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仁爱科普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5年仁爱科普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5年仁爱科普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5年仁爱科普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5年仁爱科普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仁爱科普版选择性必修3历史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礼记·王制》篇记载:“司徒修六礼以节民性,明七教以兴民德,齐八政以防淫,一道德以同俗,养耆老以致孝,恤孤独以逮不足,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这反映出先秦儒家A.主张建立践礼的社会规范B.为君主专制提供理论支撑C.旨在通过修礼教以明霸道D.以礼乐教化反对不义之战2、1670年,法国国王“太阳王”路易十四在凡尔赛建了一座“中国宫”。整个“中国宫”的檐口楣柱、墙角四边屋顶都贴着艳丽的瓷砖,室内充满了中国的青花瓷器和中国丝绸。这反映出A.中西方文明之间相互借鉴B.中国建筑水平高于法国C.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D.中学西传思潮逐渐兴起3、据《礼记·玉藻》记载,春秋时期“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君子在车则闻鸾和(车铃)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邪恶)之心无自人也”。据此可知()A.儒家理念受到了统治阶级推崇B.佩玉观念已走向社会伦理层面C.用玉制度强化了贵族尊卑秩序D.鬼神思想影响到社会审美标准4、古罗马的新柏拉图主义鼻祖普罗提诺认为,艺术不单单是模仿所见之物艺术品之所以美,是因为艺术家赋予它理念;古希腊的菲罗斯特拉托斯则认为,所谓“模仿”的形式,并非仅仅是面对面的“复制”,还可以是人脑的“想象”,“想象”可以创作出未曾见闻过的事物。材料表明,当时()A.“模仿”对古典艺术发展影响大B.人文主义的影响扩展到艺术领域C.艺术发展的主观色彩日益浓厚D.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理念日益趋同5、全球难民问题产生于国际社会政治、军事、宗教等冲突,其问题的棘手性一直困扰着当今国际社会。全球难民问题已经对目前的区域及国际关系的稳定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下列关于国际上对难民的救助措施对应正确的是A.1950年成立“联合国难民署”B.1951年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C.1966年确立了“世界难民日”D.2000年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评卷人得分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6、史实: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

推论:荷马史诗是欧洲第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A.正确B.错误评卷人得分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和杰出代表之一的中医,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文明曾经的辉煌。中医海外传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潮到两汉,兴盛于隋唐时期,并在宋金元时期长足发展、取得繁荣局面,在明清时期,中医的海外传播持续发展但开始走下坡路,到了近代,中医的海外传播则进一步趁于沉寂。中医相继传入了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阿富汗和越南等国家,并经阿拉伯人将中草药传至亚欧非地区。——摘编自刘国伟《中医在五个典型历史时期的海外传播概述》材料二关于中西医汇通派,《中医大辞典》的定义是:“简称汇通派,十九世纪末开始在我国出现的一个医学流源,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医学大量传到我国,一部分中医试图用改良的方法,沟通中西医学,他们或以西医的解剖学、生理学等知识印证中医的古典医理或以中医的有关论述印证西医的有关知识。中西医汇通派的工作在于力图用西说印证中医,证明中西原理相通,都是科学,中西医汇通派的工作目的,主要在于缓冲两种医学体系的冲突,站稳中医的脚跟,企图走损益乎古今”、“参的乎中外”的发展之路。——摘编自郑洪《中西医汇通派研究概述》材料三到了现代,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需求更加强烈。中医已被日韩等东亚国家收归到各自医疗卫生体系之内;在东向亚国家和南亚国家,中医的群众基础深厚;由于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的疗和价位上具有西医无法相比的优势,中医受到了中亚和非洲民众的热烈追捧;在欧洲,中药的特色与优势正逐漸被认同;许多东欧国家也设立了中医医院与中医诊疗中心。——摘编自王《“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医药文化海外传播路径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医海外传播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出现中西医汇通派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现代中医海外传播的影响。8、家规;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王艮,泰州学派的创始人。他师承王阳明,写下了《孝悌葳》,其后人发展为《王氏宗祠六规训》。一、孝顺父母生我育我苦万千,朝夕顾复不离手。二、尊敬长上分定尊卑不可逾,辈分前后毋相亢。三、和睦乡里见人争斗莫挑唆,闻人患难犹己事.四、教训子孙纵使不才休遽弃,教育还需父母恩。五、各安生理黄金本从勤俭生,安居乐业荣无比。六、毋作非为白书纵逃三尺法,暗中犹有鬼神知。——节选自《王氏宗祠六规训》材料二晚清是家训的革新时期。此时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左宗棠在给长子孝威的信中说:“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李鸿章在《示文儿》-信中说:《(国人)受人凌辱之原因,莫外乎不谙世事,默守陈法,藏身于文字之间,而卑视工商。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摘编自朱明勋《中国传统家训研究》完成下列要求: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氏宗祠六规训》所体现的传统儒家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晚清中国传统家训“革新”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时代背景。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家训文化现实价值的认识。9、移民和美洲社会发展材料一

