的摇篮.【解析】【解答】解: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能接受到的太阳光热适量.适宜的温度条件使地球表面的水多以液态存在,形成辽阔的海洋和江河湖泊及地下水,而海洋又是地球上早期生命的摇篮.

故选:A.2、A【分析】【解析】

试题分析:图示越往北水温越低;故判断位于北半球;洋流流向与等温线的凸向一致,故图示洋流自南向北流,为北半球的暖流。

考点:本题考查等温线分布与洋流。

点评:本题难度较低,学生只要能抓住图示南北方向的气温变化规律,并结合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的关系判断即可。【解析】【答案】A3、C【分析】【解析】试题分析:A;D两点同在一条经线上;纬度相差60°,距离为111×60千米,A、B两地同在60°N纬线上,经度相隔180°,距离为111÷2×180千米。所以,S1=1.5S2。

考点:经纬网图中的距离计算。【解析】【答案】C4、A【分析】本题考查区域产业结构以及分析图表的能力。据表格数据分析可知,1990年以来,该省第一产业比重由47%一直降到13.4%,则从事第一产业从业人口比重也下降,A正确;1999年后由第一产业为主导转变为第二产业为主导,B错误;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先升后降,其产值却是持续上升的,C错误;GDP产值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趋于协调,环境承载力应该上升,D正确。故选A。【解析】【答案】A5、A【分析】解:①地位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大陆西岸,②地位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在大陆中部,故从①地到②地,降水量逐渐减少,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故选:A.

根据两个不同地点的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①地1月气温0°C以下;7月气温20°C左右,1月和7月降水均匀,应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②地冬冷夏热,降水稀少,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本题主要考查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分异规律.学会判读坐标图并能判断气候类型是解题的关键.【解析】A6、B【分析】解:新疆优质煤源相对不足;为保持稳定供给西南地区煤炭需求,措施合理的是实施疆内“北煤南运”,推行置换输出政策,B对;减少运输损耗不能改变资源相对不足状态,A错;国家出台政策,促进两地合作,不能增强煤源储量,C错;节省优质煤炭资源,不能增加资源总量,不能保证向西南地区输出稳定,D错。

故选:B。

面对南疆地区电煤及生活用煤供应紧张的情况;新疆铁路部门将北疆煤炭主产区的煤炭用循环列车经乌准线;兰新线及南疆线运往南疆地区,确保南疆地区电煤、生活用煤供应,全力提供运力保障,是为“北煤南运”。

难度中等,以图文材料的形式,考查常规内容,要求考生熟练掌握教材内容,能灵活调动运用。【解析】B7、B【分析】【分析】此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非地带性又称隐域性.是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

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

北京到新疆,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这个变化中,水分在逐渐减少,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解析】【解答】解: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北京到新疆,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这个变化中,水分在逐渐减少,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具体表现为: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北京到新疆,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这个变化中,水分在逐渐减少,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正确;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北京到新疆,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这个变化中,水分在逐渐减少,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D.非地带性又称隐域性.是由非地带性因素引起的无规律分布.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鲜明;使自然环境更加复杂.北京到新疆,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观主要表现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这个变化中,水分在逐渐减少,体现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8、B【分析】【分析】光球层上常出现的暗黑斑点,叫太阳黑子.太阳黑子的寿命长短不一,短的只有几个小时,少数长的可超过一年.太阳黑子的面积和数量,在时间上呈现周期性的变化,最明显的周期平均约为11年.【解析】【解答】解:

A;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温度低的地方;呈现暗黑色,故不符合题意.

B;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是太阳黑子;故正确.

C;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是耀斑;故不符合题意.

D;耀斑往往与太阳黑子同时出现;并且具有同样的变化周期是11年,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B.9、C【分析】【分析】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为住宅区.【解析】【解答】解:

A;商业区由商业街和各种商场等组成;大多呈团块状或条状,且集中分布于交通便捷的市中心和街道两侧.故不符合题意;

B;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外围;并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故不符合题意;

C;住宅区为城市居民提供休养生息的场所;是城市最基本的功能区.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就是住宅用地.故正确.

