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北京丰台高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_第1页
2025北京丰台高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_第2页
2025北京丰台高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_第3页
2025北京丰台高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_第4页
2025北京丰台高一(上)期末语文(教师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5北京丰台高一(上)期末语文本练习卷满分共150分,作答时长150分钟。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材料一最初,人们出于现实的需要,经商、求学、游说或出使等,都免不了远途跋涉。虽行历天下,也只可说是“旅行”而非“旅游”。汉代,司马迁发愤而作《史记》。他为搜求第一手史料,不辞劳苦地深入实地,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这样的周游,标志着一般意义的旅行向充满自觉意识的旅游发展。到六朝之时,旅游渐成风气。有了自觉的旅游活动,作家以诗、文的形式,记游、写景、叙事、抒情或议论,在模山范水中渗透了他们的主观意识、审美个性和独特情感,这样就产生了旅游文学作品。山水游记和山水诗相继问世,标志着旅游文学的产生。汉魏六朝是游记文学的草创期,由唐至明愈渐兴盛,至清代日渐衰微。览山水之幽,得人文之胜,旅游和文化就这样一路走来。文化旅游是旅游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以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为结果。文化旅游包括历史遗迹、建筑、民族艺术、宗教等内容,是集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于一体的旅游活动,其涵盖性强,几乎可以囊括所有相关的产业。在旅游中,当游客走进古老的城镇、参观历史遗迹、欣赏传统艺术表演时,他们成为了文化传承的见证者和参与者。这种直接的接触与体验,激发了他们深入了解当地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的兴趣,获得超然的文化感受。当今世界,旅游业呈现出与文化融合发展的大趋势。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调查显示,全球旅游活动中约有37%涉及文化因素,文化旅游者以每年15%的幅度增长。从一些地区和国家看,文旅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国43项世界遗产中有39项是文化遗产,美国文旅产业创收占GDP比重30%。如今我国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已成为人民群众除食品餐饮消费之外的第二大消费内容,全国人均国内旅游次数已达每年3次,文化旅游已成为文化产品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最大的市场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文旅产业发展成为挖掘地方文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取材于李爱武、王晋军等的文章)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迁为了创作而进行调查研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有自觉意识的旅游。B.旅游是自觉意识的行为,渗透着审美个性和独特的情感,是文学产生的条件。C.文化旅游覆盖范围广,近乎包括政治、经济、教育、科技等所有的相关产业。D.文化旅游在全球旅游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约占各国GDP的三分之一。2.根据材料一,下列行为不属于“文化旅游”的一项是()(3分)A.孔子游说列国B.姚鼐登游泰山C.湘南红色旅游D.茶道研学旅游材料二如今,文旅融合已成为各地政府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核心举措。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形成了新兴旅游热潮,为地方入境旅游注入了新活力。在数字化、网络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文旅模式正在逐渐转变。新型文旅方式,如城市漫步(CityWalk)、15分钟生活圈等应运而生,文化旅游消费方式的发展反映出现代人对高效、便捷生活方式的追求和新的文化消费诉求。因此,拥有历史文化资本、独特的城市文化形象,乃至一个偶发性的可吸引消费群体关注的事件、地标建筑、体育活动等都可能带动一个城市的“消费”。文化旅游可以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们对文旅产品的消费需求,尤其是一些具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地区,游客抵达后,会购买一些文化特色的产品,庞大的游客流量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另外,旅游作为一种综合性的产业,涵盖了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多个领域。