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1-T 1322.47-2018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47部分:生物质气化站_第1页
DB11-T 1322.47-2018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47部分:生物质气化站_第2页
DB11-T 1322.47-2018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47部分:生物质气化站_第3页
DB11-T 1322.47-2018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47部分:生物质气化站_第4页
DB11-T 1322.47-2018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47部分:生物质气化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100

B09

备案号:59482-2018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

DB11/T1322.47—2018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47部分:生物质气化站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gradeassessmentofworksafety—

Part47:Bio-gasificationstation

2018-06-15发布2018-10-01实施

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T1322.47—2018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47部分:生物质气化站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生物质气化站(以下简称“气化站”)安全生产等级评定内容和评定细则。

本部分适用于气化站安全生产等级的划分与评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893安全色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5001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57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AQ3022化学品生产单位动火作业安全规范

NY/T2908生物质气化集中供气运行与管理

NYJ/T09生物质气化站集中供气站建设标准

DB11/T1322.1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1部分:总则

DB11/T1322.2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第2部分:安全生产通用要求

GBZ/T205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生物质气化站sio-gasificationstation

以生物质为原料通过热解干馏或氧化气化的工艺生产可燃气的场所。

3.2

热解干馏pyrolyticdistillation

生物质原料在隔绝空气条件下,受热进行的热分解。

4评定内容

4.1基础管理要求

1

DB11/T1322.47—2018

4.1.1基础管理要求应符合DB11/T1322.2的规定。

4.1.2运行管理人员应熟悉生物质气化处理工艺和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与技术指标,并经培训考核

合格后方可上岗。

4.1.3站内专设放置本站全流程生产工艺及设备的操作生产手册、设备维修更换手册及重要生产设备

的厂家联系方式的地点。

4.1.4气化站应向用户提供“燃气安全用气手册”,并保存发放记录。

4.2场所环境

4.2.1站外作业环境

气化站站址应符合GB50016和NYJ/T09的规定。

4.2.2站内作业环境

4.2.2.1生活区应与生产区分开设置。

4.2.2.2站内道路或厂房、仓库等建筑之间的空地不应堆放物品。

4.2.2.3气化生产车间地面应无积水、污垢、油污,且应有防滑措施。

4.2.2.4可能有粉尘和燃气泄漏的封闭空间应进行防爆式强制排风,每平方米地板面积每分钟至少提

供0.3m3的空气或至少1h换气6次。

4.2.2.5站内爆炸危险区域的电力装置设计宜将设备和线路,特别是正常运行时可能发生火花的设备

布置在爆炸性环境以外。当需设在爆炸性环境以内时,应布置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地点。

4.2.2.6对可能产生燃气泄漏的区域应设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装置,并正常使用。

4.2.2.7气化站内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安全出口和疏散门的设置应符合GB50016的规定。

4.2.2.8焦油木醋液(生物质碳)应定期处理,焦油木醋液(生物质碳)储存池应做防渗并应设置防

护设施。

4.2.2.9燃气应经火炬、燃烧器等用气单元完全燃烧。

4.2.3安全警示标志

4.2.3.1气化站内安全标志的颜色和样式应符合GB2893和GB2894的规定。

4.2.3.2气化站内出入口及站内应设置醒目的禁止吸烟、防火、限速等安全标志。

4.2.3.3存在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设置的设备名称显示和警示标志应符合下列要求:

a)在气化站门口、备料间、净化车间等工作现场应设置“严禁烟火”、“禁止吸烟”等警示标志。

同时应设置“非本站专业人员不得操作”等警示标志;

b)气化车间、气化炉应设置“高温危险”警示标志,气化炉平台应设置“防滑”、“防止坠落”

等警示标志;

c)焦油木醋液(生物质碳)收集池应设置“危险”等警示标志;

d)破碎设备应设置“危险”等警示标志;

e)进料设备应设置“危险”等警示标志;

f)燃气储气设备应设置“禁止烟火”、“易燃易爆请勿靠近”等警示标志;

g)配电设备应设置“小心漏电”等警示标志;

h)防雷装置应设置“请勿靠近”等警示标志。

4.3生产设备设施

4.3.1一般要求

2

DB11/T1322.47—2018

4.3.1.1不应使用明令淘汰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

4.3.1.2振动设备应设置软接等减振装置。

4.3.1.3阀门井内不应堆放杂物。

4.3.1.4仪器、仪表应按要求有专人定期负责维护。

4.3.2原料储存单元

4.3.2.1站内应设有专门的原料储存单元,原料储存单元与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应符合GB50016