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通过讲述南美地区一个家族的故事,折射了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以来的历史。布恩迪亚家族的祖辈在16世纪从西班牙迁居美洲。19世纪初,在加勒比海的海边建立村镇马孔多,开启了《百年孤独》的传奇故事。家族第二代的奥雷良诺目睹了国家独立后政府官员选举舞弊和滥杀无辜,于是加入了反政府的自由党,当了上校。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1次枪决,均幸免于难。他的理想是推翻拉美各国的独裁政权,建立自由的社会。家族第四代的阿卡迪奥在美国人开办的香蕉公司里工作。马孔多自从有了美国的香蕉公司,地方官员便被发号施令的美国人代替了,从前的警察也都由手持大刀的打手们代替了。为了向美国运送香蕉公司的产品,美国人还修筑了铁路,但铁路并不能为当地人所使用。面对这种情况,阿卡迪奥鼓动并带领三千多工人罢工,但遭到军警的镇压。材料二马尔克斯的小说《百年孤独》通过讲述南美地区一个家族的故事,折射了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以来的历史。布恩迪亚家族的祖辈在16世纪从西班牙迁居美洲。19世纪初,在加勒比海的海边建立村镇马孔多,开启了《百年孤独》的传奇故事。家族第二代的奥雷良诺目睹了国家独立后政府官员选举舞弊和滥杀无辜,于是加入了反政府的自由党,当了上校。他一生遭遇过14次暗杀,73次埋伏和1次枪决,均幸免于难。他的理想是推翻拉美各国的独裁政权,建立自由的社会。家族第四代的阿卡迪奥在美国人开办的香蕉公司里工作。马孔多自从有了美国的香蕉公司,地方官员便被发号施令的美国人代替了,从前的警察也都由手持大刀的打手们代替了。为了向美国运送香蕉公司的产品,美国人还修筑了铁路,但铁路并不能为当地人所使用。面对这种情况,阿卡迪奥鼓动并带领三千多工人罢工,但遭到军警的镇压。

