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5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能体会语句的美丽生动。2.能运用偏旁归类的识字方法相识“援、掷”等9个生字,识记“救援、投掷”等9个词语。3.能辨析近义词,在详细语境中正确选择运用。4.能仿按例句,写出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5.朗读、背诵《忆江南》,大致理解这首词的意思。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关注并积累美丽生动的语句,体会语言的表达技巧,有效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实力,形成语文学问的不断累积。2.驾驭描写动物外形特点的描写方法,提升语言表达实力。课时支配2课时1.能够在单元学习回顾整理的过程中初步培育整合学习内容的实力。2.在合作沟通的过程中体会美丽语句的表达作用,有效提升感悟语言文字的实力。3.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识记生字。1.摘抄、积累课文中生动美丽的语句,并能沟通自己的感受。2.巩固形声字形旁表意的基本规律,自主相识更多生字。一、沟通平台1.引导学生沟通本单元学习内容。导语: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瞬间一个单元的学习就快结束了。在这一单元的学习过程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述)很好,看来大家的收获的确不少,有的同学背诵了几首关于春天的古诗,有的同学观赏到了荷花漂亮的姿态,还有的同学觉得大自然的昆虫特别好玩……。的确,每篇课文中的事物特点都被作者描写得生动形象,所以才能让我们印象深刻。2.学生自主沟通自己摘抄积累的生动语句。过渡:接下来,请大家翻开自己的摘抄本,跟同桌一起沟通沟通,看看自己积累了哪些有意思的词句。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宠爱的句子,老师引导他们简洁说说自己为什么宠爱。4.出示“沟通平台”的三个句子。·小燕子的翼尖或剪尾,间或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读到这句话,我能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快。)·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立刻要裂开似的。(作者的感受真独特,把花骨朵儿的状态写活了。)·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让小瓢虫仿佛出现在了我的面前。)5.指名学生依次朗读这三句话,沟通并共享自己的朗读感受。预设:读了第一句话,我体会到小燕子飞行的轻快。读这句话,我感到语言很美,“小圆晕”“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很有画面感,我仿佛看到了那样的场景。其次句话作者把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给人的那种感觉写出来了,特别生动、传神。6.老师重点指导第三句。过渡:第一、二句说的同学更多,那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第三句。请大家先找出句中的动词,再说说这句话写得怎么样。预设:(1)这些动词分别是“落下来、折好、收拢”,很有条理。(2)这些动作写得特别细致,尤其加上修饰语以后,“款款”地落下来、“顺顺溜溜”地折好膜翅、“严丝合缝”地收拢硬翅,显得描写特别细致,很有画面感,让人仿佛看到了这只飞落的瓢虫。(3)用“黑绸衬裙”的比方来描写瓢虫的膜翅,生动形象,将膜翅的颜色、质感都写出来了。7.思索质疑:作者为什么能够把这些事物的样子、动作等特点描写得如此生动好玩呢?小结:要想让自己描写的事物生动形象,我们就必需在描写事物之前先仔细视察它们的特点,抓住特点进行描写。还记得视察的一些方法吗?(调动感觉器官,根据一些依次等。)然后,在详细写作过程中运用一些恰当的动词或修饰语,或者肯定的修辞手法,如比方、拟人、夸张等,生动形象地呈现事物的外形、动作等,将事物写出画面感,写详细、生动。二、识字加油站1.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三组汉字,学生自主认读。(救援)(投掷)(打捞)(束缚)(缭乱)(网络)(资产)(贡献)(贷款)2.指名认读生字,老师相机正音。正音:留意读准平舌音“资”,翘舌音“掷”,边音“捞、缭、络”,前鼻音“援”,后鼻音“贡”。3.引导学生仔细视察三组生字并与同桌沟通自己的发觉。(每组中的三个汉字都有一个同样的部首。它们都是形声字。)(1)复习形声字。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两部分组成,其中形旁表义,声旁表音。明确:本题呈现的生字都是形声字,强调了形旁表义的功能。如第一组的三个生字“援、掷、捞”形旁都是“扌”,表示与手有关,其次组的“缚、缭、络”偏旁都是“纟”,表示与丝线、绳索有关;第三组“资、贡、贷”偏旁都是“贝”,表示和钱财有关。(2)给形声字分类。左形右声:援、掷、捞、缚、缭、络下形上声:资、贡、贷4.引导学生再次仔细视察三组汉字,联系自己对三组汉字中的部首“扌、纟、贝”所表示意思的认知,想一想每组汉字的也许意思。明确:第一组汉字都表示动作;其次组表示捆绑、相互交织等;第三组汉字字义都与货币有关联。