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人教A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1页
2025年人教A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2页
2025年人教A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3页
2025年人教A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4页
2025年人教A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第=page22页,总=sectionpages22页第=page11页,总=sectionpages11页2025年人教A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月考试卷783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姓名:______班级:______考号:______总分栏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如图漫画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义和团运动D.辛亥革命2、下列哪一个封建王朝的都城在山西大同地区()A.夏朝B.北魏C.隋朝D.北宋3、下列毛泽东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②“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④①②D.①③④②4、据统计,“1979年至1982年,深圳工业生产值每年平均递增81%1983年,深圳全市总产值完成了7.2亿元,比1979年增长了11倍。”导致深圳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经济特区的建立C.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D.国有企业的改革5、以下关于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的表述中准确的是A.殖民压迫和民族独立愿望的增强B.封建专制制度腐朽的结果C.国王同议会矛盾的结果D.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1)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____;

(2)玄奘西行的目的地:____;

(3)藏族祖先生活地:____。7、中央开放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属于福建省的是泉州。

错误:____订正:____。8、秦长城西起______,东到______;汉武帝听取了______________的建议,“______________、独尊儒术”,以加强思想控制。9、______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______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10、北宋时期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11、《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历史库”之称,半个世纪以来,《时代》周刊多次以中国领导人肖像作为封面,而且邓小平先后两次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年度人物:第一次在1979年,第二次在1986年,依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会议:____阐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会议:____。

(2)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的标志:____。

(3)邓小平被誉为:____和____的总设计师。12、“秦皇”“汉武”致力于建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

(1)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采取了____的方法,而汉武帝则采纳董仲舒____的主张。

(2)秦始皇在地方推行____,汉武帝则颁布“____”令来削弱地方诸侯实力。评卷人得分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辛丑条约》中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____(判断对错)1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____(判断对错)15、希腊神话该亚的故事是男子在社会生活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反映。16、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之一,他的代表作品是《神曲》。______(判断对错)17、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中开办的京师大学堂。____(判断对错)评卷人得分四、材料题(共4题,共28分)18、材料一: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电视剧《三国演义》主题曲材料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敌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回答:(1)三国是哪3个国家?并分别写出建立者和都城。(2)写出不少于3个和三国有关的成语。1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马非百《秦集史》材料二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引自《资治通鉴》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指的是历史上那一次改革?根据材料一归纳这次改革的有利条件?(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改革?“魏主下诏”指的哪项具体改革措施?(3)两则材料所反映的改革实施以后,这些国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据以上两次改革使得国家或政权发生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20、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4年8月,当战争爆发时,一位德国官员绝望地评论:“这一切都来自这种该死的联盟体系,它们是现代战争的祸根。”--《全球通史》材料二: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有数据表明,在反法西斯战争期间,英美向苏联支援战机18303架,坦克1.3万多辆,反坦克炮5800多门等。

材料三:二战临近结束;这种由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战后的国家利益越来越想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不和走向分裂,并在两三年内便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

材料四:17-20世纪;欧洲先后发生过多次战争,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它毁坏了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化成果,危及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因此,欧洲的理想主义者纷纷提出各种统一欧洲的方案,以便谋求欧洲的和平与发展。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一中的“联盟体系”主要指哪两个集团组织?

(2)材料二中罗斯福和斯大林分别评价的是哪两次战役?试据该材料归纳苏美英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也因内部不和走向分裂”的“冷战”史实2例。

(4)据材料四归纳欧洲理想主义者提出统一欧洲方案的原因。哪一组织的成立标志着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认为人类应当怎样才能赢得自己的美好未来?21、钓鱼岛是台湾的附属岛屿之一;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今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清)丘逢甲《春愁》

(1)日本是在哪次战争后;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作者以“春愁”为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材料二: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中共洛川会议《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如图所示。

(3)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都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1938-1940年国共抗日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材料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

--据新华社消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南京大屠杀发生于哪一年?共屠杀中国军民多少人?说明举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评卷人得分五、其他(共5题,共25分)22、【题文】(9分)阅读下列反映国际格局演变的相关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三巨头”华盛顿会议。

