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粤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粤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粤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粤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粤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粤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从“圆明园2010年罹难150周年纪念启动仪式”上获悉,圆明园管理处联合清华大学,将对园内的石刻文物进行大规模的保护,这在历史上尚属首次。这些文物的摧残者是A.英法联军B.八国联军C.德日联军D.英美联军2、一战期间,以大生纱厂为代表的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B.日本给北京政府贷款C.北洋军阀的分裂D.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南溪赘叟在《万国公报》上发表《救时策》一文,首次明确表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概念。符合此概念的做法是()A.创办京师大学堂B.创办江南制造总局C.实行君主立宪D.废除科举制度4、“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并不是英国的革命和法国的革命,这是欧洲范围的革命,它们不仅是社会中某一阶段对旧政治制度的胜利,它们还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的政治制度”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揭开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序幕的事件是英国议会的召开和攻占巴士底狱②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③“旧政治制度”和“新政治制度”指的是封建专制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④资产阶级革命是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唯一途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5、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在哪儿?最早设立经济特区的是下图中哪两个省份?()A.深圳;1)2);B.凤阳小岗;1)3);C.厦门;2)4);D.珠海;3)4)评卷人得分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今年是俄国农奴制改革152周年。这场改革对俄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B.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C.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D.所有的农奴无偿分得了土地7、如果要再现河姆渡人原始农耕生活,你认为不该出现的情节是()A.在田地里种粟B.吃大米饭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D.烧制黑陶8、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人类在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主要包括()A.电力的广泛使用B.汽车、飞机的问世C.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D.克隆技术的发展9、有关新文化运动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它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C.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D.对东西方文化的看法有绝对肯定或否定的倾向10、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A.十年内战基本结束B.十年内战开始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评卷人得分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1、我们的家乡南京历史悠久;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也留下了很多名胜古迹,小宁在假期游玩了以下景点,请结合所学,为他拍摄的照片配上相应的文字介绍.

清凉山--驻马坡

栖霞寺--千佛岩(1)相传这是赤壁之战时“诸葛武侯驻马处”,这一典故发生在____(时期),此后吴定都在南京,当时称南京为____(2)这是中国唯一的南朝石窟,与山西的____石窟遥遥相对,是古代雕刻艺术的杰作,反映了此时____的盛行.

将军山--抗金故垒

明孝陵(3)这里曾是宋代的古战场,____将军在这里筑壁垒,设伏兵,打败了____族。

的军队,一举收复建康城.(4)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____的陵墓.他统治时期,把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里,体现了明朝____的加强.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朝诗人赵嘏。

材料二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三故愚以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请更其法,凡《四书》;《五经》之文皆问疑义,其所出之题不限盛衰治乱,使人不得意拟,而其文必出于场中之所作。又不然,则姑用唐宋赋韵之法,犹可以杜节抄剽盗之弊。其表题专出唐宋策题,兼问古今,人自不得不读《通鉴》矣。

--顾炎武《日知录》

(1)材料一所示的“长策”是____朝创立的选官制度,它强调以____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____年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

(2)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①根据材料二;概括隋唐科举制的特点。并分析其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②根据材料三;概括顾炎武对科举制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顾炎武上述议论的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科举制后来被历史淘汰的原因。13、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____方针,从而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邓小平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了____的伟大构想。14、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动荡的时期,政治上,春秋时期出现____局面,战国时期形成“战国七雄”的局面;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____的繁荣景象。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①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③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④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材料三:①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任何反帝活动;③从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一律拆毁;允许列强各国在北京到山海关沿线要地驻兵;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在界内居住。

材料四:

请回答:

(1)前三则材料的内容分别出自三个条约;请写出这三个条约的名称及其这些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性质分别产生的影响。

材料一条约:《____》,影响:____材料二条约:《____》,影响:____

材料三条约:《____》,影响:____

(2)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1955年~1970年中国在联合国获得的支持率呈现怎样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中国在哪一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能够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原因有哪些?

(3)从上述材料中不难看出,清政府的外交是软弱可欺的,而新中国的外交是日趋成熟的。你认为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评卷人得分四、判断题(共2题,共16分)16、最早搞家庭联产承包的是福建、广东两省.那里的农民在土地私有的基础上,包产到户,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____(判断对错)17、西汉史学家司马光编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五、辨析题(共2题,共16分)18、有人说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并且在1804年还改共和为帝国,称“法兰西人皇帝”拿破仑一世,建立了拿破仑帝国。因此拿破仑帝国的建立是历史的倒退,以上表述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19、请找出下文中的五处错误并改正:

欧洲文明是由古希腊罗马文明演化而来的,而希腊文明渊源于克里特文明,斯巴达将古代奴隶制民主发展到最高峰.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公民大会是其最高权力机构.公元前27年,凯撒建立了罗马帝国.公元4世纪,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罗马帝国.476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奴隶制在西欧的终结.评卷人得分六、简答题(共2题,共20分)20、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结合所学知识;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这次运动内容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图片共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1957年1960年下降(%)粮食(亿公斤)1950.5143526.4棉花(万担)3280212635.2油料(万担)7542340554.9生猪存栏数(万头6(3)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我们可吸收那些经验教训?