P9~115.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借助图片或通过动作演示理解词语。救援:帮助别人使脱离苦痛或危急。束缚:使受到约束限制,使停留在狭窄的范围里。贡献:①拿出物资、力气、阅历等献给国家或公众。②对国家或公众所做的有益的事。6.学生齐读三组汉字、词语。7.小组沟通,再找一些偏旁为提手旁、绞丝旁、贝字底的汉字进行识字练习。提手旁,如:扎、扔、扛、托、扰绞丝旁,如:纤、纫、纱、纷、纺贝字底,如:责、货、贯、贵、贸三、课堂回顾1.老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结:这节课大家的学习状态特别不错,沟通得特别热情,也巩固了对形声字构字规律的相识,驾驭了更多生字。下节课希望大家能接着保持这样的学习热忱,信任你们肯定能收获更多好玩的新学问。2.引导学生沟通收获并积累词句。(1)学生再次组内沟通发觉的美丽词句,并试着说出这些句子妙在何处。(2)进一步摘抄自己宠爱的句子。1.明晰近义词词义相近的特点,精确区分近义词。2.驾驭描写动物外形特点的描写方法。3.诵读《忆江南》,感受诗词中的景物美,丰富古诗文化积累。1.通过反复比较及联系详细语境的方式,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实力。2.运用所学的视察方法和描写方法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特点。一、词句段运用(一)词语辨析与运用。1.引导学生回忆沟通自己知道的近义词。过渡:古人说:“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国。”一词之差可以引起一场斗争,一言之差也可以使一个国家丢失主权。可见,说话、作文用词精确特别重要。能够在精确辨析的基础上正确地运用近义词,是我们学习语言必备的技能。谁来说说自己最熟识的近义词?(学生自由表述)说得真好!有的词语别看它俩长得差不多,意思差别也不大,但是在详细语境中,两个词语还是存在微小差别的,假如用得不恰当,整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可就差之千里了。2.出示“词句段运用”第一部分的三个句子。·水面的小圆晕一圈圈地(荡漾漂浮)开去。·他们走在回家的路上,唱起了一首(灵活轻快)的歌曲。·这只小狗的鼻子真(灵活灵敏),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3.学生仔细朗读句子,想一想在特定的语境中用哪个词语更合适。然后与同桌沟通自己的理解。4.指名汇报展示自己的选词状况,老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选择的理由。明确:“荡漾”多用于形容水波等微微起伏波动,如“湖水荡漾、水波荡漾”;“漂浮”多用于形容物体在空中随风飘动或飞扬,如“随风漂浮、香味漂浮”。第一个句子中,小圆晕是水面的水纹,所以选用“荡漾”。“灵活”多用于形容重量小而灵活或操作轻松灵活等,如“外形灵活、精致灵活”;“轻快”多用于形容不费劲或轻松开心,如“脚步轻快、轻快的曲子”,所以其次个句子选用“轻快”。“灵活”形容敏捷而奇妙,如“心思灵活、手很灵活”;“灵敏”多用于形容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快速反应,如“嗅觉灵敏、感觉灵敏”。第三个句子,老远就闻到了食物的气味,说明小狗的鼻子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快速反应,所以选用“灵敏”。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三个句子,再次体会三组词语的意思的区分。6.拓展练习。(1)熊猫的家乡卧龙山区苍绿(安静幽静)。(2)放学了,校内里一片(安静幽静)。(3)一股无法抗拒的力气推着扬科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静静地向着门口(移动挪动)。(4)这个宏大的战士,直到最终一息,也没(移动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5)“啊!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小男孩(请求恳求要求)说。(6)你衣服穿得这么少,怎么能(抵挡反抗)寒冷呢?(7)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实行个(慎重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8)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切地(鼓舞勉励激励)我们,要为四化建设努力学习。(9)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希望期望愿望)。(二)写一种小动物的外形。1.出示小燕子和独角仙的照片,引导学生联系课文简洁描述它们各自的样子。2.补充出示“词句段运用”其次部分的两句话,学生齐读句子。

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

