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考题猜想】(解析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07/1A/wKhkGWegbDuAU4SDAAI2YUHM7zM954.jpg)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考题猜想】(解析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07/1A/wKhkGWegbDuAU4SDAAI2YUHM7zM9542.jpg)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考题猜想】(解析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07/1A/wKhkGWegbDuAU4SDAAI2YUHM7zM9543.jpg)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考题猜想】(解析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07/1A/wKhkGWegbDuAU4SDAAI2YUHM7zM9544.jpg)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考题猜想】(解析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部编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4/M08/07/1A/wKhkGWegbDuAU4SDAAI2YUHM7zM954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考题猜想】1.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A.自然环境不同 B.使用的工具不同 C.生活习惯不同 D.思想意识不同【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居民。【解答】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不同环境造成不同的生活方式与文化特点。故选:A。【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2.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距今上万年,甚至百万年的典型原始人类,我们现在之所以能够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主要是通过()A.考古发掘 B.文字记载 C.神话传说 D.专家推测【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中国早期人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史料来源大致有考古发现、神话传说、影视作品、文献记载等。关于远古原始人类生产、生活的状况,最真实的史料是考古发现。远古时期没有文字记载,甚至连语言都是非常简单的,那时的历史只能靠科学家根据遗址发掘出来的化石、使用过的工具以及遗留物等进行科学研究来得知。故A符合题意;远古人类没有文字,排除B;神话传说要提供考古发现的文物、遗物、遗迹来验证,排除C;专家推测要依据考古发现的文物、遗物、遗迹等,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中国早期人类,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了解远古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主要是通过考古发现。3.考古学者在云南省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这说明元谋人()A.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B.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C.已经进入磨制石器时代 D.广泛使用青铜工具【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掌握相关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可知,粗糙的石器说明元谋人会制造工具,炭屑和烧骨说明元谋人知道使用火,A项正确;元谋人处于旧石器时代,不会从事农业生产,排除B项;元谋人属于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排除C项;我国在商周时期广泛使用青铜工具,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元谋人,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如图位于M处的遗址最有可能是()A.北京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二里头遗址【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是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如图位于M处的遗址最有可能是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的北京人遗址,A是正确的选项;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省余姚市,排除B;半坡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村,排除C;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东部的偃师市境内,排除D。故选:A。【点评】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北京人,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5.史料中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时所产生的。下列可作为研究北京人情况的第一手史料是()A.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B.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C.知名历史学家著述 D.考古现场影像资料【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知道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解答】第一手资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故研究北京人情况时,可以作为第一手史料的是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其他几项都是第二手史料。A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北京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6.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的说法,正确的是()A.发现于云南元谋县 B.使用磨制石器 C.会缝制衣服 D.具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山顶洞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山顶洞人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和死后埋葬。故C符合题意;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排除A;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排除B;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排除D。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山顶洞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7.运用以下如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可以拟定的主题是()A.早期人类代表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神话传说 D.早期国家建立【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始农业的发展。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以及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其兴起的重要标志。【解答】分析图片可知,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作柱子;骨耜可以证明河姆渡人会制作农业生产工具,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可以见证河姆渡人种植水稻,都体现了原始农耕生活,B是正确的选项;图片没有体现早期人类代表、远古神话传说、早期国家建立,排除ACD。