通过发展文化旅游,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升地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近年来,各地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工艺、传统节日等地方文化元素为主题,培育具有吸附力的旅游项目和体验活动的文旅项目,利用社交媒体、网络直播等新型传播渠道和相关平台,扩大在地文化旅游品牌的传播范围,从而促进了我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聚中心的苏州,苏绣、苏扇、缂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本。于是,苏州市举办“品质生活·美好苏州”的文化旅游消费月、“姑苏八点半”等文化旅游活动,以及“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等城市文化的营销与传播活动,探索了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创新性发展路径,提升了地方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旅游是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用文化的理念发展旅游,用旅游的方式传播文化。湖南省不断加大品牌宣传推介力度,湘瓷、湘绣、湘菜等“湘”字号品牌美誉度不断提升,“味道湖南”“一桌湖南饭”等品牌传播力持续扩大,加强与世界各地文明交流互鉴,面向西亚、非洲、东南亚等区域客源国宣传推介湖南文旅品牌,传播更多承载湖湘精神的价值符号,开发更多旅游文化产品,让文化走出去。文化旅游作为对外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的新增长点,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然而,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产品同质化严重、数字技术应用不够、高端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甄别并解决这些问题,是实现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前提。(取材于李炎、李爱武、王晋军等的文章)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当代便捷的生活方式促使了文旅模式的根本转变。B.文化旅游能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和文化消费需求。C.文化旅游解决了传统手工艺文化发展的路径问题。D.解决产品同质化等问题,文旅产业就能快速发展。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游客通过直接接触、体验景区文化资源等行为,获得了超然的文化感受。B.拥有历史文化资本、独特的城市文化形象的地区更可能受到人们的青睐C.地方各级政府采取多项措施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因而各地经济发展迅速。D.高质量的传播手段是文化旅游品牌营销、拓展文化旅游空间的重要途径。5.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要概括并说明我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哪些方面的意义。(6分)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①神农师悉诸,黄帝师大挠……吴王阖闾师伍子胥、文之仪,越王勾践师范蠡、大夫种。此十圣人、六贤者,未有不尊师者也。今尊不至于帝,智不至于圣,而欲无尊师,奚由至哉?此五帝之所以绝,三代之所以灭。②且天生人也,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其闻不若聋;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不若爽;使其心可以知,不学,其知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也,达天性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是谓善学。③子张【1】,鲁之鄙家也;颜涿聚,梁父之大盗也;学于孔子。段千木,晋国之大驵【2】也,学于子夏。高何、县子石,齐国之暴者也,指于乡曲,学于子墨子。索卢参,东方之巨狡也,学于禽滑黎。此六人者,刑戮死辱之人也,今非徒免于刑戮死辱也,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④君子之学也,说义必称师以论道,听从必尽力以光明。故教也者,义之大者也;学也者,知之盛者也。义之大者,莫大于利人,利人莫大于教;知之盛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于学。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为人臣弗令而忠矣,为人君弗强而平矣,有大势可以为天下正矣。故子贡问孔子曰:“后世将何以称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称哉?