(1)依据地图说明16-19世纪各大洲向美洲移民的概况;结合所学分析原因。

(2)结合19世纪拉丁美洲的历史,概括并分析以上小说情节所反映的历史现象。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国古代进行过不断的海外移民(这里所谓的“海外移民”是指向我国当代版图以外地区的人口迁移)。我国的海外移民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周武王克殷后封箕子于朝鲜,箕子必当随带一批移民前往。这可能是我国较早的海外移民。我国古代进行过不断的海外移民(这里所谓的“海外移民”是指向我国当代版图以外地区的人口迁移)。我国的海外移民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周武王克殷后封箕子于朝鲜,箕子必当随带一批移民前往。这可能是我国较早的海外移民。秦祚虽短,但其海外移民却不少。据说徐福为了逃避秦始皇的暴虐统治,诈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而率领三千童男童女与百工五谷移居日本,为日本的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又据《三国志》记载:“辰韩在马韩之东,其者老传世,自言古之亡人避秦役来适韩国。”这说明秦代已有中国人移居朝鲜半岛。我国古代的突厥人被唐王朝击溃后,其一部于公元8一11世纪经中亚进入小亚细亚,同当时的希腊人、波斯人和亚美尼亚人长期融合,形成土耳其人,并于公元14世纪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我国古代的蒙古人伴随着军事征服移居亚洲和欧洲各地,虽然移民后与当地人同化了,但他们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以来,“闽、粤之轻生往海外者,冒风涛、蹈覆溺而不顾,良由生齿日繁地狭人稠,故无地无家之人,一往海外,鲜回家者。”这种铤而走险,违禁出走海外谋生的尤以福建、广东人向东南亚移民为最多。这些海外移民主观上是为了改善个体的生存环境,但客观上却为中外文化交流和促进迁入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海外移民的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我国古代海外移民的影响。——摘编自丁鼎、王明华《中国古代移民述论》11、阅读材料,完成相关要求。材料1912年,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成立,1926年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当时,部分人士看到电影、幻灯等新技术的重要作用,遂提出将展览和相关内容拍摄制作成幻灯片和电影,面向公众放映。1932年,历史博物馆先后筹办了“明清重要档案”“洪承畴遗物及史料”“明代倭寇史料”等展览。总体上,民国时期的历史博物馆发展缓慢。1951年,中央政府发布《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明确提出:“博物馆事业的总任务是进行革命的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博物馆使人民大众正确的认识历史、认识自然、热爱祖国、提高政治觉悟与生产热情。”为贯彻指示精神,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借鉴苏联博物馆的模式,设立群众工作部担负起社会教育工作,开展宣传讲解、对外服务和联络。196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闭馆停业,改革开放后重新恢复运行。2003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组建成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3万余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系统完整,历史跨度巨大,材质形态多样,具有独特鲜明特点,成为一座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摘编自王京《1912—1966年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工作》等资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民国时期历史博物馆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新中国的博物馆事业。12、世界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1)将下列“世界文化遗产”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填字母)

(2)将下列“世界文化遗产”与示意图中的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字母)

(3)你如何看待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历史上有多种形式的图书馆,虽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质,但用户都需要直接或间接地支付费用,因此要求图书馆降格到“贫民阶层”的呼声与日俱增。1850年,经过改革派和激进派议员的据理力争,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规定一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应当建设公共图书馆,地方政府为公共图书馆提供必要的发展资金,公共图书馆逐渐成为民众教育的基地,成为“人民的大学”,成为广大技工进行自我教育、提升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的重要渠道。公共图书馆在普通借阅外,还开设游戏室、台球室、咖啡屋等休闲场所和针对儿童、老人、残障人士的特殊阅读室。20世纪初,部分英国公共图书馆还致力于将图书传递给不能前往图书馆的读者,如住在偏远地区、长时间工作的人。——摘编自郑永田《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服务及其启示》材料二为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国家积极推进全国公共图书馆建设、馆藏文献修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重大文化项目。在政府资金投入和扶持下,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公共文化产品日益丰富,服务能力有所提高,社会效益显著增强。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日益增长,我国公共图书馆还存在总量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经费不足等问题。——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网站《“十五”以来全国公共图书馆发展情况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当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启示。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表2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

至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

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

1960年迁移人口为。

325.万;1974年为。

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其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

——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材料二中国的海外移民历史悠久,大致从1567﹣﹣1840年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时期,移民数量有所增加,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人数达到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期中90%移往东南亚,移民与祖国保持着密切联系,1862﹣﹣1949年,华侨投资国内企业有25510家,投资总额约63271万元,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到2008年,移民人数达到1000万以上,主要集中于发达国家。——摘编自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六卷)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评卷人得分四、论述题(共1题,共10分)16、有学者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看做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早期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全球化经历了3个伟大的时代;“全球化1.0”主要是国家间融合和全球化,开始于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时,持续到1800年前后,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国家;“全球化2.0”是公司之间的融合,从1800年一直到2000年,推动全球化的力量来自企业;而在“全球化3.0”中,个人成为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因特网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

——(美)托马斯.费里德曼《世界是平的》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在“全球化1.0”和“全球化2.0”之中任挑一个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150字左右)评卷人得分五、简答题(共3题,共27分)17、历史语境中的语言和文化。