材料二:“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1945年4月16日杜鲁门总统的谈话。

材料三:“世界新秩序有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美国仅仅是一个大国,还有可与美国匹敌的其他国家,如日本;欧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再过几年还有中国,以及前苏联中的某些国家。”――1993年亨利·基辛格的谈话。

请回答:

(1)通过材料一中两次会议的召开;形成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格局?(2分)

(2)材料二中拿破仑被称为“伟大的领袖”;请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2分)杜鲁门的这段谈话表明了美国有何企图?(2分)

(3)根据材料三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1分)请简述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2分)23、【题文】请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计6分。

⑴写出以上图片中图B;图C各自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以及共同作用。(3分)

⑵简要叙述图A中为解放农奴采取的措施。(任写一点即可)(1分)

⑶图B中日本使团访问欧美国家的目的是什么?(1分)

⑷图C中审阅的文件在当时有什么影响?(1分)24、【题文】近代以来;重视法制建设成为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潮流,以下几段文字选自近代几部法令,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材料二:人们生来是自由的;在权利上是平等的;自由;平等、安全、反抗压迫是天赋的权利;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材料三:“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且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材料四:宪法规定:这个国家是一个联邦国家;实行总统制,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

材料五:这部法令是法国的;第一编是人法,第二编是物法,第三编是关于取得所有权的各种方法。这部法令是资产阶级的第一部民法典,它对后来很多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产生了很大影响。很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民法典时是以这部法典为蓝本或是作参考。

请回答:

⑴材料一这个法令使该国确立了什么政治体制?实行这一体制的国家在今天的世界上仍有很多;请你再举出一个例子。(2分)

⑵材料二文献出自哪国法令?为什么说它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2分)

⑶材料三中“这些殖民地”指什么?(1分)

⑷材料四“宪法”是指什么?材料五谁统治法国时期制定的?(2分)

⑸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以上五则法令有何共同之处?(1分)25、【题文】近代以来;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不断传播,使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近代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是什么?(2分)首先在哪一国家兴起?(2分〕

(2)17一18世纪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什么?(2分)在这一运动影响下,18世纪后半期发生了哪两次资产阶级革命?(4分)26、【题文】阅读下列相关图片;回答问题:

(1)图1中“引领时代”的历史人物是谁?(1分)他“引领时代”的发明是什么?(1分)

(2)图2中“汽车之父”赞誉的是哪位历史人物?他在交通工具动力方面的发明是什么?(2分)