勿已者,则好学而不厌,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天子入太学祭先圣,则齿尝为师者弗臣,所以见敬学与尊师也。(取材于《吕氏春秋·尊师》)注释:【1】子张、颜涿聚、段千木、高何、县子石、索卢参、禽滑黎等,皆为古人名。【2】驱(zǎng),古时候集市贸易中为买卖双方撮合从中取得佣金的人。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神农师悉诸师:以……为师B.是谓善学是:这C.学也者,知之盛者也知:通“智”,智慧D.则好学而不厌厌:厌恶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而欲无尊师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此五帝之所以绝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C.学于孔子月出于东山之上D.其惟此邪其级七千有余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学,其言不若爽(如果)不学习,人嘴能说话还不如口里有病说不出话B.王公大人从而礼之,此得之于学也王公大人从此就礼待他们,这些(都是)从学习中得到的啊。C.听从必尽力以光明听从(教诲)一定尽心竭力来发扬光大身成则为人子弗使而孝矣自身的修养完成了,那么作儿子的不用支使就孝顺了。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将不学与学进行对比,阐明“学”能够保全天性,不使其衰败,善学能够通达天性。B、本文列举不同身份、地位的古人事例,证明学习和尊师的重要性,事例具体,使文章具有说服力。C、本文将教育提升到了极高的地位,认为教育最大意义在于使人受益,强调教育对个人的积极影响。D、本文语言简洁有力,明确地指出学习是成就自身的关键,通过学习能够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完善。10、本文阐明了“敬学与尊师”之道,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进行论述的。(6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1-13题。(共12分)端居咏怀【1】白居易贾生【2】俟罪心相似,张翰【3】思归事不如。斜日早知惊鹏鸟【4】,秋风悔不忆鲈鱼。胸襟曾贮匡时策,怀袖犹残谏猎书。从此万缘都摆落,欲携妻子买山居。注释:【1】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江州时所作。【2】指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却遭被贬,抑郁不得志。【3】张翰,字季鹰。在秋季西风起时,想到家乡莼菜羹、鲈鱼脍的美味,便立即辞官回乡。【4】贾谊曾作《鵬鸟赋》。鸟即夜鹰,善捕田鼠,但古人以为是不祥之鸟。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用贾谊的事来自比,作者因两人有相似的人生遭遇而产生了共鸣。B.颔联的“鵬鸟”“鲈鱼”两个意象分别对应了首联的两句,语义连贯。C、颈联写诗人曾怀匡时救世之策和进谏皇帝如何打猎的书,但没被采用。D,本诗陈述了诗人被贬后的心路历程,并在结尾处表达了对未来的设想。12.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首联不相同的一句是()(3分)A.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D.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13.“端居咏怀”即诗人在闲居时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人抒发了哪些情感。(6分)14.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字迹清晰,书写规范。(12分)(1)世间行乐亦如此,。(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3)荀子在《劝学》中指出“青,,”,与韩愈《师说》中表达“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思想一致。(4)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词人回首故国,想到宫苑犹存,写下了,”,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沉重叹息。(5)古代诗人登临古迹,常有自然永恒而人世沧桑的感慨。游览黄州赤壁,苏轼唱出“大江东去,,”,感叹江水滔滔而风流人物已逝;登临京口北固亭,辛弃疾吟道“千古江山,,”,叹惋江山永恒而英雄不再。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5-18题。落在生命中的雨①我和母亲收拾完家务,搬了把椅子坐在客厅门边。日子像春天的雨滴一样,一滴一滴温和地下落,落在攒劲儿成长的生命里。我盯着门缝上干枯的艾叶,听风吹过艾叶卷出的瑟音,想象阳光落在艾叶上的颜色,勾勒光斑周围扩散又退却的晕染。我觉得太阳忘记这把艾叶了,不再从高处把光辉送到它身上。②说起阳光,那可真让人怀念啊。“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阳光普降,迎春花给墙壁镶嵌上无数星星,满墙满院就亮起了摇曳的光芒,一层层,一簇簇,在风中如同水波般荡漾,几乎使我相信冬天已经远去了。