材料四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信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4)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农村产生了什么影响?21、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1)“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指的是哪一史实?

(2)“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是指战国时期的什么局面?这一局面的形成有何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黄金时代”的学派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是拿三家。它们的治国主张分别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英国伙同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疯狂抢掠园中珍宝,为了掩人耳目,又放火焚毁了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所以BCD不正确,故选A。

【解析】【答案】A2、D【分析】本题考查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历程的识记、理解能力。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可以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为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了民族工业的萌芽并初步发展,主要原因有洋务运动的诱导和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第二阶段为辛亥革命后至“一战”期间。进入“黄金时代”,主要原因是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及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第三阶段为“一战”后到新中国成立前。民族工业发展日趋凋谢,主要原因有帝国主义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的全面侵华、国民党发动内战、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本题指的是“一战”期间,所以D是最主要的原因,ABC不合题意,故选D。【解析】【答案】D3、A【分析】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南溪赘叟在《万国公报》上发表《救时策》一文,首次明确表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概念。符合此概念的做法是创办京师大学堂。中体西用思想早期对于冲破封建顽固派的阻挠,引进西方自然科学,促进中国工业;军事的近代化和新式教育的产生发挥过积极作用。后期成为清统治者对抗资产阶级维新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中体西用作为中西文化接触后的最初结合方式,有其历史合理性。但中体西用作为一种文化整合方案和教育宗旨,又是粗糙的,是在没有克服中、西之间固有的内在矛盾下的直接嫁接,必然会要被新的形势所替代。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在辛亥革命以后改名为北京大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故选:A。

本题考查了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京师大学堂创办的相关史实。【解析】A4、A【分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内容。英、法两国的资产阶级革命都是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胜利,都是由于封建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开始的标志分别是长期关闭议会的召开和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则有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民族统一运动等多种方式。故答案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答案】A5、B【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最早农村改革和最早对外开放的相关内容。中国农村改革的发祥地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最早设立经济特区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她们隶属于广东省和福建省。在图上应该是1)3)。故本题答案选B。考点:冀人版八年级下册·步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伟大的历史转折【解析】【答案】B二、多选题(共5题,共10分)6、ABC【分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认识,为了解决农奴制带来的危机,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进行了改革,废除了农奴制,同时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还可以用钱购买一块份地,农奴并不是无偿得到的土地,应该排除D,通过1861年改革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所以本题选ABC。考点:俄国1861年改革【解析】【答案】ABC7、AC【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解析】【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吃大米饭和和烧制黑陶能够体现河姆渡人原始农耕生活.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的是半坡原始居民.

故选AC.8、AB【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解析】【解答】据所学知;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标志,它把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这一时期在交通运输领域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如汽车和飞机的发明.CD两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可排除.

故选AB.9、ABCD【分析】略【解析】ABCD10、AC【分析】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故选:AC。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的相关知识;掌握其经过及意义。

注意识记西安事变的经过及其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解析】AC三、填空题(共5题,共10分)11、略

【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佛教发展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岳飞抗金的知识点.

(4)本题考查的是明朝君权加强的知识点.【解析】【解答】(1)《清凉山--驻马坡》图片反映的是赤壁之战的历史.赤壁之战发生于208年;即东汉末年.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即今天南京.

(2)《栖霞寺--千佛岩》反映的是佛教发展的历史.南北朝时明朝君主期;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统治者开凿了许多石窟,著名的是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些古代雕刻艺术的杰作,反映了当时佛教的盛行.

(3)《将军山--抗金故垒》反映的是岳飞抗金的历史.金国是两宋时期;由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南宋初年,岳飞曾在将军山构筑壁垒,抗击金军,并大败金军,一举收复了建康.

(4)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朱元璋统治时期;采取了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权分六部;设锦衣卫等措施,把全国军政大权集中到皇帝手里,加强了君主专制的权力.

故答案为:

(1)东汉末年;建业.

(2)云冈;佛教.

(3)岳飞;女真.

(4)朱元璋(或明太祖);君主专制(或君权).12、隋朝才华1905【分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与没落.【解析】【解答】(1)材料一中“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中的“长策”是隋朝朝创立的科举制度,它强调以才华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凭才学做官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1905年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被废除.