的规定。

4.3.2.2原料应按类别及工艺要求堆放整齐,应采取防火、防雨、防雪、防风措施。

4.3.2.3原料堆放应与地面保持10cm~20cm间距。

4.3.2.4原料储存单元应设置相应的消防设备设施。

4.3.3原料破碎

4.3.3.1站内应设有破碎车间,且应设置相应的消防设备设施。

4.3.3.2破碎设备应在危险部位设置防护罩。

4.3.3.3破碎车间内做好通风,应采用防爆生产设备。

4.3.3.4破碎设备运行正常,设备表面不应附着杂物。

4.3.4进料设备

4.3.4.1对运动传递部件,应采用固定式防护装置或活动式连锁防护装置。

4.3.4.2应定期对设备进行清理、维护,并记录。

4.3.5气化炉

4.3.5.1气化炉的各种仪表应定期校验,每年一次并记录。

4.3.5.2气化炉及管路应定期清理,每周一次并记录。

4.3.6燃气净化与储存设备

4.3.6.1净化设备、储存设备安全设置应符合NY/T2908的规定。

4.3.6.2净化车间应设防爆型排风设备。

4.3.6.3净化设备中的过滤填料应按照产品说明中的规定时间及时更换,更换后的填料应进行无害化

处理。

4.3.6.4净化工艺管道及设备连接处应无燃气泄漏,每周检查一次并记录。

4.3.6.5净化工艺设备应设置泄爆口及泄爆措施,并应有相当于设备间占地面积10%的泄压面积,泄

压方向不应朝向人员聚集的场所、房间和人行通道,泄压处也不应与这些地方相邻。

4.3.6.6储存设备应完好无破损,应每天检查一次并记录。

4.3.6.7储存设备的拆装维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

4.3.6.8储存设备顶部应配置护栏、防滑设施。

4.3.7燃气利用设备

4.3.7.1站内低压燃气管道地上部分应采用钢管,地下燃气管道的干管不得从建筑物或地下构筑物的

下面穿越。

4.3.7.2燃气排送机应密封良好。

3

DB11/T1322.47—2018

4.4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

4.4.1给排水

4.4.1.1站内应有充足稳定的生产用水及消防用水水源。

4.4.1.2站内应设置给水系统,并应避免与处理装置直接衔接。当与处理装置相衔接时,应有防止污

染给水系统的设施。

4.4.1.3站内应设置排水系统,拦截暴雨的截水沟和排水沟应与区域或厂区(场区)总排水通道相连

接。

4.4.1.4循环水池应定期补充、更换清水。

4.4.2照明

4.4.2.1站内生产区照明及开关应采用防爆型。

4.4.2.2室外照明灯应采用防水防尘灯,防水防尘等级不应小于4级。

4.4.3防雷防静电

4.4.3.1各类建(构)筑物、场所和设施安装的防雷装置和必要的防静电装置,防雷装置应符合GB50057

的规定。

4.4.3.2投入使用后的防雷装置和防静电装置应实行定期检查制度,每年检查一次,并具有有效期内

的检测合格报告,检测报告应存档备查。

4.5用电

用电应符合DB11/T1322.2的规定。

4.6消防

消防应符合DB11/T1322.2的规定。

4.7危险化学品

危险化学品应符合DB11/T1322.2的规定。

4.8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

4.8.1应根据生产工艺和职业病危害特性,对操作过程中产生粉尘、毒物的生产设备设施,设置通风、

除尘、屏蔽、降噪等职业危害防护设施。

4.8.2破碎区域,应设局部排风除尘装置。

4.8.3作业人员进行原料粉碎时,应佩戴防护用具。

4.9劳动防护用品使用

4.9.1配备要求

4.9.1.1站内应为从业人员配备日常防护用品防静电手套、防静电鞋、棉布工作服、防尘口罩和应急

防护用品防毒面具等。

4.9.1.2站内为从业人员提供的劳动保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规定,不应超期使用。气化站

内管理人员应督促、教育从业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

4.9.1.3在燃气净化、燃气储存等场所,作业人员在作业或巡查时,应穿戴防静电鞋、棉布工作服。

4.9.1.4在产生噪声的场所,作业人员应佩戴耳塞等降噪防护设施。

4

DB11/T1322.47—2018

4.9.2发放和报废

4.9.2.1应根据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类别、使用数量、有效使用时间合理发放,并保存发放领用记录。

4.9.2.2应定期对佩戴使用后的劳动防护用品的有效性进行确认,当确认其失效时,应及时报废和更

换。

4.10作业人员行为规范

4.10.1一般要求

4.10.1.1作业人员应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职责、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危险有害因素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自救互救及应急处置方法,并进行培训及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4.10.1.2设备设施保养和维修时,作业人员应在明显位置、电气开关处挂上安全标志牌,同时加设防