等到油莱花严严实实地长满田野,像无边的地毯覆盖在大地上,由心底升腾而起的温热之感就越发浓郁,我由此爱上了世间所有与阳光有着相同颜色的东西。金黄,在春天闪着璀璨的光芒,并迅速铺展成广阔的规模,连蝼蚁都感受到了这盛大之美。大地因这盛大之美,变得活泛,变得慷慨,变得热情。大地大笑起来,冬天长出的皱纹瞬间被抹平了,只剩下无边的金黄,无边的旺盛。③就在人们以为一切渐入佳境时,大地打了个寒颤,一阵风刮过山头带来了一片乌云。没来得及披上蓑衣的瞬间,阳光全都被吸走了。接着油菜花开始震颤,东倒西歪,熄灭在雨水里,陷落在泥滓中。沙沙沙——雨沙子般落下,丝线般落下,一切事物都蒙上了一层泪痕。④这时,母亲哼起了乡间谣曲,我想跟着哼唱,但我不会。母亲的歌声,像沙沙沙的雨声,歌声和雨声交织在一起,有着动人的和谐。父条从里屋出来,坐在门边换水鞋。“我得去看看。”父亲说。“注意安全,早点回来。”母亲说,说完又拾起中断的歌谣,“伊哎呀——”在母亲的歌声中,父亲把裤腿塞进雨鞋,扯了扯肩头的衣角,这才拿着手电筒出门。母亲看着他的背影,露出温情的笑意。⑤雨丝在灯光中闪亮,看着像密密麻麻的心绪,一丝一丝,纷纷舞动。父亲走远后,母亲搬出去年秋天留的花生种子,在灯光下给花生剥壳。这是个小活儿,简单,却也磨人。两手同时使力,拇指和食指用劲剥开花生壳,露出粉紫色的花生米,选择其中亮泽饱满的,丢掉干瘪难看的。⑥忙碌一阵后,母亲忍不住说:“这一批花生种子非常好。”的确好,好到让人觉得丰收就在眼前。“开耕后把它们种到土里,小小的一篮子花生米,能变成几亩花生苗,能收获好几牛车花生,能榨出几百斤食用油。”母亲的话,道出了生命的力量,土地的思赐。⑦灯光下,母亲的手厚实,温柔。啪——花生米脱离黄壳,从她指缝落入竹篮,如水滴落入大海。一剥一落间,细致的生活能力汩汩而出,她在这些琐碎的日常事务中练就了应对各种麻烦的品性。她的人生就像这些花生来,微小,却也要细心打理。像剥花生壳这类小事,她每天都要做很多,多到没有人意识到这也是一件事,一件必不可少的事。这样的事,没有时代的波澜,不及历史的变迁,无关天下的兴亡,只有一个个被人遗忘的人间真实。由这些组合而成的人生,平凡,渺小,饱含艰辛,但这就是“活着”。⑧有时候,我羡慕母亲的手,虽然满是疤痕,但很有力量。它们能承受生活的鸡零狗碎,理顺一地鸡毛,化腐朽为神奇。我的手就做不到这些。没剥多久,我就累了,实际上是没耐心了,就靠在炉火边,让微红的火光烤热我的手。雨丝银针般飞动着,屋檐有水滴落下来,地上有散开的水花。看着雨水一滴又一滴地下坠,散开,我的心开始湿润了。⑨母亲依然在一颗接着一颗地剥花生,仿佛永远也剥不完似的,仿佛她生来就是为了剥花生似的。除了手中的活儿,她似乎什么都不在意。她真有耐心呀,这耐心让我惊叹。母亲粗糙的手掌拂过春天的水气,打捞起内心的平静。她平静的时候,我似乎能听到她的呼吸。这双手剥过多少万颗花生呢?⑩时间是一条沙河,由沙子般的花生粒串起。花生零碎,人的生命也零碎。花生埋进土里,发芽、生长、结果,人也仿佛跟着发芽、生长、结果。花生在潮气中散发清香,让人忍不住想把它们塞进嘴里。但我没有这样做,在春天花生只有一个使命:成为种子。EQ\o\ac(○,11)过了一会儿,母亲说起出门的父亲。巡山的他,该走到水库坝上了吧,每日的固定时间,他都要去查看沟渠和水位。而他所经之处,春风唤醒了春笋、蘑菇、木耳。说起父亲时,母亲脸上的笑容像穿过雨幕照进夜里的阳光。离开故乡后,想家时我就会想起这个笑容,带着春夜的暖意,以及我年轻时的心绪。EQ\o\ac(○,12)我的心绪从雨中拉回灯下时,母亲竟然剥完了所有的花生。这时,父亲的脚步声从屋外传来,接着他粗大的手推开了潮湿的木门。吱吱呀呀,门一开一关,牛棚里的牛跟着哞哞叫了几声,然后是鸟飞离树梢的扑翅声。EQ\o\ac(○,13)随心着雨脚越来越密,春耕开始了。春雨中,父亲犁地,翻起的肥土泛着温润的光,我把花生米一粒粒播撒在土中,让雨淋湿它们,让土掩理它们,让风唤醒它们。EQ\o\ac(○,14)它们破土了,抽芽了,散叶了,开枝了,绽花了,结实了…EQ\o\ac(○,⑮)几个月后,我们赢得了丰收年。(节选自连亭的同名散文)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滴一滴温和地下落下落:掉落B.熄灭在雨水里熄灭:暗淡C.她人生就像这些花生米,微小微小:平凡,渺小D.打捞起内心的平静打捞:唤起16.下列对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细腻地描写了明媚的春光,展现家乡美好的自然风景,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赞美之情。B.“大地大笑起来,冬天长出的皱纹瞬间被抹平了”,运用拟人手法描绘春回大地、生机焕发的情景。C.写了父母在雨天劳作及母亲对父亲的关心,表现了家人间的温暖情感,表达了我的独特感受。D.结尾处,描写花生米从破土抽芽到绽花结实的生长过程,主要是为了表达作者对花生的喜爱。17.文章第二段的画线句具有语言表现力,请选择一个角度进行赏析。(6分)迎春花给墙壁镶嵌上无数星星,满墙满院就亮起了摇曳的光芒,一层层,一簇簇,在风中如水波般荡漾。文中“花生米”意蕴丰富,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分)五、本大4小题,共12分。19.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没精打采冷寞遒(qiú)劲六艺经传(chuán)B.残羹冷灸熨(yùn)帖心悸举酒属(zhǔ)客C.疏疏落落点缀枕藉(jiè)亘(gèn)古不变D.礼上往来隽永一椽(chuán)锲(qì))而不舍2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沁园春•长沙》一词中,“沁园春”是词牌,指填词时所依的乐调;“长沙”题目,标明所吟咏的内容。B.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描写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是田园代表作家,诗风自然平淡。