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原始农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8.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A.聚落的发展 B.火的使用 C.农作物的种植 D.家畜饲养的出现【答案】B【分析】本题以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为切入点,考查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出现了聚落。【解答】原始社会时期,人们种植农作物,饲养家畜,过定居生活,出现了聚落,使用磨制石器等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原始农业的出现;火的使用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故选:B。【点评】本题以原始农耕生活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原始农耕生活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9.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A.原始农业的发展状况 B.农业生产工具的出现与改进 C.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 D.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遗址出土的玉铲、石磨盘、石磨棒和碳化黍。【解答】A.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根据图片材料“玉铲”“石磨盘、石磨棒”“炭化黍”可知,玉铲既是农业生产工具,也是一件艺术品,石磨盘加工谷物,炭化黍是出土的粮食,这些考古发现都与原始农业的发展相关,A项正确。B.炭化黍不属于农业生产工具,排除B项。C.题干材料甘肃出土的“炭化黍”说明北方种植黍,根据所学,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和黍。河南出土的“玉铲”“石磨盘、石磨棒”,不能说明南方种植水稻,材料不可用于研究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排除C项。D.材料“玉铲”“石磨盘、石磨棒”“炭化黍”与原始农业的发展相关,体现不出不同地区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原始农业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使用所学知识的能力。10.从图片中获取重要信息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根据如图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可以判断出该遗址是()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蓝田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根据题干图片“干栏式房屋”“稻谷”“猪纹陶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故B正确;半坡人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种植粟,排除A;蓝田人、山顶洞人不会种植农作物,排除C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河姆渡人的生产生活状况。11.在河南东南部的淮河上游,有一处距今8000多年的舞阳贾湖遗址,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这证实贾湖居民()A.已经学会保存火种 B.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C.过着原始农耕生活 D.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答案】C【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耕生活,解题的关键是识读题干材料。【解答】根据材料“那里出土了炭化稻粒和家猪骨骼”可知,贾湖遗址出土的文物证明贾湖居民已经学会水稻种植和家畜饲养,他们过着原始的农耕生活,C项正确;材料没有贾湖居民用火的信息,排除A项;会建造半地穴式房屋,与材料反映的从事原始农耕生活无关,排除B项;会制作简单乐器骨哨,与材料反映的从事原始农耕生活无关,排除D项。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农耕生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12.七年级历史学习兴趣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究活动,利用网络收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资料。据此判断,他们探究的活动主题是()A.中国的朝代更替 B.中国的远古传说 C.中国原始农耕文明 D.中国的青铜文明【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中国的原始农耕文化,知道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都体现中国悠久的原始农耕文化。【解答】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住干栏式房屋。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是原始农耕生活的典型代表。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中国的原始农耕文化,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13.出土文物可以了解古人生活状况。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聚落遗址,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这说明该处古代居民()A.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 B.掌握了简单的纺织制衣技术 C.开始了原始商贸活动 D.具备了较高音乐修养【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半坡人。掌握半坡人的生产和生活状况。【解答】“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是用于纺织的工具,因此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聚落遗址,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说明半坡人掌握了简单的纺织制衣技术。B符合题意。故选:B。【点评】本题以半坡人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14.中华民族祭祀黄帝和炎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2年4月5日上午,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举行。2022年5月26日,在炎帝陵,隆重举行了“以诗为媒致敬炎帝”壬寅年全球华人华侨纪念炎帝诞辰炎帝陵祭祀典礼系列活动。这些祭祀活动的举行主要是因为()A.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炎帝和黄帝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 C.黄帝和炎帝治理黄河水患的贡献较大 D.黄帝和炎帝都教民开垦和种植农作物【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解答】A.据题干“中华民族祭祀黄帝和炎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结合所学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符合题意。B.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华夏族还没有形成,排除。C.远古时期治理黄河水患的贡献较大是禹,而不是黄帝和炎帝,排除。D。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种植五谷和蔬菜,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可知“黄帝和炎帝都教民开垦和种植农作物”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A。【点评】记忆查炎帝和黄帝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15.如图是炎帝、黄帝、蚩尤三个部落发展演变的历程,其中③、④位置应该分别填写的内容是()A.黄帝、炎帝 B.炎帝、黄帝 C.炎黄联盟、华夏族 D.华夏族、汉族【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炎帝、黄帝与蚩尤的相关史实。炎帝、黄帝与蚩尤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三个部落联盟首领。