D;文教区是指以文化教育、科研为主的城市功能区;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二、填空题(共9题,共18分)10、北622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91218180°46°52′西南东北【分析】【分析】(1)逆时针从北极上空俯视;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为北半球夏至日.

(2)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间为6月22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3)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求算A点地方时;A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根据C点所在纬度昼弧长度判断C点昼长,C点位于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纬线;D点位于晨昏线上,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H=90°-两者之间的纬度差.

(4)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和所在半球判断两点位置关系.【解析】【解答】试题分析:

(1)根据地球自转方向逆时针可判断图示极点为北极点(北逆南顺);所以该图所示的半球是北半球.

(2)由图可知;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该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且太阳直射点纬度数与极昼圈纬度数互余,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日期是6月22日前后,再根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北半球昼长夜短.

(3)由图可知;图中阴影部分为夜半球,非阴影部分为昼半球;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由白天进入黑夜为昏线,由黑夜进入白天为晨线;晨线与赤道的交点为6点,昏线与赤道的交点为18点,所以135°E所在经线为6点,由图可知每相邻的两条经线经度差为45°,时间相差3小时,所以A点的地方时为6+3=9点,A点位于赤道上,赤道上昼夜平分,昼长为12小时;C点位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图中C点所在纬度昼弧为6格,每格3小时,昼长为18点;D点位于北极圈,此时正处于日出,太阳高度为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两者纬度差.

(4)北极点为地球的最北点;越远离北极点越往南,越靠近北极点越往北,由此判断南北;再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东西,从而可以得到A位于B的西南方向,C位于B点东北方向.

故答案为:

(1)北半球。

(2)6月22日北回归线昼最长夜最短。

(3)91218180°46°52′

(4)西南东北11、A【分析】【分析】该题考查地域文化对地理空间结构的影响,在教材中有所体现.【解析】【解答】解:不同的地域文化其空间结构不同;比如欧洲宗教影响下的城市核心位置为一般为教堂等宗教建筑,且道路多为放射式;而中国皇权至上影响下的城市多以皇宫或者衙门为核心,且道路多为方格状;故该说法正确.

故选:A.12、地球天王星D太阳系地月系太阳日地距离适中,使其有适宜的温度【分析】【分析】(1)依据八大行星距日远近关系进行判断即可.

(2)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结合图中信息进行判断即可.

(4)结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条件.【解析】【解答】解:

(1)依据八大行星距日远近关系;A为地球,D为天王星.

(2)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结合图中信息;包含地球的有太阳系和地月系.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太阳.

(4)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地球上有生命存在的为日地距离适中,具有适宜的温度.

故答案为:

(1)地球;天王星.

(2)D.

(3)太阳系;地月系;太阳.

(4)日地距离适中,使其有适宜的温度.13、北近地面低气旋冷暖大风、阴天、雨雪、降温AD【分析】【分析】主要考查了锋面气旋,等压线图上具体一点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根据E点风向可以判断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位于近地面;该天气系统属于低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来看,属于气旋;水平方向上气流逆时针由四周流向中心,甲处冷气团主动向冷气团靠拢形成冷锋;E位于单一暖气团控制下,不久冷锋过境,将经历大风、阴天、雨雪、降温等天气过程;暖锋前、冷锋后有降水天气.【解析】【解答】解:

(1)等压线图上具体一点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根据E点风向可以判断该天气系统位于北半球,风向与等压线斜交位于近地面.

(2)根据风向可以判断该天气系统属于低压中心;从气流运动状况来看,属于气旋.

(3)水平方向上气流逆时针由四周流向中心;甲处冷气团主动向冷气团靠拢形成冷锋.

(4)E位于单一暖气团控制下;不久冷锋过境,将经历大风;阴天、雨雪、降温等天气过程.

(5)暖锋前;冷锋后有降水天气;那么A、B、C、D四个区域中,目前以AD为主.

故答案为:

(1)北近地面。

(2)低气旋。

(3)冷。

(4)暖大风;阴天、雨雪、降温等。

(5)AD14、B【分析】【分析】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很多.例如,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解析】【解答】解:人口合理容量与该地资源数量成正相关;与该地消费水平成负相关.