C.《念奴娇•赤怀古》是苏轼被贬后游黄州赤壁所作,表达了对古代英雄的赞美和自己功业未成的感慨。D.《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荷塘月色,表达对光明未来的憧憬。2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现代作家郁达夫,对于大多数学生是比较熟悉的,代表作《故都的秋》很多人喜欢。B、《乡土中国》是费孝通于20世纪40年代创作的一部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特点的学术著作。C.《红烛》主要收录了诗人闻一多在清华和美国两个时期的作品组成,内容丰富广泛。D.议论需提高针对性,切忌不要“无的放矢,不看对象”,可根据读者调整角度。2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望洋兴叹。因而问题不在于数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爱的阅读,就没有敬重的知识,没有心的教养,是戕害性灵的最严重的罪过之一。①因为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那就是个性或人格②还有人见书便生吞活剥,对什么都能说上几句,然而一切努力全都白费③没有这个前提,教养在一定意义上便落了空,纵然能积累某些知识,却不会懂得爱和生命④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A.①③②④B.③①④②C.④②①③D.②④③①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3.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1)优秀的古诗词往往具有深刻的意蕴和独特的艺术匠心。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从知人论世、遣词造句、意象选择、待感表达的角度中,选择你感触最深的一点,写一则父学短评。要求:选择一个角度,叙议结合,条理清晰。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益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2)高一年级拟举行以“学习”为主题的板报比赛。针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从以下《论语》名句中选择一句作为板报的宣传语,你会选择哪一句?请说明你的理由。要求:正确理解句意,理由充分,条理清晰。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③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各行各业中,都有创造性地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劳动者。请为这样的劳动者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要求:感情真挚,有形象。24.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1)登高是一种攀登到高处的活动,也是一种向着目标前行的坚实行动……登高望远,方有大视野、大境界……请以“说登高”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2)请以“有我在”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参考答案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1.(3分)C2.(3分)A3.(3分)B4.(3分)C5.(6分)答案要点:①旅游方面:为地方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地方旅游业的持续发展。②文化方面:有利于挖掘地方文化,提升地方文化品牌的影响力;促进我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③经济方面: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为旅游地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带动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提升地区经济的整体竞争力。④政治方面(对外交流):有利于对外文化交流合作、讲好中国故事,扩大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评分参考】共6分。每点2分,其中概括1分,说明1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6.(3分)D(厌,满足)7.(3分)A(A连词,表转折;B……的原因/用来……;C介词,向/介词,从;D副词,表推测语气,大概/代词,它的)8.(3分)B(王公大人跟随并礼待他们,这些都得力于学习。)9.(3分)A(“‘学’能够保全天性,‘善学’能通达天性”错)10.(6分)答案示例:开篇先列举古代圣贤无不尊师的事例,慨叹当今众人不欲尊师将导致严重后果(1分);接着用鲜明的对比阐述了学习对人的重要性,强调学习能够通达天性、保全上天赋予人的能力(2分);然后列举了六个受刑将死之人,最终成为天下名士的例子,进一步证明了向老师学习可以使人改变(1分);最后得出了教育是大义,学习是大智的结论,用孔子与天子的事例再次深化了“敬学与尊师”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2分)。