材料二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并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广泛使用。二战后,英语逐渐超越其他语言,成为科教领域和众多国际组织的通用语言,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

(2)阅读材料二,分析英语发展成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的历史原因。18、阅读材料,探讨在西方文化及价值观冲击下,中国青少年应该如何把握思想观念的定位。19、美国将选择孔子代表“世界传统的一部分”的合理性何在?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A【分析】【分析】

【详解】

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在先秦儒者的社会秩序建构中,司徒作为掌管民政.教化的官员,其职责是通过冠、婚、丧等礼典来调节人们的性情,向人们灌输父子、夫妇、君臣、长幼等的相处,交往应有的道德观念,同时在整齐衣服、饮食、事为等方面来防止僭越,正是通过这种制度性的灌输,礼的践行才可能转化为主体的自觉,故选A项。先秦尚未建立君主专制.排除B项:霸道是指君主凭借武力、权势、法治进行统治,属于法家思想.排除C项;墨家反对不义之战.排除D项。2、C【分析】【分析】

【详解】

材料反映了法国在凡尔赛建造“中国宫”,并摆用中国的青花瓷和丝绸,这体现了法国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借鉴及对中国物品的喜好,说明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故选C项;材料可以体现西方社会对中华文明的借鉴,但体现不出相互借鉴,故排除A项;法国对中国建筑艺术的借鉴,并不表明中国建筑水平就高于法国,故排除B项;中学西传在丝綢之路开通后就已出现,故排除D项。3、B【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的佩玉风尚使得玉的核心内涵发生了变化,玉被“人格化”和“道德化”,成为君子修身养性的参照和规范道德品行的重要标准,“以玉比德”的道德标准与新道德观念表明佩玉观念已走向社会伦理层面,B项正确;春秋时期儒家理念并未受到统治阶级推崇,西汉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促使儒家思想成为了官方正统思想,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贵族尊卑秩序的论述,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鬼神思想如何影响到社会审美标准的论述,排除D项。故选B项。4、B【分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罗马(西方)。由材料中"艺术品之所以美,是因为艺术家赋予它理念”"人脑的‘想象’可以创作出未曾见闻过的事物”等信息可知,当时两位艺术家都强调“人”对艺术发展的影响,强调人,重视人的价值,体现出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扩展到艺术领域,B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模仿”不是材料强调的重点,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艺术发展的主观色彩日益浓厚,材料主要体现了人文主义的影响扩展到艺术领域,排除C项;材料仅涉及古希腊的菲罗斯特拉托斯和古罗马的普罗提诺,他们两人的观点不能代表整个的古希腊和古罗马,排除D项。故选B项。5、A【分析】【分析】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1950年,联合国成立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简称“联合国难民署”),专门协调处理难民问题,故A项正确;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排除B项;1966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议定书》,扩大1951年公约的适用范围,排除C项;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排除D项。故选A。二、判断题(共1题,共2分)6、B【分析】【详解】

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面貌,人物形象生动,语言简练朴实,是关于荷马史诗内容的描述,不能得出荷马史诗的地位,因此史实和推论逻辑不符,错误。三、材料分析题(共9题,共18分)7、略

【分析】【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中医海外传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潮到两汉”可知;历史悠久;根据“兴盛于隋唐时期,并在宋金元时期长足发展;取得繁荣局面”可知,具有阶段性;根据“明清时期,中医的海外传播持续发展但开始走下坡路”“(近代)中医的海外传播则进一步趁于沉寂”可知,与中国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等相关;根据“中医相继传入了日本、朝鲜、印度、阿拉伯、阿富汗和越南等国家,并经阿拉伯人将中草药传至亚欧非地区”可知,以亚洲国家为主,范围广泛,阿拉伯人起到重要作用。

(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十九世纪中叶以后,随着西方医学大量传到我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根据“一部分中医试图用改良的方法,沟通中西医学”等信息可知,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的推动;根据“力图用西说印证中医,证明中西原理相通,都是科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传播和维新变法运动推动。

