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预习和回忆初中所学学问,梳理本课基础学问,明确基本的时空定位,知道“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了解商鞅变法的内容和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主见。2.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发展壮大、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发展的相关史实,相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趋势。3.通过分析变法运动与社会大变革之间的关系,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定性和历史发展的趋势。自主预习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1.春秋时期:。

2.战国时期:。

3.政治特征:。

4.华夏认同:。

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1.经济发展的表现(1)。

(2)。

(3)。

(4)。

2.变法运动(1)背景:。

(2)目的:。

(3)成果:。

(4)商鞅变法①时间:。

②内容:;

;

;

;

;

③影响:。

三、孔子和老子1.孔子(1)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政治思想:。

(3)教化思想:。

(4)整理六经:。

2.老子(1)道家学派的创始人。(2)。

(3)。

(4)。

四、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1)。

(2)。

(3)。

2.百家争鸣的内涵。

3.各学派的主见(1)儒家:。

(2)道家:。

(3)墨家:。

(4)法家:。

4.百家争鸣的影响(1)。

(2)。

核心素养专练一、选择题1.商周时期,士是贵族的最低阶层,有肯定数量的“食田”,能文能武,生活无忧。春秋战国之际,士发生分化,或成为传授学问的老师,或变为主持仪式的赞礼人,或发展为新兴地主。士阶层的分化()A.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C.有利于推动社会变革 D.是井田制瓦解的产物2.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现象进行了比较:“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这说明()A.春秋时周礼尚未遭破坏B.春秋比战国时期社会更有序C.战国时期周王室加速衰微D.战国时期政治发生根本变革3.铁犁牛耕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在中国最早出现于()A.商朝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4.商鞅变法功不行没,但他本人却被贵族诬告谋反,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干脆损害贵族利益的是()A.重农抑商 B.实行什伍连坐C.嘉奖耕织 D.按军功授爵5.在西周的金文记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A.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B.华夏认同观念已经出现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猛烈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6.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为政以德” B.“有教无类”C.“仁者爱人” D.“贵贱有序”7.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确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缘由是()A.诸侯争霸 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铁农具的运用 D.“初税亩”的出现8.有关商鞅变法在秦国建立县制的说法,正确的有()①以县制取代了封国制度②地方官员干脆由国君任免③全国政治、经济、军事权力集中于国君一人④强化了中心集权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9.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A.打破了贵族垄断教化的特权B.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C.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D.适应了诸侯争霸斗争的须要10.韩非主见“事在四方,要在中心;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这些主见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认可,最主要的缘由是()A.严刑峻法可以使民众安安分分B.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C.施刑罚恰恰是爱民的表现D.适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须要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李斯《谏逐客书》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1)两则材料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汉书•食货志》中对“王制遂灭”的看法如何?请你发表评价。材料二孟子,名轲,邹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的再传弟子。他认为人生来就有仁、义、礼、智四端,即对他人苦难的怜悯,对不义之事的羞辱,辞让的心情及辨别是非的实力。他把孔子的“仁”发展为“仁政”,特殊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主见民贵君轻;又说“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认为社会上一切不仁不义不正行为的根源在于君主。这种带有民主色调的见解,为后世儒家所不及,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2)说出材料二中哪些属于史料,哪些属于史料说明,哪些属于历史评价。参考答案1.C2.D3.B4.D5.B6.C7.C8.B9.A10.D11.(1)共识:变法使秦国富强。看法:作者对以井田制、分封制为代表的旧制度的覆灭持否定看法。评价:商鞅变法变更了秦国的旧俗和社会制度,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是一种进步的社会运动。作者以旧制度的覆灭和贫富分化现象否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