故选:B.15、夏至日秋分日DBC由昼夜等长到昼渐短、夜渐长至昼最短夜最长【分析】【分析】(1)A为春分;直射点位于赤道,B为夏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C为秋分,回到赤道,D为冬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故B节气为夏至日,C为秋分日.

(2)地球位于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时;公转速度最快,因此最靠近的节气是冬至日.

(3)东南沿海在夏秋季节遭遇台风灾害最大.

(4)C地此时全球昼夜平分,D点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解析】【解答】解:(1)左图为二分二至日图;右图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图.A为春分,直射点位于赤道,B为夏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C为秋分,回到赤道,D为冬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

(2)地球位于近日点时间为1月初时;公转速度最快,因此最靠近的节气是冬至日,故位于D点时,公转速度相对较快.

(3)东南沿海在夏秋季节遭遇台风灾害最大.左图中B-C之间为夏秋季节.

(4)C地此时全球昼夜平分;D点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故从C-D昼夜变化是由昼夜等长到昼渐短;夜渐长至昼最短夜最长.

故答案为:(1)夏至日秋分日。

(2)D

(3)BC

(4)由昼夜等长到昼渐短、夜渐长至昼最短夜最长16、冬至日快D>A>EA123120D【分析】【分析】(1)根据极昼极夜的范围确定节气或直射点的纬度;再根据日期确定公转速度的变化.

(2)正午太阳高度从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3)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日出时刻=夜长÷2.

(4)赤道上昼夜平分;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5)新的一天从0时开始到国际日期变更线为止.【解析】【解答】解:(1)根据自转方向判断为南半球;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此时为冬至日,还不到近日点,公转速度变快.

(2)A距离直射点所在的南回归线较近;D位于南回归线上,E距离南回归线更远,所以正午太阳高度D最大,A次之,E最小;A位于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

(3)E点所在的经线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12时;图中相邻的经线相差45°,地方时相差3小时;乙点所在的纬线夜长为6小时,日出时间为:6÷2=3时.

(4)A位于赤道上;昼长为12小时;A位于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5)图中90°E经线地方时为0时;从90°E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所分布的空间,占全球的四分之一,旧的一天占四分之三;E点为西经90°,属于旧的一天,所占的面积大于二分之一.

故答案为:(1)冬至日快.

(2)D>A>EA.

(3)123.

(4)120.

(5)D.17、CAA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N冷大风、雨雪、降温②①为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②为高压中心,天气晴朗【分析】【分析】主要考查了等压线分布图,具体一点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锋面形成于低压槽,北半球气旋逆时针由四周流向中心,N处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拢形成冷锋,冷锋过境当地将出现大风、雨雪、降温等天气;图中①为低压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②为高压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昼夜温差较大的是②.【解析】【解答】解:

(1)具体一点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北半球向右偏转,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C.

(2)风力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疏密程度;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图中A;B两处相比,A处风力较大.

(3)锋面形成于低压槽;图中两条虚线中,常能形成锋面的是N线;北半球气旋逆时针由四周流向中心,N处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靠拢形成冷锋,冷锋过境当地将出现大风;雨雪、降温等天气.

(4)图中①为低压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上升,多阴雨天气;②为高压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下沉,天气晴朗,昼夜温差较大的是②.

故答案为:

(1)C

(2)AA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N冷大风;雨雪、降温。

(4)②①为低压中心,多阴雨天气;②为高压中心,天气晴朗18、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冰岛)低压东南风(或偏南风)【分析】【分析】(1)结合气压场分布特点;亚欧大陆受冷高压控制,为北半球冬季.

(2)冬季冰岛受低压控制并盛行偏南风.

(3)干燥东北风与潮湿西南风交汇于甲地,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解析】【解答】解:

(1)结合气压场分布特点;亚欧大陆受冷高压控制,为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大陆为低压或气压带;风带位置南移)

(2)冬季冰岛受低压控制并盛行偏南风.

(3)干燥东北风与潮湿西南风交汇于甲地;主要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的影响.

故答案为:

(1)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北半球陆地出现高压(南半球低压或者赤道低压带南移).

(2)(冰岛)低压;东南风(或偏南风).