(3)图3中“网络长椅”反映了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2分)评卷人得分六、论述题(共4题,共20分)27、90年峥嵘岁月,90年光辉历程。90年来,中国共产党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繁荣,为中国人民的自由、民主、幸福而不懈奋斗,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实现复兴的奋斗凯歌。探究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全中国同胞,政府,与军队,团结起来,建筑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掠!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中共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全国材料二1945年8月28日,当毛泽东等走下飞机时,山城重庆沸腾了,举国上下无不对中共真诚谋求和平的行动大加赞赏。民主人士柳亚子称赞毛泽东的行为是“弥天大勇”。——《中国历史》(中图版·八年级上册)材料三中英两国政府举行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政权交接仪式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事件的和平解决?材料二中的国共合作是国共两党历史上的第几次合作?(2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这次事件的结果是签订了什么重要文件?(2分)(3)依据材料三,党和政府按照什么伟大构想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提出这一伟大构想的领导人是谁?(2分)28、阅读材料:材料一:匈奴人失去河西,损失重大,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生长繁盛);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不能打扮得漂亮了)!”材料二: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材料三:“与朝廷和好年深,蓄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栾城集》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汉与匈奴的哪两种关系?(2分)(2)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之后的现象?(2分)(3)材料三辽“与朝延和好年深”得益于什么历史事件?(1分)(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是什么?(1分)29、材料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主张实行自上而下的改良,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发展资本主义,具有进步性与爱国性,是中国近代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材料二:他们主张用资产阶级新文化改造封建旧文化,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矛头直指孔子代表的儒家思想。运动彻底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但对待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错误倾向。材料三: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的内部刊物《理论动态》第60期,刊登了经胡耀邦审定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篇文章的发表,在全国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引发了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带来了思想大解放,也促进了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一场会议的召开。材料四:斯大林说:是共产主义的“圣经”和“福音书”,一个半多世纪以来,在它的科学理论指导下,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场思想解放运动?(1分)(2)材料二所说的这场运动开始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指出这场运动的局限性。(2分)(3)材料三所说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会议?这一会议的召开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2分)(4)材料四中斯大林所说的“圣经”和“福音书”指的是什么?它发表后建立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什么?(2分)(5)结合以上材料,请你谈谈思想解放与社会进步的关系。(1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⑴如图,从“1908年”到“1912年”,老百姓在中国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事件?(1分)材料二毛泽东在某次党的代表大会(1945年5月31日)上指出:在这条方针里面:“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就是说的组织队伍;就是说的敌人;“建设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就是说的目标。⑵这是毛泽东在哪次党的代表大会上的发言?材料中省略部分所提的“敌人”主要指谁?(2分)材料三刘少奇同志向大会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报告对宪法草案的基本内容作了若干说明,对宪法草案的意义作了精辟的论述。这就宣布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以《共同纲领》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过渡状态的结束。⑶材料中的“大会”是指哪一次会议?在此会议之前颁布的《共同纲领》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材料四制定“十二五”规划,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摘自《十二五规划》⑷我国开始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从中国共产党的哪次会议开始?(1分)⑸回顺历史,我们深深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试结合建国以来的具体史实,对这一观点加以说明。(1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D【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对图片的解读能力.【解析】【解答】观察图片可以看出;图中是一个破碎的“清”字,意思是推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这反映的应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故选D.2、B【分析】山西大同定都的是北魏.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是北魏中期都城.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北魏都城.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北魏都城平城即今天的山西大同.【解析】【答案】B3、B【分析】①反映的是1934-1936年红军长征;②反映的是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③反映的是1927年秋收起义;④反映的是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

故选B.

本题考查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掌握重大事件的时间顺序.

本题考查秋收起义、红军长征、渡江战役、新中国成立,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解析】B4、B【分析】本题考查深圳的有关知识。回答本题是要抓住地点;深圳,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深圳1979年至1982年的变化,表明深圳的经济在持续快速的增长,究其原因可知,1978年以后,我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深圳是1980年中国设立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对外开放的窗口,发展迅速。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解析】B5、D【分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史实,旨在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共同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故选D。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英国、法国、美国资产阶级革命【解析】【答案】D二、填空题(共7题,共14分)6、日本天竺青藏高原【分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鉴真东渡的目的地.

(2)本题主要考查玄奘西行的目的地.

(3)本题主要考查藏族祖先生活地.【解析】【解答】(1)鉴真是唐朝著名僧人;为弘扬佛法,他六次东渡,终于到达日本.在日本除讲授佛经外,还把唐朝的诗歌;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技术知识介绍到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因而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日本.

(2)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辛,前往天竺.贞观后期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因而玄奘西行的目的地是天竺.

(3)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做了吐蕃的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因而藏族祖先生活地是青藏高原.

故答案为:

(1)日本.

(2)天竺.

(3)青藏高原.7、泉州福州【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14个沿海开放城市.【解析】【解答】1984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天津;上海、大连、秦皇岛、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和北海14个沿海港口城市.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属于福建省的是福州不是泉州.

故答案为:

泉州;福州.8、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始皇和汉武帝巩固统一所采取的措施。秦始皇为抵御匈奴的进攻,征发人力修筑了秦长城。秦长城的起止点是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派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故填:临洮;辽东;董仲舒;罢黜百家。【解析】临洮;辽东;董仲舒;罢黜百家。9、略

【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故答案为:

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准确记忆课本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解析】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10、交子【分析】【分析】本题考查交子.【解析】【解答】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故答案为:交子.11、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三大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三大.