(3)影响:根据材料三中“中医已被日韩等东亚国家收归到各自医疗卫生体系之内”可知,促进相关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根据“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中医的群众基础深厚”可知,促进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医学的发展;根据“中医药在治疗慢性病的疗和价位上具有西医无法相比的优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根据“许多东欧国家也设立了中医医院与中医诊疗中心”可知,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与进步。【解析】(1)特点:历史悠久;具有阶段性;与中国国际地位和外交政策相关;以亚洲为主,范围广泛,阿拉伯人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

(2)原因: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思潮兴起;洋务运动和中体西用的推动;西学传播和维新变法运动推动。

(3)影响:促进相关国家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增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促进世界医学的发展;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推动文明交流与进步。8、略

【分析】【分析】

【详解】

(1)思想:根据材料“孝顺父母生我育我苦万千;朝夕顾复不离手”可知,仁爱忠孝;根据材料“尊敬长上分定尊卑不可逾,辈分前后毋相亢”可得,尊卑有序;根据材料“和睦乡里见人争斗莫挑唆,闻人患难犹己事”可知,修身立德,强调社会责任;根据材料“各安生理黄金本从勤俭生,安居乐业荣无比”可得,节俭持家;根据材料“毋作非为白书纵逃三尺法,暗中犹有鬼神知”可知,奉公守法。

(2)表现:根据材料“此时家训已经不是以传统的专著作为支撑门户的柱子了;而是以家书为主要形式”可知,形式上主要以家书为形式;根据材料“试看近时人才,有一从八股出身者否?八股愈做得入格,人才愈见庸下”可知,内容上强调学以致用,反对八股;根据材料“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可知,学习西方,工商强国。

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晚清时期民族危机出现;根据材料“岂知世界文明,商业较重于文字,窥各国之强盛,无独不然”可知,晚清家训革新得益于西方思想传入。

(3)现实意义:开放性试题,从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中华文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进步等角度回答即可。【解析】(1)思想:仁爱忠孝;尊卑有序;修身立德;强调社会责任;节俭持家;奉公守法。

(2)表现:形式上主要以家书为形式;内容上强调学以致用;反对八股;学习西方,工商强国。

原因:民族危机出现:西方思想传入。

(3)现实意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利于中华文化传播;促进世界文化进步。9、略

【分析】【分析】

(1)

根据所学;概括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的内容即可得出16-19世纪中期,主要是欧洲和非洲向美洲移民。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人口迁徙,大量欧洲人前往美洲。根据所学可得出西欧国家在美洲的殖民扩张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殖民者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从非洲劫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美国独立和北美地区的进一步开发。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中期后,大量中国人迁徙到美洲。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

(2)

历史现象:根据“折射了19世纪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以来的历史”得出19世纪20年代;拉美各国基本实现民族独立。分析:根据所学可概括得出,欧洲殖民者长期压迫与剥削;拉美经济的一定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拉美民族民主意识增长;法国大革命动摇殖民国家在拉美的统治;美国独立战争鼓舞拉美人民。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拉美人民进行斗争;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点睛】【解析】(1)16-19世纪中期;主要是欧洲和非洲向美洲移民。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人口迁徙,大量欧洲人前往美洲。西欧国家在美洲的殖民扩张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殖民者为弥补劳动力不足,从非洲劫掠黑人贩卖到美洲为奴。美国独立和北美地区的进一步开发。19世纪中期后,大量中国人迁徙到美洲。19世纪初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

(2)示例:历史现象1:19世纪20年代;拉美各国基本实现民族独立。

分析:欧洲殖民者长期压迫与剥削;拉美经济的一定发展;启蒙思想的传播推动拉美民族民主意识增长;法国大革命动摇殖民国家在拉美的统治;美国独立战争鼓舞拉美人民。玻利瓦尔和圣马丁等人领导拉美人民进行斗争;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

历史现象2: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政局动荡。

分析:拉美国家独立后继续盛行的大地产制;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为自身的利益而争权夺利;拉美独立后,各国建立军事独裁统治/考迪罗政治;考迪罗政治严重阻碍了拉美政治民主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拉美人民需要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历史现象3:美国对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侵略/开办公司;修建铁路。