【评分参考】共6分。按点给分,意思对即可。本大题共4小题,共24分。11.(3分)C12.(3分)B13.(6分)答案要点:(1)对自己不平命运(不得志)的抑郁之情;(2)对自己不能早离开官场归家的后悔之意;(3)对自己理想抱负破灭的失望之情;(4)表达归隐之志;(5)被贬闲居、有志难申的忧愤之情。【评分参考】6分。五个要点;每点2分,其中情感1分,结合具体语句分析1分;答对三点就可得满分。意思对即可。14.(12分)(1)古来万事东流水(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3)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师不必贤于弟子(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5)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评分参考】共12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书写不规范该空不得分。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15.(3分)A16.(3分)D17.(6分)答案示例1: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迎春花比作“星星”,将摇曳的迎春花光影比作“荡漾的水波”(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迎春花花朵繁多、小巧精致的特点,又写出迎春花在阳光下随风摇曳的姿态(3分)。阳光普降、迎春花开,充满了温暖和希望,传达出作者对于春天的热爱和对于生命的美好向往(2分)。答案示例2:这句话使用了叠词,“一层层”写出了迎春花的层层叠叠,“一簇簇”则描绘了迎春花的密集繁盛(1分),重复的语言形式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同时也强化了迎春花盛开时错落有致的美感(3分),暗示了作者看到眼前美景的轻快心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待、热爱(2分)。【评分参考】6分。“手法及阐释”1分,“效果”3分,“情感”2分。意思对即可。18.(6分)答案示例:①蕴含生命成长的希望和力量(1分)。花生米虽小,却能让人们觉得丰收的希望就在眼前,小小的一篮子花生米也能变成几亩花生苗,收获大量的花生,进而榨出食用油,这象征着巨大的生命能量。(1分)②体现人生态度与品性(1分)。人生就如花生米一般渺小平凡,但母亲仍旧细心经营和打理,剥花生米这一看似简单的行为,反映了母亲在琐碎日常事务中练就的应对各种麻烦的耐心、坚韧、细致、从容、认真、平和等人生态度和品性(1分)。③象征人生历程的循环往复,生生不息(1分)。花生米由种子到结果循环往复的生长过程正和人生成长历程一样,作者借此巧妙地传达了生命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哲理(1分)【评分参考】6分。三个要点,每个要点2分,其中含义1分,结合文章内容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19.(3分)C20.(3分)D21.(3分)B22.(3分)C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23.(10分)一类卷(8—10分),符合题意,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表达流畅,较有文采。二类卷(5—7分),基本符合题意,内容较充实,结构基本完整,语言通顺。三类卷(1—4分),偏离题意,内容空洞,结构不完整,语病较多。【评分参考】根据完成题目要求的质量,参考类别进行赋分。24.(50分)【评分参考】根据完成题目要求的质量,参考类别进行赋分。(1)议论文类别评分要求评分说明一类卷(42-50分)符合题意、论点明确论据恰当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表达得体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以46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一类卷的基本要求,有创意、有文采的作文可得48分以上。二类卷(33-41分)符合题意、论点明确论据较恰当充实、论证合理语言通顺、表达大致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以37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二类卷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比较突出的作文可得39分以上。三类卷(25-32分)基本符合题意、论点基本明确论据较恰当充实、论证基本合理语言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结构基本完整、条理基本清楚以29分为基准分浮动。符合三类文的基本要求,其中某一方面较好的作文可得31分以上。四类卷(0-24分)偏离题意、立意不当论点不明确、内容空洞语言不通顺、语病多结构不完整、条理混乱以20分为基准分浮动。(2)记叙文类别评分要求评分说明一类卷(42-5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