【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打败炎帝部落,又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故正确的一项是C,ABD错误。故选:C。【点评】掌握炎帝、黄帝与蚩尤的相关史实及影响。16.小刚同学在网上搜索到一次传说时代的战役: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对此无计可施,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这次战役是()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阪泉之战 D.巨鹿之战【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本题考查阪泉之战,知道黄帝通过阪泉之战打败炎帝。【解答】据题干“黄帝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对此无计可施,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阪泉之战中,黄帝率领“熊、罴、狼、豹、貙、虎“六部军队与炎帝摆开战场,六部军队各持自己的崇拜物为标志的大旗,黄帝作为六部统帅也持一面类似“大纛“之旗,列开了阵势。首先,炎帝在黄帝没有防范的情况下,先发制人,以火围攻,使得轩辕城外经常浓烟滚滚,遮天蔽日,应龙用水熄灭火焰,黄帝帅兵将炎帝赶回阪泉之谷,嘱手下士兵只和炎帝斗智斗勇,不伤其性命。在阪泉河谷中,竖起七面大旗,摆开了星斗七旗战法。炎帝火战失利后,面对星斗七旗战法,无计可使,一败涂地,躲回营内不敢挑衅。故这次战役是阪泉之战。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阪泉之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17.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考古发现能为传说提供佐证。下列考古发现能证明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A.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 B.河南汤阴白营遗址的水井 C.三星堆青铜面具 D.四羊方尊【答案】B【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所以河南汤阴白营遗址的水井能说明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故B正确;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不能证明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排除A;炎帝黄帝时期还没有青铜面具,排除C;四羊方尊是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排除D。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河南汤阴白营遗址的水井能说明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18.传说黄帝以后,出现了尧、舜、禹三个著名的领袖。关于他们“禅让”的故事,古书中有不少记载。通过这些记载可以了解()A.中国上古时期的民主制度 B.研究禅让制的第一手史料 C.当时有才能就能成为首领 D.长江流域选举首领的方式【答案】A【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尧、舜、禹时期的“禅让”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禅让”的实质的相关史实。【解答】在继黄帝之后的原始社会末期,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尧在年老时推举舜为继承人,舜年老后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他们之间采用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通过题干这些记载我们可以了解中国上古时期的民主制度,A项正确;传说不是研究禅让制的第一手史料,排除B项;“当时有才能就能成为首领”说法绝对,排除C项;“禅让”是黄河流域选举首领的方式,不是长江流域选举首领的方式,排除D项。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尧、舜、禹时期的“禅让”的相关史实。19.有学者认为,尧舜禹和“尧舜禹时代”是两个既有联系又不相同的概念。尧舜禹或许不一定可以一一据实,但以尧舜禹为代表的这个“时代”是肯定存在的,因为在考古学上,明显就存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一般称之为“龙山时代”,甚至还存在更早一些的“仰韶时代”。这说明()A.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 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 D.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尧舜禹的“禅让”。注意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这一时期,气候变化导致黄河泛滥,洪水成灾。为抵御共同的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在考古学上,远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原人民就创造了著名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说明存在尧舜禹时代,体现了历史传说具有一定的考古学意义,C是正确的选项;题目内容没有体现我国有文字可考历史从商朝开始,排除A;题目内容没有体现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排除B;题目内容没有体现世袭制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判断D。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尧舜禹的“禅让”,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20.下列有关“禅让”的说法,错误的是()A.禅让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B.禅让是用战争胜负决定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C.禅让制度下选拔首领的主要依据是贤能和才干 D.舜和禹是通过禅让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答案】B【分析】本题以“禅让”为依托,考查的是禅让制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求部落联盟首领意见,把位置让给了有才德的舜。舜年老的时候,采用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了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故本题中B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其它三个选项都是正确的。故选:B。【点评】本题以“禅让”为背景,考查的是学生对禅让制的有关知识的记忆、理解能力。21.我国拥有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促进了我们对古人类的了解。我国发现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早期人类有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谋县修建了“东方人类祭祖台”。祭祖台初步设计高170米,基座是正方形,祭祖台内部由下到上分别是祭奠层、世界珍藏馆和人类博物馆。材料二经过漫长的自然变化年代,中国境内的古猿从体质上完成了从古猿向猿人的演进过程。猿人与古猿的区别是猿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以打制方法制作石器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人类遗址遍布中国南北,最具代表性的有云南元谋人、陕西蓝田人、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安徽和县人等。他们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北京人已经懂得使用火。材料三山顶洞人沿用了与北京人同样的方法制作石器工具……骨角器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骨针,针身保存完好,针身微弯,刮磨得很光滑,针孔是用小而细锐的尖状器挖成的。……山顶洞人的装饰品非常丰富,有穿孔的兽牙、海蚶壳、小石珠、小石坠、鲩鱼眼上骨和刻沟的骨管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谋县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祭祖台为什么设计高170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猿人与古猿的区别。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概括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境内的这些古人类遗址的认识。