分析:拉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下;独立后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英美在援助的幌子下加紧对拉美的经济侵略和资本输出;美国将美洲视为自己的势力范围,提出“门罗宣言”。大国的侵略制约了拉丁美洲经济发展,损害了各国主权。

历史现象4:独立后的拉丁美洲国家出现了反抗外国资本的工人运动。

分析:大国对拉美的经济侵略阻碍了各国发展,外国企业剥削和压迫拉美工人。工人运动兴起打击了英美侵略势力。10、略

【分析】【详解】

(1)特征:根据“我国的海外移民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秦祚虽短;但其海外移民却不少”明清以来,‘闽;粤之轻生往海外者’”可知,我国古代海外移民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根据材料“据说徐福为了逃避秦始皇的暴虐统治,诈为秦始皇寻找长生不老之药而率领三千童男童女与百工五谷移居日本,为日本的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良由生齿日繁地狭人稠,故无地无家之人,一往海外,鲜回家者”可知,移民的动因复杂多样,苛政、灾荒、军事征服等;从移民的组织看,根据材料“周武王克殷后封箕子于朝鲜,箕子必当随带一批移民前往。这可能是我国较早的海外移民”“这种铤而走险,违禁出走海外谋生的尤以福建、广东人向东南亚移民为最多”可知,移民组织形式有政府主导和民间自发;从移民去往地区看,移民方向主要是临近国家和地区。

(2)影响:根据材料“良由生齿日繁、地狭人稠”可知,移民缓解人地矛盾;根据材料“同当时的希腊人、波斯人和亚美尼亚人长期融合,形成土耳其人”可知,移民形成族群融合;根据材料“但客观上却为中外文化交流和促进迁入国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可知,移民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海外开发。【解析】(1)特征:源远流长;绵延不断;移民的动因复杂多样,苛政;灾荒、军事征服等;移民组织形式有政府主导和民间自发;移民方向主要是临近国家和地区。(任意三点)

(2)影响: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与海外开发;形成族群融合;缓解国内人地矛盾。11、略

【分析】【详解】

(1)因素:结合民国时期的历史阶段特征进行分析;政治上,民国时期,长期战乱,战争破坏,政治持续动荡;经济上,特别是一战期间,经济发展,技术不断进步;文化上,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政策上,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2)由材料“1951年,中央政府发布《对地方博物馆的方针、任务、性质及发展方向的意见》”“博物馆事业的总任务是进行革命的爱国主义的教育。通过博物馆使人民大众正确的认识历史、认识自然、热爱祖国、提高政治觉悟与生产热情”,可分析得出新中国初期,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将其纳入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服务于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由材料“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借鉴苏联博物馆的模式,设立群众工作部担负起社会教育工作,开展宣传讲解、对外服务和联络”,可得出在传承历史并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赋予博物馆更多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了博物馆的社会价值;由材料“1966年,中国历史博物馆闭馆停业,改革开放后重新恢复运行”,可分析得出博物馆涉及历史范畴较多,也深受政治局势影响,曾一度陷入低谷;由材料“涵盖古代文物、近现当代文物、艺术品等多种门类,藏品系统完整,历史跨度巨大,材质形态多样,具有独特鲜明特点,成为一座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可分析得出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水平提高,现代中国的博物馆在藏品、内涵、功能等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具备了历史文化、革命与公共教育、国际国内交流等综合性功能,在保存和传承文化、社会教育、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解析】(1)因素:战争破坏;政治持续动荡;经济发展,技术不断进步;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2)简述:新中国初期,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博物馆事业,将其纳入革命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阵地,服务于人民和社会主义建设;在传承历史并借鉴苏联经验的基础上,赋予博物馆更多的社会教育功能,提高了博物馆的社会价值;博物馆涉及历史范畴较多,也深受政治局势影响,曾一度陷入低谷;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水平提高,现代中国的博物馆在藏品、内涵、功能等方面有了更大的发展,具备了历史文化、革命与公共教育、国际国内交流等综合性功能,在保存和传承文化、社会教育、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2、略