(2)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

(3)本题考查邓小平相关知识.【解析】【解答】(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中国共产党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会议作出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设想,作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2)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科学体系,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中国共产党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3)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所以说邓小平是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故答案为: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三大.

(2)邓小平理论.

(3)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12、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郡县制推恩【分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焚书坑儒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本题主要考查郡县制和推恩令.【解析】【解答】(1)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到排斥.在长安兴办太学,推行儒学教育.

(2)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从此诸侯国越分越小,这样削弱诸侯国的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故答案为:

(1)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郡县制,推恩.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3、×【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关条约》的内容.【解析】【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故答案为:

×.14、√【分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成立的世界历史意义.【解析】【解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故答案为:

√.15、×【分析】【分析】该亚的故事;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女人的权力位于男人权力之上的状况。

【点评】学生还要知道,在母系氏族社会,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亲戚关系以母系计算。在男人狩猎和妇女采集的石器时代,妇女的采集业更稳定,而男人狩猎则要看运气。由于人口稀少,妇女所具有的生育功能使她们在生活中拥有较高的地位。16、×【分析】15世纪后期至16世纪前半期;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鼎盛,出现了“美术三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但丁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美术三杰”之一。

故答案为:×。

本题考查但丁。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文艺复兴兴起的背景、核心思想、实质和历史影响。【解析】×17、×【分析】【分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的知识点.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解析】【解答】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19世纪90年代)期间;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故答案为:

×.四、材料题(共4题,共28分)18、略

【分析】(1)本题考查三国的形成的相关知识。根据所学可知: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2)本题考查和三国时期有关的成语。和三国有关的成语很多,例如:三顾茅庐(刘备与诸葛亮:形容求才若渴,后用来比喻多次专诚拜访。),出自赤壁之战的草船借箭,和刘禅有关的乐不思蜀,比喻乐而忘本。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题意均可。【解析】(1)魏,曹丕,洛阳;蜀,刘备,成都;吴,孙权,建业。(2)三顾茅庐、草船借箭、刮目相看、乐不思蜀、单刀赴会等。19、略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知识。依据材料一“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可知与商鞅变法有关。依据“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可知,商鞅变法的条件得益于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2)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依据材料二“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可知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关。“魏主下诏”是指孝文帝的改革。材料二历史上的北魏孝文帝改革,诏令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分别是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改用汉姓)。(3)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北魏孝文帝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同了北魏的统治,促进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4)本题考查的是学生的综合能力。本题属于发挥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家要提高综合国力需要改革与创新,与时俱进;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继续扩大改革开放;制定恰当符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政策等。【解析】(1)商鞅变法;条件: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落后的秦国受传统束缚较少。(2)北魏孝文帝改革,改汉姓。(3)商鞅变法实行了新制度,废除了旧制度;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等。北魏孝文帝改革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同了北魏的统治,促进北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和交融。(4)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继续扩大改革开放;国家要提高综合国力需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20、略

【分析】

本题以欧洲的战争与联合历程的相关文字材料综合考查了一战前的两大军事集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战役、二战后的冷战政策及欧洲的联合和启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和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两次世界大战、欧洲的联合等相关知识.【解析】(1)由材料一的时间1914年;依据所学我们可知,材料一中的“联盟体系”主要指德意奥三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