【答案】(1)在元谋县发现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2)猿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使用打制石器,使用火,过群居生活,等等。(3)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等。(4)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等等。【分析】本题考查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县修建“东方人类祭祖台”的主要原因是在元谋县发现了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元谋人。因为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因而祭祖台设计高170米。(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猿人与古猿的区别是猿人会制造并使用工具;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生产生活的共同特征是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使用打制石器,使用火,过群居生活,等等。(3)根据材料三可知,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缝制衣服,有爱美意识等。(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我对我国境内的这些古人类遗址的认识是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华文明具有悠久的历史,等等。【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相关史实。22.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今天我们进行一次“远古祖先的拜访”活动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探究任务。(1)请将下列相关史实填入表格中的相应位置。(只填序号)①河姆渡人②元谋人③黄帝④半坡居民⑤北京人⑥山顶洞人⑦尧、舜、禹洞穴中的祖先②⑤⑥定居时代的祖先①④传说中的祖先③⑦(2)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史实,完成探究任务。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是我国原始农耕时代的典型代表。通过考古发现,我们知道了这两种不同风格的农业文化的产生是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请你结合具体史实举例说明这两种文化的不同点及其原因。(3)结合上述探究,请你归纳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答案】(1)洞穴中的祖先②⑤⑥定居时代的祖先①④传说中的祖先③⑦(2)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和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有着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在房屋建筑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主半地穴式房屋,在农作物种植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由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种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3)化石和考古发现。【分析】本题考查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农耕,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据材料“在北京人居住的岩洞里,科学家们所获的大量化石和石器,为古人类研究提供了丰富的、价值极高的研究资料,因而有助于我们较为清楚地了解北京人的劳动和生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都居住在山洞里,属于洞穴中的祖先;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原始农耕生活,会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炎帝和黄帝被后世尊为人文初祖,尧、舜、禹都是黄帝之后的部落联盟首领,都是传说中的祖先。(2)根据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位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遗址和黄河流域的半坡遗址是我国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有着不同风格的农耕文化,在房屋建筑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主半地穴式房屋,在农作物种植方面,河姆渡原始居民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究其原因是由于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两种不同的自然环境造成的。(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早期人类的考古发掘的化石和原始农耕遗址的发现,有利于研究人类的起源,因此,化石和考古发现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点评】本题考查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和半坡的原始农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图。材料二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材料三相传,尧年老的时候,有人推荐共工为继承人,尧虽不同意,但还是让他担任工师之职,以考验其才能,结果不行。大家又推荐舜,说他很能干。于是舜协助尧20年,又代尧摄行政事8年,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尧死后,舜才正式主持联盟的事务。(1)材料一中图1和图2的相关人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什么重要地位?(2)材料二中的祭文与材料一中的哪幅图片有关?材料颂扬的历史人物对中华民族作出了哪些贡献?(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哪一制度?这一制度对当今社会有什么借鉴意义?(4)上述材料中的人物都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人物,神话传说能代表史实吗?为什么?【答案】(1)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图2;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3)禅让制;用人要发扬民主精神,重用贤人,应通过民主的方式选举干部,要以天下为己任,选拔人才以德才兼备为标准。(4)不能;历史史实是完全真实存在的客观事实。神话传说存在虚构的成分。【分析】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禅让制、大禹治水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解答】(1)五六千年前,炎帝和黄帝为争夺中原地区,在“阪泉之野”展开大战,炎帝战败并归服黄帝,后来,炎帝和黄帝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2)材料二中的祭文与材料一中的图2有关,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禅让制,这一制度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是用人要发扬民主精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代保管档案协议(2篇)
- 2025年企业单位雇佣合同模板(2篇)
- 2025年买卖合作廉洁协议经典版(2篇)
- 2025年交通事故自行协商协议(三篇)
- 2025年个人汽车贷款担保合同简单版(2篇)
- 地铁项目居间合同协议书
- 八年级大考数学试卷
- 幼儿园全包装修合同条款
- 沙石运输诚信体系建设合同
- 乐器运输协调协议
- 2024年微生物检测试剂行业商业计划书
- 河南开封介绍课件
- 通信设备售后服务方案
- 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一单词表
- 初中生物校本课程纲要
- 物业公司介绍
- 卖花生混声合唱简谱
- 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应用
- 【永辉超市公司员工招聘问题及优化(12000字论文)】
- 心肺复苏指南
- 《智能物联网导论》AIoT导论-第2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