(3)夏季,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赤道低压带北移至甲地附近,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右偏为西南季风,从而与东北信风在此辐合.三、单项填空(共9题,共18分)19、略

【分析】1.日食指当日地月三者位于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光。2.由于月球公转速度大于地球自转速度,且月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所以日食自西向东移动。【解析】【答案】1.B2.B20、略

【分析】1.读图可以看出,煤炭比重超过50%,于19世纪80年代。从1900年始,煤炭的比重下降。1950年进入世界能源多样化时代。能源中,地热能和核能则来源于地球内部。2.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使用的能源逐渐向清洁的新能源变化。【解析】【答案】1.A2.A21、略

【分析】1.根据经纬度判断,②为印度,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发。2.四个地区中,①为西欧以乳畜业为主,其它地区以种植业为主。②为印度也大量出口农产品。③为我国东北,④为美国,两地发展农业都以大型机械化为主。四地中只有②③地区为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3.我国东北地区纬度较高热量条件较差,是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解析】【答案】1.D2.A3.C22、略

【分析】1.由于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一些沿海低地国家会被淹没,马尔代夫属于此类国家。同时会改变一些国家的农业生产,主要是中高纬地区。BD与全球变暖无关。2.全球变暖与大量砍伐森林和燃烧矿物燃料,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有关,D选项仍然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解析】【答案】1.A2.D23、略

【分析】1.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东部地区人口流入量最大。2.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东北地区人口流动量最小。3.根据图中数据可以看出,促使我国人口向东部地区大量涌入的主要原因是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解析】【答案】1.A2.D3.A24、略

【分析】1.石油才是后煤炭时代的主要能源。天然气为非可再生能源。我国现在使用石油的比例不断攀升。2.此次强冷空气活动属于冷锋。它南下与暖空气相遇,形成了大雪和冰冻天气。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运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解析】【答案】1.D2.B25、略

【分析】1.根据表格数据,可看出1950年以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在加快,城市人口已经超过发达国家了;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在放缓。2.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由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在提高,所以产生大量剩余农村劳动力。3.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根本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解析】【答案】1.D2.C3.B26、略

【分析】1.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东部地区人口流入量最大。2.根据图中数据判断,东北地区人口流动量最小。3.根据图中数据可以看出,促使我国人口向东部地区大量涌入的主要原因是东部经济比较发达。【解析】【答案】1.A2.D3.A27、略

【分析】1.石油才是后煤炭时代的主要能源。天然气为非可再生能源。我国现在使用石油的比例不断攀升。2.此次强冷空气活动属于冷锋。它南下与暖空气相遇,形成了大雪和冰冻天气。天然气主要通过管道运输,受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小。【解析】【答案】1.D2.B四、判断题(共3题,共24分)28、√【分析】【分析】考查学生对气压带风带形成的理解,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高低纬度之间存在着冷热不均,形成高低气压,在高低纬度之间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加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三圈环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解析】【解答】解:气压带、风带的产生是由于高低纬度之间存在着冷热不均,形成高低气压,在高低纬度之间存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加上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形成了三圈环流,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故该叙述正确.29、×【分析】【分析】地球自转的周期为恒星日.【解析】【解答】解:地球自转的周期为恒星日;时间为23时56分4秒.而太阳日为昼夜交替的时间,时间为24小时.

故填:×30、√【分析】【分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由西向东公转,其公转轨道为接近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变化着.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7月初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慢.【解析】【解答】解:当地球运行到近日点附近时;时间为每年的1月初,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都较快.

故选:对.五、简答题(共4题,共24分)31、略

【分析】【分析】该题为常规性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地质灾害发生的自然原因主要包括气候、地貌、植被及地质因素等.【解析】【解答】解:从地质;地貌、气候等方面考虑.

故答案为:地质构造复杂,构造运动强烈,多地震,容易引发其他灾害;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大,斜坡多,易滑坡;降水多,尤其山区多暴雨,容易引发滑坡、泥石流32、略

【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主要原因、危害及防治措施.【解析】【解答】解:重度雪害区形成的自然原因从图中看出纬度较高;气温低,离冬季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近,风力大.

故答案为:

自然原因:气温低;降雪量大,自然积雪多;距冷空气源地近,风力大;植被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