【分析】【详解】

(1)根据图片可知;A是秦陵兵马俑,是秦朝时期的;B是周口店遗址,是古人类遗址,属于远古人类;C是丝绸之路;D是云冈石窟,建于魏晋南北朝时期;E是澳门遗址,见证中国明朝后期被葡萄牙殖民;F是殷墟,涉及商朝历史,因此不难做出排序:①B②F③A④C⑤D⑥E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B项良渚古城是中国的;A项庞贝古城是意大利的;马丘比丘城是古印加帝国的,因此结合地图可以判断出①C②B③A

(3)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文化保护与传承。文化遗产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实物)资料。【解析】(1)(填字母)①B②F③A④C⑤D⑥E

(2)(填字母)①C②B③A

(3)从文化和史学研究两个视角作答。

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文化保护与传承。

文化遗产是了解和研究历史的第一手(实物)资料。13、略

【分析】【详解】

(1)原因:依据材料“虽具有一定的公共性质;但用户都需要直接或间接地支付费用”,得出人民阅读需要的增长;依据材料“1850年,经过改革派和激进派议员的据理力争”,得出英国部分政治人士的努力;依据材料“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规定一万人口以上的城镇应当建设公共图书馆”,得出国家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立法保障;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扭转了图书馆只为社会上层服务的局面,推动了文化的普及;满足了民众教育;休闲的需求;促进了工人阶级文化水平的提升,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工人运动的开展。

(2)启示:依据材料“国家积极推进全国公共图书馆建设、馆藏文献修缮、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重大文化项目”,得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参与;依据材料“为进一步推进全民阅读,坚定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增强人民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获得感”,得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职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依据材料“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日益增长,我国公共图书馆还存在总量不足、地区发展不平衡、经费不足等问题。”,得出应兼顾民众教育与休闲的多重功能;关注特殊群体;统筹城乡和区域均衡发展等。【解析】(1)原因:人民阅读需要的增长;英国部分政治人士的努力;国家对公共图书馆发展的立法保障;工业革命发展的需要。

影响:扭转了图书馆只为社会上层服务的局面;推动了文化的普及;满足了民众教育;休闲的需求;促进了工人阶级文化水平的提升,利于生产力的进步和工人运动的开展。

(2)启示: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鼓励社会参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公共图书馆的文化服务职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兼顾民众教育与休闲的多重功能;关注特殊群体;统筹城乡和区域均衡发展等。14、略

【分析】试题分析:(1)第一问可以依据材料来概括;主要从规模;迁移方向及迁移类型等角度思考。

(2)第二问有三小问;分别来回答。特点需要依据材料来概括,可分为三个时期:新中国成立前,初期以及改革开放后。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当时的国内背景和国际背景回答。贡献要从实际情况入手,要充分肯定他们的贡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英国、荷兰等国的殖民扩张·移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移民问题。

【名师点睛】移民问题一直都是历史和现实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中国在古代其实就已经开始有移民出现,东南亚、日本都是我们移民的主要地区。到了近代移民开始增多,东南亚、美洲以及欧洲都是移民的主要地区。各个地区对待中国的移民态度也不尽一致,诸如美国曾经颁布过排华法案,抵制华人的移民。在欧洲大量的中国移民成为欧洲重要的生产劳动力,一战和二战期间都为战争做出贡献和牺牲。到了现代,改革开放后的移民也逐渐增多,也促进了中外的文化交流。【解析】(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主要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15、略

【分析】【详解】

(1)趋势:根据表格中人口迁移的地理空间和数量可知;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根据移民的意愿角度分析,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从非洲人口迁移情况看,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根据“1801~1850年中国海外移民数达32万人。近代中国海外移民的总数为1500万人左右”“1500-1850年,欧洲、非洲移民到美洲”得出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大陆地区很少向外移民”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根据“70年代以后,出现了一个新的移民潮”得出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贡献:结合所学,可从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持全民族的抗战等方面分析总结。【解析】(1)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四、论述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