(2)①隋唐科举制的特点可从材料中直接找到答案;即政府出面招生,考生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和平等竞争等,它在当时起到的作用主要是表现在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②顾炎武对科举制的基本观点需要根据材料内容总结:“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反映了他认为八股取士危害甚于焚书坑儒;他主张改革科举制,考察内容灵活,不限于治乱兴衰;主张借鉴唐宋考察诗赋;策论.当时的时代背景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工商业阶层日益壮大.

(3)科举制后来被历史淘汰的原因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能为国家选拨真正有用的人才,可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简单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

(1)隋朝;才华;1905.

(2)①特点:政府主导;自由报考;公开考试;平等竞争;考试内容丰富;择优取士.(任答两点即可)作用:使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②观点:八股取士危害甚于焚书坑儒;主张改革科举制;考察内容灵活,不限于治乱兴衰;主张借鉴唐宋考察诗赋;策论.(答2点即可)背景: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制度衰落;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工商业阶层日益壮大.(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原因:根本原因是科举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不能为国家选拨真正有用的人才;经济上,随着社会的进步科举制已经不适应经济的发展,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政治上,清朝末期统治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科举制以失去了为封建王朝服务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家统治;文化上,西方文化的传入,使得民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呼唤改革.(任答两点即可)13、“求同存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万隆会议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析】【解答】1955年;亚洲和非洲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由于帝国主义的破坏和与会各国间矛盾错综复杂,会议出现尖锐分歧,周恩来及时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为了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创造性的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并在“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的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方针.

故答案为:

“求同存异”;“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4、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解析】【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政治上,各诸侯国为争夺地盘和人口连年征战,出现争霸称雄.即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和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

故答案为:

诸侯争霸;百家争鸣.15、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上外国列强的三次侵华战争.

(2)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在联合国地位.

(3)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解析】【解答】(1)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可以判断其出自鸦片战争中签订的《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据材料二内容可知其出自《马关条约》.《马关条约》使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根据材料三内容可知其为《辛丑条约》内容.《辛丑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这样,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由材料四中支持中国票的数量的变化可以看出新中国成立到70年代初;中国在联合国获得的支持率呈现上升趋势;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和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国的支持,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新中国的外交是日趋成熟的;这种变化发生的根本原因是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的提高.

故答案为:

(1)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上升趋势.第26届联合国大会.原因:受到亚非拉国家的支持.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3)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四、判断题(共2题,共16分)16、×【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农村改革的有关内容.【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安徽凤阳小岗村在探索农村改革道路中;首先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分田包产到户.1982年我国在全国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大发展.最早搞家庭联产承包的是安徽省.

故答案为:

×.17、×【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司马光的主要贡献.【解析】【解答】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是司马光编著的.

故答案为:

×.五、辨析题(共2题,共16分)18、不对。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不是历史的倒退,因为帝国的建立没有使法国的经济倒退回封建时代,拿破仑采取了许多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措施,特别是1804年制定的《拿破仑法典》,都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分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799年底,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5年后,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历史上称法兰西第一帝国。在位期间,拿破仑对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法典》;对外多次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乘胜扩大了法国的疆域,控制了欧洲很多地方。据此可知,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是军事帝国,维护了资产阶级统治。所以说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不是历史的倒退。故答案为:不对。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不是历史的倒退,因为帝国的建立没有使法国的经济倒退回封建时代,拿破仑采取了许多发展资本主义的有力措施,特别是1804年制定的《拿破仑法典》,都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拿破仑和他的帝国史实的识记。19、略

【分析】【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世界史相关知识.【解析】【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西方文明的发源地,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文化对欧洲和世界都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古希腊被看成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兴起于公元前2000年,爱琴文明以克里特岛和希腊半岛南部的迈锡尼一带为中心,大约公元前15世纪-前12世纪,由于受到北方部落的大规模入侵和破坏,克里特和迈锡尼古国相继灭亡,爱琴文明渐趋没落.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最高峰时的执政官.在伯利克里当政时雅典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元老院是最高权力机构.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独揽大权,这实际架空了元老院,标志着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建立罗马帝国的是屋大维,不是凯撒.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罗马帝国.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奴隶制在西欧的终结.

故答案为:

改错:克里特--爱琴;斯巴达雅典;公民大会--元老院;凯撒--屋大维;东罗马--西罗马.六、简答题(共2题,共20分)20、略

【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土地改革及其实质.

(2)本题考查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及其意义.

(3)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和原因.

(4)本题考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及作用.【解析】【解答】(1)根据图片“房产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民通过土地改革获得了土地;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地主阶级被消灭,我国土地所有制形式由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2)据材料二图片“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工商业代表审核全行业公私合营”可知;图片共同反映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据图表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可知;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左”倾错误泛滥;20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