(2)材料二中“罗斯福高度赞扬苏联军队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巨大贡献;把发生在苏联的一次胜利称为二战的转折点”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年7月-1943年2月初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中,苏联获胜,此后苏军一反被动局面,展开对德军的全面进攻.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要转折点.“斯大林也曾盛赞美英两国一起完成的一次计划周密;规模宏大的登陆战役.”评述的是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英美等反法西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第二战场,使德国陷入了东西两面夹击的境地.材料二反映了苏美英取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这些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相互支援相互配合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3)材料三“两三年内便为时常像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反映的是二战后的冷战;l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要求国会拨款,援助受到共产主义“严重威胁”的希腊;土耳其.这种“遏制共产主义”、干涉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冷战开始.美国在经济方面推行了援助西欧的“马歇尔计划”(即“欧洲复兴计划”),帮助当时极为困难的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防止革命的爆发,控制西欧.在军事方面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4)认真阅读材料;可直接找出答案,材料四中“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它毁坏了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化成果,危及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和谋求欧洲的和平与发展”表明欧洲联合的原因是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明成果遭到毁坏;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受到威胁;谋求欧洲的和平与发展.1967年成立的欧洲共同体标志着欧洲开始走向联合.

(5)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如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要坚持正义,反对侵略势力;要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等.

故答案为:

(1)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2)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战役(或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或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相互支援相互配合).

(3)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和华约组织的建立.

(4)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文明带来了巨大灾难;欧洲国家的力量和文明成果遭到毁坏;人们的自由和生命受到威胁;谋求欧洲的和平与发展等任答2点即可.欧洲共同体(或欧共体).

(5)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要坚持正义,反对侵略势力;要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要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等.(其它类似答案亦可酌情给分)21、略

【分析】

(1)本题考查《马关条约》的签订及影响.

(2)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3)本题考查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役.

(4)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及被屠杀中国军民人数;举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意义.

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精诚团结,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解析】(1)日本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作者以“春愁”为题抒发了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之情.

(2)两幅图片分别是指挥台儿庄战役的李宗仁和发动百团大战的彭德怀;这说明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国共两党精诚团结,实现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1940年国共抗日的著名战役有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1938年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这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取得百团大战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据材料“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大屠杀在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以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举办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是为了让后人牢记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为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等等.

故答案为:

(1)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被迫离开祖国的悲愤之情.

(2)实行全民族抗战.

(3)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4)1937年12月;三十万人以上;为了让后人牢记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为了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民族凝聚力等等.五、其他(共5题,共25分)22、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世界国际格局的演变。材料一中两次会议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材料二中拿破仑被称为“伟大的领袖”的原因:拿破仑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法典》,树立了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杜鲁门的这段谈话表明了美国称霸世界的企图。材料三说明当今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中国在当前世界格局中所处的地位:处于“一超多强中”的“一强”。【解析】【答案】(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2分)

(2)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颁布了《法典》(任一点2分);称霸世界(2分)

(3)多极化趋势(1分);“一超多强中”的“一强”(2分)23、略

【分析】【解析】(1)根据图片分析可以知道B是日本明治维新,C是美国南北战争,二者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本题写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即可,难度不大。(3)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中的出使外国的目的是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4)美国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调动了黑人参军的积极性,使战争形势开始有利北方。本题考查学生基础知识。【解析】【答案】计6分。

⑴B.日本明治维新C.美国南北战争(或美国内战)(2分)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分)

⑵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1分,答对一项即可得分。)

⑶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发展近代工业。(1分)

⑷广大黑人欢庆解放,踊跃报名参军,北方军队因此获得雄厚的兵源,战争形势开始有利于北方。(1分)24、略

【分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世界民主法制建设的史实。材料一的内容出自英国《权利法案》,该法令的颁布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在今天的世界上仍有很多,如日本、西班牙、瑞典、丹麦等国。材料二文献出自法国的《人权宣言》,之所以说它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是因为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材料三出自《独立宣言》,“这些殖民地”指北美13个殖民地。材料四“宪法”是指美国1787年宪法,该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总统制。材料五是指《民法典》,它是拿破仑统治法国时期制定的。以上五则法令的共同之处: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令或者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解析】【答案】计8分。

⑴君主立宪制(1分)日本;西班牙、瑞典、丹麦等国(答对其中一个即可得1分)

⑵法国(1分)因为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1分)

⑶北美13个殖民地(1分)

⑷美国1787年宪法(1分)拿破仑(1分)

⑸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令或者维护资产阶级利益。(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25、略

【分析】【解析】(1)根据所学,最早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潮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