护装置(设施),必要时应设专人看管。

4.10.2主要作业行为安全要点

4.10.2.1有限空间作业应符合GBZ/T205的规定。

4.10.2.2动火作业应符合AQ3022的规定。

4.10.2.3各岗位作业人员,应按时准确地填写运行记录。

4.10.2.4作业人员应按工艺和管理要求巡视构筑物、设备、电器和仪表的运行情况。

4.10.2.5作业人员均需进行职业适应性选择,其生理、心理条件应满足工作性质要求。

4.10.2.6作业人员应了解并掌握生物质气化生产及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并能根据

其危害性质、途径和程度采取防范措施;掌握消防知识和消防器材的使用及维护方法;掌握个体防护用

品的使用和维护方法;掌握应急处理和紧急救援方法。

5评定细则

5.1安全生产等级划分应符合DB11/T1322.1的规定。

5.2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的一级否决条款见附录A。

5.3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标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B。

5.4场所环境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C。

5.5生产设备设施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D。

5.6公用辅助用房及设备设施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E。

5.7用电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F。

5.8消防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G。

5.9危险化学品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H。

5.10职业病危害预防与控制要素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I。

5.11劳动防护用品使用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J。

5.12作业人员行为规范要素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见附录K。

5

DB11/T1322.47—2018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一级否决条款

表A.1规定了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的一级否决条款。

表A.1安全生产等级评定一级否决条款

序号评定内容评分标准对应条款编号

1站内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未制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即为否决。4.1.1

2站内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未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人员,即为否决。4.1.1

运行管理人员应熟悉生物质气化处理工艺和设施、设备的运行要求与技术指标,并进行培训考核

3不符合要求的,即为否决。4.1.2

合格后方可上岗。

4对可能产生燃气泄漏的区域应设置燃气浓度检测报警装置,并正常使用。不符合要求的,即为否决。4.2.2.6

5防雷设施应符合相关要求,并经检验合格。不符合要求的,即为否决。4.4.3.1

6消防设备应符合相关要求,并经检验合格。不符合要求的,即为否决。4.6

6

DB11/T1322.47—2018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表B.1给出了基础管理要求指标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总分为230分。

表B.1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

评定评定评定

评定扣分

序号评定内容要素细项条款评分标准对应条款编号

得分说明

分值分值分值

1基础管理要求4.1

1.1安全生产责任制354.1.1

1)责任制度内容或要素不全,一处不符合要

求,扣6分;

安全生产、职业卫生责任制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2)安全生产职责未覆盖所有人员和岗位,每

a)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各岗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缺一个部门或岗位的责任制,扣6分;

1.1.1244.1.1

责;3)安全生产职责描述不清晰,与实际不符的,

b)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各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扣6分;

4)安全生产目标未按照部门和岗位逐级分解

的,扣6分;

1)每缺一个部门、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书,

扣1分;

1.1.2安全生产责任书应每年逐级签订。34.1.1

2)责任书内容不全的,扣1分;

3)责任书未亲笔签字的,扣1分。

1)未定期进行评审,不得分;

1.1.3安全生产职责应每年审核,适时更新,并保存记录。32)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的,不得分;4.1.1

3)未见记录视同未开展。

缺少部门或人员责任制履职情况考核记录的,

1.1.4站内应每年考核安全生产职责的履行情况。54.1.1

不得分。

1.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454.1.1

7

DB11/T1322.47—2018

表B.1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续)

评定评定评定

评定扣分

序号评定内容要素细项条款评分标准对应条款编号

得分说明

分值分值分值

站内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包括下列内容:

a)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培训目的、计划、

形式、内容、学时及培训档案等要求;

b)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排查内容、方法和周

期,事故隐患治理过程管理及档案等要求;

c)安全生产检查:规定组织实施的部门及职责分工,检查范围、内容、方式、

频次及检查档案等要求;

d)事件事故(生产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事故)管理:规定组织实施部门及职

责分工,事件事故报告程序、时限、内容,调查处理流程及档案等要求;

e)危险作业(吊装、动火、有限空间、高处、临时用电、动土、检维修等作业)

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审批程序、防范措施及记录齐全。1)现有规章制度中未包含上述内容

f)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购销、出入库登记、专用的,不得分;

1.2.1304.1.1

储存场所(专用仓库、专用储存室、气瓶间或专柜等)存储和使用现场管理、2)制度内容不全,或与实际不符的,

应急措施及记录等要求;出现一项,扣5分;

g)消防设施和器材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消防设施和器材配备、日

常维护保养及档案等要求;