独角仙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3.引导学生进行图文比照,看看这两句话分别抓住了小燕子和独角仙的哪些特点来写。明确:第一句描写小燕子的外形,抓住小燕子的“羽毛、尾巴、翅膀”的特点来写,描写依次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其次句描写独角仙的外形,抓住了“甲壳、头部的角”的特点来写,从颜色、形态、质感等方面来写。4.回顾课前视察过的一种小动物,试着仿按例句写一写它的外形特点。提示:(1)留意根据肯定的依次;(2)抓住最有代表性的两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即可。示例:这只小狗个子小小的,但是浑身肉嘟嘟的。小脑袋上三角形的耳朵低垂着,一双黑葡萄似的眼睛水汪汪的,炯炯有神,骨碌碌地上下转动着;乌黑的小鼻子总是潮湿润的;身后的小尾巴毛茸茸的,扫在手上舒适极了!5.学生自主练写,老师巡察点拨指导。6.指名学生朗读展示自己的写话作品,其他同学进行点评。老师适时点拨,指导学生修改完善。7.小组沟通修改后的句子。老师巡察了解组内沟通状况,适时个别指导。二、日积月累1.引导学生回顾背诵本单元学过的三首诗歌。过渡:我们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看到了春天的脚步,也从流传千古的诗歌中倾听过春天的旋律。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第1课学过的三首古诗吗?一起背一背。(学生齐背《绝句》《惠崇春江晚景》《三衢道中》。)接下来,我们再学习一首关于春天的诗词。2.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忆江南》。忆江南[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3.释题,简介作者和背景。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被称为“诗魔”和“诗王”。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西南),后迁居下封(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动提倡新乐府运动,主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创作背景白居易曾先后担当过杭州刺史和苏州刺史,青年时期还漫游过江南,在苏杭等地旅居,江南在他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写下了三首《忆江南》,回忆他巡游江南风景时所留下的印象。这是其中的一首,他对江南胜景仍历历在目。4.引导学生比较这首词与以往学过的唐诗的区分,老师简介“词”。词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句子有长有短的文学体裁,又叫“长短句”,原来都是配了曲谱能歌颂的。“忆江南”是词牌名。词与诗有一个明显区分,就是词每句字数不肯定相同。5.学生自主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词语说明”。)提示:留意“谙”字的读音,“谙”的意思是熟识。“蓝”指蓝草,其叶可制青绿染料。6.老师范读,带读,帮助学生读出停顿,读出韵味。留意最终一句的朗读语气。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7.想象沟通:在朗读过程中你想象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示例:早晨,在阳光的照射下,江边盛开的花红得像火焰一样。一望无际的江面上,点点金光在碧波上闪烁……8.再读《忆江南》,圈画出词中描写的景物并说说这些景物的特点。明确:日出(绚丽、明媚),江花(红胜火,比火焰还要红、还要热情),江水(绿如蓝,绿得像青绿染料一般,又像一块流淌的碧玉……)。9.结合画面,引导学生简述这首词的大意。老师简要分析。诗词大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妙,如画的风景是我早就熟识了的。太阳从江面升起时,岸边的鲜花火红无比,比火焰还热情刺眼,春天到来了,碧绿的江水像蓝草制成的青绿染料一样。这样的美景,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诗词赏析此词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憧憬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好”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在杭州时的亲身体验。10.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留意体会江南春景的美妙和作者对春天江南的宠爱、怀念之情。11.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熟读成诵。指名背诵,学生齐背。三、课堂回顾1.老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整体回顾。小结:上节课我们沟通了描写事物的方法,也巩固了对形声字的构字规律的相识,驾驭了更多生字;这节课我们也学会了在详细语境中通过辨析而甄选恰当的词语,也试着自己写了一种身边的小动物,最终还驾驭了一首关于春天的词。其实,不管是练笔还是学诗词,我们都可以发觉,在描写事物时要抓住事物的特点。只有这样,事物的形象和特点才能真实地呈现在我们的脑海中,我们写出来的文章才是鲜活生动的。大家可以把“语文园地”的部分重新梳理一下,读一读课本上的这些句子,看看描写的是什么事物。然后细细回味,看看这些描写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