职业卫生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职业病危害告知、申报、职业病危

h)害因素检测与评价,职业病防护设施维修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维护、

检修、检测等要求;

i)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设备设施检查检测、维护保

养、报废及台账档案等要求;

j)相关方(供应商和承包商)安全管理:规定责任部门及职责分工,准入条件、

监督指导、评价考核等要求;

k)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

1)未明确获取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

准规范责任部门或人员的,不得分;

站内应及时获取适用于其生产活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定期更新,2)未定期识别和获取的,扣3分;

1.2.254.1.1

确保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符合现行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要求。3)每发现一处本站安全生产规章制

度与现行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的规

定不相符的,扣2分。

8

DB11/T1322.47—2018

表B.1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续)

评定评定评定

评定扣分对应条款编

序号评定内容要素细项条款评分标准

得分说明号

分值分值分值

1)主要负责人未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签

署公布批准实施的,不得分;

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未发放的,扣2分;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经站内主要负责人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

1.2.35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更新后未及时发放4.1.1

关岗位的从业人员。

的,扣2分;

4)员工未掌握相关内容的,每人次扣1

分。

1)未定期进行评审的,不得分;

1.2.4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每年审核,适时更新,并保存记录。52)未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新,不得分;4.1.1

3)未见评审记录视同未开展。

1.3安全操作规程154.1.1

1)无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不得分,并

加扣5分;

1.3.1站内应在对所有作业危险有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编制岗位安全操作规程。34.1.1

2)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与实际岗位数量不

符的,每缺一项扣1分。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下列内容:1)岗位操作规程内容每缺一项,扣2分;

a)适用范围;2)岗位操作规程不适用、不具有可操作

b)岗位存在的主要危险源及控制要求;性的,每有一项不符合要求的,扣1分。

1.3.2c)设备使用方法或作业程序;53)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更新后未及时发放4.1.1

d)个体防护要求;的,扣1分;

e)严禁事项;4)员工未掌握相关内容的,每人次扣

f)紧急情况现场处置措施;0.5分。

1)主要负责人未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签

署公布批准实施的,不得分;

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经管理部门批准实施,现行有效版本应发放至相关岗位

1.3.352)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未发放的,扣1分;4.1.1

的从业人员。

3)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更新后未及时发放

的,扣1分;

9

DB11/T1322.47—2018

表B.1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续)

评定评定评定

评定扣分

序号评定内容要素细项条款评分标准对应条款编号

得分说明

分值分值分值

1)未及时修订或更新岗位安全操作

1.3.4工艺、设备发生变化后应及时修订或更新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保存相关记录。2规程的,不得分;4.1.1

2)无相关记录资料的,扣1分。

1.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与人员104.1.1

未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网络的,不得

1.4.1站内应建立涵盖各层级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设专职管理人员。104.1.1

分。

1.5安全生产教育培训254.1.1

1)未制订年度培训计划的,不得分;

1.5.1站内应制订年度安全生产培训计划。24.1.1

2)培训计划内容不完善的,扣1分。

1)未按培训计划实施教育培训的,

站内应按照培训计划实施培训,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标不得分;

准规范,本站安全生产责任制、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本行业危险2)各类人员(主要负责人、专兼职

1.5.254.1.1

有害因素、职业病危害因素;安全设备设施、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和维护;自安全管理人员、一线作业人员等)

救互救、急救方法、疏散和现场紧急情况的处理应对措施;典型事故案例等。培训内容相同,不得分;

3)培训内容不全,每缺1项扣1分。

安全生产培训学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站内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初次安全培训每年不少于1次;

b)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应进行“气化站、操作车间、岗位”三级安全培训教育,

岗前安全培训每年不少于1次;

1.5.35每发现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4.1.1

c)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气化站,其主

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初次职业卫生培训每年不少于1次;

d)工作场所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所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气化站,接触

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初次职业卫生培训每年不少于1次。

1)每有一类特种作业人员未取证或

证书过期的,扣1分;

1.5.4特种作业人员应取得相应作业操作资格证书,并按期参加复训和复审。24.1.1

2)每有一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未取

证或证书过期的,扣1分。

从业人员在本单位内调整工作岗位或离岗6个月以上重新上岗时,应重新接受未对相关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1.5.524.1.1

操作车间和岗位的安全培训。培训或未提供培训记录的,不得分。

10

DB11/T1322.47—2018

表B.1基础管理要求指标的安全生产等级评定细则(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